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6011U - 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6011U
CN212956011U CN202021310977.0U CN202021310977U CN212956011U CN 212956011 U CN212956011 U CN 212956011U CN 202021310977 U CN202021310977 U CN 202021310977U CN 212956011 U CN212956011 U CN 212956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
layer
reform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09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曙光
李维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3109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6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6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60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包括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的裂缝(1a)内均设有密封填料(2),且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上依次设有第一粘层油(3)、钢丝网(4)、柔性基层(5)、第二粘层油(6)、防裂布(7)、下面层(8)和上面层(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吸收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向上的应力,有效抑制反射裂缝和差异沉降裂缝,具备优良的防裂效果,同时具有较强的抗上下剪切能力和高温稳定性;路面环保、易施工、抗破坏能力高、层间结合力强,充分利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强度,无需铣刨和碎石化,节约成本和施工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背景技术
伴随着道路建设的大力发展和等级的提高,人们对道路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水泥路面已经进入改扩建阶段,其中以白改黑工程最多。在水泥路面改造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工程中,如何克服反射裂缝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目前,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成沥青混合路面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加铺法、碎石化法和重新铣刨摊铺法。其中,碎石化法和重新铣刨摊铺法针对水泥路面病害比较严重的地段,且相对于直接加铺法不仅成本高,还容易破坏底层路基,因此,运用最多的是直接加铺法。但是,由于直接加铺的沥青层与原水泥路面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往往由于原水泥路面的伸缩缝、裂缝产生的拉应力反射到沥青层,造成沥青层的开裂;开裂后的沥青层经地表水进入,进一步加剧侵蚀旧水泥路面,从而造成沥青路面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白改黑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能够吸收层底应力,防止差异沉降,有效抑制反射裂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包括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其裂缝内均设有密封填料,且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依次设有第一粘层油、钢丝网、柔性基层、第二粘层油、防裂布、下面层和上面层,第一粘层油连接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第一粘层油上连有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上连有柔性基层,柔性基层上设有第二粘层油,第二粘层油上连有一组防裂布,防裂布上连有下面层,下面层上连接一层上面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层油的用量为0.8~1.2L/m2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网为镀锌钢丝网,其包括一组正六边形的网孔、节点和凸起的锥形柱组成,每个锥形柱上连有一组倒刺,锥形柱和倒刺均嵌入柔性基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柱的高度设为1cm。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基层为ATB-30型沥青稳定碎石层,其厚度为6~8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粘层油的用量为0.3~0.6L/m2
进一步地,所述防裂布为聚酯布,其比重不低于1.38g/cm3、软化点不低于230℃、熔点不低于256℃、厚度为0.8mm。
进一步地,所述下面层采用AC-20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其厚度设为6~8cm,所述上面层采用AC-13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其厚度设为4~5cm。
进一步地,所述防裂布的纵向或横向搭接宽度为5~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优点在于:
(1)优良的防裂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作为下承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设钢丝网,在柔性基层上设置防裂布,合理组合搭配,能够很好地吸收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向上的应力,有效抑制反射裂缝和差异沉降裂缝;
(2)优良的抗车辙性能:钢丝网通过网孔将下承层连接成一体,通过凸起的锥形柱和倒刺嵌入到柔性基层内,能够将钢丝网锚固在柔性基层内,对柔性基层起到整体加筋的作用,从而使得下承层、钢筋网和柔性基层粘结为一个整体,能够有效防止下承层和柔性基层之间的层间分离剥离或分裂,锥形柱和倒刺的嵌入使得结构层抵抗上下剪切能力变强,使路面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路面环保、易施工、抗破坏能力高,层间结合力强,钢丝网的节点由两根钢丝相互绞合而成,防裂布为高性能专用聚酯布,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抗紫外线性、耐刺穿性;
