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3592U - 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23592U CN213623592U CN202022089283.5U CN202022089283U CN213623592U CN 213623592 U CN213623592 U CN 213623592U CN 202022089283 U CN202022089283 U CN 202022089283U CN 213623592 U CN213623592 U CN 2136235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bin
- pipe
- wall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仓、第二仓和第三仓,所述第一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第一仓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下方设有防水罩,所述第一仓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过滤板的上方,通过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的交错设置,以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向不同,使絮凝剂与污水充风接触,提高絮凝剂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装置具有便于对挡板进行清洗维护且污水过滤净化效果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流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等有害物质未经过滤净化直接排放到河流,对河流环境造成污染,并引起水质恶化和生物群落变化,造成了淡水资源减少,并因水质变化产生恶臭,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
为了减小淡水资源的压力,且阻止未经净化过滤的水直接排放至河流,造成河流污染,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仓、第二仓和第三仓,所述第一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第一仓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下方设有防水罩,所述第一仓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过滤板的上方,所述挡板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液压缸的下方设有第一集污槽,所述第一集污槽固定连接在第一仓的左侧内壁,所述箱体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泥泵,所述第一抽泥泵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泥管和第一抽泥管,所述第一抽泥管贯穿箱体和第一集污槽的侧壁,并与第一集污槽的内腔相通,所述防水罩固定连接在第一仓内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防水罩内腔设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固定连接在第一仓内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一抽水泵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和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仓内腔的底部,且所述抽水管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一仓的内腔侧壁且与第二仓内腔相通,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投料箱,所述投料箱位于进水管的右侧,且所述投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贯管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仓的内腔,所述投料管的右侧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固定连接在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均贯穿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仓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三仓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两根固定杆,两根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净水箱,所述第三仓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吸水管和导水管,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三仓的内壁且与第二仓的内腔相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净水箱的顶部且与净水箱的内腔相通,所述净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贯穿箱体的一侧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与投料箱之间设有冲水管,所述冲水管贯穿箱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呈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旋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仓的内腔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污槽,所述第二集污槽的侧壁与第二仓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泥板,所述第三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泥泵,所述第二抽泥泵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泥管和第二出泥管,所述第二抽泥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三仓和第二集污槽的侧壁,并与第二集污槽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出泥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的侧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箱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净化板和第二净化板,所述第一净化板和第二净化板呈上下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管上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仓的一侧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为倾斜设置,且所述过滤板靠近挡板的一侧低于远离挡板一侧的高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液压缸和挡板的配合,实现对过滤板上杂质的阻挡,当需要对杂质清理时,可通过液压缸使挡板远离过滤板,并通过冲水管和喷头对挡板进行冲洗,让过滤板上的杂质落入第一集污槽,并通过第一抽泥泵将泥土吸出箱体,实现过滤板的清洗维护;
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的交错设置,以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向不同,使絮凝剂与污水充风接触,提高絮凝剂的使用效果;
