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51177U - 经穴灸摩器 - Google Patents

经穴灸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51177U
CN213251177U CN202020739174.0U CN202020739174U CN213251177U CN 213251177 U CN213251177 U CN 213251177U CN 202020739174 U CN202020739174 U CN 202020739174U CN 213251177 U CN213251177 U CN 213251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ibustion
moxa
box
undershirt
moxa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91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洁
张军
李滢
孟笑男
石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7391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51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51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51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省力、艾灸范围可控的经穴灸摩器,包括背心和多个艾灸点穴盒,所述背心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后部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后部内置骨架,所述多个艾灸点穴盒间隔设置在骨架位置的背心内侧面,且艾灸点穴盒与背心的后部采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经穴灸摩器通过使用背心,使得腰背部同时艾灸与穴位刺激变为可能,可以减少治疗花费时间,且患者能够自行操作,劳动强度较小,可以自由选择坐位、侧卧位或者俯卧位进行治疗,同时便于多个经脉穴位艾灸治疗。

Description

经穴灸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穴灸摩器,属于艾灸点穴装置,主要固定于背部位,应用于背部位艾灸点穴操作。
背景技术
艾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点穴治疗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刺激经络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方法。
目前灸法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包括艾条灸和温灸器灸,以手持(或艾灸设备)夹持(或盛放)艾条(艾绒)与人体部位保持一定距离进行艾灸,或者应用艾灸盒放置于人体所需艾灸部位,给人体温热刺激。腰背部相对平坦,面积较大,艾灸盒及艾灸仪适合使用。
但是艾灸盒及艾灸时与点穴治疗不能同时进行,需要分开操作,花费时间长,耗时耗力;使用手持艾灸点穴装置(或艾灸设备)劳动强度大、使用范围受限,自行操作困难,操作耗费人力,极为不便。使用者不能随意调整身体的姿势,不能移动或者进行其他活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省力、艾灸范围可控的经穴灸摩器,包括背心和多个艾灸点穴盒,所述背心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后部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后部内置骨架,所述多个艾灸点穴盒间隔设置在骨架位置的背心内侧面,且艾灸点穴盒与背心的后部采用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背心的前部设有竖直开缝,所述竖直开缝处设置强力魔术贴或者拉链。
可选的,所述背心在左、右两侧以束带或者弹力带连接前部和后部。
可选的,所述束带包括卡接锁扣。
可选的,所述背心的后部内侧设有贴肤层,所述贴肤层设置对应艾灸点穴盒的通孔,所述贴肤层采用缝合或者粘贴方式与背心后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艾灸点穴盒包括盒体、端盖、活动盘、按摩球、电机、电池和开关,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灸摩孔,所述活动盘安装在盒体的底部且活动盘的外端面从灸摩孔外露,所述活动盘的外端面设有按摩球,所述按摩球凸出盒体的底部;所述盒体内设支撑座,所述电机和电池固定在盒体内的支撑座上,所述电机连接并驱动活动盘旋转,所述开关安装在盒体侧面,所述电池、电机和开关以串联方式连成电路,所述端盖合盖在盒体开口上。
可选的,所述按摩球为多个且围绕活动盘中心呈圆周阵列排布,所述活动盘上在按摩球之间设置镂空,镂空内设置金属网;所述活动盘内侧设置艾炷腔,所述艾炷腔与镂空相通。
可选的,所述艾灸点穴盒内设隔热层,所述隔热层把电机和电池与艾炷腔进行隔离。
