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0526U - 一种带式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式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0526U
CN214030526U CN202022858438.7U CN202022858438U CN214030526U CN 214030526 U CN214030526 U CN 214030526U CN 202022858438 U CN202022858438 U CN 202022858438U CN 214030526 U CN214030526 U CN 214030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tensioning
belt
whee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584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清
闫红新
王勇
潘正云
杨文生
李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Industry LLC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Industry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Industry LLC filed Critical Hefei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Industry LLC
Priority to CN2020228584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0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0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0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涉及输送机技术领域,包括机架、传输带、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分别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上均设有第一环形气囊,所述传输带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的所述第一环形气囊上。通过在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上设置第一环形气囊,并将传输带分别套接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第一环形气囊上,从而当带式输送机使用一定时间,辊轴与传输带连接的紧密性下降时,只需对第一环形气囊充气即可实现传输带的再次张紧,张紧过程较为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带式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传输带和辊轴,辊轴设于机架上,传输带套接于辊轴上,辊轴以摩擦驱动的方式带动传输带运动,进而实现物料的输送。通过该方式输送物料要求辊轴与传输带连接得较为紧密,以使得辊轴与传输带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但当带式输送机使用一定时间后,辊轴与传输带连接的紧密性会下降,导致辊轴无法稳定地带动传输带运动。因此,需要通过张紧机构将传输带张紧,但调整张紧机构的位置或增加张紧机构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便利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传输带张紧的过程较为繁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传输带、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分别设于所述机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分别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上均设有第一环形气囊,所述传输带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的所述第一环形气囊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张紧机构,所述机架的下端设有空腔,所述第一张紧机构设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一张紧机构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传输带与所述第一张紧机构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张紧轮和第一辅助轮,所述第一张紧轮和所述第一辅助轮设于所述空腔中,两个所述第一辅助轮设于所述第一张紧轮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张紧轮的上方,所述传输带依次绕过所述第一辅助轮和所述第一张紧轮,并与所述第一辅助轮和所述第一张紧轮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张紧轮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环形气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设于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与所述传输带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侧面设有充气接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传动带,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通过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辊轴和/或所述第二辊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张紧机构,所述第二张紧机构设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张紧机构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传动带与所述第二张紧机构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第二张紧轮和第二辅助轮,所述第二张紧轮和所述第二辅助轮设于所述机架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辅助轮设于所述第二张紧轮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张紧轮的上方,所述传动带依次绕过所述第二辅助轮和所述第二张紧轮,并与所述第二辅助轮和所述第二张紧轮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张紧轮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三环形气囊,所述第三环形气囊设于所述第二滚轮上,所述第三环形气囊与所述传动带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上设置第一环形气囊,并将传输带分别套接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第一环形气囊上,从而当带式输送机使用一定时间,辊轴与传输带连接的紧密性下降时,可通过对第一环形气囊充气增大第一环形气囊的体积,实现对传输带的再次张紧,只需对第一环形气囊充气即可实现传输带的再次张紧,张紧过程较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背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1-支撑架,2-传输带,3-第一辊轴,31-第一环形气囊,4-第二辊轴,5-传动带,6-第一张紧轮,61-第一滚轮,62-第二环形气囊,7-第一辅助轮,8-第二张紧轮,81-第二滚轮,82-第三环形气囊,9-第二辅助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1、传输带2、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分别设于所述机架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分别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上均设有第一环形气囊31,所述传输带2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的所述第一环形气囊31上。
