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2777U - 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92777U
CN213392777U CN202022049563.3U CN202022049563U CN213392777U CN 213392777 U CN213392777 U CN 213392777U CN 202022049563 U CN202022049563 U CN 202022049563U CN 213392777 U CN213392777 U CN 213392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bracket
fans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495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平
杨广
伍勋焕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495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92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92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92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包括支架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风扇,所述支架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风扇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包括若干栅条及形成于若干所述栅条之间的进风通道,所述栅条的板面自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侧到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为朝向所述支架的底侧倾斜设置,从而使得风扇的进风通道形成为自下而上,如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用户头发从第一进风口进入至风扇发生绞发;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挂脖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在炎炎夏日,电风扇、空调等是被人们最普遍使用的降温设备,但是这些降温设备只能在室内使用,无法随身携带,当人外出或在露天休息时,就只能靠扇子或自然风给自己降温,但是很多时候没有自然风,用扇子也比较累。针对这种情况,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这些风扇大多是手持的,拿取和存放都不方便,长时间手持也会使手部劳累。
因此,市场上出现了挂脖风扇,但现有的挂脖风扇在佩戴时容易出现用户头发从进风口进入至风扇发生绞发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安全,而且容易造成挂脖风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防止绞发的挂脖风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包括支架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风扇,所述支架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风扇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包括若干栅条及形成于若干所述栅条之间的进风通道,所述栅条的板面自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侧到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为朝向所述支架的底侧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栅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栅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栅条的板面与所述支架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处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7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内侧壁,所述栅条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和/或,所述支架围成用于供人体颈部佩戴的佩戴区,所述栅条的板面自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侧到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为朝向背离所述佩戴区的一侧倾斜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内形成有对应所述风扇的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所述风道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和/或,若干所述栅条均呈板状,且若干所述栅条平行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沿其厚度方向设有贯穿的镂空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风扇,每一所述风扇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支架内形成有对应每一所述风扇的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所述风道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包括两个第一风扇和两个第二风扇,两个所述第一风扇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风扇分别靠近所述支架的中间部位设置,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空间,两个所述第二风扇之间形成第二间隔空间,所述支架的外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二风扇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支架内设有沿所述支架长度方向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隔板和一个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风扇附近的所述支架的顶壁,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风扇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分隔成对应所述第一风扇的第一风道及第一子腔体,所述第一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和/或
