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7920U - 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37920U CN212037920U CN201921866008.0U CN201921866008U CN212037920U CN 212037920 U CN212037920 U CN 212037920U CN 201921866008 U CN201921866008 U CN 201921866008U CN 212037920 U CN212037920 U CN 2120379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vel gear
- gear
- fixedly connected
- rotating frame
- rot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具体涉及眼科技术领域,包括转动架,所述转动架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两个所述第一基座之间设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一端贯穿第一基座延伸至第一基座一侧,所述转动架一侧设有稳定机构,所述转动架底部设有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三锥齿轮旋转,从而使齿条移动,从而使移动杆向一侧移动,使移动杆对夹持板有一个稳定的推力,又因为在第三锥齿轮旋转的时候会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从而使双向螺纹杆旋转,从而使夹持板向内移动,从而达到夹持头部的效果,还有一侧移动杆的推力,加大了头部夹持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
背景技术
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眼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常见的眼科疾病有: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干眼症、交感性眼炎、夜盲症、失明、弱视、散光、沙眼、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膜炎、老花眼、色盲、虹膜异色症、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脱落、近视、远视、针眼、雪盲症、霰粒肿、青光眼、飞蚊症等。
但是通常在眼科就诊室,眼科给患者就诊时,也要对眼睛进行初步诊断,这时就要用到头部夹持器,但是传统的夹持器稳定性不强,所以人们下意识避让时,就会发生意外。
因此,发明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三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旋转,第四锥齿轮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的移动可以使移动杆向一侧移动,使移动杆对夹持板有一个稳定的推力,又因为在第三锥齿轮旋转的时候会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从而使双向螺纹杆旋转,从而使夹持板向内移动,从而达到夹持头部的效果,在夹持的过程中通过夹持板顶部具有螺母与螺纹杆啮合产生的稳定,还有一侧移动杆的推力,加大了头部夹持稳定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包括转动架,所述转动架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转动架内部设有两个夹持板,所述转动架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两个所述第一基座之间设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第一基座活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一端贯穿第一基座延伸至第一基座一侧,所述转动架一侧设有稳定机构,所述转动架底部设有固定机构;
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移动杆、第一转轴、齿轮和齿条,所述双向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于第一基座一侧,所述转动架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一转轴设于第二基座底部,所述第一转轴顶端贯穿第二基座延伸至第二基座顶部,所述第一转轴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于第一锥齿轮一侧底部,所述移动杆设于转动架一侧,所述移动杆一端贯穿转动架延伸至夹持板一侧并与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外侧套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通过轴承与转动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于另一个第二锥齿轮一侧底部,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于移动杆后侧,所述齿条顶部设有齿轮,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前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连接于第二锥齿轮后侧底部,所述第四锥齿轮和齿轮均设于移动杆后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两个第一固定块和两个转动块,所述固定杆设于转动架底部,两个所述转动块均设于固定杆前侧,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分别设于固定杆后侧两端,两个所述转动块分别镶嵌于转动架底部两侧,两个所述转动块均通过第二转轴与转动架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前侧两端均设有两个螺栓,四个所述螺栓均贯穿固定杆延伸至第一固定块内部,所述螺栓与固定杆和第一固定块均为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夹持板顶部均穿过滑槽延伸出转动架外侧,两个所述夹持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螺母均套设在双向螺纹杆上,两个所述螺母均与双向螺纹杆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内部