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7935U -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97935U CN214497935U CN202022695969.9U CN202022695969U CN214497935U CN 214497935 U CN214497935 U CN 214497935U CN 202022695969 U CN202022695969 U CN 202022695969U CN 214497935 U CN214497935 U CN 2144979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plate
- support
- prestressed
- bear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21715 photosynthesis, light harvest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2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754 Wrough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包括中部定位板和左右两侧的预应力钢索单元;预应力钢索单元包括连接节点、支撑核心构件、外套钢管、滑动承重板、稳定钢棒、支撑架、预应力钢索、摩擦片;中部定位板固定在外套钢管的内侧;支撑核心构件、滑动承重板、稳定钢棒从外向内依次相接并整体在外套钢管内滑移;支撑架将摩擦片固定在外套钢管内,摩擦片与稳定钢棒的内端接触,随稳定钢棒的滑移,摩擦片与稳定钢棒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预应力钢索设置在外套钢管的外端和滑动承重板之间;预应力钢索与稳定钢棒的滑移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属于建筑消能减震结构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能减震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如何降低建筑物在自然灾害下的损伤与破坏已成为广大工程师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关键任务。
目前,建筑结构抗震一般采用增加结构的阻尼和设置隔离层来耗散地震对结构的能量,传统的防屈曲支撑构件主要由内部芯材、外部约束构件、无粘结可膨胀材料及无粘结滑移界面组成,兼备了普通钢支撑和金属耗能阻尼器的功能。强震发生时防屈曲支撑发生屈曲,具有优良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显著降低主体结构的地震损伤。传统防屈曲支撑有明显的屈服变形,防屈曲支撑构件可以为结构提供良好的抗侧能力。
事实上,由于传统的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承载能力大,当地震力太小时,支撑构件不能及时的进入屈曲状态,无法发挥出构件的耗能能力。随着遭遇地震力较大时,支撑构件进入屈曲状态,且与构件连接的周边节点损伤严重,残余变形较大,灾后修复主体结构的难度大并且成本高,不利于灾后的重建工作和生产秩序的恢复。
因此,开发一种在小震和大震作用下都能消耗工程结构所承担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自身能够提供相应的自复位能力的拉索式消能支撑装置,可以减轻由于支撑构件破坏所引起的主体结构的残余变形,从而降低灾后修复的难度和成本,有利于进行灾后快速重建和生活秩序的迅速恢复,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耗散地震能量,同时具有自复位能力的拉索式消能支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包括中部定位板和位于中部定位板左右两侧的预应力钢索单元;预应力钢索单元包括连接节点、支撑核心构件、外套钢管、滑动承重板、稳定钢棒、支撑架、预应力钢索、摩擦片、限位板;外套钢管的内侧与中部定位板固定;支撑核心构件、滑动承重板、稳定钢棒从外向内依次相接并整体在外套钢管内滑移;支撑核心构件的中部穿过外套钢管,支撑核心构件的外端与连接节点固定连接;支撑架将摩擦片固定在外套钢管内,摩擦片与稳定钢棒的内端接触,随稳定钢棒的滑移,摩擦片与稳定钢棒的接触面积改变;外套钢管的外端和滑动承重板之间设有预应力钢索;预应力钢索与稳定钢棒的滑移方向平行;限位板固定在外套钢管的内侧壁,限制滑动承重板向外滑移。
作为一种优选,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的结构相同,相对于中部定位板左右对称设置;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排列成一字形。