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所述第二风扇的底部延伸并围绕该第二风扇回折形成非闭合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底端连接至所述支架的底壁,所述环形部的顶端连接至所述支架的顶壁,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间隔空间分隔成对应两个所述第二风扇的第二风道及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二子腔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风扇电连接的电池或电路板,所述第二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盖设有盖板;所述第一子腔体处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间隔空间隔离出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一子腔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将第一进风口设计呈栅条结构,栅条的板面自靠近风扇的一侧到远离风扇的一侧为朝向支架的底侧倾斜设置,从而使得风扇的进风通道形成为自下而上,如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用户头发从第一进风口进入至风扇发生绞发;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栅条部位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栅条部位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栅条部位的侧面剖视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挂脖风扇在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挂脖风扇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10,该挂脖风扇10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以实现吹风降温效果。该挂脖风扇10包括支架12及设置于支架12内的风扇26,支架12围成用于供人体颈部佩戴的佩戴区14,支架12的侧壁上对应风扇设有第一进风口1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6为圆形,并均设置于支架12的内侧壁上。
第一进风口16包括若干栅条18及形成于若干栅条18之间的进风通道20,优选地,若干栅条18均呈板状,并平行间隔排布。每一栅条18的板面自靠近风扇的一侧到远离风扇的一侧为朝向支架12的底侧倾斜设置,也即向下倾斜设置,从而使得风扇的进风通道形成为自下而上,即外部空气进入风扇时是自下而上进入,如此设计可有效防止佩戴时用户头发从第一进风口16进入至风扇内发生绞发。
进一步地,栅条18的长度方向与支架12的长度方向A之间的夹角m为锐角(具体参阅图1),优选地,夹角m的范围为30-60度,优选为45度。栅条18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具体可参阅图6),如此设计可使得栅条18的两个侧面(即靠近风扇的内侧面和远离风扇的外侧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进一步有效防止头发进入至风扇内。
进一步地,栅条18的板面自靠近风扇26的一侧到远离风扇的一侧为朝向背离佩戴区14的一侧倾斜延伸,使得栅条18的倾斜方向与用户头发的延展方向相同或相近,从而可避免进风通道20与用户头发的延展方向相对,减小头发从第一进风口16进入的机率,进一步增强防绞发功能。栅条18的板面与支架12对应第一进风口16处的厚度方向B之间的夹角n可设置为15-70度,优选为30、45或60度。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6也可以设计呈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栅条18也可以有其他设计,例如栅条18设计呈弧形,或者波浪状,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做出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以两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支架1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12包括连接件22及连接在连接件22两端的壳体24,设置两个风扇26,两个风扇26分别位于两个壳体24内远离连接件22的一端。连接件22与壳体24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为通过螺丝可拆卸固定。连接件22例如为软性材质,可使得挂脖风扇10能够通过弯折、扭转来调整出风方向,进而使得吹出的风可以吹向人体颈部或脸部等不同部位。
由于本实施例中两个壳体24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因此,下文仅以一个壳体24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4的外侧壁上对应风扇26的位置设有第二进风口28,第二进风口28呈栅格状。第二进风口28处还设有保护盖30,保护盖30的连接,例如可以为卡扣连接至第二进风口28的栅格结构上,以遮挡第二进风口28并与第二进风口28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外部空气可从间隙经第二进风口28进入壳体24内。保护盖30可以采用与壳体24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保护盖30的设置可以防止杂物,例如头发通过第二进风口28掉入到风扇26内影响风扇26的使用性能,同时也使得产品的外形更为美观。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4内形成有对应风扇26的风道40,风道40沿支架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定长度,风道40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44,风扇26运转产生的风经风道40后从出风口44吹出。
更具体地,壳体24的腔体内设有分隔件32和隔板34,分隔件32和隔板34分别沿壳体24的长度方向延伸,分隔件32和隔板34的一端部分别靠近风扇26。其中,分隔件32用于将壳体24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36和第二腔体38,隔板34设置于第二腔体38内,以将第二腔体38进一步分隔成风道40和第二子腔体42。优选地,第一腔体36和第二子腔体42均不与风道40连通,而风道40与风扇26对应连通。风道40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44,出风口44连通风道40与壳体24外部,使得风扇26运转产生的风经风道40后从出风口44吹出。由于分隔件32和隔板34对壳体24内腔体的双重分隔作用,可有效缩小风道40的体积,风扇26产生的风进入风道40后更为集中,风更聚集,从出风口44吹出的风力更大,从而吹风降温效果更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4包括相互卡扣连接的内壳46和外壳48,方便用户拆装。
更具体地,分隔件32连接至壳体24的外侧壁的内侧,也即连接至外壳48的内侧壁上,且分隔件32沿壳体24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即分隔件32的板面沿壳体24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得分隔件32的外侧面与外壳48之间形成第一腔体36,分隔件32的内侧面与内壳46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8,也即第一腔体36与第二腔体38沿壳体24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分隔件32例如为通过卡扣或螺丝锁定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外壳48的内侧壁上。
隔板34的两侧分别连接壳体24的内侧壁和分隔件32的内侧面,且隔板34沿壳体24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伸,即隔板34的板面沿壳体24的厚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隔板34的一侧一体连接至内壳46的内侧壁上,隔板34的另一侧与分隔件32的侧壁紧密抵接,从而将第二腔体38分隔成沿壳体14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风道40和第二子腔体42。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出风口44设有多个,并沿壳体24的内侧壁设置,也即沿内壳46的长度方向延伸排布,具体地,多个出风口44设置在内壳46对应风道40区域的上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44也可以设置在内壳46对应风道40区域的其他位置。
