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9118U - 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49118U CN213549118U CN202021956790.8U CN202021956790U CN213549118U CN 213549118 U CN213549118 U CN 213549118U CN 202021956790 U CN202021956790 U CN 202021956790U CN 213549118 U CN213549118 U CN 2135491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water
- filter
- liquid level
- s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1124325 Marsupenaeus japonicus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572 peristaltic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CVTZKFWZDBJAHE-UHFFFAOYSA-N [N].N Chemical compound [N].N CVTZKFWZDBJAH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1 nitrite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41000238557 Dec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360 aqua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44000144974 aquacultur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313 f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287 sand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13 oxy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2617 Japon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8553 Litopenaeus vanname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927586 Marsupenae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8424 Crustac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5493 Crypt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995704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8552 Penaeus monodo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69978 Pleuronectiform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6709 nutriti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64 nut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4 recircul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068 symbiosis, encompassing mutualism through parasi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其内底壁自上至下的设置有筛板、筛网以及砂层,筛板通过支撑柱固定支撑在养殖池内底壁上,筛板下部铺设有与增氧机气流连通的微孔纳米增氧管,养殖池侧壁上设置有污水出口;一对砂滤罐,并联设置并且每个砂滤罐具有滤罐进口和滤罐出口;生物滤塔,具有滤塔进口和滤塔出口;养殖池的污水出口与一对砂滤罐的滤罐进口分别相连通,一对砂滤罐的滤罐出口均与生物滤塔的滤塔进口相连通,生物滤塔的滤塔出口通过进水管与养殖池顶部开口相连通,污水出口连通至一对砂滤罐的滤罐进口的管路上设置有污水泵,一对砂滤罐的滤罐出口连通至生物滤塔的滤塔进口的管路上设置有蠕动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对虾是近年来深受大家喜爱的水产食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外的对虾品种,如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都进行了大量的工厂化养殖,养殖技术也在日趋完善。工厂化养殖是指水产养殖以工厂化的形式组织安排生产,突显出了水产养殖的工业化生产特征,该技术的核心是水环境的人工调控。以工厂化养殖车间为主要特征的流水养殖模式是目前我国工厂化养殖的主要模式,而国际上与之相对应的是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AquacultureSystem,RAS)。工厂化对虾的养殖起源于工厂化养鱼, 20世纪90年代工厂化对虾养殖设施是根据对虾生活特性由工厂化养鱼设施改造而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得克萨斯海洋科学研究所的跑道式养虾系统。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对虾养殖又有了新的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系统有美国的三阶段对虾养殖系统、虾-藻类-贝养殖系统、南得克萨斯牧场的基于人工湿地的养虾系统等。2005年以后,工厂化养殖中更加注重有益菌和藻的利用。如美国墨西哥湾海岸研究实验室的基于生物絮凝的对虾养殖系统、美国德克萨斯农作物生命研究所海水养殖实验室的基于菌藻共生的对虾养殖系统等。我国虾类工厂化养殖起始于1999年,在广西北海地区首先尝试。其做法是利用对虾育苗池和珍珠养殖池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了较高的养殖产量。2000年以后,随着鲆鲽类利润的下降,对虾工厂化养殖在东部沿海开始大量发展起来,以塑料大棚和水泥池的流水养殖模式为主,但使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的较少。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是一种大型的甲壳类动物,具有潜沙、底质选择、互相攻击等生活习性。其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也有分布。因为其生长迅速,耐低温、耐干旱、耐干露能力强,对盐度的适应性好,且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而拥有广阔的市场。因为日本囊对虾具有潜砂的习性,目前的工厂化养殖方式绝大部分是室内水泥池养殖。
