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2659U - 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92659U CN213792659U CN202022506768.XU CN202022506768U CN213792659U CN 213792659 U CN213792659 U CN 213792659U CN 202022506768 U CN202022506768 U CN 202022506768U CN 213792659 U CN213792659 U CN 2137926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nd
- belt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device
- hopper
- collec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7873 sie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2 flou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71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包括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倾斜设置的滚筒筛单元,从上到下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依次减少且相邻的滚筒筛单元相配合,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与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相配合,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和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均通过皮带传输装置与最终收集系统相连接;所述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均安装在钢结构体系,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均与智能终端控制设备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任意调节砂的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且占地小、空间利用率高,可高效率、大规模的生产精品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品砂筛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
背景技术
不同应用领域和行业对成品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石粉含量)要求不尽相同,尤其是当前使用越来越普及的机制砂,砂中棱角较多,针片状含量高,对砂的粒形不好控制,因此对细度模数的调节就需要加精准。0.075mm以下的颗粒在河砂中称为泥,在机制砂中称为石粉,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不宜过多但适量含有对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密实性有较大益处,石粉含量对机制砂细度模数也有较大影响。现行机制砂生产设备一般采用冲击破碎机,该设备对砂细度模数调节仅凭经验,通过改变生产工艺的方式简单可调。现行成品砂筛分设备往往依靠水平振动筛或空气筛对细度模数进行调整,振动大、噪音大、能耗高,生产效率不高,现行滚筒筛装置对砂细度模数的调整也不精确,不能按照规范公式任意调节砂的细度模数;也不能调整为任意单一粒径砂料,或任意几种单一粒径砂料组成的连续级配砂料尤其是无法实现对成品砂中小于0.075mm以下颗粒泥(石粉)的收集和调节,对0.075mm以下颗粒往往通过水洗或者干法风选分离出来,水洗后造成石粉流失损失,同时污染环境,风选容易造成扬尘污染,但无论是水洗或风选都要除筛分设备外重新购置相应设备。
申请号为201320825200.1的筛分陶粒支撑剂坯球的多级滚筒筛,多级滚筒筛砂料由细到粗进行筛分,由于细料中混杂有较多粗料,细料得不掉充分筛除就进入下一级粗料筛桶,因此筛分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滚筒筛系统筛分不彻底,不能实现调节砂的细度模数,对0.075mm以下颗粒也不能任意调节和收集利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任意调节砂的细度模数而且可以任意调节砂的连续级配甚至含泥量(石粉含量),减少了生产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艺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包括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倾斜设置的滚筒筛单元,从上到下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依次减少且相邻的滚筒筛单元相配合,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与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相配合,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和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均通过皮带传输装置与最终收集系统相连接;所述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均安装在钢结构体系,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均与智能终端控制设备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粒筛分收集系统中设有7个滚筒筛单元,从上到下7个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依次减少;且7个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分别为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0.075mm。
