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5901U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65901U CN214565901U CN202120338092.XU CN202120338092U CN214565901U CN 214565901 U CN214565901 U CN 214565901U CN 202120338092 U CN202120338092 U CN 202120338092U CN 214565901 U CN214565901 U CN 2145659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ing
- group
- upright
- rod
- upright 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架,涉及摩托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头组件、上梁杆组、前立柱组、下梁杆组和后立柱组;其中,车头组件包括保持部,保持部一体连接有左斜立杆、右斜立杆和连接梁杆组,左斜立杆和右斜立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部,连接梁杆组包括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连接横梁,两个连接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部;上梁杆组包括两个上部横梁,上部横梁包括首接段、加强段和末接段,并且两个首接段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部,两个加强段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部;前立柱组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前立柱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强度高、抗冲击性能佳和稳定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摩托车车架是摩托车的重要组成结构,其作为摩托车的主要承重部件,一方面需要将组成摩托车的主要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承载使用者和携带物品,另一方面需要承担摩托车运行过程中收到的颠簸振动及可能受到的冲击力,摩托车车架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直接影响到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但是现有的摩托车车架抗冲击能力较差,结构强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提高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并提高结构稳定性。
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组件、上梁杆组、前立柱组、下梁杆组和后立柱组;其中,所述车头组件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一体连接有左斜立杆、右斜立杆和连接梁杆组,所述左斜立杆、右斜立杆和连接梁杆组分别沿不同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三角支撑,所述左斜立杆和所述右斜立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连接梁杆组包括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连接横梁,两个所述连接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部;所述上梁杆组包括两个上部横梁,所述上部横梁包括首接段、加强段和末接段,两个所述首接段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横梁,并且两个所述首接段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部,两个所述加强段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部,所述末接段连接所述后立柱组;所述前立柱组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前立柱体,两个所述前立柱体上端分别连接所述左斜立杆和所述右斜立杆,所述前立柱体下端连接所述下梁杆组;所述下梁杆组连接所述后立柱组。
具体地,两个所述末接段之间设置有第五加强部。同样的,第五加强部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通过第五加强部进一步提高整个上梁杆组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
具体地,末接段连接有延伸加强组,所述延伸加强组上设置有后部加强板。延伸加强部能够提高整个车架的结构稳定性,后部加强板进一步提高车架上方支撑面积。
具体地,延伸加强组底部设置有两个连接所述后立柱组的加强斜柱。底部的加强斜柱能够直接对延伸加强组进行支撑,从而提高整个延伸加强组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下梁杆组包括两个下部横梁,所述下部横梁前端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所述连接加强结构包括两个连接部和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的第六加强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部横梁和所述前立柱体,所述下部横梁后端连接所述后立柱组。同样的,第六加强部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通过连接部来连接前立柱体和下部横梁,从而提高装配可靠性,并且在两个连接部之间设置第六加强部,进一步提高整个下梁杆组和前立柱组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后立柱组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后立柱体,两个所述后立柱体顶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末接段,两个所述后立柱体底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下部横梁。两个后立柱体的设置能够提高车架后端的连接安装面积。
具体地,两个所述加强斜柱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后立柱体,所述加强斜柱与所述后立柱体之间设置有第七加强部。同样的,第七加强部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加强斜柱直接连接后立柱体,从而在加强斜柱、后立柱体和延伸加强组之间形成三角支撑,提高结构强度,更关键的是,利用第七加强部来进一步提高延伸加强组与整个后立柱体之间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两个所述后立柱体下段分别设置有左后轮安装架和右后轮安装架。左后轮安装架和右后轮安装架分别用于辅助安装左后轮和右后轮。
具体地,左后轮安装架和所述右后轮安装架之间设置有第八加强部。同样的,第八加强部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通过第八加强部能够提高左后轮安装架和右后轮安装架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左后轮安装架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设置有驱动带上护罩和驱动带下护罩,所述驱动带上护罩和所述驱动带下护罩均设置在所述后立柱体上。驱动带上护罩和驱动带下护罩能够对后续轮组的传动机构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第三加强部和第四加强部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通过分体式设计,易于运输和表面处理,并且装配过程简单方便,其中车头组件采用轻量化设计,通过左斜立杆、右斜立杆和连接梁杆组形成三角支撑,提高结构稳定性,更关键的是,在左斜立杆和右斜立杆之间设置了第一加强部,来提高车头组件的结构强度,同时提高左斜立杆和右斜立杆与两个前立柱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样的,还在两个连接横梁之间设置了第二加强部,一方面在设置两个连接横梁以用来提高整个车架上方的支撑面积,另一方面提高了车头组件的结构强度,并提高了两个连接横梁与两个上部横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整个上梁杆组由两个上部横梁组成,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车架上方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最大支撑能力,并且分别在两个首接段、两个加强段之间设置第三加强部和第四加强部,共同提高了两个上部横梁的结构强度和支撑稳定性,进一步大大提高了整个车架的最大支撑能力,同时通过设置两个上部横梁、设置两个连接横梁、设置两个前立柱体并且设置左斜立杆和右斜立杆提高抗变形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大图。
