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1511U - 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1511U
CN212021511U CN202020274964.6U CN202020274964U CN212021511U CN 212021511 U CN212021511 U CN 212021511U CN 202020274964 U CN202020274964 U CN 202020274964U CN 212021511 U CN212021511 U CN 212021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ld
pull rod
slide
water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49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开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S & MOULD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S & MOUL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S & MOULD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S & MOUL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749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1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1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1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扣锁机构,应用于模具上,用于控制模具的开合模顺序,扣锁机构用于控制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先于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合模,且控制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先于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开模,扣锁机构包括至少两分别弹性限位滑动设置在下模板的两相对侧的第一行位,第一行位的滑动方向与模具开合模方向垂直,第一行位外侧面上部开设有第一导向面;第一行位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第一拉杆朝下端开设有与第一行位配合的锁槽,第二拉杆上端开设有与第一行位配合的导向槽,该扣锁机构能够保证抽芯镶件插入抽芯孔或者从抽芯孔内脱离,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不易发生故障,稳定性较高,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应用扣锁机构的模具。

Description

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模具开合模顺序的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多三板模具内部结构往往较为复杂,特别是一些具有内部抽芯结构的模具,往往需要根据情况控制不同的模板之间的开合顺序,才能控制产品的顺利注塑成型和脱模。
参阅图1,图1是一种三板模具剖视图,其中上模板A1内设置有一行位A2,行位A2用于形成产品外侧的特征(如侧壁孔、波纹、倒扣等),行位A2上开设有一抽芯孔,抽芯孔内插入有与其配合的抽芯镶件A3;注塑时,需要让行位A2先进入预设位置,然后让上模板A1与下模板A4进行合模,接着抽芯镶件A3再与行位A2进行配合,抽芯镶件A3和行位A2配合后与上模板A1和下模板A4共同围合形成模具的型腔,向该型腔内注入熔胶后保压成型,便能形成与型腔形状对应的产品;注塑完成后,为了顺利脱模,要求先让抽芯镶件A3与行位A2分离,然后再让行位A2滑出预设位置,最后上模板A1与下模板A4进行分离,取出产品;这样就要求对模具各模板的开合顺序以及抽芯镶件A3的抽芯动作进行相应的控制。
虽然,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控制机构(如气缸、油缸、电磁铁、接近传感器等)控制模具各模板的开合顺序以及抽芯镶件A3的抽芯动作,但是这种控制方式,一方面会显著提高生产成本,不利于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控制机构容易发生故障,不利于提高生产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有利于节能降耗,且稳定性高不易发生故障的一种控制模具开合模顺序的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扣锁机构,应用于模具上,用于控制模具的开合模顺序,所述模具至少具有水口板、上模板、下模板和支撑板,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浮动连接,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浮动连接,所述扣锁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先于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合模,且控制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先于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开模,所述扣锁机构包括至少两分别弹性限位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板或者下模板的两相对侧的第一行位,所述第一行位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模具开合模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行位内侧面与所述上模板或者下模板之间弹性抵接,所述第一行位的外侧面突出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外侧,所述第一行位外侧面上部开设有第一导向面;
所述第一行位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设置在所述水口板和上模板外侧,且所述第一拉杆固定在所述水口板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水口板上方临近所述水口板的位置,所述第二拉杆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和支撑板外侧,且所述第二拉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方临近所述支撑板的位置,所述第一拉杆朝向所述上模板一侧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行位配合的锁槽,合模时,所述第一拉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行位顺利与所述锁槽配合;开模时,所述锁槽用于至少拉住所述上模板以让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先于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开模;
