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8462U - 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8462U
CN212518462U CN202021325302.3U CN202021325302U CN212518462U CN 212518462 U CN212518462 U CN 212518462U CN 202021325302 U CN202021325302 U CN 202021325302U CN 212518462 U CN212518462 U CN 212518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charging
connecting wire
hole
contac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253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良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3253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8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8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8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正极连接线、功耗测试仪、负极连接线、充电箱、第一夹持板、充电槽、第二夹持板、电源线、通线孔、弹簧、负极接触片以及正极接触片,充电箱内部开设有充电槽,充电槽内部安装有第一夹持板,充电槽内部且与第一夹持板对称设置有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与充电槽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第二夹持板与充电槽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第一夹持板内侧安装有负极接触片,第二夹持板内侧安装有正极接触片,充电箱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通线孔,第一夹持板外侧连接有负极连接线,第二夹持板外侧连接有正极连接线,充电箱前侧放置有功耗测试仪,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电池功耗检测管理,避免电池使用时动力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应用技术领域,涉及电池管理技术,具体为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锂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比,且价格也在逐步降低的特点,从而在物流车上得到了广泛使用,但也随之出现一些问题:1、锂电池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功能损耗,但是使用人员却无从知晓,一些功能损耗严重的锂电池在投入使用时,大大影响了锂电池的性能;2、锂电池使用不当时,如过充电、高温等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过放电、低温等可能会导致电池的不可逆的失效;3、目前物流企业对物流车辆及其电池的使用,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电池功耗检测管理,避免电池使用时动力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正极连接线、功耗测试仪、负极连接线、支撑块、充电箱、第一夹持板、充电槽、第二夹持板、电源线、通线孔、弹簧、负极接触片、正极接触片、显示屏以及控制面板,所述充电箱下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充电箱内部开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内部安装有第一夹持板,所述充电槽内部且与第一夹持板对称设置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充电槽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第二夹持板与充电槽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第一夹持板内侧安装有负极接触片,所述第二夹持板内侧安装有正极接触片,所述充电箱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通线孔,所述第一夹持板外侧连接有负极连接线,所述第二夹持板外侧连接有正极连接线,所述负极连接线穿过通线孔,所述正极连接线穿过另一通线孔,所述充电箱前侧放置有功耗测试仪,所述充电箱一端通过负极连接线与功耗测试仪相连接,所述充电箱另一端通过正极连接线与功耗测试仪相连接,所述功耗测试仪前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通线孔与负极连接线呈间隙配合,所述通线孔与正极连接线呈间隙配合,所述通线孔内壁粘贴有耐磨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前后间距均小于充电槽的前后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表面粘贴有高清钢化膜。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弹簧规格相同,所述第一夹持板通过弹簧与充电槽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通过弹簧与充电槽内壁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支撑块、充电箱、第一夹持板、充电槽、第二夹持板、电源线、弹簧的配合使用,支撑块安装在充电箱下侧用于支撑充电箱,锂电池需要充电时,弹簧受力收缩,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分别向外侧移动,锂电池得以放置在充电箱的充电槽中,电源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锂电池即可实现充电;
2、通过正极连接线、功耗测试仪、负极连接线、通线孔、弹簧、负极接触片、正极接触片、显示屏、控制面板的配合使用,负极连接线穿过通线孔与第一夹持板相连接,正极连接线穿过通线孔与第二夹持板相连接,充电箱一端通过负极连接线与功耗测试仪实现相连接,充电箱另一端通过正极连接线与功耗测试仪实现相连接,锂电池充电时分别与正极接触片和负极接触片接触连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操控按钮控制功耗测试仪启动,功耗测试仪即可对锂电池的功耗进行检测,功耗监测数据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该设计能够实时了解锂电池的功能损坏情况,避免在锂电池功能损耗严重的情况下投入使用;
3、通线孔与负极连接线呈间隙配合,通线孔与正极连接线呈间隙配合,方便正极连接线和负极连接线灵活穿过通线孔,通线孔内壁粘贴有耐磨垫,避免负极连接线和正极连接线的磨损,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前后间距均小于充电槽的前后间距,方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在充电槽中灵活运动,显示屏表面粘贴有高清钢化膜,避免显示屏的损坏,弹簧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弹簧规格相同,第一夹持板通过弹簧与充电槽内壁相连接,第二夹持板通过弹簧与充电槽内壁相连接,方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灵活移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电池功耗检测管理,避免电池使用时动力不足。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中充电箱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中充电箱的立体图;
