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3522U -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53522U CN212453522U CN202020906344.XU CN202020906344U CN212453522U CN 212453522 U CN212453522 U CN 212453522U CN 202020906344 U CN202020906344 U CN 202020906344U CN 212453522 U CN212453522 U CN 2124535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casing
- motor
- spraying
- wel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9439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05 plas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滑块通过螺纹槽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焊接有刮板,所述螺纹杆的一侧焊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齿轮;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螺纹杆配合螺纹槽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内滑动,由第一滑块带动刮板在喷头对墙面喷涂后对其进行抹平,使本装置抹灰更加均匀,防止因抹灰不均匀导致墙面开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施工喷涂抹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背景技术
抹灰是用灰浆涂抹在房屋建筑的墙、地、顶棚表面上的一种传统的施工方法,抹灰工程分内抹灰和外抹灰,通常把位于室内各部位的抹灰叫内抹灰,如楼地面、顶棚、墙裙、踢脚线、内楼梯等;把位于室外各部位的抹灰叫外抹灰,如外墙、雨棚、阳台、屋面等,内抹灰主要是保护墙体,改善室内卫生条件,增强光线反射,美化环境;在易受潮湿或酸碱腐蚀的房间里,主要起保护墙身、顶棚和楼地面的作用,外抹灰主要是保护墙体不受风、雨、雪的侵蚀,提高墙面防潮、防风化、隔热的能力,提高墙身的耐久性,也是对各种建筑物表面进行艺术处理的措施之一。
目前对墙面的施工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抹灰,人工抹灰需要人工将灰浆运送至不同楼层,再由人工将灰浆抹到墙面上,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下。
中国公开授权发明:CN201320523587.5公开了一种机械喷涂抹灰装置,该装置通过喷涂机和喷涂管对墙面进行喷涂,减少人工劳动力的工作负担,但该装置在使用时,仍需工作人员手持喷枪对墙面进行喷涂,容易产生抹灰不均的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一侧焊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五导管,所述第一壳体远离第五导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的进水端与第二导管连通,所述泥浆泵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远离泥浆泵的一端连通有喷头,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部两侧焊接有两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一滑块靠近螺纹杆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一滑块通过螺纹槽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焊接有刮板,所述螺纹杆的一侧焊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的一侧通过轴承与第三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一壳体的一侧通过轴承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一壳体的一侧均匀焊接有搅拌叶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的顶部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一电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二电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泥浆泵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的底部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一侧焊接有第二壳体,所述挡板的一侧贯穿有第四导管,所述第四导管与第二壳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阀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的两侧设有两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靠近第三壳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内部两侧焊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三壳体靠近第二滑块的一侧与第二滑块焊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均匀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的内部插设有插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螺纹杆配合螺纹槽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内滑动,由第一滑块带动刮板在喷头对墙面喷涂后对其进行抹平,使本装置抹灰更加均匀,防止因抹灰不均匀导致墙面开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限位块;2、第一滑块;3、喷头;4、第一导管;5、泥浆泵;6、第二导管;7、第一阀门;8、第一壳体;9、第一电机;10、第一开关;11、第二开关;12、第三开关;13、第二电机;14、支撑柱;15、第二滑块;16、插栓;17、第一插孔;18、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20、第二阀门;21、第三导管;22、第四导管;23、第二壳体;24、第二限位块;25、第一滑轨;26、挡板;27、第三壳体;28、螺纹杆;29、螺纹槽;30、第二插孔;31、第二滑轨;32、连杆;33、刮板;34、搅拌叶片;35、第五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包括第三壳体27,第三壳体27的顶部一侧焊接有第一壳体8,第一壳体8的一侧连通有第五导管35,第一壳体8远离第五导管35的一侧连通有第二导管6,第二导管6与第一壳体8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