优选地,所述滚筒筛单元均包括滚筒筛、水平皮带传输装置、料斗和下部皮带传输装置,滚筒筛的前部设有倾斜的喂料溜槽,滚筒筛的后部设有倾斜的卸料溜槽,滚筒筛的下方设有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卸料溜槽与水平皮带传输装置相匹配,水平皮带传输装置的末端设置在料斗的正上方,料斗的下部设有智能称重卸料装置;所述喂料溜槽与外部皮带传输装置或上部相邻的滚筒筛单元的下部皮带传输装置相匹配;所述料斗的正下方设有单一皮带传输装置,单一皮带传输装置设置在最终收集系统的上方且与最终收集系统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包括最后溜槽、小砂粒料斗和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最后溜槽倾斜设置在小砂粒料斗的上方,最后溜槽的上部设置在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的下部皮带传输装置的下方,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固定在小砂粒料斗的下部;所述小砂粒料斗的正下方设有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与最终收集系统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最终收集系统包括最终料斗和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固定在最终料斗的下部;所述单一皮带传输装置和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均设置在最终料斗的上方且与最终料斗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外部皮带传输装置、滚筒筛、水平皮带传输装置、料斗、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喂料溜槽、卸料溜槽、最终料斗、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最后溜槽、小砂粒料斗、单一皮带传输装置均安装在钢结构体系;所述智能称重卸料装置、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以及滚筒筛、水平皮带传输装置、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单一皮带传输装置的驱动电机均与智能终端控制设备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滚筒筛包括筛网,筛网内固定有钢筋骨架,端部的钢筋骨架的中心固定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通过链条与主动轮相连接,主动轮与电机相连接,电机固定在钢结构体系上;所述钢结构体系上固定有钢结构台,钢结构台上安装有两组滑轮组,筛网两端的外侧固定有与滑轮组活动连接的钢环,钢环设置在滑轮组内;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横支架上,横支架与斜支架固定连接,斜支架设置在筛网的外侧的两侧,横支架和斜支架均固定在钢结构体系上。
优选地,所述滚筒筛的中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10°;所述滚筒筛的筛网上的通孔为方孔;所述滚筒筛为圆柱型滚筒筛、圆台型滚筒筛或喇叭型滚筒筛。
优选地,所述喂料溜槽下部的喂料口宽度小于相对应的滚筒筛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水平皮带传输装置、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单一皮带传输装置的外侧均设有防尘罩,所述钢结构体系的外围设置防尘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不同孔径滚筒方孔筛分别配置了相应皮带传输装置、料斗、溜槽、智能称重卸料装置,从而实现对以上7个粒级成品砂任意一粒级的生产;可以对成品砂中0.075mm以下的颗粒单独收集,从而有效控制含泥量(石粉含量)避免了洗砂带来的诸多困难;倾斜的滚筒筛较水平振动筛,筛网与砂粒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可以大幅度提高筛砂效率,同时筛筒自身不发生震动,噪音污染小,机器自身的损耗也小。较多级滚筒筛筛分更彻底,筛分效率高;较一般滚筒筛,可以精确任意调节砂料细度模数。同时不用增加水洗或风选设备仅仅依靠筛分系统就可以对0.075mm以下颗粒单独收集,并且可以按需要任意比例配置石粉,减少了生产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艺精度;滚筒筛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呈2~10°设计极大方便了筛筒内大于筛孔尺寸的较粗砂粒的随着筛桶旋转受离心作用和自重被排出,又解决了水平振动筛筛余砂粒不便排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任意调节砂的细度模数,而且可以任意调节砂的连续级配甚至含泥量(石粉含量);且系统占地小、空间利用率高,外围通过设置简单钢结构就可以快速组装成型,即可实现高效率、大批量生产高品质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滚筒筛系统的立面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图中,1为第一孔径滚筒筛,2为第二孔径滚筒筛,3为第三孔径滚筒筛,4为第一下部皮带传输装置,5为第二下部皮带传输装置,6为第三下部皮带传输装置,7为第一水平皮带传输装置,8为第二水平皮带传输装置,9为第三水平皮带传输装置,10为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1为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2为第一喂料溜槽,13为第二喂料溜槽,14为第三喂料溜槽,15为最后溜槽,16为第一卸料溜槽,17为第二卸料溜槽,18为第三卸料溜槽,19为料斗I,20为料斗II,21为料斗III,22为小砂粒料斗,23为最终料斗,24为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25为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I,26为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为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8为钢结构体系,29为钢筋骨架,30为电机,31为从动齿轮,32为钢环I,33为钢环II,34为滑轮组I,35为滑轮组II,36为滑轮组支架,37为斜支架,38为钢结构台,39为智能终端控制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包括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倾斜设置的滚筒筛单元,从上到下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依次减少且相邻的滚筒筛单元相配合,从而实现对砂料的逐级筛选和筛后砂料的传送。