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34834U -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34834U
CN214134834U CN202023041087.7U CN202023041087U CN214134834U CN 214134834 U CN214134834 U CN 214134834U CN 202023041087 U CN202023041087 U CN 202023041087U CN 214134834 U CN214134834 U CN 214134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tock
bearing
work platform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410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平
杨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x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x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x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x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410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34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34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348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包括一工作平台、一传送单元、至少一抓取单元以及至少一组装单元;所述传送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其中所述传送单元沿所述工作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抓取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抓取单元沿着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方向设置,所述抓取单元能够将所述零部件抓取,以使所述零部件被所述抓取单元移动至所述传送单元;所述组装单元被安装于所述传送单元,所述组装单元和所述抓取单元间隔设置。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具有自动组装多个零部件,提高了产品的精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组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类型和尺寸多种多样,需要满足的应用要求也各不相同,而轴承作为各种齿轮设备传动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好坏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齿轮通过与轴承配合连接,使用在机械设备中,机械设备带动轴承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实现齿轮和齿轮啮合传递动力。
常规而言,轴承与齿轮通过人工借助工具将其组装,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轴承和齿轮安装时,是通过工作人员的手动安装,这样安装对工作人员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但是对于一些操作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来说,在安装时容易造成轴承安装中位置倾斜与损坏。同时借助工具通过人力的产品安装精度不高,组装出来的轴承和齿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状态,生产的效益得不到保证,这样组装出来的轴承和齿轮存在很多的缺陷。
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借助人工通过半自动压机进行组装。首先产品需要放置在压机上,通过压机对轴承和齿轮的组装,组装好后,工作人员将组装好的轴承和齿轮从压机上取下。这样的组装过程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取放,工作人员在压机上取放零部件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产品精度不高,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具有自动组装多个零部件,提高了产品的精度的效果。
为实现本发明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用于自动组装多个零部件,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包括:
一工作平台;
一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其中所述传送单元沿所述工作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
至少一抓取单元,所述抓取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抓取单元沿着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方向设置,所述抓取单元能够将所述零部件抓取,以使所述零部件被所述抓取单元移动至所述传送单元;以及
至少一组装单元,所述组装单元被安装于所述传送单元,所述组装单元和所述抓取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组装单元将所述传送单元上的多个零部件进行组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包括一工作平台、至少一存料单元、一传送单元、至少一抓取单元以及至少一组装单元,不同类型的所述零部件被放置在被分开放置在每个所述存料单元中,所述夹取单元将所述零部件夹取到所述传送单元上,在所述传送单元的作用下,将每个所述零部件传送到指定的位置。所述组装单元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所述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实现自动化组装所述零部件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包括至少一存料单元,所述存料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每个所述存料单元内放置有不同类型的所述零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至少一存料单元,所述存料单元内放置有所述零部件,所述抓取单元能够从对应的所述存料单元中抓取所述零部件,这样设置,将每种不同规格的所述零部件分开放置,防止所述抓取单元在抓取所述零部件时,拿取混乱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的程度。