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净化板和第二净化板的配合,可实现对污水的多重过滤净化,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提高水的循环利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中:1、箱体;2、第一仓;3、第二仓;4、第三仓;5、进水管;6、过滤板;7、防水罩;8、液压缸;9、挡板;10、第一集污槽;11、固定板;12、第一抽泥泵;13、第一出泥管;14、第一抽泥管;15、第一抽水泵;16、第一出水管;17、抽水管;18、投料箱;19、投料管;20、第一电机;21、第二电机;22、固定杆;23、净水箱;24、横板;25、第二抽水泵;26、吸水管;27、导水管;28、第二出水管;29、冲水管;30、第一搅拌叶片;31、第二搅拌叶片;32、第二集污槽;33、导泥板;34、第二抽泥泵;35、第二抽泥管;36、第二出泥管;37、第一净化板;38、第二净化板;39、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仓2、第二仓3和第三仓4,第二仓3的内腔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污槽32,第二集污槽32的侧壁与第二仓3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泥板33,第三仓4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泥泵34,第二抽泥泵34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泥管35和第二出泥管36,第二抽泥管35的另一端贯穿第三仓4和第二集污槽32的侧壁,并与第二集污槽32的内腔相通,第二出泥管36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的侧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可对因絮凝剂的作用产生的污水杂质沉淀物进行回收,方便对污水沉淀物的清理,第一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进水管5与投料箱18之间设有冲水管29,冲水管29贯穿箱体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喷头,通过冲水管29和喷头对挡板9进行清洗,让过滤板6上的杂质落入第一集污槽10,并通过第一抽泥泵12将泥土吸出箱体1,减少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进水管5与第一仓2的内腔相通,第一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6,过滤板6为倾斜设置,且过滤板6靠近挡板9的一侧低于远离挡板9一侧的高度,通过将过滤板6倾斜设置,可提高过滤板6上污水杂质脱落效果,使其落入第一集污槽10,过滤板6的下方设有防水罩7,第一仓2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8,液压缸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挡板9,挡板9位于过滤板6的上方,挡板9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圈,液压缸8的下方设有第一集污槽10,第一集污槽10固定连接在第一仓2的左侧内壁,箱体1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泥泵12,第一抽泥泵1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泥管13和第一抽泥管14,第一抽泥管14贯穿箱体1和第一集污槽10的侧壁,并与第一集污槽10的内腔相通,防水罩7固定连接在第一仓2内腔的右侧内壁上,防水罩7内腔设有第一抽水泵15,第一抽水泵15固定连接在第一仓2内腔的右侧内壁上,第一抽水泵15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6和抽水管17,抽水管17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仓2内腔的底部,且抽水管17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第一出水管16的另一端贯穿第一仓2的内腔侧壁且与第二仓3内腔相通,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投料箱18,投料箱18位于进水管5的右侧,且投料箱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投料管19,投料管19贯管箱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仓3的内腔,投料管19的右侧设有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30,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31,第一搅拌叶片30和第二搅拌叶片31呈上下交错设置,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的旋向相反,通过第一搅拌叶片30和第二搅拌叶片31的交错设置,以及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的转向不同,使絮凝剂与污水充风接触,提高絮凝剂的使用效果,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均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顶部,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的电机轴均贯穿箱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仓3的内腔底部,第三仓4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两根固定杆22,两根固定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净水箱23,净水箱23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净化板37和第二净化板38,第一净化板37和第二净化板38呈上下对称分布,通过第一净化板37内的活性炭和第二净化板38内的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对污水进行再次净化过滤,第三仓4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横板24,横板2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25,第二抽水泵2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吸水管26和导水管27,吸水管26上套设有卡环39,卡环3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仓4的一侧内壁,通过卡环39提高导水管27抽取的稳定性,吸水管26的另一端贯穿第三仓4的内壁且与第二仓3的内腔相通,导水管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净水箱23的顶部且与净水箱23的内腔相通,净水箱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28,第二出水管28贯穿箱体1的一侧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本装置中所有电器元件通过外接电源启动,然后通过进水管5将污水排进第一仓2,污水通过过滤板6对污水内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通过第一抽水泵15将初步过滤后的污水抽取到第二仓3,并通过抽水管17内的过滤网进行二次过滤,通过投料管19将投料箱18里的絮凝剂投入第二仓3,并通过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分别带动第一搅拌叶片30和第二搅拌叶片31进行搅拌混合,因絮凝剂的作用使污水内污染物形成沉淀并沿着斜板落入第二集污槽32,而第二仓3内的水通过第二抽水泵25抽入净水箱23,使水通过第一净化板37内的活性炭和第二净化板38内的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对污水进行再次净化过滤,将净水通过第二出水管28排出箱体1外,当污水处理完毕,启动液压缸8,液压缸8输出轴带动挡板9远离过滤板6,使过滤板6上污泥和污染杂质流入第一集污槽10,并通过第一抽泥泵12抽出箱体1外,而第二仓3内的沉淀物,通过第二抽泥泵34抽出箱体1外,以上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过程。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仓(2)、第二仓(3)和第三仓(4),所述第一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与第一仓(2)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6),所述过滤板(6)的下方设有防水罩(7),所述第一仓(2)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8),所述液压缸(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挡板(9),所述挡板(9)位于过滤板(6)的上方,所述挡板(9)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液压缸(8)的下方设有第一集污槽(10),所述第一集污槽(10)固定连接在第一仓(2)的左侧内壁,所述箱体(1)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泥泵(12),所述第一抽泥泵(1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泥管(13)和第一抽泥管(14),所述第一抽泥管(14)贯穿箱体(1)和第一集污槽(10)的侧壁,并与第一集污槽(10)的内腔相通,所述防水罩(7)固定连接在第一仓(2)内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防水罩(7)内腔设有第一抽水泵(15),所述第一抽水泵(15)固定连接在第一仓(2)内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一抽水泵(15)