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7171U - 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67171U CN212667171U CN202021236075.7U CN202021236075U CN212667171U CN 212667171 U CN212667171 U CN 212667171U CN 202021236075 U CN202021236075 U CN 202021236075U CN 212667171 U CN212667171 U CN 2126671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accommodating
- transfer
- transport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29578 entry into hos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656 cell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包括换电平台、电池拆装机构和电池传输机构,所述换电平台具有容置结构、位于容置结构上方的电池拆装区和容置结构内部的电池转运区,拆装结构位于容置结构内并可相对于容置结构升降,以与电池拆装区和电池转运区之间传送电池,电池传输机构经由容置结构的侧部由电池转运区延伸至容置结构的外部,用于在电池转运区和容置结构的外部之间传输电池。借此,本申请可在电池拆装区的下方实现电池的流转,可保证换电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并降低电池受到异物侵入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背景技术
汽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其中,换电站是给电动汽车更换电池的自动化设备。
如图1所示,现有换电站4主要由电池仓41、提升机42、充电柜43、控制柜44、轨道导引小车45(Rail Guided Vehicle,RGV)和换电平台46组成。
当车辆需进行换电操作时,首先可令车辆驶入并驻停于换电平台46上,再由轨道导引小车45从驻停在换电平台46的车辆上拆卸下亏电电池,并将亏电电池由换电平台46转运至提升机42,再由提升机42将电池传送至空置的一个电池仓41中进行存储与充电,且提升机42还从另一个电池仓41中取出一块满电电池,并将其转运至轨道导引小车45,再由轨道导引小车45行驶至换电平台46,并将满电电池安装在车辆上,从而完成车辆的换电操作。
现有车辆换电操作的缺点在于,电池在由换电平台传输至电池仓的过程中,完全暴露在可视范围内,容易引起人员擦碰以及电池受到异物侵入导致脏污的问题,存在着安全隐患。
再者,现有的换电平台由于需要为轨道导引小车45预留出移动空间,导致车辆在进行换电操作前,势必要对车辆执行较大幅度的举升操作,造成车辆换电时,驾乘人员必须离开车辆,不仅增加了换电的总耗时,也导致了车主的换电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传输系统,其包括:换电平台,其具有容置结构,位于所述容置结构上方的电池拆装区以及位于所述容置结构内部的电池转运区;电池拆装机构,其设于所述容置结构内的电池转运区,并可相对于所述容置结构由所述电池转运区上升至所述电池拆装区或相对于所述容置结构由所述电池拆装区下降至所述电池转运区,以与所述电池拆装区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传输电池;以及电池传输机构,其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用于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之间传输所述电池。
可选地,所述换电平台还包括驻车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容置结构上方的所述电池拆装区,用于驻停车辆;且其中,当所述电池拆装机构上升至所述电池拆装区时,可针对驻停在所述驻车机构上的所述车辆进行电池拆装操作。
可选地,所述容置结构还具有开口,所述换电平台还具有盖体,所述盖体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结构上以开启或闭合所述容置结构的开口,其中,当所述盖体开启所述开口时,所述电池拆装区与所述电池转运区相互连通,当所述盖体闭合开口时,所述电池拆装区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借由所述盖体相互隔离。
可选地,当所述盖体闭合所述开口时,可提供所述车辆驶入或驶离所述驻车机构。
可选地,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传输装置,其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且所述传输装置可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电池拆装机构对接,用于提供所述电池在所述传输装置与所述电池拆装机构之间传输;以及驱动装置,其连接所述传输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输装置作动,以使承载于所述传输装置上的所述电池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之间传输。
可选地,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辊筒传输线、链条传输线、皮带传输线中的一个。
可选地,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导轨,其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以及载移装置,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载移装置可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电池拆装机构对接,以使所述电池在所述电池拆装机构与所述载移装置之间传输,且所述载移装置还可承载所述电池沿所述导轨滑移,以供所述电池在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传输。
可选地,所述载移装置包括轨道导引小车。
可选的,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载移装置,其可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电池拆装机构对接,以使所述电池在所述电池拆装机构与所述载移装置之间传输,且所述载移装置还可承载所述电池沿预设轨迹行驶,以供所述电池在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传输。
可选地,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导轨,其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其中,所述电池拆装机构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并可沿所述导轨滑移,以于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之间传输所述电池。