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至少一待料机构,其中每个所述待料机构分别与每个所述存料单元连接,每个所述存料单元内的所述零部件从所述存料单元移动至所述待料机构,所述抓取单元从所述待料机构抓取所述零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至少一待料机构,由于所述抓取单元和所述存料单元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所述存料单元内的所述零部件会先进入到所述待料机构中,然后所述抓取单元从所述待料机构中抓取所述零部件。这样设置的所述抓取单元距离短,防止所述零部件过重时,所述抓取单元发生倾斜,造成所述抓取单元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存料单元包括一第一存料盘、一第二存料盘、一第三存料盘、一第四存料盘以及一第五存料盘,所述第一存料盘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二存料盘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三存料盘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四存料盘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五存料盘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一存料盘、所述第二存料盘、所述第三存料盘、所述第四存料盘以及所述第五存料盘依次沿所述传送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存料单元包括第一存料盘、第二存料盘、第三存料盘、第四存料盘以及第五存料盘,并且沿着所述传送单元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存料盘和所述第二存料盘内的所述零部件被所述抓取单元抓取到所述传送单元上,然后在所述传送单元的带动下,向所述组装单元移动。所述组装单元将两个所述零部件组装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一传送构件以及一上料构件,所述传送构件传送所述零部件,所述传送构件包括一第一传送部和一第二传送部,所述第二传送部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一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部上方,所述第一传送部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所述上料构件包括一推动件以及一推块,所述推动件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推块被安装于所述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的升降范围从所述第一传送部到所述第二传送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一传送构件以及上料构件,所述传送构件包括推动件和推块,所述推块在所述推动件的作用下,能够将所述推块从所述第一传送部推动至所述第二传送部,或者将所述推块从所述第二传送部推动至所述第一传送部,这样设置,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形成一个循环,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拿取既可以实现所述零部件的组装。
优选的,所述组装单元包括一第一压紧机构、一第二压紧机构、一第三压紧机构以及一第四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所述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三压紧机构以及所述第四压紧机构均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组装单元包括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第三压紧机构以及第四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将前两个所述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依次组装后,所述第四压紧机构将所述零部件组装后,多个所述零部件被组装完成。
优选的,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设置有一出料板,所述出料板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部连接,所述出料板另一端伸出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上安装有一出料板,组装好的所述零部件在所述抓取单元的作用下,将组装好的所述零部件放置在所述出料板上,然后所述零部件从所述出料板上排出。工作人员在进行统一收集所述零部件。
优选的,所述抓取单元包括一第一抓取机构、一第二抓取机构、一第三抓取机构、一第四抓取机构以及一第五抓取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抓取机构、所述第二抓取机构、所述第三抓取机构、所述第四抓取机构以及所述第五抓取机构均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抓取单元包括第一抓取机构、第二抓取机构、第三抓取机构、第四抓取机构以及第五抓取机构,每个所述抓取单元对应每个所述待料构件。这样设置的所述抓取单元抓取的所述零部件不会出错,保证了加工出来的所述零部件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和所述第二抓取机构安装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将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和所述第二抓取机构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一抓取机构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抓取机构一起运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和所述第二抓取机构一起运动。这样设置,第一个和第二个所述零部件同时抓取在所述第一传送部。这样设置,减少了组装多个所述零部件的时间。
