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3618U -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73618U CN212573618U CN202020910569.2U CN202020910569U CN212573618U CN 212573618 U CN212573618 U CN 212573618U CN 202020910569 U CN202020910569 U CN 202020910569U CN 212573618 U CN212573618 U CN 2125736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
- piston rod
- twine
- winding
- l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20643 Omosudis low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60 sil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包括控制器、缠网液压缸、转动辊、剪网器、转动动力及缠网支架,缠网支架包括沿水平第一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的支撑条,转动辊并沿缠网支架的周向转动,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转动辊的转动中心线均与水平第二方向一致,活塞杆与转动辊的转动中心线的距离小于转动辊的转动半径,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部设置有收网盘,丝网缠绕在转动辊上且第一端与转动辊固定连接,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位移、用于使收网盘与缸体之间夹紧或松开丝网的第二端,转动辊与传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沿转动辊的转动方向剪网器位于活塞杆的上游、转动辊的转动起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均位于活塞杆的下游。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自动缠网机构的秸秆捡拾打捆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秸秆回收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背景技术
秸秆的回收利用多是将秸秆进行粉碎后压实打捆作为青贮饲料或燃料进行使用。秸秆捡拾打捆机是集捡拾秸秆、粉碎和压实打捆等操作于一体的秸秆回收设备,但秸秆经压实打捆后直接输出,对于较小较轻的作物容易产生漏草现象,且压缩后的秸秆捆包未经包裹,运输过程容易散落,造成秸秆流失;若使用人工对秸秆捆包进行缠网包裹,劳动力度强大且效率很慢。因此,本领域亟需研制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对秸秆捆包进行自动缠网,并应用在秸秆捡拾打捆机上,提高功能集成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对秸秆捆包进行自动缠网的自动缠网机构及包括该自动缠网机构的秸秆捡拾打捆机,对方捆及圆捆的秸秆捆包均能够自动缠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缠网机构,用于对作物捆包进行缠网,包括控制器、缠网液压缸、转动辊、剪网器、转动动力及用于支撑作物捆包的缠网支架,所述缠网支架包括至少一组支撑条,每一组所述支撑条均设置有两个、沿水平第一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各所述支撑条均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动辊通过传动结构与所述转动动力传动连接、并沿所述缠网支架的周向转动,所述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所述转动辊的转动中心线方向均与所述水平第二方向相一致,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转动辊的转动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转动辊的转动半径,所述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部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活塞杆的收网盘,丝网缠绕在所述转动辊上且第一端与所述转动辊固定连接,所述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位移、用于使所述收网盘与缸体之间夹紧或松开所述丝网的第二端,所述转动辊与所述传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剪网器位于所述转动辊的转动路径上,沿所述转动辊的转动方向所述剪网器位于所述活塞杆的上游、所述转动辊的转动起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均位于所述活塞杆的下游,所述缠网液压缸及所述转动动力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转动动力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传动连接的被动齿圈、与所述被动齿圈同轴向设置的绕动轮,所述绕动轮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被动齿圈的周向分布,各所述绕动轮的外壁均与所述被动齿圈的内圈壁相抵,所述转动辊与所述被动齿圈同轴向且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剪网器设置为与电源电连接的电阻丝,所述电阻丝位于所述收网盘的回缩行程的终点位置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缠网支架包括沿竖直方向分布的两组所述支撑条,且各支撑条均呈L型、包括一个横板和一个竖板及二者形成的卡槽,四个所述卡槽的槽口相对设置。