作为一种优选,支撑架包括固定承重板和钢架支撑,固定承重板、钢架支撑、中部定位板从外向内依次相接,且固定承重板和钢架支撑位于外套钢管内,稳定钢棒的内端穿过固定承重板;摩擦片固定在固定承重板和中部定位板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预应力钢索的外端穿过外套钢管并安装在外套钢管上,预应力钢索的内端穿过滑动承重板并安装在滑动承重板上;每个预应力钢索单元均包括多根预应力钢索,多根预应力钢索环绕支撑核心构件呈圆周均布;初始状态时,预应力钢索处于紧绷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支撑核心构件为横截面为方形的杆状结构;外套钢管为方形管,内端贯穿,外端面设有供支撑核心构件穿过的孔以及供预应力钢索穿过的孔;固定承重板、滑动承重板、中部定位板的横截面均为方形;稳定钢棒的横截面为方形;钢架支撑的数量为四根,在上、下、前、后方向环绕稳定钢棒设置;摩擦片的数量为四根,在上、下、前、后方向环绕稳定钢棒设置,且紧贴稳定钢棒,摩擦片的横截面为矩形;预应力钢索的数量为两根,设置在支撑核心构件的上下方或前后方。
作为一种优选,预应力钢索单元还包括两组限位装置,一组固定在滑动承重板的内侧,一组固定在固定承重板的外侧;每组限位装置均包括四个限位块,排列成十字形,中间留有供稳定钢棒穿过的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支撑核心构件和滑动承重板之间、固定承重板和钢架支撑之间、钢架支撑和中部定位板之间均采用刚性连接;主体结构上装有节点板,连接节点与节点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的消能方法,采用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通过摩擦片和稳定钢棒的作用耗散能量,通过预应力钢索耗散能量,以提高承载力;通过预应力钢索提供自复位能力;地震时,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同步耗能;地震后,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同步自复位。
作为一种优选,通过设计预应力钢索的数量、位置、长度和横截面积提供相应的承载力和自复位能力;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的承载力相同,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的预应力钢索的自复位能力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在净可能保证原有主体结构的设计下,拉索式消能支撑能够在不改变支撑构件的大小基础上通过在支撑构件的外围增加约束以达到增加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利用左右两侧预应力钢索的数量、位置、长度和横截面积为构件提供相应的承载力和自复位能力,左侧的支撑核心构件的长度与右侧的相同,两侧预应力钢索单元的承载力相同,所以在遭受地震作用时,左右侧的预应力钢索单元同时进入屈曲耗能状态。所以在遭受地震作用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索处于收紧或者松弛的状态,耗散主体地震输入的能量,发挥支撑的作用,保护整体结构不受破坏,减少震后的残余变形,降低震后建筑物的修缮费用,节约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减少震后恢复的时间。拉索式消能支撑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外套钢管和支撑核心构件之间的间隙不采用任何材料进行填充。在预应力钢索发生变形时,稳定钢棒与摩擦片发生接触,通过摩擦耗散构件所受到的部分能量,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采用稳定钢棒与摩擦片作为主要的耗能构件,通过稳定钢棒与摩擦片将支撑构件受到的能量进行耗散。拉索式消能支撑不光可以在小震和大震作用下消耗工程结构所承担的地震能量,同时能够通过预应力钢索来提供相应的自复位能力,可以减轻由于支撑构件破坏所引起的主体结构的残余变形,从而减小灾后修复的难度和成本,有利于进行灾后的恢复和生活秩序的恢复。
3.采用刚性连接,可保证连接部位处于稳固状态。
4.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广泛应用于框架结构、钢结构、高层结构,还可以用于装配式结构当中;解决了传统防屈曲消能支撑在地震作用下无法通过自身回到原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截面图。
图3是图1中B-B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C-C的截面图。
图5是图1中D-D的截面图。
图6是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状态图。
图7是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在震后复位的工作状态图。
其中,1为预应力钢索、2为滑动承重板、3为支撑核心构件、4为摩擦片、5为中部定位板、6为钢架支撑、7为限位块、8为限位板、9为连接节点、10为外套钢管、11为自复位装置、12为稳定钢棒、13为固定承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包括中部定位板和位于中部定位板左右两侧的预应力钢索单元。用于减轻梁柱连接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减轻所引起主体结构的损伤及残余变形。
