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2774U -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2774U
CN213202774U CN202021983166.7U CN202021983166U CN213202774U CN 213202774 U CN213202774 U CN 213202774U CN 202021983166 U CN202021983166 U CN 202021983166U CN 213202774 U CN213202774 U CN 213202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communicated
solid
area
fee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831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思沂
刘海鹏
韩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gxian Jinfop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gxian Jinfop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gxian Jinfop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ngxian Jinfop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831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2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2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2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包括包括圈养区和粪污处理区;在圈养区内设置多个圈舍;在粪污处理区内设置贮粪池、沼气池、固液分离机和稀释调节池;在圈舍旁设置排污沟,排污沟的出料端与贮粪池的进料端连通;沼气池的进料端位于贮粪池内的中上部,固液分离机的进料端位于贮粪池内的底部,固液分离机的排液端与沼气池的进料端连通,固液分离机的排固端与干粪堆放区连通;沼气池的排污端与稀释调节池的进料端连通。

Description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质品的需求持续增高,而养殖场作为肉制品的主要提供源,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且随着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大前提下,常规化的养殖场存在建设不合理、饲养不科学、废污难处理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在养殖场设置配套粪污处理和种植区,提升精准化养殖的同时,有效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废污进行回收再利用,用于进行农林作物的种植,减少养殖场废物排放,实现种养一体化。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包括包括圈养区和粪污处理区;在圈养区内设置多个圈舍;在粪污处理区内设置贮粪池、沼气池、固液分离机和稀释调节池;在圈舍旁设置排污沟,排污沟的出料端与贮粪池的进料端连通;沼气池的进料端位于贮粪池内的中上部,固液分离机的进料端位于贮粪池内的底部,固液分离机的排液端与沼气池的进料端连通,固液分离机的排固端与干粪堆放区连通;沼气池的排污端与稀释调节池的进料端连通。
进一步地,自高而低,多个所述圈舍依次设置;沿排污方向,排污沟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粪污处理区内设置沼气收集器,沼气收集器的进料端分别与贮粪池的排气端和沼气池的排气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稀释调节池为多个,多个调节池的进料端分别与沼气池的排污端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贮粪池内设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圈养区内均匀设置多个喷洒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通过本种养一体化系统,实现养殖和种植的一体化作业,有效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污进行回收利用后,用于种植作业,大大减少了废污排放,实现了养殖场绿色循环作业。
2、本种养一体化系统为我国的大部分山地、坡地等荒废地区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方向,可进行大规模推广。
3、根据坡度设置排污沟,减少了粪污清理所需的人力物力支出成本,有效的利用了地势条件。
4、设置定期冲洗和消毒机构,提升了养殖区的清洁性,提升了生长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贮粪池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圈养区;11-圈舍;12-喷洒器;2-粪污处理区;21-排污沟;22-贮粪池;23-沼气池;24-固液分离机;25-干粪堆放区;26-沼气收集器;27-调节池;31-第一阀门;32-第二阀门;33-第三阀门;41-第一输送泵;42-第二输送泵;43-第三输送泵;44-第四输送泵;51-第一感应器;52-第二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包括圈养区1和粪污处理区2;在圈养区1内设置多个圈舍11;在粪污处理区2内设置贮粪池22、沼气池23、固液分离机24和稀释调节池27;在圈舍11旁设置排污沟21,排污沟21的出料端与贮粪池22的进料端连通;沼气池23的进料端位于贮粪池22内的中上部,固液分离机24的进料端位于贮粪池22内的底部,固液分离机24的排液端与沼气池23的进料端连通,固液分离机24的排固端与干粪堆放区25连通;沼气池23的排污端与稀释调节池27的进料端连通。
