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6767U -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6767U
CN212926767U CN202021063052.0U CN202021063052U CN212926767U CN 212926767 U CN212926767 U CN 212926767U CN 202021063052 U CN202021063052 U CN 202021063052U CN 212926767 U CN212926767 U CN 212926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all body
groove
chamb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30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鹏
胡文豪
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jia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30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6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6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6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属于绿色建筑领域,其包括墙体和设置于墙体上的若干种植槽,墙体顶部固定设有挡雨罩,挡雨罩朝向墙体外侧向上倾斜,墙体竖直开设有集水腔,集水腔四周侧壁涂覆有隔水层,集水腔的入水口处位于挡雨罩倾斜底端的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对雨水进行收集,提高雨水利用率,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等方面,以到达环境保护作用;绿色墙体是绿色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墙体主要起维护、承重、分隔空间的作用。
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墙体的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节能墙体通常包括内墙和固定在内墙上的外墙,通过在外墙上设置种植单元用于种植绿植,以起到绿化环境,增大绿化面积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外墙无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对雨水进行收集,提高雨水利用率,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包括墙体和设置于墙体上的若干种植槽,所述墙体顶部固定设有挡雨罩,所述挡雨罩朝向墙体外侧向上倾斜,所述墙体竖直开设有集水腔,所述集水腔四周侧壁涂覆有隔水层,所述集水腔的入水口处位于挡雨罩倾斜底端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墙体上设置挡雨罩对种植槽内的植物挡雨遮阳的同时,通过在墙体内设置集水腔,通过倾斜设置的挡雨罩接收雨水并讲雨水导向集水腔内,从而对雨水进行收集,提高雨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对应种植槽一一对应设有置物槽,所述种植槽安装于置物槽内,所述种植槽底部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置物槽设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用于接收并蓄存种植槽流出的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置物槽,从而方便种植槽在墙体上的安装,通过在种植槽底部开设透水孔,在置物槽上设置蓄水腔,从而提高种植槽内土壤的排涝能力,避免雨水过多时,植物根系浸泡在水里而导致烂根等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对应置物槽开设有连通蓄水腔和集水腔的通槽,所述通槽位于蓄水腔底面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槽使得蓄水腔与集水腔相互连通,从而使得蓄水腔内雨水过多时能够流入到集水腔内,蓄水腔内雨水不足时,集水腔内的雨水蒸发能够有效湿润种植槽底部土壤,从而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种植槽呈多排设置于墙体上,且相邻两排上的所述种植槽间隔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种植槽的排布位置,降低墙体上种植槽之间植物的相互影响,同时增加墙体上种植槽安装的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内设有若干连接块,若干所述连接块设置于集水腔内,且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集水腔位于其长度方向两侧侧壁上,若干所述连接块与通槽沿墙体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墙体内设置连接块,并设置连接块的设置位置对水蒸气上升的路径进行限定,使得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均能够经过通槽,从而增加水蒸气进入蓄水腔内的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加强隔断,多个所述加强隔断设置于集水腔内,且所述加强隔断与集水腔位于其长度方向两侧侧壁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隔断以增强集水腔两侧侧壁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墙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上端部设有导板,所述导板的长度方向与墙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导板的一侧与集水腔内壁固定,所述导板的另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板,在不影响雨水进入集水腔内侧的同时,通过导板对集水腔入水口进行遮挡,以缩小集水腔雨水蒸发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雨罩远离墙体一侧设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沿其长度反向间隔设有若干灌溉喷头,若干所述灌溉喷头均朝向种植槽一侧,且所述灌溉喷头为雾化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供水管,并在供水管上采用雾化喷头作为灌溉喷头,当降雨少的旱季,通过供水管对植物进行灌溉,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上端对应集水腔入水口处周侧设有挡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水板对集水腔的入水口处进行遮挡,降低雨水流到集水腔入水口外侧的量,以便雨水更好地回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在墙体上端设置挡雨罩,在墙体内部设置集水腔,通过挡雨罩对雨水进行接收,并将其接收的雨水蓄存在集水腔内,从而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通过设置置物槽并在墙体上开设通槽,在降雨少的季节里,集水腔内的雨水能够通过蒸发进入置物槽的蓄水腔内,并湿润种植槽内的土壤,同时由下至上的水分供给有利于植物扎根生长;
