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6227U - 一种开口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口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96227U
CN213796227U CN202022807301.9U CN202022807301U CN213796227U CN 213796227 U CN213796227 U CN 213796227U CN 202022807301 U CN202022807301 U CN 202022807301U CN 213796227 U CN213796227 U CN 213796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riven
rod
ope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073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华友
熊华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8073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96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96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96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口扳手,包括:板口部,包括板体和转动设置于板体内的板块,板块上设有用于夹持螺栓或螺母第一板口;握柄部,连接于板口部;以及传动结构,一端固定设置于握柄部内,另一端设置于板体内并连接于板块;其中,握柄部的转动通过传动结构传递至板块,以使板块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口扳手通过传动结构,实现了通过转动握柄部来拧动待拧转件,降低了拧动过程中对空间的要求,保证了狭小空间中拧动的效率,拓展了使用范围,解决了现有的扳手在空间狭小时使用效率下降甚至不能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开口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扳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口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动工具。
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
现有的扳手在使用时,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进行转动,进而实现拧转螺栓、螺钉、螺母或者其他固件,但是在空间狭小的情况下,现有的扳手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拧转的效率下降,在空间极其狭小的情形下,现有的扳手甚至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扳手,解决了现有的扳手在空间狭小时使用效率下降甚至不能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开口扳手,包括:
板口部,包括板体和转动设置于板体内的板块,板块上设有用于夹持螺栓或螺母第一板口;
握柄部,连接于板口部;以及
传动结构,一端固定设置于握柄部内,另一端设置于板体内并连接于板块;
其中,握柄部的转动通过传动结构传递至板块,以使板块转动。
本开口扳手通过传动结构,实现了通过转动握柄部来拧动待拧转件,降低了拧动过程中对空间的要求,保证了狭小空间中拧动的效率,拓展了使用范围。
可选择地,传动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主动杆和从动杆,且主动杆和从动杆上均设有用于传动的传动齿轮;
主动杆一端固定在握柄部内,另一端延伸至板体内并与从动杆相连;
至少两个从动杆,且从动杆一端连接于主动杆或相邻的从动杆,另一端连接于板块;且板块两侧均至少连接一个从动杆。
可选择地,从动杆配置为两个,从动杆包括第一从动杆和第二从动杆,第一从动杆连接于主动杆,第二从动杆通过中间轮连接于第一从动杆。
可选择地,从动杆配置为两个,从动杆分别连接于主动杆的两侧。
可选择地,从动杆配置为三个,从动杆包括第三从动杆、第四从动杆和第五从动杆,第三从动杆和第四从动杆分别连接于主动杆的两侧,第五从动杆通过中间轮连接于第三从动杆和第四从动杆中的一者。
可选择地,板体一端通过传动结构转动连接于握柄部,另一端设有适应于第一板口的第二板口;
板体内设有适应于板块的第一槽体和适应于传动结构的第二槽体。
可选择地,板块外端面上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匹配的传动齿。
可选择地,握柄部的尾部设有挂孔。
可选择地,握柄部的外端面上设有防滑面,防滑面上设有防滑纹、防滑凸起、防滑槽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择地,握柄部配置为长方体、圆柱体和多棱柱中的一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开口扳手通过传动结构的设置,以使握柄部转动连接于板口部,以通过握柄部的自转带动板块转动,实现待拧转件的拧动,无需扳手整体以待拧转件为中心进行转动,降低了拧动过程中对空间的要求,保证了狭小空间中拧动的效率,拓展了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第一视角下,本开口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视角下,本开口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三视角下,本开口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布置方式时,板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布置方式时,板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三布置方式时,板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口部;11、板体;12、板块;111、第二板口;121、第一板口;2、握柄部;21、挂孔;3、传动结构;31、主动杆;32、从动杆;32a、第一从动杆;32b、第二从动杆;32c、第三从动杆;32d、第四从动杆;32e、第五从动杆;33、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开口扳手,包括:板口部1,包括板体11和转动设置于板体11内的板块12,板块12上设有用于夹持螺栓或螺母第一板口121;板口部1上设置第一板口121,以夹持待拧转件,例如螺栓或螺母。通过板体11与板块12的设置,使得板块12能够相对于板体11转动,从而降低拧转过程中对空间的要求。
