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8532U - 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78532U CN212478532U CN202020730917.8U CN202020730917U CN212478532U CN 212478532 U CN212478532 U CN 212478532U CN 202020730917 U CN202020730917 U CN 202020730917U CN 212478532 U CN212478532 U CN 2124785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template
- bearing
- dual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包括:模板主体,其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中心开设有立柱孔;在模板主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两端与第一凹槽相连通;多个第一承重钢筋,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模板主体上,另一端用于连接起重设备;及嵌体,其形状、大小与第二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嵌体可嵌入第二凹槽内;嵌体上开设有多个钢筋孔,钢筋孔用于穿设第一承重钢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通过在模板主体上开设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以及与第二凹槽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嵌体,使其既可以作为无梁混凝土楼板结构的吊模模板,又可以作为有梁混凝土楼板结构的吊模模板,实现一个模板两种用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作法吊模施工技术领域,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
背景技术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原理是将高层建筑地下结构自上往下逐层施工,即沿建筑物地下室四周施工连续墙或密排桩,作为地下室外墙或基坑的围护结构,同时在建筑物内部有关位置,施工楼层中间支撑桩,从而组成逆作的竖向承重体系,随之从上向下挖一层土方,一同土模浇筑一层地下室梁板结构,当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作为围护结构的内水平支撑,以满足继续往下施工的安全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地下室顶面结构的完成,也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也可以同时逐层向上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与顺作法相比,逆作法具有保护周边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缩短建设周期、绿色施工等优点,它克服了常规临时支护存在的诸多不足。逆作法是一种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部分作为支护结构,按地下结构自上而下并与基坑开挖交替施工的施工工法。
然而,逆作法施工的楼板有不同的结构,如最常见的柱帽式无梁板结构和有梁板结构,对于不同的楼板结构,需要选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吊模模板。目前,尚无一种可以同时满足两种不同楼板结构的吊模模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包括:
模板主体,其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开设有立柱孔;在所述模板主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
多个第一承重钢筋,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模板主体上,另一端用于连接起重设备;及
嵌体,其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嵌体可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嵌体上开设有多个钢筋孔,所述钢筋孔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承重钢筋。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承重钢筋上。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第二承重钢筋,多个所述第二承重钢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模板主体上,另一端用于连接上层楼板;所述第二承重钢筋可穿过所述钢筋孔。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承重钢筋上。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承重钢筋在所述模板主体上对称、均匀分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承重钢筋在所述模板主体上对称、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为方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为方形凹槽。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套筒、多个所述第二套筒为PVC套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通过在模板主体上开设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以及与第二凹槽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嵌体,使其既可以作为无梁混凝土楼板结构的吊模模板,又可以作为有梁混凝土楼板结构的吊模模板,实现一个模板两种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的模板主体与嵌体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梁混凝土楼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梁混凝土楼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板主体,2、第一凹槽,3、立柱孔,4、第二凹槽,5、第一承重钢筋,6、嵌体,7、钢筋孔,8、第一套筒,9、第二承重钢筋,10、第二套筒,11、立柱,12、无梁混凝土楼板,13、有梁混凝土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模板主体1、多个第一承重钢筋5和嵌体6,模板主体1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的中心开设有立柱孔3;在模板主体1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4,第二凹槽4的两端与第一凹槽2相连通;多个第一承重钢筋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模板主体1上,另一端用于连接起重设备;嵌体6的形状、大小与第二凹槽4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嵌体6可嵌入到第二凹槽4内;嵌体6上开设有多个钢筋孔7,钢筋孔7用于穿设第一承重钢筋5。多个第一承重钢筋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凹槽2与第二凹槽4的底部。
当本实施例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作为无梁混凝土楼板吊模模板时,将嵌体6嵌入第二凹槽4内,同时,位于第二凹槽4内的第一承重钢筋5通过嵌体6上开设的钢筋孔7穿设过嵌体6,使得嵌体6与模板主体1组装成一体,结构如图1所示。施工作业时,立柱1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模板主体1套设在立柱11的外面,同时,模板主体1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第一承重钢筋5与起重设备相连接,即用起重设备将模板主体1吊挂起来。在第一承重钢筋5上套设第一套筒8,之后,开始在模板主体1上铺设结构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由于多个第一承重钢筋5的外面套设有第一套筒8,使得浇筑混凝土不与第一承重钢筋5直接接触,这样,浇筑完成后,第一套筒8与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而留在成型后的无梁混凝土楼板12中,而第一承重钢筋5却可以在第一套筒8内部自由下降。通过下调起重设备的位置,进而带动模板主体1沿着立柱11自上而下(图中由A位置下降到B位置)滑动,当模板主体1下降到下一层楼板标高时,开始在模板主体1上铺设结构钢筋,并在第一承重钢筋5的外面再次套设第一套筒8,然后浇筑混凝土,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下一层楼板的浇筑。浇筑完成后的无梁混凝土楼板12的结构如图3所示。