预应力钢索单元包括连接节点、支撑核心构件、外套钢管、滑动承重板、固定承重板、稳定钢棒、钢架支撑、预应力钢索、摩擦片。其中固定支撑板和钢架支撑组成安装摩擦片的支撑架,可采用将摩擦片固定在外套钢管内的其他结构。中部定位板与外套钢管固定;支撑核心构件、滑动承重板、稳定钢棒按顺序从外向内依次相连接,并在外套钢管内发生拉压变形;支撑核心构件的中部穿过外套钢管,支撑核心构件的外端与连接节点固定连接;固定承重板、钢架支撑、中部定位板从外向内按顺序依次相接,且固定承重板和钢架支撑位于外套钢管内,稳定钢棒的内端穿过固定承重板;固定承重板和中部定位板之间设有与稳定钢棒接触的摩擦片;预应力钢索设置于外套钢管的外端与滑动承重板之间,初始状态时处于预拉伸的状态。
为了保证构件的耗能能力,采用稳定钢棒贯通,并在内侧预留了足够长的滑动区域;并且在稳定钢棒的两端各设置一组限位装置,防止稳定钢棒出现侧向的滑移,滑移会减少构件的耗能能力;同时根据构件承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限位板,防止由于预应力钢索的复位能力太大,将超出原有的设计尺寸;随后中部定位板与外套钢管之间采用焊接进行连接,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是可靠的。同时限位板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调整。
左侧的支撑核心构件的长度与右侧的相同,两侧预应力钢索单元的承载力大小均相等,所以在遭受地震作用时,两侧的预应力钢索单元同时进入屈曲耗能状态,预应力钢索提供相应的拉伸应力。
左右侧预应力钢索的规格直接影响该自复位防屈曲消能支撑的承载力大小,左右侧预应力钢索的规格(截面面积、数量、类型、长度、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并且保证左右两侧自复位力的大小能够和支撑核心构件相匹配,但应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弹性,在大震作用下通过发生拉压变形耗散能量且不失效。
中部定位板也是受力的关键部分,中部定位板在受力时需要与外套钢管有着可靠的连接,并且应保证在大震作用下中部定位板与外套钢管之间不发生断裂破坏;因此,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对整根拉索式消能支撑的性能要求反过来对定位钢板的大小进行设计,进而保证左右侧预应力钢索单元和整个消能支撑的力学性能。
在稳定钢棒与中部定位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连接节点在受到轴向荷载时,荷载完全通过核心支撑构件传递给内部的自复位装置,自复位装置中的预应力钢索通过不断的压缩和拉伸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和降低主体结构的损伤和参与变形。
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的结构相同,相对于中部定位板左右对称设置;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排列成一字形。
支撑核心构件为横截面为方形的杆状结构;外套钢管为方形管,内端贯穿,外端面设有供支撑核心构件穿过的孔以及供预应力钢索穿过的孔;固定承重板、滑动承重板、中部定位板的横截面均为方形,稳定钢棒的横截面为方形。
钢架支撑的数量为四根,在上、下、前、后方向环绕稳定钢棒设置;摩擦片的数量为四根,在上、下、前、后方向环绕稳定钢棒设置,且紧贴稳定钢棒,摩擦片的横截面为矩形。预应力钢索的数量为两根,设置在支撑核心构件的上下方。稳定钢棒在轴向压缩变形的作用下,与后部的摩擦片发生接触,通过稳定钢棒与摩擦片的摩擦耗散掉一部分的能量,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
防屈曲单元还包括限制滑动承重板向外滑移的限位板,限位板固定在外套钢管的内侧壁
预应力钢索单元还包括两组限位装置,一组固定在滑动承重板的内侧,一组固定在固定承重板的外侧;每组限位装置均包括四个限位块,排列成十字形,中间留有供稳定钢棒穿过的空间。
支撑核心构件和滑动承重板之间、固定承重板和钢架支撑之间、钢架支撑和中部定位板之间均采用刚性连接,例如焊接的方式,保证在轴向拉力的作用下不发生破坏。
主体结构上装有节点板,连接节点与节点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在相关部位(如梁柱节点处)焊接节点板,节点板上开与连接节点相对应的螺栓孔,二者采用高强螺栓直接连接。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的消能方法,采用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通过摩擦片和稳定钢棒的作用耗散能量,通过预应力钢索耗散能量,以提高承载力;通过预应力钢索提供自复位能力;地震时,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同步耗能;地震后,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同步自复位。
