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92011U -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92011U
CN212992011U CN202021830853.5U CN202021830853U CN212992011U CN 212992011 U CN212992011 U CN 212992011U CN 202021830853 U CN202021830853 U CN 202021830853U CN 212992011 U CN212992011 U CN 212992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charging
main
quick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308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308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92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92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92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动力电池包、快充正接触器、快充负接触器和快充充电口,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其中,所述快充正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前端和所述快充充电口的正极之间,所述快充负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前端和所述快充充电口的负极之间。这样,在车辆快充时,不需要闭合动力电池包内的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仅闭合快充正接触器和快充负接触器即可实现快充,由此,减少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闭合和断开的繁琐环节,提高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电子电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背景技术
快充和慢充是电动车辆的两种充电方式。在快充方式中,直流充电桩把电网的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接口将直流电传输到电动车辆的快充充电口,电能直接进入车载电池充电;在慢充方式中,交流充电桩把电网的交流电输入电动汽车的慢充口,经过电动车辆内部的车载充电机把交流电转成直流电,再输入车载电池,完成充电。在电动车辆以及一些混合动力车辆中都具有快充充电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寿命长的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动力电池包、快充正接触器、快充负接触器和快充充电口,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其中,所述快充正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前端和所述快充充电口的正极之间,所述快充负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前端和所述快充充电口的负极之间。
可选地,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预充接触器和预充电阻,所述预充接触器的一端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后端,所述预充接触器的另一端接所述预充电阻的一端,所述预充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前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快充正接触器和快充负接触器。其中,所述快充正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前端和车辆的快充充电口的正极之间,所述快充负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前端和所述快充充电口的负极之间。
可选地,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预充接触器和预充电阻,所述预充接触器的一端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后端,所述预充接触器的另一端接所述预充电阻的一端,所述预充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前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上述充电电路,或本公开提供的上述动力电池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快充正接触器连接在主正接触器的前端和快充充电口的正极之间,快充负接触器连接在主负接触器的前端和快充充电口的负极之间。这样,在车辆快充时,不需要闭合动力电池包内的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仅闭合快充正接触器和快充负接触器即可实现快充,由此,减少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闭合和断开的繁琐环节,提高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目前对于快充接触器与动力电池包内的主接触器并未有结构上的严格要求。例如,快充接触器是否要放在动力电池包内或放在动力电池包外,以及快充接触器与主接触器的串并联方式等。
在相关技术中,电动车辆或带快充的混合动力车辆,快充正接触器、快充负接触器与动力电池包内的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快充正接触器与主正接触器串联后连接在动力电池包正极和快充充电口之间;快充负接触器与主负接触器串联后连接在动力电池包负极和快充充电口之间。这样的连接方式,若要实现快充充电,需要既闭合快充正接触器和快充负接触器,又闭合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
发明人想到,快充时,动力电池包内的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并不是必须参与的环节,当前的快充充电流程繁琐,并且上、下电过程中主接触器的频繁闭合和断开会缩短主接触器的使用寿命。鉴于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新的充电电路。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可以包括动力电池包100、快充正接触器300、快充负接触器400和快充充电口200。动力电池包100可以包括电池模组10、主正接触器20和主负接触器30。
其中,快充正接触器300连接在主正接触器20的前端和快充充电口200的正极(+)之间,快充负接触器400连接在主负接触器30的前端和快充充电口200的负极(-)之间。
主正接触器20的前端是指主正接触器20与电池模组10连接的一端,主正接触器20的后端是指主正接触器20与负载连接的一端;相似地,主负接触器30的前端是指主负接触器30与电池模组10连接的一端,主负接触器30的后端是指主负接触器30与负载连接的一端。
这样,在快充时,闭合主正接触器20和主负接触器30,充电电流从快充充电口200的正极流出经过主正接触器20到达电池模组10的正极(+),从电池模组10的内部流到电池模组10的负极(-),从电池模组10的负极(-)通过快充负接触器400流回到快充充电口200的负极(-)。
可见,不论主正接触器20和主负接触器30是否闭合,都不会影响快充。因此,在控制进行快充时,并不需要同时对主正接触器20和主负接触器30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快充正接触器连接在主正接触器的前端和快充充电口的正极之间,快充负接触器连接在主负接触器的前端和快充充电口的负极之间。这样,在车辆快充时,不需要闭合动力电池包内的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仅闭合快充正接触器和快充负接触器即可实现快充,由此,减少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闭合和断开的繁琐环节,提高了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动力电池包100还可以包括预充接触器40和预充电阻50。预充接触器40的一端接主正接触器20的后端,预充接触器40的另一端接预充电阻50的一端,预充电阻50的另一端接主正接触器20的前端。
