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1843U - 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1843U
CN214371843U CN202120136934.3U CN202120136934U CN214371843U CN 214371843 U CN214371843 U CN 214371843U CN 202120136934 U CN202120136934 U CN 202120136934U CN 214371843 U CN214371843 U CN 214371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irculating water
pump
inlet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369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从斌
陈苏华
刘冬平
万艳林
万文杰
未凯
林郑泉
程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COWELL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COWELL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COWELL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COWELL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369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1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1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1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至少包括冷却塔和旁滤系统,所述冷却塔的上方连接有循环水回水管道、底部连接有循环水供水管道,所述循环水供水管道与循环水回水管道之间设有换热器,循环水供水管道上设有循环水泵,所述旁滤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旁滤器以及与旁滤器连接的旁滤水进水管道和旁滤水回水管道,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连接于循环水回水管道上,且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上设有旁滤器加压泵。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旁滤水进水管道接到循环水回水管道上,利用循环水回水余压加压的旁滤系统,降低了旁滤器加压泵所需的扬程,使得相同流量和相同压力情况下,所需功率更小,更加节能,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循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背景技术
冷却水系统是用水来冷却工艺介质的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装置,因循环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悬浮物和系统管道的杂质。尤其是冷却水中会存在大量的悬浮物,其中由于空气中灰尘杂物的进入,日常加药处理后会造成部分水垢、锈垢、微生物粘泥的脱落、分散,造成水质的混浊,并且各种杂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很容易用机械过滤的方式去除。为了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旁滤系统在循环水系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在系统管路上安装循环水旁滤过滤器可得到良好效果。
通常旁滤系统的进水管由循环水系统供水管道直接引出来,这样就导致循环水系统需要的流量就增加,从而循环水系统的能耗就会偏高。如图1、2、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三种旁滤过滤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2所示的结构在化工厂循环系统中比较常见。
图1所示的结构,是直接从循环水供水系统的出口供水到旁滤器,首先,其提高了循环水系统的供水流量和压力,进而提高了循环水泵的能耗,造成能源浪费;其次,循环水的利用率低,经冷却塔冷却后的循环水没有经过换热器又回到了冷水池,循环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图1所示的结构在化工厂循环系统中比较常见。
图2所示的结构,在循环水回水压力满足旁滤器压力要求的条件下,这种循环水旁滤系统很好的利用了回水的余压,从而降低系统的能耗;但在回水压力不满足旁滤器所需压力时,就不再适用。图2所示的结构在化工厂循环系统中比较常见。
图3所示的结构,直接从循环水池直接取水,首先,旁滤泵需求的扬程高,进而增加了旁滤系统的能耗;其次,系统的杂质已经在循环水池中进行了部分沉淀,对于大颗粒的杂质未能及时去除,而是沉淀在了循环水池中。图3所示的结构在炼钢循环系统中比较常见。
综上可得,如果回水压力满足旁滤器所需的压力,旁滤器的进水管直接连接回水管道也是一种节能的方式;但回水压力基本上很难满足旁滤器所需的压力,这就需要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至少包括冷却塔和旁滤系统,所述冷却塔的上方连接有循环水回水管道、底部连接有循环水供水管道,所述循环水供水管道与循环水回水管道之间设有换热器,循环水供水管道上设有循环水泵,所述旁滤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旁滤器以及与旁滤器连接的旁滤水进水管道和旁滤水回水管道,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连接于循环水回水管道上,且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上设有旁滤器加压泵。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设有循环水泵进口蝶阀、出水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循环水泵出口止回阀和循环水泵出口蝶阀。