可选的,所述盒体内设有柱套,柱套可采用金属制作,柱套呈圆柱套筒状且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柱套一端与活动盘接触,柱套的另一端与端盖接触;所述柱套内设有艾炷筒,所述艾炷筒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艾炷筒的外螺纹与柱套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艾炷筒的开口朝向活动盘,使得活动盘上的镂空可通艾炷筒的内部空腔,所述艾炷筒的内部空腔为艾炷腔。
可选的,所述背心前部采用棉质布料制作,所述骨架采用硬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所述艾灸点穴盒呈圆柱形、葫芦形或者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经穴灸摩器,是一种便捷、省力、范围可控的艾灸点穴仪器,通过使用背心,使得腰背部同时艾灸与穴位刺激变为可能,可以减少治疗花费时间,且患者能够自行操作,劳动强度较小,可以自由选择坐位、侧卧位或者俯卧位进行治疗,同时便于多个经脉穴位艾灸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经穴灸摩器实施例一采用的背心后部正视图;
图2为经穴灸摩器实施例二的仰视图;
图3为经穴灸摩器实施例三正视图;
图4为经穴灸摩器实施例四的仰视图;
图5为图4实施例采用的卡接锁扣放大示意图;
图6为艾灸点穴盒实施例正面剖视图;
图7为艾灸点穴盒的活动盘侧外端面示意图;
图8为艾炷腔可升降调节的艾灸点穴盒实施例正面剖视图;
图9为艾灸点穴盒采用的按摩球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心,2-艾灸点穴盒,3-前部,4-后部,5-骨架,6-强力魔术贴,7-束带,8-弹力带,9-卡接锁扣,10-贴肤层,11-盒体,12-端盖,13-活动盘,14-按摩球,15-电机,16-电池,17-开关,18-球套,19-金属网,20-支撑座,21-艾炷腔,22-隔热层,23-主动齿轮,24-艾炷针,25-艾炷筒,26-滚珠,27-柱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经穴灸摩器可选实施例,包括背心1和多个艾灸点穴盒2,所述背心1包括前部3和后部4,所述后部4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后部4内置骨架5,所述多个艾灸点穴盒2间隔设置在骨架5位置的背心1的内侧面,且艾灸点穴盒2与背心1的后部4采用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艾灸点穴盒设置在骨架处的背心内侧面,使用时,硬质材料制作的骨架抵着艾灸点穴盒的一端以保障对人体的压力,艾灸点穴盒根据人体穴位进行布置,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在背心的后部内侧设置带有开口和拉链的盒袋,拉开拉链把艾灸点穴盒按照正确方向安放后再拉上拉链固定。该经穴灸摩器是一种便捷、省力、范围可控的艾灸点穴仪器,通过使用背心,使得腰背部同时艾灸与穴位刺激变为可能,可以减少治疗花费时间,且患者能够自行操作,劳动强度较小,可以自由选择坐位、侧卧位或者俯卧位进行治疗,同时便于多个经脉穴位艾灸治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背心1的前部3设有竖直开缝,所述竖直开缝处设置强力魔术贴6;所述背心1在左、右两侧以弹力带8连接前部3和后部4;所述骨架5朝背心1内侧的表面设有卡轨,所述艾灸点穴盒2设有卡槽,所述艾灸点穴盒2的卡槽与骨架5的卡轨配合卡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前部设有竖直开缝可以方便使用者穿戴,左、右两侧采用弹力带,使得背心具有较强弹性,因此让背心可适应不同的人使用,都能保证艾灸点穴盒工作时对人体的压力;强力魔术贴方便粘合与脱开;艾灸点穴盒与背心后部的骨架采用可拆卸的卡接方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背心1的前部3设有竖直开缝,所述竖直开缝处设置拉链;所述背心1在左、右两侧以束带7连接前部3和后部4,所述束带7包括卡接锁扣9,卡接锁扣9采用塑料制作,所述背心1的前部3采用棉质布料,所述骨架5采用硬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所述艾灸点穴盒2呈圆柱形、葫芦形或者方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前部设有竖直开缝可以方便使用者穿戴,竖直开缝处设置拉链方便使用,左、右两侧采用束带/和卡接锁扣,使得背心周向尺寸可以调整,因此让背心可适应不同的人使用,都能保证艾灸点穴盒工作时对人体的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背心1的后部4内侧设有贴肤层10,贴肤层10采用纯绵布制作,所述贴肤层10设置对应艾灸点穴盒2的通孔,所述贴肤层10采用缝合或者粘贴方式与背心1的后部4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背心的后部内侧增设贴肤层,可改善使用者的贴身体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艾灸点穴盒2包括盒体11、端盖12、活动盘13、按摩球14、电机15、电池16和开关17,所述盒体11的底部设有灸摩孔,所述活动盘13安装在盒体11内的底部且活动盘13的外端面从灸摩孔外露,所述活动盘13的外端面设有按摩球14,所述按摩球14凸出盒体11的底部;所述盒体11内设支撑座20,所述电机15和电池16可采用螺栓固定在盒体11内的支撑座20上,所述电机15的转动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23,所述活动盘13外侧壁设有轮齿,所述活动盘13的轮齿与主动齿轮23啮合,使得电机15可以驱动活动盘13旋转,连接并驱动活动盘13旋转,所述开关17安装在盒体11侧面,所述电池16、电机15和开关17