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03797U - 电池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03797U CN212303797U CN202021360580.2U CN202021360580U CN212303797U CN 212303797 U CN212303797 U CN 212303797U CN 202021360580 U CN202021360580 U CN 202021360580U CN 212303797 U CN212303797 U CN 2123037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module
- plate
- reinforcing
- end plate
- reinforc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加强部,其中,框架本体围设于电池模组本体的外围,且框架本体包括分置于电池模组本体两端的两个端板总成,和分别于同侧的两个端板总成的端部间固连的连接带,该连接带和端板总成共同围构形成框架本体;加强部构造于端板总成的外侧,且所述加强部为外凸设置的加强肋。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框架可有效提高框架本体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有利于抵抗电池模组产生的膨胀力,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框架。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电动汽车设计的关键是三电技术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其中动力电池作为整车最为核心的动力供给部件,决定了整车的续驶里程、成本、使用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指标;动力电池系统产品的架构设计重点在于将整个系统进行子系统的分析和分解,并产生子系统内部件及零部件,以及阐明各子系统与零部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动力电池包的整体设计可以分类如下模块,主要包括模组设计、结构件设计、电子电气设计、热管理设计、BMS设计等。
动力电池包的模组设计根据不同电芯形态进行分类,分为圆柱电芯模组、方形电芯模组、软包电芯模组。随着新能源市场降成本的趋势,目前传统模组由于零部件较多,导致电池模组框架的结构比较复杂可靠性较差,另外在从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上已经不能满足降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框架,以可提高电池模组框架结构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模组框架,包括:
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围设于电池模组本体的外围,且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分置于所述电池模组本体两端的两个端板总成,和分别于同侧的两所述端板总成的端部间固连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和所述端板总成共同围构形成所述框架本体;
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构造于所述端板总成的外侧,且所述加强部为外凸设置的加强肋。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总成包括立板,以及分别固连于所述立板两端的位于所述立板同侧的连接板,各侧的所述连接带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的,于所述立板的外侧固连有加强板,所述加强肋成型于所述加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均包括与所述立板相贴合并固连于一起的竖板,及由所述竖板的一端向所述竖板一侧弯折的横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上的横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上的横板相贴合并固连于一起。
进一步的,于两所述横板上设有用于所述框架本体于外部载体上固定的若干个固定孔。
进一步的,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横板之间设有连接加强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之间形成有若干个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向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的连接位置内凹设置。
进一步的,各侧的所述连接带为间隔布置的多条,且所述连接带的端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端板总成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通过设置端板总成、与端板总成固连的连接带及设于端板总成上的加强部,可有效提高框架本体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有利于抵抗电池模组产生的膨胀力,进而可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2)通过设置的立板以便于与电池模组本体的端面抵紧,设置的连接板以可为连接带的固定连接提供安装基础。
(3)在立板的外侧设置加强板,可利于提高端板总成的刚度和强度。
(4)通过设置具有竖板和横板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可进一步提高端板总成的刚度和强度。
(5)通过设置两个横板贴合固连,以有利于提高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连接强度,更进一步提高端板总成的刚度和强度。
(6)设置的固定孔,以便于框架本体于外部载体上的连接固定。
(7)设置连接加强板,以有利于提高连接板与横板的连接强度。
(8)设置的加强筋,以便于提高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刚度和强度。
(9)通过设置连接带为间隔布置的多条,以可提高框架本体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本体,所述电池模组本体包括并排布置的若干组电芯组,各所述电芯组包括若干个堆叠的单体电芯,且于所述电池模组本体上装设有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与前述的电池模组框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端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端板总成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端板总成,11-立板,12-第一加强板,13-第二加强板,14-连接加强板;
111-安装孔,121-加强肋,122-加强筋,123-固定孔;
2-连接带;
10-连接板,20-竖板,30-横板,100-单体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框架,其一种示例性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电池模组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加强部,其中,框架本体围设于电池模组本体的外围,该框架本体包括分置于电池模组本体两端的两个端板总成1,和分别于同侧的两个端板总成1的端部间固连的连接带2,连接带2和端板总成1共同围构形成框架本体,而加强部构造于端板总成1的外侧,且该加强部为外凸设置的加强肋112。
具体结构上,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本体包括沿端板总成1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若干组电芯组,各电芯组包括若干个堆叠的单体电芯100,如图1中所示,单体电芯100沿图中所示的X向堆叠,电芯组沿图中所示的Y向并排布置。其中,各单体电芯10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串联或并联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看图1和图2所示,设置于端板总成1两侧的连接带2为间隔布置的多条,且连接带2的端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端板总成1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上连接带2连接于下述的连接板10上,如图3和图5所示,于连接板10上设有安装孔111,对应于该安装孔111,于连接带2的两端设有通孔,于安装孔111及通孔内装设连接件,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铆钉,使得连接带2铆接固定于端板总成1上,当然除了铆接连接外,还可采用螺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的连接带2,其长度方向沿单体电芯100堆叠方向(也即是图中示出的X向)设置,且优选为设置在电池模组本体两侧的各两个。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的连接带2优选为钢带,也即是钢带的两端铆接于端板总成1上。如此设置,可使得框架本体在单体电芯100堆叠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也可保证钢带与立板11连接更加牢固可靠,也即是使得该框架本体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及工艺可靠性,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侧板形式,结构更为简单且成本较低。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端板总成1主要结构包括立板11、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具体的,由图3和图4并结合图5所示,立板11抵紧电池模组本体(也即是抵紧单体电芯100大面侧)上,于立板11的两端固连有连接板10,两端的连接板10位于立板11同侧,设置在框架本体两侧的连接带2连接于连接板10之间。其中,立板11的结构如图5所示,立板11和连接板10为一体成型结构。
