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8266U - 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18266U CN214318266U CN202023113636.7U CN202023113636U CN214318266U CN 214318266 U CN214318266 U CN 214318266U CN 202023113636 U CN202023113636 U CN 202023113636U CN 214318266 U CN214318266 U CN 2143182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arm
- block
- wrapping block
- arm wrapping
- movab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包括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下臂支撑块为菱形结构,下臂支撑块的两对角线分别为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下臂包裹块活动连接在下臂支撑块的上表面,且下臂包裹块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对角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下臂包裹块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条以上的插袋,插袋内活动插接有硬质插条;下臂包裹块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活动连接在一起;支撑带有相对设置的两条,两条支撑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下臂支撑块上第二对角线的两端、另一端可活动连接在一起;大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一端与下臂支撑块第一对角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的两侧可活动连接在一起。上述装置可满足患者不同恢复期的需求,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属于上肢辅助治疗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臂受伤后,通常需要借助吊带等,对手臂进行长时间的支撑固定,减轻患者疼痛,促进伤处的愈合,防止病情蔓延。
现有的吊带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很好地满足患者不同阶段恢复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可满足患者不同恢复期的需求,适应性好,舒适性好,进一步,还方便了引流管的固定和引流袋或引流球的携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包括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
下臂支撑块为菱形结构,下臂支撑块的两对角线分别为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
下臂包裹块为长方形结构,下臂包裹块活动连接在下臂支撑块的上表面,且下臂包裹块的长度方向与下臂支撑块上第一对角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下臂包裹块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条以上的插袋,插袋内活动插接有硬质插条;下臂包裹块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支撑带有相对设置的两条,两条支撑带的一端均为连接端、另一端均为自由端,两条支撑带的连接端分别连接在下臂支撑块上第二对角线的两端,两条支撑带的自由端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大臂包裹块为长条状,大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一端与下臂支撑块第一对角线的一端连接,大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两侧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均由软质纤维织物制备而成。
当下臂(前臂)或腕关节骨折时,可在下臂包裹块上的插袋内插入硬质插条,然后将前臂和腕关节包裹在下臂包裹块内侧、并将下臂包裹块宽度方向的两侧活动连接在一起,下臂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对角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以对前臂或腕关节形成更好的定位,同时利用大臂包裹块对大臂进行包裹定位,然后将支撑带挂在脖子上;当骨折长好或骨头未有损伤时,可将硬质插条移走,也可根据需要将下臂包裹块整体拆下,以保持舒适度。下臂包裹块拆装灵活,可根据不同恢复期的需要进行拆装,方便灵活。
下臂支撑块为菱形结构,能确保手臂的包裹程度和结构强度,同时方便与支撑带的连接。下臂包裹块可根据需要进行拆装,在骨折恢复前期,需要插上硬质插条对手臂进行包裹,以对形成更好的定位,促进愈合;当受伤轻微或骨头已经愈合,可以将下臂包裹块拆下,以确保舒适性。支撑带的设置便于将装置挂在脖子上,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设置两条支撑带,提高装置的适应性和方便性。大臂包裹块的设置可同时对大臂进行包裹,进而使大臂、小臂整体进行定位,以促进愈合。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均由软质纤维织物制备而成,可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下臂支撑块的上表面,也是下臂支撑块的内侧面,也是使用时,直接与人体接触的一面。
为了方便携带引流管患者的活动,大臂包裹块外侧设有口袋,口袋上方的大臂包裹块上设有引流管固定装置。当肩锁关节骨折术后携带有伤口引流管时,病人下床行走活动时可把引流管用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再把引流袋或引流球放入外侧口袋内,避免了引流管的滑脱和牵拉。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引流管固定装置为引流管固定带,引流管固定带一端为连接在大臂包裹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引流管固定带的自由端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活动连接在大臂包裹块上、形成引流管固定环。使用时,将引流管固定带的自由端绕过引流管后,固定活动粘结在大臂包裹块上,即可实现引流管的定位和引导,然后将引流袋或引流球放入外侧口袋内,方便了引流袋或引流球的携带,避免了引流管的滑脱和牵拉。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下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一对角线重合。
