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生产用修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生产用修边设备。
背景技术
模具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的应用一直使工业领域中较为广泛额的。
模具的生产过程包括铣削、磨削、热处理、修边以及表面处理等每个生产工序都有相对应的加工设备,用于加工模具。其中对模具进行修边的模具叫做倒角机,主要用于木材倒角、金属修边、带材磨边等马达式活动型较强的修边设备。
现有的修边设备都是只能对模具的单向进行修边,并且不能够转换角度,在需要对模具另一方向修边时,需要重新将模具拆卸转向,重新安装,操作麻烦费时,影响了模具的生产效率。在对模具进行修边时,会产生大量的碎屑,不仅对空气造成了污染,也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生产用修边设备,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在需要对模具另一方向修边时,需要重新将模具拆卸转向,重新安装,操作麻烦费时,影响了模具的生产效率的问题,还解决了产生大量的碎屑,不仅对空气造成了污染,也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模具生产用修边设备,包括机箱和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接有机箱,底座下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机箱内侧顶部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下端设置有修边机构,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上端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机箱左右端下侧设置有吸尘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移动座、转轴、转动工作台、转动把手和限位销,所述移动座下端中部与底座滑动连接,下端左右侧与纵向移动机构连接,移动座上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移动座四周侧面中部设置有销孔,所述转轴上端固接有转动工作台,所述转动工作台左右端均固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下侧活动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与销孔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一号电机、双向螺纹杆、一号移动块和二号移动块,所述机箱内侧上端开设有长方槽,所述一号电机安装在机箱左端上侧,一号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右端延伸,穿过长方槽,并与机箱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左侧螺纹上螺接有一号移动块,右侧螺纹上螺接有二号移动块,所述一号移动块和二号移动块下端均固接有修边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一号移动块和二号移动块均为长方体,一号移动块和二号移动块的厚度与长方槽的宽度配合,长方槽限制一号移动块和二号移动块随双向螺纹杆转动,使其仅产生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修边机构包括安装板、伸缩杆、电机框、修边电机、修边轴和修边头,所述安装板上端与横向移动机构固接,下端固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下端固接有电机框,所述电机框内安装有修边电机,所述修边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修边轴,所述修边轴内端穿出电机框,并连接有修边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二号电机、转动螺纹杆和导向杆,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转动螺纹杆安装在滑动槽左端,转动螺纹杆与底座转动连接,转动螺纹杆前端穿出底座,并与二号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二号电机安装在底座前端,所述导向杆安装在滑动槽右端,导向杆与底座固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螺纹杆与移动座左端螺接,所述导向杆与移动座右端滑动连接,通过转动螺纹杆转动,使移动座在导向杆的限制下产生移动,带动转动工作台纵向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机、吸尘管道、吸尘腔和吸尘罩,所述吸尘机安装在底座左右端,吸尘机上端接通吸尘管道,所述吸尘管道上端与吸尘腔接通,所述吸尘腔安装在机箱左右端下侧,吸尘腔内侧接通有吸尘罩。