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前侧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第二固定块延伸至固定杆内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杆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与转动架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后侧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贯穿齿轮延伸入第四锥齿轮内部,所述第三转轴与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锥齿轮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转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三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旋转,第四锥齿轮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的移动可以使移动杆向一侧移动,使移动杆对夹持板有一个稳定的推力,又因为在第三锥齿轮旋转的时候会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从而使双向螺纹杆旋转,从而使夹持板向内移动,从而达到夹持头部的效果,在夹持的过程中通过夹持板顶部具有螺母与螺纹杆啮合产生的稳定,还有一侧移动杆的推力,加大了头部夹持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夹持头部的稳定性上做出了进步,减少了意外发生;
2、通过转动架底部固定杆和第一固定块,利用螺栓将固定杆与第一固定块锁定在座椅上,又因为转动架底部通过第二固定块和第二转轴与固定杆活动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固定杆将转动架连接在座椅上,这样眼科医生就具有一个便捷的头部夹持器,就不用每次都要将病人带入专门的检查室了,达到了便于操作,节省就诊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头部夹持器的便捷使用上做出了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的转动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的齿条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母和螺纹杆连接机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1转动架、2双向螺纹杆、3夹持板、4螺母、5移动杆、6 第一转轴、7齿轮、8齿条、9第一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 12第四锥齿轮、13固定杆、14第一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包括转动架1,所述转动架1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转动架1内部设有两个夹持板3,所述转动架1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两个所述第一基座之间设有双向螺纹杆2,所述双向螺纹杆2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第一基座活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2一端贯穿第一基座延伸至第一基座一侧,所述转动架1一侧设有稳定机构,所述转动架1底部设有固定机构;
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移动杆5、第一转轴6、齿轮7和齿条8,所述双向螺纹杆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所述第一锥齿轮9设于第一基座一侧,所述转动架1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一转轴6设于第二基座底部,所述第一转轴6顶端贯穿第二基座延伸至第二基座顶部,所述第一转轴6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0,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10啮合连接于第一锥齿轮9一侧底部,所述移动杆5设于转动架1一侧,所述移动杆5一端贯穿转动架1延伸至夹持板3一侧并与夹持板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5外侧套设有第三锥齿轮11,所述第三锥齿轮11通过轴承与转动架1 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11啮合连接于另一个第二锥齿轮10一侧底部,所述齿条8固定连接于移动杆5后侧,所述齿条8顶部设有齿轮7,所述齿条 8与齿轮7啮合连接,所述齿轮7前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12,所述第四锥齿轮12啮合连接于第二锥齿轮10后侧底部,所述第四锥齿轮12和齿轮7 均设于移动杆5后侧;
所述移动杆5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与转动架1固定连接;
所述齿轮7后侧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贯穿齿轮7延伸入第四锥齿轮12内部,所述第三转轴与齿轮7和第四锥齿轮12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锥齿轮11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转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三锥齿轮11旋转,第三锥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0旋转,第二锥齿轮10带动第四锥齿轮12旋转,又因为第四锥齿轮12后侧固定连接齿轮7,齿轮7与底部的齿条8啮合连接,从而使第四锥齿轮12带动齿轮7移动,齿轮7带动齿条8移动,又因为齿条8与移动杆5固定连接,所以齿条8的移动可以使移动杆5向一侧移动,又因为移动杆5一端贯穿转动架1与夹持板3固定连接,所以移动杆5对夹持板3有一个稳定的推力,又因为在第三锥齿轮11旋转的时候会带动第二锥齿轮10旋转,又因为第二锥齿轮10与第一锥齿轮9 啮合连接,所以第一锥齿轮9会旋转,从而使双向螺纹杆2旋转,从而带动螺母4在双向螺纹杆2上移动,又因为螺母4与夹持板3固定连接,从而使夹持板3向内移动,从而达到夹持头部的效果,在夹持的过程中通过夹持板3 顶部具有螺母4与双向螺纹杆2啮合产生的稳定,还有一侧移动杆5的推力,加大了头部夹持稳定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患者头部夹持不稳定,导致眼科医生操作困难大,容易出现意外伤害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 13、两个第一固定块14和两个转动块,所述固定杆13设于转动架1底部,两个所述转动块均设于固定杆13前侧,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4分别设于固定杆13后侧两端,两个所述转动块分别镶嵌于转动架1底部两侧,两个所述转动块均通过第二转轴与转动架1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13前侧两端均设有两个螺栓,四个所述螺栓均贯穿固定杆13延伸至第一固定块14内部,所述螺栓与固定杆13和第一固定块14均为螺纹连接;
