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3127U -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3127U
CN212293127U CN202021604235.9U CN202021604235U CN212293127U CN 212293127 U CN212293127 U CN 212293127U CN 202021604235 U CN202021604235 U CN 202021604235U CN 212293127 U CN212293127 U CN 212293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ludge
flocculation
water outle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042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永彬
郝占国
余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hong Shando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neng Fenghuang Tengzho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neng Fenghuang Tengzho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neng Fenghuang Tengzho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042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3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3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3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所述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和所述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合池、混凝池、絮凝池、过渡池、沉淀池和后混池;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上方开设排水口;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方,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与后混池的进水池连接;所述后混池的排水口,与外排水总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及方法,具有生产废水处理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的优点,满足废水除氟要求。

Description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中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氟化物,此类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除氟处理方法,普遍存在处理费用高、适用性差、氟含量难以达标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和所述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合池、混凝池、絮凝池、过渡池、沉淀池和后混池;
所述混合池设置有除氟药剂加药装置;所述混合池的左侧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合池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水口;
所述混凝池设置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所述混凝池的底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混凝池;所述混凝池的顶部设置排水口;
所述絮凝池设置有PAM加药装置;所述絮凝池的底部一侧设置进水口,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凝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凝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内沿轴向安装有中心导流筒;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下部为进水口;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上部为出水口;所述絮凝池内轴向中心位置安装絮凝搅拌机;所述絮凝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伸入到所述中心导流筒的内部;在所述絮凝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下,所述絮凝池内的水由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下部进入,再由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上部流出,由此实现对所述絮凝池内溶液的导流搅拌作用;所述絮凝池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排水口;
所述过渡池的内部中心位置安装有隔墙,进而将所述过渡池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左侧过渡池和右侧过渡池;所述左侧过渡池的下方设置进水口;所述左侧过渡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絮凝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絮凝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过渡池,再通过所述隔墙缓慢均匀地流到所述右侧过渡池;所述右侧过渡池的中部开设排水口;
所述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沉淀池主体下方的排泥斗;所述沉淀池主体铺设填料层;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一侧下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主体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右侧过渡池的排水口高度,所述右侧过渡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排水口;所述排泥斗的底部设置排泥口;
所述排泥斗内的下层污泥,在剩余污泥泵作用下,通过排泥口排出到所述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的排泥口与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进泥口连接;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排泥口与泥饼外运装置连接;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排水口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排水口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排水口连接到所述混合池的进水口;
所述排泥斗内的上层污泥,在污泥回流泵作用下,通过排泥口回流到所述混凝池内部;
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上方开设排水口;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方,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与后混池的进水池连接;所述后混池的排水口,与外排水总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泥斗为锥形排泥斗。
优选的,所述絮凝搅拌机为变频絮凝搅拌机;所述污泥回流泵为变频污泥回流泵。
优选的,所述污泥脱水装置为高压板框压滤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及方法,具有生产废水处理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的优点,满足废水除氟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絮凝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混合池;2-混凝池;3-絮凝池;4-过渡池;5-沉淀池;6-后混池;
3-1-中心导流筒;3-2-絮凝搅拌机;4-1-隔墙;5-1-填料;5-2-排泥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针对废水氟化物浓度低,标准严的客观条件,常规絮凝沉淀工艺和除氟药剂无法满足氟化物去除要求,为此针对低氟化物废水絮凝沉淀的性状,本实用新型优化絮凝沉淀工艺,合理控制混合、混凝和絮凝的时间,调整回流比例和流速流量,上升速度等条件,提出一种新型的生产除氟工艺,达到外排水氟化物<1ppm的环保指标。其中,ppm浓度(partsper million)是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也称百万分比浓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参考图1,包括: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和所述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相同,参考图2,均包括:混合池、混凝池、絮凝池、过渡池、沉淀池和后混池;
