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37309U - 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37309U
CN214337309U CN202120241252.9U CN202120241252U CN214337309U CN 214337309 U CN214337309 U CN 214337309U CN 202120241252 U CN202120241252 U CN 202120241252U CN 214337309 U CN214337309 U CN 214337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ooling liquid
shell
cover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12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凌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2412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37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37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37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其中一侧设有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由设置在外壳外壁上的进气罩、设置在外壳上且位于进气罩内围的若干进气孔、设置在进气罩内且与进气孔相对的进气风扇、设置在进气罩上且与进气风扇相适应的进气口、以及设置在进气口外围的进气罩上的第一防尘罩组成;在进气风扇与进气孔之间的进气罩内设有若干冷却液输送管,各冷却液输送管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在外壳的外顶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上端导通的冷却液供给机构,在外壳的外底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下端导通的冷却液回收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可将外界空气降温后,在对电力设备进行风冷,散热效果较好,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散热架,具体是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主要包括以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是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点动机、变压器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等。
电力设备在工作时会存在温度升高的现象,温度过高不利于保证电力设备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电力设备散热架大多采用风机直接对电力设备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佳,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其中一侧设有进气组件,在外壳的另一侧设有排气组件;
所述进气组件由设置在外壳外壁上的进气罩、设置在外壳上且位于进气罩内围的若干进气孔、设置在进气罩内且与进气孔相对的进气风扇、设置在进气罩上且与进气风扇相适应的进气口、以及设置在进气口外围的进气罩上的第一防尘罩组成;
在进气风扇与进气孔之间的进气罩内设有若干冷却液输送管,各冷却液输送管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在外壳的外顶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上端导通的冷却液供给机构,在外壳的外底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下端导通的冷却液回收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外壳外壁上的排气罩,在排气罩内围的外壳上设有若干排气孔,在排气罩内设有排气风扇,在排气罩上设有与排气风扇相适应的排气口,在排气口外围的排气罩上设有第二防尘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液供给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外顶部的冷却液存储箱,在冷却液存储箱上设有制冷器;在外壳的外顶部设有与冷却液存储箱导通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口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进液盒,所述进液盒设置在进气罩的外顶部且与各冷却液输送管的上端导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液回收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外底部的回收箱,在进气罩的外底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下端导通连接的回收盒,所述回收盒与回收箱之间导通连接有回收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收箱上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液供给机构导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罩的底部导通连接有冷凝液排放口,在冷凝液排放口处可拆卸设有密封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进气风扇与进气孔之间设置各冷却液输送管,且各冷却液输送管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可对进入外壳内的外界空气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对外壳内的电力设备进行风冷,散热效果较好,有利于电力设备的运行。
另外,通过设置的冷却液回收机构,可对冷却液进行回收;并且,通过设置的循环泵,可将回收后的冷却液重复利用,从而使冷却液能够循环使用,避免资源浪费,使用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可将外界空气降温后,在对电力设备进行风冷,散热效果较好,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中冷却液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气组件;201、进气罩;202、进气孔;203、进气风扇;204、进气口;205、第一防尘罩;3、排气组件;301、排气罩;302、排气孔;303、排气风扇;304、排气口;305、第二防尘罩;4、冷却液输送管;5、冷却液供给机构;501、冷却液存储箱;502、制冷器;503、水泵;504、进液盒;6、冷却液回收机构;601、回收箱;602、回收盒;603、回收管;604、循环泵;7、冷凝液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其中一侧设有进气组件2,在外壳1的另一侧设有排气组件3,进气组件2和排气组件3相互配合,对外壳1内的电力设备进行风冷散热。具体的,所述进气组件2由设置在外壳1外壁上的进气罩201、设置在外壳1上且位于进气罩201内围的若干进气孔202、设置在进气罩201内且与进气孔202相对的进气风扇203、设置在进气罩201上且与进气风扇203相适应的进气口204、以及设置在进气口204外围的进气罩201上的第一防尘罩205组成;在进气风扇203与进气孔202之间的进气罩201内设有若干冷却液输送管4,各冷却液输送管4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在外壳1的外顶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4上端导通的冷却液供给机构5,在外壳1的外底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4下端导通的冷却液回收机构6。通过在进气风扇203与进气孔202之间设置各冷却液输送管4,在使用过程中,可对进入外壳1内的外界空气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对外壳1内的电力设备进行风冷,散热效果较好,有利于电力设备的运行。
