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7939U - 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7939U
CN212967939U CN202022081420.0U CN202022081420U CN212967939U CN 212967939 U CN212967939 U CN 212967939U CN 202022081420 U CN202022081420 U CN 202022081420U CN 212967939 U CN212967939 U CN 212967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hole
movable
battery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14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双
姚毅
江柯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814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7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7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7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涉及电池排气技术领域。该排气装置设置于电池的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孔,排气装置与通孔连通;排气装置具体包括排气机构和吸附机构;其中,排气机构包括座体和活动件,座体罩设于通孔的外侧,且座体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第一端与通孔连通,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排气孔的第二端,且具有封闭排气孔的第二端的封闭位置和打开排气孔的第二端的打开位置;吸附机构罩设于排气机构的外侧,且用于在活动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吸附依次从通孔和排气孔排出的气体。该排气装置可有效地排出并吸附所述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还能保证电池内部的密封性不被破坏,可在保证电池的基础性能的同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排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轻便环保等优点,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基础的储能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动力电池等领域。并且随着动力电池市场对于长续航里程需求的不断提升,高能量密度的高镍三元材料已逐渐成为动力电池材料的开发热点,但高镍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高温存储和循环过程中,电池内部会产生气体,若气体无法排出,则会促使电池内压升高,导致电池性能变差,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池爆炸起火。
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常用的控制电池内压的方法根据电池类型的不同,有所差别。就方形电池而言,通常在金属壳体上设有防爆装置,比如防爆膜,其具体为在防爆孔上加工一层防爆膜,当电池内部产气达到一定压力时,气体可冲破防爆膜,从而达到防止电池爆炸的目的。但是,这种防爆膜加工难度大、一致性差,且其结构都是一次性的,一旦破坏,不可恢复的缺陷;当然,也存在其他方法,例如在电池上加装泄压阀门,当电池胀气时,通过泄压阀门排出气体,但该方法可能会破坏电池内部的密封性,另外,在泄压排气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漏液或者空气进入电池内部,引发一定的安全问题。对于软包电池来说,通常采用气袋收集气体法。也即,在铝塑膜上设有气袋,收集电池在循环存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但是,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显著增加了电池体积,且气袋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电池。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既能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安全性能,又能保证整个电池密封系统不被破坏的电池排气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该排气装置可有效地排出并吸附所述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不仅能避免电池内部气体无法排除引起的安全问题的发生,还能保证电池内部的密封性不被破坏,从而在保证电池的基础性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气装置,设置于电池的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孔,排气装置与通孔连通,以吸附从通孔排出的气体,排气装置包括:
排气机构,包括座体和活动件,座体罩设于通孔的外侧,且座体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第一端与通孔连通,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排气孔的第二端,且具有封闭排气孔的第二端的封闭位置和打开排气孔的第二端的打开位置;
吸附机构,罩设于排气机构的外侧,且用于在活动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吸附依次从通孔和排气孔排出的气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连接设置于活动件与座体之间,且弹性件被配置使活动件始终具有向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座体内开设有安装腔,弹性件部分或完全地容置于安装腔内,且弹性件一端与安装腔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活动件的底壁连接,以使活动件位于封闭位置时,活动件的底壁能封闭排气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和排气阀体;排气阀体罩设于吸附机构与座体之间,且与座体之间共同形成活动腔,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活动腔内,以连通或隔断活动腔与排气孔;排气阀体罩上还开设有与吸附机构连通的溢出孔,溢出孔用于在活动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将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导出至吸附机构;
弹性件连接设置于排气阀体与活动件之间,且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活动件始终具有向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机构还包括活动座,活动座活动地设置于活动腔内,活动件设置于活动座靠近座体的一端;且活动座远离座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活动腔连通的安装腔,弹性件部分或完全地容置于安装腔内,且弹性件的一端与安装腔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排气阀体连接,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活动座带动活动件始终具有向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活动件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排气机构包括多个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弹性件,且多个弹性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活动件,每个弹性件均被配置为使活动件具有向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为弹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吸附机构包括密封罩,以及设置于密封罩和排气机构之间的气体吸附层,气体吸附层包裹于排气机构的周向边缘,且气体吸附层的材料均为气体吸附材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气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活动件传动连接,且用于驱动活动件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孔;