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一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安装有一显示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一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能够阻挡所述工作平台上的所述零部件。当所述零部件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如果从所述工作平台上掉落或者从所述工作平台上飞出,所述防护罩能够保护所述工作人员的安全。所述防护罩上安装有一显示屏,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所述显示屏,来判断所述零部件的组装状态。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隐藏防护罩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存料盘、第二存料盘和抓取单元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存料盘和抓取单元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存料盘和抓取单元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五存料盘和抓取单元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传送单元部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传送单元另一部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为展示组装单元的部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为展示组装单元的另一部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工作平台;11、转向装置;111、转向支撑架;112、转向滑轨;113、转向连接块;114、转向气缸;115、竖直转向夹爪;116、水平转向气缸;20、存料单元;21、第一存料盘;211、第一导料板;212、第二导料板;213、挡板;22、第二存料盘;221、出料构件;23、第三存料盘;231、出料板;232、导料柱;24、第四存料盘;241、存料架;2411、水平板;2412、竖直板;242、存料腔;243、存料杆;25、第五存料盘;30、传送单元;31、传送构件;311、第一传送部;31101、传送空间;3111、支撑台;3112、传送导轨;3113、滑块; 312、第二传送部;3121、循环传送带;3122、驱动件;32、上料构件;321、推动件;322、推块;33、安装块;331、放置槽;33101、第一放置槽;33102、第二放置槽;40、抓取单元;41、第一抓取机构;411、第一支撑架;412、第一轴承导轨;413、连接杆导轨;414、第一轴承连接块;415、连接杆连接块;416、第一轴承气缸;417、连接杆气缸;418、第一轴承夹爪;419、连接杆夹爪;42、第二抓取机构;421、第二支撑架;422、第一卡圈气缸;423、第一卡圈夹爪; 424、第二卡圈夹爪;43、第三抓取机构;431、第三支撑架;432、齿轮气缸; 433、齿轮夹爪;44、第四抓取机构;441、第四支撑架;442、第二轴承气缸; 443、第二轴承夹爪;45、第五抓取机构;451、第五支撑架;452、成品气缸; 453、成品夹爪;50、组装单元;51、第一压紧机构;511、第一固定架;512、第一压力缸;513、第一压头;52、第二压紧机构;521、第二固定架;522、第二压力缸;523、第二压头;53、第三压紧机构;531、第三固定架;532、第三压力缸;533、第三压头;54、第四压紧机构;541、第四固定架;542、第四压力缸;543、第四压头;60、待料机构;61、第一待料构件;611、第一待料架; 61101、第一待料空间;612、待料传送带;62、第二待料构件;621、第二待料架;62101、第二待料空间;622、推动杆;63、第三待料构件;631、第三待料架;63101、第三待料空间;64、第四待料构件;641、第四待料架;64101、第四待料空间;642、齿轮传送带;643、齿轮推板;644、齿轮驱动件;65、第五待料构件;651、第五待料架;65101、第五待料空间;652、第二轴承待料传送带;70、防护罩;80、显示屏;90、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用于自动组装多个零部件。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包括一工作平台10、至少一存料单元20、一传送单元30、至少一抓取单元40以及至少一组装单元50。
具体地,每个所述存料单元20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存料单元20 包括一第一存料盘21,所述第一存料盘21中存放有多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存料盘21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第一轴承存料盘的周面上安装有一挡板213,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第一存料盘21上跟随所述第一存料盘21一起转动时,所述挡板213能够防止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第一存料盘21上掉落。
所述第一存料盘21上安装有一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与所述第一存料盘21相切,并且所述导料板一端与所述挡板213的内壁抵接,所述导料板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挡板213外侧。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第一存料盘21上转动时,所述第一轴承沿着所述挡板213的内壁移动时,所述第一轴承移动至所述导料板时,所述第一轴承沿着所述导料板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轴承从所述第一存料盘21上取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料板具有一第一导料板211和一第二导料板212,所述第一导料板211和所述第二导料板212之间宽度可根据所述第一轴承的宽度调节,并且所述第一导料板211上开设有一进料口。当所述第一轴承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时,所述第二导料板212阻挡所述第一轴承跟随所述第一存料盘21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轴承沿着所述第二导料板212移动。这样设置,当所述第一轴承从所述第一导料板211和所述第二导料板212之间移动至所述第一存料盘21外时,所述第一导料板211和所述第二导料板212之间只能通过单个的所述第一轴承,方便后续的收纳和整理。
另外,所述工作平台10上安装有一待料机构60,所述待料机构60包括第一待料构件61,所述第一待料构件61被连接于所述导料板延伸出所述第一存料盘21的一端。当所述第一轴承沿着所述导料板从所述第一存料盘21滑出,沿着所述导料板进入到所述第一待料构件61中。
具体地,所述第一待料构件61包括一待料传送带612以及一第一待料架611,所述第一待料架611上形成一第一待料空间61101,所述待料传送带612在所述第一待料空间61101中传送,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待料空间61101,其中所述第一待料空间61101具有一上料位置以及一待夹取位置。所述第一轴承从所述导料板上移动至所述第一待料空间61101的所述上料位置,所述待料传送带 612将所述第一轴承传送至所述待夹取位置。