其中,所述排气组件3包括设置在外壳1外壁上的排气罩301,在排气罩301内围的外壳1上设有若干排气孔302,在排气罩301内设有排气风扇303,在排气罩301上设有与排气风扇303相适应的排气口304,在排气口304外围的排气罩301上设有第二防尘罩305,可将外壳1内的热空气排出,与进气组件2相配合,对外壳1内的电力设备进行散热。
具体的,所述冷却液供给机构5包括设置在外壳1外顶部的冷却液存储箱501,在冷却液存储箱501上设有制冷器502;在外壳1的外顶部设有与冷却液存储箱501导通连接的水泵503,所述水泵503的出口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进液盒504,所述进液盒504设置在进气罩201的外顶部且与各冷却液输送管4的上端导通连接,可向冷却液输送管4提供冷却液。
具体的,所述冷却液回收机构6包括设置在外壳1外底部的回收箱601,在进气罩201的外底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4下端导通连接的回收盒602,所述回收盒602与回收箱601之间导通连接有回收管603,可将冷却液输送管4内的冷却液回收至回收箱601内。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箱601上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循环泵604,所述循环泵60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液供给机构5导通连接,可将回收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冷却液存储箱501,使冷却液能够循环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另外,所述进气罩201的底部导通连接有冷凝液排放口7,在冷凝液排放口7处可拆卸设有密封塞,外界空气在经过冷却液输送管4时,遇冷会凝结成冷凝液,通过冷凝液排放口7,可将进气罩201内的冷凝液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采用的进气风扇203、制冷器502、水泵503、循环泵604和排气风扇303均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其连接关系及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外界空气经第一防尘罩205过滤后,再经进气风扇203进入进气罩201,然后在穿过各冷却液输送管4之间的缝隙时,可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空气通过进气孔202进入外壳1内,对外壳1内的电力设备进行散热。同时,外壳1内的热空气通过排气组件3排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其中一侧设有进气组件(2),在外壳(1)的另一侧设有排气组件(3);
所述进气组件(2)由设置在外壳(1)外壁上的进气罩(201)、设置在外壳(1)上且位于进气罩(201)内围的若干进气孔(202)、设置在进气罩(201)内且与进气孔(202)相对的进气风扇(203)、设置在进气罩(201)上且与进气风扇(203)相适应的进气口(204)、以及设置在进气口(204)外围的进气罩(201)上的第一防尘罩(205)组成;
在进气风扇(203)与进气孔(202)之间的进气罩(201)内设有若干冷却液输送管(4),各冷却液输送管(4)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在外壳(1)的外顶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4)上端导通的冷却液供给机构(5),在外壳(1)的外底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4)下端导通的冷却液回收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3)包括设置在外壳(1)外壁上的排气罩(301),在排气罩(301)内围的外壳(1)上设有若干排气孔(302),在排气罩(301)内设有排气风扇(303),在排气罩(301)上设有与排气风扇(303)相适应的排气口(304),在排气口(304)外围的排气罩(301)上设有第二防尘罩(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供给机构(5)包括设置在外壳(1)外顶部的冷却液存储箱(501),在冷却液存储箱(501)上设有制冷器(502);在外壳(1)的外顶部设有与冷却液存储箱(501)导通连接的水泵(503),所述水泵(503)的出口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进液盒(504),所述进液盒(504)设置在进气罩(201)的外顶部且与各冷却液输送管(4)的上端导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回收机构(6)包括设置在外壳(1)外底部的回收箱(601),在进气罩(201)的外底部设有与各冷却液输送管(4)下端导通连接的回收盒(602),所述回收盒(602)与回收箱(601)之间导通连接有回收管(6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601)上通过管道导通连接有循环泵(604),所述循环泵(60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液供给机构(5)导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罩(201)的底部导通连接有冷凝液排放口(7),在冷凝液排放口(7)处可拆卸设有密封塞。
CN202120241252.9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 Active CN214337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1252.9U CN214337309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1252.9U CN214337309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37309U true CN214337309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90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1252.9U Active CN214337309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37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61151U (zh) 一种节能型锅炉余热发电装置
CN111007925B (zh) 一种计算机废热高效回收装置
CN206758206U (zh) 一种变压器用散热壳体
CN214337309U (zh) 一种电力设备散热架
CN112466624A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用冷却降温机构及冷却降温工作方法
CN218602228U (zh) 散热型光伏变压器
CN214848928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散热型电池盖
CN205901630U (zh) 一种空调废热回收利用发电系统
CN211246495U (zh) 一种高效水解用化工反应釜
CN115405412A (zh) 高浊度海域海洋平台主机闭路循环式淡水冷却系统
CN221806277U (zh) 一种太阳能直流充电系统通信一体柜
CN218469615U (zh) 一种制氢厂冷却水塔
CN213213331U (zh) 一种逆变器热力回用装置
CN218723228U (zh) 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17037819U (zh) 一种散热设备
CN210486563U (zh) 低能耗高效冷却塔
CN219014995U (zh) 一种钢厂用高温连铸坯余热回收装置
CN115388007B (zh) 一种螺杆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及余热回收方法
CN213334483U (zh) 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锅炉用冷却装置
CN116696531B (zh) 一种列车用微通道热交换系统
CN220067251U (zh) 一种防泄温的余热利用机构
CN214502165U (zh) 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
CN218266226U (zh) 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装置
CN219890196U (zh)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工序热量传质系统
CN215003112U (zh) 一种高效存储的电力能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