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2855U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82855U CN212382855U CN202021341181.1U CN202021341181U CN212382855U CN 212382855 U CN212382855 U CN 212382855U CN 202021341181 U CN202021341181 U CN 202021341181U CN 212382855 U CN212382855 U CN 2123828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right
- weighing sensor
- weighing
- frame
- rotating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支撑机构包括上床架、前立柱、第一后立柱、第二后立柱、前立柱支撑机构和后立柱支撑机构,前立柱支撑机构包括前称重传感器、前翻转支撑机构、第一转轴、前转动滑动机构,后立柱支撑机构包括后称重传感器、后固定施压件、左右倾机构、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后转动滑动机构,三个立柱的上部均固连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上端固连有固定施压件。在上床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和前后倾斜运动过程中,前固定施压件和后固定施压件均不会相对立柱发生倾斜,从而使前称重传感器和后称重传感器仅受到沿立柱轴向作用的载荷,不会受水平方向的力,进而保证了称重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对卧床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病床具有升降和翻身功能,以满足病患的治疗需求和日常护理需求,而且医生需要及时测量病人的体重,对于病情危重或行动不便的卧床病人,则需要病床具有称重功能,以满足在病床上进行称重的需求。
目前,在三立柱升降翻身病床的产品中,一般都具备前后倾斜和左右倾斜等常用功能,然而,由于病床的三个立柱之间存在很多复杂的连接机构和运动关系,使得很多三立柱病床不具有称重功能,比如专利(CN201200417Y)中的结构,这种三立柱式支撑机构虽然能够实现很多功能,但缺少称重功能。而在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产品中,其称重传感器通常位于立柱的下部(即床的底架上),在床面进行前后倾斜或者左右倾斜动作的时候很难保持较高的称重精度和稳定性,这种布置结构的缺点是传感器的载荷较大、传感器的精度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且不便于维护。
因此,如何在保证三立柱病床实现左右倾斜和前后倾斜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三立柱病床的称重精度和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不仅实现立柱和上部床架之间的连接,而且还实现了称重传感器在立柱上部的布置和安装,在保证三立柱病床实现左右倾斜和前后倾斜功能的同时,提高了称重的精度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支撑结构的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的支撑结构,包括上床架、前立柱、第一后立柱、第二后立柱,还包括前立柱支撑机构和后立柱支撑机构;
其中,所述前立柱支撑机构包括前称重传感器、前翻转支撑机构、第一转轴、前转动滑动机构,所述前转动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内转动并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前翻转支撑机构包括相对活动连接的前固定施压件和前翻转连接件,所述前称重传感器的下端固连于所述前立柱的上部,所述前固定施压件的下端固连于所述前称重传感器的上端,所述前翻转连接件与所述上床架活动连接,所述上床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相对所述前固定施压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所述上床架通过所述前转动滑动机构相对所述前固定施压件进行前后倾斜运动;
所述后立柱支撑机构包括后称重传感器、后固定施压件、左右倾机构、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后转动滑动机构,所述后转动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二滑轨内转动并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所述第一后立柱和所述第二后立柱的上部均固连有所述后称重传感器,所述后称重传感器的上端固连有所述后固定施压件,所述上床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相对所述左右倾机构进行前后倾斜运动,所述左右倾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相对所述第一后立柱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所述左右倾机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后转动滑动机构相对所述第二后立柱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
优选地,所述前固定施压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前翻转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沿所述上床架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前翻转连接件与所述上床架之间通过所述前转动滑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沿所述上床架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滑块相对所述第一滑轨的转动轴向沿所述上床架的左右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前翻转连接件上,所述第一滑轨设置于所述上床架上。
