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95966U - 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95966U CN213495966U CN202022216000.9U CN202022216000U CN213495966U CN 213495966 U CN213495966 U CN 213495966U CN 202022216000 U CN202022216000 U CN 202022216000U CN 213495966 U CN213495966 U CN 2134959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piece
- die
- convex hull
- block
- sha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包括模架,模架包括下模座以及相对于下模座压合的上模架,下模座设置有下模板,上模架设置有上模板,模架设有供元件本体料带输送的元件本体成型区以及供接触片料带输送的接触片成型区,元件本体料带在上模板与下模板的冲压下成型出元件本体,接触料带在上模板与下模板的冲压下成型出接触片,元件本体成型区的输送方向与接触片成型区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接触片成型区与元件本体成型区在铆接模块上重合;本申请具有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元件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墙壁开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大多数墙壁开关里都需要安装特定的元件,以实现开关与电路的连接。
由于一般开关内的元件都具有特定的结构,且大部分结构需要一体成型,因此这类元件需要用级进模来加工;级进模由多个冲压模块组成,各冲压模块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由冲床送料机按照一个固定的步距将材料向前移动,这样在一条料带上就可以完成多个工序,一般的工序有冲孔、落料、折弯、切边和拉深等等。
一种接线固定板,包括元件本体,元件本体开设有开孔,元件本体在对应开孔的位置上安装有接触片,传统的生产上述接线固定板的方法为,先通过级进模将元件本体冲压形成,然后通过人工往元件本体上铆接接触片,上述方法需要分多个步骤进行接线固定板的生产,工序多,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包括下模座以及相对于所述下模座压合的上模架,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上模架设置有上模板,所述模架设有供元件本体料带输送的元件本体成型区以及供接触片料带输送的接触片成型区,所述元件本体料带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的冲压下成型出元件本体,所述接触料带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的冲压下成型出接触片,所述元件本体成型区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接触片成型区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接触片成型区与所述元件本体成型区在铆接模块上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元件本体料带成型元件本体的工序以及接触片料带成型接触片的工序同时进行,接触片成型区与元件本体成型区在铆接模块上重合使得接触片可以在元件本体成型过程中连接到元件本体上,从而在元件本体成型的同时完成接触片的安装,减少生产接线固定板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模架沿所述接触片成型区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接触片冲孔模和接触片下料模,所述铆接模块位于所述接触片下料模背离所述接触片冲孔模的一侧,所述接触片冲孔模在接触片上冲压形成铆接孔,所述接触片下料模在接触片料带上冲压形成接触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片下料模使接触片初步成型,铆接孔为后续接触片在元件本体上的安装预设连接结构。
可选的,接触片料带位于元件本体料带的上方,所述铆接模块沿元件本体成型区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凸包模和剪断铆合模,所述凸包模在元件本体上冲压形成凸包,凸包穿设于铆接孔,所述剪断铆合模将接触片从接触片料带上分离并冲压固定于元件本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片冲压至元件本体上,且凸包穿设于铆接孔,使接触片连接到元件本体上,提高接触片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凸包模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凸包定型块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凸包成型块,所述凸包成型块位于所述凸包定型块的正下方,所述凸包定型块的端部开设有供所述凸包成型块进入的凹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包定型块与凸包成型块配合挤压元件本体,使元件本体的局部被挤入凹腔,从而在元件本体上形成凸包。
