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53964U - 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53964U CN214353964U CN202120224293.7U CN202120224293U CN214353964U CN 214353964 U CN214353964 U CN 214353964U CN 202120224293 U CN202120224293 U CN 202120224293U CN 214353964 U CN214353964 U CN 2143539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 pedal
- mold frame
- injection molding
- frame
- push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4282 Grewia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注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其包括定模架、动模架,动模架位于定模架的下方,定模架固定在注塑机上,动模架沿竖向滑动连接于注塑机,定模架的顶部设有热流道系统,定模架的底部开有定模腔,热流道系统连通于定模腔,动模架的顶部开有动模腔,动模架的下方设有顶出组件,顶出组件包括顶杆、第一推板、第二推板,顶杆用于顶出注塑件,第一推板位于第二推板的上方,第二推板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推板沿竖向升降的驱动元,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沿竖向升降。本申请具有缩短注塑机顶出机构的行程,从而提高顶出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
背景技术
模架即模具或模芯的支撑壳体,比如压铸机上将模具各部分按一定规律和位置加以组合和固定,并使模具能安装到压铸机上工作的部分就叫模架。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
目前,公布号为CN11040605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用的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顶座、上模、定位柱、下模、顶出机构、支撑块、底座,顶座的底面与上模的顶面固定连接,上模的底面四个角部位均垂直连接有定位柱。当需要脱模时,顶出机构将注塑件顶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注塑零件体积过大,使得顶出机构的行程加长,会导致顶出机构工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顶出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包括定模架、动模架,动模架位于定模架的下方,定模架固定在注塑机上,动模架沿竖向滑动连接于注塑机,定模架的顶部设有热流道系统,定模架的底部开有定模腔,热流道系统连通于定模腔,动模架的顶部开有动模腔,动模架与定模架抵接时,定模腔与动模腔相配合形成用于容纳模芯的容腔,动模架的下方设有滑动连接在注塑机上的顶出组件,顶出组件包括顶杆、第一推板、第二推板,顶杆呈竖向设置且固定于第一推板的上表面,顶杆穿设于动模架且沿竖直方向滑动,顶杆用于顶出注塑件,第一推板位于第二推板的上方,第二推板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推板沿竖向升降的驱动元,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沿竖向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注塑件时,将胶料从热流道系统注入容腔内,胶料穿过模芯的浇口即可流入模芯内,待胶料冷却后,注塑机驱动动模架向下移动脱离定模架并固定在注塑机上,然后注塑机的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向上移动,第二推板带动第一推板和顶杆向上移动,当第二推板移动至指定位置时,驱动元驱动第一推板向上移动,使得顶出杆顶出注塑件。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推板、第二推板、驱动元的相互配合,达到了缩短顶出机行程的效果,提高了顶出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推板上开有让位槽,动模架的底壁上连接有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的激光发射端竖直朝下设置且穿设于让位槽,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动模架与第二推板之间的间距,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第二推板与动模架之间的距离到达设定值时,向顶出机构发出信号,使得顶出机构停止驱动第二推板移动,用于限制顶出机构的行程,保证顶出机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驱动元包括气缸,气缸连接于第二推板的底壁,气缸的伸缩杆呈竖向设置且滑动穿设于第二推板,气缸的伸缩杆的顶端连接于第一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驱动第一推板移动,第一推板带动顶杆移动,达到了稳定、快速脱模的效果。
可选的,第一推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呈竖向设置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推板移动距离过长时,限位杆抵触于动模架的下表面,限位杆用于限制第一推板和顶杆的移动距离,从而减小了由于顶杆顶出距离过长造成注塑件损坏的可能性。
可选的,动模架的底部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防护座,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均滑动设置在两个防护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座为第一推板、第二推板提供防护,提高了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移动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两个防护座的底端连接有支撑座,第二推板在脱模前位于支撑座的上表面,支撑座上开有用于容纳气缸的容纳槽,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滑动穿设于支撑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推板在脱模前后均位于支撑座的上表面,支撑座为第二推板、防护座提供支撑,提高了第二推板与第一推板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的,支撑座的上表面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导向杆,导向杆依次穿设于第二推板、第一推板,第一推板、第二推板分别与导向杆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提高了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升降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支撑座的上表面连接有弹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模结束后,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下降至支撑座的上表面,弹性垫起到缓冲的作用,提高了第二推板下降至支撑座上表面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推板、第二推板、驱动元的相互配合,达到了缩短顶出机行程的效果,提高了顶出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