倾斜的滚筒筛单元方便砂料向下传送,滚筒筛单元筛分后的大于其筛孔孔径的大粒径的砂料通过卸料口筛出,小于其筛孔孔径的小粒径的砂料从滚筒筛单元中筛出,然后传送至下一级的滚筒筛单元进行下一步的筛选。倾斜的滚筒筛较水平振动筛,筛网与砂粒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可以大幅度提高筛砂效率,同时筛筒自身不发生震动,噪音污染小,机器自身的损耗也小。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与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相配合,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收集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筛分后的小粒径的砂料,并进行称重,并将一定质量的小粒径砂料或泥沙输送至最终收集系统。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和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均通过皮带传输装置与最终收集系统相连接,最终收集系统收集所有滚筒筛单元和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传送来的各个粒径的砂料,进行称重后直接卸载到自卸车上。所述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均安装在钢结构体系28,钢结构体系28用于安装各个系统,实现对各个部件的支撑、限位或固定。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均与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相连接,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中配有计算机或PLC控制器,可以控制各个滚筒筛单元、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中所有驱动电机的运转及智能称重卸料装置的开闭。
所述单粒筛分收集系统中设有7个滚筒筛单元,从上到下7个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依次减少;且7个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分别为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0.075mm。为了方便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只显示了三个滚筒筛单元,即第一滚筒筛单元、第二滚筒筛单元和第三滚筒筛单元。对不同孔径方孔滚筒筛分别配置了相应皮带传输装置、料斗、溜槽、智能称重卸料装置及最终料斗、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滚筒筛单元均包括滚筒筛、水平皮带传输装置、料斗和下部皮带传输装置,滚筒筛的前部设有倾斜的喂料溜槽,滚筒筛的后部设有倾斜的卸料溜槽,滚筒筛的下方设有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卸料溜槽与水平皮带传输装置相匹配,水平皮带传输装置的末端设置在料斗的正上方,料斗的下部设有智能称重卸料装置;所述喂料溜槽与外部皮带传输装置或上部相邻的滚筒筛单元的下部皮带传输装置相匹配;所述料斗的正下方设有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设置在最终收集系统的上方且与最终收集系统相匹配。滚筒筛单元中通过喂料溜槽向滚筒筛中输送砂料,筛选后的大粒径砂料通过卸料口输送至卸料溜槽,然后通过水平皮带传输装置传送至料斗,筛选后的小粒径砂料即粒径小于等于滚筒筛的孔径的砂料从滚筒筛的通孔内流出,然后通过下部皮带传输装置传送至下一级的滚筒筛单元。第一滚筒筛单元位于第二滚筒筛单元的斜上方,第二滚筒筛单元位于第三滚筒筛单元的斜上方,以次类推。
第一滚筒筛单元包括第一孔径滚筒筛1,第一孔径滚筒筛1为方孔滚筒筛且筛网孔径为4.75mm,即筛网上的通孔为方孔,即筛网的通孔为方孔即正方形通孔,且正方形通孔的边长为4.75mm。所述滚筒筛为圆柱型滚筒筛、圆台型滚筒筛或喇叭型滚筒筛,方砂料向下传送。第一孔径滚筒筛1倾斜设置,其中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10°。第一喂料溜槽12设置在第一孔径滚筒筛1的前部,且第一喂料溜槽12倾斜设置方便砂料传送至第一孔径滚筒筛1,通过外部的皮带传输装置可以将待处理的砂料传送至第一喂料溜槽12。第一喂料溜槽12的底部设置在第一孔径滚筒筛1前部即上部的下侧,方便第一喂料溜槽12将成品砂料传送至第一孔径滚筒筛1内。第一孔径滚筒筛1的卸料口即下部的底部设有倾斜的第一卸料溜槽16,第一卸料溜槽16的下部延伸至第一水平皮带传输装置7。第一水平皮带传输装置7设置在料斗I19的上部,与料口I19相对应,方便第一水平皮带传输装置7将筛分后的稍大粒径砂料传送至料斗I19进行收集,料斗I的下部设有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24,用于将称重料斗I19中砂料的质量,通过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进行控制其开闭,从而可以称重向最终收集系统传送的该粒径砂料的质量。第一孔径滚筒筛1的下部设有第一下部皮带传输装置4,用于接收第一孔径滚筒筛1筛后的砂料,即粒径小于4.75mm的砂料,并将砂料传送至第二滚筒筛单元的滚筒筛。
