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7025U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7025U
CN213717025U CN202023288559.9U CN202023288559U CN213717025U CN 213717025 U CN213717025 U CN 213717025U CN 202023288559 U CN202023288559 U CN 202023288559U CN 213717025 U CN213717025 U CN 213717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ic core
battery module
core group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885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森
杨刚
黎文
朱聪
温海龙
郭军
丁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reat Power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reat Power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reat Power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reat Power Energy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885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7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7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70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绝缘组件和连接排;所述电芯组的总负极和总正极分别连接有一所述连接排,所述连接排集成有第一铝排和铜排;两所述第一铝排分别连接于所述总正极和所述总负极;两所述铜排用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外接;所述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的外侧,所述绝缘组件用于所述电芯组与外界的绝缘。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可减少装配空间的占用,适用于侧放安装。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动力电池制造工艺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动汽车已经具备与传统燃油汽车竞争的实力,电动乘用车、电动物流车、电动公交车、电动低速车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农村等大家的生活中。
现有用作动力电池的电池包中,其电池模组通常都是极耳朝上进行摆放,需要在极耳位置处设置螺柱,来实现外接。而对于一些空间高度不足的电池箱体,则需要将电池模组转动180°后侧放,在安装电池模组时,还需要借助其它工具来安装螺柱,然而相邻两电池模组之间的装配空间不足于进行安装螺柱,从而使得电池模组无法顺利安装。因此,现有的电池模组不适于进行侧放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以减少电池模组的装配空间,以便于电池模组的侧放安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绝缘组件和连接排;
所述电芯组的总负极和总正极分别连接有一所述连接排,所述连接排集成有第一铝排和铜排;两所述第一铝排分别连接于所述总正极和所述总负极;两所述铜排用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外接;
所述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的外侧,所述绝缘组件用于所述电芯组与外界的绝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铝排用于连接所述电芯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用于锁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组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电芯,相邻所述电芯之间通过第二铝排连接;
所述第二铝排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用于锁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绝缘端盖;
所述绝缘端盖罩设于所述电芯组设置有所述总负极和所述总正极的一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端盖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于至少两所述第二铝排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电芯组的各所述电芯紧固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组件包括捆扎带和两端板;
两所述端板分设于所述电芯组中两相对的侧面,且两所述端板分别与一所述电芯的侧面对应设置;
所述捆扎带环绕所述电芯组设置;所述捆扎带经两所述端板远离所述电芯组的一侧绕过,以将两所述端板压紧于所述电芯组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贴合于所述电芯组远离所述总正极的一侧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若干个所述的电池模组。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所述的电池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绝缘组件和连接排。绝缘组件设置于电芯组的外侧,用于实现电芯组与外界的绝缘。电芯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排,连接排集成有第一铝排和铜排,两第一铝排分别连接于总正极和总负极,两铜排用于外接其他电池模组等。