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6312U - 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36312U
CN213136312U CN202021436294.XU CN202021436294U CN213136312U CN 213136312 U CN213136312 U CN 213136312U CN 202021436294 U CN202021436294 U CN 202021436294U CN 213136312 U CN213136312 U CN 213136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unit
workpiece
polishing
defl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362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Wolf Brand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Wolf Brand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Wolf Brand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Wolf Brand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362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36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36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36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一种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单元和偏摆单元,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夹持工件;所述夹持单元可转动地装配在所述偏摆单元上,所述夹持单元可相对于所述偏摆单元沿第一轴线转动以调整工件的倾斜度;所述偏摆单元被铰接装配,所述偏摆单元可带动所述夹持单元沿第二轴线偏摆以调整工件的高度,所述第二轴线水平延伸,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一种抛光机,包括抛光组件,还包括上述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夹持工件,所述抛光组件对所述工件进行抛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持结构无法调节被夹持件的倾斜角度,进而不方便抛光锥形外表面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背景技术
杯子在制造完成前,一般都要经过抛光处理,使杯体外表面得到所需的光洁度。目前,抛光杯体用的抛光机一般包括抛光组件和驱动件,抛光组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对杯体的外表面进行抛光,以获得光洁度高的杯体。在对杯体的抛光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人工手持杯子从而对杯子的外表面进行抛光。手持杯子使得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效率低下;且由于是人工夹持杯子的,杯子容易受力不均匀,在抛光过程中使得抛光不均匀。
为了提高抛光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机械式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杯体,以避免人工夹持带来的弊端。如申请号为 CN201220421146.X的实用新型文件公开了一种杯体抛光机,其中具体公开了:包括机架,机架设有抛光组件和驱动抛光组件工作的抛光驱动组件,抛光组件包括设有抛光面的抛光组件,抛光组件与抛光驱动组件联动连接,机架设有用于夹持杯体的夹紧组件,夹紧组件与抛光组件的抛光面平行设置,夹紧组件包括用于持杯体并可使杯体与抛光组件的抛光面相抵接的夹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机械方式对杯子进行夹持,无需人工夹持,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机械夹持杯子,能够确保杯子一直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使杯子受力均匀,从而确保杯子的抛光均匀。但上述杯体抛光机仅适用于对圆柱形外表面的杯体进行抛光,对于带锥形瓶颈的杯体,上述的夹紧组件无法调节杯体的倾斜角度,进而无法对锥形瓶颈部进行抛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夹持结构无法调节被夹持件的倾斜角度,进而不方便抛光锥形外表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单元和偏摆单元,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夹持工件;所述夹持单元可转动地装配在所述偏摆单元上,所述夹持单元可相对于所述偏摆单元沿第一轴线转动以调整工件的倾斜度;所述偏摆单元被铰接装配,所述偏摆单元可带动所述夹持单元沿第二轴线偏摆以调整工件的高度,所述第二轴线水平延伸,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通过增设偏摆单元,夹持单元可相对于偏摆单元沿第一轴线转动以调整工件的倾斜度,当工件具有锥形外表面时,可通过夹持单元相对于偏摆单元转动来使锥形外表面的一条母线倾斜至水平方向,方便进行抛光等加工操作。