现有技术的日本囊对虾的养殖模式普遍存在以下缺陷:1.养殖池内底部通常铺设砂底质,由于日本囊对虾潜砂的习性,因此砂底质内容易藏污纳垢,砂底质内的残饵和粪便不易排出,集污不彻底。2.养殖池废水排放较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养殖池内的污水直接排放导致生产成本较高。3.养殖池养殖密度不高、虾成活率低下。4.养殖周期较长,无法实现一年多茬的养殖模式,导致整体的养殖效益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养殖污水循环利用、集污更加彻底的适用于日本囊对虾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包括:
养殖池,其内底壁自上至下的设置有筛板、筛网以及砂层,筛板通过支撑柱固定支撑在养殖池内底壁上,筛板下部铺设有与增氧机气流连通的微孔纳米增氧管,以便向养殖池内通入氧气,养殖池侧壁上设置有污水出口;
一对砂滤罐,用于滤除养殖池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一对砂滤罐并联设置并且每个砂滤罐具有滤罐进口和滤罐出口;
生物滤塔,用于滤除砂滤罐过滤后的清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态氮,生物滤塔具有滤塔进口和滤塔出口;
养殖池的污水出口与一对砂滤罐的滤罐进口分别相连通,一对砂滤罐的滤罐出口均与生物滤塔的滤塔进口相连通,生物滤塔的滤塔出口通过进水管与养殖池顶部开口相连通,污水出口连通至一对砂滤罐的滤罐进口的管路上设置有污水泵,一对砂滤罐的滤罐出口连通至生物滤塔的滤塔进口的管路上设置有蠕动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在室内建造养殖池,在养殖池内底壁铺设砂来满足日本囊对虾的生活习性,操作简单,应用方便。2. 通过砂滤罐和生物滤塔来处理养殖污水,使得污水可以循环利用,在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的同时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提高对虾成活率,可进行工厂化、高密度、大规格的养殖。3.通过在筛板下部铺设与增氧机气流连通的微孔纳米增氧管,以便向养殖池内通入氧气,并且可将砂层内的粪便等固体污染物吹出,便于更加彻底的集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进水管管段部分紧贴养殖池内侧壁,进水管管口部分与养殖池内侧壁之间成30°的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支撑柱为水泥柱,其高度为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方案,养殖池为水泥池,其呈圆柱状,直径为8m,高度为1m,养殖池顶部设置有遮光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方案,污水出口与砂层的垂直距离为2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方案,砂层的厚度为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养殖池内投放饵料的自动投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水质监测装置和与水质监测装置相配合的补水装置,养殖池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连接有排水阀,水质监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分别信号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溶解氧检测模块、氨氮检测模块和pH检测模块,控制单元与排水阀和补水装置分别控制连接,控制单元内预置有各个检测模块的给定阈值,控制单元配置成:当水质监测装置的至少一个检测模块的检测值超出给定阈值时,控制排水阀和补水装置分别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优选方案,补水装置包括清水池、清水管、补水泵、补水阀以及液位检测模块,清水池通过清水管与养殖池相连通,补水泵和补水阀分别连接在清水管上,液位检测模块设置在养殖池内且用于检测养殖池内的液位信息,控制单元与液位检测模块信号连接、与补水阀控制连接,控制单元内预置有养殖池的缺水液位阈值和满水液位阈值,缺水液位阈值低于满水液位阈值,控制单元配置成:当液位检测模块的检测值达到缺水液位阈值时,控制排水阀关闭、补水阀打开;当液位检测模块的检测值达到满水液位阈值时,控制补水阀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说明为:
100-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
1-养殖池;11-筛板;12-筛网;13-砂层;14-支撑柱;15-微孔纳米增氧管; 16-污水出口;17-进水管;18-污水泵;19-蠕动泵;
2-砂滤罐;21-滤罐进口;22-滤罐出口;
3-生物滤塔;31-滤塔进口;32-滤塔出口;
4-自动投饵机;
5-水质监测装置;
61-排水管;62-排水阀;
7-补水装置;71-清水池;72-清水管;73-补水泵;74-补水阀;75-液位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的上、下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所示,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100,它包括养殖池1、一对砂滤罐2以及生物滤塔3。
养殖池1,其内底壁自上至下的设置有筛板11、筛网12以及砂层13,筛板 11通过支撑柱14固定支撑在养殖池1内底壁上,筛板11下部铺设有与增氧机气流连通的微孔纳米增氧管15,以便向养殖池1内通入氧气,同时在不吹起砂的同时将残留在砂中的残饵及粪便吹出砂中,以便更加彻底地集污。养殖池1 侧壁上设置有污水出口16。本例中,养殖池1为水泥池,其呈圆柱状,直径为 8m,高度为1m,养殖池1顶部设置有遮光部。例如,覆盖在养殖池1顶部的遮光罩,其遮光率可达80%以上,使室内光照强度保持在500~1000lx(勒克斯,光照度单位)。养殖池1内的有效水深在70~80cm。支撑柱14为水泥柱,其高度为5cm。污水出口16与砂层13的垂直距离为20cm。砂层13的厚度为10cm。砂的粒径为0.5mm左右。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循环水处理的方式以去除养殖污水中的固体悬浮污染物、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有害微生物等物质,经过处理后重新循环利用。水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过滤的方式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污染物。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去除氨氮和亚硝态氮污染物。