两个所述夹持板3顶部均穿过滑槽延伸出转动架1外侧,两个所述夹持板3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螺母4,两个所述螺母4均套设在双向螺纹杆2上,两个所述螺母4均与双向螺纹杆2螺纹连接;
所述固定杆13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块14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杆13内部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前侧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第二固定块延伸至固定杆13内部。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转动架1底部固定杆13和第一固定块14,将固定杆13放置在座椅后侧,第一固定块14放置在前侧两端,再利用螺栓将固定杆13与第一固定块14锁定在座椅上,又因为转动架1底部通过第二固定块和第二转轴与固定杆13活动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固定杆13将转动架1连接在座椅上,这样眼科医生就具有一个便捷的头部夹持器,就不用每次都要将病人带入专门的检查室了,达到了便于操作,节省就诊时间,然后通过第二固定块和螺栓可以达到将转动架1不用试放置在座椅后侧,不影响患者就诊的目的,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眼科医生就诊时需要经常性的将患者带入检查室进行固定头部检查,加大了就诊时间,减小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三锥齿轮11旋转,第三锥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0旋转,从而第二锥齿轮10带动第四锥齿轮12旋转,又因为第四锥齿轮12后侧固定连接齿轮7,从而使第四锥齿轮12带动齿轮7 移动,齿轮7带动齿条8移动,所以齿条8的移动可以使移动杆5向一侧移动,所以移动杆5对夹持板3有一个稳定的推力,又因为在第三锥齿轮11旋转的时候会带动第二锥齿轮10旋转,所以第一锥齿轮9会旋转,从而使双向螺纹杆2旋转,从而带动螺母4在双向螺纹杆2上移动,从而使夹持板3向内移动,从而达到夹持头部的效果,还有一侧移动杆5的推力,加大了头部夹持稳定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图2,通过将固定杆13放置在座椅后侧,第一固定块14放置在前侧两端,再利用螺栓将固定杆13与第一固定块14锁定在座椅上,通过固定杆13将转动架1连接在座椅上,这样眼科医生就具有一个便捷的头部夹持器,就不用每次都要将病人带入专门的检查室了,达到了便于操作,节省就诊时间,然后通过第二固定块和螺栓可以达到将转动架1不用试放置在座椅后侧,不影响患者就诊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包括转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1)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转动架(1)内部设有两个夹持板(3),所述转动架(1)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两个所述第一基座之间设有双向螺纹杆(2),所述双向螺纹杆(2)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第一基座活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2)一端贯穿第一基座延伸至第一基座一侧,所述转动架(1)一侧设有稳定机构,所述转动架(1)底部设有固定机构;
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移动杆(5)、第一转轴(6)、齿轮(7)和齿条(8),所述双向螺纹杆(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所述第一锥齿轮(9)设于第一基座一侧,所述转动架(1)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一转轴(6)设于第二基座底部,所述第一转轴(6)顶端贯穿第二基座延伸至第二基座顶部,所述第一转轴(6)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0),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10)啮合连接于第一锥齿轮(9)一侧底部,所述移动杆(5)设于转动架(1)一侧,所述移动杆(5)一端贯穿转动架(1)延伸至夹持板(3)一侧并与夹持板(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5)外侧套设有第三锥齿轮(11),所述第三锥齿轮(11)通过轴承与转动架(1)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11)啮合连接于另一个第二锥齿轮(10)一侧底部,所述齿条(8)固定连接于移动杆(5)后侧,所述齿条(8)顶部设有齿轮(7),所述齿条(8)与齿轮(7)啮合连接,所述齿轮(7)前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12),所述第四锥齿轮(12)啮合连接于第二锥齿轮(10)后侧底部,所述第四锥齿轮(12)和齿轮(7)均设于移动杆(5)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13)、两个第一固定块(14)和两个转动块,所述固定杆(13)设于转动架(1)底部,两个所述转动块均设于固定杆(13)前侧,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4)分别设于固定杆(13)后侧两端,两个所述转动块分别镶嵌于转动架(1)底部两侧,两个所述转动块均通过第二转轴与转动架(1)