通过设置连接块和导板,使得被蒸发的水蒸气能够更多地通过通槽进入种植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了种植槽在放置槽内的安装情况;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种植槽与集水腔之间的连通关系;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集水腔内的结构设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11、集水腔;12、挡水板;13、通槽;14、连接块;15、加强隔断;16、导板;2、挡雨罩;3、种植槽;31、透水孔;4、置物槽;41、蓄水腔;5、供水管;51、灌溉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可以用作建筑物绿化外墙设置,也可以用作围墙设置,其包括墙体1和设置于墙体1上的若干种植槽3,为避免种植槽3的设置而影响墙脚处行人走动,若干种植槽3均设置于墙体1上端且最低处种植槽3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优选为1.5米以上。墙体1顶部固定设有挡雨罩2,挡雨罩2朝向墙体1外侧延伸用于遮阳挡雨。
参照图2和图3,为便于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挡雨罩2朝向墙体1外侧向上倾斜设置,其挡雨罩2呈向下凹陷的弧形设置,墙体1竖直开设于集水腔11,集水腔11四周侧壁涂覆有隔水层(图中未显示),通过隔水层以降低集水腔11内雨水外渗,集水腔11的入水口出位于挡雨罩2倾斜底端的下方,下雨时,挡雨罩2上方接收的雨水沿挡雨罩2的倾斜弧度流入集水腔11内。为保证雨水更好地流入集水腔11内,墙体1上端对应集水腔11入水口处周侧设有挡水板12,通过挡水板12降低雨水从集水腔11入水口处外侧流出。
参照图3和图4,为方便种植槽3在墙体1上的安装,墙体1对应种植槽3一一对应设有置物槽4,种植槽3安装与置物槽4内,且为保证种植槽3放置的稳定性,置物槽4周侧向上凸起,使得种植槽3前设置于置物槽4上端,避免种植槽3滑动而脱落。为增强种植槽3的蓄水排涝的能力,种植槽3底部设有若干透水孔31,置物槽4设有蓄水腔41,蓄水腔41用于接收并蓄存种植槽3流出的水,且种植槽3底部设有虹吸管(图中未显示),虹吸管另一端至于蓄水腔41内,管当种植槽3内土壤水分不足时,蓄水腔41内所蓄存的水能够通过虹吸管进入种植槽3内的土壤中。
参照图4和图5,为避免降雨量大时,蓄水腔41内蓄存的雨水过多而导致植物根系浸泡在水中,墙体1对应置物槽4开设有连通蓄水腔41和集水腔11的通槽13,且通槽13位于蓄水腔41底面上方,从而使得蓄水腔41内雨水量过多时,蓄水腔41内的雨水能够流入集水腔11内,保证雨水能够及时排出不至于淹没植物根系。同时通过设置通槽13,在降雨量上的旱季,蓄存在集水腔11内的雨水在外界温度的作用下蒸发,水汽能够通过通槽13进入蓄水腔41内湿润种植槽3底部土壤,以补充种植槽3内土壤水分,同时有利于植物根系向下生长,利于植物扎根。
参照图2和图3,挡雨罩2远离墙体1一侧设有供水管5,供水管5可以与灌溉水管或自来水管连接,也可以通过水泵连接于集水腔11内,对回收在集水腔11内的雨水进行利用;供水管5沿其长度反向间隔设有若干灌溉喷头51,若干灌溉喷头51均朝向种植槽3一侧,且灌溉喷头51为雾化喷头,通过设置供水管5和灌溉喷头51,当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时,通过灌溉喷头51对种植槽3内的植物进行灌溉喷水。为降低墙体1上种植槽3之间植物的相互影响,种植槽3呈多排设置于墙体1上(图中显示为四排),且相邻两排上的种植槽3间隔交错设置,从而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控件的同时,增加墙体1上种植槽3安装的量。
参照图4和图5,为降低夏季高温情况下集水腔11内雨水蒸发的量,墙体1上端部设有导板16,导板16的长度方向与墙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导板16的一侧与集水腔11内壁固定,导板16的另一侧向下倾斜设置,通过设置倾斜设置的导板16,在不影响雨水进入集水腔11内的同时,通过导板16缩小集水腔11内雨水蒸发面积。同时为使得水蒸气能够更好通过通槽13进入蓄水腔41内,墙体1内设有若干连接块14,连接块14设置于集水腔11内,且连接块14固定连接于集水腔11位于其长度方向两侧侧壁上,若干连接块14与通槽13沿墙体1长方向交错设置,从而使得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其经过的通槽13数量增加,从而使得水蒸气能够更多地进入种植槽3的土壤中,同时通过设置连接块14能够增强墙体1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5,为进一步提高墙体1强度,墙体1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加强隔断15,多个加强隔断15设置于集水腔11内,且加强隔断15与集水腔11位于其长度方向两侧侧壁固定。为避免降雨多的季节,集水腔11内的雨水量过多而从通槽13灌入到蓄水腔41内,从而导致种植槽3内土壤被淹,墙体1位于最下端种植槽3的下方开设有多个溢水孔(图中未显示),溢水孔与集水腔11连通。为降低旱季溢水孔内雨水蒸发量,溢水孔用透水混凝土填充,当集水腔11内雨水蓄存量高于溢水孔时,集水腔11内的雨水能够通过溢水孔渗透而出。
