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8970U - 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8970U
CN213568970U CN202022047154.XU CN202022047154U CN213568970U CN 213568970 U CN213568970 U CN 213568970U CN 202022047154 U CN202022047154 U CN 202022047154U CN 213568970 U CN213568970 U CN 213568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elevator
frame
push rod
elect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471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 Eleva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 Eleva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 Eleva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 Eleva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471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8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8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8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包括轿厢架、电梯轿厢和连接架,所述轿厢架内底端中部设置有电液推杆一,所述电液推杆一上端设置有所述电梯轿厢,所述轿厢架外围设置有电梯井壁,所述轿厢架下端中部一侧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一。通过设置红外发射器一、红外发射器二、接收器一、接收器二、电液推杆一和电液推杆二,在电梯牵引部件的配合下,可使电梯轿厢在到达相应楼层后,通过电液推杆一和电液推杆二的协作,使电梯轿厢能够达到平层状态,保证乘坐电梯的人员的出入安全,十分实用;而且通过设置稳定架、连接槽和稳定板,可使电梯轿厢在进行再平层调整时十分稳定,进一步保证乘坐电梯的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轿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技术一般是用于高层高速电梯,主要是由于主曳引钢丝绳过长自重与轿厢载重力的影响,使其弹性伸长,就使本来平层的电梯发生平层误差,轻了轿厢就上升,重了轿厢下降,可能会对出入轿厢人员造成安全隐患,主要目的就是克服曳引钢丝绳引起的平层不良问题,保证乘客出入安全。现有的再平层轿厢需要通过调整曳引钢丝绳来使电梯轿厢达到平层状态,调整不便,耗能较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再平层轿厢在人员出入和进行再平层调整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晃动,稳定性不足。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包括轿厢架、电梯轿厢和连接架,所述轿厢架内底端中部设置有电液推杆一,所述电液推杆一上端设置有所述电梯轿厢,所述轿厢架外围设置有电梯井壁,所述轿厢架下端中部一侧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一,所述红外发射器一对应的所述电梯井壁上设置有接收器一,所述电液推杆一一侧的所述电梯轿厢下端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二,所述红外发射器二对应的所述电梯井壁上设置有接收器二,所述电梯轿厢上端中部设置有电液推杆二,所述轿厢架上端中部设置有所述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中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上缠绕连接有牵引绳,所述轿厢架下端中部设置接有稳定绳。
所述电梯轿厢两侧均设置有稳定架,所述稳定架与所述轿厢架内顶端两侧以及所述轿厢架内底端两侧均为焊接,所述稳定架中部成型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稳定板。
所述电液推杆一与所述电梯轿厢下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液推杆一输出端下端与所述轿厢架内底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液推杆二与所述电梯轿厢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液推杆二输出端上端与所述轿厢架内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红外发射器二与所述电梯轿厢底端中部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接收器二与所述电梯井壁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稳定板与所述电梯轿厢两侧壁中部均为焊接,所述稳定板与所述连接槽滑动连接。