此外,偏摆单元带动夹持单元沿第二轴线偏摆以调整工件的高度,偏摆单元带动夹持单元偏摆可带动夹持的工件运动至工作位和离开工作位,还可补偿夹持单元带动工件倾斜带来的高度差。通过偏摆单元和夹持单元的配合,无需过多调整抛光组件等加工工具的位置,就可实现对带有锥形面的工件的准确加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两个夹持件和连接件,两个夹持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件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偏摆单元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被滑动装配在所述连接件上,被滑动装配的所述夹持件可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滑动以调节两个夹持件之间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持件的夹持端被转动装配,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的夹持端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的夹持端可轴向伸缩以夹紧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摆单元被铰接装配,所述偏摆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夹持单元转动配合,所述偏摆单元的另一端受力可调以控制所述偏摆单元带动所述夹持单元整体偏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摆单元在加压单元的作用下偏摆,所述加压单元加压于所述偏摆单元的远离所述夹持单元的一端,以使所述夹持单元上下偏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压单元包括加压件,所述加压件位于所述偏摆单元的上方,所述加压件在第一直线模组的带动下升降以向所述偏摆单元加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压单元和所述偏摆单元均装配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被滑动装配并在第二直线模组的带动下直线往复运动。
一种抛光机,包括抛光组件,还包括上述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夹持工件,所述抛光组件对所述工件进行抛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通过增设偏摆单元,夹持单元可相对于偏摆单元沿第一轴线转动以调整工件的倾斜度,当工件具有锥形外表面时,可通过夹持单元相对于偏摆单元转动来使锥形外表面的一条母线倾斜至水平方向,方便进行抛光等加工操作。此外,偏摆单元带动夹持单元沿第二轴线偏摆以调整工件的高度,偏摆单元带动夹持单元偏摆可带动夹持的工件运动至工作位和离开工作位,还可补偿夹持单元带动工件倾斜带来的高度差。通过偏摆单元和夹持单元的配合,无需过多调整抛光组件等加工工具的位置,就可实现对带有锥形面的工件的准确加工;
2.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连接件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于偏摆单元转动,可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工作即可控制夹持单元夹持工件的倾斜角度,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至少一个夹持件被滑动装配在连接件上,可灵活调节两个夹持件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夹持件的夹持端被转动装配,至少一个夹持件的夹持端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则夹持单元可带动被夹持的工件转动,以满足加工需求;至少一个夹持件的夹持端可轴向伸缩以夹紧工件,通过夹持端的轴向伸缩设置可调整夹持工件的作用力,以稳定夹持工件,工件不易脱出;
3.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偏摆单元的中部被铰接装配,夹持单元设置在偏摆单元的一端,以使其形成杠杆结构,通过对偏摆单元的另一端的受力进行控制以调节偏摆单元的偏摆角度,进而调节夹持单元的偏摆位置。进一步地,通过加压单元来对调节偏摆单元的受力,通过控制加压件在第一直线模组上升降以加压于偏摆单元,可通过控制加压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行程来准确控制偏摆单元的偏摆控制,控制过程更为直观、准确;
4.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加压单元和偏摆单元装配在安装架上,安装架被滑动装配,安装架可带动加压单元和偏摆单元直线往复运动以调节工件的位置,以方便对整个工件进行加工;
5.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机,使用上述的夹持结构来夹持工件,在抛光组件对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抛光的过程中,夹持结构可带动工件直线滑动以调整工件的抛光位置;夹持结构可调整工件的倾斜角度,以工件的圆锥形外表面进行抛光;夹持结构还可偏摆调整工件与抛光组件之间的间距;夹持结构还可偏摆带动工件运动至工作位或离开工作位。