优选得,所述传送单元30包括一传送构件31以及一上料构件32,所述传送构件31包括第一传送部311和第二传送部312,所述第一传送部311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工作平台10上安装有一支撑台3111,所述第二传送部 312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台3111,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311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部 312下端。
所述第一传送部311包括两个传送导轨3112以及多个滑块3113,两个所述传送导轨3112被平行地安装于所述支撑台3111,每个所述传送导轨3112上均可滑动地连接有多个所述滑块3113,其中,两个相对的所述滑块3113形成一传送空间31101,所述传送空间31101用于传送所述零部件到制定的位置。
所述第二传送部312包括一循环传送带3121以及驱动件3122,所述驱动件 3122驱动所述循环传送带3121转动。工作人员在所述循环传送带3121上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零部件的多个安装块33,所述安装块33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零部件的放置槽3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331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放置槽331位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放置槽331具有一第一放置槽33101和一第二放置槽33102,所述第一放置槽331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放置槽33102的直径。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放置槽33101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放置槽33102的直径相同。所述安装块33能够在所述循环传送带3121上运动,所述安装块33被安装于所述传送空间31101。
所述上料构件32包括至少一推动件321以及至少一推块322,所述推块322 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推动件321。所述安装块33被安装在所述推块322,所述推块322将所述安装块从所述第一传送部311的高度抬升至所述第二传送部312 的高度,或者所述推块322将所述安装块从所述第二传送部312的高度降低至所述第一传送部311的高度。
具体地,所述存料单元20包括一第二存料盘22,所述第二存料盘22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第二存料盘22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杆放置在所述第二存料盘22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二存料盘22的低处移动。
所述第二存料盘22内设置有一出料构件221,所述出料构件221包括多个存料板以及驱动所述存料板升降的一驱动部,所述存料板的顶面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存料盘22的倾斜方向相同。当工作人员将所述连接杆放置在所述第二存料盘22上时,所述连接杆向所述存料板滑动。这样设置,所述连接杆在所述存料板的带动下升降时,能够更稳定的存放在所述存料板上。
另外,所述待料机构60包括一第二待料构件62,所述第二待料构件62包括一第二待料架621以及一推动杆622,所述第二待料架621形成一第二待料空间62101,所述连接杆被放置在所述第二待料空间62101中。所述推动杆622被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待料架621,当所述连接杆从所述存料板上滑落至所述第二待料空间62101后,所述推动杆622移动,以使所述连接杆被推动到统一位置。
优选的,所述抓取单元40包括一第一抓取机构41,所述第一抓取机构41 包括一第一支撑架411、一第一轴承导轨412、一连接杆导轨413、一第一轴承连接块414、一连接杆连接块415、一第一轴承气缸416、一连接杆气缸417、一第一轴承夹爪418以及一连接杆夹爪419,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导轨412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11,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块414被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导轨412,所述第一轴承气缸416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块 414,所述第一轴承夹爪418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承气缸416,所述第一轴承气缸416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轴承夹爪418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连接杆导轨413与所述第一轴承导轨412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连接块415被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杆导轨413,所述连接杆气缸417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连接杆连接块415,所述连接杆夹爪419被连接在所述连接杆气缸417,所述连接杆气缸417 能够控制所述连接杆夹爪419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所述第一轴承气缸416和所述连接杆气缸417之间安装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将所述第一轴承气缸416和所述连接杆气缸417连接在一起,使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块414运动时,所述连接杆连接块415能够一起运动。
当所述第一轴承连接杆沿着所述第一轴承导轨412移动时,所述第一轴承夹爪418移动至所述第一待料空间61101,所述第一轴承夹爪418在所述第一轴承气缸416的作用下,抓取所述第一待料空间61101中的所述第一轴承。由于所述第一轴承气缸416与所述连接杆气缸417之间有一连接板,当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块414滑动时,所述连接杆连接块415一起滑动,当所述第一轴承夹爪418位于第一待料空间61101时,所述连接杆夹爪419位于第二待料空间62101,所述连接杆气缸417控制所述连接杆夹爪419夹取所述第二待料空间62101中的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一轴承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后被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槽,实现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连接杆一起被夹取的效果,减少了工作时间。