同理,第一滚筒筛单元包括第二孔径滚筒筛2、第二喂料溜槽13、第二卸料溜槽17、第二水平皮带传输装置8、第二下部皮带传输装置5、料斗II20和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I25,第三滚筒筛单元包括第三孔径滚筒筛3、第三喂料溜槽14、第三卸料溜槽18、第三水平皮带传输装置9、第三下部皮带传输装置6、料斗III21和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II。料斗I19、料斗II20和料斗III21的正下方对应设置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从而将料斗I19、料斗II20和料斗III21中收集的砂料传送至最终收集系统。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用于承接各个滚筒筛单元筛出的砂料,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的后部设置在最终料斗23一侧的上方,方便将其输送的砂料输送至最终料斗。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将各个滚筒筛单元的料斗卸出的砂料均传送至最终料斗。喂料溜槽下部的喂料口宽度小于相对应的滚筒筛的直径,有利于喂料溜槽将砂料传送至相对应的滚筒筛,从而不影响滚筒筛的转动。
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位于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的下方,方便收集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筛分后的小粒径砂料,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将收集的砂料通过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传送至最终料斗23,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称重所有滚筒筛单元和小砂粒料斗22卸出的砂料的质量M。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包括最后溜槽15、小砂粒料斗22和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6,最后溜槽15倾斜设置在小砂粒料斗22的上方,最后溜槽15的上部设置在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的下部皮带传输装置的下方,用于将单粒筛分收集系统筛分后的砂料传送至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的小砂粒料斗。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6固定在小砂粒料斗22的下部,用于称重小砂粒料斗22中砂料的质量;所述小砂粒料斗22的正下方设有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与最终收集系统相匹配,即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将小砂粒料斗22中收集的砂料传送至最终收集系统。
所述最终收集系统包括最终料斗23和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固定在最终料斗23的下部;所述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和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均设置在最终料斗23的上方且与最终料斗23相对应,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和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的输送方向的末端设置在最终料斗23的正上方,从而将物料传送至最终料斗23,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用于称重最终料斗23中砂料的质量。
所述外部皮带传输装置、滚筒筛、水平皮带传输装置、料斗、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喂料溜槽、卸料溜槽、最终料斗23、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最后溜槽15、小砂粒料斗22、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均安装在钢结构体系28。所述智能称重卸料装置、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6、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以及滚筒筛、水平皮带传输装置、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的驱动电机均与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相连接。
所述滚筒筛的中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10°,方便滚筒筛向下传送砂料。所述水平皮带传输装置、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的外侧均设有防尘罩,用于保护各个设备,防止外部对各个部件的影响,保证收集的砂料是筛分的砂料。所述钢结构体系28的外围设置防尘网,防尘网用于隔绝灰尘保护整个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滚筒筛使用时其工作过程为:首先将成品砂料通过外部皮带传输装置输送至第一滚筒筛单元的第一喂料溜槽12。同时,通过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控制驱动电机打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孔径滚筒筛1开始旋转,成品砂料中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在第一孔径滚筒筛1内通过卸料口排出后,卸料口位于第一孔径滚筒筛1后部即底部的下侧,卸料口处设有第一卸料溜槽16,由第一卸料溜槽16到达第一水平皮带传输装置7,通过第一水平皮带传输装置7的水平输送到达料斗I19,此处可单独收集的是4.75mm粒径以上砂粒。第一孔径滚筒筛1的下部设有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24,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24可以称重料斗I19中4.75mm粒径以上砂粒的重量,也可以向单一粒皮带传输装置11卸出一定质量的4.75mm粒径以上砂粒,此处一定质量小于料斗I19中4.75mm粒径以上砂粒的重量。当该粒级砂料达到预设重量后受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控制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24可以自动由料斗I19的卸料口排出,由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经水平输送到最终料斗23,最终料斗23下方设制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同样受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控制,当该粒级砂粒达到预设重量后可以由卸料口排出,最终智能称重卸料口可以直接将砂料排放至自卸车上。