所述混合池设置有除氟药剂加药装置;所述混合池的左侧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合池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水口;
所述混凝池设置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所述混凝池的底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混凝池;所述混凝池的顶部设置排水口;
所述絮凝池设置有PAM加药装置;所述絮凝池的底部一侧设置进水口,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凝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凝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絮凝池;参考图3,所述絮凝池内沿轴向安装有中心导流筒;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下部为进水口;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上部为出水口;所述絮凝池内轴向中心位置安装絮凝搅拌机;所述絮凝搅拌机为变频絮凝搅拌机;所述絮凝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伸入到所述中心导流筒的内部;在所述絮凝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下,所述絮凝池内的水由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下部进入,再由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上部流出,由此实现对所述絮凝池内溶液的导流搅拌作用;所述絮凝池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排水口;
所述过渡池的内部中心位置安装有隔墙,进而将所述过渡池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左侧过渡池和右侧过渡池;所述左侧过渡池的下方设置进水口;所述左侧过渡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絮凝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絮凝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过渡池,再通过所述隔墙缓慢均匀地流到所述右侧过渡池;所述右侧过渡池的中部开设排水口;
所述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沉淀池主体下方的排泥斗;所述沉淀池主体铺设填料层;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一侧下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主体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右侧过渡池的排水口高度,所述右侧过渡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排水口;所述排泥斗的底部设置排泥口;
所述排泥斗为锥形排泥斗。所述排泥斗内的下层污泥,在剩余污泥泵作用下,通过排泥口排出到所述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的排泥口与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进泥口连接;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排泥口与泥饼外运装置连接;所述污泥脱水装置为高压板框压滤机。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排水口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排水口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排水口连接到所述混合池的进水口;
所述排泥斗内的上层污泥,在污泥回流泵作用下,通过排泥口回流到所述混凝池内部;其中,所述污泥回流泵为变频污泥回流泵。
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上方开设排水口;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方,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与后混池的进水池连接;所述后混池的排水口,与外排水总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高氟化物废水,浓度为5-9PPM,以300立方米/小时的流速,流入到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低氟化物废水,浓度为1-2PPM,以300立方米/小时的流速,流入到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
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和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相同,采用以下方式对氟化物废水分别进行絮凝沉淀处理:
步骤1,被处理的氟化物废水,进入到混合池,根据氟化物浓度,向混合池中投加除氟药剂,经13min的充分混合后,进入混凝池;其中,对于高氟化物废水,以2000mg/L的投加量向混合池中投加除氟药剂;对于低氟化物废水,以 300-500mg/L的投加量向混合池中投加除氟药剂。
步骤2,向混凝池投加氢氧化钠,将液体PH值控制在6.3-6.5,混凝时间> 13min,从而使水中的氟化物及胶体与除氟药剂进行混凝反应,使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得到混凝后废水;
步骤3,混凝后废水流入到絮凝池,向絮凝池中投加PAM高效絮凝药剂,在絮凝搅拌机的作用下,废水从中心导流筒的下方流入,并从中心导流筒的上方流出,由此沿中心导流筒按特定方向不断循环流动,使混凝后废水与PAM高效絮凝药剂均匀混合接触进行絮凝反应,形成氟化物矾花颗粒;其中,絮凝搅拌机为变频控制,以配合进水水质进行调节,保证絮凝效果。
步骤4,絮凝后废水慢速流入过渡池,在过渡池内隔墙的作用下,控制过渡池中废水通过速度,使絮凝后废水慢速均匀通过过渡池,并且,保证絮凝后废水通过过渡池的时间大于30分钟,在此过程中,一方面,不会使原氟化物矾花颗粒破碎,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絮凝后氟化物矾花颗粒增大;
步骤5,絮凝后废水经过过渡池后,慢速推流到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沉淀时间为3小时,污泥沉淀到沉淀池下部的排泥斗中;沉淀池上部漫过填料层的为沉淀后的废水;沉淀后的废水进入到后混池,根据出水情况添加硫酸或氢氧化钠将pH调至6-9之间,然后出水靠重力汇合至外排水总管外排;
对于排泥斗中的污泥,分为上层污泥和下层污泥;
下层污泥含水率低,含有的没有反应完全的絮凝药剂量低;因此,下层污泥在剩余污泥泵作用下,排出到污泥浓缩池储存,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排入到废水收集装置;污泥浓缩池的污泥泵入污泥脱水装置,经污泥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处理后,产生的泥饼经泥饼外运装置外运,产生的废水排入到废水收集装置;废水收集装置收集的全部废水再由提升泵提升至混合池内部,重新进行处理;
上层污泥含水率高,含有的没有反应完全的絮凝药剂量高,为再循环污泥,因此,上层污泥在污泥回流泵作用下,回流到混凝池内部,一方面,充分利用上层污泥没有反应完全的絮凝药剂量;另一方面,上层污泥回流到混凝池,并进一步流入到絮凝池中时,由于上层污泥的颗粒作用,促进絮凝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絮凝池内设变频控制的絮凝搅拌机和中心导流筒,通过絮凝搅拌机和中心导流筒的作用,使絮凝池内来水、投加的PAM溶液及回流污泥在池内按自下向上循环流动的方向进行均匀混合,由此提高絮凝效果;
(2)沉淀池的排泥斗内的上层污泥作为可循环污泥,回流到混凝池,一方面,充分利用上层污泥中含有的絮凝药剂,有效降低了絮凝药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整体废水处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回流到混凝池内的污泥进入到絮凝池后,通过污泥的颗粒作用,可增加絮凝效果;
(3)通过设置过渡池,并在过渡池内设置隔墙,从而使絮凝后含有絮凝物的废水缓慢均匀流入到沉淀池,避免在废水流入到沉淀池过程中,由于流速而破坏絮凝物,保证沉淀效果。
(4)集合混合、混凝、絮凝、固/液分离、自动污泥沉淀和固体同流等功能,从而有效对废水进行处理,经证明,可将废水氟化物由小于20ppm稳定控制在小于1ppm,满足废水除氟要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及方法,具有生产废水处理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的优点,满足废水除氟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和所述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合池、混凝池、絮凝池、过渡池、沉淀池和后混池;
所述混合池设置有除氟药剂加药装置;所述混合池的左侧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合池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水口;
