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73167U - 智能蒸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蒸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73167U
CN213973167U CN202022489584.7U CN202022489584U CN213973167U CN 213973167 U CN213973167 U CN 213973167U CN 202022489584 U CN202022489584 U CN 202022489584U CN 213973167 U CN213973167 U CN 213973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loth
steaming
air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95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培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Beifa Printing & Dye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Beifa Printing & Dye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Beifa Printing & Dye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Beifa Printing & Dye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95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73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73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73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蒸化设备,包括:壳体,包括蒸化腔以及与所述蒸化腔连通的进布口和出布口;进布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布口,用于将织物送入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出布装置,设置在所述出布口,用于将织物送出所述壳体外;抽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抽离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内的氧气;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气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抽气装置进行抽气;其中,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且位于所述蒸化腔的底部,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抽气机构,设置在所述抽气管内,用于将沉积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底部的氧气抽离所述壳体。本实用新型可满足酸性染料和还原染料印花需求。

Description

智能蒸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蒸化设备。
背景技术
蒸化机是织物印花生产工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器。蒸化过程是用蒸汽和温度来处理印花织物的过程。蒸化的目的是使印花织物完成纤维、色浆和尿素等助剂的吸湿和升温,以及染料的还原和溶解,并向纤维中转移和固着,达到发色效果。
为了达到上色的饱满度和鲜艳度,活性染料在蒸化机中蒸化时,需保存有一定量的氧气,而酸性染料和还原染料在蒸化机中蒸化时必须为无氧状态,即蒸箱内部始终保持为清洁蒸汽状态。
现有的蒸化机功能较为单一,适用范围较窄,仅能满足活性染料印花需求,不能满足酸性染料和还原染料印花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蒸化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蒸化机功能较为单一,适用范围较窄,仅能满足活性染料印花需求,不能满足酸性染料和还原染料印花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蒸化设备,包括:
壳体,包括蒸化腔以及与所述蒸化腔连通的进布口和出布口;
进布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布口,用于将织物送入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
出布装置,设置在所述出布口,用于将织物送出所述壳体外;
抽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抽离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内的氧气;
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气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抽气装置进行抽气;
其中,所述抽气装置包括:
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且位于所述蒸化腔的底部,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
抽气机构,设置在所述抽气管内,用于将沉积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底部的氧气抽离所述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进布口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气机构为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布装置和所述出布装置均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驱动辊,所述驱动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织物绕经若干过辊及所述驱动辊进行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底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布装置和所述出布装置均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且与所述驱动辊动力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辊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辊的外周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硅胶条,每个所述硅胶条沿所述驱动辊的轴向延伸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布装置和所述出布装置均还包括加热机构与排气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布装置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出布装置输出的织物绕经若干过辊后输送至所述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区别于现有技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际使用时,可以满足活性染料印花需求;通过控制抽气装置对壳体的蒸化腔进行抽气,可以将蒸化腔内的氧气抽离,使得蒸化腔绝氧,从而可以满足酸性染料和还原染料印花需求。