可选的,所述剪断铆合模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凸包冲压头、剪断头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凸包定位块,所述凸包冲压头冲压接触片的凸包,所述凸包冲压头的端部设有与凸包中部接触的冲击凸针,所述凸包定位块进入凸包的内腔,所述剪断头的端部设有用于切割接触片料带与接触片连接部位的切割刀,所述冲击凸针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切割刀的水平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割刀将接触片料带与接触片分离,凸包定位块在冲压过程中对凸包起到定位作用,凸包冲压块带动接触片向下移动后挤压凸包,冲击凸针使凸包自中部向四周延展,从而在凸包冲压块和冲击凸针的配合下将凸包压扁并抵紧于接触片,实现在接触片料带与接触片分离的同时将接触片铆合到元件本体上,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铆接模块还包括设置于在所述剪断铆合模背离所述凸包模的一侧的接触片折弯模,所述接触片折弯模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折弯刀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折弯承托块,所述折弯承托块开设有供所述折弯刀伸入的让位腔,所述让位腔的侧壁对称设有向下倾斜的折弯斜壁,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折弯刀的挤压,将接触片折弯成设计好的形状。
可选的,所述接触片折弯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固定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且对称分布于所述折弯刀两侧的推块,两个所述推块相互靠近的侧面均设有斜推面,所述固定板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若干个沿两个所述推块的连线方向设置的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缓冲腔的腔底之间连接有伸缩筒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滑杆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杆远离所述推块的一端设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固定块,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助夹块,所述助夹块的一端端面设有与所述斜推面抵接的斜抵面、另一端端面开设有阻位腔,所述阻位腔的腔底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助夹块设有用于与接触片背离所述斜切面的一面抵接的助夹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折弯刀对接触片进行折弯的过程中,助夹块与接触片料带抵接,在接触片料带的阻碍下,助夹块与推块相互运动,在斜推面与斜压面的抵压配合下,助夹头向靠近接触片的方向移动,并与接触片抵接,从而与折弯刀一同使接触片折弯,提高接触片的折弯效果。
可选的,所述接触片成型区在所述接触片下料模与所述剪断铆合模之间设有撕破模,所述撕破模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撕破刀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撕破座,所述撕破刀的端部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撕破面,所述第一撕破面的最底端对应接触片的中部,所述撕破座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撕破面平行的第二撕破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撕破刀和撕破座的配合使得接触片的中部形成撕破口,便于折弯刀对接触片进行挤压,提高接触片的折弯效果。
可选的,元件本体料带与接触片料带的竖直距离为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元件本体料带与接触片料带处于上述距离时,接触片安装时能够更好的与元件本体上的预定安装位置对准,从而提高接触片安装的精准度。
可选的,所述模架在所述接触片冲孔模背离所述接触片下料模的一侧设置有接触片预断模,所述接触片预断模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预断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且朝向所述预断板的方向凸起的预断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接触片与接触片料带的连接部位进行预断,减弱接触片与接触片料带的连接,有助于在剪断铆合时将接触片与接触片料带分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元件本体料带成型元件本体的工序以及接触片料带成型接触片的工序同时进行,接触片成型区与元件本体成型区在铆接模块上重合使得接触片可以在元件本体成型过程中连接到元件本体上,从而在元件本体成型的同时完成接触片的安装,减少生产接线固定板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铆接孔和凸包的配合,并且在凸包冲压头的带动下,将接触片初步安装于元件本体,然后凸包冲压头与冲击凸针一同将凸包压扁,利用凸包使接触片与元件本体铆合,从而快速高效的实现接触片在元件本体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接线固定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相关技术的接线固定板的接触片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模架中的排样平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模架在铆接模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接触片与接触片料带连接时的平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预断模的平面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撕破模的平面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