然后,小于4.75mm以下的砂粒在第一孔径滚筒筛1旋转时,穿过第一孔径滚筒筛1后,在第一孔径滚筒筛1正下方的第一下部皮带传输装置4收集砂粒,传输方向为向下,第一下部皮带传输装置4将砂粒向下传输至第二滚筒单元第二喂料溜槽13后,第二滚筒单元包括第二孔径滚筒筛2,第二孔径滚筒筛2为2.36mm孔径滚筒筛;同时通过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启动第二孔径滚筒筛2旋转,砂料中大于2.36mm的颗粒在第二孔径滚筒筛2内通过卸料口排出后,由第二卸料溜槽17输送到第二水平皮带传输装置8,通过水平输送到达料斗II20,料斗II20可单独收集的是2.36~4.75mm粒径的砂粒。
2.36mm以下的砂粒穿过第二孔径滚筒筛2后,在第二孔径滚筒筛2正下方设置倾斜的第二下部皮带传输装置5,收集粒径2.36mm以下的砂粒,第二下部皮带传输装置5传输方向为向下,向下传输至第三滚筒单元的第三喂料溜槽14后,第三滚筒单元包括第三孔径滚筒筛3,第三喂料溜槽14设置在第三孔径滚筒筛3的斜上方,第三孔径滚筒筛3为1.18mm孔径滚筒筛。同时通过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开动第三孔径滚筒筛3旋转,砂料中大于1.18mm的颗粒在第三孔径滚筒筛3内通过卸料口排出后由第三卸料溜槽18传送到第三水平皮带传输装置9,通过水平输送到达料斗III21,料斗III21可单独收集1.18~2.36mm粒径砂粒。
小于1.18mm以下的砂料透过第三孔径滚筒筛3的筛网后,在第三孔径滚筒筛3正下方设置第三下部皮带传输装置6收集砂粒,传输放向为向下,向下传输至最后溜槽15后,在小砂粒料斗22中进行收集,小砂粒料斗22收集的为粒径1.18mm以下砂粒。
料斗I19收集的为粒径4.75mm以上砂粒,料斗II20收集的为粒径2.36~4.75mm砂粒,料斗III21收集的为粒径1.18~2.36mm砂粒,分别由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24、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I25、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II26称量质量后分别计为m1、m2、m3,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24、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I25、智能称重卸料装置III26可分别控制各级滚筒筛单元的砂料出料量的多少,以上三种粒径砂粒由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经水平输送到最终料斗23,小砂粒料斗22中存放的是粒径小于1.18mm以下砂粒,由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向最终料斗23输送,由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称重后质量计为M。
由表1公式可知,已知质量m1、m2、m3可得分计筛余a1、a2、a3,从而可得累计筛余A1、A2、A3。
表1 累计筛余的计算方法
依此类推,在1.18mm孔径滚筒筛即第三孔径滚筒筛3斜下方逐层分别设置孔径0.6mm的第四孔径滚筒筛、孔径为0.3mm的第五孔径滚筒筛、孔径为0.15mm的第六孔径滚筒筛,同时在每个滚筒单元中配备相应的喂料溜槽、卸料溜槽、下部皮带传输装置、水平皮带传输装置、料斗和智能称重卸料装置,即可得出筛分后的砂料的质量m4、m5、m6,可得分计筛余a4、a5、a6,可得累计筛余A4、A5、A6。可根据智能称重卸料装置控制质量m1、m2、m3、m4、m5、m6的质量而任意调节细度模数:
任一单粒级砂料的质量可以通过各自的智能称重卸料装置控制,在最终料斗中任一单粒级砂粒可以按任意设定的比例混合,就可以生产出任意一种细度模数砂料。
对于0.075mm以下砂料需要单独设置水平皮带传输装置即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将此粒级砂料输送至最终料斗,以实现含泥量(石粉含量)的可调。在0.15mm孔径滚筒筛即第六孔径滚筒筛的下方,设置0.075mm孔径滚筒筛即第七孔径滚筒筛,同时配备相应的溜槽、皮带传输装置、料斗和智能称重卸料装置,智能称重卸料装置对粒径为0.075~0.15mm的砂粒称重计为质量m7,0.075mm以下孔径的颗粒通过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的小砂粒料斗22进行收集,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的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称重后记为质量m8,可根据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调节质量m8的大小,从而任意调节:,此时,M=m1+m2+m3+m4+m5+m6+m7 +m8。m8为粒径小于0.075mm以下的砂料的质量。
第七孔径滚筒筛筛出的砂料通过其对应的下部皮带传输装置传送至最后溜槽15,经过最后溜槽15传送至小砂粒料斗22。最终料斗23位于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和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的一侧,方便收集它们输送的砂料。不同粒径、不同质量、不同含泥量的砂在最终料斗23中混合后,即完成了细度模数的调整,最终料斗23下方设制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称重后可直接将砂料排放至自卸汽车。
以上所述情况为七种孔径滚筒筛均参与工作的情况,不同领域、行业也可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增加或减少不同孔径的滚筒筛的数量。