阀门7,第三壳体27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泥浆泵5,泥浆泵5的型号为NL50-12,泥浆泵5的进水端与第二导管6连通,泥浆泵5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导管4,第一导管4远离泥浆泵5的一端连通有喷头3,第三壳体27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滑轨25,第一滑轨25的内部两侧焊接有两个第二限位块24,第一滑轨2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第三壳体27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8,第一滑块2靠近螺纹杆28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螺纹槽29,第一滑块2通过螺纹槽29与螺纹杆28螺纹连接,第一滑块2的一侧焊接有连杆32,连杆32远离第一滑块2的一端焊接有刮板33,螺纹杆28的一侧焊接有第二齿轮19,第三壳体27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型号为YE2-80M1-2,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27,第二电机13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27的一侧通过轴承与第三壳体27转动连接,第二电机13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27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19啮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壳体8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的型号为YEJ200L-4,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第一壳体8,第一电机9输出轴贯穿第一壳体8的一侧通过轴承与第一壳体8转动连接,第一电机9输出轴贯穿第一壳体8的一侧均匀焊接有搅拌叶片34,设置第一电机9带动搅拌叶片34对第一壳体8内的灰浆进行搅拌,防止灰浆沉淀导致抹灰不均匀。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三壳体27的顶部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开关10、第二开关11和第三开关12,第一开关10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一电机9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11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二电机13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三开关12的电性输出端与泥浆泵5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设置第一开关10控制第一电机9的启动与关闭,设置第二开关11控制第二电机13的启动与关闭,设置第三开关12控制泥浆泵5的启动与关闭。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三壳体27的底部焊接有挡板26,挡板26的底部一侧焊接有第二壳体23,挡板26的一侧贯穿有第四导管22,第四导管22与第二壳体23连通,第二壳体23的一侧连通有第三导管21,第三导管21与第二壳体23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阀门20,设置挡板26将多余的灰浆拦下,并由第四导管22将拦下的灰浆收集至第二壳体23内,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三壳体27的两侧设有两个支撑柱14,支撑柱14靠近第三壳体27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滑轨31,第二滑轨31的内部两侧焊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1,第二滑轨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第三壳体27靠近第二滑块15的一侧与第二滑块15焊接,设置第二滑块15下第二滑轨31内滑动,使用户可以调整本装置抹灰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滑块1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插孔17,支撑柱14的内部均匀开设有第二插孔30,第二插孔30的内部插设有插栓16,设置插栓16配合第二插孔30和第一插孔17将本装置抹灰的高度固定,防止抹灰时第二滑块15滑动导致抹灰位置偏移。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五导管35向第一壳体8内投入灰浆,按下第一开关10启动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带动搅拌叶片34对第一壳体8内的灰浆进行搅拌,防止灰浆沉淀导致抹灰效果下降,拉动第三壳体27,带动第二滑块15在第二滑轨31内滑动,调整抹灰的高度,并向第一插孔17内插入插栓16,将第三壳体27的所处高度固定,打开第一阀门7并按下第三开关12启动泥浆泵5,按下第二开关11启动第二电机13,泥浆泵5通过第二导管6和第一导管4将灰浆抽出并由喷头3喷出,第二电机13通过第一齿轮18配合第二齿轮19带动螺纹杆28转动,螺纹杆28通过螺纹槽29带动第一滑块2在第一滑轨25内滑动,第一滑块2带动刮板33对喷涂后的墙面进行抹匀,多余的材料掉落至挡板26上,并由第四导管22将多余材料导入至第二壳体23内,减少资源的浪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包括第三壳体(2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27)的顶部一侧焊接有第一壳体(8),所述第一壳体(8)的一侧连通有第五导管(35),所述第一壳体(8)远离第五导管(35)的一侧连通有第二导管(6),所述第二导管(6)与第一壳体(8)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阀门(7),所述第三壳体(27)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泥浆泵(5),所述泥浆泵(5)的进水端与第二导管(6)连通,所述泥浆泵(5)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一导管(4),所述第一导管(4)远离泥浆泵(5)的一端连通有喷头(3),所述第三壳体(27)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滑轨(25),所述第一滑轨(25)的内部两侧焊接有两个第二限位块(24),所述第一滑轨(2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所述第三壳体(27)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8),所述第一滑块(2)靠近螺纹杆(28)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螺纹槽(29),所述第一滑块(2)通过螺纹槽(29)与螺纹杆(28)