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3245U - 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83245U CN212683245U CN202021268532.0U CN202021268532U CN212683245U CN 212683245 U CN212683245 U CN 212683245U CN 202021268532 U CN202021268532 U CN 202021268532U CN 212683245 U CN212683245 U CN 2126832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pressing
- machining
- unit
- work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其通过对应工件设置支撑组件和压紧组件,压紧组件中包括第一压紧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利用第一压紧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的匹配工作,可以实现工件在支撑组件上的稳定装夹,且通过第一压紧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的切换控制,可以实现工件不同加工位置的压紧或者解除压紧,进而实现不同部位的加工。本实用新型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有效避免工件的加工误差,保证各部位加工基准的一致性,确保加工尺寸的稳定性,减少超差问题的出现,提升工件的加工质量,降低工件的加工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往往需要进行多种零部件的制造和加工。通常情况下,当进行零部件的加工时,需要将该零部件装夹固定并完成定位,继而在此基准上利用加工工具进行加工。然而,对于同一个零部件而言,其加工位置往往不止一个,使得在进行不同部位加工时,需要对零件重新进行装夹,甚至需要特别设置装夹的部件。例如,在进行汽车零部件“凸轮轴盖”的加工时,往往需要设置至少三道不同的装夹工装对其进行装夹加工,这种装夹形式不仅工序繁琐,效率低下,还会使得定位点随时变化,极易导致定位基准不重合、加工尺寸不稳定、出现超差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多道装夹工装的设置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设备的设置成本,导致产品的加工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能实现零部件一次装夹到位后不同加工位置的对应加工,简化零部件的装夹、加工工序,提升零部件的加工效率,降低零部件的加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包括压紧组件和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纵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硬支撑块,用于实现工件轴向两端底部的支撑;
所述压紧组件为纵向上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用于实现所述工件轴向两端竖向压紧;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两压紧单元上分别转动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可在初始远离工件的情况下经转动压紧所述工件的顶面,从而实现工件在支撑组件上定位后不同加工部位的装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弹性定位块和外形定位块,且所述工件在支撑组件上定位后其横向两侧分别至少有一个所述弹性定位块或者所述外形定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定位块和所述外形定位块分设于所述支撑组件的横向两侧,并分别为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工件的中部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防错限位块,使得所述工件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定位后其中部嵌入两所述防错限位块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硬支撑块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单元;所述辅助支撑单元包括可竖向升降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在所述工件被所述压紧组件压紧在硬支撑块上后通过升降抵接所述工件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至少一个侧向压紧单元;所述侧向压紧单元的端部可在所述工件被压紧组件压紧后抵紧所述工件的端部或者侧壁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加工夹具系统,其包括所述机加工夹具结构,还包括工作台,且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所述机加工夹具结构为至少两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换向阀和顺序阀,用于控制对应机加工夹具结构中所述第一压紧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压紧单元的工作或者解除工作。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通过对应工件设置支撑组件和压紧组件,压紧组件中包括第一压紧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利用第一压紧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的匹配工作,可以实现工件在支撑组件上的稳定装夹,且通过第一压紧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的切换控制,可以实现工件不同加工位置的压紧或者解除压紧,为不同部位的加工提供了便利,避免了工件因加工不同部位而对工件的多次重复定位,保证了各部位加工基准的一致性,简化了工件的加工工序,减少了加工误差的出现,确保了工件加工尺寸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通过工件横向两侧弹性定位块、外形定位块和防错限位块等部件的设置,实现了工件装夹时的横向定位,且通过辅助支撑单元的对应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工件各部位竖向装夹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工件装夹的稳定性,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各部位受力的均匀性,避免了工件的变形;