即本申请的抛光机无需对抛光组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仅需控制夹持结构即可调整工件至抛光组件的工作位,完成对整个工件的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方便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去掉滑道板后的夹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压单元及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去掉罩体后的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持单元;11-第一夹持件;111-第一夹持板;1111-第一挡板;112- 第一夹持端;113-第二驱动件;114-传动组件;12-第二夹持件;121-第二夹持板; 1211-第一滑块;1212-第二挡板;122-第二夹持端;123-伸缩板;124-伸缩驱动装置;13-连接件;131-第一滑轨;14-直线模组;15-滑道板;151-滑槽;2-偏摆单元;21-偏摆轴;3-第一驱动件;4-加压单元;41-加压件;42-加压板;43-第一丝杆;44-导向杆;45-端板;46-第三驱动件;5-安装架;51-侧板;52-背板;53- 第二滑块;54-第二滑轨;6-第二直线模组;61-第二丝杆;62-第四驱动件;7- 工件;8-抛光组件;81-抛光驱动件;82-抛光带;9-机体;91-工作面;92-罩体;93-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单元1,夹持单元 1用于夹持工件7,夹持单元1可转动地装配在偏摆单元2上,偏摆单元2被铰接装配。夹持单元1可相对于偏摆单元2沿第一轴线转动以调整夹持倾斜角度;偏摆单元2可带动夹持单元1沿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轴线水平延伸,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二轴线。
夹持单元1包括两个夹持件,分别为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两个夹持件平行设置,两个夹持件的夹持端相对设置,两个夹持件通过连接件13连接成一体。两个夹持件中的至少一个被滑动装配在连接件13上,被滑动装配的夹持件可相对于连接件13滑动以调节两个夹持件之间的间距。至少一个夹持件可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被夹持的工件7转动。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夹持件11可带动被夹持的工件7转动,设置第二夹持件12滑动装配在连接件13上以调节两个夹持件之间的间距,连接件13可选但并不限于连接板。具体地,第一夹持件11包括第一夹持板111,第一夹持板 111的一端与连接件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1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端112,第一夹持端112被转动装配在第一夹持板111上,第一夹持板111 上设置有第二驱动件113,第二驱动件113通过传动组件114带动第一夹持端 112相对于第一夹持板111旋转。第二驱动件113可选但并不限于杯体电机。第二夹持件12包括第二夹持板121,第二夹持板121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连接件13 上,第二夹持板1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端122,第二夹持端122被转动装配在第二夹持板121上。具体地,连接件13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31,第二夹持板121的端部链接有第一滑块1211,第一滑块1211与第一滑轨131滑动配合,第二夹持板121在直线模组14的带动下沿连接件13滑动。直线模组14可为丝杆螺母结构,丝杆被转动设置在第一滑轨131内,螺母与第一滑块1211连接,当转动丝杆时,其上的螺母可带动第一滑块1211沿第一滑轨131滑动,丝杆的转动可手动驱动。通过上述的滑动装配可滑动调节两夹持板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7。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至少一个夹持件的夹持端可轴向伸缩以夹紧工件。可设置第二夹持端122相对于第二夹持板121伸缩,具体地,第二夹持板121的远离连接件13的一端设置有伸缩驱动装置124,伸缩驱动装置124 的伸缩端连接有伸缩板123,第二夹持端122转动设置在伸缩板123上,伸缩驱动装置124可带动伸缩板123上的第二夹持端122相对于第二夹持板121伸缩。伸缩驱动装置124可选但并不限于气缸、油缸。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夹持板111和第二夹持板121均垂直于连接件13,为了保证第二夹持板121不会偏离滑动轨道,第一夹持板111的远离连接件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道板15,滑道板15与连接件13平行设置,滑道板15的远离第一夹持件11的一端设置有滑槽151,第二夹持板121的端部可延伸有凸起伸入到滑槽151内沿滑槽151滑动,可限定第二夹持板121的滑动方向及滑动范围。优选地,滑槽151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滑槽151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夹持板11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二夹持板121沿第一导向杆滑动,第二夹持板121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杆,伸缩板123沿第二导向杆滑动,可准确限定滑动方向。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二驱动件113容纳在两夹持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内,第一夹持板111的下端垂直连接有第一挡板1111,第二夹持板121 的下端垂直连接有第二挡板1211,第一挡板1111和第二挡板1211平行且错位设置,第一挡板1111和第二挡板1211可配合隔开工件7所在的加工区域,对两夹持件之间的容纳空间进行保护。优选地,连接件13的上端还可设置一个盖板,以使两夹持件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容纳空间。