握柄部2,连接于板口部1;方便于使用者握持,降低拧转难度,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传动结构3,一端固定设置于握柄部2内,另一端设置于板体11内并连接于板块12;其中,握柄部2的转动通过传动结构3传递至板块12,以使板块12转动。传动结构3一方面起到连接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传动作用,将握柄部2转动后的动力传递至板块12,实现对待拧转件的拧动。
本开口扳手使用时,将待拧转件,如螺钉、螺栓或螺母,插接至第一板口121内,从而第一板口121夹住待拧转件。转动握柄部2,传动结构3传动,以使板块12转动,而板体11保持相对静止,即通过握柄部2的自转实现了待拧转件的拧动,从而降低了拧转过程中对空间的要求。
本开口扳手通过传动结构3的设置,以使握柄部2转动连接于板口部1,以通过握柄部2的自转带动板块12转动,实现待拧转件的拧动,无需扳手整体以待拧转件为中心进行转动,降低了拧动过程中对空间的要求,保证了狭小空间中拧动的效率,拓展了使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选择,传动结构3包括依次相连的主动杆31和从动杆32,且主动杆31和从动杆32上均设有用于传动的传动齿轮33;主动杆31固定连接于握柄部2,随握柄部2转动并将动力传递至从动杆32,从动杆32转动设置在板体11内并连接于板块12,进而将动力传递至板块12,以使板块12和板块12所夹持的待拧转件一起转动。
传动齿轮33的设置实现齿轮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有助于拧动待拧转件。
对于主动杆3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动杆31一端固定在握柄部2内,另一端延伸至板体11内并与从动杆32相连;
对于从动杆3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两个从动杆32,且从动杆32一端连接于主动杆31或相邻的从动杆32,另一端连接于板块12;且板块12两侧均至少连接一个从动杆32。
传动结构3在本开口扳手工作时,握柄部2转动后,主动杆31、从动杆32和板块12依次开始转动,进而拧动待拧转件。对于板块12,由于第一板口121的设置,在板块12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从动杆32将会脱离板块12并与待拧转件接触,而待拧转件表面光滑时从动杆32打滑,动力不能有效传递至板块12上。
故从动杆32至少配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板块12的两侧,保证在板块12转动一周过程中,至少有一个从动杆32与板块12相接触,从而驱动板块12转动,以保证顺利拧动待拧转件。
下面对从动杆32的设置分别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4所示,从动杆32配置为两个,从动杆32包括第一从动杆32a和第二从动杆32b,第一从动杆32a连接于主动杆31,第二从动杆32b通过中间轮连接于第一从动杆32a。
第一从动杆32a上设置了三个传动齿轮33,其中两个传动齿轮33位于第一从动杆32a的两端,形成主动杆31-第一从动杆32a-板块12的传动路线;另一个传动齿轮33设置在第一从动杆32a上,以便于连接第二从动杆32b,形成主动杆31-第一从动杆32a-第二从动杆32b-板块12的传动路线,从而实现在板块12两侧均布置有从动杆32。
同时,设置中间轮的目的在于通过中间轮转变第二从动杆32b的转动方向,以使第一从动杆32a和第二从动杆32b同向转动,避免出现第一从动杆32a和第二从动杆32b反向转动,进而导致板块12不能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5所示,从动杆32配置为两个,从动杆32分别连接于主动杆31的两侧。
以其中一个从动杆32来说,从动杆32一端连接于主动杆31,另一端连接于板块12,形成主动杆31-从动杆32-板块12的传动路线。
两个从动杆32分别位于主动杆31两侧,确保了两个从动杆32的转动方向一致。同时,主动杆31相当于中间轮,避免了中间轮的设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零部件的使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6所示,从动杆32配置为三个,从动杆32包括第三从动杆32c、第四从动杆32d和第五从动杆32e,第三从动杆32c和第四从动杆32d分别连接于主动杆31的两侧,第五从动杆32e通过中间轮连接于第三从动杆32c和第四从动杆32d中的一者。
本布置方式结合了前两种布置方式,通过第五从动杆32e的设置增加了传动点,有利于加快板块12转动的效率。
容易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上述的举例中,对从动杆32的数量可以在上述列举的数量中做适当的增加,从动杆32的数量的变化依旧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鉴于本开口扳手的体积较小,内部设置过多的从动杆32反而会影响到板口部1的结构强度,故一般情况设置2-3个从动杆32。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选择,板体11一端通过传动结构3转动连接于握柄部2,另一端设有适应于第一板口121的第二板口111;板体11内设有适应于板块12的第一槽体和适应于传动结构3的第二槽体。
对于板体11,板体11上设置了第二板口111、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等结构,以配合实现拧动待拧转件。
具体地,对于第二板口111、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可以构造为任何合适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选择,板块12外端面上设有与传动齿轮33相匹配的传动齿。通过传动齿配合于传动齿轮33,有助于提高传动效率,减少打滑,确保板块12的转动。
容易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齿数、齿形、齿向等参数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选择,握柄部2的尾部设有挂孔21。通过挂孔21的设置,方便于携带本开口扳手。
具体地,挂孔21可以设置为方形、圆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选择,握柄部2的外端面上设有防滑面,防滑面上设有防滑纹、防滑凸起、防滑槽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防滑面的设置,增加了使用者握持的稳定程度,便于使用。
