CN214574676U - 连接组件及装配式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及装配式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74676U CN214574676U CN202022996995.5U CN202022996995U CN214574676U CN 214574676 U CN214574676 U CN 214574676U CN 202022996995 U CN202022996995 U CN 202022996995U CN 214574676 U CN214574676 U CN 214574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fabricated
- pull rod
- prefabricated member
- plate
- threaded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拉杆,本体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相对两侧边的两个连接板,底板与连接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侧面为内侧面,底板与两个连接板相交的位置均开设有L型通孔,每个L型通孔均对应一个拉杆,拉杆穿过L型通孔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连接板的内侧面。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连接节点,第二预制件的端头与第一预制件的侧面连接,第二预制件的与第一预制件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有连接缺口,本体置于连接缺口中,设于靠近第一预制件的连接板上的拉杆的一端与本体连接、另一端预埋在第一预制件的混凝土中;设于远离第一预制件的连接板上的拉杆的一端与本体连接、另一端预埋在第二预制件的混凝土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包含该连接组件的装配式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大部分构件都是在工厂进行生产,再运输都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各个构件拼装时,为了保证受力的连续性,需要在构件之间设置连接组件将相邻构件之间的钢筋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节点连主要有现浇连接和纯干法连接,下面以预制柱和叠合梁为例介绍。对于现浇连接方式,将叠合梁搭设在预制柱顶端,然后将梁和柱的受力钢筋进行绑扎,再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将梁柱连接在一起。对于干法连接,需要设置梁和柱之间的连接组件,比如公开号为CN109162351A的专利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主要不足在于:(1)对预制构件的生产精度要求较高,若误差较大则会导致无法安装,或受力性能受到较大影响;(2)缺少弯矩传力路径,即该节点只能作为铰接节点传力,因此在如抗震性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3)牛腿外露,影响室内墙面美观。比如公开号为CN109339344A的专利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主要不足在于:(1)连接盒主要用于预制剪力墙连接,连接盒为单筋连接,盒子占体积较大,不适用于预制梁连接。公开号为CN208685824U的专利的技术方案,其主要不足在于:(1)连接盒主要用于预制剪力墙连接,连接盒为单筋连接,盒子占体积较大,不适用于预制梁连接。(2)连接盒与墙板预埋件连接,额外增加了预埋件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成本。
综上所述,现在需要于研发一种具有一定调节范围、现场安装方便、且抗剪力和抗拉拔能力都较强的连接组件及包含该连接组件的装配式连接节点,以提高预制件拼装施工时的容错性能,提高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及包含该连接组件的装配式连接节点,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连接组件安装不便、不方便调节、抗剪力等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组件,包括本体和拉杆,所述本体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相对两侧边的两个连接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侧面为内侧面,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交的位置均开设有L型通孔,每个所述L型通孔均对应一个所述拉杆,所述拉杆穿过所述L型通孔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内侧面。
在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端部的两块端头板,所述端头板与所述底板垂直相交,所述本体为所述连接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端头板围合形成的盒体结构。
在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交的位置的所述L型通孔的数量均为两个。
在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板,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板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中部,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底板连接。
在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相交的位置的两个所述L型通孔之间。
在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母和垫片,所述拉杆的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纹端,所述螺纹端插入到所述L型通孔中,所述螺母和所述垫片将所述螺纹端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内侧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件和第二预制件以及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二预制件的端头与所述第一预制件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预制件的与所述第一预制件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有连接缺口,所述本体置于所述连接缺口中,设于靠近所述第一预制件的连接板上的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另一端预埋在所述第一预制件的混凝土中;设于远离所述第一预制件的连接板上的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另一端预埋在所述第二预制件的混凝土中。
