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0741U - 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0741U
CN213350741U CN202021567913.9U CN202021567913U CN213350741U CN 213350741 U CN213350741 U CN 213350741U CN 202021567913 U CN202021567913 U CN 202021567913U CN 213350741 U CN213350741 U CN 213350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pipe
hole
pipe
mould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79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勃
陈时君
徐建强
王德研
龚玉飞
云洪伟
王峰岭
布致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Yuxi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Yuxi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Yuxi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Yuxi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79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0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0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0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涉及工业铸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两端依次贯穿开设有第一模具孔、第二模具孔、第三模具孔、第四模具孔、第五模具孔和第六模具孔,且六个模具孔的直径依次减小,模具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且转盘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三进料管、第四进料管、第五进料管和第六进料管,六个进料管与模具本体相邻一端的直径分别等于对应位置处模具孔的直径,背离模具本体一端的直径均相等。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六个不同直径尺寸的模具融合成一体,转动转盘即可更换模腔,简便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连铸是铸造工艺中的一种,区别与模铸在于,模铸是在锻压机械的作用下,将毛坯在锻模模膛中被迫塑性流动成形,而连铸可以省去初轧开坯工序,不仅节约了均热炉加热的能耗,而且也缩短了从金属液到成坯的周期时间,连铸模具是连铸工艺中的主要部件,负责给铸造物体进行定型。
不同规格的产品能只用一套模具。但需要两个模腔,就是常说的一模两腔,但是现有的铸造模具更换模腔时需要去将旧有的模腔拆卸下来,比较费时费力,导致工作效率比较低下,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通过将六个不同直径尺寸的模具融合成一体,在其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上固定连接有六个进料管,且六个进料管背离模具本体一端的内径均线等,与模具本体相邻一端的内径等于对应位置处模具孔的直径,解决了现有的铸造模具在铸造过程中如果需要铸造不同直径的铜管,需要对模具进行拆卸,重新安装符合铸造要求的模具,造成工人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包括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两端依次贯穿开设有第一模具孔、第二模具孔、第三模具孔、第四模具孔、第五模具孔和第六模具孔,便于工人根据铸造要求选择合适的铸造管道,所述模具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便于工人调整进料管的位置,且转盘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三进料管、第四进料管、第五进料管和第六进料管,所述转盘的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防护壳体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保证铜管铸造完成的下料路径,所述防护壳体的底板上阵列贯穿开设有进水口,所述防护壳体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排出水口,便于冷却液从防护壳体内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孔、第二模具孔、第三模具孔、第四模具孔、第五模具孔和第六模具孔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三进料管、第四进料管、第五进料管和第六进料管与模具本体相邻一端的内径等于对应位置处第一模具孔、第二模具孔、第三模具孔、第四模具孔、第五模具孔和第六模具孔的直径,且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第三进料管、第四进料管、第五进料管和第六进料管背离模具本体一端的内径均相等,保证任意一个进料管与外部单元导料管道的连接,同时便于铸造不同直径的铜管。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体的顶口位置处卡接固定有除湿机,且除湿机通过除湿机管道与外部单元的储液罐连接,避免冷却液对模具本体内部的铸造铜管冷却时产生的蒸汽对工人造成伤害,同时将产生的蒸汽回收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体的底端设置有集液箱,所述集液箱的一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集液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面板,且进水面板的顶部阵列固定连接有喷液管,所述集液箱与出水口平行的一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保证模具本体内铸造的铜管及时冷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集液箱内部的液体及时排出,避免淤积。