合模时,所述第二拉杆的上端与第一行位的底面抵接以让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先于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合模;所述第二拉杆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行位配合的导向槽,开模时,所述导向槽与第一行位的第一导向面配合带动第一行位收缩以使所述锁槽与第一行位之间顺利分离。
具体地,所述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之间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杆远离所述水口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配合的第二导向面。
进一步地,所述锁槽包括与所述第一行位的底面限位配合的限位面。
具体地,所述导向槽包括开模时与所述第一行位的第一导向面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行位收缩的第三导向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位与所述第一拉杆正对的位置开设有避让面,所述避让面与第一行位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第一拉杆朝向所述上模板的一侧下端设置有第一直身面,所述第一直身面位于所述锁槽与所述第一拉杆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拉杆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二直身面,所述第二直身面位于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第二拉杆的顶面之间,所述第二直身面与第一直身面的延长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
所述第二拉杆的上端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设有第四导向面,所述第四导向面的起始位置与第一直身面的延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3,其中D2≤D1≤D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水口板、上模板、下模板、支撑板、垫板、底板以及如前所述的扣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水口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限制所述上模板从远离所述水口板的一侧脱离所述限位柱,所述水口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弹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导向柱,所述下模板滑设于所述导向柱上,若干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突出于所述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底部开设有与若干所述导向柱的上端配合的导向孔,所述下模板与上模板之间弹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口板底部设置有铲机,所述上模板内部滑设有第二行位,所述第二行位上开设有与所述铲机远离所述水口板的一端配合的铲机槽,所述铲机远离所述水口板的一端与所述铲机槽配合后随模具开合模动作拉动所述第二行位在所述上模板内滑动;
所述第二行位上开设有抽芯孔,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合模后上端与所述抽芯孔插接配合的抽芯镶件。
本实用新型中仅需要利用扣锁机构即能实现让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先于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进行合模,同时让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先于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进行开模,保证合模时抽芯镶件顺利插入第二行位的抽芯孔内,同时确保开模时抽芯镶件顺利脱离第二行位,从而便于让第二行位与产品之间顺利分离;该扣锁机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不需要使用借助电气进行控制,便于节能降耗,而且不易发生故障,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三板模具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扣锁机构的模具的处于完全合模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扣锁机构的模具的处于半合模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扣锁机构的模具的处于完全开模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扣锁机构的模具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扣锁机构的模具的处于完全合模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扣锁机构的模具的处于半合模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扣锁机构的模具的处于完全开模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扣锁机构的模具的第一拉杆、第一行位和第二拉杆的一种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面板;1-水口板;11-限位柱;12-铲机;13-第二行位;131-铲机槽;132-抽芯孔;14-脱料板;2-上模板;3-下模板;31-第一行位;311-第一导向面;312-避让面;32-导向柱;33-第二弹簧;4-支撑板;41-抽芯镶件;5-第一拉杆;51-锁槽;52-第二导向面;53-第一直身面;6-第二拉杆;61-导向槽;62-第二直身面;63-第四导向面;7-垫板;8-底板;81-顶棍孔;9-顶针板结构;91-上顶针板;92-下顶针板;93-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2-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锁机构,应用于模具上,用于控制模具的开合模顺序,模具至少具有水口板1、上模板2、下模板3和支撑板4,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浮动连接,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浮动连接,扣锁机构用于控制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先于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合模,且控制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先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开模,扣锁机构包括至少两分别弹性限位滑动设置在上模板2或者下模板3的两相对侧的第一行位31,第一行位31的滑动方向与模具开合模方向垂直,第一行位31内侧面与上模板2或者下模板3之间弹性抵接,第一行位31的外侧面突出于上模板2和下模板3外侧,第一行位31外侧面上部开设有第一导向面311,此处定义第一行位31的内侧面为第一行位31临近上模板2或者下模板3中心的一侧,定义第一行位31的外侧面为第一行位31远离上模板2或者下模板3中心的一侧;
