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8437U - 进样管路系统及样品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进样管路系统及样品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8437U
CN211978437U CN202020189674.1U CN202020189674U CN211978437U CN 211978437 U CN211978437 U CN 211978437U CN 202020189674 U CN202020189674 U CN 202020189674U CN 211978437 U CN211978437 U CN 211978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ample
tube
connection
connection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96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非
吴华伟
陆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Shanghai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Shanghai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Shanghai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Shanghai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96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8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8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8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领域,提供一种进样管路系统,它包括:中空的加热管,加热管包括:加热内管和加热元件,加热管包括待连接的第一连接端;用于样品分析设备的进样管路,进样管路包括第二连接端;管路连接装置,它包括:第一连接元件;加热管台阶部,借助加热管台阶部产生面向第一连接元件的另一侧敞开的凹部;密封元件,管路连接装置构造成能使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其内部以面对面的方式彼此连接,以使样品从加热管经由进样管路流入样品分析设备内。借助上述进样管路系统,可以减少管路之间的连接段以及不期望的接头,从而降低加热管路的热损失、提高进样效率和后续的样品分析准确度以及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样品分析系统。

Description

进样管路系统及样品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领域,主要涉及包括加热管及其连接装置在内的一种进样管路系统以及包括该进样管路系统和样品分析设备在内的一种样品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情况十分严重,科学采集和固定大气中排放的PM2.5污染物不仅可以准确确定PM2.5排放量,从而对大气颗粒物排放实施有效管理与控制,还能够快速分析颗粒物污染来源,从而合理制定针对PM2.5污染的控制措施和排放标准。
然而,被监测地的实际大气环境各不相同,尤其是在夏季,由于空气的湿度较高,因而会导致大气颗粒物(例如,PM2.5)的测量和计算产生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较大误差。
为了确保测量和计算的精确度,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使被测空气在进入PM2.5颗粒物的样品分析设备之前进行加热,这是因为在一个封闭环境中(假设体积一定),当温度升高时,绝对湿度不变,而饱和湿度会变大,所以相对湿度变小(即,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例如,已知采用一种加热管来对流经它的空气进行加热,以降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在已知的上述加热管中,加热管可以包括三部分或者说三层。第一层内管提供气流的平滑的流动路径,它提供接触介质以使加热元件与通过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气体进行加热。第二层或者第二部分可以布置由用于发热的加热电阻或者类似的加热元件(但不局限于电阻式加热元件)。而第三层或者第三部分是隔热层,其作用是减少加热损失,这对于加热元件所提供的加热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且二者之间的偏差较大的应用场合是尤其重要的。
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带有电加热器的加热管,其包括具有电阻丝的裸线的编织结构。将电加热器直接编织在加热管上,或者编织成扁平形状,然后以大螺旋形缠绕在加热管和馈电线上。当给输电线供电时,电加热器在每个区域产生热量,并且流过加热管的流体被均匀加热。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进样管路系统中存在至少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上述隔热层或称绝热层处于加热管的外层,通常由高热阻的柔软蓬松的材料构成。由于隔热层的外侧会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因此在高温状态下,此类隔热层的性能可能会不期望地下降,甚至发生碳化,从而导致加热管的总体性能不可避免地下降。