铆接模块中各个模具的平面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凸包模的剖面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剪断铆合模的平面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片折弯模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元件本体;101、开孔;102、攻牙;11、接触片;111、铆接孔;112、凸包;113、外折弯部;114、内折弯部;13、元件本体料带;14、接触片料带;16、浮升导料销;2、元件本体成型区;201、压线模;202、元件本体料带定位模;203、元件本体冲孔模;204、第一元件下料模;205、抽牙模;206、攻牙模;207、第二元件下料模;208、下折模;209、元件出品模;21、接触片成型区;211、接触片冲孔模;212、接触片下料模;213、接触片定位孔;3、接触片预断模;31、预断板;32、预断托板;33、预断块;34、预断口;35、撕破模;351、撕破刀;352、撕破座;353、第一撕破面;354、第二撕破面;355、撕破口;4、铆接模块;41、凸包模;42、凸包定型块;43、凸包成型板;44、凸包成型块;45、凹腔;5、剪断铆合模;51、凸包冲压头;52、剪断头;53、凸包定位板;54、凸包定位块;55、切割刀;56、冲击凸针;6、接触片折弯模;61、折弯刀;611、斜切面;62、折弯承托块;621、让位腔;622、折弯斜壁;63、固定板;631、缓冲腔;632、滑杆;633、伸缩筒;634、第一弹簧;635、延伸块;636、固定块;637、滑块;638、限位块;64、推块;641、斜推面;65、助夹块;651、斜抵面;652、阻位腔;653、第二弹簧;654、助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接线固定板63,包括元件本体1和接触片11,元件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开孔101,接触片11固定于元件本体1设有开孔101的一端;接触片11的一端设有凸出部,凸出部开设铆接孔111,元件本体1一体成型有凸包112,凸包112穿设于铆接孔111且与接触片11固定;接触片11的两侧均设有外折弯部113,接触片11的中部对称设有内折弯部114,两个内折弯部114之间留有间隙。
为制作上述的接线固定板6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如图3所示,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包括模架,模架设有元件本体成型区2和接触片成型区21,元件本体成型区2的长度方向与接触片成型区2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元件本体成型区2的一端设有元件本体收卷机,元件本体收卷机用于收卷元件本体料带13,使元件本体料带13在元件本体成型区2上输送,接触片成型区21的一端设有接触片收卷机,接触片收卷机用于收卷接触片料带14,使接触片料带14在接触片成型区21上输送;下模座安装有浮升导料销16,接触片料带14在两侧浮升导料销16的支撑下设置于元件本体料带13的上方,模架在接触片料带14与元件本体料带13重合的位置设置有铆接模块4。
如图3和图4所示,模架包括上模架和下模座,上模架安装有上模板,下模座安装有下模板,上模架相对于下模座进行压合运动,从而对经过其中的元件本体料带13以及接触片料带14进行冲压加工,通过元件本体收卷机和接触片收卷机的运转,带动元件本体料带13和接触片料带14同步且间歇性前进,使得元件本体料带13每前进一个工位,接触片料带14也前进一个工位,从而在上模座相对于下模座压合的过程中,铆接模块4将接触片11从接触片料带14上分离并下压至元件本体1的相应位置,在元件本体1成型的同时实现接触片11安装在元件本体1上,从而减少生产接线固定板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3所示,模架在元件本体成型区2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压线模201、元件本体料带定位模202、元件本体冲孔模203、第一元件下料模204、铆接模块4、接触片折弯模6、抽牙模205、攻牙模206、第二元件下料模207、下折模208和元件出品模209,模架沿接触片成型区21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接触片预断模3、接触片冲孔模211、接触片下料模212、撕破模35和铆接模块4,即元件本体成型区2和接触片成型区21在铆接模块4上重合。
对于元件本体1的初步成型,压线模201在元件本体1上冲压出线痕,元件本体料带定位模202在元件本体料带13的两侧冲出元件定位孔,上模板固定有元件定位针,在对元件本体料带13冲压时,元件定位针穿设于元件定位孔,从而在冲压过程中对元件本体料带13进行定位;元件本体冲孔模203在元件本体1的预定位置上冲出相应的线孔,第一元件下料模204在元件本体料带13上冲压出开孔101,并且初步裁出元件本体1。
如图5和图6所示,对于接触片11的成型,接触片预断模3包括预断板31、预断托板32和预断块33,预断板31固定于上模板,预断托板32固定于下模板,预断块33固定于预断托板32的中部,在冲压过程中,预断板31与接触片料带14的上表面抵接并且将接触片料带14抵压,使接触片料带14被预断块33挤压,具体的,预断块33的延伸高度小于接触片料带14的厚度,从而保持接触片11与接触片料带14连接的情况下,在接触片料带14的底面留下预断口34,便于后续分离接触片料带14与接触片11的步骤的进行。
如图3和图5所示,接触片冲孔模211在接触片11上冲压形成铆接孔111、弯折孔和两个接触片定位孔213,铆接孔11应用在后续的铆合步骤中,弯折孔位于接触片11的内折弯部114的两侧,弯折孔的设置使内折弯部114的两侧与接触片11分离,为内折弯部114提供弯折的空间;接触片定位孔213形成后位于接触片料带14的两侧,上模板固定有接触片定位针,在对接触片料带14冲压时,接触片定位针穿设于接触片定位孔213,从而在冲压过程中对接触片料带14进行定位;接触片下料模212在接触片料带14上冲压形成接触片11,经过接触片下料模212后,接触片11连接于接触片料带14设有预断口34的部位。