进一步地,所述旁滤器加压泵的进水端设有加压泵进口蝶阀、出水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加压泵出口止回阀和加压泵出口蝶阀。
进一步地,每个旁滤器的进水端设有旁滤器进口蝶阀、出水端设有旁滤器出口蝶阀。
进一步地,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上还设有旁滤器进水总阀且旁滤器进水总阀位于加压泵出口蝶阀与旁滤器进口蝶阀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塔包括塔体,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机、布水器、布水填料和冷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回水管道与布水器连接,循环水供水管道与冷水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旁滤水进水管道接到循环水回水管道上,不仅可以防止系统中末端换热器管路污泥堵塞,并配合加药处理可以更有效地去除水体内的杂质,还可以利用循环水回水余压加压的旁滤系统,降低了旁滤器加压泵所需的扬程,使得相同流量和相同压力情况下,所需功率更小,更加节能,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旁滤过滤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Ⅰ。
图2为现有的旁滤过滤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Ⅱ。
图3为现有的旁滤过滤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Ⅲ。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塔,1.1、风机,1.2、布水器,1.3、布水填料,1.4、冷水池,2、循环水回水管道,3、循环水供水管道,4、换热器,5、循环水泵,6、旁滤器,7、旁滤水进水管道,8、旁滤水回水管道,9、旁滤器加压泵,11、循环水泵出口止回阀,12、循环水泵出口蝶阀,13、加压泵进口蝶阀,14、加压泵出口止回阀,15、加压泵出口蝶阀,16、旁滤器进口蝶阀,17、旁滤器出口蝶阀,18、旁滤器进水总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至少包括冷却塔1和旁滤系统,所述冷却塔1的上方连接有循环水回水管道2、底部连接有循环水供水管道3,具体地,所述冷却塔1包括塔体,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机1.1、布水器1.2、布水填料1.3和冷水池1.4,所述循环水回水管道2与布水器1.2连接,循环水供水管道3与冷水池1.4连接。所述循环水供水管道3与循环水回水管道2之间设有换热器4,循环水供水管道3上设有循环水泵5,所述循环水泵5用于为整个系统供水,为循环水提供动力;所述旁滤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旁滤器6以及与旁滤器6连接的旁滤水进水管道7和旁滤水回水管道8。
本实施例改进最大的地方在于,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7改到连接于循环水回水管道2上,且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7上设有旁滤器加压泵9。当冷却水回水的压力不满足旁滤器6所需的压力时,通过旁滤器加压泵9加压可以利用回水的余压,因为旁滤水进水管道7的进口有压力,所以旁滤器加压泵9所需的扬程更小,在相同流量和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功率更小,因此这种方法相比传统的旁滤系统更加节能。
本实施例图中只标识出了一个循环水泵5和一个旁滤器加压泵9,一般情况下,所述循环水系统中可以有多个循环水泵5和多个旁滤器加压泵9并联运行。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泵5的进水端设有循环水泵进口蝶阀10、出水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循环水泵出口止回阀11和循环水泵出口蝶阀12。其中,所述循环水泵进口蝶阀10用于调节循环水泵5的进水量,当循环水泵5出现故障时,用于切断进水从而进行检修;所述循环水泵出口止回阀11用于在循环水泵5停泵时防止水锤对循环水泵5造成伤害,同时在循环水泵5不运行时防止循环水泵5倒转;所述循环水泵出口蝶阀12用于控制循环水的出水量,同时当循环水泵5出现故障时,用于切断出水从而进行检修。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旁滤器加压泵9的进水端设有加压泵进口蝶阀13、出水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加压泵出口止回阀14和加压泵出口蝶阀15。其中,所述加压泵进口蝶阀13用于调节旁滤器加压泵9的进水量,当旁滤器加压泵9出现故障时,用于切断进水从而进行检修;所述加压泵出口止回阀14用于在旁滤器加压泵9停泵时防止水锤对旁滤器加压泵9造成伤害,同时在旁滤器加压泵9不运行时防止旁滤器加压泵9倒转;所述加压泵出口蝶阀15用于控制旁滤器加压泵9的出水量,同时当旁滤器加压泵9出现故障时,用于切断出水从而进行检修。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每个旁滤器6的进水端(即底部)设有旁滤器进口蝶阀16、出水端(即顶部)设有旁滤器出口蝶阀17。其中,所述旁滤器进口蝶阀16的作用是,在更换过滤填料时,用于切断旁滤器的进水;所述旁滤器出口蝶阀17的作用是,在更换过滤填料时,用于切断旁滤器的出水,防止水回流到旁滤器6。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7上还设有旁滤器进水总阀18且旁滤器进水总阀18位于加压泵出口蝶阀15与旁滤器进口蝶阀16之间。在所有的旁滤器6都需要检修时,切断旁滤器进水总阀18即可检修,简单快捷。