(3)本实用新型的机加工夹具系统,其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多组机加工夹具结构,并对应其设置换向阀和顺序阀,使得各机加工夹具结构可以实现同步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工件加工的效率,降低了工件加工的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有效实现工件在竖向上、横向上的可靠装夹限位,使得工件经过一次定位装夹后,可以实现多个加工位置的加工,无需再进行多次的定位、装夹,进而有效避免加工的误差,保证各部位加工基准的一致性,确保加工尺寸的稳定性,减少超差问题的出现,提升工件的加工质量,降低工件的加工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加工夹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加工夹具结构在工作台上的设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由机加工夹具结构装夹的零部件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由机加工夹具结构装夹的零部件结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加工夹具结构的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加工夹具结构的将零部件装夹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第一压紧单元,2.第二压紧单元,3.硬支撑块,4.弹性定位块,5.外形定位块,6.防错限位块,7.辅助支撑单元,8.侧向压紧单元,9.工件,901.弧槽,902.加工孔;10.换向阀,11.顺序阀,12.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包括压紧组件和支撑组件。其中,压紧组件为对应工件9轴向/长度方向两端设置的两组,优选实施例中优选以工件9的长度方向为机加工夹具的设置纵向,而垂直于该纵向的水平方向为机加工夹具的设置横向。
具体地,优选实施例中的压紧组件包括在纵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压紧单元1和第二压紧单元2,即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紧单元1和第二压紧单元2的设置数量分别为两个。同时,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紧单元1和第二压紧单元2均为杠杆缸压紧结构,分别具有可旋转控制的压块,通过控制该压块的旋转,可实现其压紧工件9或者松开工件9。相应地,优选实施例中的压块旋转控制通过人工手动进行或者通过气缸、油缸等机构来带动。显然,根据工件的设置长度,压紧组件的设置数量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当工件长度较小时,可以优选设置一组压紧组件;当工件长度较小时,可对应工件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压紧组件,并在两组压紧组件之间设置至少一组压紧组件。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包括对应工件9两端底部设置的硬支撑块3,工件9的两端底部可分别放置在一个硬支撑块3上,并以压紧组件压紧在硬支撑块3上。优选地,在两硬支撑块3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单元7,该辅助支撑单元7包括可竖向升降的支撑杆,可通过支撑杆的竖向升降实现工件9底部对应位置的辅助支撑。
进一步地,对应工件9两侧的定位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对应设置在工件9横向两侧的弹性定位块4和外形定位块5。其中,弹性定位块4的端部设置有弹性体,该弹性体可以是橡胶材料制成或者塑料材料制成,可实现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继而弹性定位块4可以其弹性体抵接工件9一侧的侧壁面,实现工件9一侧的定位。相应地,外形定位块5设置在工件9的另一侧,其端部可抵接工件9另一侧的侧壁面,且外形定位块5的端部对应工件9该侧的外形设置。通过外形定位块4与外顶定位块5的设置和匹配工作,可实现工件横向上的顶紧。在优选实施例中,定位组件设置为三组,即工件9横向两侧分设有三个外形定位块5和三个弹性定位块4。同时,弹性定位块4和外形定位块5可以全部设置在同侧,也可以分设于工件9的两侧,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选设置。
进一步地,对应工件9的定位准确度还成对设置有防错限位块6,其优选对应工件9的中部设置,且两防错限位块6的匹配侧对应工件9的外形设置,使得工件9可以刚好嵌入两防错限位块6之间实现定位。同时,对应工件9还设置有侧向压紧单元8,该侧向压紧单元具有可水平伸缩的压紧杆,用于工件9放置于两防错限位块6之间后,将工件9压紧在其中一个防错压紧块6上,此时,侧向压紧单元8的压紧杆优选沿横向设置。此外,对应工件9端部的侧壁面也可以设置侧向压紧单元8,用于压紧工件9端部的侧壁面,此时,侧向压紧单元8的压紧杆沿纵向设置。
通过上述部件的对应设置,可实现优选实施例中机加工夹具结构的对应设置,且在实际应用时,上述机加工夹具结构设置在工作台12上,如图2中所示,并对应第一压紧单元1和第二压紧单元2设置有换向阀10和顺序阀11,以此来实现各第一压紧单元1和各第二压紧单元2的分别同步控制,实现工件9对应位置的装夹和加工。此外,在实际设置时,在工作台12上设置的机加工夹具结构为并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套,如图2中所示。
对于优选实施例中的机加工夹具结构而言,其需要进行装夹的工件9如图3、4中所示,工件9上具有待加工的弧槽901和加工孔902,以及待加工的大平面。具体而言,机加工夹具结构的工作过程优选包括如下步骤:
(1)在工件装夹前,优选实施例中的装夹工装如图5中所示,其工作台12上设置有两套机加工夹具结构;
(2)将待装夹的工件9放置在对应机加工夹具结构的硬支撑块2上,且工件9在横向上夹持在外形定位块5与弹性定位块4之间,以及工件9位于两防错限位块6之间;
(3)控制各第一压紧单元1的压块抵接工件9的顶面,并将工件9压紧在硬支撑块3上;进而控制各辅助支撑单元7,使得各支撑杆分别抵接工件9的底部,从而实现工件9在竖向上的稳定装夹;
(4)控制各侧向压紧单元8工作,使得工件9被压紧在对应的防错限位块6上,实现工件9在横向上的稳定装夹,以及实现工件9端部的可靠限位;
(5)控制加工装置进行弧槽901的加工,待两个弧槽901完成加工后,控制第二压紧单元2的压块压紧在弧槽901的加工位置,再控制各第一压紧单元1的压块解除对工件9的限位,并分别远离工件9;
(6)控制加工装置进行加工孔902和大平面的加工,待完成上述部位的加工后,取下工件9,完成工件9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有效实现工件在竖向上、横向上的可靠装夹限位,且工件经过一次定位装夹后,可以实现多个加工位置的加工,无需再进行多次的定位、装夹,能有效避免加工的误差,保证各部位加工基准的一致性,确保加工尺寸的稳定性,减少超差问题的出现,提升工件的加工质量,降低工件的加工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组件和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纵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硬支撑块,用于实现工件轴向两端底部的支撑;