其次,由于加热管的功能仅仅是在正式测试前对例如空气的流体进行加热,因此经加热管加热的流体势必要流入进样管路(例如,位于样品分析设备内的管路)。换言之,经加热的流体需要从该加热管转移到另一个流路。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加热管的长度有限,必须使用连接件或者接头来使两根管路之间进行连接。
然而,尽管此类连接件或接头通常设计成气密式的,但一方面仍很有可能会漏气,另一方面这种接头本身的比热小,即能储存的能量小,因此导致此类连接件或接头会吸收加热流体的热量并且将其转移到外部环境(例如,大气)中,从而造成大量的加热损失,降低加热效率。
为此,在加热领域中、尤其是用于对待测量分析的样品进行加热的进样管路系统中,始终存在对降低加热损失以提高加热效率的需求,特别是期望能够提供一种就上述两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改进的进样管路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样管路系统,进样管路系统包括:中空的加热管,加热管包括:加热内管,样品在加热内管内流动,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布置在加热内管的外部,由此对加热内管内的样品进行加热,其中,加热管包括待连接的第一连接端;用于样品分析设备的进样管路,进样管路包括第二连接端;管路连接装置,管路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元件,第一连接元件包括供第一连接端穿入其内的一侧和供第二连接端穿入其内的相对的另一侧;加热管台阶部,加热管台阶部径向上接合在第一连接元件与加热管的第一连接端之间,从而借助加热管台阶部产生面向第一连接元件的另一侧敞开的凹部;以及密封元件,密封元件容纳于凹部内,其中,管路连接装置构造成能使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其内部以面对面的方式彼此连接,以使样品从加热管经由进样管路流入样品分析设备内。
借助上述进样管路系统,可以减少管路之间的连接段以及不期望的接头,从而降低加热管路的热损失、提高进样效率和后续的样品分析准确度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加热管包括第一端,在第一端处,加热内管从加热管中相对于加热管的其余部分轴向延伸出,从而形成加热内管伸出段,由此,第一连接端可以是加热内管伸出段的自由端。
通过设置相对突出的加热内管伸出段,可以方便加热管与进样管路之间的流体连接,并且有利于加热管台阶部的形成。
例如,第一连接元件可以构造成具有内螺纹的第一连接螺母。螺母是一种提供固定连接的低成本部件,由此可以降低成本并且通过内侧的螺纹接合提高密封可靠性。
特别是,加热管台阶部可以形成于加热内管伸出段的自由端处。由此,可以使得加热内管伸出段在其与进样管路的连接位置处确保密封性,从而减少从管路连接装置的热量散失。
有利的是,在进样管路的第二连接端处可以设置有外螺纹,从而与第一连接元件的内螺纹接合,以使得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彼此连接。
通过螺纹接合,可以低成本地提供二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容易在第一连接元件内部确定进样管路相对于加热管的第一连接端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凹部可以包括位于径向内侧的第一轴向延伸部分和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二轴向延伸部分以及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轴向延伸部分和第二轴向延伸部分的第三径向延伸部分,其中,至少第三径向延伸部分可以由加热管台阶部提供。
由此,凹部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给密封元件,从而有利于密封元件的安置和密封元件提供可靠的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向延伸部分可以由加热内管伸出段的一部分外表面提供,第二轴向延伸部分可以由加热管台阶部提供,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向延伸部分可以由第一连接元件的一部分内表面提供。
借助加热内管伸出段或者第一连接元件本身的一部分可以减少所需要连接、尤其是焊接的台阶部的尺寸,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在加热管的第一端处也可以设置有第二螺母,以便于在加热内管伸出段与加热管的其它部分之间进行密封。
特别有利地,在加热元件之外,加热管从内到外还可以依次包括隔热层、金属管层和聚合物管层。一方面,聚合物管可以一次注塑成型较长的距离,在使用时可以方便裁下所需长度的一段套装到金属管层外。另一方面,金属管层可以从内部支撑住较长距离的加热管,并且阻隔了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出现的碳化物。此外,在加热管的隔热层外附加金属管层和聚合物管层的组合可以确保结构强度,从而抵抗可能出现的各种外力干扰,确保测量分析的顺利进行。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样品分析系统,该样品分析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以及样品分析设备,第二连接端从样品分析设备延伸出;其中,样品从进样管路系统流入样品分析设备内。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的一个实施例的分层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与进样管路连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样管路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进样管路系统包括与从样品分析设备中延伸出的进样管路连接的管路连接装置;