为了便于拆装,下臂包裹块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活动连接在下臂支撑块的上表面。
为了满足一般需求,下臂包裹块上的插袋有两条,每条插袋内均活动插接有硬质插条。
为了确保固定效果,同时兼顾轻质性,硬质插条为木条或硬质塑料条。
为了方便使用,同时提高装置的使用适应性,两条支撑带的自由端通过魔术贴或打活接的形式活动连接在一起。
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两条支撑带的内侧均设有弹性层。这样可保护后颈处的皮肤避免受压,减少勒痕。弹性层可以是海绵层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案,大臂包裹块另一端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连接带,大臂包裹块两侧的连接带可活动连接在一起。这样既节省材料,又能提高适应性。
为了方便使用,大臂包裹块两侧的连接带通过魔术贴或字母扣活动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可满足患者不同恢复期的需求,稳定性好,适应性强,舒适性好,进一步,还方便了引流管的固定和引流袋或引流球的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下臂支撑块,2为下臂包裹块,21为插袋,3为支撑带,4为大臂包裹块,41为口袋,42为引流管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方位词为基于附图所示或使用状态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包括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
下臂支撑块为菱形结构,下臂支撑块的两对角线分别为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
下臂包裹块为长方形结构,下臂包裹块活动连接在下臂支撑块的上表面,且下臂包裹块的长度方向与下臂支撑块上第一对角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下臂包裹块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条以上的插袋,插袋内活动插接有硬质插条;下臂包裹块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活动连接在一起,进而对小臂形成包裹固定;
支撑带有相对设置的两条,两条支撑带的一端均为连接端、另一端均为自由端,两条支撑带的连接端分别连接在下臂支撑块上第二对角线的两端,两条支撑带的自由端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大臂包裹块为长条状,大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一端与下臂支撑块第一对角线的一端连接,大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两侧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均由软质纤维织物制备而成。
当下臂(前臂)或腕关节骨折时,可在下臂包裹块上的插袋内插入硬质插条,然后将前臂或腕关节包裹在下臂包裹块内侧、并将下臂包裹块宽度方向的两侧活动连接在一起,下臂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对角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以对前臂或腕关节形成更好的定位,同时利用大臂包裹块对大臂进行包裹定位,然后将支撑带挂在脖子上;当骨折长好或骨头未有损伤时,可将硬质插条移走,也可根据需要将下臂包裹块整体拆下,以保持舒适度。下臂包裹块拆装灵活,可根据不同恢复期的需要进行拆装,方便灵活。
下臂支撑块为菱形结构,能确保手臂的包裹程度和结构强度,同时方便与支撑带的连接。下臂包裹块可根据需要进行拆装,在骨折恢复前期,需要插上硬质插条对手臂进行包裹,以对形成更好的定位,促进愈合;当受伤轻微或骨头已经愈合,可以将下臂包裹块拆下,以确保舒适性。支撑带的设置便于将装置挂在脖子上,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设置两条支撑带,提高装置的适应性和方便性。大臂包裹块的设置可同时对大臂进行包裹,进而使大臂、小臂整体进行定位,以促进愈合。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均由软质纤维织物制备而成,可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携带引流管患者的活动,大臂包裹块外侧设有口袋,口袋上方的大臂包裹块上设有引流管固定装置。当肩锁关节骨折术后携带有伤口引流管时,病人下床行走活动时可把引流管用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再把引流袋或引流球放入外侧口袋内,避免了引流管的滑脱和牵拉。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引流管固定装置为引流管固定带,引流管固定带一端为连接在大臂包裹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引流管固定带的自由端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活动连接在大臂包裹块上、形成引流管固定环。使用时,将引流管固定带的自由端绕过引流管后,固定活动粘结在大臂包裹块上,即可实现引流管的定位和引导,然后将引流袋或引流球放入外侧口袋内,方便了引流袋或引流球的携带,避免了引流管的滑脱和牵拉。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下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一对角线重合。为了便于拆装,下臂包裹块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活动连接在下臂支撑块的上表面。为了满足一般需求,下臂包裹块上的插袋有两条,每条插袋内均活动插接有硬质插条。为了确保固定效果,同时兼顾轻质性,硬质插条为木条或硬质塑料条。为了方便使用,同时提高装置的使用适应性,两条支撑带的自由端通过魔术贴或打活接的形式活动连接在一起。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两条支撑带的内侧均设有弹性层。这样可保护后颈处的皮肤避免受压,减少勒痕。弹性层可以是海绵层等。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案,大臂包裹块另一端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连接带,大臂包裹块两侧的连接带通过魔术贴或字母扣活动连接在一起。这样既节省材料,又能提高适应性。