以养猪场为例,大部分时间猪位于圈舍11内进行圈养,在圈养过程中产生的粪污流入排污沟21内,再通过排污沟21统一排放至贮粪池22内,贮粪池22顶部设置阳光板,通过阳光照射加快粪污沉淀、转化发酵分解;之后将上层粪液通过第一输送泵42抽送至沼气池23内进行沼气发酵,期间产生的沼气通过第二输送泵42输送至沼气收集器26进行生活、生产使用,进行有效利用;经过长时间沼气发酵分解后的粪液转化为有机肥,再通过第三输送泵43抽送至稀释调节池27内,进行加水稀释和增加其他肥料,配比完成后,将调整好的肥液抽送至种植区内,对种植区内种植的牧草、中药材或其他农林作物进行施肥,有效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且种植区内种植的牧草、中药材等进行收割后输送至饲料加工区,进行饲料加工,加工后的饲料输送至饲料供应区内进行储藏,并定时将饲料输送至圈舍11内,进行投料饲喂;本种养系统可以实现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污进行集中处理后,进行沼气利用和有机肥利用,且可以实现大部分饲料的自给自足,且无污物排放,实现了养殖场的清洁生产及资源最大化利用,且长期维持,可以减少养殖场养殖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优选的,种植区同时设置不同的种植区,种植不同的农林作物,可根据农林作物的生长周期进行搭配,可以保证饲料原料的连续供应;或所需饲料原料配比进行搭配种植,可以提升饲料的营养配比,提升养殖动物肉质和体质,提升本种养一体化的优势,“自给自足”,可根据所饲养动物进行自行搭配,减少市场风险的不可控因素,减少因市场风险导致的养殖成本的增加,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相应的,设置多个稀释调节池47,分别对应相应的种植区进行有机肥的调节
优选的,沼气池采用红泥进行密封,可以减少粪污的臭味。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中粪污处理区2还包括固液分离机24和干粪堆放区25,贮粪池22内的底部与固液分离机24的进料端连通,固液分离机24的液体出料口与沼气池23的进料端连通,固液分离机24的固料出料端将干粪输送至干粪堆放区25进行堆肥处理;在沼气处理前,先将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出来的干粪堆放至干粪堆放区25进行堆放发酵,将粪液进行沼气发酵处理,分别处理,一方面可以提升沼气处理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粪污的最大化利用,干粪经过堆肥处理后,也可以进行有机肥料利用,提升利用率。
优选的,在沼气池23与贮粪池22之间设置PH调节池,内进行粪液的酸碱度调节,以提升后期的沼气发酵效率。
优选的,在设置相互连通的多个沼气池23,多个沼气池23之间分别设置开闭阀和输送泵,多个沼气池23分别用于盛放不同沼气发酵阶段的粪液,便于根据不同发酵阶段添加相应的发酵菌种;且可以缓解长期无需灌溉施肥的闲置期,起到缓解作用。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设置方式。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中自高而低,多个圈舍11沿坡度设置;沿排污方向,排污沟21倾斜设置。这样可以设置在有一定坡度的山地、坡地、荒地处,利用其地势坡度,实现对粪污的便利排放和收集,减少污臭,减少排污物力支出,为山地荒地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利用方向。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沼气利用功能。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中在所述粪污处理区2内设置沼气收集器26,沼气收集器26的进料端分别与贮粪池22的排气端和沼气池23的排气端连通。在贮粪池22内进行沉淀分层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的沼气,因此也将此部分沼气进行收集利用。
贮粪池22和沼气池23均为密封发酵池结构。
实施例4:
如图1-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调节池结构。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中稀释调节池27为多个,多个稀释调节池27的进料端分别与沼气池23的排污端连通。设置多个稀释调节池27,可以根据种植区所需灌溉施肥作物、生长期不同进行相应的不同配比调节,提升本系统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5:
如图1-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贮粪池机构。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中在贮粪池22内设置第一感应器51和第二感应器52。优选的,第一感应器51为沼气成分检测器,用于实时检测贮粪池22内的沼气成分,判断发酵阶段;优选的,第二感应器52为液面感应器,用于检测贮粪池22内的最高安全液位,高于时,需要进行紧急抽送至沼气池23内,防止过满。
同样的,可以在沼气池23内设置相应的感应器,用于检测沼气成分、压力和液位等;优选的,在沼气池23上设置安全阀,防止过压造成的安全隐患。
优选的,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中在排污沟21的最高处的上方设置储水箱和导流管,储水箱设置在排污沟的上方,导流管的顶部与储水箱连通,底部靠近排污沟21。优选的,储水箱为定时/定量排水箱,定时向排污沟21排放一定量的水,通过排污沟21的坡度,实现对排污沟21自上而下的冲洗作业,减少粪污的暴露堆积时间,减少臭味扩散,提升养殖场清洁度,提升生长环境。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放养区驱赶。
本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中在所述圈养区1内均匀设置多个喷洒器12,喷洒器12定期向圈舍11内喷洒消毒液。优选的,消毒液可以为酵素液或复合微生物液,可以分解和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替代传统的消毒液,除了可以消毒,减少对猪群的损害外,还可以进入粪污内,促进后期粪污的发酵处理等作业,优选的,在圈舍冲洗后进行消毒作业,以每天11时-15时效果更佳。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8)