第一行位3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拉杆5和第二拉杆6,第一拉杆5设置在水口板1和上模板2外侧,且第一拉杆5固定在水口板1上或者固定在水口板1上方临近水口板1的位置,第二拉杆6设置在下模板3和支撑板4外侧,且第二拉杆6固定在支撑板4上或者固定在支撑板4下方临近支撑板4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拉杆5固定在水口板1上,第二拉杆6固定在支撑板4下方的垫板7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拉杆5也可以固定在面板10上,第二拉杆6也可以固定在支撑板4上;第一拉杆5朝向上模板2一侧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行位31配合的锁槽51,合模时,第一拉杆5面向上模板2一侧与第一导向面311抵接以使得第一行位31顺利与锁槽51配合;开模时,锁槽51用于至少拉住上模板2以让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先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开模;
合模时,第二拉杆6的上端与第一行位31的底面抵接以让水口板1与上模板2先于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合模;第二拉杆6朝向下模板3的一侧上端开设有与第一行位31配合的导向槽61,开模时,导向槽61与第一行位31的第一导向面311配合带动第一行位31收缩以使锁槽51与第一行位31之间顺利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扣锁机构中至少两第一行位31分别设置在下模板3的两相对侧,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两第一行位31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上模板2的两相对侧,此时上模板2与下模板3之间的开模力力度大小要求大于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的开模力力度大小要求,且上模板2与下模板3之间的开模力力度大小要求大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的开模力力度大小要求,这样即使开模时第一拉杆5没有拉住下模板3,在开模作用力下,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以及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也会先于上模板2与下模板3之间进行开模,从而便于产品顺利脱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扣锁机构应用于模具上后,合模时,上模板2与下模板3之间先行合模,第一拉杆5的底部与第一行位31的第一导向面311配合,使得第一行位31向模具的下模板3内侧收缩,同时第一拉杆5的位置下移,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的距离逐步变小,顺利实现合模,第二拉杆6的上端与第一行位31的底面抵接,阻碍第一行位31和下模板3朝向支撑板4移动,这样也就使得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先于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进行合模,同时第一行位31在向下模板3内侧进行收缩的过程中,第二拉杆6的上端与第二行位13第一行位31的底面之间抵接的面积越来越少,直至第二拉杆6的上端与第一行位31第二行位13的底面不再抵接或者抵接面积较小不足以支撑下模板3在合模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在合模力作用下,下模板3克服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的浮动作用力顺利实现合模,同时第一行位31随着上模板2和下模板3位置下移,进入第二拉杆6的导向槽61的位置与导向槽61配合;
开模时,第一拉杆5的锁槽51与第一行位31配合,锁槽51会限制第一行位31向上移动,同时第二拉杆6的导向槽61也与第一行位31配合,第二拉杆6的导向槽61与第一行位31的第一导向面311配合;此时由于注塑已经完成,上模板2与下模板3之间开模需要克服产品的粘附作用,开模所需要的开模力力度较大,在开模力和下模板3与支撑板4的浮动作用力下,第一行位31先从第二拉杆6的导向槽61内脱离,第一行位31向模具的下模板3内部收缩,同时水口板1、上模板2和下模板3向上移动,这样就使得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先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开模,随着第一行位31收缩,第一行位31逐渐从第一拉杆5的锁槽51内脱离,当第一行位31完全从第一拉杆5的锁槽51内脱离后,在开模力和水口板1与上模板2的浮动作用力下,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顺利实现分离,在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以及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均已顺利开模后,上模板2与下模板3之间受到的开模作用力会逐渐变大,使得上模板2与下模板3最终相互分离,从而顺利实现开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需要利用扣锁机构即能实现让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先于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进行合模,同时让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先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进行开模,该扣锁机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不需要使用借助电气进行控制,便于节能降耗,而且不易发生故障,稳定性较高。
具体地,第一拉杆5与第二拉杆6之间错位设置,这样能够避免开合模时第一拉杆5与第二拉杆6之间发生干涉,从而便于保证扣锁机构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第一拉杆5远离水口板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导向面311配合的第二导向面52,第二导向面52有利于提高合模时第一拉杆5底部与第一行位31的第一导向面31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顺畅度,从而便于让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顺利合模。
具体地,锁槽51包括与第一行位31的底面限位配合的限位面511,合模完成后,开模瞬间,第一拉杆5的锁槽51上的限位面511与第一行位31的底面抵接,这样开模瞬间水口板1无法直接与上模板2进行分离,只有当锁槽51上的限位面511与第一行位31的底面脱离后,水口板1才能与上模板2之间进行开模,这样就能够保证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先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进行开模。
具体地,导向槽61包括开模时与第一行位31的第一导向面311配合以带动第一行位31收缩的第三导向面611,开模时,第三导向面611与第一行位31的第一导向面311抵接,这样在开模力和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的浮动作用力下,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能够很方便地开模,在第一行位31被锁槽51限位的情况下,有利于让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先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进行开模。