可选地,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和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其中,所述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沿第一方向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一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所述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沿第二方向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二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设于所述容置结构的相对两侧。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电站,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以及电池存储机构,其用于存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传输机构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连接所述电池存储机构与所述电池转运区,用于在所述电池存储机构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传输所述电池。
可选地,所述电池存储机构包括两个电池存储架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电池存储架之间的升降装置,其中,所述电池存储架中的一个具有电池传输通道,所述电池传输机构经由所述电池传输通道连接所述电池转运区和所述升降装置。
可选地,所述电池传输系统的换电平台紧邻设置在具有所述电池传输通道的所述电池存储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换电站还包括休息室和控制室,其中,所述两个电池存储架沿第一轴向紧邻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相对两侧,所述休息室与所述控制室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紧邻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相对两侧,所述换电站、所述休息室、所述两个电池存储架与所述升降装置形成矩形布局。
可选地,所述换电站还包括驻留区,其设置在所述换电平台紧邻所述电池存储架的相对侧。
可选地,所述电池存储机构包括并排布设在升降装置的单侧多个电池存储架,所述升降装置可沿所述电池存储架的水平方向移动以与指定一个所述电池存储架对接。
可选地,所述电池存储架包括呈叠设布置的多个电池仓,所述升降装置可沿所述电池存储架的垂直方向升降以与指定的一个所述电池仓对接。
可选地,所述换电站还包括分设于各所述电池仓的充电装置,用于电性连接存储于各所述电池仓内的所述电池以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电池存储机构包括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和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所述电池传输系统的电池传输机构包括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和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其中,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和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分设于所述池传输系统的换电平台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沿第一方向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一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所述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沿第二方向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二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设于所述容置结构的相对两侧,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用于接收所述换电平台的电池转运区传送的亏电电池,并将所述亏电电池传输至所述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所述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传送的满电电池,并将所述满电电池传输至所述换电平台的电池转运区;所述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与所述第二电池子机构可同时传输电池。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可在电池拆装区的下方实现电池流转,使得电池流转路径可隐藏在驻车机构的下方,不仅可提高电池流转过程中的设备安全性,还能缩短电池流转路径,以提高电池传输效率。
再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可以提供空间利用率,使得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的结构设计更为紧凑,从而减少设备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换电站的总体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池传输系统的换电平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D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池传输系统的不同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换电站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B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换电站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换电站的电池存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换电站的不同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6E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换电站的不同结构配置示意图。