所述第一轴承夹爪418夹取完所述第一轴承时,所述连接杆夹爪419夹取完所述连接杆时,所述连接杆夹爪419抓取完所述连接杆时,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块 414沿着所述第一轴承导轨412滑动,所述连接杆连接块415沿着所述连接杆导轨413滑动,当被夹取的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传送部311上的所述安装块上方时,所述第一轴承气缸416带动所述第一轴承夹爪418将所述第一轴承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的安装槽中,所述连接杆气缸417带动所述连接杆夹爪419将所述连接杆放置在带有所述第一轴承的安装块上,此时,所述连接杆被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中。
优选的,所述组装单元50包括第一压紧机构51,其中所述第一压紧机构51 包括一第一固定架511、一第一压力缸512以及一第一压头513,所述第一固定架511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撑台3111,所述连接杆导轨413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架511,所述第一压力缸512的伸缩杆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架511,并且所述第一压力缸512的伸缩杆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第一压头513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压力缸512的伸缩杆,所述第一压头513能够跟随所述第一压力缸512的伸缩杆伸缩。
也就是说,当所述连接杆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中时,在所述第一传送部311 的所述传送导轨3112和所述滑块3113带动所述安装块移动,当带有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的安装块移动到第一压头513下方时,所述第一压力缸512的活塞杆带动所述第一压头513下压,以使所述第一压头513将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工作平台10上安装有一转向装置11,所述转向装置11包括一转向支撑架111、一转向滑轨112、一转向连接块113、一转向气缸114、一竖直转向夹爪115以及一水平转向气缸116,所述转向支撑架111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转向滑轨112被安装在所述转向支撑架111,所述转向连接块113被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转向滑轨112,所述转动气缸11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气缸114与所述转向连接块113连接,当所述转向连接块113滑动时,两个所述转动气缸114跟随所述转向连接块113一起移动,所述竖直转向夹爪115和所述水平转向夹爪116分别被安装于两个所述转动气缸114。
当所述连接杆被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上后,所述转向气缸114能够带动所述竖直转向夹爪115和水平转向夹爪116打开或者关闭,并且带动所述竖直转向夹爪115的所述转向气缸114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竖直转动夹爪115将所述安装块33上的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夹起,所述水平转向夹爪116夹住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此时所述竖直转向夹爪115松开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所述水平转向夹爪116将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转动180度,所述竖直转向夹爪115夹住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所述水平转向夹爪116松开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转向连接块113沿着所述转向滑轨112滑动,所述竖直转向夹爪115带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移动,将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放置在所述安装块33的另一个放置槽331内,此时所述连接杆插入在所述第二放置槽33102,所述第一轴承被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33101。
进一步的,所述存料单元20包括一第三存料盘23,其中所述第三存料盘23 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工作平台10上安装有一出料板231,所述出料板231上安装有一导料柱232,所述导料柱232与所述第三存料盘23连接,所述第三存料盘23中放置有多个卡圈,所述第三存料盘23转动时,所述卡圈滑动至所述导料柱232上。
优选的,所述待料机构60包括一第三待料构件63,其中所述第三待料构件 63包括一待料夹爪、一待料气缸、一待料位移杆以及一第三待料架631,所述待料位移杆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待料气缸被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待料位移杆,所述待料夹爪被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待料气缸,所述待料位移杆一端与所述导料柱232连接,所述待料位移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待料架631连接。
所述第三待料架631上安装有至少一卡圈帽,所述第三待料架631具有一第三待料空间63101,所述卡圈帽被安装于所述第三待料空间63101。所述待料气缸驱动所述待料夹爪将所述导料柱232上的所述卡圈夹取,然后所述待料气缸沿着所述待料位移杆移动至所述第三待料空间63101,所述待料气缸驱动所述待料夹爪将所述卡圈放置在所述的第三待料空间63101上的所述卡圈帽上,这样依次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抓取单元40包括一第二抓取机构42,所述第二抓取机构42 用于将所述卡圈帽上的卡圈抓取。所述第二抓取机构42包括一第二支撑架421、一第一卡圈气缸422、一第二卡圈气缸、一第一卡圈夹爪423以及一第二卡圈夹爪424,所述第二支撑架421上设置有两个滑动杆,所述第一卡圈气缸422和所述第二卡圈气缸均分别被可滑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滑动杆,所述第一卡圈夹爪 423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圈气缸422,所述第二卡圈夹爪424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卡圈气缸。
