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9730U - 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19730U CN212119730U CN202020681126.0U CN202020681126U CN212119730U CN 212119730 U CN212119730 U CN 212119730U CN 202020681126 U CN202020681126 U CN 202020681126U CN 212119730 U CN212119730 U CN 2121197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rring
- kettle
- powder
- emulsifying
- powder 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1804 emulsify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4945 emuls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840 feed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4 liqu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52 prim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31 f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9 gran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79 gran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47 solid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With Rotating Receptacles And Mixers With Vibration Mechanism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液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具备真空作业环境的搅拌釜以及密封盖覆于搅拌釜釜口处的密封盖;转轴贯穿密封盖后,位于搅拌釜釜腔内的转轴底端处布置乳化头,而位于搅拌釜釜腔外的转轴顶端处布置作为动力源的分散电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实现粉料进料操作的粉料自吸管,所述粉料自吸管贯穿密封盖后,粉料自吸管的出料端伸入搅拌釜釜腔内并延伸至乳化头的负压吸料区域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洁,能使粉液混合后达到物料的均一性要求,并避免产生粉料在物料液面的漂浮、结球等现象,物料的分散搅拌效果可得到显著提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液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物料混合分散系统常见的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粉多液少,通过混合造粒工艺形成固态混合物的工艺;另一种是粉少液多,通过分散工艺形成液态分散系的工艺。在进行粉少液多的物料混合分散操作时,多通过乳化分散机来完成。乳化分散机包括搅拌釜以及盖覆于搅拌釜上的密封盖,并通过伸入搅拌釜釜腔内的以分散电机驱动的乳化头来实现物料的乳化分散目的;在添料时,大多为搅拌釜釜口进料,也即通过抬升或掀开密封盖等来直接进料。现有乳化分散机进行上述物料混合分散操作的问题在于:由于粉料比重较小,在由搅拌釜釜口处倒入搅拌釜釜腔时,会在釜体和物料液面处形成漂浮、挂壁、结球、凝块等现象,导致后续分散搅拌不能做到有效的剪切物料,从而出现物料乳化程度不够,分散乳化效果不佳,分散混合不均匀及搅拌时间较长等问题。上述现有状况,使得企业在进行粉少液多的物料混合分散操作时,多见于产能低且分散作业困难度大,从而给企业的正常高效运作带来诸多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使用可靠便捷的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其结构紧凑简洁,能使粉液混合后达到物料的均一性要求,并避免产生粉料在物料液面的漂浮、结球等现象,物料的分散搅拌效果可得到显著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包括具备真空作业环境的搅拌釜以及密封盖覆于搅拌釜釜口处的密封盖;转轴贯穿密封盖后,位于搅拌釜釜腔内的转轴底端处布置乳化头,而位于搅拌釜釜腔外的转轴顶端处布置作为动力源的分散电机;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用于实现粉料进料操作的粉料自吸管,所述粉料自吸管贯穿密封盖后,粉料自吸管的出料端伸入搅拌釜釜腔内并延伸至乳化头的负压吸料区域处。
优选的,所述乳化头盘面水平布置,粉料自吸管的出料端铅垂向的贯穿乳化头的盘面并指向搅拌釜釜底。
优选的,本系统还包括用于实现物料搅拌作业的搅拌轴,搅拌轴与搅拌釜同轴,且搅拌轴顶端布置搅拌电机,搅拌轴底部固接搅拌桨;所述带有乳化头的转轴轴线平行搅拌轴轴线,且乳化头的布置高度高于搅拌桨高度。