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做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至少包括冷却塔(1)和旁滤系统,所述冷却塔(1)的上方连接有循环水回水管道(2)、底部连接有循环水供水管道(3),所述循环水供水管道(3)与循环水回水管道(2)之间设有换热器(4),循环水供水管道(3)上设有循环水泵(5),所述旁滤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旁滤器(6)以及与所有旁滤器连接的旁滤水进水管道(7)和旁滤水回水管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7)连接于循环水回水管道(2)上,且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7)上设有旁滤器加压泵(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5)的进水端设有循环水泵进口蝶阀(10)、出水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循环水泵出口止回阀(11)和循环水泵出口蝶阀(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滤器加压泵(9)的进水端设有加压泵进口蝶阀(13)、出水端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加压泵出口止回阀(14)和加压泵出口蝶阀(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旁滤器(6)的进水端设有旁滤器进口蝶阀(16)、出水端设有旁滤器出口蝶阀(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滤水进水管道(7)上还设有旁滤器进水总阀(18)且旁滤器进水总阀(18)位于加压泵出口蝶阀(15)与旁滤器进口蝶阀(1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1)包括塔体,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机(1.1)、布水器(1.2)、布水填料(1.3)和冷水池(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回水管道(2)与布水器(1.2)连接,循环水供水管道(3)与冷水池(1.4)连接。
CN202120136934.3U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Active CN214371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6934.3U CN214371843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6934.3U CN214371843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1843U true CN214371843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36934.3U Active CN214371843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18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418A (zh) * 2022-01-07 2022-04-12 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冷却水旁滤系统
CN114777520A (zh) * 2022-04-14 2022-07-22 徐勇鑫 一种磁瓦烧结冷却塔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418A (zh) * 2022-01-07 2022-04-12 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冷却水旁滤系统
CN114777520A (zh) * 2022-04-14 2022-07-22 徐勇鑫 一种磁瓦烧结冷却塔
CN114777520B (zh) * 2022-04-14 2023-10-17 徐勇鑫 一种磁瓦烧结冷却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71843U (zh) 一种节能型循环水系统
CN101497086B (zh) 一种高压水除鳞系统
CN219363692U (zh) 一种节能型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
CN201354770Y (zh) 一种泵冷却水循环装置
CN202254916U (zh) 循环水系统利用液力透平来回收功率的装置
CN212250402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10751655U (zh) 一种压缩机循环水冷却过滤系统
CN221571173U (zh) 一种片材生产车间的冷却系统
CN207513841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节能系统
CN201857256U (zh) 掘进机油箱快速加油系统
CN215102625U (zh)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再生回用的膜装置
CN221744026U (zh) 一种锅炉连续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4663644U (zh) 极浅海座底式平台主机的海水冷却系统
CN205676151U (zh) 锌焙烧制酸的给水、循环水系统
CN218821748U (zh) 丙烯酸装置的循环水池系统
CN217898118U (zh) 一种压缩机组用高效组合换热系统
CN221601311U (zh) 一种锅炉排污水利用的装置
CN213450528U (zh) 一种低位布置的联合循环机组疏水系统
CN221703872U (zh) 一种回水余压能闭环回收循环水单拖动输送系统
CN218306166U (zh) 再沸器蒸汽节能增效系统
CN215063148U (zh) 一种大型循环冷却水站旁滤水处理节能系统
CN112327613B (zh) 工业循环水节能系统的优化方法及应用其的工业循环水节能系统
CN215908873U (zh) 一种塔池循环水外排水互通系统
CN220648691U (zh) 海水养殖排水余热回收及恒温系统
CN219386613U (zh) 一种基于变频技术的污水厂节能降耗与生产监控调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