在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杆包括螺纹端和预埋端,所述拉杆的预埋端预埋在所述第一预制件/所述第二预制件的混凝土中。
在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制件为预制柱/预制墙板,所述第二预制件为叠合梁,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所述叠合梁的端头与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的侧面相连,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现浇部的顶面;所述预制部与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有所述连接缺口,所述本体置于所述连接缺口中,所述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中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拉杆,所述预制部的连接缺口处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螺纹端从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的侧面伸出,所述第二拉杆的螺纹端置于所述连接缺口内,所述第一拉杆的螺纹端和第二拉杆的螺纹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在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制件为预制主梁,所述第二预制件为预制次梁,所述预制次梁与所述预制主梁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连接缺口,所述拉杆包括第三拉杆和第四拉杆,所述预制主梁中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三拉杆,所述预制次梁的连接缺口处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四拉杆,所述第三拉杆的螺纹端从所述预制主梁的侧面伸出,所述第四拉杆的螺纹端置于所述连接缺口内,所述第三拉杆的螺纹端和第四拉杆的螺纹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由于拉杆在连接板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可以通过拉杆在本体上的具体位置来调节连接组件与两个预制构件之间的间距,增大了连接组件整体的可调性和适用范围。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了两个预制构件中受力钢筋的连接,保证了两个预制构件中钢筋的受力传递的延续性,现场安装也比较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连接节点,通过连接组件将两个预制件的结构件(比如预制柱/预制墙板和预制梁,或者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连接在一起,受力明确,连接可靠,且现场施工的湿作业少,施工容错率较大;而且预制件的生产的方便,没有伸出钢筋,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改进实施例中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预制柱和叠合梁的连接节点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竖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1-预制柱、2-叠合梁、3-连接缺口、4-箍筋、5-梁上部钢筋、6-梁下部钢筋、7-上横向锚固筋、8-下横向锚固筋、9-预制部、10-现浇部、11-柱纵筋、14-连接组件、15-本体、16-连接板、17-加强板、18-拉杆、19-端头板、20-垫片、21-螺母、22-底板、23-L型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以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和附图2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包括本体15和拉杆18,本体15包括底板22和固定在底板22相对两侧边的两个连接板16,底板22与连接板16相互垂直,两个连接板16相对的侧面为内侧面,底板22与两个连接板16相交的位置均开设有L型通孔23,每个L型通孔23均对应一个拉杆18,拉杆18穿过L型通孔23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连接板16的内侧面。参见附图2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底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口,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口,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的一端连通形成L型通孔23。这样设置,方便拉杆18穿过L型通孔23,且拉杆18在连接板16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
参见附图2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5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板16的端部的两块端头板19,端头板19与底板22垂直相交,本体连接板16、底板22和端头板19围合形成的盒体结构。连接组件为方形盒体结构,并开设有L型通孔23,连接组件在连接两个预制件的时候,盒体结构既可以受压,也可以受拉,受力性能比较强。而且连接组件在连接两个预制件之后,在本体15内填充微膨胀砂浆密封即可保证拉杆18和紧固件以及本体15结构不容易锈蚀。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它改进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紧固件的安装,可以将端头板19上远离底板22的一侧设置为缺口,可以更方便的在盒体结构内部安装紧固件。
参见附图3的示意,在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底板22与两个连接板16相交的位置的L型通孔23的数量均为两个。
参见附图3的示意,在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板17,至少一个加强板17连接两个连接板16的中部,加强板17与底板22连接。
参见附图3的示意,在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加强板17设置于底板22与连接板16相交的位置的两个L型通孔23之间。
参见附图1的示意,在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螺母21和垫片20,拉杆18的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纹端,螺纹端插入到L型通孔23中,螺母21和垫片20将螺纹端固定在两个连接板16相对的内侧面。通过设置垫片20的方式调节拉杆18和本体15之间的连接误差,提高施工容错率。
实施例2
