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38410U - 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38410U
CN213738410U CN202022706092.9U CN202022706092U CN213738410U CN 213738410 U CN213738410 U CN 213738410U CN 202022706092 U CN202022706092 U CN 202022706092U CN 213738410 U CN213738410 U CN 213738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frame
frame
artificial stone
bear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060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tao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tao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tao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tao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060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38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38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38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承重架和顶升机构,通过承重架的滑套与支撑框的支撑柱滑动配合,顶升机构的丝杆一端与支撑框的加强梁连接,顶升套与丝杆配合位于承重架的下方与承重梁对应,通过旋转顶升套驱动承重架上下升降调整位于承重架上人造石材横梁的高度,通过推动人造石材横梁沿承重梁轴向调节与人造石材立柱安装对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基石安装过程中设备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搭接时调整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装时占用空间小,便于调整搭接,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在路面建设完成后,位于公路两侧通常设置有安全防护作用的基石,该基石用于部分地段的防护,其中涉及一种采用预制的人造石材进行防护的护栏,建造于公路的两侧,其结构为采用立柱支撑上部的横梁,立柱和横梁均采用人造长条石材,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多个立柱竖直插入基坑里面,固定后,再将水平的横梁安放于两个立柱的顶部,固牢后用于防止行人或车辆越过公路两侧。在安放横梁的过程中,由于横梁较重,通常采用吊车进行安装,不仅起吊设备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安装时横梁与立柱搭接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结构简单,采用承重架的滑套与支撑框的支撑柱滑动配合,顶升机构的丝杆一端与支撑框的加强梁连接,顶升套与丝杆配合位于承重架的下方与承重梁对应,旋转顶升套驱动承重架上下升降调整位于承重架上人造石材横梁的高度,推动人造石材横梁沿承重梁轴向调节与人造石材立柱安装对接,安装时占用空间小,便于调整搭接,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承重架和顶升机构;所述承重架的滑套与支撑框的支撑柱滑动配合,顶升机构的丝杆一端与支撑框的加强梁连接,顶升套与丝杆配合位于承重架的下方与承重梁对应,旋转顶升套驱动承重架上下升降调整高度。
所述支撑框为水平的矩形框架,位于框架中部设置加强梁,位于框架四角设置竖直的支撑柱。
所述承重架包括与承重梁两端对称连接的侧梁,以及位于侧梁两端连接的滑套。
所述侧梁的上部设置限位柱,限位柱位于承重梁两侧相互对称。
所述侧梁的一侧设置调节滚。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与丝杆配合的顶升套,以及与顶升套连接的手轮。
一种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承重架和顶升机构;承重架的滑套与支撑框的支撑柱滑动配合,顶升机构的丝杆一端与支撑框的加强梁连接,顶升套与丝杆配合位于承重架的下方与承重梁对应,旋转顶升套驱动承重架上下升降调整高度。结构简单,通过承重架的滑套与支撑框的支撑柱滑动配合,顶升机构的丝杆一端与支撑框的加强梁连接,顶升套与丝杆配合位于承重架的下方与承重梁对应,通过旋转顶升套驱动承重架上下升降调整位于承重架上人造石材横梁的高度,通过推动人造石材横梁沿承重梁轴向调节与人造石材立柱安装对接,安装时占用空间小,便于调整搭接,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
在优选的方案中,支撑框为水平的矩形框架,位于框架中部设置加强梁,位于框架四角设置竖直的支撑柱。结构简单,使用时,支撑框位于公路侧沿的两根人造石材立柱之间。
在优选的方案中,承重架包括与承重梁两端对称连接的侧梁,以及位于侧梁两端连接的滑套。结构简单,使用时,滑套与支撑柱滑动配合,人造石材横梁位于侧梁上,与承重梁轴线一致放置。
在优选的方案中,侧梁的上部设置限位柱,限位柱位于承重梁两侧相互对称。结构简单,使用时,人造石材横梁的两端位于侧梁上的两根限位柱之间,由限位柱限制其径向移动。
在优选的方案中,侧梁的一侧设置调节滚。结构简单,使用时,人造石材横梁的下侧面与调节滚接触,在搭接时,推动人造石材横梁的一端向人造石材立柱的上端靠近,当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对应后停止,此时,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位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上部。
