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83299U - 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及鞋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及鞋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83299U CN213383299U CN202021475503.1U CN202021475503U CN213383299U CN 213383299 U CN213383299 U CN 213383299U CN 202021475503 U CN202021475503 U CN 202021475503U CN 213383299 U CN213383299 U CN 2133832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s
- yarn
- color
- area
- transpa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4934 Dacr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编织在一起的面层和底层,底层靠近人体的足部设置,面层具有透视区,透视区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第三纱线编织而成,透视区中设有网孔,所述底层对应透视区设有变色图案区,变色图案区至少包括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第一种颜色与第二种纱线颜色不同。本实用新型变色图案区至少包括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设置在底层上,从面层透过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第三纱线以及网孔,可以透视到底层的变色图案,具有朦胧低调的新颖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采用该面料的鞋面,其具有透气性好,视觉新颖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及鞋面。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必要的生活用品,品种和款式越来越多,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的渐变色鞋面一般包括编织在一起的面层和底层,在面层中织入不同延伸的纱线,形成渐变色效果,由于这类鞋面越来越多,同质化较为严重,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另外这类鞋面透气性能也相对较差。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性好、视觉新颖的新型渐变色面料,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采用该面料制作的鞋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渐变色鞋面,包括鞋面本体,鞋面本体包括编织在一起的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具有透视区,透视区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第三纱线编织而成,透视区中设有网孔,所述底层对应透视区设有变色图案区,变色图案区至少包括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第一种颜色与第二种纱线颜色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纱线为透明涤纶单丝、透明尼龙单丝或者透明TPU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透视区以纬平针组织方式交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脚尖的方向为前,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通过针织方式编织在所述底层靠近所述面层的一面,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均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沿前后方向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脚尖的方向为前,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所述第一纱线的两端编织在所述面层或者所述底层上,所述第一纱线对应所述透视区的位置以浮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透视区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第二纱线的两端编织在所述面层或者所述底层上,所述第二纱线对应所述透视区的位置以浮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透视区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均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沿前后方向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面本体包括鞋头部、形成在鞋头部的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第一翼片与第二翼片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鞋舌口和鞋口,第一翼片远离鞋头部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翼片远离鞋头部的另一端形成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变色图案区包括4至8种不同颜色的纱线。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变色图案区至少包括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设置在底层上,从面层透过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第三纱线以及网孔,可以透视到底层的变色图案,具有朦胧低调的新颖视觉效果,另外,透视区中的网孔可以提升面料的透气性能。进一步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以浮线地方式设置在底层上,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可以将面层和底层相应位置撑开,使得面层和底层相应位置的空间更大,提升透气效果,将本实用新型的面料用于鞋面,其具有透气性好,视觉新颖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部分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面层10 底层20
第一纱线21 第二纱线22
透视区30 网孔31
鞋头部100 第一翼片101
第二翼片102 第一连接部103
第二连接部104 鞋舌口105
鞋口1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编织在一起的面层10和底层20,在裁切成鞋面后,底层20靠近人体的足部设置,所述面层10具有透视区30,透视区30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第三纱线编织而成,透视区30中设有网孔31,网孔31通过编织的方式形成。所述底层20对应透视区30设有变色图案区,变色图案区至少包括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21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22,第一种颜色与第二种纱线颜色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变色图案区并不局限于两种颜色的纱线,优选地,所述变色图案区包括4至8种不同颜色的纱线。在排布上,可以将多根同样颜色的纱线排布成一个图案色块,再排布另一图案色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纱线为透明涤纶单丝、透明尼龙单丝或者透明TPU纱线,单丝的直径可以为0.08至0.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透视区30以纬平针组织方式交织。
本实用新型的鞋面包括鞋面本体,鞋面本体由面料裁切而成,面料采用上述的面料,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脚尖的方向为前,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所述第一纱线21和所述第二纱线22通过针织方式编织在所述底层20靠近所述面层10的一面,所述第一纱线21和所述第二纱线22均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一纱线21和所述第二纱线22沿前后方向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脚尖的方向为前,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所述第一纱线21的两端编织在所述面层10或者所述底层20上,所述第一纱线21对应所述透视区30的位置以浮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透视区30与所述底层20之间,所述第二纱线22的两端编织在所述面层10或者所述底层20上,所述第二纱线22对应所述透视区30的位置以浮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透视区30与所述底层20之间,所述第一纱线21和所述第二纱线22均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一纱线21和所述第二纱线22沿前后方向排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纱线21和第二纱线22可以选用较为蓬松的纱线,从而能够将透视区30更好地撑开,提升透视区30的视觉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鞋面本体展开呈半船型状,所述鞋面本体包括鞋头部100、形成在鞋头部100的第一翼片101和第二翼片102,第一翼片101与第二翼片102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鞋舌口105和鞋口106,第一翼片101远离鞋头部100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部103,第二翼片102远离鞋头部100的另一端形成与第一连接部103配合的第二连接部104,在组装时,第一连接部103与第二连接部104缝接在一起作为后跟部位。本实用新型中,透视区30沿着鞋舌口105和鞋口106的周沿设置,提升透气性能,鞋面的其它部位则没有设置透视区30,提升鞋面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8)