所述组装单元50包括一第二压紧机构52,所述第二压紧机构52包括一第二固定架521、一第二压力缸522以及一第二压头523,所述第二固定架521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撑台3111,所述第二压力缸522被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架 521,所述第二压头523被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力缸522的活塞杆,所述第二压力缸522的活塞杆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压头523运动。
当所述卡圈帽上套设有卡圈时,所述第一卡圈气缸422移动至所述卡圈帽处,所述第一卡圈夹爪423抓取带有所述卡圈的所述卡圈帽,然后所述第一卡圈气缸422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部311处,所述第一卡圈夹爪423将带有所述卡圈的所述卡圈帽放置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轴承上,然后在所述传送导轨3112 的带动下,所述安装块移动至所述第二压头523下方,所述第二压力缸522的活塞杆带动所述第二压头523向靠近所述卡圈帽的一侧运动,使得所述卡圈从卡圈帽上脱落,然后所述卡圈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安装块移动至所述第二卡圈夹爪424处,所述第二卡圈气缸驱动所述第二卡圈夹爪424将所述卡圈帽从所述连接杆上取下,然后所述第二卡圈气缸移动至所述第三待料空间63101,将空的所述卡圈帽放置在所述第三待料空间63101。这样设置,是因为所述卡圈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通过设备冲压而成,但是单个的所述卡圈不好拿取,套设在所述卡圈帽上后,方便设备进行安装作业。
优选的,所述存料单元20包括一第四存料盘24,所述第四存料盘24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第四存料盘24包括一存料架241、多个存料腔242 以及多个存料杆243,所述存料架241被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所述存料架 241包括至少一水平板2411以及两个竖直板2412,所述水平板2411在距离所述工作平台10的预定高度上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直板2412上,所述存料腔242被安装于所述水平板2411,所述水平板2411上开设有与所述存料腔242大小相同的通孔。
另外,所述待料机构60包括一第四待料构件64,所述第四待料构件64包括一第四待料架641、一齿轮传送带642、多个齿轮推板643以及多个齿轮驱动件644,所述第四待料架641形成一第四待料空间64101,所述齿轮传送带642 被安装于所述第四待料空间64101,所述齿轮推板643在所述水平板2411和所述第四待料架641之间滑动,并且所述齿轮推板643上开设有一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齿轮相适配,所述齿轮推板643的上表面与所述水平板2411的下表面抵接,所述齿轮推板643的下表面与所述齿轮传送带642上表面抵接。每个所述齿轮驱动件644分别与每个所述齿轮推板643连接,所述齿轮驱动件644能够驱动所述齿轮推板643移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存料腔242、所述齿轮推板643 以及所述齿轮驱动件644的数量相同,并且位于同于轴线。
工作人员将所述齿轮放置在所述存料腔242内,所述存料杆243穿过所述齿轮的中心,所述存料杆243能够将所述齿轮放置整齐,当所述齿轮从所述水平板 2411上的通孔中穿过时,其他所述齿轮能顺利进入到所述存料腔242内,保证了后续所述齿轮的供应。所述齿轮从所述通孔中穿过时,所述齿轮推板643推动所述齿轮向所述第四待料空间64101移动,所述推板上的弧形槽与所述齿轮的侧壁抵接,能够稳定地将所述齿轮推动到所述齿轮传送带642上。在所述齿轮传送带642的作用下,所述齿轮向着所述第一传送部311运动。
优选的,所述抓取单元40包括一第三抓取机构43,其中所述第三抓取机构 43包括一第三支撑架431、一齿轮气缸432以及一齿轮夹爪433,所述第三支撑架431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撑台3111,所述齿轮气缸432被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架431,所述齿轮夹爪433被可驱动地安装于所述齿轮气缸432的活塞杆,所述齿轮气缸432能够驱动所述齿轮夹爪433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齿轮在所述齿轮传送带642上传送至指定位置时,所述齿轮气缸432在所述第三支撑架431上滑动,所述齿轮气缸432带动所述齿轮夹爪433移动到所述齿轮位置时,所述齿轮气缸432驱动所述齿轮夹爪433抓取所述齿轮,然后所述齿轮气缸432带动所述齿轮夹爪433回到所述第一传送部311,将所述齿轮放置在带有所述卡圈的所述连接杆上,然后在所述第一传送部311的所述传送导轨 3112的带动下,带动所述带有齿轮的所述连接杆运动。
优选的,所述组装单元50包括一第三压紧机构53,所述第三压紧机构53 包括一第三固定架531、一第三压力缸532以及以第三压头533,所述第三固定架531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第三支撑架431与所述第三固定架531连接,所述第三压力缸532被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531,所述压头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第三压力缸532的活塞杆,所述第三压力缸532的活塞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三压头533升降。
当所述第一传动部将所述带有齿轮的安装块33移动至所述第三压头533时,所述第三压力缸532的活塞杆带动所述第三压头533向靠近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运动,以使所述齿轮被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
优选的,所述存料单元20包括一第五存料盘25,所述第五存料盘25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第五存料盘25与所述第一存料盘2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五存料盘25上安装有一挡板213、第一导料板211和第二导料板212,所述第一导料板211上开设有一进料口,所述第五存料盘25中存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第五存料盘25上转动时,所述第二轴承进入到所述第一导料板211和所述第二导料板212之间。