通过设置一对砂滤罐2来滤除养殖池1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一对砂滤罐2 并联设置并且每个砂滤罐2具有滤罐进口21和滤罐出口22。通过设置生物滤塔 3来滤除砂滤罐2过滤后的清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态氮,生物滤塔3具有滤塔进口 31和滤塔出口32。本例中,一对砂滤罐2的规格一样,高70cm,直径为150cm。生物滤塔3高为2m,直径为200cm,生物滤塔3中使用的填料为聚乙烯填料。
具体的,养殖池1的污水出口16与一对砂滤罐2的滤罐进口21分别相连通,一对砂滤罐2的滤罐出口22均与生物滤塔3的滤塔进口31相连通,生物滤塔3的滤塔出口32通过进水管17与养殖池1顶部开口相连通,污水出口16 连通至一对砂滤罐2的滤罐进口21的管路上设置有污水泵18,一对砂滤罐2的滤罐出口22连通至生物滤塔3的滤塔进口31的管路上设置有蠕动泵19。进水管17管段部分紧贴养殖池1内侧壁,进水管17管口部分与养殖池1内侧壁之间成30°的夹角。本例中,污水泵18的功率为4000W,口径为100mm。
为了降低人工投喂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向养殖池1内投放饵料的自动投饵机4。自动投饵机4可以选用现有技术已知的养殖用自动投饵机,可以定时、定量自动投喂饵料。
当循环水循环次数过多时,水质仍然不够理想,不达标,那么就需要给养殖池换清水。
因此,需要监测养殖池1内的水质情况,在养殖池内的水质不达标准时,给养殖池1完成换清水作业。为此,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水质监测装置5和与水质监测装置5相配合的补水装置7,养殖池1底部连接有排水管61,排水管61上连接有排水阀62,水质监测装置5 包括控制单元以及与控制单元分别信号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溶解氧检测模块、氨氮检测模块和pH检测模块,控制单元与排水阀62和补水装置7分别控制连接,控制单元内预置有各个检测模块的给定阈值,控制单元配置成:当水质监测装置5的至少一个检测模块的检测值超出给定阈值时,控制排水阀62和补水装置7分别工作。本例中,作为水质监测装置5的一个应用例子,水质监测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水质监测仪。作为控制单元的一个应用例子,控制单元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单片机、PLC控制器、计算机等智能终端。
具体的,补水装置7包括清水池71、清水管72、补水泵73、补水阀74以及液位检测模块75,清水池71通过清水管72与养殖池相连通,补水泵73和补水阀74分别连接在清水管 72上,液位检测模块75设置在养殖池内且用于检测养殖池内的液位信息,控制单元与液位检测模块75信号连接、与补水阀74控制连接,控制单元内预置有养殖池的缺水液位阈值和满水液位阈值,缺水液位阈值低于满水液位阈值,控制单元配置成:当液位检测模块75的检测值达到缺水液位阈值时,控制排水阀62关闭、补水阀74打开;当液位检测模块75的检测值达到满水液位阈值时,控制补水阀74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实现的:养殖池1的养虾污水先通过污水出口16排出,并分别进入一对砂滤罐2中进行物理过滤,在砂滤罐2中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形成清水排出,然后排出的清水再进入生物滤塔3中,在生物滤塔3中有效地降解水中的氨氮及亚硝态氮。最终,返回至养殖池1内形成循环水,依此循环。循环水循环期间,水质监测装置5的各个检测模块持续对养殖池1内的水质情况进行检测,当养殖池1内的水体的温度、溶解氧、氨氮含量以及pH值等参数之一不达标或者超出控制单元给定阈值时,则说明循环多次的养殖池 1内的养殖水体是不达标准的,控制单元给养殖池1的排水阀62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其打开,当液位检测模块75检测养殖池1内的液位达到缺水液位时,则控制其关闭。接着控制单元给补水阀74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其打开,当液位检测模块75检测养殖池1内的液位达到满水液位时,则控制其关闭,至此完成换水作业。由于污水的循环使用和自动换水,使养殖池1 内的养殖水体的换水次数大大减少,有效减少污水排放次数和排放量,缓解环境污染情况和降低养殖水体的成本。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来处理污水,使得养殖废水可以循环利用,降低养殖成本。能够提供一种工厂化、高密度、大规格的养殖模式,缩短养殖周期,实现一年多茬的日本囊对虾养殖模式。
本申请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书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养殖池(1),其内底壁自上至下的设置有筛板(11)、筛网(12)以及砂层(13),所述筛板(11)通过支撑柱(14)固定支撑在所述养殖池(1)内底壁上,所述筛板(11)下部铺设有与增氧机气流连通的微孔纳米增氧管(15),以便向所述养殖池(1)内通入氧气,所述养殖池(1)侧壁上设置有污水出口(16);
一对砂滤罐(2),用于滤除养殖池(1)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一对所述砂滤罐(2)并联设置并且每个砂滤罐(2)具有滤罐进口(21)和滤罐出口(22);
生物滤塔(3),用于滤除砂滤罐(2)过滤后的清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态氮,所述生物滤塔(3)具有滤塔进口(31)和滤塔出口(32);