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排气装置,排气装置罩设于通孔处,且与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排气装置,设置于电池的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孔,排气装置与通孔连通,以吸附从通孔排出的气体,排气装置具体包括排气机构和吸附机构。且排气机构包括座体和活动件,座体罩设于通孔的外侧,且座体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第一端与通孔连通,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排气孔的第二端,且具有封闭排气孔的第二端的封闭位置和打开排气孔的第二端的打开位置;吸附机构罩设于排气机构的外侧,且用于在活动件位于打开位置时吸附依次从通孔和排气孔排出的气体。该排气装置通过排气装置的设置可有效地将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导出,避免产生的气体在电池的内部堆积,从而可避免电池内部气体无法排除引起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该排气装置通过吸附机构的设置,其与外界隔绝,可以防止外部气体进入到锂离子电池内部,产生复分解与氧化反应,还能将排气装置排出的气体进行完全地吸附,从而能在保证电池内部密封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有效地吸附气体,使得该排气装置能在保证电池的基础性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电池;101-极柱;103-壳体;110-排气装置;111-排气机构; 113-吸附机构;115-座体;117-活动件;119-排气孔;121-密封罩;123-气体吸附材料;125-气体吸附层;127-弹性件;129-安装腔;131-活动座;135- 排气阀体;137-溢出孔;139-活动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100,其具体为锂离子二次电池100,该锂离子二次电池100 包括壳体103、电芯(图未示出)以及极柱101,其中,电芯设置于壳体103 内,极柱101与电芯电连接,且伸出至壳体103外,以为用电设备供电。且极柱101包括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1,正极柱101和负极柱101间隔设置,且均从壳体103的顶壁伸出。同时,由于电池100的电芯在高温存储和循环过程中容易产生气体,若气体无法排除,则会促使电池100内压升高,从而导致电池100整体性能下降,甚至出现爆炸起火。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3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可用于排出电池100内部的电芯所产生的气体。并且,电池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3的排气装置110,其与通孔连通,用于吸附从通孔排出的气体。
图2为图1的II处的局部放大图。请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孔开设于壳体103的顶壁,因而排气装置110对应设置于壳体103 的顶壁,且位于两个极柱101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气装置110 也可以壳体103的任意一个侧壁,与电池100的内部可通过通孔连通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详细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排气装置110具体包括排气机构111和吸附机构113。其中,排气机构111是辅助通孔将电池100的内部的气体排出,避免在电池100的内部堆积,从而避免产生爆炸起火等情况。吸附机构113主要用于将排气机构111排出的气体完全地吸附,从而避免释放至空气中,影响环境,同时对整个排气机构111提供密封,以避免影响电池100内部的电芯的压力,从而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性能和安全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排气机构111包括座体115和活动件117。其中,座体115罩设于壳体103开设的通孔的外侧,且座体115开设有排气孔119,排气孔119的第一端与通孔连通;且座体115的下表面与壳体103 的顶壁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以保证电池100内部的电芯产生的气体只能通过排气孔119排出,避免气体溢出以影响环境。活动件117活动地设置于排气孔119的第二端,且具有靠近第二端和远离第二端的运动趋势,以使得活动件117在靠近或远离第二端的过程中具有封闭排气孔119的第二端的封闭位置和打开排气孔119的第二端的打开位置。其中,当活动件117 位于封闭位置时,电池100内部的电芯产生的气体则无法通过通孔以及排出孔排出,当活动件117位于打开位置时,电池100的内部产生的气体则可以依次通过通孔和排出孔排出,从而避免气体在电池100的内部堆积,从而可避免影响电池100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117具体选择为密封垫,密封垫具有较强的密封性能,可在不进行排气作业时保证电池100整体的密封性,放置外部气体进入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内部,产生复分解与氧化反应;同时有能在需要进行排气作业时,将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电池100 内部的电芯产生的气体有效地排出,避免在电池100的内部堆积,以影响电池100的性能。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吸附机构113罩设于排气机构111的外侧,且其下端也与壳体1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以封闭整个排气机构111,避免排气机构111排出的气体溢出,且可避免影响电池100内部的电芯的压力。同时,吸附机构113还用于在活动件117位于打开位置时吸附依次从通孔和排气孔119排出的气体,从而完全杜绝气体通过任何途径溢出,可有效地解决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内部排气问题,避免气体堆积,从而保证电池100的性能和安全性。
也即,该排气装置110通过排气装置110的设置可有效地将电池100 内部产生的气体导出,避免产生的气体在电池100的内部堆积,从而可避免电池100内部气体无法排除引起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该排气装置 110通过吸附机构113的设置,其与外界隔绝,可以防止外部气体进入到锂离子电池100内部,产生复分解与氧化反应,还能将排气装置110排出的气体进行完全地吸附,从而能在保证电池100内部密封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有效地吸附气体,使得该排气装置110能在保证电池100的基础性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排气机构111可进行正常的排气作业,还可以在活动件117与座体115之间设置弹性件127。并且,弹性件127被配置使活动件117始终具有向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也即,通过弹性件127的设置,使得活动件117始终可封闭排气孔119的第二端,从而可使得电池100的内部产生的气体在活动件117处所形成的内部压强小于或等于外部压强时,活动件117可始终位于封闭位置,以保证电池100各项作业的正常进行。同时,当电池100的内部产生的气体过多时,在活动件117处所形成的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时,其可在内部气体的作用下推动活动件117朝向打开位置运动,从而使得气体可排出至吸附机构113处,以便于吸附机构113将气体吸附,以避免气体在电池100的内部堆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主要采用气体在活动件117处形成压强差以推动活动件117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排气机构111处设置驱动组件,通过电机等驱动机构直接驱动活动件117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也即直接驱动活动件117在电池100运行了设定的时间后自动运动至打开位置以对电池100进行排气。当然,还可以设置监测组件,以对电池100内部产气情况进行检测,当监测组件的监测结果接近临界值时,则可以控制驱动组件驱动活动件117运动至打开位置,以进行排气,从而保证电池100的性能和安全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7具体选择为弹簧,且可选择为拉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为压簧甚至弹片等具有弹性的结构。通过弹性件127的设置而非驱动结构控制活动件117的运动,一方面可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电池100整体的安全性能。并且,通过弹性件127的设置,还可以在排气作业结束后,带动活动板运动至封闭位置,从而实现活动件117的复位,以待下次排气。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100的排气装置110的排气机构111除了活动件117和座体115外,还包括弹性件127和排气阀体135。