采用电线以串联方式连成电路,所述端盖12与盒体11采用螺纹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按压开关启动电机,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与轮齿相互配合实现驱动活动盘旋转,在背心贴身压力下,活动盘的旋转带动按摩球在人体穴位处滚动,从而对人体背部或者腰部相应穴位进行按摩,达到辅助治疗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按摩球14为多个且围绕活动盘13中心呈圆周阵列排布,本图所示实施例采用了三个按摩球呈正三角形排列,所述活动盘13上在按摩球14之间设置镂空,镂空内设置金属网19,如图6所示金属网19可以是整体式贴放在活动盘13内侧面;所述活动盘13内侧设置艾炷腔21,所述艾炷腔21与镂空相通使得艾炷腔21可透气;本实施例中,艾炷腔21与端盖12成一体,艾炷腔21在端盖12的内侧中间部分,艾炷腔21开口朝向活动盘13,端盖12的内侧中心处设有艾炷针2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可以把点燃的艾炷放置在艾炷腔内,插在艾炷针上固定,通过镂空处可引入燃烧所需要的新鲜空气,同时将燃烧的热量更好的传导出来,艾炷燃烧的热量向人体背部或者腰部相应穴位释放,达到艾灸与按摩同时进行的目的;镂空处的金属网可阻挡燃烧后的灰烬漏出粘到人体身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艾灸点穴盒2内设隔热层22,隔热层22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石棉、岩棉或者硅酸盐等材料,所述隔热层22可以呈套筒形罩在艾炷腔21外侧,所述隔热层22把电机15和电池16与艾炷腔21进行隔离;所述活动盘13的内端面与艾炷腔21侧壁的端头之间,以及活动盘13的外端面与盒体11内底面之间都设有滚珠槽及滚珠2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采用隔热层把电机和电池与艾炷腔进行隔离,可防止燃烧与热量对电机和电池产生不利影响,延长电机和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活动盘的内端面与外端面都采用滚珠槽及滚珠使得活动盘旋转更省力,节省电机动力和电源消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盒体11内设有柱套27,柱套27可采用金属制作,柱套27呈圆柱套筒状且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柱套27一端与活动盘13接触,柱套27一端与活动盘13之间也可以加设滚珠槽及滚珠,两者通过滚珠间接接触,柱套27的另一端与端盖12接触;所述柱套27内设有艾炷筒25,所述艾炷筒25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艾炷筒25的外螺纹与柱套27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艾炷筒25的开口朝向活动盘13,使得活动盘13上的镂空可通艾炷筒25的内部空腔,所述艾炷筒25的内部空腔为艾炷腔21;所述隔热层22可以呈套筒形罩在柱套27外侧,艾炷筒25内底面设置艾炷针24,艾炷筒25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如图9所示,艾灸点穴盒2的活动盘13的外端面设有柱形凸起,凸起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凸起上设有球形凹槽,按摩球14放置在球形凹槽内,带有内螺纹的球套18罩着按摩球14与凸起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球套18设有开口,按摩球14的一部分从球套18的开口外露,按摩球14可在球形凹槽及球套18间自由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把艾炷腔设置在单独的艾炷筒中,设置柱套与艾炷筒采用螺纹方式配合连接,在艾炷筒底面设有肋板,给肋板施加一个扭矩,使得艾炷筒在柱套内旋转,达到升降调节艾炷筒与活动盘距离的目的;在艾炷筒内,插接在艾炷针上的艾炷燃烧,产生热量通过活动盘的镂空气孔传到人体按摩穴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艾炷筒与活动盘距离,从而保障人体所感受到的艾灸温度与个人感觉相适应,既不影响艾灸效果,又不会让使用者感到不适,按摩球的结构形保证了其可以任意方向旋转,使得按摩更为舒适全面,增强了使用者的按摩体验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和多个艾灸点穴盒,所述背心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后部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后部内置骨架,所述多个艾灸点穴盒间隔设置在骨架位置的背心内侧面,且艾灸点穴盒与背心的后部采用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的前部设有竖直开缝,所述竖直开缝处设置强力魔术贴或者拉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在左、右两侧以束带或者弹力带连接前部和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包括卡接锁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的后部内侧设有贴肤层,所述贴肤层设置对应艾灸点穴盒的通孔,所述贴肤层采用缝合或者粘贴方式与