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8441U - 竖管和自行车前叉 - Google Patents

竖管和自行车前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8441U
CN213168441U CN202022164404.8U CN202022164404U CN213168441U CN 213168441 U CN213168441 U CN 213168441U CN 202022164404 U CN202022164404 U CN 202022164404U CN 213168441 U CN213168441 U CN 213168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pipe
hole
front fork
section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44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辉
崔全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lead Metal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lead Met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lead Metal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lead Met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44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8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8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8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竖管和自行车前叉,该竖管包括竖管本体和肩盖,肩盖与竖管本体连接,肩盖设有贯穿肩盖的贯穿孔,且贯穿孔的轴线与竖管本体的轴线垂直;贯穿孔的孔壁设有凹槽或凸起。本实用新型通过贯穿孔的设置可以用于提高连接的接触面积,分散竖管和前叉的受力,提高连接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管结构可以改变现有前叉结构的连接方式,替代焊接的连接方式,克服焊接带来的连接不稳定等缺陷。

Description

竖管和自行车前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竖管和自行车前叉。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前叉连接车把和前轴,前叉的稳固性对使用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前叉包括相连的竖管和前叉腿,竖管连接车把,前叉腿连接前轴,前叉腿和竖管的连接的牢固性对前叉整体的牢固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中,前叉腿和竖管通过焊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焊接处易发生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竖管和自行车前叉,旨在解决前叉腿和竖管连接处易断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竖管包括:
竖管本体;和
肩盖,所述肩盖与所述竖管本体连接,所述肩盖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肩盖,且所述贯穿孔的轴线与竖管本体的轴线垂直;所述贯穿孔的孔壁设有凹槽或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包括靠近所述竖管本体一侧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弧形面,并设有所述凹槽或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包括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并设有所述凹槽或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平行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肩盖与所述竖管本体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且所述竖管本体至所述台阶面平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内开设有中空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孔段、连接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通过所述连接孔段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孔段靠近所述贯穿孔设置;
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且/或,所述连接孔段的孔径从靠近所述第一孔段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二孔段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与所述肩盖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行车前叉,所述自行车前叉包括前叉腿和上述的竖管,所述前叉腿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肩盖处设置贯穿孔,用于前叉腿穿设其中,前叉腿穿设于贯穿孔后与贯穿孔的凹槽或凸起配合,实现稳定配合连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贯穿孔的设置还可以用于提高连接的接触面积,分散竖管和前叉腿的受力,提高连接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管结构可以改变现有前叉结构的连接方式,替代焊接的连接方式,克服焊接带来的连接不稳定等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竖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前叉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竖管 1 竖管本体
11 中空孔 111 第一孔段
112 连接孔段 113 第二孔段
2 肩盖 21 贯穿孔
22 凹槽 200 前叉腿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竖管10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竖管100包括竖管本体1;和肩盖2,所述肩盖2与所述竖管本体1连接,所述肩盖2设有贯穿孔21,所述贯穿孔21贯穿所述肩盖2,且所述贯穿孔21的轴线与竖管本体1的轴线垂直;所述贯穿孔21的孔壁设有凹槽22或凸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肩盖2处设置贯穿孔21,用于前叉腿200穿设其中,前叉腿200穿设于贯穿孔21后与贯穿孔21的凹槽22或凸起配合,实现稳定配合连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贯穿孔21的设置还可以用于提高连接的接触面积,分散竖管100和前叉的受力,提高连接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管100结构可以改变现有前叉结构的连接方式,替代焊接的连接方式,克服焊接带来的连接不稳定等缺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竖管本体1为长圆管结构,所述竖管本体1的长度为300±50mm,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1的长度为300mm。通过将竖管本体1设置为长圆管结构,且竖管本体1的长度为300±50mm,可以满足自行车的需求。所述竖管本体1和所述肩盖2的材质均为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力学性能佳、加工性能好、无毒、易回收、导电性、传热性及抗腐蚀性能优良等特点。本实施例采用铝合金材质,可以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轻重量,且不易生锈。所述竖管100的外径为28.6mm。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竖管本体1的外径设置为28.6mm,可以提高通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的孔壁设有凹槽22,相应的,与竖管100在装配形成前叉的前叉腿200上设有对应的凸起,凹槽22与凸起配合卡接,提高竖管100和前叉腿200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连接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的孔壁设有凸起,相应的,与竖管100在装配形成前叉的前叉腿200上设有对应的凹槽22,凹槽22与凸起配合卡接,提高竖管100和前叉腿200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连接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的孔壁包括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弧形面,并设有所述凹槽22或凸起。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承担主要的作用力,将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设置为弧形面,可以提高竖管100的承受载荷的能力,弧形面可以对载荷起到缓冲释放的作用,同时弧形面的设计增大竖管100和前叉腿200的接触面,可以提高连接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同时,凹槽22和凸起可以起到连接前叉腿200的作用,并提高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的孔壁包括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并设有所述凹槽22或凸起。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为平面,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承受的作用力小于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承受的作用力,将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设置为平面可以降低成型难度,同时,一侧孔壁弧形面,一侧孔壁为平面的结构设计,可以对插入贯穿孔21的前叉腿20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发生偏移,保证前叉的稳定性。