实施例2,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滚筒筛即第一孔径滚筒筛1、第二孔径滚筒筛2、第三孔径滚筒筛3及第六孔径滚筒筛、第七孔径滚筒筛的筛网内设制钢筋骨架29,钢筋骨架29十字形设置,用同一筛孔尺寸筛网固定在钢筋骨架29的侧面,钢筋骨架29的顶面及底面为空心不布置筛网,即形成圆柱形滚筒筛。端部的钢筋骨架29的中心固定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从动齿轮31,从动齿轮31通过链条与主动轮相连接,主动轮与电机30相连接,电机30固定在钢结构体系28上;电机30作为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链条带动固定在钢筋骨架29中心的转轴上的从动齿轮31旋转。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横支架上,横支架与斜支架37固定连接,斜支架37设置在筛网的外侧的两侧,横支架和斜支架37均固定在钢结构体系28上。斜支架37的倾斜方向与滚筒筛的中心轴的倾斜方向相同,通过横支架和斜支架37将滚筒筛限位在钢结构台38上部,防止滚筒筛上下移动。在滚筒筛外侧的两端分别固定钢环I32和钢环II33,钢环I32设置在滑轮组I34之间,钢环II33设置在滑轮组II35之间,通过滑轮组I34和滑轮组II35的支撑,实现滚筒筛的无轴旋转。滚筒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10°,将砂料喂入滚筒筛顶部的开口后,大于筛孔尺寸的砂料随着滚筒筛旋转并受重力作用由滚筒筛底部的卸料口自动排出,小于筛孔尺寸的砂料随着滚筒筛旋转直接向下穿出筛网,方便砂料的向下传输。滑轮组I34和滑轮组II35通过滑轮组支架36固定在钢结构台38上,电机30通过电机座固定在钢结构台38上,钢结构台38固定在钢结构体系28上,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通过有线连接方式可以控制所有滚筒筛、皮带传输装置的驱动电机启动及智能称重卸料装置的开闭,最终实现成品砂细度模数、含泥量(石粉含量)任意可调。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倾斜设置的滚筒筛单元,从上到下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依次减少且相邻的滚筒筛单元相配合,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与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相配合,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和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均通过皮带传输装置与最终收集系统相连接;所述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均安装在钢结构体系(28),单粒筛分收集系统、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和最终收集系统均与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粒筛分收集系统中设有7个滚筒筛单元,从上到下7个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依次减少;且7个滚筒筛单元的筛孔孔径分别为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0.07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筛单元均包括滚筒筛、水平皮带传输装置、料斗和下部皮带传输装置,滚筒筛的前部设有倾斜的喂料溜槽,滚筒筛的后部设有倾斜的卸料溜槽,滚筒筛的下方设有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卸料溜槽与水平皮带传输装置相匹配,水平皮带传输装置的末端设置在料斗的正上方,料斗的下部设有智能称重卸料装置;所述喂料溜槽与外部皮带传输装置或上部相邻的滚筒筛单元的下部皮带传输装置相匹配;所述料斗的正下方设有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设置在最终收集系统的上方且与最终收集系统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筛分收集系统包括最后溜槽(15)、小砂粒料斗(22)和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6),最后溜槽(15)倾斜设置在小砂粒料斗(22)的上方,最后溜槽(15)的上部设置在最下部的滚筒筛单元的下部皮带传输装置的下方,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6)固定在小砂粒料斗(22)的下部;所述小砂粒料斗(22)的正下方设有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与最终收集系统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收集系统包括最终料斗(23)和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固定在最终料斗(23)的下部;所述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和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均设置在最终料斗(23)的上方且与最终料斗(23)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皮带传输装置、滚筒筛、水平皮带传输装置、料斗、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喂料溜槽、卸料溜槽、最终料斗(23)、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最后溜槽(15)、小砂粒料斗(22)、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均安装在钢结构体系(28);所述智能称重卸料装置、小砂粒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6)、最终智能称重卸料装置(27)以及滚筒筛、水平皮带传输装置、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的驱动电机均与智能终端控制设备(39)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