所述压紧组件为纵向上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用于实现所述工件轴向两端竖向压紧;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两压紧单元上分别转动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可在初始远离工件的情况下经转动压紧所述工件的顶面,从而实现工件在支撑组件上定位后不同加工部位的装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中,还包括弹性定位块和外形定位块,且所述工件在支撑组件上定位后其沿横向的两侧分别至少有一个所述弹性定位块或者所述外形定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中,所述弹性定位块和所述外形定位块分设于所述支撑组件的横向两侧,并分别为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中,对应所述工件的中部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防错限位块,使得所述工件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定位后其中部嵌入两所述防错限位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中,两所述硬支撑块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支撑单元;
所述辅助支撑单元包括可竖向升降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在所述工件被所述压紧组件压紧在硬支撑块上后运动抵接所述工件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侧向压紧单元;所述侧向压紧单元的端部可在所述工件被压紧组件压紧后抵紧所述工件的端部或者侧壁面。
7.一种机加工夹具系统,其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加工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台,且所述工作台上设置的所述机加工夹具结构为至少两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加工夹具系统,其中,在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换向阀和顺序阀,用于控制对应机加工夹具结构中所述第一压紧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压紧单元的工作或者解除工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68532.0U CN212683245U (zh) | 2020-07-02 | 2020-07-02 | 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68532.0U CN212683245U (zh) | 2020-07-02 | 2020-07-02 | 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83245U true CN212683245U (zh) | 2021-03-12 |
Family
ID=74895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68532.0U Active CN212683245U (zh) | 2020-07-02 | 2020-07-02 | 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83245U (zh) |
-
2020
- 2020-07-02 CN CN202021268532.0U patent/CN2126832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83245U (zh) | 一种机加工夹具结构及机加工夹具系统 | |
CN205394080U (zh) | 一种天窗导轨的直条夹具 | |
CN213646754U (zh) | 数控机床旋转夹具 | |
CN2803612Y (zh) | 一种定位夹紧钳口座组件 | |
CN214559254U (zh) | 一种正级触点快速换装夹具 | |
CN218947027U (zh) | 一种用于薄壁箱体加工的装夹治具 | |
CN205552062U (zh) | 一种推力杆球头夹具 | |
CN213592340U (zh) | 用于耳机模座的负压吸附治具载座 | |
CN218613275U (zh) | 一种对尾座工作台磨削的工装 | |
CN213470399U (zh) | 数控机床用夹具 | |
CN219901872U (zh) | 一种长板材夹具 | |
CN213766582U (zh) | 一种适用于玻雕机的自动定位治具装置 | |
CN217071603U (zh) | 棘轮扳手机械加工夹具 | |
CN217096736U (zh) | 电机支架水平面、左侧面加工制具 | |
CN219837457U (zh) | 汽油轨加工用多工位工装夹具 | |
CN218746397U (zh) | 一种多工件铣削工装夹具 | |
CN214392682U (zh) | 丝锥浮动夹头座 | |
CN219293378U (zh) | 一种汽车零件四轴加工夹具 | |
CN213351613U (zh) | 空调压缩机的前端盖夹具 | |
CN217254104U (zh) | 一种钣金件快速换装工装及用于换装工装的回转平台 | |
CN212020091U (zh) | 一种铣床的定位夹具 | |
CN212070939U (zh) | 新型夹具 | |
CN212170235U (zh) | 一种气动执行器拧螺丝用的高效率工装 | |
CN110666460B (zh) | 一种汽车前壁板下横梁的加工方法 | |
CN217702482U (zh) | 一种机身薄板加工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9 Address after: No. 9 Yanghui Road, Yufeng District,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45006 Patentee after: Liuzhou Ao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0 No.8 Chevrolet Avenue, Jingang New District,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HONGTU WUHAN DIE CAST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