所述养殖池(1)的污水出口(16)与一对所述砂滤罐(2)的滤罐进口(21)分别相连通,一对所述砂滤罐(2)的滤罐出口(22)均与所述生物滤塔(3)的滤塔进口(31)相连通,所述生物滤塔(3)的滤塔出口(32)通过进水管(17)与所述养殖池(1)顶部开口相连通,所述污水出口(16)连通至一对所述砂滤罐(2)的滤罐进口(21)的管路上设置有污水泵(18),一对所述砂滤罐(2)的滤罐出口(22)连通至所述生物滤塔(3)的滤塔进口(31)的管路上设置有蠕动泵(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7)管段部分紧贴所述养殖池(1)内侧壁,所述进水管(17)管口部分与所述养殖池(1)内侧壁之间成30°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4)为水泥柱,其高度为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为水泥池,其呈圆柱状,直径为8m,高度为1m,所述养殖池(1)顶部设置有遮光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出口(16)与所述砂层(13)的垂直距离为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层(13)的厚度为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养殖池(1)内投放饵料的自动投饵机(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质监测装置(5)和与所述水质监测装置(5)相配合的补水装置(7),所述养殖池(1)底部连接有排水管(61),所述排水管(61)上连接有排水阀(62),所述水质监测装置(5)包括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信号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溶解氧检测模块、氨氮检测模块和pH检测模块,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排水阀(62)和所述补水装置(7)分别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内预置有各个所述检测模块的给定阈值,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当所述水质监测装置(5)的至少一个检测模块的检测值超出给定阈值时,控制所述排水阀(62)和所述补水装置(7)分别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7)包括清水池(71)、清水管(72)、补水泵(73)、补水阀(74)以及液位检测模块(75),所述清水池(71)通过所述清水管(72)与所述养殖池相连通,所述补水泵(73)和所述补水阀(74)分别连接在所述清水管(72)上,所述液位检测模块(75)设置在所述养殖池内且用于检测所述养殖池内的液位信息,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液位检测模块(75)信号连接、与所述补水阀(74)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内预置有所述养殖池的缺水液位阈值和满水液位阈值,所述缺水液位阈值低于所述满水液位阈值,所述控制单元配置成:当所述液位检测模块(75)的检测值达到缺水液位阈值时,控制所述排水阀(62)关闭、补水阀(74)打开;当所述液位检测模块(75)的检测值达到满水液位阈值时,控制所述补水阀(74)关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56790.8U CN213549118U (zh) | 2020-09-09 | 2020-09-09 | 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56790.8U CN213549118U (zh) | 2020-09-09 | 2020-09-09 | 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49118U true CN213549118U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7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56790.8U Active CN213549118U (zh) | 2020-09-09 | 2020-09-09 | 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49118U (zh) |
-
2020
- 2020-09-09 CN CN202021956790.8U patent/CN2135491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242705B1 (ko) | 바이오플락 발효조와 아쿠아포닉스를 이용한 순환여과식 양식시스템 | |
JP5629288B2 (ja) | 魚介類養殖装置並びに養殖方法 | |
CN105393959A (zh) | 一种全封闭高密度小水体全自动智能水产养殖系统 | |
CN108439711A (zh) |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 |
CN203692217U (zh) | 一种沉淀分离式养殖池 | |
CN203136806U (zh) | 一种组合式模块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103461263A (zh) | 一种池塘异位生态水处理设施 | |
CN103070127B (zh) | 一种组合式模块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104430083A (zh) |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 |
CN106614115B (zh) | 尖塘鳢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 | |
CN205284647U (zh) | 一种自带净化处理装置的泥鳅养殖系统 | |
CN111392990A (zh) | 尾水治理系统及方法 | |
CN213549118U (zh) | 一种日本囊对虾智能化绿色养殖系统 | |
CN216687813U (zh) | 一种陆基圆池循环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
CN109479807A (zh) | 一种利用集装箱养鱼水的内外循环系统 | |
CN205305742U (zh) | 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214015549U (zh) | 一种鮡科鱼类养殖装置 | |
CN205409132U (zh) | 养虾装置 | |
CN210538268U (zh) | 封闭式海水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 |
CN211703351U (zh) | 一种工厂化立体循环水蟹类健康养殖的水净化系统 | |
CN107232111A (zh) | 基于温室大棚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 |
CN109937949B (zh) | 流水循环养鱼系统 | |
CN208708489U (zh) | 一种水产养殖装置 | |
CN207519444U (zh) | 一种适用于立体水产养殖系统的垃圾净化装置 | |
CN206260555U (zh) | 一种水产养殖循环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