夹持单元1通过第一驱动件3转动装配在偏摆单元2上。偏摆单元2呈方形框状体,偏摆单元2的一个侧板与连接件13相贴,第一驱动件3设置在上述的容纳空间内,第一驱动件3包括定子和转子,第一驱动件3的定子与偏摆单元2连接,第一驱动件3的转子与连接件13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的带动下,夹持单元1可相对于偏摆单元2偏摆以调节被夹持工件的倾斜角度。偏摆单元2 通过偏摆轴21铰接设置在安装架5上,偏摆单元2的一端与夹持单元1配合,偏摆单元2的另一端被压力调节以控制偏摆角度。偏摆单元2可起到杠杆作用,偏摆轴21即为支点,通过改变偏摆轴远离夹持单元1一端的受力可控制偏摆单元2偏摆。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偏摆单元2在加压单元4的作用下带动夹持单元1偏摆。加压单元4包括加压件41,加压件41位于偏摆单元2的上方,加压件41在第一直线模组的带动下升降以向偏摆单元2远离夹持单元1的一端加压。第一直线模组包括第一丝杆43,第一丝杆43竖直设置,第一丝杆43与第一螺母配合,第一螺母带动加压板42沿第一丝杆43升降,加压件41与加压板42固定连接。为防止偏转,还设置有导向杆44,导向杆44与第一丝杆43 平行设置,加压板42沿导向杆44滑动。优选地,导向杆44可设置为两根,分别位于第一丝杆43的两侧。第一丝杆43和导向杆4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45,导向杆44的两端与两端板45固定连接,第一丝杆43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两端板45上。第一丝杆43在第三驱动件46的带动下转动以驱动其上的第一螺母直线运动。
偏摆单元2和加压单元4均设置在安装架5上。安装架5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51,两个侧板51之间通过背板52连接成一体,偏摆轴21设置在两侧板51上。加压单元4的位于下方的端板45固定在两个侧板51的上端,第三驱动件46装配在位于下方的端板45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安装架5被滑动装配,以带动其上的夹持单元1、偏摆单元2和加压单元4滑动。具体地,安装架5的下端固定装配在第二滑块53上,第二滑块53与第二滑轨54滑动配合,第二滑轨54可装配在工作台上。安装架5可在第二直线模组6的带动下沿第二滑轨54滑动,第二直线模组6包括第二丝杆61和第二螺母,第二丝杆61平行于第二滑轨54设置,第四驱动件62驱动第二丝杆61转动,第二丝杆61上的第二螺母带动第二滑块53 沿第二滑轨54滑动。优选地,第二滑轨54水平直线延伸,第二滑轨54可装配在所需工作台上,第二滑轨54的延伸方向可平行于初始状态下工件7的轴线方向。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抛光机,用于对工件7进行抛光。抛光机包括前述的夹持结构和抛光组件8,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工件7并调整工件7的位置,抛光组件8对工件7进行抛光。
本实施例中,抛光组件8包括抛光驱动件81和抛光带82,抛光驱动件81 通过带轮组件带动抛光带82运动以对工件7的外表面进行抛光。具体地,带轮组件包括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抛光带82安装于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上,抛光驱动件81带动主动带轮转动,主动带轮带动研磨带82及从动带轮旋转,从而研磨带82能够抛光工件7。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抛光机还包括机体9,机体9具有工作面 91,夹持结构安装在工作面91上,抛光组件8设置在机体9内,抛光带82伸出工作面91对工件7进行抛光。优选地,工作面91的上方设置有罩体92,罩体92下方形成抛光研磨操作空间,罩体92可以有效隔离抛光研磨操作空间与外部空间,具有防护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机体9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93,控制装置设有控制各个电气设备的线路和PLC控制装置,用以分别控制安装座的滑动、抛光驱动件、各驱动件工作,从而配合完成抛光。控制装置采用本领域的公知技术,不再详细赘述。
基于上述结构,以工件7为带锥形颈部的杯体为例。本实施例的抛光机工作原理为:
首先,夹持单元1夹紧工件7:接通电源,将待抛光研磨的工件7夹持在夹持单元1的两个夹持件之间,控制装置启动伸缩驱动装置124,使工件7被夹持于两个夹持件之间;其次,控制装置启动抛光驱动件81带动抛光带82转动,控制装置启动第四驱动件62、第三驱动件46工作,以调整工件7的位置,配合抛光组件8进行抛光: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驱动件62工作,以带动夹持单元移动到工件7的底端与抛光带82对齐;控制装置控制加压单元4减少对偏摆单元2 的加压,即第一直线模组带动加压件41向上运动,减少对偏摆单元2的压力,从而夹持单元1下降,使得工件7向下偏摆接触旋转的抛光带82,抛光研磨开始;控制装置通过第四驱动件62控制夹持单元轴向上移动,直至工件7的锥形颈部移动到研磨带;此时,控制装置通过启动第一驱动件3使得夹持单元1相对偏摆单元2扭转,从而让使工件7的锥形颈部与抛光带82接触,夹持单元1 继续在第二直线模组6的带动下移动,直至工件7的锥形颈部完成抛光;与此同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件3反向扭转,使夹持单元1恢复至初始角度;最后,抵加压件41再次上升,夹持单元1再次下降,从而工件7较细的杯口部与抛光带82接触,夹持单元1继续在第二直线模组6的带动下移动,直至杯口部抛光完成。