具体地,对于防滑纹、防滑凸起、防滑槽等防滑结构,还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选择,握柄部2配置为长方体、圆柱体和多棱柱中的一者。对于握柄部2的形状,除列举的形状以外,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任何限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口部(1),包括板体(11)和转动设置于板体(11)内的板块(12),板块(12)上设有用于夹持螺栓或螺母第一板口(121);
握柄部(2),连接于板口部(1);以及
传动结构(3),一端固定设置于握柄部(2)内,另一端设置于板体(11)内并连接于板块(12);
其中,握柄部(2)的转动通过传动结构(3)传递至板块(12),以使板块(1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传动结构(3)包括依次相连的主动杆(31)和从动杆(32),且主动杆(31)和从动杆(32)上均设有用于传动的传动齿轮(33);
主动杆(31)一端固定在握柄部(2)内,另一端延伸至板体(11)内并与从动杆(32)相连;
至少两个从动杆(32),且从动杆(32)一端连接于主动杆(31)或相邻的从动杆(32),另一端连接于板块(12);且板块(12)两侧均至少连接一个从动杆(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从动杆(32)配置为两个,从动杆(32)包括第一从动杆(32a)和第二从动杆(32b),第一从动杆(32a)连接于主动杆(31),第二从动杆(32b)通过中间轮连接于第一从动杆(32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从动杆(32)配置为两个,从动杆(32)分别连接于主动杆(3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从动杆(32)配置为三个,从动杆(32)包括第三从动杆(32c)、第四从动杆(32d)和第五从动杆(32e),第三从动杆(32c)和第四从动杆(32d)分别连接于主动杆(31)的两侧,第五从动杆(32e)通过中间轮连接于第三从动杆(32c)和第四从动杆(32d)中的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板体(11)一端通过传动结构(3)转动连接于握柄部(2),另一端设有适应于第一板口(121)的第二板口(111);
板体(11)内设有适应于板块(12)的第一槽体和适应于传动结构(3)的第二槽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板块(12)外端面上设有与传动齿轮(33)相匹配的传动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握柄部(2)的尾部设有挂孔(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握柄部(2)的外端面上设有防滑面,防滑面上设有防滑纹、防滑凸起、防滑槽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握柄部(2)配置为长方体、圆柱体和多棱柱中的一者。
CN202022807301.9U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开口扳手 Active CN213796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7301.9U CN213796227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开口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7301.9U CN213796227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开口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96227U true CN213796227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0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07301.9U Active CN213796227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开口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96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4176B1 (en) Universal deep socket and adapter
US4991468A (en) Barrel type sockets
US4911040A (en) Adjustable socket wrench
CN105458992A (zh) 多功能组合套筒扳手
CN210850021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新型扳手
CN213796227U (zh) 一种开口扳手
CN212735813U (zh) 一种雕刻机工具杆用电动扳手
US11602828B2 (en) Multi-grip screw apparatus
CN112873111A (zh) 一种电动扭矩扳手
CN112025583A (zh) 一种雕刻机工具杆用电动扳手
CN211491275U (zh) 一种卡头扳手
CN210232820U (zh) 一种可调式外六角扳手
CN208231725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扳手
JP3011801U (ja) 一つの工具としてまとめた、各サイズのスパナ
CN220680653U (zh) 一种便于持握且便于调整外径尺寸的内六角扳手
CN215616527U (zh) 一种杠杆式连杆自锁夹具
CN217072187U (zh) 固定棘爪式棘轮扳手
CN215510789U (zh) 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液压扳手
CN211053167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快速推拉式平口钳
CN210757409U (zh) 一种扳手
CN214818272U (zh) 一种便于夹持的扳手
CN215036980U (zh) 一种扭力扳手可调扳动头
CN217434186U (zh) 开口棘轮扳手
CN214110218U (zh) 一种扳手
CN2933725Y (zh) 梅花呆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