其中,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大小、形状相同。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之间还可设置相应地辊轴,当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之间设置辊轴时,传输带2也套接于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之间的辊轴上,通过在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之间设置辊轴,从而通过更多的辊轴支撑传输带2,以进一步提升传输带2的承载能力。机架1包括支撑架11,支撑架11设于机架1的上端,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端部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1上。
应用中,当带式输送机使用一定时间,辊轴与传输带2连接的紧密性会下降,但此时只需略微的对传输带2进行调整,即可实现传输带2的再次张紧,因此,通过对第一环形气囊31充气增大第一环形气囊31的体积来实现传输带2的再次张紧是可以实现的。
通过在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上设置第一环形气囊31,并将传输带2分别套接于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第一环形气囊31上,从而当带式输送机使用一定时间,辊轴与传输带2连接的紧密性下降时,可通过对第一环形气囊31充气增大第一环形气囊31的体积,实现对传输带2的再次张紧,只需对第一环形气囊31充气即可实现传输带2的再次张紧,张紧过程较为便利。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带式输送机还包括第一张紧机构,所述机架1的下端设有空腔,所述第一张紧机构设于所述的空腔中,所述第一张紧机构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传输带2与所述第一张紧机构抵接。
如图1和图2所述,机架1的下端设有空腔,第一张紧机构设于机架1的下端的空腔中。
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张紧机构设于所述机架1的下端,从而便于通过第一张紧机构对传输带2进行张紧,第一张紧机构可对传输带2进行较大程度的调节,用于在带式输送机的初始安装过程对传输带2进行张紧,以使辊轴与传输带2连接得较为紧密。另外,通过将第一张紧机构与机架1转动连接,使得传输带2可带动第一张紧机构的相应结构转动,从而避免第一张紧机构阻碍传输带2运动。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张紧轮6和第一辅助轮7,所述第一张紧轮6和所述第一辅助轮7设于所述空腔中,两个所述第一辅助轮7设于所述第一张紧轮6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张紧轮6的上方,所述传输带2依次绕过所述第一辅助轮7和所述第一张紧轮6,并与所述第一辅助轮7和所述第一张紧轮6抵接。
具体地,第一张紧轮6位于机架1下端的中间位置,两个第一辅助轮7对称地设于第一张紧轮6的两侧,因此,第一张紧轮6两侧的结构是对称的,通过第一张紧机构对传输带2进行张紧时,传输带2在横向上的受力是平衡的,从而避免了传输带2受力不平衡导致跑偏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一张紧轮6包括第一滚轮61和第二环形气囊62,所述第二环形气囊62设于所述第一滚轮61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62与所述传输带2抵接。
具体地,通过在第一滚轮61上设置第二环形气囊62,从而使得第一张紧轮6的体积可调节,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一张紧轮6对传输带2的调节能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气囊31的侧面设有充气接口。
其中,设有充气接口的侧面为不影响接触的面。
具体地,通过将充气接口设于第一环形气囊31的侧面,从而可将相应的充气机构直接与充气接口连接,实现对第一环形气囊31的充气,第一环形气囊31的充放气较为便利,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张紧过程的便利程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形气囊62和第三环形气囊82的充气接口也设于侧面。
优选地,所述带式输送机还包括传动带5,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通过所述传动带5传动连接。
其中,传动带5绕设于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端部,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端部相对中部位置体积更小,从而使得传动带5绕设于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端部上时,传动带5不会与传输带2接触,进而避免传输带2干扰传动带5的运动。
具体地,通过传动带5传动连接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从而使得第一辊轴3可带动第二辊轴4转动,或第二辊轴4可带动第一辊轴3转动。
优选地,所述带式输送机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带5连接,所述第一辊轴3和/或所述第二辊轴4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具体地,以第一辊轴3与传动带5连接的一端端部为第一端部,以第一辊轴3的另一端端部为第二端部,以第二辊轴4与传动带5连接的一端端部为第三端部,以第二辊轴4的另一端为第四端部,则第一端部与第三端部位于同侧,第二端部与第四端部位于同侧,通过传动带5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使得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中的一者可带动另一者转动,同时,通过将第二端部和/或第四端部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从而使得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一辊轴3和/或第二辊轴4转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可同步转动。
应用中,第二端部与第四端部可分别与不同的驱动机构连接,若与第二端部连接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端部沿第一方向旋转,与第四端部连接的驱动机构驱动第四端部沿第二方向旋转,则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相同,也可不同,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且两驱动机构的转轴的转速相同时,第二端部和第四端部可同时与相应的驱动机构连接,而不满足上述条件,例如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时,则只有第二端部与第四端部中的一者可与相应的驱动机构连接,第二端部与第四端部不可同时与相应的驱动机构连接。通过使第二端部或第四端部与相应的驱动机构连接,并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来实现传输带2的正转或反转。
优选地,所述带式输送机还包括第二张紧机构,所述第二张紧机构设于所述机架1的一侧,所述第二张紧机构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传动带5与所述第二张紧机构抵接。