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13)前侧两端均设有两个螺栓,四个所述螺栓均贯穿固定杆(13)延伸至第一固定块(14)内部,所述螺栓与固定杆(13)和第一固定块(14)均为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板(3)顶部均穿过滑槽延伸出转动架(1)外侧,两个所述夹持板(3)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螺母(4),两个所述螺母(4)均套设在双向螺纹杆(2)上,两个所述螺母(4)均与双向螺纹杆(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3)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块(1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3)内部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前侧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第二固定块延伸至固定杆(13)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5)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与转动架(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7)后侧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贯穿齿轮(7)延伸入第四锥齿轮(12)内部,所述第三转轴与齿轮(7)和第四锥齿轮(12)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锥齿轮(11)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6008.0U CN212037920U (zh) | 2019-11-01 | 2019-11-01 | 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6008.0U CN212037920U (zh) | 2019-11-01 | 2019-11-01 | 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37920U true CN212037920U (zh) | 2020-12-01 |
Family
ID=7350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6600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37920U (zh) | 2019-11-01 | 2019-11-01 | 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3792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76181A (zh) * | 2020-12-08 | 2021-03-12 | 陈秀燕 | 一种汽车方形零件自动抛光装置 |
CN112914666A (zh) * | 2021-02-26 | 2021-06-08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一种用于器官移植的无损伤静脉阻断夹 |
CN113816089A (zh) * | 2021-09-18 | 2021-12-21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转运装置 |
-
2019
- 2019-11-01 CN CN201921866008.0U patent/CN21203792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76181A (zh) * | 2020-12-08 | 2021-03-12 | 陈秀燕 | 一种汽车方形零件自动抛光装置 |
CN112914666A (zh) * | 2021-02-26 | 2021-06-08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一种用于器官移植的无损伤静脉阻断夹 |
CN112914666B (zh) * | 2021-02-26 | 2022-05-17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一种用于器官移植的无损伤静脉阻断夹 |
CN113816089A (zh) * | 2021-09-18 | 2021-12-21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转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037920U (zh) | 一种眼科用头部夹持器 | |
CN107468204B (zh) | 一种高可靠性眼科检测装置 | |
CN211355385U (zh) | 一种方便检查的眼科治疗用检查装置 | |
CN108158554A (zh) | 一种眼科用可调式检查辅助设备 | |
CN210810955U (zh) | 一种多用便携式眼科检查装置 | |
CN212090116U (zh) | 一种多功能的眼科手术床 | |
CN212394886U (zh) | 一种眼科治疗用检查台 | |
CN112826438A (zh) | 一种方便检查的眼科治疗用检查装置 | |
CN212281325U (zh) | 一种眼科临床检查支撑器 | |
CN209950727U (zh) | 一种眼科门诊医师桌面收纳架 | |
CN210811621U (zh) | 一种眼科手术托架 | |
CN215130437U (zh) | 一种眼科用可调节托手架 | |
CN215307321U (zh) | 一种多功能眼科治疗辅助装置 | |
CN213118598U (zh) | 一种眼睑手术用灯 | |
CN212880030U (zh) | 一种眼科医生手术用辅助支撑架 | |
CN216495796U (zh) | 一种口腔临床用的口腔撑开装置 | |
CN213430972U (zh) | 一种白内障截囊器 | |
CN215651020U (zh) | 一种用于眼科的便于调整型检查台 | |
CN213190863U (zh) | 一种眼科手术头部定位装置 | |
CN214147786U (zh) | 一种眼科手术用照明装置 | |
CN213216893U (zh) | 一种便携式眼科检查装置 | |
CN213821352U (zh) | 一种眼科检查护理台 | |
CN217408791U (zh) | 一种高可靠性眼科检测装置 | |
CN214285741U (zh) | 一种眼科检查用头部固定装置 | |
CN212972908U (zh) | 一种眼科临床检查用托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