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的一侧焊接有连杆(32),所述连杆(32)远离第一滑块(2)的一端焊接有刮板(33),所述螺纹杆(28)的一侧焊接有第二齿轮(19),所述第三壳体(27)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27),所述第二电机(13)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27)的一侧通过轴承与第三壳体(2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输出轴贯穿第三壳体(27)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齿轮(18),所述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19)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8)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第一壳体(8),所述第一电机(9)输出轴贯穿第一壳体(8)的一侧通过轴承与第一壳体(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9)输出轴贯穿第一壳体(8)的一侧均匀焊接有搅拌叶片(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27)的顶部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开关(10)、第二开关(11)和第三开关(12),所述第一开关(10)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一电机(9)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11)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二电机(13)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12)的电性输出端与泥浆泵(5)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27)的底部焊接有挡板(26),所述挡板(26)的底部一侧焊接有第二壳体(23),所述挡板(26)的一侧贯穿有第四导管(22),所述第四导管(22)与第二壳体(23)连通,所述第二壳体(23)的一侧连通有第三导管(21),所述第三导管(21)与第二壳体(23)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阀门(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27)的两侧设有两个支撑柱(14),所述支撑柱(14)靠近第三壳体(27)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滑轨(31),所述第二滑轨(31)的内部两侧焊接有两个第一限位块(1),所述第二滑轨(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三壳体(27)靠近第二滑块(15)的一侧与第二滑块(15)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插孔(17),所述支撑柱(14)的内部均匀开设有第二插孔(30),所述第二插孔(30)的内部插设有插栓(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06344.XU CN212453522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06344.XU CN212453522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53522U true CN212453522U (zh) | 2021-02-02 |
Family
ID=74500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06344.XU Active CN212453522U (zh) | 2020-05-26 | 2020-05-26 |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53522U (zh) |
-
2020
- 2020-05-26 CN CN202020906344.XU patent/CN2124535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453522U (zh) |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 |
CN221031217U (zh) | 一种工民建施工喷涂抹灰装置 | |
CN210439640U (zh) | 一种建筑用抹灰装置 | |
CN212176454U (zh) | 墙面水泥喷浆机 | |
CN209053397U (zh) | 建筑外墙粉刷机 | |
CN207794566U (zh) | 建筑用抹灰机 | |
CN213359290U (zh) | 一种水泥抹灰用辅助装置 | |
CN213683319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墙面与支撑柱的填缝装置 | |
CN204212380U (zh) | 一种建筑外墙粉刷养护装置 | |
CN212866748U (zh) | 一种装饰工程用抹灰装置 | |
CN210918120U (zh) | 一种建筑外墙用粉刷装置 | |
CN214220508U (zh) | 一种建筑施工墙灰涂抹装置 | |
CN108915221A (zh) | 建筑外墙粉刷机 | |
CN211313251U (zh) | 一种建筑用抹灰机 | |
CN216840435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抹灰装置 | |
CN219491617U (zh) | 一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用抹灰装置 | |
CN205688651U (zh) | 一种新型包管砌体 | |
CN207513116U (zh) |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半自动式防水涂料喷涂装置 | |
CN211286062U (zh) | 一种防水堵漏胶体施工装置 | |
CN221664174U (zh) | 一种墙面抹灰机器人 | |
CN112144909A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墙面与支撑柱的填缝装置 | |
CN218814532U (zh) | 一种建筑工程防水外墙 | |
CN212926914U (zh) | 一种房屋建筑用抹灰装置 | |
CN218205503U (zh) | 一种井壁刮白辅助工具 | |
CN220014337U (zh) | 多功能的抹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100071 Nord tower 1, 128 Sou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Third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60 Nord tower 1, 128 Sou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NORTHERN ENGINEER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