背心后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点穴盒包括盒体、端盖、活动盘、按摩球、电机、电池和开关,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灸摩孔,所述活动盘安装在盒体的底部且活动盘的外端面从灸摩孔外露,所述活动盘的外端面设有按摩球,所述按摩球凸出盒体的底部;所述盒体内设支撑座,所述电机和电池固定在盒体内的支撑座上,所述电机连接并驱动活动盘旋转,所述开关安装在盒体侧面,所述电池、电机和开关以串联方式连成电路,所述端盖合盖在盒体开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球为多个且围绕活动盘中心呈圆周阵列排布,所述活动盘上在按摩球之间设置镂空,镂空内设置金属网;所述活动盘内侧设置艾炷腔,所述艾炷腔与镂空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点穴盒内设隔热层,所述隔热层把电机和电池与艾炷腔进行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有柱套,柱套可采用金属制作,柱套呈圆柱套筒状且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柱套一端与活动盘接触,柱套的另一端与端盖接触;所述柱套内设有艾炷筒,所述艾炷筒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艾炷筒的外螺纹与柱套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艾炷筒的开口朝向活动盘,使得活动盘上的镂空可通艾炷筒的内部空腔,所述艾炷筒的内部空腔为艾炷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经穴灸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前部采用棉质布料制作,所述骨架采用硬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所述艾灸点穴盒呈圆柱形、葫芦形或者方形。
CN202020739174.0U 2020-05-08 2020-05-08 经穴灸摩器 Active CN213251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9174.0U CN213251177U (zh) 2020-05-08 2020-05-08 经穴灸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9174.0U CN213251177U (zh) 2020-05-08 2020-05-08 经穴灸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51177U true CN213251177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35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9174.0U Active CN213251177U (zh) 2020-05-08 2020-05-08 经穴灸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51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0031A (zh) 一种经络按摩背心
JP2022013529A (ja) パッチユニットを人体にフィットさせる調整機構付きの衣服構造体
CN108836786A (zh) 一种智能中医理疗椅
KR20130039375A (ko) 탈착식 한랭 자극부를 갖는 휴대용 열/진동 복합 자극밴드
CN111110551B (zh) 一种中医护理用穴位点压装置
CN213251177U (zh) 经穴灸摩器
CN210447569U (zh) 一种音乐按摩帽
CN108938358A (zh) 一种多功能理疗枕靠
CN213251176U (zh) 疏经灸摩器
CN212911698U (zh) 一种调理内衣
CN212282157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遥控自动伸缩穴位按摩颈部牵引器
CN201394186Y (zh) 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
CN219166854U (zh) 一种腰腹部可发热按摩的腰带
CN206880126U (zh) 一种点高弹力发热理疗上衣
CN205964430U (zh) 砭石按摩刷
CN213372908U (zh) 一种多功能暖巢理疗腰带
CN215025361U (zh) 一种便于拆卸清洗的加热腰带
CN221692472U (zh) 一种经穴磁疗热疗助眠帽
CN215652568U (zh) 一种足部按摩理疗器
CN216222319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艾灸衣
KR102782467B1 (ko) 전기 요법 및 열 요법 중 적어도 하나를 제공하기 위해 피부에 적어도 하나의 패드 유닛을 견고하게 부착하기 위한 조절 메커니즘을 갖는 의복 구조체
CN216824138U (zh) 一种中医学针灸按摩器
KR102538917B1 (ko) 이중 턱 ems 밴드
CN222367109U (zh) 一种新型发热贴身理疗裤
CN219764303U (zh) 一种基于颈部七线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新型颈耳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