具体地,第二张紧机构设于传动带5所在侧,从而通过第二张紧机构对传动带5进行张紧,第二张紧机构可对传动带5进行较大程度的调节,用于在带式输送机的初始安装过程对传动带5进行张紧,以实现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传动连接。另外,通过将第二张紧机构与机架1转动连接,使得传动带5可带动第二张紧机构的相应结构转动,从而避免第二张紧机构阻碍传动带5运动。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第二张紧轮8和第二辅助轮9,所述第二张紧轮8和所述第二辅助轮9设于所述机架1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辅助轮9设于所述第二张紧轮8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张紧轮8的上方,所述传动带5依次绕过所述第二辅助轮9和所述第二张紧轮8,并与所述第二辅助轮9和所述第二张紧轮8抵接。
具体地,第二张紧轮8位于机架1侧面的中间位置,两个第二辅助轮9对称地设于第二张紧轮8的两侧,因此,第二张紧轮8两侧的结构是对称的,通过第二张紧机构对传动带5进行张紧时,传动带5在横向上的受力是平衡的,从而避免了传动带5受力不平衡导致跑偏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二张紧轮8包括第二滚轮81和第三环形气囊82,所述第三环形气囊82设于所述第二滚轮81上,所述第三环形气囊82与所述传动带5抵接。
具体地,通过在第二滚轮81上设置第三环形气囊82,从而使得第二张紧轮8的体积可调节,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二张紧轮8对传动带5的调节能力。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传输带(2)、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分别设于所述机架(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分别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上均设有第一环形气囊(31),所述传输带(2)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的所述第一环形气囊(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张紧机构,所述机架(1)的下端设有空腔,所述第一张紧机构设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一张紧机构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传输带(2)与所述第一张紧机构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张紧轮(6)和第一辅助轮(7),所述第一张紧轮(6)和所述第一辅助轮(7)设于所述空腔中,两个所述第一辅助轮(7)设于所述第一张紧轮(6)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张紧轮(6)的上方,所述传输带(2)依次绕过所述第一辅助轮(7)和所述第一张紧轮(6),并与所述第一辅助轮(7)和所述第一张紧轮(6)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轮(6)包括第一滚轮(61)和第二环形气囊(62),所述第二环形气囊(62)设于所述第一滚轮(61)上,所述第二环形气囊(62)与所述传输带(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31)的侧面设有充气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带(5),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通过所述传动带(5)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辊轴(3)和所述第二辊轴(4)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带(5)连接,所述第一辊轴(3)和/或所述第二辊轴(4)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张紧机构,所述第二张紧机构设于所述机架(1)的一侧,所述第二张紧机构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传动带(5)与所述第二张紧机构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第二张紧轮(8)和第二辅助轮(9),所述第二张紧轮(8)和所述第二辅助轮(9)设于所述机架(1)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辅助轮(9)设于所述第二张紧轮(8)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张紧轮(8)的上方,所述传动带(5)依次绕过所述第二辅助轮(9)和所述第二张紧轮(8),并与所述第二辅助轮(9)和所述第二张紧轮(8)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轮(8)包括第二滚轮(81)和第三环形气囊(82),所述第三环形气囊(82)设于所述第二滚轮(81)上,所述第三环形气囊(82)与所述传动带(5)抵接。
CN202022858438.7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带式输送机 Active CN214030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8438.7U CN214030526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带式输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8438.7U CN214030526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带式输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0526U true CN214030526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82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58438.7U Active CN214030526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带式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0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7945B (zh) 平衡支撑装置
CN100563410C (zh) 具有相对于基座移动显示器主体的连结物的显示设备
US4982884A (en) Backpack carrier assemblies
CN102162989B (zh) 屏幕装置
CN214030526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
CN107985925A (zh) 一种带有倾斜功能的带式运输机
CN207890507U (zh) 一种用于纸箱生产的输送带张紧装置
CN108819210A (zh) 一种自动贴膜机
JP3258638B2 (ja) 板材面取装置
TWM604792U (zh) 編織袋機之整合裝置
CN112061735B (zh) 一种食品用塑料包装桶成型落料机构
AU6664700A (en) Motor base for vibratory apparatus
CN214526263U (zh) 一种纤维传送带气动张紧装置
CN214788865U (zh) 一种高安全性能张紧装置
CN220242580U (zh) 一种用于pe袋生产的牵引装置
CN112706852A (zh) 轮腿式机器人
CN208774050U (zh) 一种自动贴膜机
JP2000024901A (ja) 研磨装置
CN217843276U (zh) 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
CN215945790U (zh) 浮煤抖动装置
JPH09315549A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用のトラフ形ローラ
CN109567370A (zh) 一种基于调整背包状态的减负书包
CN216958085U (zh) 一种电池极片冷压装置
CN209698773U (zh) 一种用于揉棉机的弹性打磨装置
CN217970237U (zh) 一种具有夹紧功能的导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