元件标号
1:电池传输系统;11:换电平台;110:容置结构;1101:开口;1102A:第一侧部;1102B:第二侧部;111:电池拆装区;112:电池转运区;113:驻车机构;1131:车轮定位结构;114:盖体;12:电池拆装机构;13:电池传输机构;13A: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13B: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131:传输装置;132:驱动装置;133:导轨;134:载移装置;2:换电站;21:电气室;22:控制室;23:驻留区;3:电池存储机构;3A: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3B: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31A、31B:电池存储架;310:电池传输通道;311:电池仓;32:升降装置;4:换电站;41:电池仓;42:提升机;43:充电柜;44:控制柜;45:轨道引导小车;46:换电平台;5: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2、图3A至图3D,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传输系统1,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传输系统1主要包括换电平台11、电池拆装机构12和电池传输机构13。
换电平台11具有容置结构110,位于容置结构110上方的电池拆装区111和位于容置结构110内部的电池转运区112。
于本实施例中,电池拆装区111为提供车辆进行电池5拆装操作的区域,而电池转运区112为提供电池5中转的区域。
具体而言,换电平台11还具有驻车机构113,其设置在容置结构110上方的电池拆装区111,用于驻停车辆。
较佳的,驻车机构113上设置有车轮定位结构1131,用于定位车辆的车轮,以使车辆定位于驻车机构113的预定位置上。
于本实施例中,容置结构110还具有盖体114,其中,盖体114可相对于容置结构110移动以与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盖体114处于开启状态时,可开放容置结构110内部的电池转运区112,使得电池转运区112与其上方的电池拆装区111相互连通,当盖体114处于闭合状态时,容置结构110内部的电池转运区112被关闭,电池拆装区111与电池转运区112之间借由盖体114相互隔离。
可选的,容置结构110具有开口1101,换电平台11还具有盖体114,其中,盖体114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置结构上以开启或闭合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
可选的,容置结构110包括容置仓,盖体114包括至少一个仓门。
于本实施例中,当盖体114开启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时,电池转运区112和位于其上方的电池拆装区111相互连通,当盖体114闭合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时,电池转运区112与电池拆装区111之间则借由盖体114被隔离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区域。
再者,当换电平台11的盖体114闭合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时,可提供车辆驶入或驶离驻车机构113。
电池拆装机构12设置在容置结构110内的电池转运区112,并可相对于容置结构110由电池转运区112上升至电池拆装区111或相对于容置结构110由电池拆装区111下降至电池转运区112,以与电池拆装区111与电池转运区112之间传输电池5。
于本实施例中,当盖体114开启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以使池转运区112和位于其上方的电池拆装区111相互连通时,电池拆装机构12可由电池转运区112上升至电池拆装区111内,以针对驻停于驻车机构113上的车辆执行电池拆装操作。
具体而言,在初始状态下,电池拆装结构12整体收纳于容置结构110中,换电平台11的盖体114亦处于闭合状态,当车辆驶入并驻停在驻停机构113上之后,换电平台11的盖体114可相对于容置结构110移动以开启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以供电池拆装结构12相对于容置结构110上升而由电池转运区112进入电池拆装区111,并针对车辆执行电池5的拆装操作。
电池传输机构13经由容置结构110的侧部由容置结构110内部的电池转运区112延伸至容置结构110的外部,用于在电池转运区112和容置结构110的外部之间传输电池5。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传输机构13可通过各种结构设计予以实现,以下将结合图3A至图3C示例性介绍电池传输机构13的几种主要实现形式。
如图3A所示,于一实施例中,电池传输机构13包括传输装置131和驱动装置132。
传输装置131经由容置结构110的侧部由电池转运区112延伸至容置结构110的外部,且传输装置131可在电池转运区112与电池拆装机构12对接,用于提供电池5在传输装置131与电池拆装机构12之间传输。
驱动装置132连接传输装置131,用于驱动传输装置131作动,以使承载于传输装置131上的电池5在电池转运区112与容置结构110的外部之间传输。
可选的,传输装置131包括辊筒传输线、链条传输线、皮带传输线中的一个。
于本实施例中,传输装置131位于电池转运区112的末端可与呈下降状态的电池拆装机构12相互对接,用于将承载于传输装置131上的电池传输至电池拆装机构12,或将承载于电池拆装机构12上的电池5传输至传输装置131上。
例如,当传输装置131为辊筒传输线时,驱动装置132用于驱动辊筒传输线中的各个辊筒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各自周向旋转,以供承载于传输装置131上的电池5由电池转运区112传输至容置结构110的外部,或由容置结构110的外部传输至电池转运区112。
又如,当传输装置131为链条传输线或皮带传输线时,驱动装置132用于驱动链条传输线中的链条或皮带传输线中的皮带朝电池转运区112方向移动,以供承载于传输装置131上的电池5由容置结构110的外部传输至电池转运区112;或者驱动装置132用于驱动链条传输线中的链条或皮带传输线中的皮带朝容置结构110的外部方向移动,以供承载于传输装置131上的电池5由电池转运区112传输至容置结构110的外部。
如图3B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电池传输机构13包括导轨133和载移装置134。
导轨133经由容置结构110的侧部由电池转运区112延伸至容置结构110的外部。
载移装置134滑动安装于导轨133上并可相对于导轨133滑移,其中,载移装置134滑移至导轨133位于电池转运区112的一端时,可以与电池转运区112内的电池拆装机构12相互对接,以提供电池由电池拆装机构12转移至载移装置134上,或提供电池由载移装置134转移至电池拆装机构12上。
再者,载移装置134还可沿导轨133滑移,以承载电池在容置结构110的外部与电池转运区112之间传输。
