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7011U - 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37011U
CN212137011U CN202020898209.5U CN202020898209U CN212137011U CN 212137011 U CN212137011 U CN 212137011U CN 202020898209 U CN202020898209 U CN 202020898209U CN 212137011 U CN212137011 U CN 212137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air
lug
box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82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梓鑫
彭远雷
庄春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oyu Smart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l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li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l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82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37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37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37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包括箱体和箱门,箱体开有开口,箱门盖设于开口上,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接通电源的配电器,所述箱体的侧壁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接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管道风机以及连通配电器和管道风机的导线,管道风机与任一通风孔连通,所述通风孔至少有两个。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得刚进入箱体内的空气自高向低流动,箱体底部的热空气自低向高流动,形成对流,且处于较高位置的热空气被其中一个第二通风口排出,加快了箱体内温度的散发,使得散热效果更佳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安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
背景技术
目前运用于配电工程中的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百器和辅助设备组度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是为了方便停、送电,起到计量和判断停、送电的作用;便于管理,当发生电路故障时有利于检修。
现有的配电箱,一般包括箱体散热结构。常见的散热结构则是在配电箱侧壁上开有散热孔,配电箱工作时,配电器接通电源产生电流,电流使得导线及电气元件的发热,从而加热了箱体内部的空气,箱体内的热空气堆积,然后经过散热孔自然排出到外界。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目前所使用的配电箱的散热结构,大多采用通风孔的设计,自然风通过通风孔吹进箱体内部而实现空气置换,而当配电箱位于通风条件不好的空间时,自然风不易通过通风孔吹进箱体内部,箱体内外的空气置换效率会变差,从而导致配电箱散热效率下降,配电箱的散热效果较差,所以,在配电箱散热结构上仍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具有散热效果较好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包括箱体和箱门,箱体开有开口,箱门盖设于开口上,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接通电源的配电器,所述箱体的侧壁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接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管道风机以及连通配电器和管道风机的导线,所述管道风机与任一通风孔连通,所述通风孔至少有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装置的设置,使得通风装置将箱体内的空气从通风孔处加速排出,加快了箱体外界的空气进入箱体内的速率,使得箱体内因配电器工作发热而升温的空气快速从通风口处排出,进入箱体内的温度较低的空气与配电器接触,带走配电器的热量,使配电器起到降温的作用;导线的设置,使得管道风机受配电器的控制而工作,从而配电器工作时,管道风机能同时工作,提高散热效率;排出过程中,箱体内的空气被大量抽离或箱体外界的空气被大量填充于箱体内,使箱体内部与外部产生了较大的气压差,为维持气压平衡,通风孔至少有两个,加快了箱体内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交换效率,进而加快箱体内部产生气压差的效率,增加了箱体内部冷热空气的置换