所述待料机构60包括一第五待料构件65,所述第五待料构件65包括一第五待料架651以及以第二轴承待料传送带652,其中所述第五待料架651形成一第五待料空间65101,所述第二轴承待料传送带652被安装于所述第五待料空间 65101。
优选的,所述抓取单元40包括一第四抓取机构44,所述第四抓取机构44 包括一第四支撑架441、一第二轴承气缸442以及一第二轴承夹爪443,所述第四支撑架441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10,所述第二轴承气缸442被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441,所述第二轴承夹爪443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承气缸442。所述第二轴承气缸442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轴承夹爪443打开或者关闭。
从所述第五存料盘25上滑落出的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第二轴承待料传送带 652上被传送,所述第二轴承气缸442在所述第四支撑架441上移动,以使所述第二轴承气缸442移动至所述第二轴承处,所述第二轴承气缸442驱动所述第二轴承夹爪443夹取所述第二轴承。然后所述第二轴承气缸442在所述第四支撑架 441上移动,所述第二轴承气缸442带动所述第二轴承夹爪443移动到所述第一传送部311,所述第二轴承气缸442驱动所述第二轴承夹爪443将所述第二轴承放置在带有齿轮的所述连接杆上。
优选的,所述组装单元50包括一第四压紧机构54,所述第四压紧机构54 包括一第四固定架541、一第四压力缸542以及一第四压头543,所述第四固定架541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支撑台3111,所述第四支撑架441与所述第四固定架541连接,所述第四压力缸542被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固定架541,所述第四压头543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第四压力缸542的活塞杆,所述第四压力缸 542的所述活塞杆能够带动所述第四压头543升降。
当带有所述第二轴承的所述安装块33移动至所述第四压头543时,所述第四压力缸542的活塞杆向靠近所述安装块33的一侧运动,以使所述第四压头543 将所述第二轴承压紧在所述连接杆上。
优选的,所述抓取单元40包括一第五抓取机构45,所述第五抓取机构45 包括一第五支撑架451、一成品气缸452以及一成品夹爪453,所述第五支撑架 451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第四固定架541,所述成品气缸452被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五支撑架451,所述成品夹爪453被安装于所述成品气缸452,所述成品气缸452能够带动所述成品夹爪453的升降。
当所述第二轴承被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时,在所述第一传送部311的带动移动,所述成品气缸452驱动所述成品夹爪453抓取带有所述第二轴承的零部件,所述成品气缸452在所述第五支撑架451上移动,将所述零部件从所述第一传送部311上取下。
所述上料构件32的所述推块322在所述推动件321的带动下,从所述第一传送部311的高度下降到所述第二传动部的高度,然后在所述循环传送带3121 的作用下,将空的所述安装块33传送至第一存料盘21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10上安装有一导板90,所述导板90一段与所述第一传送部311连接,所述导板90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工作平台10,并且所述导板90倾斜设置,所述导板90延伸出所述工作平台10的一端低于靠近所述第一传送部311的一端。
当所述成品夹爪453将所述零部件夹取后,所述成品夹爪453在所述成品气缸452的带动下,将所述成品夹爪453移动至所述导板90上,所述成品夹爪453 松开所述零部件,所述零部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所述零部件滑出所述导板 90,方便工作人员统一收集。
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一防护罩70,所述防护罩70将所述工作平台10保护起来,防止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所述零部件从所述工作台上掉落或者飞出,砸伤到周围的工作人员。并且在防护罩70上安装有一显示屏80,所述显示屏80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看和操作。
这样设置的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的逻辑运算由PLC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组装精度,使轴承齿轮卡圈组装形成自动化,工作人员只需要操作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即可自动实现对多个所述零部件的组装,无需工作人员操作,提高了加工精度,并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用于自动组装多个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包括:
一工作平台;
一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其中所述传送单元沿所述工作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
至少一抓取单元,所述抓取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抓取单元沿着所述传送单元传送方向设置,所述抓取单元能够将所述零部件抓取,以使所述零部件被所述抓取单元移动至所述传送单元;以及
至少一组装单元,所述组装单元被安装于所述传送单元,所述组装单元和所述抓取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组装单元将所述传送单元上的多个零部件进行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包括至少一存料单元,所述存料单元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每个所述存料单元内放置有不同类型的所述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至少一待料机构,其中每个所述待料机构分别与每个所述存料单元连接,每个所述存料单元内的所述零部件从所述存料单元移动至所述待料机构,所述抓取单元从所述待料机构抓取所述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单元包括一第一存料盘、一第二存料盘、一第三存料盘、一第四存料盘以及一第五存料盘,所述第一存料盘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二存料盘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