于本实施例中,载移装置134为轨道导引小车(Rail Guided Vehicle;RGV)。
于另一实施例中,电池传输机构13可无需设置导轨133,而仅由可按预设轨迹行驶的载移装置134所构成。
具体而言,载移装置134可以与电池转运区112内的电池拆装机构12相互对接,以提供电池由电池拆装机构12转移至载移装置134上,或由载移装置134转移至电池拆装机构12上,且载移装置134还可承载电池沿着预设轨迹行驶,以供电池在容置结构110的外部与电池转运区112之间移动。
于本实施例中,载移装置134例如为转运机器人。
如图3C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电池传输机构13包括仅包括导轨133,其经由容置结构110的侧部由电池转运区112延伸至容置结构110的外部。
其中,电池拆装机构12可滑动安装于导轨133上并可沿导轨133滑移,以于电池转运区112与容置结构110的外部之间传输电池5。
如图3D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电池传输机构13可包括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13A和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13B,其中,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13A沿第一方向F1经由容置结构110的第一侧部1102A由电池转运区112延伸至容置结构110的外部,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13B沿第二方向F2经由容置结构110的第二侧部1102B由电池转运区112延伸至容置结构110的外部,有图3D可以看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F1相反于第二方向F2,且第一侧部1102A和第二侧部1102B分设于容置结构的相对两侧。借此,本实施例的设计结构通过在电池转运区11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电池传输机构13,可以提高电池的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传输系统1执行电池5传输任务的示例性说明如下:
于一实施例中,当需要为车辆拆卸亏电电池5时,可令换电平台11的盖体14闭合容置结构110的开口,以供车辆驶入并驻停于驻车机构113上。
在车辆驻停于驻车机构113上之后,可令盖体14开启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并使电池拆装机构12相对于容置结构110上升,以由电池转运区112进入电池拆装区111,并针对车辆执行电池5拆卸操作,借以完成电池5拆卸操作。
在从车辆上拆卸下亏电电池5后,电池拆装机构12相对于容置结构110下降,以承载亏电电池5由电池拆装区111返回至电池转运区112,再经由电池传输机构13将亏电电池5由电池转运区112传输至容置结构110外部的指定位置。
于另一实施例中,当需要为车辆安装满电电池5时,可经由电池传输机构13将满电电池5由容置结构110的外部传输至电池转运区112,并借由电池拆装机构12相对于容置结构110上升,以将满电电池5由电池转运区112传输至电池拆装区111,并将满电电池5安装在驻停于驻车机构113的车辆上,从而完成电池5安装操作。
在完成满电电池5的安装操作后,可以令电池拆装机构12由电池拆装区111下降至电池转运区112,且令盖体14闭合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以供车辆驶离驻车机构113。
第二实施例
如图4A、图4B、图5、图6A至图6C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站2,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电站2主要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1以及电池存储机构3。
具体而言,电池存储机构3用于存储电池5,电池传输机构13经由容置结构110的侧部连接电池存储机构3与电池转运区112,用于在电池存储机构3与电池转运区112之间传输电池5。
于本实施例中,电池存储机构3可包括两个电池存储架31A、31B以及设置在两个电池存储架31A、31B之间的升降装置32。
可选的,各电池存储架31A、31B各自包括呈叠设布置的多个电池仓311,升降装置32可沿电池存储架31A、31B的垂直方向升降以与指定的一个电池仓311对接。
可选的,在升降装置32的单侧也可并排布设多个电池存储架31A、31B,且升降装置可沿电池存储架的水平方向移动以与指定一个电池存储架31A、31B对接。
例如,可在升降装置32下方加装导轨,以供升降装置32可沿着导轨在并排设置的多个电池存储架31A,31B之间移动,借以拓展电池仓311的容量。
可选的,电池存储架13A、13B中的一个具有电池传输通道310,且电池传输机构13经由电池传输通道310连接电池转运区112和升降装置32,于此情况下,电池传输系统1的换电平台11可紧邻设置在具有所述电池传输通道310的所述电池存储架13A、13B的一侧(参考图4A)。
于本实施例中,电池存储架13B的底部形成有电池传输通道310,电池传输机构13可由电池转运区112经过电池存储架13B的电池传输通道310延伸至升降装置32的位置,以供电池5在升降装置32和电池转运区112之间传输,借由此电池传送通道310的结构设计,可令电池传输系统1的换电平台11紧邻于电池存储架13B的一侧设置(参考图4A、图6A至图6C),可以有效使得换电站2的整体结构设计更为紧凑,以有效减少换电站2的占用空间。此外,换电平台11(电池转运区112)和电池存储机构3(升降装置32)之间的电池传输路径也得到大幅缩减,可以减少电池5在上述二者之间的传输时间,以提高电池传输作业效率。
于本实施例中,电池传输系统1的电池传输机构13亦可通过不同结构设计予以实现。
在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传输机构13包括有传输装置131和驱动装置132。
其中,传输装置131例如为辊筒传输线、链条传输线或皮带传输线,其经由电池存储架13B底部的电池传输通道310连接电池转运区112和升降装置32,驱动装置132用于驱动传输装置131作动,以使承载于传输装置131上的电池5在电池转运区112和升降装置32之间传输。
在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传输机构13包括有导轨133和载移装置134。
其中,导轨133可经由电池存储架13B底部的电池传输通道310连接电池转运区112和升降装置32,载移装置134滑动安装于导轨133上并可沿导轨133滑动,以承载电池5在电池转运区112和升降装置32之间传输。
在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传输机构13也可仅包括导轨133,其亦经由电池存储架13B底部的电池传输通道310连接电池转运区112和升降装置32,电池拆装机构12直接滑动安装于导轨133上并可沿导轨133滑移,以承载电池5在电池转运区112和升降装置32之间传输。