所述混凝池设置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所述混凝池的底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混凝池;所述混凝池的顶部设置排水口;
所述絮凝池设置有PAM加药装置;所述絮凝池的底部一侧设置进水口,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凝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凝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内沿轴向安装有中心导流筒;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下部为进水口;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上部为出水口;所述絮凝池内轴向中心位置安装絮凝搅拌机;所述絮凝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伸入到所述中心导流筒的内部;在所述絮凝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下,所述絮凝池内的水由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下部进入,再由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上部流出,由此实现对所述絮凝池内溶液的导流搅拌作用;所述絮凝池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排水口;
所述过渡池的内部中心位置安装有隔墙,进而将所述过渡池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左侧过渡池和右侧过渡池;所述左侧过渡池的下方设置进水口;所述左侧过渡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絮凝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絮凝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过渡池,再通过所述隔墙缓慢均匀地流到所述右侧过渡池;所述右侧过渡池的中部开设排水口;
所述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沉淀池主体下方的排泥斗;所述沉淀池主体铺设填料层;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一侧下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主体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右侧过渡池的排水口高度,所述右侧过渡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排水口;所述排泥斗的底部设置排泥口;
所述排泥斗内的下层污泥,在剩余污泥泵作用下,通过排泥口排出到所述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的排泥口与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进泥口连接;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排泥口与泥饼外运装置连接;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排水口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排水口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排水口连接到所述混合池的进水口;
所述排泥斗内的上层污泥,在污泥回流泵作用下,通过排泥口回流到所述混凝池内部;
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上方开设排水口;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方,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与后混池的进水池连接;所述后混池的排水口,与外排水总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斗为锥形排泥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搅拌机为变频絮凝搅拌机;所述污泥回流泵为变频污泥回流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装置为高压板框压滤机。
CN202021604235.9U 2020-08-05 2020-08-05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Active CN212293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4235.9U CN212293127U (zh) 2020-08-05 2020-08-05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4235.9U CN212293127U (zh) 2020-08-05 2020-08-05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3127U true CN212293127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7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4235.9U Active CN212293127U (zh) 2020-08-05 2020-08-05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31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7232A (zh) * 2020-08-05 2020-10-16 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7232A (zh) * 2020-08-05 2020-10-16 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1777232B (zh) * 2020-08-05 2024-11-01 联泓(山东)化学有限公司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7232B (zh)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6927730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207079142U (zh) 一种超磁分离污泥水净化系统
CN212655629U (zh) 磁介质混凝沉淀系统
CN103979707B (zh) 一种脱硫废水的处理工艺
CN212293127U (zh)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CN216808408U (zh) 一种新型含重金属废水一体化高效处理装备
CN203392959U (zh) 一种烟气脱硫废水中废催化剂的分离装置
CN113830952A (zh) 磷矿矿井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8892276A (zh) 一种炼铅厂的废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10855500U (zh) 一种排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CN208916969U (zh) 预沉浓浆返回石膏二级脱水系统
CN218755326U (zh) 一种高浓度含氟废水单元耦合深度净化系统
CN217148782U (zh) 一种脱硫废水达标排放处理装置
CN206955812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103641259B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CN205710029U (zh) 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
CN205917057U (zh) 减少湿式电除尘系统外排水的工艺系统
CN110204104B (zh) 基于机械搅拌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10559782U (zh) 基于机械搅拌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11871618U (zh) 一种复合法处理脱硫废水的装置
CN210419615U (zh) 一种磁粉污泥分离结构及污水沉降系统
CN212403721U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CN209778423U (zh) 高效絮凝沉降净水设备
CN203768138U (zh) 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77527 Mushi Town, Tengzhou City, Zaozhu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esident)

Patentee after: Lianhong (Shandong)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77527 Mushi Town, Tengzhou City, Zaozhu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esident)

Patentee before: XINNENG FENGHUANG (TENGZHOU) ENER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