优选地,所述前固定施压件为围绕所述前立柱外周布置的内框结构,所述前翻转连接件为围绕所述内框结构外周布置的外框结构,所述内框结构的内圈固定有前称重传感器压板,所述前称重传感器压板固连于所述前称重传感器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左右倾机构固定有位于所述第一后立柱与所述第二后立柱之间的连接架,所述上床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架铰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沿所述上床架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左右倾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一后立柱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铰接,所述第三转轴的轴向沿所述上床架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左右倾机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后转动滑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后立柱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连接,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沿所述上床架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滑块相对所述第二滑轨的转动轴向沿所述上床架的前后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后立柱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为固定端压板,所述第二后立柱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为活动端压板,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左右倾机构上,所述第二滑轨设置于所述活动端压板上。
优选地,所述前立柱的顶端固定有前称重支撑板,所述前称重传感器的下端固连于所述前称重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后立柱和所述第二后立柱的顶端均固定有后称重支撑板,所述后称重传感器的下端固连于对应的所述后称重支撑板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位于所述上床架的左右对称面上,所述第一转轴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所述前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后立柱上的所述后称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后立柱上的所述后称重传感器相对所述上床架的左右对称面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均为滚轮结构。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病床进行左右倾斜运动时,上床架的床头部通过第一转轴相对前立柱进行左右倾斜运动,上床架的床尾部带动左右倾机构通过第三转轴以及后转动滑动机构相对两个后立柱进行左右倾斜运动;当病床进行前后倾斜运动时,上床架的床头部通过前转动滑动机构相对前立柱进行前后倾斜运动,上床架的床尾部通过第二转轴相对左右倾机构进行前后倾斜运动。在上床架进行上述左右倾斜运动和前后倾斜运动过程中,前立柱上的前固定施压件和后立柱上的后固定施压件均不会相对立柱发生倾斜,上床架和患者的重量均垂直作用于称重传感器上,从而使前称重传感器和后称重传感器仅受到沿立柱轴向作用的载荷,不会受水平方向的力,保证称重传感器所受载荷均匀,进而保证了称重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另外,本方案不仅实现了立柱与上床架之间的连接,还实现了称重传感器在立柱上部的布置和安装,使称重传感器承受载荷较小,易于维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该三立柱病床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支撑结构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上床架与三个立柱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前立柱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后立柱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后立柱支撑结构的分解图。
图1至图5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上床架、2-前立柱、3-第二后立柱、4-第一后立柱、5-左右倾机构、6-床尾连接板、7-后称重传感器、8-螺栓、9-后称重支撑板、21-第一转轴、22-内框结构、23-前称重支撑板、24-前称重传感器、25-前称重传感器压板、26-外框结构、27-第四转轴、28-第一滑轨、31-活动端压板、32-第二滑轨、41-固定端压板、42-第三转轴、51-连接架、52-第二滑块、61-转动组件、62-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上床架与三个立柱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前立柱支撑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后立柱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后立柱支撑结构的分解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的支撑结构,包括上床架1、前立柱2、第一后立柱4、第二后立柱3,还包括前立柱支撑机构和后立柱支撑机构。
其中,前立柱支撑机构包括前称重传感器24、前翻转支撑机构、第一转轴21、前转动滑动机构,前转动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28,第一滑块能够在第一滑轨28内转动并沿第一滑轨28滑动,前翻转支撑机构包括相对活动连接的前固定施压件和前翻转连接件,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下端固连于前立柱2的上部,前固定施压件的下端固连于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上端,前翻转连接件与上床架1活动连接,上床架1通过第一转轴21相对前固定施压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上床架1通过前转动滑动机构相对前固定施压件进行前后倾斜运动;