当本实施例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作为有梁混凝土楼板吊模模板时,将嵌体6从第二凹槽4内取出,使得第二凹槽4与第一凹槽2相连通,共同形成浇筑空腔,结构如图2所示。施工作业时,立柱1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模板主体1套设在立柱11的外面,同时,模板主体1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第一承重钢筋5与起重设备相连接,即用起重设备将模板主体1吊挂起来。在第一承重钢筋5上套设第一套筒8,之后,开始在模板主体1上铺设结构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由于多个第一承重钢筋5的外面套设有第一套筒8,使得浇筑混凝土不与第一承重钢筋5直接接触,这样,浇筑完成后,第一套筒8与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而留在成型后的有梁混凝土楼板13中,而第一承重钢筋5却可以在第一套筒8内部自由下降。通过下调起重设备的位置,进而带动模板主体1沿着立柱11自上而下(图中由A位置下降到B位置)滑动,当模板主体1下降到下一层楼板标高时,开始在模板主体1上铺设结构钢筋,并在第一承重钢筋5的外面再次套设第一套筒8,然后浇筑混凝土,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下一层楼板的浇筑。浇筑完成后的有梁混凝土楼板13的结构如图4所示。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第二承重钢筋9及多个第二套筒10,第二套筒10与第一套筒8的作用相同,多个第二承重钢筋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模板主体1,即固定连接在第一凹槽2与第二凹槽4的底部。第二承重钢筋9的另一端用于连接上层楼板;第二承重钢筋9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浇筑完成的上一层的混凝土楼板上,这样,通过在模板主体1上增设多个第二承重钢筋9,可以使得模板主体1通过起重设备与上一层的混凝土楼板共同承重,在进行下一层混凝土楼板浇筑时,模板主体1的各点受力更加稳固,提高作业安全性,且利于提高浇筑质量。浇筑完成后,先将第二承重钢筋9与上层混凝土楼板解开连接,之后即可下调起重设备的位置,使得模板主体1沿着立柱11自上而下滑动到下一层楼板标高,进行下一层楼板的浇筑。当嵌体6嵌入第二凹槽4时,位于第二凹槽4内的第二承重钢筋9可穿过嵌体6上的钢筋孔7,如图1所示。
优选地,多个第一承重钢筋5在模板主体1上对称、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使得模板主体1各点受力更加均匀,模板吊装更加稳固,提高作业安全性,提升浇筑质量。
优选地,多个第二承重钢筋9在模板主体1上对称、均匀分布。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模板主体1各点受力的均匀性,提高作业安全性,提升浇筑质量。
优选地,第一凹槽2为方形凹槽。方形凹槽易于施工作业,且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楼板下方形成一个方形的柱帽衬托,美观实用。
优选地,第二凹槽4为方形凹槽,因为常见的房梁设计都是方形,且方形房梁易于施工作业,美观实用。也可根据不同结构的房梁设计要求,相应地改变第二凹槽4和第一凹槽2的形状。
优选地,多个第一套筒8、多个第二套筒10为PVC套筒。PVC材质的套筒易于加工,轻便实用,且成本低。
本实施例的一种逆作法吊模模板示意性地示出了六个第一个承重钢筋5和十二个第二承重钢筋9,在施工过程中,实际需要的第一承重钢筋5的数量和第二承重钢筋9的数量是根据力学分析计算出来的,本实施例并不代表真实应用情况。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主体,其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开设有立柱孔;在所述模板主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
多个第一承重钢筋,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模板主体上,另一端用于连接起重设备;及
嵌体,其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嵌体可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嵌体上开设有多个钢筋孔,所述钢筋孔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承重钢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承重钢筋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承重钢筋,多个所述第二承重钢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模板主体上,另一端用于连接上层楼板;所述第二承重钢筋可穿过所述钢筋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承重钢筋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承重钢筋在所述模板主体上对称、均匀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承重钢筋在所述模板主体上对称、均匀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方形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为方形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套筒、多个所述第二套筒为PVC套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30917.8U CN212478532U (zh) | 2020-05-07 | 2020-05-07 | 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30917.8U CN212478532U (zh) | 2020-05-07 | 2020-05-07 | 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78532U true CN212478532U (zh) | 2021-02-05 |
Family
ID=74455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30917.8U Active CN212478532U (zh) | 2020-05-07 | 2020-05-07 | 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78532U (zh) |
-
2020
- 2020-05-07 CN CN202020730917.8U patent/CN2124785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275719A (en) | Method of building in situ construction using sequential molding techniques | |
CN105350573B (zh) |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楼板施工方法 | |
CN107419802A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5178358B (zh) | 一种逆作法竖向支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405123B (zh) | 现浇钢筋砼薄壁矩形小截面空心柱用模板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597920A (zh) | 装配式房屋构造及其方法 | |
EA009928B1 (ru) | Способ сооружения ленточного фундамента с продольной канавкой, элемент фундамента и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его фиксации и выравнивания,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ые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пособа | |
CN112177321B (zh) | 建筑物外墙及楼板的爬模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 | |
CN107443550A (zh) | 预制承台模板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2478532U (zh) | 一种两用逆作法吊模模板 | |
JP5977412B2 (ja) | 既設建物を利用した新設建物の地下躯体 | |
CN108726348B (zh) | 一种管廊节段平卧预制翻转起吊方法 | |
CN103911989B (zh) | 一种带有护壁的水下浇筑根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2743357U (zh) | 一种逆作法吊模模板 | |
CN212743356U (zh) | 一种逆作法吊模系统 | |
CN113585323A (zh) | 一种农村轻型装配式独立基础及施工方法 | |
CN103911990B (zh) | 一种带有护壁的水下浇筑式管柱及其施工方法 | |
JP5925231B2 (ja) | 建物の構築方法と新設建物の地下躯体 | |
CN208267093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 | |
CN102720360B (zh) | 高楼托吊浇灌水泥模架建材吊运外墙吊箱的组合装置 | |
JP5506057B2 (ja) | 建物の構築方法 | |
CN109944324A (zh) | 钢砼组合框架柱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组合装配式结构体系 | |
CN204898718U (zh) | 装配整体式钢筋砼地下综合管廊及其生产模具 | |
KR20050122763A (ko) | 측압지지보 형성용 데크 지지프레임 및 상기 측압지지보형성용 데크 지지프레임을 이용한 지하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 |
CN203782692U (zh) | 一种带有护壁的水下浇筑根式基础及其内模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