一种秸秆捡拾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动缠网机构,还包括用于与动力牵引设备连接的牵引架、连接在所述牵引架上的捡拾器、与所述捡拾器的出料口连接的上料仓、位于所述上料仓下游的落料仓、与所述落料仓的落料仓口相连通的压缩室及位于所述压缩室内的压缩组件,所述自动缠网机构设置在所述压缩室的出料口外侧且所述缠网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出料口的外周、另一端形成捆包出口。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压缩室内的称重装置、处理器和显示器,所述称重装置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显示器通信连接,所述称重装置的称重盘沿水平方向铺设在所述压缩室的底部,所述称重装置的称重传感器件位于所述称重盘下方并与所述称重盘相抵,所述压缩室的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压缩室的顶壁上。
优选地,所述称重盘下方设置有复位支撑弹簧及支架,所述复位支撑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称重盘铺设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落料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上料仓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包含有与所述捡拾器的出料口连接的竖直部及与所述竖直部连接的圆弧部,所述上料仓的竖直部及所述落料仓均具有长度调节结构。
优选地,所述落料仓呈长筒状,所述落料仓的上筒口与所述上料仓的圆弧部的出口相对,所述落料仓的筒身沿竖直方向分为至少两部分,该所述两部分的一侧相互可转动地连接、另一侧可开合地连接,所述上料仓的竖直部沿竖直方向分为互相可拆卸连接的三部分。
优选地,所述压缩组件包括三个与所述压缩室滑动连接的压板及三个与所述压板一一对应连接地压缩动力,三个所述压板的压缩方向两两垂直,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压缩室的侧壁上并与一个所述压缩动力的压缩方向相对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自动缠网机构包括控制器、缠网液压缸、转动辊、转动动力、剪网件及用于支撑作物捆包的缠网支架,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转动辊的转动中心轴线与缠网支架的延伸方向一致;丝网的第一端固定在转动辊上,第二端通过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而被夹紧在活塞杆顶端的收网盘与缸体之间或被松开。在缠网开始时,缠网液压缸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将丝网的第二端夹紧在收网盘和缸体之间,然后转动辊围绕缠网支架的周向转动,将丝网缠绕在秸秆捆包上,缠绕固定圈数之后,活塞杆伸出至秸秆捆包旁侧,同时松开丝网的第二端,此时转动辊继续缠绕一圈,最后一圈丝网将活塞杆和秸秆捆包共同缠住,然后回缩活塞杆、即可使收网盘再次夹紧新的丝网。此时转动辊和剪网件分别位于活塞杆的下游和上游,剪网件将活塞杆上游的丝网断开,秸秆捆包上的丝网即与活塞杆和转动辊分离,而剩余的未缠绕丝网第二端被夹紧在收网盘和缠网液压缸的缸体之间,使剩余丝网仍处于活塞杆和转动辊之间并处于两端固定状态。如此循环,可以自动完成整个缠网过程,秸秆捆包可直接输出,该自动缠网机构结构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无论捆包的形状为方捆或圆捆,均可适用,具有较高的实际使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缠网机构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缠网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秸秆捡拾打捆机的整机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秸秆捡拾打捆机的整机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缸和三缸的行程终点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称重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9中:
1、缠网液压缸;2、收网盘;3、转动辊;4、缠网支架;5、转动动力;6、电阻丝;7、主动齿轮;8、被动齿圈;9、绕动轮;10、压缩室;101、进料口;102、出料口;11、落料仓;12、上料仓;13、风机;14、捡拾仓;15、牵引架;16、压板;17、一缸;18、二缸;19、三缸;20、称重装置;21、称重传感器;22、锤爪组件;23、绞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对秸秆捆包进行自动缠网的自动缠网机构及包括该自动缠网机构的秸秆捡拾打捆机,对方捆及圆捆的秸秆捆包均能够自动缠网。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附图1-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包括控制器、缠网液压缸1、转动辊3、转动动力、剪网件及缠网支架4,控制器与转动动力及缠网液压缸1均电连接。缠网支架4用于支撑秸秆捆包、使其悬空。丝网缠绕在转动辊3上且第一端与转动辊3固定连接。缠网液压缸1的活塞杆的顶端连接有收网盘2,收网盘2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随着活塞杆伸缩位移,收网盘2和位于活塞杆另一端的缸体之间可以夹紧或松开丝网的第二端。转动辊3通过传动结构与转动动力传动连接、并沿缠网支架4的周向转动,同时,转动辊3与传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以自身轴向为转动中心可以进行转动,丝网从转动辊3上扯出并缠绕在秸秆捆包上。缠网液压缸1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转动辊3的转动中心线方向及缠网支架4的长度方向均相一致。且活塞杆与转动辊3的转动中心线的距离小于转动辊3的转动半径,即活塞杆伸出后处于秸秆捆包的一侧、并位于转动辊3的转动范围内。
如此,在缠网开始之前或结束之后,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丝网的第二端被活塞杆夹紧在收网盘2和缸体之间,使丝网处于两端均被固定的状态。当开始进行缠网,转动辊3围绕秸秆捆包进行转动,可以将丝网绷紧;而由于转动辊3自身可转,第二端被活塞杆固定夹紧,丝网绷紧可以将丝网从转动辊3上拉出,随着转动辊3围绕秸秆捆包外周转动,使丝网缠紧在秸秆捆包上。当缠网进行到一定程度,如通控制器设定缠网的时长或转动辊3的转动圈数,驱动缠网液压缸1使其活塞杆伸出,则活塞杆伸出至转动辊3的转动圈内、处于秸秆捆包旁侧、和被缠网的秸秆捆包相并排,并同时松开了丝网的第二端、使其自由脱落;然后再驱动转动辊3进行最后一圈转动,则新的丝网将活塞杆和秸秆捆包一起缠绕,活塞杆的杆身外侧上紧包着一层丝网,此时,回缩活塞杆,将该层丝网夹紧在收网盘2与液压缸的缸体之间。
剪网器位于转动辊3的转动路径上,沿转动辊3的转动方向剪网器位于活塞杆的上游、转动辊3的转动起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均位于活塞杆的下游。当活塞杆回缩夹紧了最后一层丝网时,剪网器处于活塞杆上游,转动辊3处于活塞杆下游,剪网件将上游的丝网断开,则秸秆捆包上的丝网即与活塞杆和转动辊3分离(缠绕在秸秆捆包上的丝网,起始端已在活塞杆伸出时被松开、末端被剪网件断开),秸秆捆包可以进行直接输出、被推送带着紧紧缠绕的丝网从缠网支架4上脱落。而剩余的未缠绕丝网第二端被回缩状态的活塞杆夹紧在收网盘2和缸体之间、剩余部分仍缠绕在转动辊3上,使剩余丝网仍处于活塞杆和转动辊3之间、并处于两端均被固定的状态,为下次缠网做好准备。如此循环,可以自动完成整个缠网过程,秸秆捆包可直接输出。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缠网机构,结构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缠网运行过程流畅且快速简单,无论捆包的形状为方捆或圆捆,均可适用,具有较高的实际使用和推广价值。
剪网器具体可设置为与电源电连接的电阻丝6,电阻丝6位于缠网液压缸1的上游,即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时收网盘2回缩行程终点位置的上方。电阻丝6通电发烫,当活塞杆回缩,被其夹紧携带而随之过来的丝网会接触到电阻丝6,从而被烫断。相比于其它机械断网结构,简单实用,断网快速。
转动动力可以设置为电机或马达。带动转动辊3的传动结构,包括与转动动力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7传动连接的被动齿圈8、及与被动齿圈8同轴向设置的绕动轮9。绕动轮9设置有多个并沿被动齿圈8的周向分布,各绕动轮9的外壁均与被动齿圈8的内圈壁相抵,且各绕动轮9通过中心轴与机架连接,并可相对于中心轴进行转动,则各绕动轮9可以固定被动齿圈8,使其被主动齿轮7带动而进行转动。转动辊3通过芯轴与被动齿圈8的侧圈壁同轴向连接,随着被动齿圈8进行转动,秸秆捆包处于其转动圈内。且转动辊3套设在芯轴上与其可转动地连接,则转动辊3围绕秸秆捆包转动过程中,也可以围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放出丝网。
控制器具体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型号为西门子smart-7系列的PLC,也可以为单片机。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秸秆捡拾打捆机,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如上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缠网机构,还包括用于与动力牵引设备连接的牵引架15、连接在牵引架15上的捡拾器、与捡拾器的出料口102连接的上料仓12、位于上料仓12下游的落料仓11、与落料仓11的落料仓11口相连通的压缩室10、与压缩室10的出料口102连通的出料仓及位于压缩室10内的压缩组件,出料仓设置有捆包出口,自动缠网机构设置在出料仓内,且缠网支架4的一端连接在出料口102的外周、另一端与捆包出口相对正,当被压缩成型的秸秆捆包从压缩室10输出即可以进入缠网支架4内被悬空支撑,然后进行缠网操作。如此设置,则本实施例提供的秸秆捡拾打捆机,集捡拾、粉碎、压缩打捆及缠网等操作于一体,且缠网过程快速顺畅,缠网结构简单,并均适用于方捆或圆捆的秸秆捆包进行自动缠网,具有较高的实际使用和推广价值。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自动缠网机构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本文不再赘述。