后立柱支撑机构包括后称重传感器7、后固定施压件、左右倾机构5、第二转轴62、第三转轴42、后转动滑动机构,后转动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块52和第二滑轨32,第二滑块52能够在第二滑轨32内转动并沿第二滑轨32滑动,第一后立柱4和第二后立柱3的上部均固连有后称重传感器7,后称重传感器7的上端固连有后固定施压件,上床架1通过第二转轴62相对左右倾机构5进行前后倾斜运动,左右倾机构5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42相对第一后立柱4上的后固定施压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左右倾机构5的另一端通过后转动滑动机构相对第二后立柱3上的后固定施压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前固定施压件用于将来自上方的重量垂直作用于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上端,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下端则由前立柱2支撑,从而使前称重传感器24仅受到沿前立柱2轴向或平行于前立柱2轴向的竖直方向的载荷,提高前称重传感器24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后固定施压件与前固定施压件的作用类似,都是为了将重量垂直作用于后称重传感器7的上端,以提高后称重传感器7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病床进行左右倾斜运动时,上床架1的床头部通过第一转轴21相对前立柱2进行左右倾斜运动,上床架1的床尾部带动左右倾机构5通过第三转轴42以及后转动滑动机构相对两个后立柱进行左右倾斜运动;当病床进行前后倾斜运动时,上床架1的床头部通过前转动滑动机构相对前立柱2进行前后倾斜运动,上床架1的床尾部通过第二转轴62相对左右倾机构5进行前后倾斜运动。在上床架1进行上述左右倾斜运动和前后倾斜运动过程中,前立柱2上的前固定施压件和后立柱上的后固定施压件均不会相对立柱发生倾斜,上床架1和患者的重量均垂直作用于称重传感器上,从而使前称重传感器24和后称重传感器7仅受到沿立柱轴向作用的载荷,不会受水平方向的力,保证称重传感器所受载荷均匀,进而保证了称重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另外,本方案不仅实现了立柱与上床架1之间的连接,还实现了称重传感器在立柱上部的布置和安装,使称重传感器承受载荷较小,易于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上床架1相对前立柱2进行左右倾斜运动还是前后倾斜运动,前固定施压件与前立柱2之间都保持相对固定,这样才能保证前称重传感器24仅承受竖直方向的载荷。而为了实现上床架1与前立柱2之间的相对左右倾斜运动和前后倾斜运动,需要利用第一转轴21和前转动滑动机构来实现上床架1、前翻转连接件以及前固定施压件这三者之间的活动连接。优选地,前固定施压件通过第一转轴21与前翻转连接件铰接,第一转轴21的轴向沿上床架1的前后方向布置,从而满足前翻转连接件能够相对前固定施压件沿上床架1的左右方向发生左右倾斜翻转运动,前翻转连接件与上床架1之间通过前转动滑动机构连接,第一滑轨28的延伸方向沿上床架1的前后方向布置,第一滑块相对第一滑轨28的转动轴向沿上床架1的左右方向布置。当上床架1左右倾斜运动时,上床架1会带动前翻转连接件一同进行左右倾斜运动。而当上床架1前后倾斜运动时,由于第一滑块能够相对第一滑轨28转动,因此,前翻转连接件不会跟随上床架1一同进行前后倾斜运动,此时,为了满足上床架1前后倾斜运动时床头部的升降运动,前立柱2可以沿竖直方向同步升降,前固定施压件和前翻转连接件跟随前立柱2一同升降并且不会相对前立柱2发生前后倾斜运动,与此同时,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28内滑动,以满足上床架1前后倾斜运动时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变化。当然,本方案还可以将第一转轴21与前转动滑动机构的布置位置互换,即,将前翻转连接件通过第一转轴21与上床架1铰接,将前固定施压件通过前转动滑动机构与前翻转连接件连接,这种布置方式同样能够实现上述功能,本文不再赘述。
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第一滑块设置于前翻转连接件上,第一滑轨28设置于上床架1上。当然,本方案还可以将第一滑块设置于上床架1上,并将第一滑轨28设置于前翻转连接件上,这两种布置方式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本文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前固定施压件和前翻转连接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设计,例如框形结构、板状结构、板框结构、杆状结构等等。请参照图2和图3,优选地,本方案中的前固定施压件为围绕前立柱2外周布置的内框结构22,前翻转连接件为围绕内框结构22外周布置的外框结构26,内框结构22的内圈固定有前称重传感器压板25,前称重传感器压板25固连于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上端。具体的,本方案中的内框结构22和外框结构26均为矩形框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内框结构22和外框结构26组成活动连接的回字形框架结构,当然,内外框也可以设计为圆形框结构、椭圆形框结构等,本文不再赘述。另外,为了使内框结构22和外框结构26之间连接可靠,本方案在内框结构2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转轴21与外框结构26铰接,且两个第一转轴21同轴布置。为了便于设置第一滑块,本方案将第一滑块设置在外框结构26的左右两外侧,相应地,将两个对应的第一滑轨28设置在上床架1纵梁的内侧。为了使第一滑块方便在第一滑轨28内滑动,本方案将第一滑块设计为滚轮结构,并将滚轮结构通过第四转轴27连接于外框结构26的外侧,该滚轮结构可以沿第一滑轨28前后滚动,两个第四转轴27也同轴布置,以保证顺利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左右倾机构5用于将上床架1和两个后立柱之间活动连接起来,以便于实现上床架1与两个后立柱之间的相对左右倾斜运动。左右倾机构5具体可以设计为框架结构、杆状结构或其他结构等。请参照图4和图5,优选地,左右倾机构5为框架结构,并且固定有位于第一后立柱4与第二后立柱3之间的连接架51,上床架1通过第二转轴62与连接架51铰接,具体的,上床架1的床尾部设有床尾连接板6,床尾连接板6通过螺栓8固连有转动组件61,转动组件61具体可以为圆筒结构,转动组件61再通过第二转轴62与连接架51铰接,第二转轴62的轴向沿上床架1的左右方向布置,如此设置,就实现了上床架1与左右倾机构5之间的相对前后倾斜运动。左右倾机构5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42与第一后立柱4上的后固定施压件铰接,第三转轴42的轴向沿上床架1的前后方向布置,以实现左右倾机构5与第一后立柱4之间的相对左右倾斜运动,左右倾机构5的另一端通过后转动滑动机构与第二后立柱3上的后固定施压件连接,第二滑轨32的延伸方向沿上床架1的左右方向布置,第二滑块52相对第二滑轨32的转动轴向沿上床架1的前后方向布置,以实现左右倾机构5与第二后立柱3之间的相对左右倾斜运动。当上床架1进行左右倾斜运动时,上床架1带动左右倾机构5一同左右倾斜,此时,左右倾机构5与第一后立柱4连接的一端相对转动,左右倾机构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滑块52与第二滑轨32的相对转动和相对滑动实现与第二后立柱3之间的相对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上床架1相对两个后立柱进行左右倾斜运动还是前后倾斜运动,后固定施压件与后立柱之间都保持相对固定,这样才能保证后称重传感器7仅承受竖直方向的载荷。另外,在上床架1进行左右倾斜运动的时候,两个后立柱会进行相应的升降运动,此时,每个后固定施压件与其对应的后立柱之间也保持相对固定。其中,后固定施压件可以设计为板状结构、杆状结构等。请参照图4和图5,优选地,本方案中的第一后立柱4上的后固定施压件为固定端压板41,第二后立柱3上的后固定施压件为活动端压板31,第二滑块52设置于左右倾机构5上,第二滑轨32设置于活动端压板31上。具体的,固定端压板41与左右倾机构5之间通过第三转轴42铰接,为了保证左右倾机构5与活动端压板31的连接可靠性,活动端压板3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轨32,相应地,左右倾机构5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滑轨32滑动转动配合的两个第二滑块52。当然,本方案也可以将第二滑块52设置于活动端压板31上,并将第二滑轨32设置于左右倾机构5上,如此布置,同样能够实现与上述布置方式同样的功能,本文不再赘述。