在优选的方案中,顶升机构包括与丝杆配合的顶升套,以及与顶升套连接的手轮。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中,当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位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上部与其对应后,旋转手轮驱动顶升套沿丝杆下降,承重架随之下降,位于承重架上的人造石材横梁随之下降,当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接触后,由人造石材立柱支撑人造石材横梁,此时便可移出该举升装置。
一种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它包括支撑框、承重架和顶升机构,通过承重架的滑套与支撑框的支撑柱滑动配合,顶升机构的丝杆一端与支撑框的加强梁连接,顶升套与丝杆配合位于承重架的下方与承重梁对应,通过旋转顶升套驱动承重架上下升降调整位于承重架上人造石材横梁的高度,通过推动人造石材横梁沿承重梁轴向调节与人造石材立柱安装对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基石安装过程中设备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搭接时调整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装时占用空间小,便于调整搭接,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中:支撑框1,加强梁11,支撑柱12,承重架2,承重梁21,侧梁22,滑套23,限位柱24,调节滚25,顶升机构3,丝杆31,顶升套32,手轮3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中,一种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它包括支撑框1、承重架2和顶升机构3;所述承重架2的滑套23与支撑框1的支撑柱12滑动配合,顶升机构3的丝杆31一端与支撑框1的加强梁11连接,顶升套32与丝杆31配合位于承重架2的下方与承重梁21对应,旋转顶升套32驱动承重架2上下升降调整高度。结构简单,通过承重架2的滑套23与支撑框1的支撑柱12滑动配合,顶升机构3的丝杆31一端与支撑框1的加强梁11连接,顶升套32与丝杆31配合位于承重架2的下方与承重梁21对应,通过旋转顶升套32驱动承重架2上下升降调整位于承重架2上人造石材横梁的高度,通过推动人造石材横梁沿承重梁21轴向调节与人造石材立柱安装对接,安装时占用空间小,便于调整搭接,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框1为水平的矩形框架,位于框架中部设置加强梁11,位于框架四角设置竖直的支撑柱12。结构简单,使用时,支撑框1位于公路侧沿的两根人造石材立柱之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承重架2包括与承重梁21两端对称连接的侧梁22,以及位于侧梁22两端连接的滑套23。结构简单,使用时,滑套23与支撑柱12滑动配合,人造石材横梁位于侧梁22上,与承重梁21轴线一致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侧梁22的上部设置限位柱24,限位柱24位于承重梁21两侧相互对称。结构简单,使用时,人造石材横梁的两端位于侧梁22上的两根限位柱24之间,由限位柱24限制其径向移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侧梁22的一侧设置调节滚25。结构简单,使用时,人造石材横梁的下侧面与调节滚25接触,在搭接时,推动人造石材横梁的一端向人造石材立柱的上端靠近,当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对应后停止,此时,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位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上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顶升机构3包括与丝杆31配合的顶升套32,以及与顶升套32连接的手轮33。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中,当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位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上部与其对应后,旋转手轮33驱动顶升套32沿丝杆31下降,承重架2随之下降,位于承重架2上的人造石材横梁随之下降,当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接触后,由人造石材立柱支撑人造石材横梁,此时便可移出该举升装置。
如上所述的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安装使用时,承重架2的滑套23与支撑框1的支撑柱12滑动配合,顶升机构3的丝杆31一端与支撑框1的加强梁11连接,顶升套32与丝杆31配合位于承重架2的下方与承重梁21对应,旋转顶升套32驱动承重架2上下升降调整位于承重架2上人造石材横梁的高度,推动人造石材横梁沿承重梁21轴向调节与人造石材立柱安装对接,安装时占用空间小,便于调整搭接,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
使用时,支撑框1位于公路侧沿的两根人造石材立柱之间。
使用时,滑套23与支撑柱12滑动配合,人造石材横梁位于侧梁22上,与承重梁21轴线一致放置。
使用时,人造石材横梁的两端位于侧梁22上的两根限位柱24之间,由限位柱24限制其径向移动。
使用时,人造石材横梁的下侧面与调节滚25接触,在搭接时,推动人造石材横梁的一端向人造石材立柱的上端靠近,当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对应后停止,此时,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位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上部。
