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1228U -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71228U CN212171228U CN202022259264.2U CN202022259264U CN212171228U CN 212171228 U CN212171228 U CN 212171228U CN 202022259264 U CN202022259264 U CN 202022259264U CN 212171228 U CN212171228 U CN 2121712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cooling structure
- mould
- air
- ai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包括:模具动模型芯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上的挂针,所述挂针上设置嵌件,所述模具动模型芯的内部设置有水路冷却结构和气路冷却结构,所述水路冷却结构采用随形冷却水路结构,用于对注塑产品降温,所述气路冷却结构用于对嵌件降温,本实用新型将模具冷却结构的设计结合了随形冷却水路结构和气路冷却结构,缩短产品冷却时间,提高产品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生产过程中,模具的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注塑模具的冷却结构设计是模具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模具的冷却结构大多是通过在模具内设置水路结构以达到产品注塑成型后冷却的目的,由于水路加工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传统的水路结构大多是通过简单的机械钻孔加工完成的直线式、直线交叉式水路,此类水路结构形状单一,对于一些产品局部结构及形状复杂的情况,传统的水路通道不能匹配型腔形状变化设计,最终无法保证模具型腔表面各处均匀冷却,导致模具散热不平衡,冷却不均匀,冷却周期长,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尤其地,对于一些镶有金属嵌件的注塑产品,由于金属嵌件散热性好,其散发的热量会传递给周围注塑产品,如果不对金属嵌件单独设置冷却结构,将会进一步影响其周围注塑产品的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甚至造成嵌件周围产品结构出现“鼓包”等质量不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缩短产品冷却时间,提高产品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包括:模具动模型芯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上的挂针,所述挂针上设置嵌件,所述模具动模型芯的内部设置有水路冷却结构和气路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气路冷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表面的进气孔,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内部的气路,设置于所述挂针内部的进气导气通道和出气导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挂针和模具动模型芯之间的导气槽,与所述导气槽连通且通向所述模具动模型芯表面的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模具外部气源连接,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气路、进气导气通道和出气导气通道、导气槽与所述出气孔实现导通连接。
其中,所述水路冷却结构为随形冷却水路结构,所述随形冷却水路结构包括:设置于模具动模型芯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内部的随形冷却水路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包括模具动模型芯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上的挂针,所述挂针上设置嵌件,所述模具动模型芯的内部设置有水路冷却结构和气路冷却结构,所述水路冷却结构采用随形冷却水路结构,用于对注塑产品降温,所述气路冷却结构用于对嵌件降温,本实用新型将模具冷却结构的设计结合了随形冷却水路结构和气路冷却结构,有效缩短产品冷却时间,提高产品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路冷却结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挂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挂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镶件水路冷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小斜顶水路冷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斜顶;11-进气孔;12-气路;121-主通道;122-分通道;1221-第一分通道;1222-第二分通道;1223-第三分通道;1224-第四分通道;2-镶件;21-镶件进水口;22-镶件出水口;23-镶件随形冷却水路本体;24-出气孔;3-小斜顶;31-斜顶进水口;32-斜顶出水口;33-斜顶随形冷却水路本体;4-挂针;41-进气导气通道;42-出气导气通道;43-导气槽;5-嵌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包括:模具动模型芯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上的挂针4,所述挂针4上设置嵌件5,所述模具动模型芯的内部设置有水路冷却结构和气路冷却结构;所述水路冷却结构为随形冷却水路结构,所述随形冷却水路结构包括:设置于模具动模型芯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内部的随形冷却水路本体。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动模型芯包括:大斜顶1,设置于所述大斜顶1侧端的镶件2,以及设置于所述镶件2侧端的小斜顶3,三者结构紧密配合,共同用于产品局部成型,所述镶件2上设置所述挂针4,所述镶件2和所述小斜顶3上设置有所述随形水路冷却结构,所述大斜顶1、镶件2和挂针4上设置有所述气路冷却结构。
优选地,所述水路冷却结构包括:镶件水路冷却结构和小斜顶水路冷却结构,所述镶件水路冷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镶件2上的镶件进水口21和镶件出水口22,以及设置于所述镶件2内部的镶件随形冷却水路本体23,所述小斜顶水路冷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小斜顶3上的斜顶进水口31和斜顶出水口32,以及设置于所述小斜顶3内部的斜顶随形冷却水路本体33,所述镶件随形冷却水路本体23和所述斜顶随形冷却水路本体33通过3D打印技术加工成型。
优选地,所述气路冷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大斜顶1表面的进气孔11,设置于所述大斜顶1内部的气路12,设置于所述挂针4内部的进气导气通道41和出气导气通道42,设置于所述挂针4和镶件2之间的导气槽43,与所述导气槽43连通且通向所述镶件2表面的出气孔24,所述进气孔11与模具外部气源连接,所述外部气源为压缩氮气或压缩空气,所述进气孔11通过所述气路12、进气导气通道41和出气导气通道42、导气槽43与所述出气孔24实现导通连接。