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电芯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铆接螺柱,再将铜排连接于螺柱上,而螺柱的设置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同时在安装螺柱时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装配空间才能进行。而本申请中,直接将第一铝排和铜排集成设置,第一铝排用于连接总正极和总负极。在装配过程中,电芯组上无需再连接螺柱,一方面可以减少电池模组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使用工具进行装配螺柱,从而也可进一步减少所需的装配空间,由此可满足电池模组侧放的空间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种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种电芯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一种连接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一种第二铝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一种绝缘端盖与第二铝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一种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一种端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电芯组;10a-总正极;10b-总负极;11-电芯;12-第一绝缘片;13-第二铝排;131-连接翼;132-转接板;133-第二螺母;134-连接孔;
20-连接排;21-第一铝排;211-第一螺母;22-铜排;221-第一连接部;
30-绝缘组件;31-绝缘端盖;311-过孔;32-第二绝缘片;33-第三绝缘片;34-第四绝缘片;
40-紧固组件;41-端板;411-端板本体;412-连接座;413-支撑条;4131-限位块;4141-第一垫块;4142-第二垫块;415-第二连接部;4151-第三螺母;42-捆扎带;43-压条;431-绝缘套;
50-加热板;51-接线端子;
60-卡扣;61-限位端盖;62-弹性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可用作动力电池,用于电动汽车中,以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如图1和图4所示,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10,电芯组10用于存储电能,可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其中,电芯组10上设置有总正极10a和总负极10b,总正极10a和总负极10b用于电连接其他电池模组或设备,用于实现电能输出或输入。
再结合图5所示,电芯组10的总正极10a和总负极10b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排20。实施例中,两连接排20的结构相同,连接排20集成有第一铝排21和铜排22。其中一第一铝排21连接于电芯组10的总正极10a,另一第一铝排21连接于总负极10b。两铜排22均用于外接,具体的,两铜排22可用于外接其他电池模组或设备等。可以理解的是,两铜排22远离第一铝排21的一端用于外接其他电池模组或设备。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铝排21和铜排22之间通过热压熔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铝排21和铜排22之间还可通过超声焊、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连接。
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绝缘组件30,绝缘组件30设置于电芯组10的外侧。使用中,绝缘组件30可用于电芯组10与外界其他设备的绝缘,示例性的,在装配电池包时,绝缘组件30可用于相邻两电池模组之间的绝缘,以及可用于电池模组与箱体之间的绝缘。
现有技术中,电芯组10的总正极10a和总负极10b上连接的第一铝排21均需要连接一螺柱,通过螺柱再连接铜排22,以实现外接。其中,螺柱具有一定的高度,且装配时需要借助扳手等工具,从而使得电池模组所需要占用的装配空间会更大。然而,目前电动汽车所用的电池包也正在向着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以及减少占用空间的方向发展。当电池模组侧放于电池包的箱体中时,两相对电池模组之间的装配空间通常不能满足螺柱的安装,因此,现有的电池模组不适于侧放。另外还需说明的是,通过螺柱连接的第一铝排21和铜排22,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第一铝排21、铜排22以及螺柱之间极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发生腐蚀,从而会影响到电流的通过,使得电池模组的寿命缩短。
而本申请中,直接将铜排22和第一铝排21集成设置,即将第一铝排21和铜排22一体化设置。从而,在电池模组的装配过程中,无需再单独进行将铜排22装配于第一铝排21上的动作,节省电池模组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由于第一铝排21上无需再设置螺柱,从而可以使电池模组的高度降低,即减少占用空间。在装配电池模组时,也无需再借助工具装配螺柱,从而可以进一步节省装配所需的空间,以满足电池模组侧放装配时的空间限制,也可降低安装成本。在将电池模组侧放安装于电池包的箱体中时,可以减少两相对电池模组之间的预留空间,使两电池模组装配更加紧凑,减小电池包体积。
同时,本申请中,铜排22与第一铝排21之间是通过热压熔接、超声焊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连接,使得连接位置处的铜排22表面与第一铝排21的表面紧密接触,连接位置处的铜排22和第一铝排21的分子也会紧密结合,可有效避免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即避免连接位置处发生腐蚀。从而,可有效保护铜排22和第一铝排21的连接位置,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改进。
如图1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电芯组10包括若干个电芯11,若干个电芯11之间依次串联连接。其中,电芯11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示例性的,电芯11可以设置成三个、四个、五个、七个、九个、十个、十一个等数量。靠近端部的两电芯11中,其中一电芯11的正极作为电芯组10的总正极10a,另一端电芯11的负极作为电芯组10的总负极10b。