通过设计预应力钢索的数量、位置、长度和横截面积提供相应的承载力和自复位能力;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的承载力相同,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的预应力钢索的自复位能力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为了防止消能支撑受压时发生整体屈曲,在支撑核心构件外套上一个钢管,增加了支撑的平面内外的整体刚度,从而提高耗能支撑的整体稳定。并且由于左右两侧的支撑核心构件的长度相同,左右两侧预应力钢索单元相等。所以在遭受地震作用时,左右两侧的预应力钢索单元同时进入消能状态,而其左右两侧相应的自复位装置来承受拉压荷载作用,通过预应力钢索与摩擦片来耗散地震能量,保证内部核心支撑在地震作用下不屈曲。当消能支撑的承载力由预应力钢索的强度确定时,这样能使预应力钢索在拉压荷载作用下收缩变形,充分发挥预应力钢索的耗能作用。当构件受到较小的轴向力作用时,其两侧的核心支撑构件在压力作用下同时向中间靠拢,此时一侧的预应力钢索处于拉伸的状态,但是支撑核心构件不屈曲。当所受到轴向力继续增大时,超出两侧防屈曲构件的设计承载力,两侧的支撑核心构件在压力作用下继续向中间靠拢,拉伸一侧的预应力钢索,保证支撑核心构件不屈服。相应的在预应力钢索拉力作用下耗能支撑两端的核心构件向外伸长,预应力钢索沿着中心限位构件向回拉伸。并且设置相应的限位板保证预应力钢索收缩不超过其能够承受的范围。这样在反复拉压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钢索反复处于伸缩变形状态,并且稳定钢棒随着预应力钢索的伸缩变形与后部的摩擦片进行接触耗能,从而达到消耗地震能量,起到保护主体结构的目的。并且当地震力消失后,拉索式消能支撑可以通过左右两侧相应的预应力钢索所提供的恢复力使构件恢复到初始状态,减小整体结构的残余变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防屈曲消能支撑无法在小震作用下耗散能量,同时在震后支撑变形过大导致整体结构的残余变形较大的问题,有效减轻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产生损伤及残余变形。该拉索式消能支撑可以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生产,现场螺栓安装,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框架结构、钢结构、高层结构建筑,特别是装配式的减震建筑中。
除了本实施例提及的方式外,可根据承载力和自复位能力设计四根钢索,布置在支撑核心构件的上下前后位置。每个预应力钢索单元还可包括其他数量的预应力钢索,多根预应力钢索环绕支撑核心构件呈圆周均布。这些变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定位板和位于中部定位板左右两侧的预应力钢索单元;预应力钢索单元包括连接节点、支撑核心构件、外套钢管、滑动承重板、稳定钢棒、支撑架、预应力钢索、摩擦片、限位板;外套钢管的内侧与中部定位板固定;支撑核心构件、滑动承重板、稳定钢棒从外向内依次相接并整体在外套钢管内滑移;支撑核心构件的中部穿过外套钢管,支撑核心构件的外端与连接节点固定连接;支撑架将摩擦片固定在外套钢管内,摩擦片与稳定钢棒的内端接触,随稳定钢棒的滑移,摩擦片与稳定钢棒的接触面积改变;预应力钢索设置在外套钢管的外端和滑动承重板之间;预应力钢索与稳定钢棒的滑移方向平行;限位板固定在外套钢管的内侧壁,限制滑动承重板向外滑移。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的结构相同,相对于中部定位板左右对称设置;两个预应力钢索单元排列成一字形。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其特征在于:支撑架包括固定承重板和钢架支撑,固定承重板、钢架支撑、中部定位板从外向内依次相连接,且固定承重板和钢架支撑位于外套钢管内,稳定钢棒的内端穿过固定承重板;摩擦片固定在固定承重板和中部定位板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钢索的外端穿过外套钢管并安装在外套钢管上,预应力钢索的内端穿过滑动承重板并安装在滑动承重板上;每个预应力钢索单元均包括多根预应力钢索,多根预应力钢索环绕支撑核心构件呈圆周均布;初始状态时,预应力钢索处于紧绷状态。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其特征在于:支撑核心构件为横截面为方形的杆状结构;外套钢管为方形管,内端贯穿,外端面设有供支撑核心构件穿过的孔以及供预应力钢索穿过的孔;固定承重板、滑动承重板、中部定位板的横截面均为方形;稳定钢棒的横截面为方形;钢架支撑的数量为四根,在上、下、前、后方向环绕稳定钢棒设置;摩擦片的数量为四根,在上、下、前、后方向环绕稳定钢棒设置,且紧贴稳定钢棒,摩擦片的横截面为矩形;预应力钢索的数量为两根,设置在支撑核心构件的上下方或前后方。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钢索单元还包括两组限位装置,一组固定在滑动承重板的内侧,一组固定在固定承重板的外侧;每组限位装置均包括四个限位块,排列成十字形,中间留有供稳定钢棒穿过的空间。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其特征在于:支撑核心构件和滑动承重板之间、固定承重板和钢架支撑之间、钢架支撑和中部定位板之间均采用刚性连接;主体结构上装有节点板,连接节点与节点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95969.9U CN214497935U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95969.9U CN214497935U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97935U true CN214497935U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820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95969.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497935U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9793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11784A (zh) * | 2020-11-20 | 2021-02-26 | 广州大学 |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