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蒸化设备功能较为繁多,适用范围较宽,可以满足酸性染料和还原染料印花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蒸化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蒸化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蒸化设备的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蒸化设备的循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圆圈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蒸化设备的循环输送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蒸化设备的循环输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蒸化设备,包括:壳体1、进布装置2、出布装置3、抽气装置6及控制装置(未图示)。壳体1包括蒸化腔以及与蒸化腔连通的进布口和出布口,织物由进布口进入壳体1的蒸化腔,并从出布口离开。进布装置2设置在进布口,用于将织物送入壳体1的蒸化腔。出布装置3设置在出布口,用于将织物送出壳体1外。抽气装置6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抽离壳体1的蒸化腔内的氧气。控制装置与抽气装置6电连接,用于控制抽气装置6进行抽气。
上述智能蒸化设备,实际使用时,可以满足活性染料印花需求;通过控制抽气装置6对壳体1的蒸化腔进行抽气,可以将蒸化腔内的氧气抽离,使得蒸化腔绝氧,从而可以满足酸性染料和还原染料印花需求。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蒸化设备功能较为繁多,适用范围较宽,可以满足酸性染料和还原染料印花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智能蒸化设备还包括循环输送装置5、温度控制装置7及蒸汽加湿装置8。循环输送装置5设置在壳体1的蒸化腔内,包括多个挂布辊54,多个挂布辊54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织物呈蛇形绕经多个挂布辊54并沿第一方向输送。温度控制装置7用于控制壳体1的蒸化腔内的温度。蒸汽加湿装置8用于给壳体1的蒸化腔内提供蒸汽并加湿。控制装置与循环输送装置5、温度控制装置7及蒸汽加湿装置8电连接,分别用于控制循环输送装置5调节相邻两个挂布辊54之间的距离、控制温度控制装置7调节蒸化腔内的温度及控制蒸汽加湿装置8调节蒸化腔内的湿度。
如此,实际使用时,可以满足传统印花需求;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循环输送装置5调节相邻两个挂布辊54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挂布辊54之间的距离变大,可以避免相邻两段织物相互接触而沾色,从而可以满足数码喷墨印花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进布装置2和出布装置3均包括箱体11以及设置在箱体11内的驱动辊12,驱动辊12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织物绕经若干过辊13及驱动辊12进行输送。如此,利用驱动辊12与织物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带动织物移动。
具体到实施例中,进布装置2和出布装置3均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在箱体11上,且与驱动辊12动力连接,用于驱动驱动辊12转动。具体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链条结构与驱动辊12实现动力连接。
进一步地,箱体11底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口,箱体11靠近壳体1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开口。织物从进布装置2的箱体11的第一开口进入箱体11且从第二开口进入壳体1;织物从出布装置3的箱体11的第二开口进入箱体11且从第一开口离开箱体11。如此,采用箱体11底部的中部进出布方式,方便针织物、弹性织物和精细织物的喂入和输出。
进一步地,驱动辊12的外周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硅胶条,每个硅胶条沿驱动辊12的轴向延伸设置。如此,可以增大驱动辊12的外周面与织物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进布装置2和出布装置3均还包括加热机构与排气机构,加热机构与排气机构设置在箱体11内。加热机构与排气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如此,可以防止蒸汽外溢和滴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智能蒸化设备还包括下料装置4,下料装置4设置在进布装置2远离壳体1的一侧,出布装置3输出的织物绕经若干过辊13后输送至下料装置4。如此,只需要一个工人站在下料装置4与进布装置2之间即可完成织物的上下料。
具体到实施例中,进布装置2位于上料工位a,下料装置4位于下料工位b,织物由上料工位a喂入进布装置2,经由进布装置2送入壳体1的蒸化腔内,然后在蒸化腔内向出布装置3移动,经由出布装置3送出壳体1外,并绕经多个过辊13后从壳体1的上方向下料装置4移动,最后由下料工位b进行下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循环输送装置5还包括第一输送机构51、第二输送机构52及第三输送机构53。第一输送机构51包括第一链轮511、第一输送链512及多个挂脚55。两个第一输送链512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输送链51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挂脚55,两个第一输送链512对应的挂脚55之间设置有挂布辊54,每个挂布辊54的一端设置有自转齿轮541,每个第一输送链512套设在若干第一链轮511上且呈环形设置。第二输送机构52包括第二链轮521、第二输送链522和多个支撑座525。两个第二输送链52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两个第一输送链512之间,每个第二输送链522套设在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链轮521上,每个第二输送链52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座525。第三输送机构53包括第三链轮531和第三输送链532。第三输送链532设置在第二输送链522的内侧且第三输送链532的上侧与挂布辊54的自转齿轮541啮合设置,第三输送链532套设在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链轮521上。其中,第一输送链512在第二输送链522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交汇。如此,当第一输送链512带动挂布辊54移动至与第二输送链522的左端交汇处时,挂布辊54被挂在第二输送链522的支撑座525上。然后,第二输送链522沿第一方向移动一个链节或多个链节,下一个挂布辊54被挂在第二输送链522的支撑座525上,与前一个挂布辊54相差一个链节的距离。通过匹配第一输送链512与第二输送链522的移动速度,可以调节相邻两个挂布辊54之间的距离。当第二输送链522带动挂布辊54移动至与第一输送链512的右端交汇处时,挂布辊54从第二输送链522自由坠落在第一输送链512的挂脚55上。这样,可以实现挂布辊54的循环利用。与此同时,第三输送链532的上侧与第二输送链522的上侧高度大致相等,使得第二输送链522上的挂布辊54的自转齿轮541与第三输送链532的上侧啮合,第三输送链532沿第一方向循序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输送链522上的挂布辊54在支撑座525内绕自身轴线转动。通过匹配第三输送链532、第一输送链512与第二输送链522的移动速度,可以控制相邻两个挂布辊54之间存储织物的长度。