参照图6,挡雨罩2根据墙体1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当墙体1一侧倚靠建筑物时,挡雨罩2为一个且设置于墙体1背离建筑物一侧;当墙体1做围墙用时,挡雨罩2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墙体1两侧,同时种植槽3也可在墙体1两侧进行设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包括墙体(1)和设置于墙体(1)上的若干种植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顶部固定设有挡雨罩(2),所述挡雨罩(2)朝向墙体(1)外侧向上倾斜,所述墙体(1)竖直开设有集水腔(11),所述集水腔(11)四周侧壁涂覆有隔水层,所述集水腔(11)的入水口处位于挡雨罩(2)倾斜底端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对应种植槽(3)一一对应设有置物槽(4),所述种植槽(3)安装于置物槽(4)内,所述种植槽(3)底部设有若干透水孔(31),所述置物槽(4)设有蓄水腔(41),所述蓄水腔(41)用于接收并蓄存种植槽(3)流出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对应置物槽(4)开设有连通蓄水腔(41)和集水腔(11)的通槽(13),所述通槽(13)位于蓄水腔(41)底面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种植槽(3)呈多排设置于墙体(1)上,且相邻两排上的所述种植槽(3)间隔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设有若干连接块(14),若干所述连接块(14)设置于集水腔(11)内,且所述连接块(14)固定连接于集水腔(11)位于其长度方向两侧侧壁上,若干所述连接块(14)与通槽(13)沿墙体(1)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加强隔断(15),多个所述加强隔断(15)设置于集水腔(11)内,且所述加强隔断(15)与集水腔(11)位于其长度方向两侧侧壁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端部设有导板(16),所述导板(16)的长度方向与墙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导板(16)的一侧与集水腔(11)内壁固定,所述导板(16)的另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罩(2)远离墙体(1)一侧设有供水管(5),所述供水管(5)沿其长度反向间隔设有若干灌溉喷头(51),若干所述灌溉喷头(51)均朝向种植槽(3)一侧,且所述灌溉喷头(51)为雾化喷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端对应集水腔(11)入水口处周侧设有挡水板(12)。
CN202021063052.0U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 Active CN212926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3052.0U CN212926767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3052.0U CN212926767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6767U true CN212926767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3052.0U Active CN212926767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676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7984A (zh) * 2021-10-11 2021-12-03 徐州工程学院 拆装的仿真植物景观墙
CN114128525A (zh) * 2021-11-30 2022-03-04 苏州奇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绿化墙
CN114250882A (zh) * 2021-12-30 2022-03-29 苏州奇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绿化墙及向阳转向装置
CN114731868A (zh) * 2022-04-01 2022-07-12 南京玖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面植被养植系统
CN116267574A (zh) * 2023-02-15 2023-06-2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城市开放空间微气候调节生态墙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7984A (zh) * 2021-10-11 2021-12-03 徐州工程学院 拆装的仿真植物景观墙
CN114128525A (zh) * 2021-11-30 2022-03-04 苏州奇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绿化墙
CN114250882A (zh) * 2021-12-30 2022-03-29 苏州奇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绿化墙及向阳转向装置
CN114731868A (zh) * 2022-04-01 2022-07-12 南京玖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屋面植被养植系统
CN116267574A (zh) * 2023-02-15 2023-06-2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城市开放空间微气候调节生态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26767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
CN201704889U (zh) 楼顶绿化装置
CN21525401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生态屋顶绿化循环水结构
CN207969440U (zh) 一种绿色屋顶
CN212405198U (zh) 再生骨料混凝土护坡
CN101828488B (zh) 一种楼房生态绿化系统
CN211297777U (zh) 一种水果种植用节水种植池
CN210202606U (zh) 一种市政景观绿化墙
CN112673930A (zh) 一种用于建设海绵城市的道路
CN211353247U (zh) 一种节水城市景观绿化墙
CN201700199U (zh) 楼房侧壁绿化装置
CN213404292U (zh) 屋顶立体绿化循环系统
CN211458165U (zh) 一种斜坡的鱼鳞穴种植结构
CN217905576U (zh) 一种景观园林循环灌溉系统
CN212714781U (zh) 一种防洪护坡
CN210216940U (zh) 房屋建筑房顶结构
CN116163396A (zh) 一种可分层调配水量的雨水花园溢流装置
CN104285708A (zh) 一种半隔断式屋顶绿化栽培槽
CN210275241U (zh) 一种防水土流失的花坛
CN206641056U (zh) 一种节水型市政绿化装置
CN217026904U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护坡
CN213463070U (zh) 一种垂直绿化墙
CN216567303U (zh) 一种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
CN218862207U (zh) 一种生态亭
CN219261192U (zh) 一种多功能种植池溢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