1.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圈养区(1)和粪污处理区(2);在圈养区(1)内设置多个圈舍(11);在粪污处理区(2)内设置贮粪池(22)、沼气池(23)、固液分离机(24)和稀释调节池(27);在圈舍(11)旁设置排污沟(21),排污沟(21)的出料端与贮粪池(22)的进料端连通;沼气池(23)的进料端位于贮粪池(22)内的中上部,固液分离机(24)的进料端位于贮粪池(22)内的底部,固液分离机(24)的排液端与沼气池(23)的进料端连通,固液分离机(24)的排固端与干粪堆放区(25)连通;沼气池(23)的排污端与稀释调节池(27)的进料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据地势自高而低,多个所述圈舍(11)沿坡度依次设置;沿排污方向,排污沟(21)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粪污处理区(2)内设置沼气收集器(26),沼气收集器(26)的进料端分别与贮粪池(22)的排气端和沼气池(23)的排气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调节池(27)为多个,多个调节池(27)的进料端分别与沼气池(23)的排污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贮粪池(22)内设置第一感应器(51)和第二感应器(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圈养区(1)内均匀设置多个喷洒器(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污沟(21)最高处的上方设置储水箱和导流管,储水箱设置在排污沟(21)的上方,导流管的进料端与储水箱连通,导流管的出料端靠近排污沟(21)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沼气池(23)内设置搅拌器。
CN202021983166.7U 2020-09-11 2020-09-11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 Active CN213202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3166.7U CN213202774U (zh) 2020-09-11 2020-09-11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3166.7U CN213202774U (zh) 2020-09-11 2020-09-11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2774U true CN213202774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83166.7U Active CN213202774U (zh) 2020-09-11 2020-09-11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27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9545A (zh) * 2020-09-11 2020-12-15 嵩县金佛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9545A (zh) * 2020-09-11 2020-12-15 嵩县金佛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9675B (zh) 一种奶牛场养殖污水的生态综合处理方法
CN105830700B (zh) 亚热带丘陵区玉米生猪脐橙循环农业体系的构建方法
CN209914686U (zh) 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的复合种养殖系统
CN101823812A (zh) 畜禽养殖污染沼液的处理方法
CN109892232A (zh) 复合种养殖系统及其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
CN109158410A (zh)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及系统
CN106892743A (zh) 一种沼液、粪水的处理方法
CN204897655U (zh) 一种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系统
CN111919766A (zh)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
CN107243504B (zh) 一种闭环式垃圾消纳修复盐碱地沙化地及垃圾场同位修复的方法
CN206188669U (zh) 一种快速堆肥反应器
CN213202774U (zh)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
CN212212303U (zh)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系统
CN111072244A (zh) 一种规模化奶牛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方法
CN109111061A (zh) 畜禽养殖废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5645698A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净水系统及工艺流程
CN110615576B (zh) 一种具有氮磷削减功能的农田尾水复合生态修复系统
CN102080367B (zh) 一种系统控制农业污染的生态园的构建方法
CN112079545A (zh)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9866935U (zh)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
CN214299801U (zh) 组合式节能自动循环生态系统
CN107793007A (zh) 一种生猪粪污无害化综合治理工艺
CN210580527U (zh) 池塘工程化养殖尾水与稻田循环利用系统
CN109160702B (zh) 一种适用于中小型牲畜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的方法
CN206616219U (zh) 一种循环农业农牧业废弃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