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链512在与第二输送链522的左端交汇处竖直向下移动,第一输送链512在与第二输送链522的右端交汇处竖直向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51还包括第一转轴513、第一从动齿轮514、第一输送电机、第一主动齿轮及第一传动链条。第一输送电机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第一主动齿轮设置在第一输送电机的驱动端。第一转轴513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且第一转轴513的一端伸出壳体1,第一链轮511设置在第一转轴513上。第一从动齿轮514设置在第一转轴513伸出壳体1的一端。第一传动链条套设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514之间。如此,第一输送电机可以驱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14及第一转轴51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链轮511转动使得第一输送链512沿第一方向循序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52还包括第二转轴523、第二从动齿轮524、第二输送电机、第二主动齿轮及第二传动链条。第二输送电机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第二主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输送电机的驱动端。第二转轴523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且第二转轴523的一端伸出壳体1,第二链轮521设置在第二转轴523上。第二从动齿轮524设置在第二转轴523伸出壳体1的一端。第二传动链条套设在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524之间。如此,第二输送电机可以驱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从动齿轮524及第二转轴52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链轮521转动使得第二输送链522沿第一方向循序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输送机构53还包括第三转轴533、第三从动齿轮534、第三输送电机、第三主动齿轮及第三传动链条。第三输送电机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第三主动齿轮设置在第三输送电机的驱动端。第三转轴533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且第三转轴533的一端伸出壳体1,第三链轮531设置在第三转轴533上。第三从动齿轮534设置在第三转轴533伸出壳体1的一端。第三传动链条套设在第三主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534之间。如此,第三输送电机可以驱动第三主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三从动齿轮534及第三转轴533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链轮531转动使得第三输送链532沿第一方向循序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脚55包括旋转轴551及承载座552。旋转轴551固定在第一输送链512的链条销轴上。承载座552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轴551上,承载座552上设置有供挂布辊54端部卡入的卡槽553。如此,承载座552可以绕旋转轴551转动,使得挂布辊54在自身重力下保持水平平稳。
进一步地,卡槽553包括相互连接的进入段5531和卡接段5532,进入段5531呈漏斗状,进入段5531远离卡接段5532的一端开口较大。如此,便于挂布辊54由进入段5531滑入卡接段5532被精确定位,不会产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51还包括张紧组件56,张紧组件56与其中一个第一链轮511连接,用于张紧第一输送链512。张紧组件56包括弹簧座561、弹簧562、摆杆563、摆轴564及连杆565。摆轴564贯穿壳体1设置,摆轴564的一端位于壳体1外且与摆杆563连接,摆轴564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内且与连杆565连接。摆杆563远离摆轴564的一端与弹簧562的一端连接,弹簧562的另一端与弹簧座561连接,弹簧座561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连杆565远离摆轴564的一端与第一链轮511连接。如此,在弹簧562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链轮511可以张紧第一输送链51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52还包括张紧组件56,张紧组件56与其中一个第二链轮521连接,用于张紧第二输送链52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抽气装置6包括抽气管62及抽气机构61。抽气管62的一端伸入壳体1的蒸化腔且位于蒸化腔的底部,抽气管62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外。抽气机构61设置在抽气管62内,用于将沉积在壳体1的蒸化腔底部的氧气抽离壳体1。需要说明的是,氧气较蒸汽重,容易沉积在壳体1的蒸化腔底部,利用抽气机构61对蒸化腔底部进行抽气,可以将氧气抽离壳体1,使得壳体1的蒸化腔保持洁净的绝氧环境,从而可以使得智能蒸化设备既能满足活性染料印花需求,又能满足酸性染料和还原染料印花需求,提高了设备的兼容性。
进一步地,抽气机构61可以为风机。
进一步地,抽气管62设置在壳体1靠近进布口的一端。如此,氧气在蒸化腔内由壳体1的出布口向进布口的方向流动(也即与织物的输送方向相反),氧气在流动过程中不会污染已经蒸化好的织物。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装置7包括加热元件、温度控制元件71、热交换器72、温度传感器73及循环风机74。温度控制元件71的一端与外界的加热元件连接,温度控制元件71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72连接,热交换器72设置在壳体1的蒸化腔内。温度传感器73设置在壳体1的蒸化腔内,用于检测蒸化腔内的温度。循环风机74设置在热交换器72的下方,用于产生循环气体。温度控制元件71和温度传感器73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传感器73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元件71产生的热量以调节蒸化腔内的温度。
实际使用时,加热元件设置在壳体1外,热交换器72设置在壳体1的蒸化腔内,加热元件产生高温介质对热交换器72进行加热,循环风机74产生循环气体,热交换器72对壳体1内的循环气体进行热传递,进而对壳体1的蒸化腔进行加热。可选地,加热元件采用天然气燃烧器。采用热交换的间接方式加热,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直接在壳体1内燃烧,燃烧时产生的烟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被送入壳体1内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高温加热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循环气体的流动使壳体1内部各部位的温度相同,避免造成印花织物产生色差。燃烧后的废气直接排出到壳体1外,不会对织物产生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蒸汽加湿装置8包括水箱81及第一输送管道82。水箱81内设置有汽水混合器,汽水混合器位于水位下方,用于对水加热形成高温蒸汽。第一输送管道82的一端与水箱81连接,第一输送管道82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伸至蒸化腔内,用于将高温蒸汽输送至蒸化腔内。