上述各例中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可满足患者不同恢复期的需求,稳定性好,适应性强,舒适性好,进一步,还方便了引流管的固定和引流袋或引流球的携带。
Claims (10)
1.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
下臂支撑块为菱形结构,下臂支撑块的两对角线分别为第一对角线和第二对角线;
下臂包裹块为长方形结构,下臂包裹块活动连接在下臂支撑块的上表面,且下臂包裹块的长度方向与下臂支撑块上第一对角线的长度方向一致,下臂包裹块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条以上的插袋,插袋内活动插接有硬质插条;下臂包裹块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支撑带有相对设置的两条,两条支撑带的一端均为连接端、另一端均为自由端,两条支撑带的连接端分别连接在下臂支撑块上第二对角线的两端,两条支撑带的自由端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大臂包裹块为长条状,大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一端与下臂支撑块第一对角线的一端连接,大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两侧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下臂支撑块、下臂包裹块、支撑带和大臂包裹块均由软质纤维织物制备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臂包裹块外侧设有口袋,口袋上方的大臂包裹块上设有引流管固定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流管固定装置为引流管固定带,引流管固定带一端为连接在大臂包裹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引流管固定带的自由端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活动连接在大臂包裹块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下臂包裹块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一对角线重合。
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下臂包裹块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活动连接在下臂支撑块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下臂包裹块上的插袋有两条,每条插袋内均活动插接有硬质插条;硬质插条为木条或硬质塑料条。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支撑带的自由端通过魔术贴或打活接的形式活动连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支撑带的内侧均设有弹性层。
9.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臂包裹块另一端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连接带,大臂包裹块两侧的连接带可活动连接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臂包裹块两侧的连接带通过魔术贴或字母扣活动连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13636.7U CN214318266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13636.7U CN214318266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18266U true CN214318266U (zh) | 2021-10-01 |
Family
ID=77900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13636.7U Active CN214318266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18266U (zh) |
-
2020
- 2020-12-22 CN CN202023113636.7U patent/CN2143182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318266U (zh) | 一种上肢骨折多功能固定装置 | |
CN103054666A (zh) | 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治疗装置 | |
CN215937954U (zh) | 一种医用腰带 | |
CN214432052U (zh) | 适用于腹部术后病人的塑形衣 | |
CN209048393U (zh) | 一种前臂吊带 | |
CN206473447U (zh) | 一种肩关节外展支具 | |
CN208851756U (zh) | 一种弹力肋骨固定带 | |
CN211023792U (zh) | 一种用于麻醉科的四肢固定结构 | |
CN208096882U (zh) | 普外科护理用腹带 | |
CN209236521U (zh) | 老年痴呆患者关节置换术后上肢用约束袖套 | |
CN214805852U (zh) | 一种乳腺术后用上肢固定带 | |
CN210331543U (zh) | 一种下肢锻炼带 | |
CN221490891U (zh) | 引流固定装置 | |
CN221556157U (zh) | 一种肿瘤科护理束腹带 | |
CN216416697U (zh) | 一种烦躁病人防踢被套 | |
CN217245751U (zh) | 一种泌尿外科护理用集尿袋的肢体固定器 | |
CN216168206U (zh) | 一种腹股沟疝术后可抬高阴囊的简易压迫固定带 | |
CN217219384U (zh) | 一种乳房重建术后专用压力胸衣 | |
CN211409616U (zh) | 一种上肢骨折用前臂吊带 | |
CN217138460U (zh) | 胸外科用固定护理胸带 | |
CN215081715U (zh) | 一种骨科腿部恢复锻炼用直腿抬高辅助带 | |
CN215780866U (zh) | 一种用于多接头导管固定的多功能病衣裤 | |
CN213941375U (zh) | 侧卧位手术用固肩腋垫 | |
CN214858043U (zh) | 一种弹力带式约束手套 | |
CN216702752U (zh) | 一种可在睡眠使用的肘关节固定支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