如图4和图9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行位31与第一拉杆5正对的位置开设有避让面312,避让面312与第一行位31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为D1,第一拉杆5朝向上模板2的一侧下端设置有第一直身面53,第一直身面53位于锁槽51与第一拉杆5的底面之间;第二拉杆6朝向下模板3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二直身面62,第二直身面62位于导向槽61与第二拉杆6的顶面之间,第二直身面62与第一直身面53的延长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第二拉杆6的上端朝向下模板3的一侧设有第四导向面63,第四导向面63的起始位置与第一直身面53的延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3,其中D2≤D1≤D3。本实施例中,第四导向面63设置在第二拉杆6上端朝向下模板3的一侧,第四导向面63为圆弧面,第一行位31的外侧面底部设置有倒角(未示出),第一行位31上的倒角与第二拉杆6上的第四导向面63抵接后,在合模作用力下,第二拉杆6向上移动并迫使第一行位31向下模板3内侧收缩,从而便于让第二拉杆6的顶面与第一行位31的底面脱离抵接作用,使得下模板3与第二拉杆6之间能够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能够顺利合模,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导向面63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行位31外侧面底部,其作用与原理与本实施例中的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详细解释;由于D2≤D1≤D3,合模时,当避让面312与第一拉杆5的第一直身面53抵接时,第一行位31的外侧面与第二直身面62正对设置;或者,第一行位31的外侧面底部与第二直身面62的第四导向面63抵接。
这样合模时,在合模作用力下,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先发生相对移动,第一拉杆5跟随水口板1下移与第一行位31的第一导向面311抵接,而第二拉杆6的顶面与第一行位31的底面抵接,使得一开始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无法进行合模,当第一拉杆5移动至避让面312与第一拉杆5上的第一直身面53抵接时,第一行位31收缩至第一行位31的外侧面底部与第四导向面63抵接或者第一行位31的外侧面与第二拉杆6的第二直身面62正对,此时在合模的作用力下,第二拉杆6的上端无法继续与第一行位31的底面有效抵接,即第一行位31的底面与第二拉杆6的上端抵接的部分位于第四导向面63上或者二者之间已经脱离抵接状态,在合模作用力下第一行位31与第二拉杆6之间发生沿合模方向的相对移动,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能够顺利进行合模,这样就能够实现让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顺利合模以及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顺利合模,同时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先于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进行合模;
开模时,第一拉杆5上的锁槽51与第二拉杆6上的导向槽61分别与第一行位31远离下模板3的一侧配合,锁槽51与第一行位31配合后会限制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顺利开模,同时会限制上模板2与下模板3之间顺利开模,第二拉杆6的第三导向面611与第一行位31的第一导向面311抵接,在开模作用力下第二拉杆6与第一行位31之间发生沿开模方向的相背移动,顺利实现开模,同时第二拉杆6与第一行位31之间发生相背移动时,在第一导向面311与第三导向面611的抵接作用下,第一行位31朝向下模板3内侧收缩,当第一行位31的外侧面与第二拉杆6的第二直身面62抵接时,第一行位31的避让面312与第一拉杆5的第一直身面53之间正对设置或者错位间隔设置,这样第一行位31便能顺利与第一拉杆5的锁槽51分离,从而让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能够顺利实现开模,这样就实现了让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先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进行开模。
如图2~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水口板1、上模板2、下模板3、支撑板4、垫板7、底板8以及如前所述的扣锁机构,由于具有了如前所述的扣锁机构,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也就具有扣锁机构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具体地,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限位柱11,限位柱11限制上模板2从朝远离水口板1的一侧脱离限位柱11,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弹性抵接,本实施例中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簧12弹性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也可以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弹力胶或者其他能够让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的浮动连接的弹力装置或者弹性构件实现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的弹性抵接。
具体地,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导向柱32,下模板3滑设于导向柱32上,若干导向柱32的上端突出于下模板3,上模板2底部开设有与若干导向柱32的上端配合的导向孔(未示出),下模板3与上模板2之间弹性抵接,本实施例中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弹簧33弹性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也可以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弹力胶或者其他能够让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的浮动连接的弹力装置或者弹性构件实现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的弹性抵接。
进一步地,水口板1底部设置有铲机12,上模板2内部滑设有第二行位13,第二行位13上开设有与铲机12远离水口板1的一端配合的铲机槽131,铲机12远离水口板1的一端与铲机槽131配合后随模具开合模动作拉动第二行位13在上模板2内滑动;
第二行位13上开设有抽芯孔132,支撑板4上设置有合模后上端与抽芯孔132插接配合的抽芯镶件41。
进一步地,水口板1上还设置有面板10。
进一步地,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还设置有一脱料板14,脱料板14滑动设置在若干限位柱11上,第一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脱料板14的底面和上模板2的顶面抵接;脱料板14便于开模时让注塑时形成的水口料顺利与产品之间分离。