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样管路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应注意参考的附图并非都按比例绘制,而是可扩大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且在这方面,附图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附图标记列表:
100 进样管路系统;
10 加热管;
12 加热内管;
13 第一连接端;
16 隔热层;
17 金属管层;
18 聚合物管层;
20 进样管路;
22 第二连接端;
30 管路连接装置;
32 第一连接元件;
34 加热管台阶部;
36 密封元件;
38 凹部;
40 第二螺母;
200 样品分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进样管路系统可以连接到样品分析设备、例如污染物检测的仪器(诸如PM2.5的检测设备),以向其提供待分析的样品,但当然也可以用于生物、化学领域的其它需要检测样品的应用场合中。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进样管路系统或包含这种进样管路系统的样品分析系统所针对的对象是任何合适类型的流体、特别是各种气体(例如,携带有诸如PM2.5之类的污染物的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径向”是指加热管的径向方向,这与加热管本身的截面形状是否为圆形无关,而术语“轴向”则是指沿加热管的长度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样管路系统100首先包括中空的加热管10。该加热管10首先包括加热内管12,流体可以在该加热内管12内流动。换言之,加热内管12提供流体流的流动路径,同时还提供使流体与加热元件的接触介质,从而使加热元件与通过加热内管12的流体能进行热交换。
其次,加热管10包括用于加热流体的加热元件,例如呈电阻丝形式的加热元件。为了提高加热效率,通常会在加热内管12的外表面上直接缠绕有加热元件,或者至少确保加热元件与加热内管12的外表面之间是彼此接触的,这是因为传导性热传递的效率通常较高。当然,还可以设想其他形式的加热元件(例如,电磁式)或者加热介质(加热流体)或者其它热交换形式(例如,热对流)。
再者,加热管10还可以包括隔热层16,该隔热层16位于加热内管12外,以减少加热管10的热损失。前述加热元件可以布置在隔热层16与加热内管12之间。
此外,如图1中最清楚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10还可以在隔热层16之外附加地包含金属管层17。该金属管层17优选是不锈钢管层,特别优选是SUS304型的不锈钢管层。一方面,金属管层17可以防止隔热层16与环境空气中的腐蚀因素直接接触,从而扩展加热管10的隔热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金属管本身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大,因此可以提高整个加热管10的支撑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10还可以进一步在金属管层17外再附加有聚合物管。该聚合物管可以由柔性的聚合物材料制成。优选地,该聚合物管是塑料管,尤其是波纹塑料管。
与现有技术中可能对隔热层16外直接包裹PVC塑料或者尼龙布套的情况相比,首先,诸如波纹塑料管之类的聚合物管可以一次注塑成型较长的距离,在使用时可以方便裁下所需长度的一段套装到金属管层17外。其次,金属管层17可以从内部支撑住较长距离的加热管10,并且阻隔了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出现的碳化物(碳化物可能掉渣)。同时,在加热管10的隔热层外附加金属管层17和聚合物管层18的组合可以确保结构强度,从而抵抗可能出现的各种外力干扰,确保测量分析的顺利进行。
图1示意性地示出加热管10的多层结构,加热管10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加热内管12、加热元件、隔热层16、金属管层17以及聚合物管层18。加热管10包括用于与用于样品分析设备200的进样管路20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3。
可以理解到图1仅示出了加热管10的沿其长度的一端。在此,需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术语,即加热管10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一端”。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加热内管12在加热管10的第一端处延伸超出整个加热管10的其余各层或各部分(例如,加热元件、隔热层16、金属管层17以及聚合物管层18)而沿轴向露出。在此,例如可以将露出的加热内管12的部分称为加热内管伸出段但加热内管伸出段不一定露出,因为可以在加热内管伸出段上包裹有其他材料。
在此情况下,术语加热管的“第一端”是指加热管10除了延伸出的加热内管伸出段的其它各层或各部分的自由末端,但不是指加热管10的加热内管12的自由末端,加热内管12或加热内管伸出段的自由末端在图1中则位于第一端的更左侧。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的“第一连接端”是指加热内管伸出段的自由末端。
但在其它更一般的情况下,加热管10的“第一连接端”是指加热管10的将与进样管路20连接的自由末端,因为加热内管12不一定会从加热管10的其余部分中伸出或者加热内管12上还包裹有其它使其不露出的保温或隔热材料。
有利的是,在加热管10的前述第一端处可以设置有第二螺母40(例如,由塑料制成),以便于在加热内管伸出段与加热管10的其它各部分之间提供必要的密封。此外,可以在加热管10的未在图1中示出的相对的第二端处也设有第二螺母40(例如,圆形塑料螺母),以确保固定和密封的可靠性。