其中,所述挂针4由底部挂台,中部圆柱形导气柱和顶部锥形挂针三部分一体成型,所述嵌件5挂于所述顶部锥形挂针上,所述挂针4内部、延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贯通的所述进气导气通道41,所述嵌件5的内侧壁和底部分别与所述顶部锥形挂针的外侧壁以及所述中部圆柱形导气柱的顶部构成出气导气空间,且所述顶部锥形挂针和中部圆柱形导气柱的连接处设置有3个与所述出气导气空间连通的出气导气孔,所述进气导气通道41的外围设置有3个与所述出气导气孔连通的所述出气导气通道42,所述出气导气通道42为T型结构,且其位于所述底部挂台的一端通过堵塞堵住,另一端延伸贯通至所述底部挂台的侧壁端,所述底部挂台的外侧壁与所述镶件2上安装所述底部挂台的对应结构处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导气槽43,所述导气槽43与所述出气孔24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斜顶1的两侧设置有两组镶件2和两组小斜顶3,每组镶件2上设置有两个挂针4,每个挂针上各自设置有一个嵌件5,所述嵌件5为螺母。
具体地,所述进气孔11得数量为1个,设置于所述大斜顶1底部的表面,所述气路12包括一条主通道121和两条分通道122,所述主通道121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孔11,所述的两条分通道122分别与所述的一条主通道121的另一端反向导通连接,三者呈T型连接,所述每条分通道122包括第一分通道1221,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通道1221两侧的第二分通道1222和第三分通道1223,以及将所述第一分通道1221与所述第二分通道1222和第三分通道1223导通连接的第四分通道1224,并且,所述第一分通道1221、第二分通道1222、第三分通道1223和第四分通道1224与所述大斜顶1的接触处均设置有一个堵头,所述第二分通道1222和第三分通道1223为T型通道,且端部分别与各个所述挂针4内部的进气导气通道4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注塑成型后,启动水路冷却结构,冷却水分别流经镶件水路冷却结构和小斜顶水路冷却结构,对注塑产品进行冷却,同时,启动气路冷却结构,气源从大斜顶1底部的进气孔11进入,通过气路12传输至挂针4内部的进气导气通道41,再从进气导气通道41端部的孔排出,气体顺着嵌件5内侧壁和顶部锥形挂针的外侧壁之间的出气导气空间流动,带着嵌件5的热量为其降温,随后,通过出气导气孔进入出气导气通道42后流经导气槽43,最终经出气孔24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包括:模具动模型芯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上的挂针(4),所述挂针(4)上设置嵌件(5),所述模具动模型芯的内部设置有水路冷却结构和气路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冷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表面的进气孔(11),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内部的气路(12),设置于所述挂针(4)内部的进气导气通道(41)和出气导气通道(42),设置于所述挂针(4)和模具动模型芯之间的导气槽(43),与所述导气槽(43)连通且通向所述模具动模型芯表面的出气孔(24),所述进气孔(11)与模具外部气源连接,所述进气孔(11)通过所述气路(12)、进气导气通道(41)和出气导气通道(42)、导气槽(43)与所述出气孔(24)实现导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冷却结构为随形冷却水路结构,所述随形冷却水路结构包括:设置于模具动模型芯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设置于所述模具动模型芯内部的随形冷却水路本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59264.2U CN212171228U (zh) | 2020-10-13 | 2020-10-13 |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59264.2U CN212171228U (zh) | 2020-10-13 | 2020-10-13 |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71228U true CN212171228U (zh) | 2020-12-18 |
Family
ID=73761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59264.2U Active CN212171228U (zh) | 2020-10-13 | 2020-10-13 |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71228U (zh) |
-
2020
- 2020-10-13 CN CN202022259264.2U patent/CN2121712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71228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结构 | |
CN211770914U (zh) | 一种玻璃瓶成型模具 | |
CN206605737U (zh) | 可改变成型穴数的模具结构 | |
CN220008646U (zh) | 一种风扇叶模具 | |
CN110539461A (zh) | 一种瓶坯模冷却板 | |
CN214645554U (zh) | 一种imd高压成型模具一出多穴进气平衡结构 | |
CN212860269U (zh) | 一种多点开放式热流道进胶的手机壳体模具结构 | |
CN205147274U (zh) | 一种一模多腔的压铸模具 | |
CN204799922U (zh) | 一种用于制造光通信模块金属结构件的模具及压铸机 | |
CN213733248U (zh) | 一种省时塑胶注塑模具 | |
CN215511892U (zh) | 一种具有双重限位结构的塑胶模具 | |
CN210082309U (zh) | 一种无痕管件注塑模具 | |
CN216359744U (zh) | 一种具有快速成型功能的注塑模具 | |
CN214163854U (zh) | 一种运用于注坯模具的分体式模唇水道结构 | |
CN219233885U (zh) | 一种可分段联合一体的铸造砂模 | |
CN219338479U (zh) | 一种前壳注塑模具 | |
CN217752639U (zh) | 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塑胶模具 | |
CN220163129U (zh) | 一种利于脱模的壳体注塑模具 | |
CN215589815U (zh) | 一种一出32堵头注料成型的模具 | |
CN215242804U (zh) | 一种吹瓶模具 | |
CN216182298U (zh) | 一种海洋养殖踏板冷却定型模具 | |
CN217495142U (zh) | 一种模芯锁环、便于维护的模具结构 | |
CN219505345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热嘴冷却系统 | |
CN218693786U (zh) | 分体式水冷镶件 | |
CN218429894U (zh) | 模芯锁模环、模芯与模芯锁模环结合结构、注坯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