捡拾器即可以为现有技术中此类设备上对秸秆进行捡拾的秸秆捡拾器,包括有捡拾仓14、及位于捡拾仓14口处对秸秆进行捡拾的锤爪组件22、位于捡拾仓14内用于对秸秆进行粉碎和输送的绞龙组件23及连接在捡拾仓14的出口处用于吹送秸秆碎料的风机13,该捡拾器的具体组成和结构不是本文的论述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上料仓12的一端连接在风机13的出风口处、另一端形成供秸秆碎料输出的出口。落料仓11位于上料仓12的下游,进口与上料仓12的出口相对,出口与压缩室10的顶部连通,压缩室10内设置有压缩组件,对秸秆碎料进行压缩成捆,压缩室10侧壁上设置有与出料仓连通的出料口102、使秸秆捆包进入出料仓,出料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压缩室10的出口相对设置的捆包出口,缠网组件设置在出料仓内并位于两个出口之间。秸秆捆包被推力推动经压缩室10进入出料仓即进入了转动辊3的缠绕范围内,当缠网结束后,秸秆捆包可以通过推动结构继续前进被推出出料仓。
为提高自动化程度,本实施例中,秸秆捡拾打捆机还包括位于压缩室10内的称重装置20及与称重装置20通信连接的处理器和显示器,如图8和图9所示,称重装置20的称重盘沿水平方向铺设在压缩室10的底部,称重装置20的称重传感器21件位于称重盘下方并与称重盘相抵。压缩室10的周侧壁底部预留方孔,矩形管插入预留孔进行固定、并形成底部支架,支架上面铺设平板作为称重盘使用,称重传感器21位于称重盘下方并与支架进行固定连接。称重传感器21的感测端与称重盘相抵。落料仓11的出料仓口与压缩室10的顶壁直接连通,而称重盘完全覆盖压缩室10的底壁且称重盘尺寸不小于落料仓11的出口尺寸,使秸秆碎料完全掉落在称重盘上保证每次称重准确。每次称重后,称重传感器21将重量上传至处理器,并经显示器进行显示。当一次作业完毕,处理器可将所有次数的称重重量进行总和,计算出总重量并进行显示。如此设置,可以明确且及时地得知收割的秸秆作物重量,省去后续人工称重的环节。
处理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微处理器(MPU)或中央处理器(CPU),如秸秆捡拾打捆机配备电脑,称重装置20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通信连接,数据处理和显示一体操作。
称重盘下方设置有复位支撑弹簧。复位支撑弹簧通过与支架固定连接进行位置固定。复位支撑弹簧的上顶端与称重盘外底壁可以具有很小的间隙。当压缩组件对秸秆碎料进行压缩,会对称重盘产生向下的压力,造成称重盘变形。称重盘变形下压至复位支撑弹簧上,复位支撑弹簧可以支撑称重盘,既防止称重盘继续下压形变也保证了对秸秆碎料的压缩力度。当秸秆碎料压缩完毕,压力消失,称重盘复位脱离复位支撑弹簧的支撑,稳定后经称重传感器21测重。
如图3所示,落料仓11沿竖直方向延伸、呈长筒状,上料仓12沿竖直方向延伸、呈长筒状,且上料仓12包含有与捡拾仓14的出料口102连接的竖直部及与竖直部连接的圆弧部,落料仓11的上筒口与上料仓12的圆弧部的出口相对,下筒口与压缩室10的顶壁连通。上料仓12沿竖直方向延伸,使秸秆碎料上扬输送,然后经圆弧部喷出再掉落至落料仓11内,该过程中,受风机13风力吹送,泥土或砖石碎块等杂物从圆弧部飞出时,可以斜向飞出,秸秆碎料竖直掉落,二者实现分离。
为增强除尘效果,上料仓12的圆弧部的顶壁分布有多个贯通设置的第一除尘孔。但个秸秆碎料被风力吹送上扬,碰触到圆弧部顶壁,泥土或其它影响杂物被粉碎后形成的小颗粒可以经由第一除尘孔飞出,秸秆碎料受阻挡从圆弧部出口落出。
上料仓12的竖直部及落料仓11均具有长度调节结构,如此可以降低上料仓12与落料仓11的高度,便于运输,也便于整个设备通过限高杆或桥洞等较低的通道。
具体地,落料仓11的筒身及上料仓12的竖直部的筒身均沿竖直方向分为至少两部分,如图7所示,该两部分沿水平方向的第一侧相互通过合页或销轴可转动地连接、第二侧可开合地连接。该两部分的第二侧可以设置有凸耳,通过紧固件连接两个凸耳进行固定。当需要降低高度时,拆除紧固件,使落料仓11及上料仓12的一部分筒身向旁侧弯折即可。落料仓11进行折叠的部分可以是筒身的上部,下部与压缩室10进行固定连接,需要降低高度时,将筒身上部和下部分开、上部弯折到一侧即可。上料仓12进行折叠的部分可以是与风机13连接的部分,上料仓12与风机13可以通过法兰盘及紧固件进行可拆卸连接,需要减低高度时,上料仓12与风机13拆卸开,然后将上料仓12的下部重新与风机13连接。或,如图7所示,上料仓12可以分为三部分,沿竖直方向,下部分与风机13固定连接,中间的部分与上部分和下部分均可拆卸地连接;当需要降低高度时,将中间部分拆卸下来即可,可拆卸连接都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实现。
压缩组件包括三个与压缩室10滑动连接的压板16及三个与压板16一一对应连接地压缩动力,三个压板16的压缩方向两两垂直,对进入压缩室10的作物进行三个方向的压缩,将秸秆碎料压制为方形捆包。
如图4、图5、图6和图10所示,三个压缩动力均可以设置为液压油缸,压板16连接在液压油缸的伸缩杆的顶部,三个液压油缸包括一个沿水平第一方向压缩的一缸17、一个沿竖直方向压缩的二缸18和一个沿水平第二方向压缩的三缸19。压缩室10的进料口101设置在压缩室10的顶壁上、使秸秆碎料竖直落入,且进料口101处于一缸17的压缩行程内即位于一缸17和二缸18之间。出料口102设置在压缩室10的侧壁上、与三缸19相对设置。当秸秆碎料落入压缩室10,一缸17首先压缩工作,将秸秆碎料推到二缸18的下方,二缸18和三缸19进行压缩,压缩完毕,三缸19再次伸缩将秸秆捆包向前推动、经出料口102输出。
如此设置,压缩室10和压缩组件结构简单、压缩过程快速简洁,秸秆捆包便于输出,不在需要单独设置秸秆捆包输出装置或输出机构。