参考附图4和附图5的示意,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件和第二预制件以及实施例1中的连接组件14,第二预制件的端头与第一预制件的侧面连接,第二预制件的与第一预制件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有连接缺口3,本体15置于连接缺口3中,设于靠近第一预制件的连接板上的拉杆18的一端与本体15连、另一端预埋在第一预制件/第二预制件的混凝土中;设于远离第一预制件的连接板上的拉杆的一端与本体连接、另一端预埋在第二预制件的混凝土中。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件为预制柱1,第二预制件为叠合梁2,叠合梁2包括预制部9和现浇部10。叠合梁2的端头与预制柱1的侧面相连,预制柱1的上端面高于现浇部10的顶面。预制部9与预制柱1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有连接缺口3,本体15置于连接缺口3中。拉杆18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预制柱1中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拉杆,预制部9的连接缺口3处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二拉杆,第一拉杆的螺纹端从预制柱1的侧面伸出,第二拉杆的螺纹端置于连接缺口3内,第一拉杆的螺纹端和第二拉杆的螺纹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16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参见附图5可知,预制柱1的钢筋包括柱纵筋11、上横向锚固筋7和下横向锚固筋8,其中上横向锚固筋7用于与叠合梁2的现浇部10连接,下横向锚固筋8用于与叠合梁2的预制部9连接,且下横向锚固筋8也即连接组件14中的第一拉杆。叠合梁3的预制部9预埋有多组箍筋4,且箍筋4的顶端伸出与预制部9的顶侧表面;预制部9内还预埋有梁下部钢筋6,且梁下部钢筋6也即连接组件14中的第二拉杆,现浇部10设置有梁上部钢筋5,多组箍筋4与梁上部钢筋5连绑扎或者焊接。这样,下横向锚固筋8的螺纹端伸出预制柱1的侧面,梁下部钢筋6的螺纹端伸出至连接缺口3内。当上横向锚固筋7与现浇部10中的梁上部钢筋5连接、下横向锚固筋8和梁下部钢筋6同时与本体15连接后,就完成了预制柱1和叠合梁2的可靠连接,可以有效保证预制柱1和叠合梁2之间的钢筋受力传递的延续性。
结合附图5的示意,简要介绍本实施例中预制柱1和叠合梁2通过连接组件14连接的操作步骤:
(1)预制柱1的下横向锚固筋8的螺纹端伸出于竖向侧面,叠合梁2的预制部9的侧端部的底部设置连接缺口3,梁下部钢筋6的螺纹端伸出至连接缺口3内;
(2)预制柱1吊装定位后,根据叠合梁2的标高将预制部9吊装并用支撑进行临时支撑;
(3)将连接组件14的本体15放入预制部9的端部的连接缺口3中,此时预制柱1的下横向锚固筋8与预制部9的梁下部钢筋6分别插入到本体15两侧的L型通孔23中,从本体15的内侧套入垫片20并用螺母21对下横向锚固筋8和梁下部钢筋6分别进行固定;
(4)浇筑叠合梁2的现浇部10的混凝土,并用微膨胀砂浆将连接缺口3填实密封。
在其它实施例中,预制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连接组件进行连接,预制墙板相当于本实施例2中的预制柱,预制墙板中预埋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的螺纹端与本体上的L型通孔连接;叠合梁的结构形式、叠合梁与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整体的施工步骤与实施例2中相同。
实施例3
参见附图1的示意,本实施例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件和第二预制件以及实施例1中的连接组件,其中,第一预制件为预制主梁,第二预制件为预制次梁,预制次梁与预制主梁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缺口,拉杆包括第三拉杆和第四拉杆,预制主梁中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三拉杆,预制次梁的连接缺口处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四拉杆,第三拉杆的螺纹端从预制主梁的侧面伸出,第四拉杆的螺纹端置于连接缺口内,第三拉杆的螺纹端和第四拉杆的螺纹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简要介绍本实施例中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装配式连接节点的施工步骤:
(1)预制主梁中预埋的第三拉杆的螺纹端伸出,预制次梁的端部的底部设置连接缺口,预制次梁中预埋的第四拉杆的螺纹端伸出至连接缺口内;
(2)预制主梁吊装定位后,根据梁标高将预制次梁吊装并用支撑进行临时支撑;
(3)将连接组件的本体15放入到预制次梁的端部的连接缺口中,此时预制主梁的第三拉杆与预制次梁的第四拉杆分别插入到本体15的L型通孔23中,从本体15的内部套入垫片20并用螺母21对第三拉杆和第四拉杆进行固定。
(4)用微膨胀砂浆将连接缺口填实密封。
对于叠合主次梁的连接,步骤(4)中还需浇筑主次梁的上部的现浇部分的混凝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等同替换,但以上变更、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在本申请的待授权或待批准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拉杆,所述本体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相对两侧边的两个连接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侧面为内侧面,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交的位置均开设有L型通孔,每个所述L型通孔均对应一个所述拉杆,所述拉杆穿过所述L型通孔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内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端部的两块端头板,所述端头板与所述底板垂直相交,所述本体为所述连接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端头板围合形成的盒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交的位置的所述L型通孔的数量均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板,至少一个所述加强板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中部,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底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板相交的位置的两个所述L型通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母和垫片,所述拉杆的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纹端,所述螺纹端插入到所述L型通孔中,所述螺母和所述垫片将所述螺纹端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内侧面。