进一步地,支撑板4下方还设置两正对设置的垫板7,两垫板7的底部设置有底板8,两垫板7之间设置有顶针板结构9,顶针板结构9包括上顶针板91和下顶针板92,上顶针板91与下顶针板92之间固定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顶针93,若干间隔设置的顶针93依次贯穿上顶针板91、支撑板4和下模板3,顶针板结构9用于开模时将产品从下模板3的位置顶出,底板8上开设有顶棍孔81,顶棍孔81与下顶针板92正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具开合模顺序的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合模时,第二拉杆6的顶部会与第一行位31的底面抵接,这样就使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先于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进行合模,水口板1与上模板2合模时,水口板1底部的铲机12会拉动第二行位13移动至预设位置,当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进行合模时,水口板1上的第一拉杆5朝向第一行位31下方移动,同时第一拉杆5上的第二导向面52与第一行位31上的第一导向面311抵接推动第一行位31逐渐向下模板3内侧收缩,随着第一行位31向下模板3内侧逐步收缩,第二拉杆6顶面与第一行位31底面之间的支撑面积越来越小,当第一行位31收缩至第一行位31的避让面312与第一拉杆5的第一直身面53之间抵接的时候,第二拉杆6与第一行位31之间抵接的部分不足以支撑第一行位31,此时在合模作用力下,下模板3向下移动与支撑板4之间进行合模,这样就顺利实现了模具的各模板之间的合模,同时能够保证抽芯镶件41顺利插入第二行位13的抽芯孔132内,合模完成后第一拉杆5上的锁槽51与第一行位31远离下模板3的一侧配合,第二拉杆6上的导向槽61与第一行位31远离下模板3的一侧配合;开模时,第一拉杆5的锁槽51与第一行位31配合,锁槽51会限制第一行位31使其无法顺利与第一拉杆5分离,同时第二拉杆6的导向槽61也与第一行位31配合,第二拉杆6的导向槽61与第一行位31的第一导向面311配合,在开模作用力下,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能够顺利进行开模,这样便于让抽芯镶件41顺利从第二行位13内分离;此时由于注塑已经完成,上模板2与下模板3之间开模需要克服产品的粘附作用,开模所需要的力度较大,在开模力和下模板3与支撑板4的浮动作用力下,第一行位31先从第二拉杆6的导向槽61内脱离,第一行位31向模具的下模板3内部收缩,同时水口板1、上模板2和下模板3向上移动,这样就使得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先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开模,随着第一行位31收缩,第一行位31逐渐从第一拉杆5的锁槽51内脱离,当第一行位31完全从第一拉杆5的锁槽51内脱离后,在开模力和水口板1与上模板2的浮动作用力下,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顺利实现分离,同时水口板1通过铲机12带动第二行位13滑出预设位置,在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以及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均已顺利开模后,上模板2与下模板之间受到的开模力会逐渐变大,使得上模板2与下模板3最终相互分离,从而顺利实现开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需要利用扣锁机构即能实现让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先于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进行合模,同时让下模板3与支撑板4之间先于水口板1与上模板2之间进行开模,保证合模时抽芯镶件41顺利插入第二行位13的抽芯孔132内,同时确保开模时抽芯镶件41顺利脱离第二行位13,从而便于保证注塑的顺利进行以及产品的顺利脱模;该扣锁机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不需要使用借助电气进行控制,便于节能降耗,而且不易发生故障,稳定性较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扣锁机构,应用于模具上,用于控制模具的开合模顺序,所述模具至少具有水口板、上模板、下模板和支撑板,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浮动连接,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浮动连接,所述扣锁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先于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合模,且控制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先于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锁机构包括至少两分别弹性限位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板或者下模板的两相对侧的第一行位,所述第一行位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模具开合模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行位内侧面与所述上模板或者下模板之间弹性抵接,所述第一行位的外侧面突出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外侧,所述第一行位外侧面上部开设有第一导向面;
所述第一行位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设置在所述水口板和上模板外侧,且所述第一拉杆固定在所述水口板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水口板上方临近所述水口板的位置,所述第二拉杆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和支撑板外侧,且所述第二拉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方临近所述支撑板的位置,所述第一拉杆朝向所述上模板一侧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行位配合的锁槽,合模时,所述第一拉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行位顺利与所述锁槽配合;开模时,所述锁槽用于至少拉住所述上模板以让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先于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之间开模;