三个液压油缸均与压缩室10的室壁可拆卸地连接。如图10所示,压缩室10为箱体结构,液压油缸的油缸座通过连接法兰或紧固螺栓等与压缩室10的室壁进行连接,相比于焊接,便于调整并更能保证液压油缸及压板16相对于箱体内部的垂直度和平行度;也便于拆卸和更换零部件进行保养。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发明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缠网机构,用于对作物捆包进行缠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缠网液压缸(1)、转动辊(3)、剪网器、转动动力及用于支撑作物捆包的缠网支架(4),所述缠网支架(4)包括至少一组支撑条,每一组所述支撑条均设置有两个、沿水平第一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各所述支撑条均沿水平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动辊(3)通过传动结构与所述转动动力传动连接、并沿所述缠网支架(4)的周向转动,所述缠网液压缸(1)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所述转动辊(3)的转动中心线方向均与所述水平第二方向相一致,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转动辊(3)的转动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转动辊(3)的转动半径,所述缠网液压缸(1)的活塞杆的顶部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活塞杆的收网盘(2),丝网缠绕在所述转动辊(3)上且第一端与所述转动辊(3)固定连接,所述缠网液压缸(1)的活塞杆伸缩位移、用于使所述收网盘(2)与缸体之间夹紧或松开所述丝网的第二端,所述转动辊(3)与所述传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剪网器位于所述转动辊(3)的转动路径上,沿所述转动辊(3)的转动方向所述剪网器位于所述活塞杆的上游、所述转动辊(3)的转动起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均位于所述活塞杆的下游,所述缠网液压缸(1)及所述转动动力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所述转动动力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齿轮(7)、与所述主动齿轮(7)传动连接的被动齿圈(8)、与所述被动齿圈(8)同轴向设置的绕动轮(9),所述绕动轮(9)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被动齿圈(8)的周向分布,各所述绕动轮(9)的外壁均与所述被动齿圈(8)的内圈壁相抵,所述转动辊(3)与所述被动齿圈(8)同轴向且可转动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网器设置为与电源电连接的电阻丝(6),所述电阻丝(6)位于所述收网盘(2)的回缩行程的终点位置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网支架(4)包括沿竖直方向分布的两组所述支撑条,且各支撑条均呈L型、包括一个横板和一个竖板及二者形成的卡槽,四个所述卡槽的槽口相对设置。
5.一种秸秆捡拾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缠网机构,还包括用于与动力牵引设备连接的牵引架(15)、连接在所述牵引架(15)上的捡拾器、与所述捡拾器的出料口(102)连接的上料仓(12)、位于所述上料仓(12)下游的落料仓(11)、与所述落料仓(11)的落料仓(11)口相连通的压缩室(10)及位于所述压缩室(10)内的压缩组件,所述自动缠网机构设置在所述压缩室(10)的出料口(102)外侧且所述缠网支架(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出料口(102)的外周、另一端形成捆包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捡拾打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压缩室(10)内的称重装置(20)、处理器和显示器,所述称重装置(20)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显示器通信连接,所述称重装置(20)的称重盘沿水平方向铺设在所述压缩室(10)的底部,所述称重装置(20)的称重传感器(21)件位于所述称重盘下方并与所述称重盘相抵,所述压缩室(10)的进料口(101)设置在所述压缩室(10)的顶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秆捡拾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盘下方设置有复位支撑弹簧及支架,所述复位支撑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称重盘铺设在所述支架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捡拾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仓(1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上料仓(12)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包含有与所述捡拾器的出料口(102)连接的竖直部及与所述竖直部连接的圆弧部,所述上料仓(12)的竖直部及所述落料仓(11)均具有长度调节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秸秆捡拾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仓(11)呈长筒状,所述落料仓(11)的上筒口与所述上料仓(12)的圆弧部的出口相对,所述落料仓(11)的筒身沿竖直方向分为至少两部分,该所述两部分的一侧相互可转动地连接、另一侧可开合地连接,所述上料仓(12)的竖直部沿竖直方向分为互相可拆卸连接的三部分。