三存料盘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四存料盘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五存料盘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第一存料盘、所述第二存料盘、所述第三存料盘、所述第四存料盘以及所述第五存料盘依次沿所述传送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一传送构件以及一上料构件,所述传送构件传送所述零部件,所述传送构件包括一第一传送部和一第二传送部,所述第二传送部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一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部上方,所述第一传送部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所述上料构件包括一推动件以及一推块,所述推动件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所述推块被安装于所述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的升降范围从所述第一传送部到所述第二传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单元包括一第一压紧机构、一第二压紧机构、一第三压紧机构以及一第四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所述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第三压紧机构以及所述第四压紧机构均被安装于所述支撑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设置有一出料板,所述出料板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部连接,所述出料板另一端伸出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单元包括一第一抓取机构、一第二抓取机构、一第三抓取机构、一第四抓取机构以及一第五抓取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抓取机构、所述第二抓取机构、所述第三抓取机构、所述第四抓取机构以及所述第五抓取机构均被安装于所述工作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和所述第二抓取机构安装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将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和所述第二抓取机构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一抓取机构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抓取机构一起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一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安装有一显示屏。
CN202023041087.7U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134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1087.7U CN214134834U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1087.7U CN214134834U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34834U true CN214134834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8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4108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134834U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348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8321A (zh) * 2020-12-16 2021-03-19 上海瑞系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8321A (zh) * 2020-12-16 2021-03-19 上海瑞系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802322T2 (de) Vorrichtung zur Beschickung und Entsorgung von Metallplatten
CN211307174U (zh) 一种注塑件取送料一体装置
US5400944A (en) Processing station for workpieces, especially vehicle bodies, in a transfer line
US5192848A (en) Laser machining cell
CN110091142B (zh) 一种自动组装设备
CN211192779U (zh) 一种o型圈装配机
DE202006021053U1 (de) Fertigungseinrichtung für Bauteile
DE4422212A1 (de) Lader/Entlader für Räummaschine
CN109861467B (zh) 一种转子总成组装装置
CN214134834U (zh)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JPH0441029A (ja) 多数個取り小製品の仕分け集積装置
CN213922850U (zh) 一种自动放取料盘装置
CN108792580B (zh) 铁芯分解装置
CN215515732U (zh) 一种机械手上下料装置
CN117842591B (zh) 一种减震器铝芯的上料机构
CN206311005U (zh) 一种拔弹装置
CN111185754B (zh) 一种汽车车门铰链生产线
CN111153186B (zh) 一种全自动加强筋下料送料设备
CN112518321A (zh)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DE102004054247C5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chickung einer Werkzeugmaschine
CN110000640A (zh) 一种全自动胶辊磨床
CN218452742U (zh) 一种用于哑铃生产的装配装置
CN217750587U (zh) 一种铸铁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
CN111030394A (zh) 一种转子组装站
CN212333906U (zh) 一种取刀配刀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