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孔连接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第一通风管道和第二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位于箱体的内部,所述通风管道的两端分别开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与通风孔连通,第二通风口水平高度高于第一通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孔连接有通风管道,使得箱体外界的自然风从通风孔处沿任意一个通风管道进入箱体内,且沿另一通风管道排出;通风管道位于箱体的内部,便于对其进行保护,且第二通风口水平高度高于第一通风口,使得箱体外界的空气从第二通风口进入箱体内并使得内部的空气从另一第二通风口排出,箱体外界空气温度比箱体内空气的温度低,因冷空气的密度大于热空气的密度,使得刚进入箱体内的空气自高向低流动,箱体底部的热空气自低向高流动,形成对流,且处于较高位置的热空气被其中一个第二通风口排出,加快了箱体内温度的散发,使得散热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管道内壁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绕通风管道的轴线圆周设置且首尾相连,所述凸块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中间放置有弹性过滤海绵,所述弹性过滤海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端面抵接,所述弹性过滤海绵的外壁与通风管道的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中间放置有弹性过滤海绵,由于弹性过滤海绵的空隙较多,外界的空气携带灰尘经过通风管道时,灰尘会吸附在弹性过滤海绵上,同时,由于弹性过滤海绵的伸缩性,使得工作人员在放置海绵的过程中,可以对弹性过滤海绵进行压缩后再放置,提高安装效率;由于弹性过滤海绵的外壁与通风管道的内壁抵接,使得箱体外界的空气全部被过滤,灰尘不易从弹性过滤海绵与通风管道的内壁之间通过,除尘效果较好,也预防了外界的蚊虫进入箱体内损坏箱体内的配电器,延长了配电器的使用寿命;弹性过滤海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端面抵接,使得弹性过滤海绵被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限位,减少了弹性过滤海绵由于气压作用被吹出通风管道的概率,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块还包括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绕通风管道的轴线圆周设置且首尾相连,所述第三凸块靠近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与第三凸块之间,所述第一凸块靠近第一通风口,所述管道风机包括进风口和送风口,所述管道风机压设于第二通风管道内,送风口的端面与第三凸块的端面抵接,进风口与通风管道的第二通风口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凸块的设置,对管道风机起到限位作用,便于管道风机的安装与拆卸,工作人员在第二通风孔处对管道风机进行安装,安装方便,所述管道风机包括进风口和送风口,所述管道风机压设于第二通风管道内,进风口与通风管道的第二通风口重合,管道风机工作时,进风口的一端把箱体内的热空气抽入第二通风管道内,经送风口端推动,热空气经过弹性过滤海绵,从第一通风口排出到箱体外,此时箱体内气压降低,外界气压比箱体内的气压高,箱体内由于压强作用,外界较冷空气会从第一通风管道口的第二通风口流入箱体内,从而使箱体内部气压平衡,加大了箱体内部空气置换的效率,提高散热效果,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与第三凸块之间,经弹性过滤海绵过滤的空气穿过管道风机,再经过弹性过滤海绵,从第一通风口处排出到箱体外,这样预防了外界蚊虫对管道风机的损坏,增加管道风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侧壁设有定位孔和通孔,所述定位孔和通孔位于第二通风管道靠近管道风机的一端,所述管道风机设有螺纹孔和导孔,螺栓依次穿过定位孔和螺纹孔,将风机固定于通风管道内,所述连通配电器和管道风机的导线依次穿过导孔和通孔与配电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通配电器和管道风机的导线穿过导孔和通孔连接配电器的电源,工作人员将管道风机连接于配电器时,连接更便捷,螺栓依次穿过定位孔和螺纹孔将管道风机固定于通风管管道内,工作人员通过拆卸螺栓实现对管道风机的安装与拆卸,安装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的侧壁设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位于箱体侧壁的外表面,所述挡雨板位于箱体设有通风孔的侧壁上,所述挡雨板与箱体的侧壁接触的一端紧挨通风孔的边缘,挡雨板位于通风孔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雨板用于阻挡从高处落下的异物或雨水污染通风孔,当通风孔上方有异物或雨水下落时,异物或雨水落于通风孔上方的挡雨板上,异物或雨水在挡雨板的导向作用下,远离通风孔,进而使得通风孔处不易堵塞,使通风孔的通风效率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风管道包括设于通风管道中段的拆卸管,所述拆卸管位于第一