如图3和图7所示,撕破模35包括撕破刀351和撕破座352,撕破刀351固定于上模板,撕破座352固定于下模板,撕破刀351靠近撕破座352的端部设有第一撕破面353,第一撕破面353向下倾斜设置,且在冲压时,第一撕破面353的最底端对准接触片11的内折弯部114中部;撕破座352靠近撕破刀351的端面设有第二撕破面354,第二撕破面354与第一撕破面353平行,在冲压过程中,撕破刀351通过第一撕破面353的最底端抵压内折弯部114的中部,使内折弯部114的中部断裂,并且断开后的其中一侧内折弯部114与第二撕破面354抵接,第二撕破面354阻止内折弯部114继续折弯,从而在内折弯部114留下撕破口355,撕破口355的设置可以方便后续内折弯部114的折弯步骤的进行。
如图8和图9所示,铆接模块4在元件本体成型区2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凸包模41和剪断铆合模5,凸包模41包括凸包定型块42、凸包成型板43和凸包成型块44,凸包定型块42固定于上模板,凸包成型板43固定于下模板,凸包成型块44固定于凸包成型板43,凸包定型块42靠近凸包成型块44的端面开设有凹腔45,凹腔45的侧壁呈圆滑的弧形面,凸包成型块44靠近凸包定型块42的端面为圆弧面,在冲压过程中,凸包成型块44的圆弧面将元件本体1的相应部位压入凹腔45内,从而利用凸包定型块42和凸包成型块44在元件本体1上冲压出向上凸起的凸包112,凸包112应用于后续的接触片11与元件本体1连接。
如图10所示,剪断铆合模5包括设置凸包冲压头51、剪断头52、凸包定位板53和凸包定位块54,凸包冲压头51和剪断头52均固定于上模板,凸包定位板53固定于下模板,凸包定位块54固定于凸包定位板53靠近凸包冲压头51的上表面,剪断头52靠近凸包定位块54的端面一侧边固定有切割刀55,切割刀55位于预断口34的正上方;凸包冲压头51靠近凸包定位块54的端面为水平面,且凸包冲压头51的端面面积大于铆接孔111的面积,凸包冲压头51的端面中心固定有冲击凸针56,在冲压过程中,剪断头52带动切割刀55将接触片11与接触片料带14的连接部位切割,使接触片11与接触片料带14分离,同时凸包冲压头51的端面边缘与接触片11位于铆接孔111的边缘抵接,将接触片11下压,使元件本体1的凸包112穿设于铆接孔111,并使得接触片11与元件本体1表面抵接,然后凸包冲压头51继续下压,带动冲击凸针56冲击凸包112的中部,冲击凸针56使凸包112自中部向四周延展,凸包冲击头51限制凸包112延展的方向,使凸包112上部延展至接触片11背离元件本体1的上表面,从而利用凸包112将接触片11抵紧在元件本体1上,实现接触片11的铆合。
凸包定位块54靠近凸包冲压头51的端面为圆弧面,在冲压过程中,凸包112被压下时,凸包定位块54进入凸包112的内腔,限制凸包112的移动,从而利用凸包定位块54对接触片11起到定位作用,保持接触片11铆合过程的稳定。
具体的,元件本体料带13与接触片料带14的竖直距离为5mm,在这个距离下,当保证接触片11压合到元件本体1时,能够提高凸包112与铆接孔111的对准程度,提高凸包112穿设铆接孔111的精准度。
另外,冲击凸针56尖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切割刀55尖端的水平高度,从而满足接触片11的厚度与元件本体1表面的落差,提高接触片11的安装精度。
如图11所示,接触片折弯模6包括折弯刀61、折弯承托块62、固定板63和推块64,折弯刀61固定于上模板,折弯承托块62固定于下模板,折弯刀61靠近折弯承托块62的端部对称设有斜切面611,折弯承托块62靠近折弯刀61的上表面开设有让位腔621,让位腔621的侧壁对称设有折弯斜壁622,两侧折弯斜壁62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折弯斜壁622与斜切面611相平行,在冲压过程中,折弯刀61插入撕破口355,斜切面611与内折弯部114的两侧抵接,并将内折弯部114的两侧向下抵压,直至内折弯部114与折弯斜壁622抵接,使内折弯部114向下折弯,外折弯部113向上折弯。
固定板63固定于上模板,固定板6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折弯刀61的两侧,推块64固定于固定板63背离上模板的下表面,推块64远离固定板63的端部设有斜推面641,斜推面641设置于两个推块64相靠近的侧面,且两个斜推面641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固定板63的下表面开设有缓冲腔631,缓冲腔631内设有两个滑杆632,滑杆632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推块64的连线方向平行,滑杆632的两端均设有伸缩筒633和第一弹性件,伸缩筒633包括固定于缓冲腔631腔底的套筒和固定于滑杆632的直杆,直杆插入且滑动连接于套筒,第一弹性件具体为第一弹簧634,第一弹簧634连接于缓冲腔631腔底与滑杆632之间,且第一弹簧634套设于伸缩筒633的外围。
滑杆632远离推块64的一端设有延伸块635,延伸块635远离固定板63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636;滑杆632连接有滑块637,滑块637开设有两个滑移孔,滑杆632穿设于滑移孔,滑块637通过滑移孔滑动连接于滑块637,滑块637、延伸块635和推块64的延伸方向平行;具体的,滑杆632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块638,限位块638位于滑杆632两端的伸缩筒633之间,限位块638与滑块637抵接时可以限制滑块637的滑动范围;滑块637远离固定板63的一端固定有助夹块65,助夹块65的一端端面设有斜抵面651、另一端端面设有开设有阻位腔652,斜抵面651与斜推面641的下部抵接,阻位腔652的腔底与固定块636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具体为第二弹簧653;助夹块65设有阻位腔652的端面固定有助夹头654。
在折弯刀61对内折弯部114进行折弯时,助夹块65与元件本体料带13抵接,在元件本体料带13的阻碍下,助夹块65往固定板63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634被压缩,直至滑块637与套筒的端部抵接,在这过程中,推块64继续相对于助夹块65运动,在斜推面641与斜抵面651的抵压配合以及滑块637与滑杆632的滑动配合下,使助夹头654向靠近接触片11的方向移动,直至助夹头654与外折弯部113抵接,利用助夹头654抵压外折弯部113,助夹头654与折弯刀61同时使内折弯部114以及外折弯部113折弯,从而提高接触片11的折弯效果;在折弯完成后,上模板上移,在第一弹簧634以及第二弹簧653的弹力作用下,助夹块65和推块64恢复原位。