相应的,两连接排20分别对应连接于两端的电芯11上。具体的,两连接排20的第一铝排21均可直接焊接于对应位置电芯11的电极柱上,以实现与对应电芯11的连接,由此可实现电能的传输。
任一对相邻的两电芯11之间均夹设有第一绝缘片12,第一绝缘片12用于相邻两电芯11之间的绝缘。实施例中,电芯11与第一绝缘片12之间可通过结构胶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也可使电芯组10中的各电芯11预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结构胶可以选用硅胶、聚氨酯胶等,使用中,结构胶也可对电芯11的振动进行吸收,避免各电芯11之间产生共振。从而提高各电芯11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各电芯11之间相互脱离。第一绝缘片12可以是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片。
实施例中,相邻两电芯11之间通过第二铝排13实现连接。再结合图6所示,第二铝排13包括两对称设置的连接翼131,两连接翼131之间通过转接板132连接。其中,两连接翼131设置于同一平面上,转接板132凸出于两连接翼131所在平面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转接板132凸出于两连接翼131设置,并在两连接翼131之间形成一凸条状结构。
第二铝排13罩设于相邻两电芯11之间的间隙位置,且两连接翼131分别延伸至对应侧电芯11的电极柱位置处。连接翼131与电芯11的电极柱之间可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连接,由此也可实现电连接。其中,转接板132向远离电芯11的方向凸出设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两连接翼131和转接板132为一体设置。
转接板132靠近电芯11的一侧铆接有两第二螺母133,以方便在第二铝排13上锁线。示例性,可方便电压采集线等导线的连接,以便于电池包中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对电池模组对应位置电压、电流等数据的采集监测。
如图5所示,连接排20中的第一铝排21上也设置有相应的第一螺母211,第一螺母211的设置可方便在第一铝排21上进行锁线。
为便于节省装配空间,铜排22可进行折叠设置,以使铜排22适应电池包中的空间设置,也可减少铜排22占用的装配空间。铜排22远离第一铝排21的一端设置有相应的第一连接部221,第一连接部221上设置有相应的通孔,以便于第一连接部221与其他电池模组或设备进行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绝缘组件30包括绝缘端盖31、第二绝缘片32、第四绝缘片34以及两第三绝缘片33。其中,绝缘端盖31罩设于电芯组10设置有总正极10a和总负极10b的一侧。从而在侧放安装电池模组时,可避免两相对设置的电池模组中的电极柱接触发生短路。
第二绝缘片32、第四绝缘片34及两第三绝缘片33环绕设置于电芯组10的四个侧面,且第二绝缘片32、第四绝缘片34及两第三绝缘片33对应环绕绝缘端盖3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电芯组10中与绝缘端盖31相对的一侧面未设置绝缘片。
在电池模组侧放时,位于电芯组10上方的一表面为电芯组10的上表面,位于电芯组10下方的一表面为电芯组10的下表面。第二绝缘片32和第四绝缘片34分别对应于电芯组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两第三绝缘片33分别对应于电芯组10两端的表面设置。同时,第二绝缘片32、第四绝缘片34及两第三绝缘片33均与电芯组10贴合设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绝缘片32、第四绝缘片34及两第三绝缘片33均可选用PC片,绝缘端盖31也可由PC片吸塑而成。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端盖31也可由PC材料注塑成型。
结合图2、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的,绝缘端盖31可通过卡扣60固定连接于电芯组10中的至少两第二铝排13上。
具体的,第二铝排13的转接板132上设置有连接孔134,连接孔134对应设置于两第二螺母133之间。绝缘端盖31上至少设置有两过孔311,两过孔311均用于连接卡扣60,以将绝缘端盖31固定安装于电芯组10上。可以理解的是,每一过孔311位置处连接一卡扣60。本实施例中,绝缘端盖31上设置有两个过孔311,且两个过孔311分设于绝缘端盖31一对角分线的两端,由此,可使绝缘端盖31稳固安装于电芯组10上。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端盖31上还可设置有三个、四个、五个等数量的过孔311,均可通过卡扣60连接于电芯组10上的第二铝排13。可以理解的是,多个过孔311中其中一部分靠近电芯组10的上表面设置,另一部分应靠近电芯组10的下表面设置,从而使绝缘端盖31稳固的安装于电芯组10上。
卡扣60包括相连接的限位端盖61和至少两弹性臂62。该至少两弹性臂62均设置于限位端盖61的同一侧,且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限位端盖61上连接有两弹性臂62,两弹性臂62对称设置。
其中,限位端盖61的直径大于过孔311的直径。弹性臂62远离限位端盖61的一端上设置有凸部,且两弹性臂62上的凸部相互背离设置。在弹性臂62相互靠近收缩时,两凸部所在圆弧的外直径小于过孔311的直径和连接孔134的直径,从而便于将卡扣60的两弹性臂62顺利穿过绝缘端盖31和第二铝排13。
同时,当两弹性臂62处于自然状态时,两弹性臂62上的两凸部所在圆弧的外直径大于连接孔134的直径。从而,在弹性臂62穿过绝缘端盖31和第二铝排13释放后,可以使弹性臂62上的凸部抵接于第二铝排13靠近电芯11的一侧。由此,实现绝缘端盖31与电芯组10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两弹性臂62上的两凸部中相互背离的一侧面均呈斜面设置,使卡扣60靠近电芯11的一端呈现倒圆锥形,由此,便于直接通过按压的方式将卡扣60连接于绝缘端盖31和第二铝排13上。
实施例中,卡扣60可选用绝缘材料制成,示例性,可由PC材料制成。
绝缘端盖31对应过孔311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凹部,该凹部向靠近电芯11的方向设置。装配时,绝缘端盖31上凹部可与第二铝排13上的转接板132贴合设置,从而可使转接板132与绝缘端盖31之间相互支撑,避免因受力而发生形变,进而提高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有加热板50,加热板50贴合于电芯组10远离绝缘端盖31的一侧。使用中,加热板50可用于对电芯组10进行加热,以使电芯组10在较为寒冷的环境中顺利启动,也可使电芯组10免受寒冷环境的影响。