凸块到第二凸块之间,所述拆卸管包括主弧形板和副弧形板,所述主弧形板沿拆卸管轴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铰接端面和嵌合端面,所述拆卸管的内壁与通风管道的内壁共面,所述主弧形板与通风管道一体成型,所述副弧形板靠近铰接端面的一侧与主弧形板铰接,所述副弧形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铰接端面以及嵌合端面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卸管位于第一凸块到第二凸块之间,且主弧形板固定于通风管道上,铰接端面将主弧形板和副弧形板连接,方便了弹性过滤海绵的更换,工作人员可沿嵌合端面打开拆卸管,取出已使用过的弹性过滤海绵,并换上新的弹性过滤海绵,副弧形板靠近嵌合端面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副弧形板靠近嵌合端面的一端固定有磁条,所述主弧形板靠近嵌合端面的一端开设有嵌入端口,所述磁条大小与嵌入端口大小一致。所述主弧形板为铁质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入端面的磁条与嵌入端口嵌合,增加了拆卸管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在更换完弹性过滤海绵后,关闭拆卸管时,可使嵌合端面紧密连接,不易被通风管道产生气压作用吹开,从而加强了通风管道的密闭性,增强了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第一凸块的口径小于第二凸块的口径,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第二凸块的口径小于第一凸块的口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风管道第一凸块的口径小于第二凸块的口径,使得第二通风管道内的弹性过滤海绵不易被吹出箱体,管道风机工作时,第二通风管道内的弹性过滤海绵对第一凸块产生压力,由于第一凸块的口径小于第二凸块的口径,增大第一凸块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加弹性过滤海绵在通风管道内的稳定性,增强散热效果,第一通风管的第二凸块的口径小于第一凸块的口径,使得第一通风管道内的弹性过滤海绵不易被吹进箱体内部,管道风机工作时,为了使箱体内气压平衡,外界自然风会给第一通风管道内的弹性过滤海绵施加压力,进而弹性过滤海绵对第二凸块产生压力,由于第二凸块的口径小于第一凸块的口径,增大第二凸块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加弹性过滤海绵在通风管道内的稳定性,第一凸块口径较大,进风量较大,增强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副弧形板靠近嵌合端面的外侧壁设有金属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弧形板靠近嵌合端面的外侧壁的金属拉环,方便拆卸管的打开与关闭,工作人员在更换弹性过滤海绵时,可拉住金属拉环打开或关闭拆卸管,优化打开或关闭拆卸管的受力点,方便弹性过滤海绵的更换,使散热效果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使得刚进入箱体内的空气自高向低流动,箱体底部的热空气自低向高流动,形成对流,且处于较高位置的热空气被其中一个第二通风口排出,加快了箱体内温度的散发,使得散热效果更佳。
2.使得弹性过滤海绵被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限位,减少了弹性过滤海绵由于气压作用被吹出通风管道的概率,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3.箱体内的空气被大量抽离或箱体外界的空气被大量填充于箱体内,使箱体内部与外部产生了较大的气压差,为维持气压平衡,通风孔至少有两个,加快了箱体内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交换效率,进而加快箱体内部产生气压差的效率,增加了箱体内部冷热空气的置换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风管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箱门;3、左侧板;4、右侧板;5、上顶板;6、下底板;7、挡雨板;8、通风孔;91、第一通风管道;92、第二通风管道;101、第一通风口;102、第二通风口;11、导线;12、金属拉环;13、定位孔;14、通孔;15、合页;16、管道风机;17、螺纹孔;18、导孔;191、第一凸块;192、第二凸块;193、第三凸块;20、弹性过滤海绵;21、磁条;22、送风口;23、进风口;24、拆卸管;25、螺栓;26、主弧形板;27、副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包括中空且类矩形的箱体1,箱体1的正面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箱体1在开口处通过铰接杆铰接有箱门2。
结合图1和图2,可知箱体1的其余侧壁分别命名为左侧板3、右侧板4、上顶板5、下底板6以及背板;左侧板3与右侧板4相对设置,左侧板3与右侧板4以及上顶板5与下底板6均两两相对且相互垂直,背板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配电器,箱体1高度为100cm,宽度为80cm,深度为30cm。左侧板3与右侧板4各开有一个直径相同的通风孔8,分别为第一通风孔8与第二通风孔8,第一通风孔8位于左侧板3,第二通风孔8位于右侧板4,通风孔8靠近下底板6。