所述稳定板与所述稳定架通过所述连接槽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轿厢架上端两侧均为焊接,所述滑轮与所述连接架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牵引绳与所述滑轮缠绕连接。
所述稳定绳与所述轿厢架下端中部铰接,所述红外发射器一与所述轿厢架底端中部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牵引绳以及所述稳定绳均为钢丝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红外发射器一、红外发射器二、接收器一、接收器二、电液推杆一和电液推杆二,在电梯牵引部件的配合下,可使电梯轿厢在到达相应楼层后,通过电液推杆一和电液推杆二的协作,使电梯轿厢能够达到平层状态,保证乘坐电梯的人员的出入安全,十分实用;而且通过设置稳定架、连接槽和稳定板,可使电梯轿厢在进行再平层调整时十分稳定,进一步保证乘坐电梯的人员的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梯轿厢、轿厢架和电梯井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轿厢架;2-电液推杆一;3-电梯轿厢;4-电梯井壁;5-红外发射器一;6-接收器一;7-红外发射器二;8-接收器二;9-电液推杆二;10-连接架;11-滑轮;12-牵引绳;13-稳定绳;14-稳定架;15-连接槽;16-稳定板。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包括轿厢架1、电梯轿厢3和连接架10,轿厢架1内底端中部设置有电液推杆一2,电液推杆一2上端设置有电梯轿厢3,轿厢架1外围设置有电梯井壁4,轿厢架1下端中部一侧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一5,红外发射器一5对应的电梯井壁4上设置有接收器一6,电液推杆一2一侧的电梯轿厢3下端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二7,红外发射器二7对应的电梯井壁4上设置有接收器二8,电梯轿厢3上端中部设置有电液推杆二9,轿厢架1上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架10,连接架10中部设置有滑轮11,滑轮11上缠绕连接有牵引绳12,轿厢架1下端中部设置接有稳定绳13,红外发射器一5、接收器一6、红外发射器二7、接收器二8、电液推杆一2以及电液推杆二9均与电梯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如图1-图3所示,电梯轿厢3两侧均设置有稳定架14,稳定架14与轿厢架1内顶端两侧以及轿厢架1内底端两侧均为焊接,稳定架14中部成型有连接槽15,连接槽15内设置有稳定板16;电液推杆一2与电梯轿厢3下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电液推杆一2输出端下端与轿厢架1内底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电液推杆二9与电梯轿厢3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电液推杆二9输出端上端与轿厢架1内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红外发射器二7与电梯轿厢3底端中部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接收器二8与电梯井壁4通过螺钉连接,稳定板16与电梯轿厢3两侧壁中部均为焊接,稳定板16与连接槽15滑动连接。
本例中,稳定架14可使电梯轿厢3的结构更加稳固,电液推杆一2和电液推杆二9配合工作可使电梯轿厢3在轿厢架1内进行升降,在电梯轿厢3升降时,稳定板16可在连接槽15内进行滑动,这样稳定板16在稳定架14和连接槽15的辅助下可对电梯轿厢3的升降起到导向和辅助稳定的作用,在电梯轿厢3升降移动的过程中,当红外发射器二7与接收器二8的位置对应时,红外发射器二7发出的红外线会被接收器二8接收,此时电梯轿厢3处于平层状态,接收器二8会向电梯的控制系统反馈信息,然后控制系统会控制电梯轿厢3的厢门打开。
如图1-图2所示,稳定板16与稳定架14通过连接槽15进行连接,连接架10与轿厢架1上端两侧均为焊接,滑轮11与连接架10中部通过轴承连接,牵引绳12与滑轮11缠绕连接;稳定绳13与轿厢架1下端中部铰接,红外发射器一5与轿厢架1底端中部一侧通过螺钉连接,牵引绳12以及稳定绳13均为钢丝绳。
本例中,牵引绳12上端与电梯的动力牵引部件连接,这样动力牵引部件通过牵引绳12可牵引轿厢架1进行升降,稳定绳13在轿厢架1升降时可对轿厢架1起到辅助稳定的作用。
本例中,接收器一6和接收器二8在每一个楼层的相应位置均有安装,在轿厢架1和电梯轿厢3上升时,红外发射器二7发出的红外线会被相应楼层的接收器一6先接收,此时接收器一6向电梯控制系统反馈信息后,电梯控制系统控制电梯的动力牵引部件,使牵引速度降低,然后在红外发射器一5发出的红外线被接收器一6接收到时,接收器一6再次向电梯控制系统反馈信息,然后电梯控制系统控制电梯的动力牵引部件,使轿厢架1停止升降,此时红外发射器一5与接收器二8位置对应,电梯门打开,当有人进入电梯轿厢3后,电梯轿厢3内的重力传感器会产生感应,电梯轿厢3可能因重量较大而有下降趋势,此时电液推杆一2与电液推杆二9协作,使红外发射器二7始终与接收器二8对应,保证电梯轿厢3始终处于平层状态,保证乘坐电梯人员的安全,轿厢架1和电梯轿厢3下降时的工作原理与上升时的工作原理相似,但是由接收器二8接收到红外发射器一5发出的红外线后开始减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包括轿厢架(1)、电梯轿厢(3)和连接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架(1)内底端中部设置有电液推杆一(2),所述电液推杆一(2)上端设置有所述电梯轿厢(3),所述轿厢架(1)外围设置有电梯井壁(4),所述轿厢架(1)下端中部一侧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