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箱内侧的长度等于防护壳体的长度,且集液箱内侧的宽度大于防护壳体的宽度,所述防护壳体的底部处于集液箱的内部,且二者之间为卡接固定,便于防护壳体的安放,同时避免防护壳体内部的冷却液流到外界环境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进一步地,所述喷液管的数量等于进水口的数量,且喷液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进水口的直径,避免喷液管喷洒冷却液时,防护壳体的底板对其造成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处于防护壳体的外部,且转盘的一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卡接固定有电机,且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便于工人调整进料管的位置,保证其与外部单元导料管道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六个不同直径尺寸的模具融合成一体,在其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上固定连接有六个进料管,且六个进料管背离模具本体一端的内径均线等,与模具本体相邻一端的内径等于对应位置处模具孔的直径,使得工人不需要拆卸来进行更换铸造模具,只需通过转动转盘将与其固连的六个进料管中符合铸造需要的一个与外部单元的导尿管连接,即可铸造出不同直径尺寸的铜管,简便了操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除湿机和集液箱,及时的将冷却液收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对工人造成伤害。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不同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具本体和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液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防护壳体;101、模具本体;1011、第一模具孔;1012、第二模具孔;1013、第三模具孔;1014、第四模具孔;1015、第五模具孔;1016、第六模具孔;102、转盘;1021、第一进料管;1022、第二进料管;1023、第三进料管;1024、第四进料管;1025、第五进料管;1026、第六进料管;103、从动齿轮;104、通孔;105、进水口;106、出水口;107、除湿机;1071、除湿机管道;2、集液箱;201、进水管;2011、进水面板;2012、喷液管;202、出水管;3、基座;301、电机;302、主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包括防护壳体1,防护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模具本体101,模具本体101两端依次贯穿开设有第一模具孔1011、第二模具孔1012、第三模具孔1013、第四模具孔1014、第五模具孔1015和第六模具孔1016,根据铸造要求选择合适的铸造管道,模具本体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02,调整进料管的位置,且转盘102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1021、第二进料管1022、第三进料管1023、第四进料管1024、第五进料管1025和第六进料管1026,转盘102的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从动齿轮103,防护壳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104,保证铜管铸造完成的下料路径,防护壳体1的底板上阵列贯穿开设有进水口105,防护壳体1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排出水口106,冷却液从防护壳体1内排出。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模具孔1011、第二模具孔1012、第三模具孔1013、第四模具孔1014、第五模具孔1015和第六模具孔1016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一进料管1021、第二进料管1022、第三进料管1023、第四进料管1024、第五进料管1025和第六进料管1026与模具本体101相邻一端的内径等于对应位置处第一模具孔1011、第二模具孔1012、第三模具孔1013、第四模具孔1014、第五模具孔1015和第六模具孔1016的直径,且第一进料管1021、第二进料管1022、第三进料管1023、第四进料管1024、第五进料管1025和第六进料管1026背离模具本体101一端的内径均相等,保证任意一个进料管与外部单元导料管道的连接,并且可以铸造不同直径的铜管。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防护壳体1的顶口位置处卡接固定有除湿机107,且除湿机107通过除湿机管道1071与外部单元的储液罐连接,将产生的蒸汽回收利用,转盘102处于防护壳体1的外部,且转盘102的一侧设置有基座3,基座3的顶部卡接固定有电机301,且电机301通过主动齿轮302与从动齿轮103啮合连接,保证进料管与外部单元导料管道的连接。
其中如图1、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防护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集液箱2,集液箱2的一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01,进水管201位于集液箱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面板2011,且进水面板2011的顶部阵列固定连接有喷液管2012,集液箱2与出水口106平行的一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02,加速冷却模具本体101内铸造的铜管,并且及时排出集液箱2内的液体,集液箱2内侧的长度等于防护壳体1的长度,且集液箱2内侧的宽度大于防护壳体1的宽度,防护壳体1的底部处于集液箱2的内部,且二者之间为卡接固定,保证防护壳体1的安放,喷液管2012的数量等于进水口105的数量,且喷液管201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进水口105的直径,避免喷液管2012喷洒冷却液时,防护壳体1的底板对其造成抵触。