优选的,本系统还包括液料进料管,所述液料进料管的出料端由上而下的贯穿密封盖,以便连通搅拌釜釜腔,液料进料管的进料端处布置分叉支路,第一组分叉支路形成外部进料口,另一组分叉支路形成循环进料口,循环进料口同轴的贯穿搅拌釜釜釜底;搅拌轴的底端面与循环进料口之间存有可供物料流动的配合空间;两组分叉支路上均设置有用于启闭对应分叉支路的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液料进料管通过乳化泵提供进料动力。
优选的,搅拌釜内真空作业环境通过连通釜腔的带有真空泵的真空管路来实现。
优选的,所述乳化泵、真空泵及搅拌釜均固定于底座上;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电控各电机启闭的控制柜。
优选的,所述搅拌桨外形呈开口朝上的“U”字状,搅拌桨的外侧处布置用于刮取搅拌釜内壁处粘附物料的刮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釜口进料布局,转而通过在釜口处布置粉料自吸管并直接延伸至釜腔内的乳化头所在区域处,从而在不影响乳化头及周围其他附属件的正常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乳化头在乳化作业时所自然产生的对物料的自吸力,同步起到兼备的对粉料的自吸进料效果。由于粉料被自吸进料,一方面解决了进料问题,全程无需提供添料动力,减少了额外构件,结构上可以设计的更为简洁合理;另一方面,粉料一旦进入乳化头的负压吸料区域,马上就会被乳化头高频打散,并伴随被吸入的物料同步实现乳化搅拌功能,这也保证了粉料与物料的高搅拌及高乳化效果,一举多得。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洁,能使粉液混合后达到物料的均一性要求;由于粉料直接进入被物料所包容的乳化核心处,并瞬时参与分散流程,而不再由物料的液面进料,因此本实用新型显然可避免产生粉料在液面的漂浮、结球等现象,物料的分散搅拌效果可得到有效提升。
2)、正常乳化头布置时,通常为盘面水平设置,因此此时粉料自吸管的出料端需铅垂贯穿乳化头,以实现由上而下的自吸进料效果,这能与乳化头区域被由下而上自吸上来的物料瞬时混合,从而进一步提升物料分散混合效率。
3)、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粉料与物料的小区域高效乳化操作的同时,搅拌釜的大区域范围内还同步通过带有搅拌桨的搅拌轴来实现大范围的搅拌功能,以进一步提升物料搅拌效果。液料进料管处物料由上而下经由密封盖处进料,并第一时间被搅拌桨捕捉并初次搅拌,之后再进入乳化头处实现与粉料的在线混合乳化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取出搅拌釜后的立体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搅拌釜 20-密封盖
31-转轴 32-乳化头 33-分散电机
40-粉料自吸管
51-搅拌轴 52-搅拌电机 53-搅拌桨 60-液料进料管
61-外部进料口 62-循环进料口 63-开关阀 64-乳化泵
70-控制柜 8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其主体部分包括底座80以及布置于底座80上的搅拌釜10及控制柜70。搅拌釜10釜口处盖覆有密封盖20,并搭配真空泵,以确保搅拌釜10内能形成真空作业环境。搅拌釜10的釜底连通液料进料管60,并通过乳化泵64提供泵入动力。搅拌釜10的釜口也即密封盖20处布置粉料自吸管40,以实现粉料入料效果。对于乳化头32所在的小区域而言而言,粉料及物料在乳化头32处实现上下相对入料,可确保瞬时高效的搅拌及乳化分散目的,
为进一步实现乳化分散操作,如图2所示的,一方面,设置带有搅拌电机52驱动的搅拌轴51,搅拌轴51处布置搅拌桨53,以实现大范围的整体物料搅拌功能。搅拌桨53的具体外形可以呈现如图2所示的“U”字状,也可以为其他特殊外形。另一方面,则设置带有分散电机33的转轴31,转轴31底部布置乳化头32,以实小范围的物料分散乳化效果。粉料自吸管40的出料端延伸至乳化头32处,并利用乳化头32的物料自吸作用而实现粉料自吸功能。实际布局时,搅拌轴51与搅拌釜10同轴,而转轴31则铅垂布置于搅拌轴51的一侧处;同时,乳化头32的布置高度高于搅拌桨53高度。对于液料进料管60而言,液料进料管60的出料端位于密封盖20处,以由上而下的进料。液料进料管60的进料端或可通过外部进料口61进料,以实现初始物料进料功能;或可通过连通搅拌釜10釜底处的循环进料口62进料,以对搅拌釜10内已分散搅拌的物料来实现多次循环搅拌效果。液料进料管60采用相应进料方式时,另一种进料方式的进料口可通过对应的开关阀63实施管路封闭。乳化泵64在形成动力泵的同时,本身也能作为参与搅拌分散的分散设备而使用。初始进料时,乳化泵64也可不启动,从而依靠外部动力来实现物料入料效果。
当然,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实际操作时,对作为动力源的各电机的等同替换,或将乳化头32更换为其他的具备自吸功能的元件,甚至将搅拌釜10内真空作业环境替换为普通作业环境,甚至对搅拌桨53的具体外形及数目作针对性限定等等,这类在已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基础上所作的常规结构改变,均应当作为等同或相似设计而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包括具备真空作业环境的搅拌釜(10)以及密封盖(20)覆于搅拌釜(10)釜口处的密封盖(20);转轴(31)贯穿密封盖(20)后,位于搅拌釜(10)釜腔内的转轴(31)底端处布置乳化头(32),而位于搅拌釜(10)釜腔外的转轴(31)顶端处布置作为动力源的分散电机(33);