挂脖风扇10还包括电池50和电路板(图未示出),风扇26和电池24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以为风扇26供电。电池50和电路板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36和/或第二子腔体42内,使得电池50和电路板等电子元件与风道40隔开,避免影响风扇26出风,且结构紧凑。本实施例中,电池50设置在第一腔体36内。挂脖风扇10还包括开关52,开关52与电路板电连接,用于控制风扇26的启动和停止。本实施例中,开关52为按钮式开关,外壳48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孔,开关52安装在安装孔内并凸出于外壳48的外侧面以供用户按压。
在如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12内设置多个风扇,每一风扇对应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6。支架12沿其厚度方向设有贯穿的镂空区54,镂空区54例如为分别自支架12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向内凹陷并贯穿支架12形成,镂空区54用于减小支架12的内部风道体积,从而增大风力。镂空区54设置于至少一相邻两风扇之间。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风扇,每一风扇对应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6,支架12内形成有对应每一风扇的风道,风道沿支架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定长度,风道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风道后从出风口吹出。
更具体地,支架12内的风扇包括两个第一风扇56和两个第二风扇58,两个第一风扇56分别设置于支架12内的两端,两个第二风扇58分别靠近支架12的中间部位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架12两侧的部分关于其中轴线对称。支架12两侧的第一风扇56与第二风扇58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空间,两个第二风扇58之间形成第二间隔空间。
支架12的腔体内设有沿支架12长度方向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隔板60和一个第二隔板62。以支架12其中一侧为例,第一隔板60一端连接至第二风扇58附近的支架12的顶壁,另一端朝向第一风扇56的底部延伸。第一隔板60的板面沿支架12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隔板60将第一间隔空间分隔成对应第一风扇56的第一风道64及第一子腔体66,第一风道64和第一子腔体66沿支架12的宽度方向隔开分布。第一风道64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68,第一出风口68例如设置在支架12的顶壁内缘处。
第二隔板62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第二风扇58的底部延伸并围绕该第二风扇58回折形成非闭合的环形部68,环形部68的底端连接至支架12的底壁,环形部68的顶端连接至支架12的顶壁,第二隔板62位于两个第二风扇58之间的部分朝向支架12的顶壁中间部位倾斜延伸。第二隔板62的板面沿支架12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隔板62将第二间隔空间分隔成对应两个第二风扇58的第二风道70及第二子腔体72,两个第二风道70进一步通过分隔部隔开设置,使得两个第二风道70内的风不会相撞,第二风道70和第二子腔体72沿支架12的宽度方向隔开分布。第二风道70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二出风口74,两个第二出风口74例如设置在支架12的顶壁内缘处,并关于支架12的中轴线对称。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12包括相互卡扣连接的内壳76和外壳78,方便用户拆装。
第一隔板60和第二隔板62的一侧连接至内壳76的内侧壁上,例如与内壳76一体成型,另一侧与外壳78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因此,第一风道64与第一子腔体66可通过间隔连通,第二风道70与第二子腔体72可通过间隔连通,且第一间隔空间与第二间隔空间也可通过间隔连通。为了减小第二风道70的体积,增大风力,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风道70外盖设有盖板80,盖板80呈适配于第二风道70的形状,从而将第二风道70形成密闭空间,优选地,盖板80的中部设有将两个第二风道70隔开的分隔部。为了减小第一风道64的体积,增大风力,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子腔体66外设有隔离件82,隔离件82呈适配于第一子腔体66的形状,用于将第一间隔空间隔离出第一风道64和第一子腔体66,从而减小第一风道64的体积。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12两侧的第一风扇56与第二风扇58之间分别设有镂空区54,且镂空区54贯穿第一子腔体66设置。更具体地,镂空区54包括自支架12的内壳76朝向第一子腔体66内凹的第一凹陷部、自支架12的外壳78朝向第一子腔体66内凹的第二凹陷部以及设置于隔离件82两侧分别用于与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对接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
支架12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一风扇56和第二风扇58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16,第一进风口16为前述栅条结构设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12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一风扇56和第二风扇58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84,第二进风口84包括多个并呈环形排布。
本实施例中,挂脖风扇10还包括电池86和电路板(图未示出),第一风扇56、第二风扇58及电池86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以为第一风扇56及第二风扇58供电。电池86和电路板可以设置在第一子腔体66和/或第二子腔体72内,使得电池86和电路板等电子元件与风道隔开,避免影响风扇出风,且结构紧凑。本实施例中,电池86设置在第一子腔体66内。挂脖风扇10还包括开关(图未示出),开关与电路板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风扇56及第二风扇58的启动和停止,开关例如设置在外壳78上方便用户操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将第一进风口设计呈栅条结构,栅条的板面自靠近风扇的一侧到远离风扇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从而使得风扇的进风通道形成为自下而上,如此设计,可有效防止用户头发从第一进风口进入至风扇发生绞发。