2.设置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推板与动模架之间的距离,从而限制顶出机构的行程,保证顶出机构的稳定性;
3.设置限位杆,用于限制第一推板和顶杆的移动距离,从而减小了由于顶杆顶出距离过长造成注塑件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定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动模架、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定模架;11、安装板;12、浇注口;13、定模腔;2、动模架;21、动模腔;22、顶出孔;3、顶出组件;31、顶杆;32、第一推板;321、第一升降板;322、让位槽;33、第二推板;331、第二升降板;4、驱动元;41、气缸;5、测距传感器;6、限位杆;7、防护座;8、支撑座;81、容纳槽;82、导向杆;83、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参照图1和图2,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包括定模架1、动模架2,定模架1的顶端栓接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呈水平设置,安装板11固定在注塑机上。安装板11上开有浇注口12,定模架1的顶端安装有热流道系统,浇注口12连通于热流道系统,定模架1的下表面开有定模腔13,热流道系统连通于定模腔13。
参照图1和图3,动模架2滑动设置在定模架1的下方,动模架2的上表面开有动模腔21,动模架2与定模架1栓接固定。参照图2,当动模架2与定模架1抵接时,定模腔13与动模腔21相配合形成用于容纳模芯的容腔。
参照图1,注塑机生产注塑件时,将胶料依次从浇注口12、热流道系统注入容腔内,胶料穿过模芯的浇口即可流入模芯内,胶料冷却成型。接着工作人员将动模架2与定模架1拆卸后分离,注塑机驱动动模架2向下移动,使得动模架2脱离定模架1后固定在注塑机上。最后利用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将注塑件顶出,完成脱模。
参照图3和图4,动模架2的下方设有用于缩短顶出机构行程的顶出组件3,顶出组件3滑动连接在注塑机上。顶出组件3包括顶杆31、第一推板32、第二推板33,第一推板32由两个相贴合的第一升降板321栓接而成,第二推板33由两个相贴合的第二升降板331栓接而成。
参照图3,第一推板32与第二推板33均呈水平设置,顶杆31呈竖向设置且固定于第一推板32的上表面,第二推板33位于第一推板32的下方。动模架2上沿竖向开有若干顶出孔22,顶出孔22贯通至动模腔21内。顶杆31穿设于顶出孔22内且沿竖直方向滑动。
参照图4,第二推板33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推板32沿竖向升降的驱动元4,驱动元4包括气缸41,气缸41栓接于第二推板33的下表面。气缸41的伸缩杆呈竖向设置且滑动穿设于第二推板33,气缸41的伸缩杆的顶端栓接于第一推板32。注塑机的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33沿竖向升降。
参照图3和图4,当需要顶出注塑件时,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33向上移动,第二推板33带动第一推板32和顶杆31向上移动。当第二推板33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气缸41驱动第一推板32向上移动,使得顶杆31顶出注塑件,达到了缩短顶出机构行程的效果,提高了顶出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4,为了精确限制顶出机构的工作行程,动模架2的底壁上栓接有测距传感器5,测距传感器5的激光发射端竖直朝下设置。第一推板32上开有供测距传感器5的激光穿设的让位槽322,测距传感器5与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电性连接。测距传感器5检测到第二推板33与动模架2之间的距离到达设定值时,向顶出机构发出信号,使得顶出机构停止驱动第二推板33移动,对顶出机构的行程进行限制,保证顶出机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4,为了减小顶杆31由于顶出距离过长造成注塑件损坏的可能性,第一推板32的上表面固定有呈竖向设置的限位杆6,当第一推板32的上升距离过长时,限位杆6的顶端抵触于动模架2的下表面,用于限制第一推板32与顶杆31的顶出距离。
参照图4,动模架2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防护座7,动模架2位于两个防护座7之间。第一推板32与第二推板33均在两个防护座7之间沿竖向升降,防护座7为第一推板32、第二推板33提供防护,提高了第一推板32与第二推板33移动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4,两个防护座7的底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座8,支撑座8呈水平设置,支撑座8沿竖向滑动设置在注塑机上。支撑座8与防护座7共同为动模架2提供支撑,注塑机的顶出机构滑动穿设于支撑座8。
参照图4,第二推板33在脱模前后均位于支撑座8的上表面,支撑座8上开有用于容纳气缸41的容纳槽81。第一推板32位于第二推板33的上表面,支撑座8为第二推板33、第一推板32提供了支撑,提高了第一推板32、第二推板33安装的稳定性。
参照图4,为了提高第一推板32与第二推板33升降时的稳定性,支撑座8的上表面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导向杆82,导向杆82依次穿设于第二推板33、第一推板32,第一推板32、第二推板33分别与导向杆82滑动配合。
参照图4,另外,支撑座8的上表面栓接有多个弹性垫83,脱模结束后,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33下降至支撑座8的上表面,多个弹性垫83挤压在第二推板33与支撑座8之间,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提高了第二推板33下降至支撑座8上表面时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的实施原理为:注塑机生产注塑件时,将胶料依次从浇注口12、热流道系统注入容腔内,胶料穿过模芯的浇口即可流入模芯内,胶料冷却成型。接着工作人员将动模架2与定模架1拆卸后分离,注塑机驱动动模架2向下移动,使得动模架2与定模架1脱离。