1.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编织在一起的面层和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具有透视区,透视区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第三纱线编织而成,透视区中设有网孔,所述底层对应透视区设有变色图案区,变色图案区至少包括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第一种颜色与第二种纱线颜色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纱线为透明涤纶单丝、透明尼龙单丝或者透明TPU纱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视区以纬平针组织方式交织。
4.一种鞋面,包括用面料裁切而成的鞋面本体,所述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编织在一起的面层和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具有透视区,透视区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第三纱线编织而成,透视区中设有网孔,所述底层对应透视区设有变色图案区,变色图案区至少包括第一种颜色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种颜色的第二纱线,第一种颜色与第二种纱线颜色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鞋面,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面料本体对应脚尖的方向为前,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通过针织方式编织在所述底层靠近所述面层的一面,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均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沿前后方向排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鞋面,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面料本体对应脚尖的方向为前,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所述第一纱线的两端编织在所述面层或者所述底层上,所述第一纱线对应所述透视区的位置以浮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透视区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第二纱线的两端编织在所述面层或者所述底层上,所述第二纱线对应所述透视区的位置以浮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透视区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均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沿前后方向排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本体包括鞋头部、形成在鞋头部的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第一翼片与第二翼片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鞋舌口和鞋口,第一翼片远离鞋头部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翼片远离鞋头部的另一端形成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图案区包括4至8种不同颜色的纱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75503.1U CN213383299U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及鞋面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75503.1U CN213383299U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及鞋面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83299U true CN213383299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201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75503.1U Active CN213383299U (zh) | 2020-07-23 | 2020-07-23 | 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及鞋面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832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75815A (zh) * | 2021-06-30 | 2021-10-08 | 泉州市睿美科绣花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弦丝绣织鞋面的制造方法 |
-
2020
- 2020-07-23 CN CN202021475503.1U patent/CN2133832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75815A (zh) * | 2021-06-30 | 2021-10-08 | 泉州市睿美科绣花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弦丝绣织鞋面的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85059B (zh) | 一种提花网孔面料、鞋面及面料制作方法 | |
US11134724B2 (en) | Engineered bra | |
CN211645541U (zh) | 一种提花网孔面料及鞋面 | |
CN111844970B (zh) | 一种新型透气面料、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6970818U (zh) | 双面贾卡间隔经编织物 | |
CN1782156A (zh) | 间隔织物的制法及间隔织物 | |
CN107709643A (zh) | 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
CN205576409U (zh) | 一种具有浮雕云斑横条效应的轻质纬编面料 | |
CN112746377B (zh) | 一种内部可视立体纹路组织的针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 |
TWM531760U (zh) | 一種一體成型的高挺度多孔針織鞋面 | |
CN101265632A (zh) | 剪花布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3383299U (zh) | 一种新型渐变色面料及鞋面 | |
CN111005137B (zh) | 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212737379U (zh) | 一种新型透气面料及鞋面 | |
CN213203347U (zh) | 浮雕组织面料以及鞋面 | |
CN212895220U (zh) | 一种具有立体空腔循环导流的面料 | |
CN218263010U (zh) | 一种经编双面纱架双贾卡面料及鞋面 | |
CN222684912U (zh) | 一种大小渐变的点状浮线提花组织面料 | |
CN217757841U (zh) | 一种点状混合提花的针织面料及鞋面 | |
CN113265753A (zh) | 一种具有浮点设计的纬编织物 | |
CN214362017U (zh) | 一种仿梭织的针织鞋面面料 | |
CN215837381U (zh) | 一体编织的鞋面 | |
CN221554729U (zh) | 一种编织型婚纱 | |
CN220619279U (zh) | 一种幻色梭织面料、鞋面及鞋 | |
CN216701718U (zh) | 一种多变型的针梭配连衣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62000 No. 177, Zhizao Avenue, Jin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Food Park),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airun (Jinj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77, Zhizao Avenue, Jin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Food Park),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200 Patentee before: JINJIANG BAIRUN WEAVING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