图中:1、正极连接线;2、功耗测试仪;3、负极连接线;4、支撑块;5、充电箱;6、第一夹持板;7、充电槽;8、第二夹持板;9、电源线;10、通线孔;11、弹簧;12、负极接触片;13、正极接触片;14、显示屏;15、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正极连接线1、功耗测试仪2、负极连接线3、支撑块4、充电箱5、第一夹持板6、充电槽7、第二夹持板8、电源线9、通线孔10、弹簧11、负极接触片12、正极接触片13、显示屏14以及控制面板15,充电箱5下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4,充电箱5内部开设有充电槽7,充电槽7内部安装有第一夹持板6,充电槽7内部且与第一夹持板6对称设置有第二夹持板8,第一夹持板6与充电槽7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11,第二夹持板8与充电槽7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11,第一夹持板6内侧安装有负极接触片12,第二夹持板8内侧安装有正极接触片13,充电箱5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通线孔10,第一夹持板6外侧连接有负极连接线3,第二夹持板8外侧连接有正极连接线1,负极连接线3穿过通线孔10,正极连接线1穿过另一通线孔10,充电箱5前侧放置有功耗测试仪2,充电箱5一端通过负极连接线3与功耗测试仪2相连接,充电箱5另一端通过正极连接线1与功耗测试仪2相连接,功耗测试仪2前侧安装有显示屏14,显示屏14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5。
通线孔10与负极连接线3呈间隙配合,通线孔10与正极连接线1呈间隙配合,方便正极连接线1和负极连接线3灵活穿过通线孔10,通线孔10内壁粘贴有耐磨垫,避免负极连接线3和正极连接线1的磨损,第一夹持板6和第二夹持板8的前后间距均小于充电槽7的前后间距,方便第一夹持板6和第二夹持板8在充电槽7中灵活运动,显示屏14表面粘贴有高清钢化膜,避免显示屏14的损坏,弹簧11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弹簧11规格相同,第一夹持板6通过弹簧11与充电槽7内壁相连接,第二夹持板8通过弹簧11与充电槽7内壁相连接,方便第一夹持板6和第二夹持板8的灵活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进行实施时:支撑块4安装在充电箱5下侧用于支撑充电箱5,锂电池需要充电时,弹簧11受力收缩,第一夹持板6和第二夹持板8分别向外侧移动,锂电池得以放置在充电箱5的充电槽7中,电源线9与外界电源相连接,锂电池即可实现充电;
负极连接线3一端穿过通线孔10与第一夹持板6相连接,正极连接线1一端穿过通线孔10与第二夹持板8相连接,负极连接线3另一端穿过通线孔10与功耗测试仪2相连接,正极连接线1另一端穿过通线孔10与功耗测试仪2相连接,使得充电箱5通过负极连接线3与功耗测试仪2相连接,充电箱5通过正极连接线1与功耗测试仪2相连接,锂电池充电时分别与正极接触片13和负极接触片12接触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5上的操控按钮控制功耗测试仪2启动,功耗测试仪2即可对锂电池的功耗进行检测,功耗监测数据通过显示屏14进行显示,该设计能够实时了解锂电池的功能损坏情况,避免在锂电池功能损耗严重的情况下投入使用。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连接线(1)、功耗测试仪(2)、负极连接线(3)、支撑块(4)、充电箱(5)、第一夹持板(6)、充电槽(7)、第二夹持板(8)、电源线(9)、通线孔(10)、弹簧(11)、负极接触片(12)、正极接触片(13)、显示屏(14)以及控制面板(15),所述充电箱(5)下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4),所述充电箱(5)内部开设有充电槽(7),所述充电槽(7)内部安装有第一夹持板(6),所述充电槽(7)内部且与第一夹持板(6)对称设置有第二夹持板(8),所述第一夹持板(6)与充电槽(7)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11),所述第二夹持板(8)与充电槽(7)内壁之间安装有弹簧(11),所述第一夹持板(6)内侧安装有负极接触片(12),所述第二夹持板(8)内侧安装有正极接触片(13),所述充电箱(5)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通线孔(10),所述第一夹持板(6)外侧连接有负极连接线(3),所述第二夹持板(8)外侧连接有正极连接线(1),所述负极连接线(3)穿过通线孔(10),所述正极连接线(1)穿过另一通线孔(10),所述充电箱(5)前侧放置有功耗测试仪(2),所述充电箱(5)一端通过负极连接线(3)与功耗测试仪(2)相连接,所述充电箱(5)另一端通过正极连接线(1)与功耗测试仪(2)相连接,所述功耗测试仪(2)前侧安装有显示屏(14),所述显示屏(14)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线孔(10)与负极连接线(3)呈间隙配合,所述通线孔(10)与正极连接线(1)呈间隙配合,所述通线孔(10)内壁粘贴有耐磨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6)和第二夹持板(8)的前后间距均小于充电槽(7)的前后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14)表面粘贴有高清钢化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1)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弹簧(11)规格相同,所述第一夹持板(6)通过弹簧(11)与充电槽(7)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8)通过弹簧(11)与充电槽(7)内壁相连接。
CN202021325302.3U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Active CN212518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5302.3U CN212518462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5302.3U CN212518462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8462U true CN212518462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36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25302.3U Active CN212518462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8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1326U (zh) 一种石墨烯电极的超级电容器
CN102637906A (zh) 卷绕结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134141B (zh) 一种无隔膜静态锌溴电池
WO2018145361A1 (zh) 一种柱型电池及其用途
CN212518462U (zh) 一种智能电池管理系统
CN202712358U (zh) 锂离子电池的电芯
CN202564491U (zh) 一种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CN214589096U (zh) 一种锂电池低温自动充电装置
CN207282663U (zh) 一种全固态电池的充电系统
CN206059466U (zh) 一种高能的组合式蓄电池
CN202261826U (zh) 具有多面充电功能的无线定位终端
CN108281584B (zh) 一种车载电池
CN207624767U (zh) 一种可随意拆换的新型锂电池模组
CN112737130A (zh) 一种液流电池和锂电池混合的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4543652U (zh) 一种锂电转换控制系统
CN203707228U (zh) 一种适合大容量安全充电的充电电池弹性连接板结构
CN203707227U (zh) 一种适合大容量安全充电的过渡充电板
CN206134886U (zh) 一种具有低温预热功能的锂电池模组
CN104868087A (zh) 一种适合大容量安全充电的充电电池弹性连接板结构
CN205982573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化成用探针床
CN202197133U (zh) 大容量胶体蓄电池智能化耐长时间浮充电装置
CN215496791U (zh) 一种长寿命锌电极及锌空气二次电池
CN210040350U (zh) 一种适应于过低温度下使用的锂电池
CN203690387U (zh) 一种适合大容量安全充电的充电电池结构
CN214013096U (zh) 一种电池模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