CN113895565A (zh) * | 2021-11-24 | 2022-01-07 |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 一种用于海上浮式基础与海床连接的韧性消能钢索结构 |
-
2020
- 2020-11-20 CN CN202022695969.9U patent/CN21449793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11784A (zh) * | 2020-11-20 | 2021-02-26 | 广州大学 |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
CN112411784B (zh) * | 2020-11-20 | 2024-09-10 | 广州大学 |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
CN113895565A (zh) * | 2021-11-24 | 2022-01-07 |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 一种用于海上浮式基础与海床连接的韧性消能钢索结构 |
CN113895565B (zh) * | 2021-11-24 | 2022-11-11 |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 一种用于海上浮式基础与海床连接的韧性消能钢索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2037530A1 (zh) | 一种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 |
CN111962704B (zh) | 一种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及其消能方法和应用 | |
CN107386481B (zh) | 一种变电站结构刚度增强装置 | |
CN214497935U (zh) |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 | |
CN112392163B (zh) | 一种多级自恢复型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 |
CN212248679U (zh) | 一种自复位混合支撑结构体系 | |
CN113175117A (zh) | 带屈曲约束支撑的桁架型可更换消能连梁 | |
CN112411784A (zh) | 一种拉索式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 |
CN114351887B (zh) | 一种耗能段可更换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 | |
CN214497936U (zh) | 一种多阶拉索式消能支撑 | |
CN214497937U (zh) | 一种自恢复型消能支撑 | |
CN214272474U (zh) | 一种多级自恢复型消能支撑 | |
CN112502307B (zh) | 一种自恢复型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 |
CN112431318B (zh) | 一种多阶拉索式消能支撑及其消能方法 | |
CN212453167U (zh) | 一种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 | |
CN209854964U (zh) | 一种具备双阶屈服特性的承载-消能结构 | |
CN210288683U (zh) | 一种提高pc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连接结构 | |
CN212453166U (zh) | 一种自复位防屈曲支撑 | |
CN212271289U (zh) | 一种两级防屈曲消能支撑 | |
CN111734003B (zh) | 一种震后可恢复的装配式冷弯方钢管柱脚 | |
CN114837300A (zh) | 一种具有减震自复位功能的装配式钢框架及其预制方法 | |
CN113944358A (zh) | 装配式梁柱节点约束型纯钢防屈曲耗能支撑 | |
CN112962786A (zh) | 一种偏心支撑-钢梁组合耗能框架及其装配方法 | |
CN106049699A (zh) | 一种具有交错金字塔型耗能单元的套管约束防屈曲支撑 | |
CN216475732U (zh) | 一种梁间装配可自复位节点摩擦阻尼器的古建筑木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10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