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33向上移动,第二推板33带动第一推板32和顶杆31向上移动。测距传感器5检测到第二推板33与动模架2之间的距离到达设定值时,向顶出机构发出信号,使得顶出机构停止驱动第二推板33移动。然后气缸41驱动第一推板32向上移动,使得顶杆31顶出注塑件,达到了缩短顶出机构行程的效果,提高了顶出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性。
脱模结束后,气缸41驱动第一推板32向下运动复位至第二推板33的上表面,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33向下移动,第二推板33带动第一推板32向下移动至支撑座8的上表面。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架(1)、动模架(2),动模架(2)位于定模架(1)的下方,定模架(1)固定在注塑机上,动模架(2)沿竖向滑动连接于注塑机,定模架(1)的顶部设有热流道系统,定模架(1)的底部开有定模腔(13),热流道系统连通于定模腔(13),动模架(2)的顶部开有动模腔(21),动模架(2)与定模架(1)抵接时,定模腔(13)与动模腔(21)相配合形成用于容纳模芯的容腔,动模架(2)的下方设有滑动连接在注塑机上的顶出组件(3),顶出组件(3)包括顶杆(31)、第一推板(32)、第二推板(33),顶杆(31)呈竖向设置且固定于第一推板(32)的上表面,顶杆(31)穿设于动模架(2)且沿竖直方向滑动,顶杆(31)用于顶出注塑件,第一推板(32)位于第二推板(33)的上方,第二推板(33)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推板(32)沿竖向升降的驱动元(4),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驱动第二推板(33)沿竖向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推板(32)上开有让位槽(322),动模架(2)的底壁上连接有测距传感器(5),测距传感器(5)的激光发射端竖直朝下设置且穿设于让位槽(322),测距传感器(5)用于测量动模架(2)与第二推板(33)之间的间距,测距传感器(5)电性连接于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其特征在于:驱动元(4)包括气缸(41),气缸(41)连接于第二推板(33)的底壁,气缸(41)的伸缩杆呈竖向设置且滑动穿设于第二推板(33),气缸(41)的伸缩杆的顶端连接于第一推板(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推板(32)的上表面固定有呈竖向设置的限位杆(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其特征在于:动模架(2)的底部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防护座(7),第一推板(32)和第二推板(33)均滑动设置在两个防护座(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其特征在于:两个防护座(7)的底端连接有支撑座(8),第二推板(33)在脱模前位于支撑座(8)的上表面,支撑座(8)上开有用于容纳气缸(41)的容纳槽(81),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滑动穿设于支撑座(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其特征在于:支撑座(8)的上表面连接有呈竖向设置的导向杆(82),导向杆(82)依次穿设于第二推板(33)、第一推板(32),第一推板(32)、第二推板(33)分别与导向杆(82)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其特征在于:支撑座(8)的上表面连接有弹性垫(8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24293.7U CN214353964U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24293.7U CN214353964U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53964U true CN214353964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7961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24293.7U Active CN214353964U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53964U (zh) |
-
2021
- 2021-01-26 CN CN202120224293.7U patent/CN2143539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80013974A (ko) | 플라스틱 사출성형 몰드 | |
KR100921807B1 (ko) | 플라스틱 사출금형장치 | |
CN214353964U (zh) | 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架 | |
CN210047005U (zh) | 一种斜行位转为水平行位结构 | |
CN110682509B (zh) | 一种用于洗衣机滚筒产品的成型模具 | |
CN217802980U (zh) | 一种可分离的模具结构 | |
CN215849447U (zh) | 一种用于精密塑胶模具顶针板的强制复位装置 | |
CN213830164U (zh) | 一种汽车车灯罩加工用注塑模具 | |
CN104802370A (zh) | 一种前模顶出脱模结构模具 | |
CN216068467U (zh) | 一种模具 | |
CN212352726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0477709U (zh) | 一种双螺母连接件模具上的前模推板机构 | |
CN216885056U (zh) | 一种塑料座椅注塑模具 | |
CN213472078U (zh) | 一种汽车注塑模具用顶料机构 | |
CN215703661U (zh) | 一种汽车盒子加工用注塑模具 | |
CN217752726U (zh) | 一种耐热老化密封圈的成型模具 | |
CN210705856U (zh) | 无顶针板模具型芯大斜顶同步顶出机构 | |
CN21341278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直顶带动斜抽联合脱模装置 | |
CN214926659U (zh) | 一种注塑机用合模装置 | |
CN215785998U (zh) | 一种汽车模具用加工脱模机构 | |
CN211640843U (zh) | 一种能自动脱模的模具 | |
CN112519146B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4266477U (zh) | 一种用于生产硒鼓导光条的模具 | |
CN212312664U (zh) | 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模具 | |
CN218171244U (zh) | 汽车塑料件不同脱模方向滑块的脱模结构及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