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外表面固定有挡雨板7,挡雨板7位于通风孔8的上方,挡雨板7与左侧板3接触的一端紧挨第一通风孔8的边缘,挡雨板7与右侧板4接触的一端紧挨第二通风孔8的边缘。
参照图2可知,箱体1内固定有两个通风管道,通风管道与通风孔8通过焊接连通,通风管道两端分别为第一通风口101和第二通风口102,第二通风口102所在水平高度位置高于第一通风口101,第二通风口102的水平高度位于箱体1高度的1/3处,第二通风口102的开口方向朝向上顶板5,配电器位于相邻两个通风管道之间,图中配电器未示出,通风管道的内径为8cm。
参照图3可知,通风管道自第一通风口101至第二通风口102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倾斜段和竖直段,倾斜段与下底板6呈45度夹角,竖直段垂直于下底板6,通风管道分别为第一通风管道91和第二通风管道92,第一通风管道91连接第一通风孔8。第二通风管道92连接第二通风孔8。倾斜段的内壁上通过焊接固定有两个凸块,凸块绕倾斜段的轴线圆周设置且首尾相连。相邻两个凸块之间放置有弹性过滤海绵20,弹性过滤海绵20的外壁与通风管道的内壁抵接。弹性过滤海绵20垫的两端端面分别与两个凸块抵接。
参照图3可知,第一通风管道91内壁凸块分别为第一凸块191和第二凸块192,第一凸块191靠近第一通风口101,第二凸块192靠近第二通风口102,第二凸块192的口径小于第一凸块191的口径,第一凸块191的口径为7cm,第二凸块192的口径为6cm。第二管道内壁凸块分别为第一凸块191和第二凸块192,第一凸块191靠近第一通风口101,第二凸块192靠近第二通风口102,第一凸块191的口径小于第二凸块192的口径,第一凸块191的口径为6cm,第二凸块192的口径为7cm。
结合图2和图3,可知第二通风管道92内压设有管道风机16,管道风机16包括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内设有受配电器电源控制的风扇和连通配电器和管道风机16的导线11,圆柱形壳体包括送风口22和进风口23,圆柱形壳体开有导孔18和两个相对的螺纹孔17,进风口23与第二通风管道92的第二通风口102重合,圆柱形壳体的外壁与第二通风管道92的内壁的抵接。第二通风管道92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三凸块193,第三凸块193靠近第二通风口102,第三凸块193绕通风管道竖直段的轴线圆周设置且首尾相连,第二凸块192位于第一凸块191与第三凸块193之间,送风口22的端面与第三凸块193的端面抵接,第三凸块193的口径为7cm;
参照图3可知,第二通风管道92的侧壁开有两个相对的定位孔13以及通孔14,定位孔13与通孔14位于第二通风管道92靠近管道风机16的一端。连通配电器和管道风机16的导线11穿过通孔14连接配电器电源开关,螺栓25依次穿过定位孔13和螺纹孔17将管道风机16固定于通风管道内。
结合图2和图3可知,通风管道的倾斜段包括一个拆卸管24,拆卸管24包括主弧形板26和副弧形板27,拆卸管24的内壁与通风管道的内壁共面,所述主弧形板26与通风管道一体成型,主弧形板26沿拆卸管24轴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铰接端面和嵌合端面,主弧形板26靠近铰接端面的外壁上固定有与副弧形板27铰接的合页15,副弧形板27与嵌合端面接触的一侧安装有磁条21,磁条21固定于嵌合端面的表面,副弧形板27与嵌合端面接触的一侧开有使磁条21嵌入的开口,副弧形板27为铁质材料。拆卸管24位于第一凸块191到第二凸块192之间,副弧形板27靠近嵌合端面的外壁上焊接有一个金属拉环1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通风孔8的设置,加强了箱体1内散热的效率,由于配电器长期工作时,电线长期负荷工作产生热量导致箱体1内产生热空气,箱体1内的热空气通过圆形通风孔8与箱体1外较冷的空气进行置换,达到对箱体1内进行散热的效果。
挡雨板7的设置,阻挡从高处落下的异物或雨水堆积在通风孔8处,增加了通风管道散热稳定性。
通风管道第二通风口102朝向上顶板5,箱体1外界的空气从第二通风口102进入箱体1内,因冷空气的密度大于热空气的密度,使得刚进入箱体1内的空气自高向低流动,箱体1底部的热空气自低向高流动,形成对流,加快了箱体1内温度的散发,
通风管道的第二通风口水平位置高于第一通风口101的设置,由于重力作用,减少了积水进入到箱体1内部的概率,也起到了阻挡灰尘的作用,同时也防止蚊虫进入到箱体1内部。
弹性过滤海绵20的设置,由于弹性过滤海绵20表面遍布细微小孔,可以起到吸附灰尘的作用。
通风管道内放置弹性过滤海绵20,且位于第一凸块191和第二凸块192之间的设置,使经过通风管道的灰尘吸附在弹性过滤海绵20上,从而减少进入箱体1内部的灰尘,使散热效果更佳;弹性过滤海绵20位于第一凸块191和第二凸块192之间,且两端端面与凸块抵接,对弹性过滤海绵20的起到限位作用,减少弹性过滤海绵20脱落的概率,还可阻挡野外蚊虫进入箱体1内部;
第一通风管道91的第二凸块192口径比第一凸块191小这一设置,增大了弹性过滤海绵20与第二凸块192接触一端的端面面积,第二通风管道92的第一凸块191口径比第二凸块192小这一设置,增大了弹性过滤海绵20与第一凸块191接触一端的端面面积,从而更有效地减少弹性过滤海绵20脱落的概率;
第二通风管道92内壁压设有管道风机16设置,可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使箱体1内部空气置换速率加快,从而增加散热效率;管道风机16送风口22靠近第一通风口101、进风口23靠近第二通风口102的设置,可有效吸收箱体1内部的热空气,并通过第二通风管道92的第一通风口101将热空气排出箱体1外;热空气的排出,使热箱体1内部气压低于箱外界气压,由于压强作用外界自然风通过第一通风孔8进入箱体1内部,箱体1内部空气不断更换,从而起到散热作用。