进一步地,可将栅条的长度方向与支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设计为锐角,且栅条的板面自靠近风扇的一侧到远离风扇的一侧为朝向背离支架的佩戴区一侧倾斜延伸,使得栅条的倾斜方向与用户头发的延展方向相同或相近,减小头发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机率,进一步增强防绞发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挂脖风扇,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风扇,所述支架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风扇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包括若干栅条及形成于若干所述栅条之间的进风通道,所述栅条的板面自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侧到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为朝向所述支架的底侧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条的板面与所述支架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处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70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内侧壁,所述栅条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和/或,所述支架围成用于供人体颈部佩戴的佩戴区,所述栅条的板面自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侧到远离所述风扇的一侧为朝向背离所述佩戴区的一侧倾斜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形成有对应所述风扇的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所述风道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和/或,若干所述栅条均呈板状,且若干所述栅条平行间隔排布。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沿其厚度方向设有贯穿的镂空区。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风扇,每一所述风扇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支架内形成有对应每一所述风扇的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所述风道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两个第一风扇和两个第二风扇,两个所述第一风扇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风扇分别靠近所述支架的中间部位设置,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空间,两个所述第二风扇之间形成第二间隔空间,所述支架的外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二风扇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支架内设有沿所述支架长度方向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隔板和一个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风扇附近的所述支架的顶壁,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风扇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分隔成对应所述第一风扇的第一风道及第一子腔体,所述第一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和/或
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所述第二风扇的底部延伸并围绕该第二风扇回折形成非闭合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底端连接至所述支架的底壁,所述环形部的顶端连接至所述支架的顶壁,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间隔空间分隔成对应两个所述第二风扇的第二风道及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二子腔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风扇电连接的电池或电路板,所述第二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盖设有盖板;所述第一子腔体处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间隔空间隔离出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一子腔体。
CN202022049563.3U 2020-09-17 2020-09-17 挂脖风扇 Active CN213392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9563.3U CN213392777U (zh) 2020-09-17 2020-09-17 挂脖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9563.3U CN213392777U (zh) 2020-09-17 2020-09-17 挂脖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92777U true CN213392777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79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9563.3U Active CN213392777U (zh) 2020-09-17 2020-09-17 挂脖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92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16731U (zh) 挂脖风扇
JP7076868B2 (ja) 首掛けファン
CN211116730U (zh) 脖戴风扇
CN212536127U (zh) 脖戴风扇
CN214404053U (zh) 挂脖风扇
CN213206106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2690401U (zh) 多功能颈挂式风扇
CN215719690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2690406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214198974U (zh) 挂脖风扇
CN212899135U (zh) 便携风扇
CN216477949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216477948U (zh) 便携风扇
CN213392777U (zh) 挂脖风扇
JP2024059939A (ja) 首掛けファン
CN213450914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3450915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1874774U (zh) 挂脖风扇
CN211874797U (zh) 挂脖风扇
CN214742192U (zh) 挂脖风扇
CN214742181U (zh) 挂脖风扇
CN213628072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4404035U (zh) 挂脖风扇
CN213928829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2536133U (zh) 多功能便携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