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用于实现粉料进料操作的粉料自吸管(40),所述粉料自吸管(40)贯穿密封盖(20)后,粉料自吸管(40)的出料端伸入搅拌釜(10)釜腔内并延伸至乳化头(32)的负压吸料区域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头(32)盘面水平布置,粉料自吸管(40)的出料端铅垂向的贯穿乳化头(32)的盘面并指向搅拌釜(10)釜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用于实现物料搅拌作业的搅拌轴(51),搅拌轴(51)与搅拌釜(10)同轴,且搅拌轴(51)顶端布置搅拌电机(52),搅拌轴(51)底部固接搅拌桨(53);带有所述乳化头(32)的转轴(31)轴线平行搅拌轴(51)轴线,且乳化头(32)的布置高度高于搅拌桨(53)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液料进料管(60),所述液料进料管(60)的出料端由上而下的贯穿密封盖(20),以便连通搅拌釜(10)釜腔,液料进料管(60)的进料端处布置分叉支路,第一组分叉支路形成外部进料口(61),另一组分叉支路形成循环进料口(62),循环进料口(62)同轴的贯穿搅拌釜(10)釜底;搅拌轴(51)的底端面与循环进料口(62)之间存有可供物料流动的配合空间;两组分叉支路上均设置有用于启闭对应分叉支路的开关阀(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料进料管(60)通过乳化泵(64)提供进料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搅拌釜(10)内真空作业环境通过连通釜腔的带有真空泵的真空管路来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泵(64)、真空泵及搅拌釜(10)均固定于底座(80)上;底座(80)上还设置有用于电控各电机启闭的控制柜(7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53)外形呈开口朝上的“U”字状,搅拌桨(53)的外侧处布置用于刮取搅拌釜(10)内壁处粘附物料的刮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1126.0U CN212119730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1126.0U CN212119730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19730U true CN212119730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91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81126.0U Active CN212119730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19730U (zh) |
-
2020
- 2020-04-28 CN CN202020681126.0U patent/CN2121197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021817U (zh) | 一种粉体材料混合机 | |
CN213725843U (zh) | 无桨叶搅拌装置及压滤系统 | |
CN111389246A (zh) | 一种剪切混合件及应用该剪切混合件的真空混料器 | |
CN212119730U (zh) | 粉料自吸式高粘搅拌乳化系统 | |
CN104670534A (zh) | 智能型真空给料机 | |
CN204527682U (zh) | 智能型真空给料机 | |
CN210674836U (zh) | 一种提高搅拌效率的稀配罐 | |
CN213314705U (zh) | 一种新型的电解液密封投料操作装置 | |
CN205495401U (zh) | 自动化搅拌装置 | |
CN209138371U (zh) | 制浆生产设备 | |
CN207822906U (zh)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 | |
CN216367982U (zh) | 一种提高液态硅酸钠反应釜充气速度的装置 | |
CN207786504U (zh) | 一种可提前混合不同原料的配胶比例泵 | |
CN220294581U (zh) | 一种双头搅拌装置 | |
CN208426950U (zh) | 一种螺旋混料机 | |
CN207153551U (zh) |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搅拌器 | |
CN215586272U (zh) | 一种石墨液生产用搅拌装置 | |
CN213556615U (zh) | 一种预制试剂原液的混合设备 | |
CN221141704U (zh) | 一种发酵罐用高效补料工装及系统 | |
CN218047739U (zh) | 一种电极材料用浆料搅拌装置 | |
CN214020545U (zh) | 一种高效均匀的调配釜 | |
CN221788995U (zh) | 一种矿浆搅拌设备 | |
CN221789491U (zh) | 一种具有粉碎结构的物料混料机 | |
CN208678862U (zh) | 一种新型涂料搅拌扇叶 | |
CN217042136U (zh) | 一种液体搅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