在图6D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存储机构3包括有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3A和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3B,对应的,电池传输系统1的电池传输机构13包括有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13A和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13B,其中,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3A和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3B分设于池传输系统1的换电平台11的相对两侧,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13A沿第一方向F1经由容置结构110的第一侧部1102A由电池转运区112延伸至所述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3A,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13B沿第二方向F2经由容置结构110的第二侧部1102B由电池转运区112延伸至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3B,由图6D可以看出,第一方向F1相反于第二方向F2,且第一侧部1102A和第二侧部分1102B设于容置结构110的相对两侧。
于实际应用时,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13A用于接收换电平台11的电池转运区112传送的亏电电池,并将亏电电池传输至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3A,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13B用于接收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3B传送的满电电池,并将满电电池传输至换电平台11的电池转运区112,较佳的,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13A与第二电池子机构13B可同时执行电池传输任务,借以减少车辆换电操作的耗时。
于另一实施例中,换电站2还可包括分设于各电池仓311的充电装置(未示出),用于电性连接存储于各电池仓311内的电池5以进行充电。
请参考图4A和图4B,于其他实施例中,换电站2还可配置休息室21和控制室22,其中,休息室21用于提供换电站工作人员休息,例如,为值守换电站2的专员提供休息的区域,此外,休息室21也可以用于放置配件,工具等。控制室22用于负责电池传输系统1和电池存储机构3各自的运作,还负责电池传输系统1与电池存储机构3之间的协同运作。具体而言,控制室22可用于设置设备间、放电气柜、冷却装置、重配电柜等设备,用于负责整个换电站2中各组成构建的运动逻辑控制,例如电池的拆装作业、转运传输作业,以及充电冷却作业等。
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电池存储架31A,31B分别沿第一轴向紧邻设置在升降装置32的相对两侧,休息室21与控制室22分别沿垂直于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紧邻设置在升降装置32的相对两侧,其中,休息室21、控制室22的个体长度与由电池存储架31A,31B和升降装置32所构成的电池存储机构3的整体长度相适配,使得休息室21、控制室22、两个电池存储架31A,31B与升降装置32可布设形成一个矩形布局,具有布局结构紧凑以减少占地面积的优点。
请参阅图6E,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电站2还可包括驻留区23,其中,驻留区23可设置在换电平台11紧邻电池存储架31B的相对侧,其主要用于在针对车辆进行电池拆装操作时,提供车辆车主下车休息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电站2执行电池传输任务的示例性说明如下:
于本实施例中,以电池传输机构13包括传输装置131和驱动装置132(即图6A所示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
当需要为车辆拆卸亏电电池5时,可令换电平台11的盖体11闭合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以供车辆驶入并驻停于驻车机构113上。
在车辆驻停于驻车机构113上之后,可令换电平台11的盖体114开启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并使电池拆装机构12相对于容置结构110上升,以由电池转运区112进入电池拆装区111,并针对车辆执行电池拆卸操作,借以完成电池5拆卸操作。
在从车辆上拆卸下亏电电池5后,电池拆装机构12相对于容置结构110下降,以承载亏电电池5由电池拆装区111返回至电池转运区112,并将亏电电池5传送至电池传输机构13的传输装置131(滚筒传输线、链条传输线或皮带传输线)上,以借由传输装置131将亏电电池5由电池转运区112经由电池存储仓13B下方的电池传输通道310传送至升降装置32,而后借由升降装置32相对于电池存储架13A、13B升降以与一个空置的电池仓311对接,并将电池5由升降装置32传输至电池仓311内储存并进行充电。
当需要为车辆安装满电电池5时,可首先令升降装置32相对于电池存储架13A、13B升降以与一个存储有满电电池5的电池仓311对接,从而将满电电池5由电池仓311传输至升降装置32,再令升降装置32相对于电池存储架13A、13B升降以与电池传输机构13的传输装置131对接,从而将电池5由升降装置32传送至传输装置131上,并借由传输装置131将满电电池5经由电池存储仓13B下方的电池传输通道310传输至换电平台11的电池转运区112,而后再由电池拆装机构12将电池5由电池转运区112传送至电池拆装区111,并将满电电池5安装在驻停于驻车机构113的车辆上。
在完成满电电池5的安装操作后,可令换电平台11的盖体11闭合容置结构110的开口1101,以供车辆驶离驻车机构113。
借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传输系统通过将换电平台的电池转运区由电池拆装区的侧边移至电池拆装区的下方,以采用换电平台台下流转方式实现电池的传输,可以防止在传输过程中,电池容易受到操作人员的擦碰或异物侵入的风险,提高了换电过程中的设备安全性。
再者,本申请实施例由于电池流转通道被转移到了驻车机构的下方,使得车辆在进行电池拆装作业时,仅需轻微举升车辆达到水平状态即可,可以实现车辆驾乘人员无需下车的需求,提升了车主的车辆换电体验,并可缩短车辆换电的作业时长,且相较于现有技术需大幅度举升车辆至预设高度,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显著降低车辆意外下坠的风险,提高了换电操作的安全性。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电池传输系统实现的换电站,通过在电池存储架的下方设置电池传输通道,以供电池传输系统的电池传输机构可经由在电池存储架的下方的电池传输通道连接电池存储机构的升降装置和换电平台的电池转运区,借由此设计机制,可在换电平台与电池存储机构之间形成台下封闭式的电池传输通道,以提高电池传输作业的安全性,并防止电池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异物侵入而损坏。