合模时,所述第二拉杆的上端与第一行位的底面抵接以让所述水口板与上模板先于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合模;所述第二拉杆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行位配合的导向槽,开模时,所述导向槽与第一行位的第一导向面配合带动第一行位收缩以使所述锁槽与第一行位之间顺利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之间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远离所述水口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配合的第二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槽包括与所述第一行位的底面限位配合的限位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包括开模时与所述第一行位的第一导向面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行位收缩的第三导向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位与所述第一拉杆正对的位置开设有避让面,所述避让面与第一行位的外侧面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第一拉杆朝向所述上模板的一侧下端设置有第一直身面,所述第一直身面位于所述锁槽与所述第一拉杆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拉杆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二直身面,所述第二直身面位于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第二拉杆的顶面之间,所述第二直身面与第一直身面的延长面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2;
所述第二拉杆的上端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设有第四导向面,所述第四导向面的起始位置与第一直身面的延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3,其中D2≤D1≤D3。
7.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口板、上模板、下模板、支撑板、垫板、底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扣锁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限制所述上模板从远离所述水口板的一侧脱离所述限位柱,所述水口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弹性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导向柱,所述下模板滑设于所述导向柱上,若干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突出于所述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底部开设有与若干所述导向柱的上端配合的导向孔,所述下模板与上模板之间弹性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板底部设置有铲机,所述上模板内部滑设有第二行位,所述第二行位上开设有与所述铲机远离所述水口板的一端配合的铲机槽,所述铲机远离所述水口板的一端与所述铲机槽配合后随模具开合模动作拉动所述第二行位在所述上模板内滑动;
所述第二行位上开设有抽芯孔,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合模后上端与所述抽芯孔插接配合的抽芯镶件。
CN202020274964.6U 2020-03-09 2020-03-09 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Active CN212021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4964.6U CN212021511U (zh) 2020-03-09 2020-03-09 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4964.6U CN212021511U (zh) 2020-03-09 2020-03-09 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1511U true CN212021511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4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4964.6U Active CN212021511U (zh) 2020-03-09 2020-03-09 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15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5064A (zh) * 2021-08-30 2021-11-19 义乌市翰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模具及具有其的注射成型机
CN114311541A (zh) * 2022-01-11 2022-04-12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的分步开合模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5064A (zh) * 2021-08-30 2021-11-19 义乌市翰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模具及具有其的注射成型机
CN113665064B (zh) * 2021-08-30 2022-12-20 义乌市翰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模具及具有其的注射成型机
CN114311541A (zh) * 2022-01-11 2022-04-12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的分步开合模结构
CN114311541B (zh) * 2022-01-11 2024-08-09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的分步开合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21511U (zh) 扣锁机构及应用其的模具
CN100591509C (zh) 精密型机械式开闭器
CN104772858A (zh) 一种带开模闭模顺序控制及先复位机构三板模架
CN102358013B (zh) 注塑模具导柱顺序脱模机构
CN206011608U (zh)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CN210552779U (zh) 一种前模镶件抽芯机构注塑模具
CN201140487Y (zh) 成型母模辅助脱模结构
CN210336741U (zh) 双色模滑块合模结构
CN109397627A (zh) 一种电机面板座模具的侧向滑块结构
CN21191759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顶流道
CN212528564U (zh) 一种塑料模具延时抽芯机构以及具有其的模具
CN210011255U (zh) 一种多角度抽芯新型注塑模具
CN209257385U (zh) 电机面板座模具的侧向滑块结构
CN211221746U (zh)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CN210590324U (zh) 一种内螺纹产品的脱模装置
CN208084880U (zh) 分段抽芯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206510361U (zh) 一种延时滑块结构
CN202336978U (zh) 注塑模具导柱顺序脱模机构
CN207448969U (zh) 高效去除多型腔浇道系统凝料的注塑模
CN209869319U (zh) 一种模板开合顺序控制机构
CN21268460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抽芯机构
KR20100006999U (ko) 슬라이드 블록를 이용한 성형품 내/외측 언더컷 처리 구조
CN214645613U (zh) 倒扣脱模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0820577U (zh) 双色注塑模具滑块拉出机构
CN109049550A (zh) 一种带前模斜顶脱模机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