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51631U - 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51631U CN214351631U CN202023274982.3U CN202023274982U CN214351631U CN 214351631 U CN214351631 U CN 214351631U CN 202023274982 U CN202023274982 U CN 202023274982U CN 214351631 U CN214351631 U CN 2143516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box body
- close
- rod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箱体的底部中间处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三个连接块,三个所述连接块中间均活动连接有直杆,位于中间的所述直杆的底端贯穿箱体的内腔底部,并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位于中间的所述直杆的顶端贯穿连接块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均与直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顶端和两个第二齿轮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抛光刷,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装置具有夹取稳定和进行初步抛光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加工设备运行时,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模具设计是指从事企业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包括型腔模与冷冲模,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的人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不存在初步抛光和存在夹取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箱体的底部中间处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三个连接块,三个所述连接块中间均活动连接有直杆,位于中间的所述直杆的底端贯穿箱体的内腔底部,并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位于中间的所述直杆的顶端贯穿连接块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均与直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顶端和两个第二齿轮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抛光刷,所述箱体的左右内壁靠近底部处活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左右两端均贯穿箱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杆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工作台,且工作台为空心设置,两个所述工作台远离圆杆的一侧靠近中间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所述工作台的内腔靠近圆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圆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具箱,且夹具箱靠近支撑块的一侧为开口设置,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夹具箱的内腔远离支撑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簧,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所述弹簧靠近支撑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箱体的左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侧侧壁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箱体的前侧侧壁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左端贯穿第一限位板,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套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后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后侧侧壁与箱体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后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侧壁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箱体的右侧侧壁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后端贯穿第二限位板,并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套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的左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左端与箱体的左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横杆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的顶部与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圆板的侧壁靠近上下两侧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远离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第一螺纹孔,并延伸至第二螺纹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靠近中间处开设有与第一电机相匹配的第一通孔,且第一电机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杆相匹配的通槽,且固定杆插接在通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前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与连接板相匹配的第二通槽,且连接板插接在第二通槽内,所述箱体的后侧内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右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与横杆相匹配的第三通槽,且横杆插接在第三通槽内,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横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工作台远离圆杆的一侧侧壁均开设有与连接杆相匹配的第四通槽,且连接杆均贯穿第四通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电机、直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抛光刷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加工模具的初步抛光,进而可有效地实现对模具加工的初步抛光;
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气缸、连接杆、夹具箱、弹簧和活动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实现对任何形状模具的稳定夹取,进而可有效地实现对模具夹取的稳定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俯视图;
图6为图1中侧视图。