上模板上对应接触片11经过的位置开设有避让腔,避让腔可供安装好的接触片11进入,从而有效避免上模板的挤压对安装后的接触片11的损坏。
如图3所示,抽牙模205在元件本体1上冲压出抽牙,攻牙模206在抽牙的基础上加工出攻牙102,第二元件下料模207在元件本体料带13上进一步冲压出元件本体1的形状,下折模208对元件本体1的垂直部折弯,使垂直部折弯90°,元件出品模209在元件本体料带13上冲压并使得元件本体1与元件本体料带13分离,从而完成接线固定板63的冲压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元件本体料带13依次经过压线模201、元件本体料带定位模202、元件本体冲孔模203、第一元件下料模204和凸包模41,冲压得到元件本体1的基本形状;接触片料带14依次经过接触片预断模3、接触片冲孔模211和接触片下料模212,冲压得到接触片11;元件本体1和接触片11同时经过剪断铆合模5,剪断铆合模5的切割刀55使接触片11与接触片料带14分离,凸包冲压头51使接触片11与元件本体1连接且凸包112穿设于铆接孔111,然后将凸包112抵紧接触片11,从而实现接触片11在元件本体1上的安装,然后元件本体料带13再经过抽牙模205、攻牙模206、第二元件下料模207、下折模208和元件出品模209,完成剩余的元件本体1成型步骤,得到接线固定板63。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包括下模座以及相对于所述下模座压合的上模架,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上模架设置有上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设有供元件本体料带(13)输送的元件本体成型区(2)以及供接触片料带(14)输送的接触片成型区(21),所述元件本体料带(13)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的冲压下成型出元件本体(1),所述接触片料带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的冲压下成型出接触片(11),所述元件本体成型区(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接触片成型区(2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接触片成型区(21)与所述元件本体成型区(2)在铆接模块(4)上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沿所述接触片成型区(21)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接触片冲孔模(211)和接触片下料模(212),所述铆接模块(4)位于所述接触片下料模(212)背离所述接触片冲孔模(211)的一侧,所述接触片冲孔模(211)在接触片(11)上冲压形成铆接孔(111),所述接触片下料模(212)在接触片料带(14)上冲压形成接触片(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接触片料带(14)位于元件本体料带(13)的上方,所述铆接模块(4)沿元件本体成型区(2)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凸包模(41)和剪断铆合模(5),所述凸包模(41)在元件本体(1)上冲压形成凸包(112),凸包(112)穿设于铆接孔(111),所述剪断铆合模(5)将接触片(11)从接触片料带(14)上分离并冲压固定于元件本体(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模(41)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凸包定型块(42)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凸包成型块(44),所述凸包成型块(44)位于所述凸包定型块(42)的正下方,所述凸包定型块(42)的端部开设有供所述凸包成型块(44)进入的凹腔(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断铆合模(5)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凸包冲压头(51)、剪断头(52)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凸包定位块(54),所述凸包冲压头(51)冲压接触片(11)的凸包(112),所述凸包冲压头(51)的端部设有与凸包(112)中部接触的冲击凸针(56),所述凸包定位块(54)进入凸包(112)的内腔,所述剪断头(52)的端部设有用于切割接触片料带(14)与接触片(11)连接部位的切割刀(55),所述冲击凸针(56)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切割刀(55)的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模块(4)还包括设置于在所述剪断铆合模(5)背离所述凸包模(41)的一侧的接触片折弯模(6),所述接触片折弯模(6)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折弯刀(61)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折弯承托块(62),所述折弯承托块(62)开设有供所述折弯刀(61)伸入的让位腔(621),所述让位腔(621)的侧壁对称设有向下倾斜的折弯斜壁(622),所述折弯刀(61)对称设置有与接触片(11)两侧抵接且与所述折弯斜壁(622)平行的斜切面(6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折弯模(6)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固定板(63)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