同时,由于将电池传输通道转至台下,因此,可将换电平台紧邻设置在具有电池传输通道的电池存储架的一侧,不仅可以有效缩短电池传输路径、减少电池流转时间,从而提高电池传输效率,同时,还可使得换电站的设计结构更为紧凑,以有效减少换电站的占用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电平台,其具有容置结构、电池拆装区和电池转运区,所述电池拆装区位于所述容置结构上方,所述电池转运区位于所述容置结构的内部;
电池拆装机构,其设于所述容置结构内的电池转运区,并可相对于所述容置结构由所述电池转运区上升至所述电池拆装区或相对于所述容置结构由所述电池拆装区下降至所述电池转运区,以与所述电池拆装区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传输电池;以及
电池传输机构,其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用于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之间传输所述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平台还包括:
驻车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容置结构上方的所述电池拆装区,用于驻停车辆;且其中,
当所述电池拆装机构上升至所述电池拆装区时,可针对驻停在所述驻车机构上的所述车辆进行电池拆装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结构还具有开口,所述换电平台还具有盖体,所述盖体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结构上以开启或闭合所述容置结构的开口,其中,
当所述盖体开启所述开口时,所述电池拆装区与所述电池转运区相互连通,当所述盖体闭合开口时,所述电池拆装区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借由所述盖体相互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体闭合所述开口时,可提供所述车辆驶入或驶离所述驻车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
传输装置,其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且所述传输装置可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电池拆装机构对接,用于提供所述电池在所述传输装置与所述电池拆装机构之间传输;以及
驱动装置,其连接所述传输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输装置作动,以使承载于所述传输装置上的所述电池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之间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辊筒传输线、链条传输线、皮带传输线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
导轨,其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以及
载移装置,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载移装置可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电池拆装机构对接,以使所述电池在所述电池拆装机构与所述载移装置之间传输,且所述载移装置还可承载所述电池沿所述导轨滑移,以供所述电池在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移装置包括轨道导引小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
载移装置,其可在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电池拆装机构对接,以使所述电池在所述电池拆装机构与所述载移装置之间传输,且所述载移装置还可承载所述电池沿预设轨迹行驶,以供所述电池在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
导轨,其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其中,
所述电池拆装机构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并可沿所述导轨滑移,以于所述电池转运区与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之间传输所述电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传输机构包括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和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沿第一方向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一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所述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沿第二方向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二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容置结构的外部;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设于所述容置结构的相对两侧。
12.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传输系统;以及
电池存储机构,其用于存储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传输机构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侧部连接所述电池存储机构与所述电池转运区,用于在所述电池存储机构与所述电池转运区之间传输所述电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存储机构包括两个电池存储架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电池存储架之间的升降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存储架中的一个具有电池传输通道,所述电池传输机构经由所述电池传输通道连接所述电池转运区和所述升降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传输系统的换电平台紧邻设置在具有所述电池传输通道的所述电池存储架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还包括休息室和控制室,其中,所述两个电池存储架沿第一轴向紧邻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相对两侧,所述休息室与所述控制室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紧邻