工作原理:工人根据铸造要求在选定第一模具孔1011、第二模具孔1012、第三模具孔1013、第四模具孔1014、第五模具孔1015和第六模具孔1016中的一个,利用电机301带动主动齿轮302转动,主动齿轮302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103转动,从动齿轮103带动转盘102转动,进而将转盘102上固定连接的第一进料管1021、第二进料管1022、第三进料管1023、第四进料管1024、第五进料管1025和第六进料管1026中负荷铸造要求的一个转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其与外部单元的导料管道连接,将进水管201与外部单元的水箱连接,将除湿机管道1071和出水管202与外部单元的储液罐连接,对冷却液进行收集,节约了水资源,此时所有准备工作完成,打开外部单元的导料管开始进行铸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包括防护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模具本体(101),所述模具本体(101)两端依次贯穿开设有第一模具孔(1011)、第二模具孔(1012)、第三模具孔(1013)、第四模具孔(1014)、第五模具孔(1015)和第六模具孔(1016),所述模具本体(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02),且转盘(102)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1021)、第二进料管(1022)、第三进料管(1023)、第四进料管(1024)、第五进料管(1025)和第六进料管(1026),所述转盘(102)的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从动齿轮(103),所述防护壳体(1)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104),所述防护壳体(1)的底板上阵列贯穿开设有进水口(105),所述防护壳体(1)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排出水口(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孔(1011)、第二模具孔(1012)、第三模具孔(1013)、第四模具孔(1014)、第五模具孔(1015)和第六模具孔(1016)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进料管(1021)、第二进料管(1022)、第三进料管(1023)、第四进料管(1024)、第五进料管(1025)和第六进料管(1026)与模具本体(101)相邻一端的内径等于对应位置处第一模具孔(1011)、第二模具孔(1012)、第三模具孔(1013)、第四模具孔(1014)、第五模具孔(1015)和第六模具孔(1016)的直径,且第一进料管(1021)、第二进料管(1022)、第三进料管(1023)、第四进料管(1024)、第五进料管(1025)和第六进料管(1026)背离模具本体(101)一端的内径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1)的顶口位置处卡接固定有除湿机(107),且除湿机(107)通过除湿机管道(1071)与外部单元的储液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集液箱(2),所述集液箱(2)的一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01),所述进水管(201)位于集液箱(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面板(2011),且进水面板(2011)的顶部阵列固定连接有喷液管(2012),所述集液箱(2)与出水口(106)平行的一侧壁上贯穿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箱(2)内侧的长度等于防护壳体(1)的长度,且集液箱(2)内侧的宽度大于防护壳体(1)的宽度,所述防护壳体(1)的底部处于集液箱(2)的内部,且二者之间为卡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管(2012)的数量等于进水口(105)的数量,且喷液管(2012)的直径等于进水口(105)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02)处于防护壳体(1)的外部,且转盘(102)的一侧设置有基座(3),所述基座(3)的顶部卡接固定有电机(301),且电机(301)通过主动齿轮(302)与从动齿轮(103)啮合连接。
CN202021567913.9U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 Active CN213350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7913.9U CN213350741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7913.9U CN213350741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0741U true CN213350741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42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7913.9U Active CN213350741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07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7899B (zh) 一种异型管加工工艺
CN111014328B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装置
CN111451485B (zh) 一种金属铸造用水冷设备
CN213350741U (zh) 一种铜管连铸上引炉用铸造模具
CN212419569U (zh) 一种型芯冷却结构
CN207711354U (zh) 一种pvc型材干湿混合真空定型装置
CN213648578U (zh) 一种用于pe管道生产的高效冷却装置
CN213944763U (zh) 一种用于汽车部件锻造的冷却装置
CN214926848U (zh) 一种新型耐压塑料模具
CN212920596U (zh) 一种铝盒加工用模具
CN202018232U (zh) 一种螺旋折流板
CN213798034U (zh) 一种pe给水管生产用的真空定型装置
CN212285773U (zh) 一种零件生产用自冷式模具
CN114199035A (zh) 一种铝灰渣的二次回收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0936506U (zh) 一种灵活性高的汽车天窗铝合金挤压模具
CN210257214U (zh) 一种用于电力电缆挤塑机用降温装置
CN207534479U (zh) 一种用于复合加工中心上的自动清渣装置
CN217967956U (zh) 一种波纹管齿轮模成型机
CN217636416U (zh) 一种制瓶机快速降温设备
CN214812258U (zh) 一种涂卷切冷热转换装置
CN220698213U (zh) 一种熔模铸造件生产用循环冷却装置
CN218120291U (zh) 一种管道生产冷却装置
CN218310065U (zh) 一种用于高性能不锈钢自动焊丝的拉拔装置
CN213860667U (zh) 一种吹塑机冷却机构
CN221048949U (zh) 一种带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