附图标记:
1-车头组件,11-保持部,12-左斜立杆,13-右斜立杆,14-连接梁杆组,141-连接横梁,15-第一加强部,16-第二加强部,2-上梁杆组,21-上部横梁,211-首接段,212-加强段,213-末接段,22-第三加强部,23-第四加强部,24-第五加强部,25-延伸加强组,251-后部加强板,252-加强斜柱,3-前立柱组,31-前立柱体,4-下梁杆组,41-下部横梁,42-连接加强结构,421-连接部,422-第六加强部,5-后立柱组,51-后立柱体,52-第七加强部,53-左后轮安装架,54-右后轮安装架,55-第八加强部,56-驱动带上护罩,57-驱动带下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出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组件1、上梁杆组2、前立柱组3、下梁杆组4和后立柱组5;其中,车头组件1包括保持部11,保持部11一体连接有左斜立杆12、右斜立杆13和连接梁杆组14,左斜立杆12、右斜立杆13和连接梁杆组14分别沿不同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三角支撑,左斜立杆12和右斜立杆13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部15,连接梁杆组14包括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连接横梁141,两个连接横梁141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部16;上梁杆组2包括两个上部横梁21,上部横梁21包括首接段211、加强段212和末接段213,两个首接段211分别连接两个连接横梁141,并且两个首接段211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部22,两个加强段212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部23,末接段213连接后立柱组5;前立柱组3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前立柱体31,两个前立柱体31上端分别连接左斜立杆12和右斜立杆13,前立柱体31下端连接下梁杆组4;下梁杆组4连接后立柱组5。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部15、第二加强部16、第三加强部22和第四加强部23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通过分体式设计,易于运输和表面处理,并且装配过程简单方便,其中车头组件1采用轻量化设计,通过左斜立杆12、右斜立杆13和连接梁杆组14形成三角支撑,提高结构稳定性,更关键的是,在左斜立杆12和右斜立杆13之间设置了第一加强部15,来提高车头组件1的结构强度,同时提高左斜立杆12和右斜立杆13与两个前立柱体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样的,还在两个连接横梁141之间设置了第二加强部16,一方面在设置两个连接横梁141以用来提高整个车架上方的支撑面积,另一方面提高了车头组件1的结构强度,并提高了两个连接横梁141与两个上部横梁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整个上梁杆组2由两个上部横梁21组成,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车架上方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最大支撑能力,并且分别在两个首接段211、两个加强段212之间设置第三加强部22和第四加强部23,共同提高了两个上部横梁21的结构强度和支撑稳定性,进一步大大提高了整个车架的最大支撑能力,同时通过设置两个上部横梁21、设置两个连接横梁141、设置两个前立柱体31并且设置左斜立杆12和右斜立杆13提高抗变形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具体地,两个末接段213之间设置有第五加强部24。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同样的,第五加强部24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通过第五加强部24进一步提高整个上梁杆组2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
具体地,末接段213连接有延伸加强组25,延伸加强组25上设置有后部加强板251。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延伸加强部能够提高整个车架的结构稳定性,后部加强板251进一步提高车架上方支撑面积。
具体地,延伸加强组25底部设置有两个连接后立柱组5的加强斜柱252。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底部的加强斜柱252能够直接对延伸加强组25进行支撑,从而提高整个延伸加强组25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下梁杆组4包括两个下部横梁41,下部横梁41前端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42,连接加强结构42包括两个连接部421和设置在两个连接部421之间的第六加强部422;其中,连接部421两端分别连接下部横梁41和前立柱体31,下部横梁41后端连接后立柱组5。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同样的,第六加强部422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通过连接部421来连接前立柱体31和下部横梁41,从而提高装配可靠性,并且在两个连接部421之间设置第六加强部422,进一步提高整个下梁杆组4和前立柱组3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后立柱组5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后立柱体51,两个后立柱体51顶端分别连接两个末接段213,两个后立柱体51底端分别连接两个下部横梁41。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后立柱体51的设置能够提高车架后端的连接安装面积。
具体地,两个加强斜柱252分别连接两个后立柱体51,加强斜柱252与后立柱体51之间设置有第七加强部52。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同样的,第七加强部52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加强斜柱252直接连接后立柱体51,从而在加强斜柱252、后立柱体51和延伸加强组25之间形成三角支撑,提高结构强度,更关键的是,利用第七加强部52来进一步提高延伸加强组25与整个后立柱体51之间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两个后立柱体51下段分别设置有左后轮安装架53和右后轮安装架54。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左后轮安装架53和右后轮安装架54分别用于辅助安装左后轮和右后轮。
具体地,左后轮安装架53和右后轮安装架54之间设置有第八加强部55。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同样的,第八加强部55可采用金属杆、金属板或高强度连接件制成,通过第八加强部55能够提高左后轮安装架53和右后轮安装架54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左后轮安装架53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设置有驱动带上护罩56和驱动带下护罩57,驱动带上护罩56和驱动带下护罩57均设置在后立柱体5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带上护罩56和驱动带下护罩57能够对后续轮组的传动机构进行保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组件、上梁杆组、前立柱组、下梁杆组和后立柱组;其中,