7.一种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件和第二预制件以及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二预制件的端头与所述第一预制件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预制件的与所述第一预制件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有连接缺口,所述本体置于所述连接缺口中,设于靠近所述第一预制件的连接板上的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另一端预埋在所述第一预制件的混凝土中;设于远离所述第一预制件的连接板上的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另一端预埋在所述第二预制件的混凝土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包括螺纹端和预埋端,所述拉杆的预埋端预埋在所述第一预制件/所述第二预制件的混凝土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件为预制柱/预制墙板,所述第二预制件为叠合梁,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所述叠合梁的端头与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的侧面相连,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现浇部的顶面;所述预制部与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有所述连接缺口,所述本体置于所述连接缺口中,所述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中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拉杆,所述预制部的连接缺口处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螺纹端从所述预制柱/预制墙板的侧面伸出,所述第二拉杆的螺纹端置于所述连接缺口内,所述第一拉杆的螺纹端和第二拉杆的螺纹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件为预制主梁,所述第二预制件为预制次梁,所述预制次梁与所述预制主梁连接的端面的底部设置有所述连接缺口,所述拉杆包括第三拉杆和第四拉杆,所述预制主梁中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三拉杆,所述预制次梁的连接缺口处预埋有水平放置的第四拉杆,所述第三拉杆的螺纹端从所述预制主梁的侧面伸出,所述第四拉杆的螺纹端置于所述连接缺口内,所述第三拉杆的螺纹端和第四拉杆的螺纹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96995.5U CN214574676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连接组件及装配式连接节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96995.5U CN214574676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连接组件及装配式连接节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74676U true CN214574676U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364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9699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574676U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连接组件及装配式连接节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74676U (zh) |
-
2020
- 2020-12-11 CN CN202022996995.5U patent/CN2145746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77336A (zh) | 一种方钢管混凝土柱与工字形截面钢梁的连接节点构造及作法 | |
CN102995756B (zh) |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箱梁全螺栓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 |
CN105525688A (zh) | 对穿钢棒和对穿竖插板式梁柱双向刚接节点 | |
CN210421404U (zh) | 暗牛腿、连接座及干法连接节点 | |
CN104213637A (zh) | 集成式钢结构建筑 | |
CN204370562U (zh) | 一种框构、框构体 | |
US20240159038A1 (en) |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10670720A (zh) | 一种预制柱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396247U (zh) | 一种模块化集装箱建筑连接节点 | |
CN111535498A (zh) | 带钢梁连接键的预制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板、装配式劲性混凝土剪力墙及制作方法 | |
CN214574676U (zh) | 连接组件及装配式连接节点 | |
KR20160080943A (ko) | 노후 rc 보-기둥 건물의 내진보강을 위한 pc 벽패널 보강체의 스터드-앵커 접합 공법 | |
CN218346250U (zh) | 一种无横梁通高v型柱节点的连接结构 | |
CN216689772U (zh) | 一种钢梁柱模块建筑结构体系 | |
CN114293685B (zh) | 一种带有钢混端柱的现浇剪力墙的构筑方法 | |
CN215630682U (zh) | 预制件的干式连接件及预制件的连接节点 | |
CN214423572U (zh) | 一种钢框架与混凝土墙板混合的全装配式多层钢结构体系 | |
CN215054253U (zh) | 一种矩形钢管-波折钢板组合墙钢连梁联肢墙结构 | |
JP3076539B2 (ja) | 閉鎖形断面柱と梁の接合構造 | |
CN211774531U (zh) | 一种预制柱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 |
CN211369159U (zh) | 一种带约束边缘节点模块的装配式剪力墙 | |
CN112575907A (zh) | 预制件的干式连接件及预制件的连接节点 | |
CN209194817U (zh) | 一种标准化多向梁 | |
CN217538101U (zh) | 集成软钢阻尼器的耗能节点 | |
KR20210154595A (ko) | 플랜지 결합부를 구비한 결합조립체를 이용한 기둥-보의 결합구조 및 기둥-보 시공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3 Address after: 5 / F, office building 2, Zhongmin zhuyou Co., Ltd., No. 10, Zhongshi Road, shaping street,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0 Patentee after: Zhuyou Zhizao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 Zhongshi Road, shaping street,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you Zhizao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