63)且对称分布于所述折弯刀(61)两侧的推块(64),两个所述推块(64)相互靠近的侧面均设有斜推面(641),所述固定板(63)开设有缓冲腔(631),所述缓冲腔(631)内设有若干个沿两个所述推块(64)的连线方向设置的滑杆(632),所述滑杆(632)与所述缓冲腔(631)的腔底之间连接有伸缩筒(633)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滑杆(632)滑动连接有滑块(637),所述滑杆(632)远离所述推块(64)的一端设有延伸块(635),所述延伸块(635)远离所述固定板(63)的一端设有固定块(636),所述滑块(637)远离所述固定板(63)的一端设有助夹块(65),所述助夹块(65)的一端端面设有与所述斜推面(641)抵接的斜抵面(651)、另一端端面开设有阻位腔(652),所述阻位腔(652)的腔底与所述固定块(636)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助夹块(65)设有用于与接触片(11)背离所述斜切面(611)的一面抵接的助夹头(65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成型区(21)在所述接触片下料模(212)与所述剪断铆合模(5)之间设有撕破模(35),所述撕破模(35)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撕破刀(351)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撕破座(352),所述撕破刀(351)的端部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撕破面(353),所述第一撕破面(353)的最底端对应接触片(11)的中部,所述撕破座(352)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撕破面(353)平行的第二撕破面(35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元件本体料带(13)与接触片料带(14)的竖直距离为5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在所述接触片冲孔模(211)背离所述接触片下料模(212)的一侧设置有接触片预断模(3),所述接触片预断模(3)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预断板(31)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且朝向所述预断板(31)的方向凸起的预断块(3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16000.9U CN213495966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16000.9U CN213495966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95966U true CN213495966U (zh) | 2021-06-22 |
Family
ID=7639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16000.9U Active CN213495966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95966U (zh)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16000.9U patent/CN2134959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10978B (zh) | 一种电机碳刷架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设备 | |
CN115475879A (zh) | 一种一次成型插针和料带的连续冲压模具 | |
CN111014451B (zh) | 散热器支架的级进冲压模具 | |
CN213495966U (zh) | 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结构 | |
CN113996708A (zh) | 一种帽形零部件连续冲压模具 | |
CN112366106A (zh) | 一种接线元件的冲压结构 | |
CN213495967U (zh) | 一种接线固定板的冲压模具 | |
CN219899913U (zh) | 成型模具 | |
CN210253821U (zh) | 一种电源盒的连续冲压模具 | |
CN208542812U (zh) | 斜滑折弯连续冲压模具 | |
CN213944542U (zh) | 一种银点触头成型模具 | |
CN213968590U (zh) | 一种支架弯曲成型装置 | |
CN111545666B (zh) | 一种弹片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 |
CN210847981U (zh) | 一种切断折弯一步成形的复合模具 | |
CN216540469U (zh) | 冲压连续模 | |
CN208390781U (zh) | 侧冲孔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直角汽车零部件连续模具 | |
CN202662955U (zh) | 一种电机碳刷架的加工设备 | |
CN113894231A (zh) | 冲压用的下模组件及具有该下模组件的双排钩冲压模具 | |
CN112355146A (zh) | 一种车门连接件连续墩挤模 | |
CN112139358A (zh) | 一种链条多工位成型自动铆接模具 | |
CN216175833U (zh) | 一种千斤顶顶头级进模 | |
CN214442348U (zh) | 一种成型铜材料超高翻边孔的级进模 | |
CN218134240U (zh) | 热水器支架折弯成型模具 | |
CN218015224U (zh) | 一种弯角件的连续模具 | |
CN213856637U (zh) | 一种车门连接件连续墩挤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