为了使经加热的流体(例如,包含颗粒物的空气)能够进入样品分析设备200,通常需要使该加热管10与进样管路20、例如来自样品分析设备200内部的进样管路20流体连接。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样管路系统100还提供用于使加热内管伸出段与进样管路连接的管路连接装置30。在此,除了采用该管路连接装置30之外,加热管10与进样管路20之间的连接不再需要附加的任何接头或者配件,从而可以节省现有技术中的一大段连接管路和中转接头,从而降低成本并且显著减小热损失。
该管路连接装置3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元件32、尤其是呈第一连接螺母形式的第一连接元件32。当第一连接元件32为螺母时,其内表面可以通常具有内螺纹。该第一连接元件32包括供加热管10的第一连接端13穿入其内的一侧和供进样管路20的第二连接端22穿入其内的相对的另一侧。换言之,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32的一侧面向加热管10的第一端(在图2中示出为右侧),而另一侧则背离加热管10的第一端(在图2中示出为左侧)。
该第一连接元件32可以构造成使得加热内管伸出段能(从所述一侧)穿入其内部,或者说该第一连接元件32可以套装到加热内管伸出段上。但加热内管伸出段穿入第一连接元件32内的程度应使其留在第一连接元件32的内部,而不是穿过第一连接元件32的所述另一侧。同样,进样管路20穿入第一连接元件32内的程度应使其留在第一连接元件32的内部。
此外,在穿入第一连接元件32的加热内管伸出段与第一连接元件32之间径向上设置有加热管台阶部34。尤其是,加热管台阶部34接合在第一连接元件32与加热内管伸出段之间。在此,术语“接合”是指加热管台阶部34与第一连接元件32的内表面和加热内管伸出段的外表面均接触,且三者之间的接触达到使加热管台阶部34稳定作用于第一连接元件32和加热内管伸出段之间的程度,特别优选是能够达到不使经加热的流体从加热管台阶部34与第一连接元件32或者与加热内管伸出段之间漏出的程度。
借助上述加热管台阶部34可以产生一种凹部38,该凹部38面向第一连接元件32的前述另一侧敞开。该凹部38的凹入形状可以不是完全由加热管台阶部34所形成的。因此,在此所用的术语是“借助加热管台阶部34产生凹部38”,而不一定是“由加热管台阶部34形成凹部38”。
如图2-3所示,该凹部38可以包括三个部分,即大致轴向延伸的第一轴向延伸部分、同样也是大致轴向延伸的第二轴向延伸部分以及大致径向延伸的第三径向延伸部分。第一轴向延伸部分和第二轴向延伸部分彼此径向间隔开。第一轴向延伸部分可以比第二轴向延伸部分更远离第一连接元件32的内表面,而第二轴向延伸部分则可以比第一轴向延伸部分更远离加热内管伸出段的外表面。但应注意到,第一轴向延伸部分可以本身就是第一连接元件32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而第二轴向延伸部分可以本身就是加热内管伸出段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上述第三径向延伸部分可由加热管台阶部34提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向延伸部分由加热内管伸出段的一部分外表面提供,第二轴向延伸部分由加热管台阶部34提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向延伸部分由加热内管伸出段的一部分外表面提供,而第二轴向延伸部分由第一连接元件32的一部分内表面提供。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凹部38所包括的三个部分、即第一轴向延伸部分、第二轴向延伸部分和第三径向延伸部分均可由加热管台阶部34来形成。图2示出第二轴向延伸部分由加热管台阶部34提供的实施例,而图3示出第二轴向延伸部分由第一连接元件32的一部分内表面提供的实施例。
但可以理解到,如上所述的凹部38的各个部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凹部38的形状也可以有许多变型,例如可以包括C形的弧形截面,或者虽然凹部38也包括三个部分,但每个部分并不是基本沿轴向或者沿径向延伸的,而是相对于这些方向倾斜的。只要能实现容纳密封元件且避免泄漏的任何形式的凹部38都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优选的是,加热管台阶部34可以直接焊接于加热内管伸出段上,但也能以其它方式来连结到加热内管伸出段上,例如通过夹持、卡接、粘附等方式,只要符合期望的结构强度、牢固度和密封性即可。
此外,加热管台阶部34可以与由第一连接螺母的头部所形成的止挡部存在一定的轴向间隔。可以理解到,所谓的第一连接元件32的头部比其余部分更径向向内突出,如图2中最清楚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管台阶部34可以形成于加热内管伸出段的自由末端处或者至少邻近自由末端(即,第一连接端13)。在此情况下,待连接的进样管路20也能以其自由末端(即,第二连接端22)与加热内管伸出段的自由末端彼此面对面地抵靠。
为了加强密封作用,管路连接装置30还可以包括密封元件36,该密封元件36容纳于凹部38内。有利的是,密封元件36可以构造为安装在凹部38内的O型圈。例如,O型圈可由橡胶或者硅胶制成。由于凹部38在第一连接元件32内部面向待连接的进样管路20,因此密封元件36也直接面向进样管路20,并且在第一连接元件32与进样管路20连接时可以直接抵靠于进样管路20。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前述进样管路系统100在内的样品分析系统,第二连接端22从样品分析设备200延伸出,以使得样品从进样管路系统100流入样品分析设备200内,如图2中最清楚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空的进样管路20可以包括使经加热的流体流入并流经它的内管。此外,进样管路20还可以包括位于内管外的套管或套筒,套管或套筒的外表面上可以设有外螺纹,以能够实现与第一连接元件32的内螺纹接合,从而使进样管路20的第二连接端22能固定到与加热管10的第一连接端13面对面抵靠的稳定位置。另外,进样管路20也可以包括面向第一连接元件32的密封元件36,例如O型圈,但这不是必要的。