详细地,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阀体135罩设于吸附机构 113与座体115之间,排气阀体135罩可选择为单向阀门罩。并且,排气阀体135罩与座体115之间共同形成活动腔139,活动件117活动地设置于活动腔139内,以连通或隔断活动腔139与排气孔119,从而使得电池100内部的电芯产生的其他可通过通孔以及排出孔溢出至活动腔139内。为此,排气阀体135罩上还开设有与吸附机构113连通的溢出孔137,溢出孔137 用于在活动件117位于打开位置时将排气孔119排出的气体导出至吸附机构113,以便于吸附机构113对溢出的气体进行吸附,从而保证电池100的性能和安全性。弹性件127具体连接设置于排气阀体135与活动件117之间,以使得活动件117始终具有向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在活动件117处的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时,活动件117始终位于封闭位置处,当活动件117处的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活动件117可运动至打开位置,然后在内外压力保持平衡(也即排气结束后)还可在弹性件127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以待下一次的排气作业的进行。
更具体地,排气机构111还包括活动座131,活动座131活动地设置于活动腔139内,且与座体115相对。活动件117设置于活动座131靠近座体115的一端,且活动座131远离座体115的一端开设有与活动腔139连通的安装腔129,弹性件127部分或完全地容置于安装腔129内,以使得弹性件127的一端与安装腔129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排气阀体135连接。通过将弹性件127容置于安装腔129内,一方面使得弹性件127可带动活动座131运动从而带动活动件117始终具有向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以保证未排气时整个电池100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安装腔129的限位,使得弹性件127运动路径得到限制,从而进一步地保证活动件117运动的规律性以及可靠性,进而保证排气作业的正常进行。
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117均可设置为沿第一方向(也即图中的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同时,排气机构 111包括多个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也即图中的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弹性件127,多个弹性件127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活动件117,且每个弹性件127均被配置为使活动件117具有向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通过多个弹性件127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电池100未进行排气作业时,活动件117可稳定地位于封闭位置上,以保证电池100的封闭性,保证电池 100各项作业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多个弹性件127连接设置于活动件 117的长度方向上,使得活动件117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时其长度方向上的受力更均匀,避免发生倾斜,从而更能保证排气作业的正常进行。同时,还能充分地保证排气结束后,活动件117可快速复位,以进一步地保证电池100的密封性。
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吸附机构113包括密封罩121,以及设置于密封罩121和排气机构111之间的气体吸附层125。气体吸附层 125包裹于排气机构111的周向边缘,且气体吸附层125的材料均为活性炭、多孔碳材料、商品化气体吸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气体吸附材料123,通过气体吸附层125的设置可有效地吸附从排出孔溢出的气体,避免其向环境中泄露。同时,由于密封罩121罩设于气体吸附层125外侧,其以方便可为气体吸附材料123提供收容空间,帮助气体吸附层125定型,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外部气体进入到锂离子电池100内部,产生复分解与氧化反应,从而使得该排气装置110既能释放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内部气体,优能避免外界气体进入影响电池100正常作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于电池100上的排气装置110 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电池100内部产生的气体较少,在活动件117处的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压强时,活动件117在弹性件127的作用下稳定地抵持于排出孔的第二端,且始终保持在封闭位置,此时电池100可正常的进行各种作业。当电池100内部产生的气体较多,使其压强增大,且在活动件117处的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时,活动件117在气体作用下运动至打开位置,此时通孔与排出孔连通,气体溢出至吸附材料层中,被吸附材料层中的气体吸附材料123充分的吸附,同时,由于密封罩121罩设于气体吸附层125外侧,其还可以避免外部气体进入到锂离子电池100内部,产生复分解与氧化反应,从而使得该排气装置110既能释放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内部气体,优能避免外界气体进入影响电池100正常作业。
也即,在上述过程中,该排气装置110通过排气装置110的设置可有效地将电池100内部产生的气体导出,避免产生的气体在电池100的内部堆积,从而可避免电池100内部气体无法排除引起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该排气装置110通过吸附机构113的设置,其与外界隔绝,可以防止外部气体进入到锂离子电池100内部,产生复分解与氧化反应,还能将排气装置110排出的气体进行完全地吸附,从而能在保证电池100内部密封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有效地吸附气体,使得该排气装置110能在保证电池 100的基础性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气装置110能够有效的防止电池100内部因产气引起的安全问题,可以提高电池100安全性能的同时,保持电池100内部的密封性不被破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气装置,设置于电池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孔,所述排气装置与所述通孔连通,以吸附从所述通孔排出的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包括:
排气机构,包括座体和活动件,所述座体罩设于所述通孔的外侧,且所述座体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第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排气孔的第二端,且具有封闭所述排气孔的第二端的封闭位置和打开所述排气孔的第二端的打开位置;