(4)良好的经济性:充分利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强度,无需铣刨和碎石化,节约成本和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网之锥形柱和倒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包括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其特征在于: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的裂缝1a内均设有密封填料2,以用于保证路面干净、平整;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上设有第一粘层油3,第一粘层油3的用量为0.8~1.2L/m2
参见图2、图3和图4,第一粘层油3上连有一层钢丝网4,钢丝网4为镀锌钢丝网,其包括一组正六边形的网孔41、节点42和垂直凸起的锥形柱43组成,锥形柱43的高度设为1cm,且每个锥形柱43上均匀连有一组朝向网孔41的倒刺43a;
钢丝网4上连有柔性基层5,钢丝网4上的锥形柱43和倒刺43a均嵌入柔性基层5中,柔性基层5为ATB-30型沥青稳定碎石层,其厚度为6~8cm;
参见图1和图2,柔性基层5上设有第二粘层油6,第二粘层油6的用量为0.3~0.6L/m2
第二粘层油6上连有一组防裂布7,所述防裂布7为聚酯布,其比重不低于1.38g/cm3、软化点不低于230℃、熔点不低于256℃、厚度为0.8mm,防裂布7的纵向或横向搭接宽度为8cm;
防裂布7上连有下面层8,下面层8上连接一层上面层9,下面层8的厚度为7cm,上面层9的厚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的白改黑复合路面结构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铺设,具体工艺步骤为:
(1)施工前,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用高压吹风机或者清扫车吹扫,清除路面浮灰和杂物,清理松动的集料,确保基层干燥、洁净;对于相应不稳定的水泥板块进行稳定加固,当其弯沉值和边邻差超过设计要求时,应对路基进行加固;对于边角破碎损坏较深和较宽的路面,先用切割机切除损坏部分,然后浇筑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对于破损较浅、较窄的,可凿除5cm以上,然后用细石拌制的混凝土混合料填平;对于板块脱空、桥头沉陷、板的不均匀沉降及弯沉较大的部位,应钻穿板块,然后用水泥浆高压灌注处理;上述具体的工艺流程:定位—钻孔—制浆—灌浆—灌江孔封堵—交通控制—弯沉检测。
(2)纵横缝清缝,清除缝内的原有填充物和杂物,用密封填料进行填密处理,密封填料2可采用改性沥青材料,改性沥青使用时应由混凝土路面嵌缝机加热至300℃,通过混凝土嵌缝机注胶嘴把改性沥青注入到缝隙中,填缝高度与路面持平,以保证原路面的平整、洁净。
(3)处理完成后,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上均匀喷洒第一粘层油3,第一粘层油3可采用热沥青油,温度保持在150~180℃,施工环境应在10℃以上,用量为0.8~1.2L/m2
(4)在第一粘层油3喷洒完成后,满铺钢丝网4,使得钢丝网4与第一粘层油3紧密粘结。
(5)在钢丝网4上铺设柔性基层5,使倒刺43a和凸起的锥形柱43嵌锁在柔性基层5内。
(6)均匀喷洒第二粘层油6,用量为0.3~0.6L/m2,粘层油横向范围应比防裂布宽5~10cm。
(7)在第二粘层油6上铺设防裂布7,防裂布7可采用人工或机器铺设,将防裂布7贴在柔性基层5上,保持平整,尽量不要出现褶皱,如出现褶皱则用工具刀裁好摊平;防裂布7纵向或横向搭接宽度为5~10cm,纵向搭接方向应当为摊铺沥青混合土的方向,将后一段压住前一段;铺设防裂布完成后,可使用胶轮压路机或滚筒进行碾压,使其与下层结合成为一体。
(8)防裂布7设置完成后,在其上摊铺AC-20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厚度为6~8cm,得到沥青混合料下面层8;最后在上摊铺AC-13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层,厚度4~5cm,得到沥青混合料上面层9。
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地吸收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向上的应力,有效抑制反射裂缝和差异沉降裂缝,具备优良的防裂效果;同时能够有效防止下承层和柔性基层之间的层间分离剥离或分裂,锥形柱和倒刺的嵌入使得结构层抵抗上下剪切能力变强,使路面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此外,路面环保、易施工、抗破坏能力高、层间结合力强,充分利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强度,无需铣刨和碎石化,节约成本和施工时间。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包括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其特征在于: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的裂缝(1a)内均设有密封填料(2),且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上依次设有第一粘层油(3)、钢丝网(4)、柔性基层(5)、第二粘层油(6)、防裂布(7)、下面层(8)和上面层(9);
第一粘层油(3)连接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的上表面,第一粘层油(3)上连有一层钢丝网(4),钢丝网(4)上连有柔性基层(5),柔性基层(5)上设有第二粘层油(6),第二粘层油(6)上连有一组防裂布(7),防裂布(7)上连有下面层(8),下面层(8)上连接一层上面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丝网(4)为镀锌钢丝网,其包括一组正六边形的网孔(41)、节点(42)和凸起的锥形柱(43)组成,每个锥形柱(43)上连有一组倒刺(43a),锥形柱(43)和倒刺(43a)均嵌入柔性基层(5)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形柱(43)的高度设为1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层油(3)的用量为0.8~1.2L/m2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基层(5)为ATB-30型沥青稳定碎石层,其厚度为6~8c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粘层油(6)的用量为0.3~0.6L/m2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裂布(7)为聚酯布,其比重不低于1.38g/cm3、软化点不低于230℃、熔点不低于256℃、厚度为0.8mm。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面层(8)采用AC-20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其厚度设为6~8cm,所述上面层(9)采用AC-13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其厚度设为4~5cm。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裂布(7)的纵向或横向搭接宽度为5~10cm。