筛包括筛网,筛网内固定有钢筋骨架(29),端部的钢筋骨架(29)的中心固定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从动齿轮(31),从动齿轮(31)通过链条与主动轮相连接,主动轮与电机(30)相连接,电机(30)固定在钢结构体系(28)上;所述钢结构体系(28)上固定有钢结构台(38),钢结构台(38)上安装有两组滑轮组,筛网两端的外侧固定有与滑轮组活动连接的钢环,钢环设置在滑轮组内;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横支架上,横支架与斜支架(37)固定连接,斜支架(37)设置在筛网的外侧的两侧,横支架和斜支架(37)均固定在钢结构体系(28)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筛的中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10°;所述滚筒筛的筛网上的通孔为方孔;所述滚筒筛为圆柱型滚筒筛、圆台型滚筒筛或喇叭型滚筒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溜槽下部的喂料口宽度小于相对应的滚筒筛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皮带传输装置、下部皮带传输装置、小砂粒皮带传输装置(10)、单一皮带传输装置(11)的外侧均设有防尘罩,所述钢结构体系(28)的外围设置防尘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06768.XU CN213792659U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06768.XU CN213792659U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92659U true CN213792659U (zh) | 2021-07-27 |
Family
ID=76964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506768.XU Active CN213792659U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926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80665A (zh) * | 2021-08-11 | 2021-11-23 | 河北省高速公路延崇管理中心(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 | 一种实验室颗粒筛分设备 |
CN114100838A (zh) * | 2021-10-28 | 2022-03-01 | 三峡昌耀管廊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制砖的石英砂分级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11-03 CN CN202022506768.XU patent/CN2137926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80665A (zh) * | 2021-08-11 | 2021-11-23 | 河北省高速公路延崇管理中心(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 | 一种实验室颗粒筛分设备 |
CN113680665B (zh) * | 2021-08-11 | 2022-11-25 | 河北省高速公路延崇管理中心(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管理中心) | 一种实验室颗粒筛分设备 |
CN114100838A (zh) * | 2021-10-28 | 2022-03-01 | 三峡昌耀管廊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制砖的石英砂分级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792659U (zh) | 一种可任意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滚筒筛系统 | |
CN109290190A (zh) | 网带平回筛及其进行粮食除杂的方法 | |
CN112452703B (zh) | 一种利用滚筒筛系统调节砂细度模数的方法 | |
CN206689006U (zh) | 一种筛分机 | |
CN111389564B (zh) | 一种混合骨料预筛分后选择性破碎制砂工艺 | |
CN114011833B (zh) | 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高效制备系统 | |
CN206642984U (zh) | 筛分机 | |
CN210876170U (zh) | 一种茶叶鲜叶分级机 | |
CN210906954U (zh) | 一种二次筛分机 | |
CN211099990U (zh) | 一种谷物筛选设备 | |
CN117680364A (zh) | 一种用于对陶粒多级筛分的装置 | |
CN215235911U (zh) | 一种用于筛选带梅花椒的花椒的初步筛选装置 | |
CN213727647U (zh) | 生态建材配料过滤装置 | |
CN216297008U (zh) | 一种多层螺旋式中砂筛分装置 | |
CN212263530U (zh) | 一种粗骨料充填可选粒径圆振筛 | |
CN211026746U (zh) | 一种可控骨料脱粉装置和干粉砂浆生产系统 | |
CN213103161U (zh) | 一种米筛用振动筛分器 | |
CN211027100U (zh) | 一种自循环立式气流筛 | |
CN115365134A (zh) | 一种多点位投料式碳化硅精化微粉用筛分装置 | |
CN209791998U (zh) | 一种工程用料级配筛分装置 | |
CN105457886A (zh) | 一种建筑用自动筛沙机 | |
CN222956497U (zh) | 一种混凝土原料分类输送机 | |
CN212759562U (zh) | 一种圆筒筛筛选装置 | |
CN212791786U (zh) | 一种混凝土生产线的混合砂石废水的处理装置 | |
KR19990073933A (ko) | 마사토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용 모래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제조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