吸附机构,罩设于所述排气机构的外侧,且用于在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吸附依次从所述通孔和所述排气孔排出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座体之间,且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使所述活动件始终具有向所述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体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弹性件部分或完全地容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的底壁连接,以使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的底壁能封闭所述排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和排气阀体;所述排气阀体罩设于所述吸附机构与所述座体之间,且与所述座体之间共同形成活动腔,所述活动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以连通或隔断所述活动腔与所述排气孔;所述排气阀体罩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吸附机构连通的溢出孔,所述溢出孔用于在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导出至所述吸附机构;
所述弹性件连接设置于所述排气阀体与活动件之间,且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所述活动件始终具有向所述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机构还包括活动座,所述活动座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活动件设置于所述活动座靠近所述座体的一端;且所述活动座远离所述座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活动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弹性件部分或完全地容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阀体连接,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所述活动座带动所述活动件始终具有向所述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件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排气机构包括多个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所述弹性件,且多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活动件,每个所述弹性件均被配置为使所述活动件具有向所述封闭位置运动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密封罩,以及设置于所述密封罩和所述排气机构之间的气体吸附层,所述气体吸附层包裹于所述排气机构的周向边缘,且所述气体吸附层的材料均为气体吸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活动件传动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在所述封闭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孔;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罩设于所述通孔处,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CN202022081420.0U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 Active CN212967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1420.0U CN212967939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1420.0U CN212967939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7939U true CN212967939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6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1420.0U Active CN212967939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79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7697A (zh) * 2023-06-05 2023-07-1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7697A (zh) * 2023-06-05 2023-07-1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N116417697B (zh) * 2023-06-05 2023-08-0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9214B (zh) 二次电池的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WO2012014348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JP7329700B2 (ja) ガス吸着装置、エンドキャップアセンブリ、電池単体、電池および電力使用装置
US20070146965A1 (en) Ultracapacitor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US20070009785A1 (en) Seale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1279517A (zh) 可再充电电池
US4822377A (en) Method for sealing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employing an improved reinforced cover assembly
KR20070103890A (ko) 2차전지의 배기장치
JP2008103239A (ja) 扁平型電気化学セル及びそれを組み合わせてなる組電池
JP2009026569A (ja) 密閉型電池の気密検査方法及び密閉型電池
CN1321469C (zh) 方形空气电池
US20060093895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2019102193A (ja) リリーフ弁付き電池
CN212967939U (zh) 一种排气装置和电池
JP5147151B2 (ja) 制御弁式鉛蓄電池
CN205645893U (zh) 一种电池
US3285784A (en) Nickel-cadmium battery receptacle
JPH10241651A (ja) 角形非水電解液電池とその封口板の製造法
KR101121205B1 (ko) 이차전지
US20060068273A1 (en) Cap assembly having a vent plate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same
JPH1140468A (ja) 電気化学素子
CN217606888U (zh) 用于电池的盖体和具有其的电池
KR100277652B1 (ko) 이차전지의 캡 어셈블리
US20230318120A1 (en) Battery pack and instrument having function of discharging gas from battery pack
KR20190013034A (ko) 배터리 케이스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8

Address after: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alang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Xiangshan Pine Hill Village Xiangshan Industrial Park Jiayuan Road No. 9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