一(5),所述红外发射器一(5)对应的所述电梯井壁(4)上设置有接收器一(6),所述电液推杆一(2)一侧的所述电梯轿厢(3)下端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二(7),所述红外发射器二(7)对应的所述电梯井壁(4)上设置有接收器二(8),所述电梯轿厢(3)上端中部设置有电液推杆二(9),所述轿厢架(1)上端中部设置有所述连接架(10),所述连接架(10)中部设置有滑轮(11),所述滑轮(11)上缠绕连接有牵引绳(12),所述轿厢架(1)下端中部设置接有稳定绳(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3)两侧均设置有稳定架(14),所述稳定架(14)与所述轿厢架(1)内顶端两侧以及所述轿厢架(1)内底端两侧均为焊接,所述稳定架(14)中部成型有连接槽(15),所述连接槽(15)内设置有稳定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推杆一(2)与所述电梯轿厢(3)下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液推杆一(2)输出端下端与所述轿厢架(1)内底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液推杆二(9)与所述电梯轿厢(3)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液推杆二(9)输出端上端与所述轿厢架(1)内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二(7)与所述电梯轿厢(3)底端中部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接收器二(8)与所述电梯井壁(4)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稳定板(16)与所述电梯轿厢(3)两侧壁中部均为焊接,所述稳定板(16)与所述连接槽(15)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板(16)与所述稳定架(14)通过所述连接槽(1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架(10)与所述轿厢架(1)上端两侧均为焊接,所述滑轮(11)与所述连接架(10)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牵引绳(12)与所述滑轮(11)缠绕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绳(13)与所述轿厢架(1)下端中部铰接,所述红外发射器一(5)与所述轿厢架(1)底端中部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牵引绳(12)以及所述稳定绳(13)均为钢丝绳。
CN202022047154.X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 Active CN213568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7154.XU CN213568970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7154.XU CN213568970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8970U true CN213568970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7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7154.XU Active CN213568970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8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0362B1 (ko) 수평이동구간을 갖는 승강기
CN105460736A (zh) 一种安全升降运货电梯系统
CN213568970U (zh) 一种轿厢再平层结构
CN209522445U (zh) 一种电梯机械吊装用缓冲装置
CN209306777U (zh) 一种安全电梯结构
CN111776898B (zh) 一种载重量和运行速率可调节的电梯
CN112623904A (zh) 一种电梯防坠离心球装置
CN208790965U (zh) 一种电梯用无线充电蓝牙无线式按钮
CN208327093U (zh) 楼道自动扶梯
WO2019056829A1 (zh) 轿厢自行式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CN216038062U (zh) 一种大载重高性能载货电梯
CN205294547U (zh) 一种安全升降运货电梯装置
CN213202045U (zh) 自平衡电梯配重装置
CN215755834U (zh) 交流无齿轮电梯
CN206606900U (zh) 一种同步驱动电梯
CN213415936U (zh) 一种环保曳引式电梯
CN217808167U (zh) 小底坑小顶层的无机房电梯轿厢
CN217808195U (zh) 一种小底坑小顶层的无机房钢带式电梯
CN209442481U (zh) 一种降噪型电梯桥厢
CN205709307U (zh) 一种底座减震安全电梯
CN204689291U (zh) 一种电梯前端状态采集器
CN216512292U (zh) 一种不设有配重结构的新型电梯
CN208761958U (zh) 一种具有智能感应功能的电梯门
CN216155255U (zh) 一种用于大载荷的结构电梯
CN210236830U (zh) 一种小型电梯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