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模具安装在转动工作台上,对模具进行修边,拉动转动把手,使转动工作台在移动座上端产生转动,将模具转动方向,再将限位销插入销孔内,固定转动工作台,实现对模具的快速转向,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高模具生产效率;通过一号电机转动,使双向螺纹杆转动,一号移动块和二号移动块产生相向移动,带动修边机构移动,使修边机构能够根据模具宽度,调节位置,对模具双边同时进项修边处理,不仅增加设备的通用性,还有效提高修边效率;在修边机构工作时,二号电机转动,使转动螺纹杆和导向杆带动移动座纵向移动,有效对模具的整边修边;通过吸尘罩吸收修边时产生的碎屑,有效减少其对工作环境的污染和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增加设备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修边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机箱,101-长方槽,2-底座,201-滑动槽, 3-支撑腿,4-横向移动机构,401-一号电机,402-双向螺纹杆,403-一号移动块,404-二号移动块,5-修边机构,501-安装板,502-伸缩杆, 503-电机框,504-修边电机,505-修边轴,506-修边头,6-纵向移动机构,601-二号电机,602-转动螺纹杆,603-导向杆,7-转向机构,701- 移动座,702-转轴,703-转动工作台,704-转动把手,705-限位销,706- 销孔,8-吸尘机构,801-吸尘机,802-吸尘管道,803-吸尘腔,804-吸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具生产用修边设备,包括机箱 1和底座2;底座2上端固接有机箱1,底座2下端设置有支撑腿3,机箱1内侧顶部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4,横向移动机构4下端设置有修边机构5,底座2中部设置有纵向移动机构6,纵向移动机构6上端设置有转向机构7,机箱1左右端下侧设置有吸尘机构8,具体的,吸尘机构8包括吸尘机801、吸尘管道802、吸尘腔803和吸尘罩804,吸尘机801安装在底座2左右端,吸尘机801上端接通吸尘管道802,吸尘管道802上端与吸尘腔803接通,吸尘腔803安装在机箱1左右端下侧,吸尘腔803内侧接通有吸尘罩804。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3,转向机构7包括移动座701、转轴702、转动工作台703、转动把手704和限位销705,移动座701下端中部与底座2滑动连接,下端左右侧与纵向移动机构6连接,移动座701上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702,移动座701四周侧面中部设置有销孔706,转轴702上端固接有转动工作台703,转动工作台703左右端均固接有转动把手704,转动把手704下侧活动连接有限位销705,限位销705 与销孔706配合。
具体的,参照图1,横向移动机构4包括一号电机401、双向螺纹杆402、一号移动块403和二号移动块404,机箱1内侧上端开设有长方槽101,一号电机401安装在机箱1左端上侧,一号电机401输出端连接有双向螺纹杆402,双向螺纹杆402右端延伸,穿过长方槽101,并与机箱1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402左侧螺纹上螺接有一号移动块 403,右侧螺纹上螺接有二号移动块404,一号移动块403和二号移动块404下端均固接有修边机构5。一号移动块403和二号移动块404 均为长方体,一号移动块403和二号移动块404的厚度与长方槽101的宽度配合,长方槽101限制一号移动块403和二号移动块404随双向螺纹杆402转动,使其仅产生移动。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4,修边机构5包括安装板501、伸缩杆502、电机框503、修边电机504、修边轴505和修边头506,安装板501上端与横向移动机构4固接,下端固接有伸缩杆502,伸缩杆502下端固接有电机框503,电机框503内安装有修边电机504,修边电机504输出端连接有修边轴505,修边轴505内端穿出电机框503,并连接有修边头506。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纵向移动机构6包括二号电机601、转动螺纹杆602和导向杆603,底座2上端开设有滑动槽201,转动螺纹杆602安装在滑动槽201左端,转动螺纹杆602与底座2转动连接,转动螺纹杆602前端穿出底座2,并与二号电机601输出端连接,二号电机601安装在底座2前端,导向杆603安装在滑动槽201右端,导向杆603与底座2固接。转动螺纹杆602与移动座701左端螺接,导向杆603与移动座701右端滑动连接,通过转动螺纹杆602转动,使移动座701在导向杆603的限制下产生移动,带动转动工作台703纵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所使用的一号电机401和二号电机601的型号为EDSMT-2T110-060C或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伺服电机,修边电机504的型号为W80MS-2或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电机,伸缩杆502的型号为LAP22或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伸缩杆,本实施例未对其结构和原理做任何改变,故说明书中不做赘述。
参照图1至图4,使用本实施时,将模具安装在转动工作台703 上;根据模具的宽度,启动一号电机401,使双向螺纹杆402转动,一号移动块403和二号移动块404产生相向移动,带动修边机构5移动,使修边机构5与模具宽度两边向对应;启动修边电机504,修边轴505 带动修边头506转动,伸缩杆502下降,使修边头506接触模具边,并对其进行修整;启动二号电机601,使转动螺纹杆602转动,使移动座701在转动螺纹杆602的带动下,导向杆603的限制下产生移动,使转动工作台703带动模具移动,修边头506修整模具宽度方向两条整边;修整完成后,伸缩杆502升起;取出限位销705,拉动转动把手 704,使转动工作台703在移动座701上端产生转动,将模具转动方向,再将限位销705插入销孔706内,固定转动工作台703,实现对模具的快速转向,再对模具进行修边作业,直至完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