所述车头组件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一体连接有左斜立杆、右斜立杆和连接梁杆组,所述左斜立杆、右斜立杆和连接梁杆组分别沿不同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三角支撑,所述左斜立杆和所述右斜立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连接梁杆组包括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连接横梁,两个所述连接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部;
所述上梁杆组包括两个上部横梁,所述上部横梁包括首接段、加强段和末接段,两个所述首接段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横梁,并且两个所述首接段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部,两个所述加强段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部,所述末接段连接所述后立柱组;
所述前立柱组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前立柱体,两个所述前立柱体上端分别连接所述左斜立杆和所述右斜立杆,所述前立柱体下端连接所述下梁杆组;
所述下梁杆组连接所述后立柱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末接段之间设置有第五加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末接段连接有延伸加强组,所述延伸加强组上设置有后部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加强组底部设置有两个连接所述后立柱组的加强斜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杆组包括两个下部横梁,所述下部横梁前端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所述连接加强结构包括两个连接部和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的第六加强部;其中,
所述连接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下部横梁和所述前立柱体,所述下部横梁后端连接所述后立柱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柱组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后立柱体,两个所述后立柱体顶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末接段,两个所述后立柱体底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下部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强斜柱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后立柱体,所述加强斜柱与所述后立柱体之间设置有第七加强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后立柱体下段分别设置有左后轮安装架和右后轮安装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轮安装架和所述右后轮安装架之间设置有第八加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轮安装架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设置有驱动带上护罩和驱动带下护罩,所述驱动带上护罩和所述驱动带下护罩均设置在所述后立柱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38092.XU CN214565901U (zh) | 2021-02-06 | 2021-02-06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38092.XU CN214565901U (zh) | 2021-02-06 | 2021-02-06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65901U true CN214565901U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315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38092.XU Active CN214565901U (zh) | 2021-02-06 | 2021-02-06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659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10738A (zh) * | 2021-02-06 | 2021-05-18 | 重庆摩疆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摩托车车架 |
-
2021
- 2021-02-06 CN CN202120338092.XU patent/CN2145659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10738A (zh) * | 2021-02-06 | 2021-05-18 | 重庆摩疆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摩托车车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60854A (en) | Frame construction for motorcycles | |
US5584510A (en) | Motor vehicle chassis | |
CN110203284B (zh) | 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副车架 | |
GB2054477A (en) | Lightweight motor vehicle | |
CN214565901U (zh)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
CN112810738A (zh) | 一种结构强度高的摩托车车架 | |
CN101138999B (zh) | 越野沙滩车车架 | |
CN201313603Y (zh) |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 |
CN207535990U (zh) |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 |
CN217554093U (zh) | 一种自卸式电动三轮车承重结构 | |
CN201325484Y (zh) | 半副车架式轿车的强化支撑结构 | |
CN209776366U (zh) | 一种汽车防护结构 | |
CN107600190A (zh) |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 |
CN218343670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
CN204801979U (zh) | 一种锻钢骨架与异型管结合式越野摩托车增强车架 | |
CN111559428A (zh) | 一种具有轻量化驱动底盘的多功能地面无人车辆 | |
CN1041612C (zh) | 两轮/三轮摩托车 | |
CN206797477U (zh) | 城市物流电动车辆底架结构 | |
CN220662740U (zh) |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17554105U (zh) | 防撞摩托车车架 | |
CN102328691B (zh) | 一种车架 | |
CN213442914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
CN221477395U (zh) | 小型摩托车 | |
CN213442905U (zh) | 电动自行车的车架 | |
CN221642613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