本方案将第二滑块52设计为滚轮结构,并将滚轮结构通过转轴连接于左右倾机构5的端部,该滚轮结构可以沿活动端压板31侧面的第二滑轨32左右滚动。
需要说明的是,前称重传感器24和后称重传感器7的下端均可以直接固连于其对应的立柱的上方,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支撑板来固定各个称重传感器的下端。优选地,前立柱2的顶端固定有前称重支撑板23,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下端固连于前称重支撑板23的上方,第一后立柱4和第二后立柱3的顶端均固定有后称重支撑板9,后称重传感器7的下端固连于对应的后称重支撑板9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上床架1为矩形框架结构,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的结构。为了使上床架1更方便进行左右倾斜运动和前后倾斜运动,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病人的体重,优选地,第一转轴21的轴线位于上床架1的左右对称面上,第一转轴21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前称重传感器24,第一后立柱4上的后称重传感器7与第二后立柱3上的后称重传感器7相对上床架1的左右对称面对称布置。如此设置,无论上床架1处于水平放置状态还是倾斜状态,上床架1的整体重量都能够平均施加到四个称重传感器的上端,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提高称重精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提供的支撑结构不仅实现了三个立柱与上床架1之间的连接,而且还实现了称重传感器在立柱上部的布置和安装,使称重传感器承受载荷较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称重传感器布置于立柱下端的方式),并且易于维护;
2)由于本方案中采用了前固定施压件和后固定施压件,使称重传感器仅能够承受沿立柱轴向或平行于立柱轴向的载荷,不会受水平方向或其他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称重传感器所受载荷均匀分布,保证了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该三立柱病床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支撑结构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的支撑结构,包括上床架(1)、前立柱(2)、第一后立柱(4)、第二后立柱(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立柱支撑机构和后立柱支撑机构;
其中,所述前立柱支撑机构包括前称重传感器(24)、前翻转支撑机构、第一转轴(21)、前转动滑动机构,所述前转动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28),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28)内转动并沿所述第一滑轨(28)滑动,所述前翻转支撑机构包括相对活动连接的前固定施压件和前翻转连接件,所述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下端固连于所述前立柱(2)的上部,所述前固定施压件的下端固连于所述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上端,所述前翻转连接件与所述上床架(1)活动连接,所述上床架(1)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1)相对所述前固定施压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所述上床架(1)通过所述前转动滑动机构相对所述前固定施压件进行前后倾斜运动;
所述后立柱支撑机构包括后称重传感器(7)、后固定施压件、左右倾机构(5)、第二转轴(62)、第三转轴(42)、后转动滑动机构,所述后转动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块(52)和第二滑轨(32),所述第二滑块(52)能够在所述第二滑轨(32)内转动并沿所述第二滑轨(32)滑动,所述第一后立柱(4)和所述第二后立柱(3)的上部均固连有所述后称重传感器(7),所述后称重传感器(7)的上端固连有所述后固定施压件,所述上床架(1)通过所述第二转轴(62)相对所述左右倾机构(5)进行前后倾斜运动,所述左右倾机构(5)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轴(42)相对所述第一后立柱(4)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所述左右倾机构(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后转动滑动机构相对所述第二后立柱(3)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进行左右倾斜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施压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1)与所述前翻转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转轴(21)的轴向沿所述上床架(1)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前翻转连接件与所述上床架(1)之间通过所述前转动滑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滑轨(28)的延伸方向沿所述上床架(1)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滑块相对所述第一滑轨(28)的转动轴向沿所述上床架(1)的左右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前翻转连接件上,所述第一滑轨(28)设置于所述上床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施压件为围绕所述前立柱(2)外周布置的内框结构(22),所述前翻转连接件为围绕所述内框结构(22)外周布置的外框结构(