图中:1、箱体;2、底座;3、第一电机;4、直杆;5、连接块;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抛光刷;9、圆板;10、圆杆;11、工作台;12、气缸;13、连接杆;14、支撑块;15、加工装置;16、第一固定板;17、第二电机;18、第一限位板;19、第一螺纹杆;20、横杆;21、第二限位板;22、第二螺母;23、第二螺纹杆;24、套筒;25、固定杆;26、连接板;27、第一螺母;28、夹具箱;29、弹簧;30、活动杆;31、第三电机;32、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底座2,箱体1的底部中间处安装有第一电机3,箱体1的底部靠近中间处开设有与第一电机3相匹配的第一通孔,且第一电机3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箱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三个连接块5,三个连接块5中间均活动连接有直杆4,位于中间的直杆4的底端贯穿箱体1的内腔底部,并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位于中间的直杆4的顶端贯穿连接块5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第二齿轮7,两个第二齿轮7的底部均与直杆4固定连接,第一齿轮6顶端和两个第二齿轮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抛光刷8,通过第一电机3、直杆4、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和抛光刷8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加工模具的初步抛光,进而可有效地实现对模具加工的初步抛光,箱体1的左右内壁靠近底部处活动连接有圆杆10,圆杆10的左右两端均贯穿箱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圆板9,两个圆板9的侧壁靠近上下两侧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箱体1的左右侧壁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远离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螺栓,螺栓贯穿第一螺纹孔,并延伸至第二螺纹孔内,圆杆10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工作台11,且工作台11为空心设置,两个工作台11远离圆杆10的一侧靠近中间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两个工作台11的内腔靠近圆杆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气缸12,两个气缸1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两个工作台11远离圆杆10的一侧侧壁均开设有与连接杆13相匹配的第四通槽,且连接杆13均贯穿第四通槽,连接杆13远离圆杆1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具箱28,且夹具箱28靠近支撑块14的一侧为开口设置,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夹具箱28的内腔远离支撑块1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簧29,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簧29靠近支撑块1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30,通过气缸12、连接杆13、夹具箱28、弹簧29和活动杆30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实现对任何形状模具的稳定夹取,进而可有效地实现对模具夹取的稳定性,箱体1的左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16的前侧侧壁安装有第二电机17,箱体1的前侧侧壁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8,两个第一限位板18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9,第一螺纹杆19的左端贯穿第一限位板18,并与第二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19上套设有第一螺母27,第一螺母27的后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6,连接板26的后侧侧壁与箱体1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箱体1的后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2,第二固定板32的右侧侧壁安装有第三电机31,箱体1的右侧侧壁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21,两个第二限位板21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3,第二螺纹杆23的后端贯穿第二限位板21,并与第三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杆23上套设有第二螺母22,第二螺母22的左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杆20,横杆20的左端与箱体1的左侧内壁活动连接,横杆20上套设有套筒24,套筒24的底部设置有加工装置15,加工装置15的顶部与套筒24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筒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5,箱体1的前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与连接板26相匹配的第二通槽,且连接板26插接在第二通槽内,箱体1的后侧内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连接板26固定连接,箱体1的右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与横杆20相匹配的第三通槽,且横杆20插接在第三通槽内,箱体1的左侧内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横杆20固定连接,固定杆25与连接板26活动连接,连接板26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杆25相匹配的通槽,且固定杆25插接在通槽内,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17和第三电机31通过外接电源线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
工作原理:本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首先将设备放置在需要工作地方,随后将模具放置在支撑块14上,此时启动气缸(12)使其向内收缩,带动两个连接杆13做相对运动,同时带动两个夹具箱(28)做相对运动,当夹具触碰带活动杆30,并使得弹簧29压缩,关闭气缸(12)即可,可实现对任何形状模具进行稳定的夹取,此时启动加工装置15,当需要对夹具左右方向加工时,启动第二电机17使其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19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19的转动,带动第一螺母27在第一螺纹杆19上左右移动,同时带动连接板26左右移动,通过连接板26的左右移动,带动固定杆25左右移动,并带动套筒24在横杆20上左右移动,同时带动加工装置15左右移动,当需要对夹具前后方向加工时,启动第三电机31进行转动,带动第二螺纹杆23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23的转动,带动第二螺母22在第二螺纹杆23上前后移动,同时带动横杆20前后移动,通过横杆20的前后移动,带动固定杆25在连接板26的通槽内前后移动,并带动套筒24前后移动,同时带动加工装置15前后移动,加工完成后,关闭加工装置15,同时拔出螺栓,转动圆板9,带动圆杆10转动,同时带动工作台11转动,当转动至箱体1的内腔底部时,插入螺栓,同时启动第一电机3使其转动,带动直杆4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6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的转动,带动两个第二齿轮7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的转动,带动抛光刷8进行转动,对加工好的模具进行初步抛光,抛光完成后,取下加工好的模具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箱体(1)的底部中间处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箱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三个连接块(5),三个所述连接块(5)中间均活动连接有直杆(4),位于中间的所述直杆(4)的底端贯穿箱体(1)的内腔底部,并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位于中间的所述直杆(4)的顶端贯穿连接块(5)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6)的左右两侧均啮合有第二齿轮(7),两个所述第二齿轮(7)的底部均与直杆(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6)顶端和两个第二齿轮(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抛光刷(8),所述箱体(1)的左右内壁靠近底部处活动连接有圆杆(10),所述圆杆(10)的左右两端均贯穿箱