加热板50可包括两层硅胶以及设置于两层硅胶之间的加热丝,硅胶可将加热丝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芯组10。其中,硅胶具有粘性,从而可使加热板50贴合于电芯组10上。同时,硅胶也可实现电芯组10该侧面与外界的绝缘作用。
加热板50上还设置有三个接线端子51,其中一接线端子51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另一端用于外接电池包的BMS系统。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两硅胶内,可用于检测加热板50的加热温度。另两接线端子51用作加热板50的正负极,用于连接相应的电源,以实现对加热板50的供电。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紧固组件40,紧固组件40用于使电芯组10紧固连接。具体的,紧固组件40用于进一步加固电芯组10中各电芯11之间的连接,避免各电芯11之间发生分离。
实施例中,紧固组件40包括捆扎带42及两端板41。其中,两个端板41分设于电芯组10的两个端部,且贴合于对应侧的第三绝缘片33上。捆扎带42环绕电芯组10设置,且捆扎带42经两端板41远离电芯组10的一侧绕过,由此可使两端板41压紧贴合于电芯组10的两端。同时,也可使电芯组10中的各电芯11之间保持紧固,避免各电芯11之间相互脱离。可以理解的是,捆扎带42绷紧设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端板41可选用铁制端板;捆扎带42可选用塑钢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捆扎带42可选用不锈钢带、塑胶带、绝缘橡胶带等。可以理解的是,当捆扎带42选用不锈钢带时,捆扎带42对应电芯11的位置处套设有绝缘衬套,以实现绝缘。
在电池模组侧放使用时,捆扎带42对应缠绕于电芯组10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两个端面上。可以理解的是,捆扎带42设置于第二绝缘片32和第四绝缘片34的外侧,即第二绝缘片32和第四绝缘片34远离电芯组10的一侧,进而也可由捆扎带42对第二绝缘片32和第四绝缘片34进行固定,以使第二绝缘片32和第四绝缘片34固定贴合于电芯组10上。
实施例中,捆扎带42可以设置成一根、两根、三根、四根、六根等数量,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在安装时,因电芯组10通过结构胶实现预固定连接,从而也可便于捆扎带42的安装,降低捆扎带42的安装难度。
两端板41的结构相同,以下对其进行择一介绍。
再结合图8和图9所示,端板41包括端板本体411及连接座412。其中,端板本体411呈板状结构,端板本体411的一面完全贴合于对应侧的第三绝缘片33上。连接座412固定设置于端板本体411远离第三绝缘片33的一侧,且靠近电芯组10的下表面一端设置。连接座412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端板本体411上。
连接座412靠近电芯组10下表面的一端设置有一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平行于电芯组10的下表面设置。板状结构上设置有跑道型的连接孔,以供螺栓穿过。从而,可通过螺栓等结构将连接座412固定连接于电池包的箱体底部,即实现将电池模组固定安装于电池包的箱体上,避免电池模组随意晃动。
端板本体411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支撑条413,两支撑条413分别对应电芯组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且两支撑条413均设置于端板本体411远离第三绝缘片33的一侧。其中,支撑条413用于支撑捆扎带42,支撑条413可由端板本体411上的一板状结构弯折而成,且支撑条413远离端板本体411的一侧呈圆弧状,以减少端板41对捆扎带42的磨损。即使电池模组受到振动使捆扎带42与端板4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也可极大的减少端板41对捆扎带42的磨损,避免捆扎带42出现断裂的问题。
进一步的,支撑条413上设置有成对的限位块4131,一对限位块4131之间限位出捆扎带42的宽度距离。限位块4131对应捆扎带42的位置进行设置,从而可由限位块4131对捆扎带42进行限位,避免捆扎带42相对于支撑条413随意晃动,即避免捆扎带42相对于端板41随意晃动,进一步减少端板41对捆扎带42的磨损,同时,也可确保捆扎带42对电芯组10捆扎的稳定性。
在端板本体411远离第三绝缘片33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垫块4141和第二垫块4142。第一垫块4141和第二垫块4142在捆扎带42的延伸方向上分布设置,可由第一垫块4141和第二垫块4142对捆扎带42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作用,以增强捆扎带42的稳定性,减小捆扎带42的振动。第一垫块4141和第二垫块4142均可为空心方管状结构,一方面,可使第一垫块4141和第二垫块4142与捆扎带42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端板41的重量,即减少电池模组的重量。
再结合图2所示,紧固组件40还包括有压条43,用于进一步提高电芯组1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各电芯11出现振动脱位。具体的,压条43设置有两条,其中一压条43对应电芯组10的上表面的中线位置设置,另一压条43对应电芯组10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且两压条43的结构相同。
相应的,端板41上设置有两第二连接部415,且两第二连接部415分别对应电芯组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示例性的,靠近电芯组10上表面设置的第二连接部415中,在其远离电芯组10上表面的一侧铆接有第三螺母4151,压条43的两个端部均对应设置有相应的螺栓孔。从而,可通过螺栓将压条43的两个端部紧固连接于对应侧的端板41上,以使压条43压紧于电芯组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实施例中,压条43可选用钢压条,且压条43上套设有绝缘套431,绝缘套431对应电芯组10的位置设置。即压条43用于连接端板41的两端可不用套设绝缘套431。
将电池模组安装于电池包的箱体中时,可将电池模组侧放安装,且可在电池模组与电池包箱体接触的表面垫放橡胶垫,从而可对车辆行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减少电池模组的振动。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BMS系统以及若干个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模组。