26),所述内框结构(22)的内圈固定有前称重传感器压板(25),所述前称重传感器压板(25)固连于所述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倾机构(5)固定有位于所述第一后立柱(4)与所述第二后立柱(3)之间的连接架(51),所述上床架(1)通过所述第二转轴(62)与所述连接架(51)铰接,所述第二转轴(62)的轴向沿所述上床架(1)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左右倾机构(5)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轴(42)与所述第一后立柱(4)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铰接,所述第三转轴(42)的轴向沿所述上床架(1)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左右倾机构(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后转动滑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后立柱(3)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连接,所述第二滑轨(32)的延伸方向沿所述上床架(1)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滑块(52)相对所述第二滑轨(32)的转动轴向沿所述上床架(1)的前后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立柱(4)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为固定端压板(41),所述第二后立柱(3)上的所述后固定施压件为活动端压板(31),所述第二滑块(52)设置于所述左右倾机构(5)上,所述第二滑轨(32)设置于所述活动端压板(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2)的顶端固定有前称重支撑板(23),所述前称重传感器(24)的下端固连于所述前称重支撑板(23)的上方,所述第一后立柱(4)和所述第二后立柱(3)的顶端均固定有后称重支撑板(9),所述后称重传感器(7)的下端固连于对应的所述后称重支撑板(9)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1)的轴线位于所述上床架(1)的左右对称面上,所述第一转轴(21)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所述前称重传感器(24),所述第一后立柱(4)上的所述后称重传感器(7)与所述第二后立柱(3)上的所述后称重传感器(7)相对所述上床架(1)的左右对称面对称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52)均为滚轮结构。
10.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41181.1U CN212382855U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41181.1U CN212382855U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82855U true CN212382855U (zh) | 2021-01-22 |
Family
ID=7425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41181.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382855U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828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3291A (zh) * | 2020-07-09 | 2020-09-11 | 威海威高齐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
-
2020
- 2020-07-09 CN CN202021341181.1U patent/CN21238285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3291A (zh) * | 2020-07-09 | 2020-09-11 | 威海威高齐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
CN111643291B (zh) * | 2020-07-09 | 2024-07-12 | 威海威高齐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82855U (zh)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 |
CN107361956A (zh) | 护理床全自动多功能餐桌 | |
CN111643291A (zh)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三立柱病床及其支撑结构 | |
CN212015986U (zh) | 一种急诊科用护理床 | |
CN211356354U (zh) | 一种二次调节翻身床 | |
KR101223769B1 (ko) | 다수의 세그먼트로 이루어진 의료용 침대 | |
CN108078710A (zh) | 一种结构改良的医用车床 | |
CN218045631U (zh) | 一种肝胆科护理用体位调节装置 | |
CN213250559U (zh) | 一种超薄高承载的电动起床辅助装置 | |
CN210932338U (zh) | 一种防滑落病床 | |
CN211985965U (zh) | 一种可遥控变形的转运病床 | |
CN210749947U (zh) | 一种内科护理用起身装置 | |
CN210630935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自动床垫 | |
CN214679237U (zh) | 一种医用护理床 | |
CN215938017U (zh) | 一种特护床 | |
CN2418471Y (zh) | 医用移动式人体秤 | |
CN217793655U (zh) | 一种护理康复用病人身体侧卧坐立的支撑装置 | |
CN213157142U (zh) | 一种适用于心内科护理床的称重装置 | |
CN221981054U (zh) | 一种自动翻身护理床 | |
CN215994547U (zh) | 一种重症医学用病人翻身装置 | |
CN220070026U (zh) | 一种方便调节患者躺姿的护理床 | |
CN214806211U (zh) | 一种多功能侧翻身电动床 | |
CN219332264U (zh) | 一种翻身活动架 | |
CN221243256U (zh) | 医用病床 | |
CN217525644U (zh) | 一种翻身曲腿支撑稳定的护理床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12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12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