第二通风管道92内壁固定有第三凸块193的设置,对管道风机16起到限位作用,方便管道风机16的安装与拆卸。
第二通风管道92的侧壁开有两个相对的定位孔13以及通孔14的,定位孔13与通孔14位于通风管道靠近管道风机16的一端的设置,可使连通配电器和管道风机16的导线11依次穿过导孔18和通孔14连接配电器电源,方便管道风机16与配电器的连接;螺栓25依次穿过定位孔13与螺纹孔17将管道风机16固定于第二通风管的内壁,方便了管道风机16的安装与拆卸。
第二通风管道92的倾斜段包括一个拆卸管24,拆卸管24包括主弧形板26和副弧形板27,主弧形板26沿拆卸管24轴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铰接端面和嵌合端面,主弧形板26固定于通风管道横截面且与通风管道连通,主弧形板26靠近铰接端面的外壁上固定有与副弧形板27铰接的合页15,副弧形板27与嵌合端面接触的一侧安装有磁条21,磁条21固定于嵌合端面的表面,副弧形板27与嵌合端面接触的一侧开有使磁条21嵌入的开口的设置,方便了弹性过滤海绵20的更换,也加强了拆卸管24的密闭性,使散热效果更佳;拆卸管24位于第一凸块191到第二凸块192之间,副弧形板27靠近嵌合端面的外壁上焊接有一个金属拉环12的设置,方便拆卸管24的打开和关闭。
当箱体1的开始工作后,内部的热空气堆积,管道风机16开始工作,风扇叶片切割空气,将进风口23端的空气推向出风口端,出风口空气依次经过第二通风管道92、弹性过滤海绵20、由通风孔8排出箱体1外。箱体1内热空气排出箱体1外使得箱体1内压强减小,由于气压平衡原理,外界较冷空气受压力作用依次通过第一通风管道91、弹性过滤海绵20、进入到箱体1内部与配电器接触,空气携带的灰尘在经过第一通风管道91时附着在弹性过滤海绵20上,因冷空气的密度大于热空气的密度,使得刚进入箱体1内的空气自高向低流动,箱体1底部的热空气自低向高流动,形成对流,加快了箱体1内温度的散发。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包括箱体(1)和箱门(2),箱体(1)开有开口,其特征在于:箱门(2)盖设于开口上,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接通电源的配电器,所述箱体(1)的侧壁开有通风孔(8),所述通风孔(8)连接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管道风机(16)以及连通配电器和管道风机(16)的导线(11),管道风机(16)与任一通风孔(8)连通,所述通风孔(8)至少有两个,所述通风孔(8)连接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第一通风管道(91)和第二通风管道(92),所述通风管道位于箱体(1)的内部,所述通风管道的两端分别开有第一通风口(101)和第二通风口(102),第一通风口(101)与通风孔(8)连通,第二通风口(102)水平高度高于第一通风口(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内壁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绕通风管道的轴线圆周设置且首尾相连,所述凸块包括第一凸块(191)和第二凸块(192),第一凸块(191)和第二凸块(192)中间放置有弹性过滤海绵(20),所述弹性过滤海绵(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块(191)和第二凸块(192)的端面抵接,所述弹性过滤海绵(20)的外壁与通风管道的内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还包括第三凸块(193),所述第三凸块(193)绕通风管道的轴线圆周设置且首尾相连,所述第三凸块(193)靠近第二通风口(102),所述第二凸块(192)位于第一凸块(191)与第三凸块(193)之间,所述第一凸块(191)靠近第一通风口(101),所述管道风机(16)包括进风口(23)和送风口(22),所述管道风机(16)压设于第二通风管道(92)内,送风口(22)的端面与第三凸块(193)的端面抵接,进风口(23)与通风管道的第二通风口(102)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92)侧壁设有定位孔(13)和通孔(14),所述定位孔(13)和通孔(14)位于第二通风管道(92)靠近管道风机(16)的一端,所述管道风机(16)设有螺纹孔(17)和导孔(18),螺栓(25)依次穿过定位孔(13)和螺纹孔(17),将风机固定于通风管道内,所述连通配电器和管道风机(16)的导线(11)依次穿过导孔(18)和通孔(14)与配电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壁设有挡雨板(7),所述挡雨板(7)位于箱体(1)侧壁的外表面,所述挡雨板(7)位于箱体(1)设有通风孔(8)的侧壁上,所述挡雨板(7)与箱体(1)的侧壁接触的一端紧挨通风孔(8)的边缘,挡雨板(7)位于通风孔(8)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包括设于通风管道中段的拆卸管(24),所述拆卸管(24)位于第一凸块(191)到第二凸块(192)之间,所述拆卸管(24)包括主弧形板(26)和副弧形板(27),所述主弧形板(26)沿拆卸管(24)轴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铰接端面和嵌合端面,所述拆卸管(24)的内壁与通风管道的内壁共面,所述主弧形板(26)与通风管道一体成型,所述副弧形板(27)靠近铰接端面的一侧与主弧形板(26)铰接,所述副弧形板(27)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铰接端面以及嵌合端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弧形板(27)靠近嵌合端面的一端固定有磁条(21),所述主弧形板(26)靠近嵌合端面的一端开设有嵌入端口,所述磁条(21)大小与嵌入端口大小一致,所述主弧形板(26)为铁质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91)的第一凸块(191)的口径小于第二凸块(192)的口径,所述第一通风管道(91)的第二凸块(192)的口径小于第一凸块(191)的口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弧形板(27)靠近嵌合端面的外侧壁设有金属拉环(12)。