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捡拾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三个与所述压缩室(10)滑动连接的压板(16)及三个与所述压板(16)一一对应连接地压缩动力,三个所述压板(16)的压缩方向两两垂直,所述出料口(102)位于所述压缩室(10)的侧壁上并与一个所述压缩动力的压缩方向相对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10569.2U CN212573618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10569.2U CN212573618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73618U true CN212573618U (zh) | 2021-02-23 |
Family
ID=7464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1056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73618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736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27896A (zh) * | 2020-05-26 | 2020-08-14 | 四平市硕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
-
2020
- 2020-05-26 CN CN202020910569.2U patent/CN21257361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27896A (zh) * | 2020-05-26 | 2020-08-14 | 四平市硕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
CN111527896B (zh) * | 2020-05-26 | 2024-09-03 | 亳州合界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22258Y (zh) | 一种秸秆捡拾方捆打捆机 | |
CN201219387Y (zh) | 秸秆破碎圆捆机 | |
CN104170600B (zh) | 农业用方形压捆机 | |
CN205161140U (zh) | 一种秸秆收割打捆机 | |
CN216673917U (zh) | 一种带有自动缠网装置的打结式除尘打捆机 | |
CN110800475A (zh) | 一种缠膜装置及全自动液压打捆包膜机 | |
CN212573618U (zh) |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 |
CN105027859B8 (zh) | 一种高效率农作物秸秆打捆机 | |
CN113728815A (zh) | 一种牵引储料式圆捆打捆机及其打捆方法 | |
CN212574100U (zh) | 一种秸秆捡拾打捆机 | |
CN207940036U (zh) | 一种秸秆切碎收集打捆机推压机构及打捆机 | |
CN110326434A (zh) | 一种秸秆捡拾破碎打捆机及其打捆机构 | |
CN211152829U (zh) | 一种缠膜装置及全自动液压打捆包膜机 | |
CN212278937U (zh) |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液压打捆机 | |
CN204811098U (zh) | 一种具有防止大针抖动功能的破碎型方捆打捆机 | |
CN111418358B (zh) |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液压打捆机 | |
CN212573606U (zh) | 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 | |
CN111727746B (zh) | 一种双上料后出包自动捡拾打捆机 | |
CN218277885U (zh) | 一种物料粉碎方捆成型机 | |
CN217038012U (zh) | 一种玉米秸秆收集打捆机 | |
CN215074045U (zh) | 一种自走轮式高杆作物秸秆捡拾打捆机 | |
CN111527896B (zh) | 一种自动缠网机构及秸秆捡拾打捆机 | |
CN111528501B (zh) | 一种秸秆捡拾打捆机 | |
CN204811100U (zh) | 一种带有双曲臂喂料装置的大圆捆打捆机 | |
CN102934569A (zh) | 一种卷压式秸秆固化成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6 Address after: 136000 group 5, xitiaozihe village, Pingxi Township, Tiexi District, Siping City, Jilin Province (the first house in the east of the village) Patentee after: Jilin Kaid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36000 group 5, xintiaozihe village, Pingxi Township, Tiexi District, Siping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ping Shuof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