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6)和抽水管(17),所述抽水管(17)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仓(2)内腔的底部,且所述抽水管(17)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第一出水管(16)的另一端贯穿第一仓(2)的内腔侧壁且与第二仓(3)内腔相通,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投料箱(18),所述投料箱(18)位于进水管(5)的右侧,且所述投料箱(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投料管(19),所述投料管(19)贯管箱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仓(3)的内腔,所述投料管(19)的右侧设有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均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的电机轴均贯穿箱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第二仓(3)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三仓(4)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两根固定杆(22),两根固定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净水箱(23),所述第三仓(4)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横板(24),所述横板(2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25),所述第二抽水泵(2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吸水管(26)和导水管(27),所述吸水管(26)的另一端贯穿第三仓(4)的内壁且与第二仓(3)的内腔相通,所述导水管(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净水箱(23)的顶部且与净水箱(23)的内腔相通,所述净水箱(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28),所述第二出水管(28)贯穿箱体(1)的一侧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与投料箱(18)之间设有冲水管(29),所述冲水管(29)贯穿箱体(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喷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搅拌叶片(30),所述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31),所述第一搅拌叶片(30)和第二搅拌叶片(31)呈上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1)的旋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仓(3)的内腔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污槽(32),所述第二集污槽(32)的侧壁与第二仓(3)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泥板(33),所述第三仓(4)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泥泵(34),所述第二抽泥泵(34)的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泥管(35)和第二出泥管(36),所述第二抽泥管(35)的另一端贯穿第三仓(4)和第二集污槽(32)的侧壁,并与第二集污槽(32)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二出泥管(36)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的侧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箱(23)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净化板(37)和第二净化板(38),所述第一净化板(37)和第二净化板(38)呈上下对称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26)上套设有卡环(39),所述卡环(3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仓(4)的一侧内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6)为倾斜设置,且所述过滤板(6)靠近挡板(9)的一侧低于远离挡板(9)一侧的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89283.5U CN213623592U (zh) | 2020-09-22 | 2020-09-22 | 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89283.5U CN213623592U (zh) | 2020-09-22 | 2020-09-22 | 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23592U true CN213623592U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6652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89283.5U Active CN213623592U (zh) | 2020-09-22 | 2020-09-22 | 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23592U (zh) |
-
2020
- 2020-09-22 CN CN202022089283.5U patent/CN2136235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71046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一体化装置 | |
CN213924289U (zh) | 一种污水设备自动循环清洗装置 | |
CN212799961U (zh) | 油气田废水处理装置 | |
CN109809668A (zh) | 离心式污泥脱水处理装置 | |
CN213623592U (zh) | 一种河流治理用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 |
CN116750852B (zh) | 一种涂料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8740568U (zh) |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用污水资源化高效利用系统 | |
CN213865741U (zh) | 一种除磷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 |
CN214880972U (zh) | 分散式智能成套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1419813U (zh) | 一种工业废水回收处理排放装置 | |
CN211497296U (zh) | 一种基于mbr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1057944U (zh) | 一种洗漱废水回用冲厕设备 | |
CN211035649U (zh) | 一种环保污泥脱水机 | |
CN114394696A (zh) |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2870843A (zh) | 一种污水资源能源化处理设备 | |
CN209243828U (zh) | 高层建筑用供水箱 | |
CN207451768U (zh) | 一种具有多级处理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3141621U (zh) | 一种新能源废水处理利用装置 | |
CN221544377U (zh) | 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净水设备 | |
CN212358535U (zh) | 一种环保带雨水过滤集水截污装置 | |
CN218879546U (zh) | 一种中水回用反渗透浓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221522244U (zh) | 一种橡胶生产废水高效处理与循环利用系统 | |
CN214528572U (zh) | 一种市政及园林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2833151U (zh) | 一种用于河道泵站前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21460038U (zh) | 一种兰炭废水的处理净化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