CN202021310977.0U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56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0977.0U CN212956011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0977.0U CN212956011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6011U true CN212956011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1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097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56011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601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7436A (zh) * 2022-04-02 2022-07-12 中能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处理方法
CN114875731A (zh) * 2022-06-01 2022-08-09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新旧路面不均匀沉降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012263A (zh) * 2022-06-02 2022-09-06 江苏众智交通创新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刚性路面拼宽时硬路肩开挖台阶的方法
CN116497657A (zh) * 2023-05-11 2023-07-28 南京乾锦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半柔性路面结构及其施工工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7436A (zh) * 2022-04-02 2022-07-12 中能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处理方法
CN114875731A (zh) * 2022-06-01 2022-08-09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新旧路面不均匀沉降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012263A (zh) * 2022-06-02 2022-09-06 江苏众智交通创新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刚性路面拼宽时硬路肩开挖台阶的方法
CN116497657A (zh) * 2023-05-11 2023-07-28 南京乾锦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半柔性路面结构及其施工工法
CN116497657B (zh) * 2023-05-11 2023-11-10 南京乾锦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半柔性路面结构及其施工工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56011U (zh) 一种利用水泥路面改造的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
CN104674627B (zh) 一种预防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反射裂缝的接缝构造方法
CN105926406B (zh) 一种在改扩建路面施工中新老路的拼接方法及结构
CN102505606B (zh) 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时裂缝的处理方法
KR101306796B1 (ko) 아스팔트 도로 보수 구조물
CN102535299A (zh) 一种用于道路修复的应力吸收层的施工方法
CN103938514B (zh) 一种水泥路面黑化处理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215907B (zh) 一种城市道路平交口旧砼路面沥青加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321122A (zh) 一种公路、路面结构及公路路面的施工方法
CN102051848B (zh) Hma/cc复合式路面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07079433U (zh) 一种反射裂缝修补结构
CN107165015A (zh) 一种反射裂缝修补结构及修补工艺
CN103334364A (zh) 微表路面结构及微表路面施工方法
CN104927759B (zh) 一种界面粘结材料和基于该材料的白改黑加铺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03321123A (zh) 一种公路、路面结构及公路路面的施工方法
CN215668820U (zh) 新旧沥青路面相接结构
CN216551386U (zh) 一种环保型新旧沥青路面基层衔接结构
CN214992802U (zh) 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
CN212895737U (zh) 一种沥青路面层间抗裂黏结结构
CN112900181B (zh) 沥青路面薄层加宽的施工方法
CN108978388A (zh) 一种装配式抗推移耐盐蚀复合块料路面板及施工工艺
CN204780555U (zh) 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结构
CN210086044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桥梁的桥面铺装结构
CN112962383A (zh) 一种防止裂缝扩展的沥青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Vanelstraete et al. Crack prevention and use of overlay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