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单元(1)和偏摆单元(2),所述夹持单元(1)用于夹持工件;所述夹持单元(1)可转动地装配在所述偏摆单元(2)上,所述夹持单元(1)可相对于所述偏摆单元(2)沿第一轴线转动以调整工件(7)的倾斜度;所述偏摆单元(2)被铰接装配,所述偏摆单元(2)可带动所述夹持单元(1)沿第二轴线偏摆以调整工件(7)的高度,所述第二轴线水平延伸,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1)包括两个夹持件(11,12)和连接件(13),两个夹持件(11,12)通过所述连接件(13)连接成一体,所述连接件(13)在第一驱动件(3)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偏摆单元(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被滑动装配在所述连接件(13)上,被滑动装配的所述夹持件可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3)滑动以调节两个夹持件(11,12)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的夹持端被转动装配,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的夹持端在第二驱动件(113)的驱动下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的夹持端可轴向伸缩以夹紧工件(7)。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摆单元(2)的一端与所述夹持单元(1)转动配合,所述偏摆单元(2)的另一端受力可调以控制所述偏摆单元(2)带动所述夹持单元(1)整体偏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压单元(4)加压于所述偏摆单元(2)的远离所述夹持单元(1)的一端,以使所述夹持单元(1)上下偏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单元(4)包括加压件(41),所述加压件(41)位于所述偏摆单元(2)的上方,所述加压件(41)在第一直线模组的带动下升降以向所述偏摆单元(2)加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压单元(4)和所述偏摆单元(2)均装配在安装架(5)上,所述安装架(5)被滑动装配并在第二直线模组(6)的带动下直线往复运动。
10.一种抛光机,包括抛光组件(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夹持工件(7),所述抛光组件(8)对所述工件(7)进行抛光。
CN202021436294.XU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Active CN213136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6294.XU CN213136312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6294.XU CN213136312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36312U true CN213136312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32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36294.XU Active CN213136312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36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6918A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弧边自动打磨机构
CN110142661A (zh) 一种玻璃加工用研磨装置
CN213136312U (zh) 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CN210307130U (zh) 用于汽车注塑件的打磨机构
CN211029341U (zh) 一种不锈钢冲压件的外侧打磨装置
CN108608276B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打磨器
CN111823124A (zh) 一种夹持结构及抛光机
CN212470804U (zh) 一种弹簧双端面研磨机
CN211277760U (zh) 一种高效率磨边加工设备
CN111438610A (zh) 工件内表面打磨装置
CN107322453B (zh) 一种用于珠宝玉石加工的抛光机
US2511449A (en) Engraver's tool sharpening machine
CN205996751U (zh) 打磨机
CN110405583B (zh) 一种用于加工泵用螺旋叶片的打磨装置和打磨方法
CN210790424U (zh) 一种打磨机
CN211029516U (zh) 一种三维伺服旋转角度金刚石模具工作区抛光机
CN217493648U (zh) 一种仿真打磨装置
CN217668641U (zh) 一种方便装夹定位的双工位abs手把套抛光装置
CN218534004U (zh) 一种电动机零部件生产用自动打磨装置
CN212444696U (zh) 具有恒力控的抛光机
CN217914688U (zh) 一种板材加工用表面抛光装置
CN214771232U (zh) 用于子午线轮胎模具的侧板抛光机
CN218874785U (zh) 一种锥面磨床
CN217619655U (zh) 一种球曲柄磨外球面装置
CN201271826Y (zh) 一种抛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