使用过程中,当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位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上部与其对应后,旋转手轮33驱动顶升套32沿丝杆31下降,承重架2随之下降,位于承重架2上的人造石材横梁随之下降,当人造石材横梁的端头与人造石材立柱的端头接触后,由人造石材立柱支撑人造石材横梁,此时便可移出该举升装置。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支撑框(1)、承重架(2)和顶升机构(3);所述承重架(2)的滑套(23)与支撑框(1)的支撑柱(12)滑动配合,顶升机构(3)的丝杆(31)一端与支撑框(1)的加强梁(11)连接,顶升套(32)与丝杆(31)配合位于承重架(2)的下方与承重梁(21)对应,旋转顶升套(32)驱动承重架(2)上下升降调整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框(1)为水平的矩形框架,位于框架中部设置加强梁(11),位于框架四角设置竖直的支撑柱(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重架(2)包括与承重梁(21)两端对称连接的侧梁(22),以及位于侧梁(22)两端连接的滑套(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侧梁(22)的上部设置限位柱(24),限位柱(24)位于承重梁(21)两侧相互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侧梁(22)的一侧设置调节滚(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顶升机构(3)包括与丝杆(31)配合的顶升套(32),以及与顶升套(32)连接的手轮(33)。
CN202022706092.9U 2020-11-20 2020-11-20 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 Active CN213738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6092.9U CN213738410U (zh) 2020-11-20 2020-11-20 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6092.9U CN213738410U (zh) 2020-11-20 2020-11-20 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38410U true CN213738410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27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06092.9U Active CN213738410U (zh) 2020-11-20 2020-11-20 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38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5656A (zh) * 2021-08-09 2021-11-02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木饰面板木龙骨安装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5656A (zh) * 2021-08-09 2021-11-02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木饰面板木龙骨安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5111B1 (ko) 거더 설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거더 설치방법
CN110670485B (zh) 转体和调高相结合的桥梁施工方法
KR101916168B1 (ko) 교량 가설용 트랜스포터
CN213738410U (zh) 公路施工中路基基石举升安装装置
CN210946504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支撑托架
CN210341665U (zh) 一种悬浇桥波形钢腹板安装装置
CN103410104B (zh) 城市高架的支座更换方法与装置
CN113832863B (zh) 一种双幅桥架梁的方法
CN217078420U (zh) 一种可调节桥梁线性的钢梁自行式滑移安装装置
CN111945572B (zh) 多联拱桥架桥机及多联拱桥架桥方法
CN212426771U (zh) 用于桥梁架设可拆卸的临时竖向支座
CN102102341B (zh) 一种高架桥面施工方法
CN214116296U (zh) 一种贝雷现浇支架拆除装置
CN112853981A (zh) 一种钢塔节段的吊装系统和吊装方法
CN107939113A (zh) 设置在道路上方的立体车库和使用方法
CN210561753U (zh) 一种桥梁快速施工底部支架移动装置
CN213200946U (zh) 一种可移动式水泥钢板基础
CN212000656U (zh) 一种跨河异形钢桥梁的施工装置
CN211689942U (zh) 一种用于倒t形盖梁上支座垫石施工的移动装置
CN210105412U (zh) 一种路边无避让侧撑升降式停车设备
CN210194435U (zh) 一种用于连续梁横向预应力施工的移动式小车
CN107938522B (zh) 浇筑模板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94249A (zh) 一种预制构件的运输车
JP4519588B2 (ja) 立体交差構築方法
CN112921718A (zh) 轻轨轨道梁连续顶升安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