预充接触器的设置能够防止在直接上电瞬间,充电电流瞬间太大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的电容损坏,保护主接触器等开关器件。预充电阻能够起到限流的作用。
在图2的方案中,快充正接触器300、快充负接触器400设置在动力电池包100的外部,这样有利于故障的诊断和维修。还可以将快充正接触器300、快充负接触器400设置在动力电池包100的内部,作为动力电池包100的一部分。
本公开还公开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包。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动力电池包100可以包括电池模组10、主正接触器20、主负接触器30、快充正接触器300和快充负接触器400。
其中,与图2中相同地,快充正接触器300连接在主正接触器20的前端和快充充电口200的正极(+)之间,快充负接触器400连接在主负接触器30的前端和快充充电口200的负极(-)之间。
图3和图2的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快充正接触器300、快充负接触器400设置在动力电池包100的内部还是外部。当设置在外部时,有利于故障的诊断和维修,当设置在内部时,便于安装。
相似地,在图3中,动力电池包100还可以包括预充接触器40和预充电阻50。预充接触器40的一端接主正接触器20的后端,预充接触器40的另一端接预充电阻50的一端,预充电阻50的另一端接主正接触器20的前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或上述的动力电池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动力电池包、快充正接触器、快充负接触器和快充充电口,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
其中,所述快充正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前端和所述快充充电口的正极之间,所述快充负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前端和所述快充充电口的负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预充接触器和预充电阻,所述预充接触器的一端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后端,所述预充接触器的另一端接所述预充电阻的一端,所述预充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前端。
3.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快充正接触器和快充负接触器,
其中,所述快充正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前端和车辆的快充充电口的正极之间,所述快充负接触器连接在所述主负接触器的前端和所述快充充电口的负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预充接触器和预充电阻,所述预充接触器的一端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后端,所述预充接触器的另一端接所述预充电阻的一端,所述预充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主正接触器的前端。
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电路,或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力电池包。
CN202021830853.5U 2020-08-27 2020-08-27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Active CN212992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0853.5U CN212992011U (zh) 2020-08-27 2020-08-27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0853.5U CN212992011U (zh) 2020-08-27 2020-08-27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92011U true CN212992011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3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30853.5U Active CN212992011U (zh) 2020-08-27 2020-08-27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920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199A (zh) * 2021-06-25 2021-11-23 深圳市瑞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化成分容电路、设备及系统
CN115742783A (zh) * 2021-09-03 2023-03-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配电器、车辆的充配电系统、车辆以及充电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199A (zh) * 2021-06-25 2021-11-23 深圳市瑞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化成分容电路、设备及系统
CN115742783A (zh) * 2021-09-03 2023-03-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配电器、车辆的充配电系统、车辆以及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3944B (zh) 一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系统及方法
US8471529B2 (en) Battery fault tolerant architecture for cell failure modes parallel bypass circuit
KR20190137900A (ko) 전기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용 회로 장치 및 충전 방법
CN105811495A (zh) 车用锂电池的安全保护装置
CN106099254B (zh) 一种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
TWM582263U (zh) 可擴展式充換電設備及其充放電單元
CN205070469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关控制系统
CN212992011U (zh)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动力电池包、车辆
JP2012213290A (ja) 補機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CN106340917A (zh) 混合动力系统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电源充放电控制系统
CN209257888U (zh) 电池充电装置及系统
WO2016090852A1 (zh) 终端电池及其充放电的控制方法
CN212162855U (zh) 一种储能系统用高压配电箱
CN107706997A (zh) 智能均衡配电设备、智能均衡配电系统和复合能源系统
CN107069902A (zh)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电路
CN214607166U (zh) 一种具有均衡电路结构的共享式储能系统
JP2017216796A (ja) 電動車両
CN112383108B (zh) 一种低压电池组利用直流充电桩的快速充电电路系统
CN215793200U (zh) 电池组件、汽车充电系统和车辆
CN212435391U (zh) 一种电池双层保护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CN115139857A (zh) 一种动力电池配电方法及系统
CN112952968A (zh) 储电装置及包含该储电装置的电动车电源系统
CN111546892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故障时继电器的控制顺序方法
CN214607388U (zh) 电路系统及取消低压蓄电池的车辆
CN218678498U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