凹槽22和凸起可以起到进一步连接前叉腿200的作用,并提高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设有所述凹槽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也可以仅仅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或仅仅设于所述第二侧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孔壁所在平面与所述竖管10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使前叉腿200和竖管100呈夹角设置,满足自行车的结构要求,适用于大部分型号自行车,提高适用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在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投影边缘显露于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边缘。一方面,所述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在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投影边缘显露于所述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边缘,保证贯穿孔21靠近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的面积大于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另一方面,由于前叉腿200位于贯穿孔21两端的部分相对设置,形成安装空间,以与前轴和前轮装配,上述结构设计可以避免贯穿孔21远离所述竖管本体1一侧即肩盖2远离竖管本体1的一侧对前叉腿200的安装产生影响,起到预防干涉的作用。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22平行间隔设置。相应的,与竖管100在装配形成前叉的前叉腿200上设有对应的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平行间隔设置,凹槽22与凸起配合卡接,提高竖管100和前叉腿200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连接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肩盖2与所述竖管本体1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且所述竖管本体1至所述台阶面平滑过渡。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1和所述肩盖2的连接处呈台阶状并平滑过渡。为保证肩盖2具有足够的强度将肩盖2设置为块状结构,长圆管状的竖管本体1和块状的肩盖2连接,使连接处形成台阶,为提高连接强度,竖管本体1和肩盖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1内开设有中空孔11。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孔11与所述贯穿孔21间隔设置。所述竖管本体1内开设有中空孔11可以减轻竖管100的整体重量,起到减轻自行车重量的目的,同时可以满足装配要求。同时,中空孔11与贯穿孔21间隔设置可以保证前叉腿200和贯穿孔21孔壁的接触面积,且保证竖管100整体的强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孔1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孔段111、连接孔段112和第二孔段113,所述第一孔段111和第二孔段113通过所述连接孔段112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孔段113靠近所述贯穿孔21设置,所述第一孔段1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113。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孔段113的直径小于第一孔段111的直径,可以实现竖管本体1靠近贯穿孔21的部分的管壁厚度大于竖管本体1远离贯穿孔21的部分的管壁厚度,提高竖管本体1承受载荷的能力。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段112的孔径从靠近所述第一孔段111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二孔段113的一端逐渐减小。连接孔段112起到连接过渡作用,所述连接孔段112的孔径从靠近所述第一孔段111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二孔段113的一端逐渐减小结构简单、利用成孔,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竖管本体1与所述肩盖2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一体成型结构便于规模化生产,且一体成型产品的连接强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行车前叉,如图4所示,该自行车前叉包括前叉腿200和竖管100,该竖管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自行车前叉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前叉腿200穿设于所述贯穿孔21内。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和图4均为透视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包括:
竖管本体;和
肩盖,所述肩盖与所述竖管本体连接,所述肩盖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肩盖,且所述贯穿孔的轴线与竖管本体的轴线垂直;所述贯穿孔的孔壁设有凹槽或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包括靠近所述竖管本体一侧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弧形面,并设有所述凹槽或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包括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并设有所述凹槽或凸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平行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肩盖与所述竖管本体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且所述竖管本体至所述台阶面平滑过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本体内开设有中空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孔段、连接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通过所述连接孔段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孔段靠近所述贯穿孔设置;
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且/或,所述连接孔段的孔径从靠近所述第一孔段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二孔段的一端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本体与所述肩盖一体成型。
10.一种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前叉包括前叉腿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竖管,所述前叉腿穿设于所述竖管的贯穿孔内。
CN202022164404.8U 2020-09-25 2020-09-25 竖管和自行车前叉 Active CN213168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4404.8U CN213168441U (zh) 2020-09-25 2020-09-25 竖管和自行车前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4404.8U CN213168441U (zh) 2020-09-25 2020-09-25 竖管和自行车前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8441U true CN213168441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7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4404.8U Active CN213168441U (zh) 2020-09-25 2020-09-25 竖管和自行车前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8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68640A1 (en) Bicycle frame and front fork assembly
CN210235096U (zh) 一种适用于空气悬架的轻量化车架总成
CN213168441U (zh) 竖管和自行车前叉
CN213229021U (zh) 自行车前叉结构和自行车
CN209852006U (zh) 汽车后副车架的后衬套结构
CN212332857U (zh) 一体式自行车前叉和自行车
CN112172994B (zh) 自行车竖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21678899U (zh) 一种自行车车架及自行车
CN216545896U (zh) 一种轻量化高承载汽车座椅管
CN213109605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铝型材
CN215155351U (zh) 电动自行车高强度车架
CN220448052U (zh) 一种一体式自行车架
CN220199501U (zh) 一种轻便型内走线自行车架
CN214535646U (zh) 一种组合紧固型铝型材
CN217456226U (zh) 电动自行车的车架及具有其的电动自行车
CN218750989U (zh) 一种重卡的转向节臂
CN209921514U (zh) 一种用于提高摩托车承载载荷的平叉结构
CN210526740U (zh) 一种方便排线的电动车架
CN218718630U (zh) 一种重卡汽车散热连接轴
CN208233273U (zh) 一种电瓶车的前轮减振器
CN212605594U (zh) 一种滑板车
CN217969778U (zh) 车架结构及滑板车
CN213705678U (zh) 一种双人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3534677U (zh) 一种气室支架
CN215944788U (zh) 一种新型助力自行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