进一步地,水箱81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通过将水箱81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并不设置在壳体1内,维修维护都更加便利,降低后期成本。
进一步地,蒸汽加湿装置8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壳体1的蒸化腔内的湿度。湿度传感器还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控制第一输送管道82输送的高温蒸汽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蒸汽加湿装置8还包括加热管87,加热管87设置在壳体1的顶壁内。如此,使得壳体1的顶壁保持在一定的高温,防止高温蒸气在壳体1的内顶壁上液化产生液体滴落在织物上。
进一步地,蒸汽加湿装置8还包括第二输送管道83、第三输送管道84、蒸汽箱85及第四输送管道86。第二输送管道83的一端和水箱81连接,第二输送管道83的另一端和加热管87的进水端连接。第三输送管道84的一端和加热管87的出水端连接,第三管道84的另一端和蒸汽箱85连接。蒸汽箱85用于对输送至其内的水加热产生高温蒸汽。第四输送管道86的一端与蒸汽箱85连接,第四输送管道86的另一端和壳体1的蒸化腔连接。如此,对壳体1的顶壁进行加热的水可以回流在蒸汽箱85内进行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智能蒸化设备还包括排气装置9,排气装置9用于将蒸化腔内的空气排出至壳体1外。
具体到实施例中,排气装置9包括排气壳体、叶轮及排气电机,排气壳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壳体1的蒸化腔连通。排气电机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叶轮设置在排气电机的驱动端,位于排气壳体的排气腔内且与进气口相对,可在排气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如此,排气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可以将蒸化腔内的空气排出至壳体1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智能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蒸化腔以及与所述蒸化腔连通的进布口和出布口;
进布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布口,用于将织物送入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
出布装置,设置在所述出布口,用于将织物送出所述壳体外;
抽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抽离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内的氧气;
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气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抽气装置进行抽气;
其中,所述抽气装置包括:
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且位于所述蒸化腔的底部,所述抽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
抽气机构,设置在所述抽气管内,用于将沉积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蒸化腔底部的氧气抽离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进布口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机构为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布装置和所述出布装置均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驱动辊,所述驱动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织物绕经若干过辊及所述驱动辊进行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布装置和所述出布装置均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且与所述驱动辊动力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辊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的外周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硅胶条,每个所述硅胶条沿所述驱动辊的轴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布装置和所述出布装置均还包括加热机构与排气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与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布装置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出布装置输出的织物绕经若干过辊后输送至所述下料装置。
CN202022489584.7U 2020-11-02 2020-11-02 智能蒸化设备 Active CN213973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9584.7U CN213973167U (zh) 2020-11-02 2020-11-02 智能蒸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9584.7U CN213973167U (zh) 2020-11-02 2020-11-02 智能蒸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73167U true CN213973167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9584.7U Active CN213973167U (zh) 2020-11-02 2020-11-02 智能蒸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731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2189B (zh) 一种布料印染装置
CN107631601B (zh) 一种纺织面料蒸汽烘干装置
CN208235135U (zh) 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CN214083536U (zh) 智能蒸化设备
CN108823874A (zh) 一种纺织面料快速染色烘干装置
CN205088448U (zh) 一种新型卷染装置
CN213973167U (zh) 智能蒸化设备
CN205934431U (zh) 一种持续恒温恒湿蒸化机
CN213622551U (zh) 循环输送装置
CN106739594A (zh) 一种织带数码印花工艺及系统
CN112339455A (zh) 智能蒸化设备
CN105862297B (zh) 一种采用两相法工艺的蒸化机
CN208455254U (zh) 一种纺织面料快速染色烘干装置
CN209926792U (zh) 一种纺织用纺织布料烘干装置
CN209995318U (zh) 一种果蔬烘干机
KR20110008310U (ko) 피그먼트 코팅장치
CN109137339B (zh) 一种活性染料轧染流程中的汽蒸设备
CN205662727U (zh) 一种采用两相法工艺的蒸化机
CN109281092B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活性染料轧染流程中的汽蒸设备
CN208946859U (zh) 一种炫彩花纹服装超纤革印花装置
CN109572244A (zh) 一种提升烘干效果的印花烘干机
CN209073391U (zh) 一种滚筒式茶叶烘干机
CN219955961U (zh) 一种具有供料的纺织烘箱
CN218480879U (zh) 一种无纺布面料印染的面料烘干装置
CN207523207U (zh) 一种用于uv印刷生产线的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