其中,电池模组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电池模组可以设置成一组、两组、四组、五组、六组等数量。BSM系统可用于控制及检测各电池模组的工作。
实施例四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池包,电池包用于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绝缘组件和连接排;
所述电芯组的总负极和总正极分别连接有一所述连接排,所述连接排集成有第一铝排和铜排;两所述第一铝排分别连接于所述总正极和所述总负极;两所述铜排用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外接;
所述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的外侧,所述绝缘组件用于所述电芯组与外界的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排用于连接所述电芯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用于锁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电芯,相邻所述电芯之间通过第二铝排连接;
所述第二铝排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用于锁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绝缘端盖;
所述绝缘端盖罩设于所述电芯组设置有所述总负极和所述总正极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端盖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于至少两所述第二铝排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于使所述电芯组的各所述电芯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捆扎带和两端板;
两所述端板分设于所述电芯组中两相对的侧面,且两所述端板分别与一所述电芯的侧面对应设置;
所述捆扎带环绕所述电芯组设置;所述捆扎带经两所述端板远离所述电芯组的一侧绕过,以将两所述端板压紧于所述电芯组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贴合于所述电芯组远离所述总正极的一侧面。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
CN202023288559.9U 2020-12-30 2020-12-30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213717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8559.9U CN213717025U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8559.9U CN213717025U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7025U true CN213717025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0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88559.9U Active CN213717025U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70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26196B1 (ko) 콤팩트한 구조의 전지팩
CN112133858B (zh) 一种电芯模组、电池包及电池包的设计方法
KR101305224B1 (ko)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4961136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に適用される単位電池固定用エンドプレート
EP3678208B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KR101297176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모듈
KR101051483B1 (ko) 전지모듈의 전극단자 접속부재
KR100921346B1 (ko) 중대형 전지모듈 및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JP5784136B2 (ja) 新規構造を有する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
JP3940342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81811B1 (ko) 구조적 안정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KR20080036258A (ko) 전지모듈의 전극단자 접속부재
JP3736469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0894407B1 (ko) 셀 모듈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셀 모듈
KR20070112490A (ko) 전지모듈
KR20120126893A (ko) 전압 센싱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216389618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09947909U (zh) 电池模组
CN213782135U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KR20120082164A (ko) 에너지 저장장치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4103488B2 (ja) ラミネート外装扁平型電池
CN212542554U (zh) 电池模组、用于电池模组成组的工装及电动汽车
KR20090000297A (ko) 플레이트형 보강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장치
CN215731862U (zh) 一种集成bms的锂离子蓄电池模块及其电池包
CN213717025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