最后,借助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进样管路系统100中的加热管10与用于样品分析设备200的进样管路20的连接过程。首先,先将第一连接元件32穿到或者说套到加热管10上、例如加热内管伸出段上,直到加热管10的第一连接端13、例如加热内管伸出段的自由末端位于第一连接元件32的内部,特别是更靠近其面向加热管10的第一端的一侧。
然后,将加热管台阶部34连接到、例如焊接到加热管10上、尤其是加热内管伸出段上,以使得加热管台阶部34径向上位于、例如径向上接合在加热内管伸出段与第一连接元件32之间。
再者,将密封元件36、例如O型圈安装到借助加热管台阶部34(以及加热内管伸出段和/或第一连接元件32)所形成的凹部38内。
随后,将待连接的进样管路20的第二连接端22借助例如螺纹连接而固定到第一连接元件32,直至进样管路20的第二连接端22(即,其自由末端)抵靠于加热内管伸出段的第一连接端13(即,其自由末端)上,从而产生可靠密封的彼此面对面的流体连接。
最后,使经加热的流体、例如空气从加热管流入该已连接好的进样管路20中,从而进入后续的样品分析设备200中。
总体来说,如此设计的进样管路系统100简化了加热管10与进样管路20之间的连接结构。尤其是,现有技术中一半以上的连接结构(例如,中转接头)被拆除,从而能够明显减少加热损失,并提高密封的可靠性。特别是,通过第一连接元件32的牢固固定,凹部38内的密封O型圈在压力下更好地提供密封功能。
尽管在各附图中参照了对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管以及连接到分析仪器内的进样管路的实例来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但应当理解到,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实施例可应用至具有相似结构和/或功能的其它应用场合上,例如用于其它生物学、化学、试验等领域的流体加热。
前面的描述已经给出了许多特征和优点,包括各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以及装置和方法的结构和功能的细节。本文的意图是示例性的,并不是穷尽性的或限制性的。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对由所附权利要求所表达的术语的宽泛上位含义所指示的全部范围内做出各种改型,尤其是在结构、材料、元素、部件、形状、尺寸和部件的布置方面,包括这些方面在此处所描述的原理范围内的结合。在这些各种改型未偏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程度内,意味着它们也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进样管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管路系统包括:
中空的加热管(10),所述加热管包括:
加热内管(12),样品在所述加热内管内流动,
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布置在所述加热内管(12)的外部,
由此对所述加热内管内的样品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加热管(10)包括待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3);
用于样品分析设备的进样管路(20),所述进样管路(20)包括第二连接端(22);
管路连接装置(30),所述管路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元件(32),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包括供所述第一连接端(13)穿入其内的一侧和供所述第二连接端(22)穿入其内的相对的另一侧;
加热管台阶部(34),所述加热管台阶部径向上接合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32)与所述加热管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之间,从而借助所述加热管台阶部(34)产生面向所述第一连接元件(32)的所述另一侧敞开的凹部(38);以及
密封元件(36),所述密封元件容纳于所述凹部(38)内;
其中,所述管路连接装置(30)构造成能使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连接端(22)在其内部以面对面的方式彼此连接,以使所述样品从所述加热管(10)经由所述进样管路(20)流入所述样品分析设备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0)包括第一端,在所述第一端处,所述加热内管(12)从所述加热管(10)中相对于所述加热管(10)的其余部分轴向延伸出,从而形成加热内管伸出段,由此,所述第一连接端(13)是所述加热内管伸出段的自由末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32)构造成具有内螺纹的第一连接螺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台阶部(34)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3)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样管路(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2)处设置有外螺纹,从而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32)的内螺纹接合,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13)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2)彼此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8)包括位于径向内侧的第一轴向延伸部分和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二轴向延伸部分以及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轴向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分的第三径向延伸部分,其中,至少所述第三径向延伸部分由所述加热管台阶部(34)提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延伸部分由所述加热内管伸出段的一部分外表面提供,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分由所述加热管台阶部(34)提供或者由所述第一连接元件(32)的一部分内表面提供。