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相对两侧,所述休息室、所述控制室、所述两个电池存储架与所述升降装置形成矩形布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还包括驻留区,其设置在所述换电平台紧邻所述电池存储架的相对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存储机构包括并排布设在升降装置的单侧多个电池存储架,所述升降装置可沿所述电池存储架的水平方向移动以与指定一个所述电池存储架对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存储架包括呈叠设布置的多个电池仓,所述升降装置可沿所述电池存储架的垂直方向升降以与指定的一个所述电池仓对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还包括分设于各所述电池仓的充电装置,用于电性连接存储于各所述电池仓内的所述电池以进行充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存储机构包括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和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所述电池传输系统的电池传输机构包括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和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其中,
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和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分设于所述池传输系统的换电平台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沿第一方向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一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所述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沿第二方向经由所述容置结构的第二侧部由所述电池转运区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所述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设于所述容置结构的相对两侧;且其中,
所述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用于接收所述换电平台的电池转运区传送的亏电电池,并将所述亏电电池传输至所述第一电池存储子机构;
所述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池存储子机构传送的满电电池,并将所述满电电池传输至所述换电平台的电池转运区;
所述第一电池传输子机构与所述第二电池传输子机构可同时传输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36075.7U CN212667171U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36075.7U CN212667171U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67171U true CN212667171U (zh) | 2021-03-09 |
Family
ID=74818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36075.7U Active CN212667171U (zh) | 2020-06-24 | 2020-06-24 | 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6717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58946A1 (zh) * | 2020-06-24 | 2021-12-30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
-
2020
- 2020-06-24 CN CN202021236075.7U patent/CN2126671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58946A1 (zh) * | 2020-06-24 | 2021-12-30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74286A (zh) | 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 |
WO2019114546A1 (zh) | 充换电站 | |
CN107399302B (zh) | 充换电站及换电方法 | |
CN212667171U (zh) | 电池传输系统及其换电站 | |
CN212950236U (zh) | 换电平台以及换电站 | |
WO2021258943A1 (zh) | 换电平台、换电站以及换电方法 | |
WO2021258942A1 (zh) | 换电平台、换电站和换电方法 | |
EP3707026B1 (en) | Multi charging station for a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
CN212921205U (zh) | 换电平台以及换电站 | |
CN212921204U (zh) | 换电平台和换电站 | |
CN112140939A (zh) | 换电平台、换电站以及换电方法 | |
TWM570253U (zh) | Automatic power exchange platform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its power station | |
WO2019100658A1 (zh) | 电动汽车的自动换电平台和换电站 | |
WO2022110482A1 (zh) | 电动商用车的快捷换电系统 | |
CN213056772U (zh) | 电池传输系统及换电站 | |
CN111959341A (zh) | 电池传输系统、换电站及换电方法 | |
CN21070698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换电柜 | |
CN210422015U (zh) | 换电系统 | |
CN215284455U (zh) | 一种转盘系统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 |
CN216101642U (zh) | 一种换电站 | |
CN214355625U (zh) | 一种换电站 | |
CN213948199U (zh) | 电动商用车的快捷换电系统 | |
CN210212346U (zh) | 电池包运输装置以及换电站 | |
TWI763251B (zh) | 換電平臺、換電站以及換電方法 | |
CN215204517U (zh) | 基于皮带的双侧换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