CN202020898209.5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 Active CN212137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8209.5U CN212137011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8209.5U CN212137011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37011U true CN212137011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0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8209.5U Active CN212137011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37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5264A (zh) 一种防尘通风性能好的配电柜
CN105490185A (zh) 一种防尘通风性能好的配电柜
CN210468539U (zh) 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
CN105072875A (zh) 一种柜式机房
CN212137011U (zh) 一种输变电配电工程用野外防雨配电箱
CN204836932U (zh) 一种柜式机房
CN206753833U (zh) 一种风电塔筒用风机
CN210723869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用进风风罩
CN210490233U (zh) 一种通风防尘箱变
CN209298712U (zh) 预制式集装箱
CN205016884U (zh) 一种风冷式美式箱变
CN210142564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冷却装置
CN205016886U (zh) 便于通风散热的欧式箱变
CN211177251U (zh) 电气室降温防尘装置
CN221614494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出线柜
CN206947804U (zh) 一种用于封闭电气控制柜的散热结构
CN205229239U (zh) 新型电能计量表箱
CN218033475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空调冷风机
CN219760407U (zh) 一种plc配电柜
CN218386354U (zh) 一种壳体具有通风机构的配电柜
CN216057978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燃气阀操作箱
CN208887065U (zh) 一种防砸效果好的组合式空调箱
CN213753507U (zh) 新型配电柜用风道结构
CN212460139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光缆交接箱
CN208637807U (zh) 一种用于配电柜便于维护的新型防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27

Address after: Room 1626, 16th Floor, Qixing Building, No. 99 Hudong Road, Gulou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0

Patentee after: Fujian Juche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1301, No.3, Lingshan East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Location: 1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hongli Construct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09

Address after: Room 2196, 2nd Floor, No. 17-6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aoyu Smart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626, 16th Floor, Qixing Building, No. 99 Hudong Road, Gulou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0

Patentee before: Fujian Juche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