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管(10)的所述第一端处设置有第二螺母(40),以便于在所述加热内管伸出段与所述加热管(10)的其它部分之间进行密封。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元件之外,所述加热管(10)从内到外还依次包括隔热层(16)、金属管层(17)和聚合物管层(18)。
10.一种样品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分析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样管路系统(100);以及
样品分析设备(200),所述第二连接端(22)从所述样品分析设备延伸出;
其中,所述样品从所述进样管路系统(100)流入所述样品分析设备(200)内。
CN202020189674.1U 2020-02-20 2020-02-20 进样管路系统及样品分析系统 Active CN211978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9674.1U CN211978437U (zh) 2020-02-20 2020-02-20 进样管路系统及样品分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9674.1U CN211978437U (zh) 2020-02-20 2020-02-20 进样管路系统及样品分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8437U true CN211978437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6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9674.1U Active CN211978437U (zh) 2020-02-20 2020-02-20 进样管路系统及样品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8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9903B2 (en) Non-metallic flow-through electrodeless conductivity sensor with leak and temperature detection
RU2570820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ссовки трубн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US6995563B2 (en) Nonmetallic process connection
US5064604A (en) Cost effective fluid line status sensor system
US20090084198A1 (en) Atmospheric sampling apparatus with flexible line and probe
CN105928975A (zh) 一种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变气氛压力导热系数测试装置
US20140283626A1 (en) Tubular membrane gas and volatile compounds sampler for fluid introduction at atmospheric to high pressure
US20190189472A1 (en) Pfa tube heater with flexible heating elements
CN211978437U (zh) 进样管路系统及样品分析系统
WO2013120459A1 (zh) 一种管路柔性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7383745B2 (en) Heated sampling hose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
CN102803928A (zh) 可加热的流通测量皿
CN102735708A (zh) 一种铜管换热系数的测定系统及方法
CN110274734A (zh) 漏液检测装置、加热箱以及色谱分析系统
CN202471741U (zh) 用于强酸性溶液的自动进样器采样针
CN207066628U (zh) 一种分离环境温度影响天然气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
CN205762767U (zh) 用于热脱附吸附管的老化装置
US20170198852A1 (en) Heatable Tube
CN206958476U (zh) 易于组装的供暖pe管
CN213600249U (zh) 一种应用在高温带电设备或管道上的绝缘式温度检测装置
CN103234908A (zh) 温控气体红外分析通用型联接装置
CN218766206U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监测设备四通道同时采样装置
CN112730505B (zh) 用于低温流体节流和定量测量的可视化实验舱
CN218689516U (zh) 一种温度检测装置和管式反应器
JP5593170B2 (ja) 流体温度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