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圆板(9),所述圆杆(10)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工作台(11),且工作台(11)为空心设置,两个所述工作台(11)远离圆杆(10)的一侧靠近中间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两个所述工作台(11)的内腔靠近圆杆(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气缸(12),两个所述气缸(1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远离圆杆(1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具箱(28),且夹具箱(28)靠近支撑块(14)的一侧为开口设置,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夹具箱(28)的内腔远离支撑块(1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簧(29),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所述弹簧(29)靠近支撑块(1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30),所述箱体(1)的左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6),所述第一固定板(16)的前侧侧壁安装有第二电机(17),所述箱体(1)的前侧侧壁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8),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18)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9),所述第一螺纹杆(19)的左端贯穿第一限位板(18),并与第二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9)上套设有第一螺母(27),所述第一螺母(27)的后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6),所述连接板(26)的后侧侧壁与箱体(1)的后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后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2),所述第二固定板(32)的右侧侧壁安装有第三电机(31),所述箱体(1)的右侧侧壁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21),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21)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3),所述第二螺纹杆(23)的后端贯穿第二限位板(21),并与第三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3)上套设有第二螺母(22),所述第二螺母(22)的左侧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杆(20),所述横杆(20)的左端与箱体(1)的左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横杆(20)上套设有套筒(24),所述套筒(24)的底部设置有加工装置(15),所述加工装置(15)的顶部与套筒(2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5),所述固定杆(25)与连接板(26)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圆板(9)的侧壁靠近上下两侧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箱体(1)的左右侧壁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远离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第一螺纹孔,并延伸至第二螺纹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靠近中间处开设有与第一电机(3)相匹配的第一通孔,且第一电机(3)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6)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杆(25)相匹配的通槽,且固定杆(25)插接在通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 的前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与连接板(26)相匹配的第二通槽,且连接板(26)插接在第二通槽内,所述箱体(1)的后侧内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连接板(26)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右侧侧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与横杆(20)相匹配的第三通槽,且横杆(20)插接在第三通槽内,所述箱体(1)的左侧内壁靠近顶部处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横杆(20)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工作台(11)远离圆杆(10)的一侧侧壁均开设有与连接杆(13)相匹配的第四通槽,且连接杆(13)均贯穿第四通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74982.3U CN214351631U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74982.3U CN214351631U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51631U true CN214351631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7950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74982.3U Active CN214351631U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51631U (zh) |
-
2020
- 2020-12-30 CN CN202023274982.3U patent/CN2143516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65757U (zh) | 一种模具加工用固定装置 | |
CN107322041B (zh) | 一种可自动取放材料的模具用钻孔装置 | |
CN111688262A (zh) | 一种可快速切换的模具 | |
CN214351631U (zh) | 一种模具的设计加工设备 | |
CN206677619U (zh) | 一种应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 | |
CN210549757U (zh) | 一种可调节位置角度的夹持头 | |
CN215146941U (zh) | 一种机械加工的模具夹持台 | |
CN211803931U (zh) | 用于汽车生产的铸件的钻孔装置 | |
CN211709899U (zh) | 一种三孔面板插座注塑模具 | |
CN110977927B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行走轴 | |
CN210334260U (zh) | 一种金属性的钢球模具 | |
CN217169865U (zh) | 座椅头枕塑料件机械手自动整形装置及系统 | |
CN218698598U (zh) | 一种模具加工平台 | |
CN218706996U (zh) |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机械轴抓取装置 | |
CN216461273U (zh) |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配件的模具紧固装置 | |
CN214212856U (zh) | 一种鞋模加工简易装配台 | |
CN210757309U (zh) | 一种机械配件生产加工用夹具 | |
CN214161270U (zh) |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锻压机 | |
CN217044526U (zh) | 一种直流电机壳体加工用铝压铸模具 | |
CN213351466U (zh) | 无人机自动锁螺丝机 | |
CN218803578U (zh) | 一种铝杯自动上料机 | |
CN212886801U (zh) | 一种模具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218927742U (zh) | 一种模具零件定位装置 | |
CN216369704U (zh) | 一种具有定位机构的冲压机 | |
CN215966316U (zh) | 一种模具加工用的数控车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