为提高立板的强度,于立板11的外侧固连有加强板,前述的加强肋121成型于加强板上,具体的,该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且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均包括与立板11相贴合并固连于一起的竖板20,及沿竖20板边缘向竖板20一侧弯折延伸的横板30。其中,竖板20与立板11贴合后采用焊接固定,可提高端板总成1的刚度和强度。横板30连接板10正交设置,如此可便于框架本体与外部载体的连接。另外,本实施例的加强肋121为沿图1所示的Y向延伸并成型于竖板20上的凸起,当然加强肋112亦可沿沿图1所示的Z向延伸设置。
为进一步提高端板总成1的刚度和强度,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12上的横板与第二加强板13上的横板30贴合焊接固连,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的连接强度。此外,进一步的,于连接板10与横板30之间设有呈弯折L状的连接加强板14,该连接加强板14的一端焊接连接于连接板10上,另一端焊接连接于横板30上,从而可增强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分别与立板11的连接效果,进而能够提升端板总成1的刚度和强度。
参看图3和图6所示,为提高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的刚度和强度,于横板30和竖板20连接之间形成有若干个加强筋122,加强筋122向横板30和竖板20的连接位置内凹,且各加强筋122沿端板总成1长度方向(也即是图示的Y向)间隔布置。为便于框架本体于外部构件上的连接固定,于两个横板30上设有用于框架本体于外部载体上固定的若干固定孔123,各固定孔123贯通设置于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上,并对应同轴心设置。
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框架通过对端板总成1的结构优化改进,及与端板总成1铆接的连接带2,可有效提高框架本体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有利于抵抗电池模组产生的膨胀力,并可降低模组的生产成本,同时亦可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其一种示例性的结构仍参看图1所示,该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本体,该电池模组本体包括并排布置的若干组电芯组,各电芯组包括若干个堆叠的单体电芯100,且于电池模组本体上装设有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
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装配有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在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下,可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且在电芯组堆叠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结构稳定性,工艺可靠性,从而可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围设于电池模组本体的外围,且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分置于所述电池模组本体两端的两个端板总成(1),和分别于同侧的两所述端板总成(1)的端部间固连的连接带(2),所述连接带(2)和所述端板总成(1)共同围构形成所述框架本体;
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构造于所述端板总成(1)的外侧,且所述加强部为外凸设置的加强肋(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总成(1)包括立板(11),以及分别固连于所述立板(11)两端的位于所述立板(11)同侧的连接板(10),各侧的所述连接带(2)连接于所述连接板(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立板(11)的外侧固连有加强板,所述加强肋(121)成型于所述加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12)和第二加强板(13),且所述第一加强板(12)和所述第二加强板(13)均包括与所述立板(11)相贴合并固连于一起的竖板(20),及由所述竖板(20)的一端向所述竖板(20)一侧弯折的横板(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2)上的横板(30)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3)上的横板(30)相贴合并固连于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于两所述横板(30)上设有用于所述框架本体于外部载体上固定的若干个固定孔(12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连接板(10)与所述横板(30)之间设有连接加强板(14)。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横板(30)和所述竖板(20)之间形成有若干个加强筋(122),且所述加强筋(122)向所述横板(30)和所述竖板(20)的连接位置内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各侧的所述连接带(2)为间隔布置的多条,且所述连接带(2)的端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端板总成(1)上。
10.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本体包括并排布置的若干组电芯组,各所述电芯组包括若干个堆叠的单体电芯(100),且于所述电池模组本体上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框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60580.2U CN212303797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电池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60580.2U CN212303797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电池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03797U true CN212303797U (zh) | 2021-01-05 |
Family
ID=7393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60580.2U Active CN212303797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电池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0379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67073A (zh) * | 2021-03-23 | 2021-07-02 |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模组外框、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2020
- 2020-07-10 CN CN202021360580.2U patent/CN21230379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67073A (zh) * | 2021-03-23 | 2021-07-02 |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模组外框、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CN113067073B (zh) * | 2021-03-23 | 2022-08-23 |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模组外框、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71213B2 (ja) |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 |
CN206584968U (zh) | 电池端板、电池模组和车辆 | |
CN204271149U (zh) | 一种复合结构的端板及包含该端板的电池模组 | |
CN212113791U (zh) | 一种软包电芯的成组结构电池包 | |
CN212303797U (zh) | 电池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 |
CN212113827U (zh) |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 |
CN209896151U (zh) | 一种组合电池的电芯固定结构 | |
CN212136544U (zh) | 一种高成组效率软包电池模组 | |
CN215731862U (zh) | 一种集成bms的锂离子蓄电池模块及其电池包 | |
CN211828941U (zh) | 电池包和车辆 | |
CN218849693U (zh) | 一种电芯模块 | |
CN111710809A (zh) |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 |
CN109193019B (zh) | 一种电池软包模组结构 | |
CN109728219B (zh) | 车辆的电池包 | |
CN216903159U (zh) | 一种极耳偏折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 | |
CN212907959U (zh) |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 |
CN213520148U (zh) | 模组端板和电池包 | |
CN212571195U (zh) | 电芯组固定结构 | |
CN213401415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框架、电池模块及电动车 | |
CN211980717U (zh) |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车辆 | |
CN210897399U (zh) | 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 |
CN210040322U (zh) | 一种电池包 | |
CN207338480U (zh) | 电池组件 | |
CN113036304A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电池集成装置和新能源车辆 | |
CN216793891U (zh) | 一种电池集成底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