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36308U - 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36308U CN211936308U CN202020467224.4U CN202020467224U CN211936308U CN 211936308 U CN211936308 U CN 211936308U CN 202020467224 U CN202020467224 U CN 202020467224U CN 211936308 U CN211936308 U CN 211936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chamber
- double
- resin adsorption
- waste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6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3795 desorp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38 degrea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08000028659 discharg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3527 degreas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37 degreasing ag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08 plant was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815 organic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UHOVQNZJYSORNB-UHFFFAOYSA-N Benz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 UHOVQNZJYSOR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808 molecular sie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957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sodium alumin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Na+].[Al+3].[O-][Si]([O-])=O.[O-][Si]([O-])=O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70 biolog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855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41 combus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YJTKZCDBKVTVBY-UHFFFAOYSA-N 1,3-Diphenylbenzene Chemical group C1=CC=CC=C1C1=CC=CC(C=2C=CC=CC=2)=C1 YJTKZCDBKVTVB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Tolu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78 acidif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084 catalytic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9 in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lass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555 benz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88 paraffi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01 scrubb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Chl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l]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Dihydrogen 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SDPWZHWYPCBBB-UHFFFAOYSA-N Methanethiol Chemical compound SC LSDPWZHWYPCBB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TQNGGLPUBDAKN-UHFFFAOYSA-N O-Xyl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C CTQNGGLPUBDA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CKMPCXJQFINFW-UHFFFAOYSA-N Sulphide Chemical compound [S-2] UCKMPCXJQFINF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35 aliphatic alka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98 atmosphe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5 bio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0 chl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1 chl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32 deod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37 hydrogen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03 metabol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0 me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oxygen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572 poisoning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07 pois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096 x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该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洗涤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树脂吸附单元和冷凝回收单元、风机和排气筒。本实用新型的针对常用的废气处理技术在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场各单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的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目标和优化措施,以达到石油化工行业的废气排放要求,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处理工艺、运行方式、控制手段等的考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各单元产生的气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但含有链烷烃、苯系物等生物难降解物质,且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臭气,常用的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一、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固体表面的吸附能力,使废气与大表面的多孔性固体物质(吸附剂)相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上,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该方法污染物去除效果好,能耗较低、脱附再生后的吸附剂可重复使用,适用于浓度1000~20000mg/m3,气量较小的废气的处理。
目前常用的吸附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活性碳纤维吸附、分子筛转轮等。其中活性炭吸附应用最广泛,它是依靠物理吸附,即表面的有效吸附面积来吸附污染物。
分子筛转轮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吸附方法。分子筛转轮一般分为反应区、冷却区和再生区三部分。有机废气从处理区流过后变成相对干净的空气。部分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气用再生风机推动,从冷却区流过后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流过转轮的再生区。当再生空气流过转轮时,吸附在转轮上的有机污染物被脱附出来,同时被再生空气带走。由于分子筛对有机溶剂有一定吸附效果,因此常用于喷漆、印刷等行业的废气治理。
二、等离子法
等离子法是处理恶臭气体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利用高纯度金属基板上嵌入电极,在基板内压入接地电极,从而形成离子发生片或离子发生管。再施加高频高压交流电,放电便会在电极附近沿基板表面展开。能产生大量的α粒子,α粒子与空气中的氧进行碰撞进而产生大量的正负氧离子和强氧化性自由基O、OH、HO2等。这些离子、自由基和激发态分子都是有极高的化学活性,在其作用下并在短时间内将H2S、NH3、CH3SH、VOCS等恶臭污染物中的有机物份子氧化分解成无害的小分子物质(主要为CO2和 H2O),最终达到净化目的。
三、生物法
生物处理方法处理有机废气的原理,是活性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利用新陈代谢过程对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从而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生物法是一种无害的有机废气处理方式,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均低,不产生二次污染。
按微生物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不同,可将生物处理工艺分为附着生长系统和悬浮生长系统。附着生长系统中的微生物是附着在固体介质上,废气通过固定床时被吸附、吸收,最终被微生物所降解,典型的方式是生物过滤法;悬浮生长系统中微生物存在于液体中,废气通过传质进入液相中,从而被微生物降解,典型的方式是生物吸收法,主要用于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废气的处理;而同时具有两种生长系统特性的典型方式是生物滴滤法。与其他两种生物法相比,生物滴滤法污染物负荷更高,操作简单,易于控制,适用于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
四、热处理法
热处理技术主要指燃烧法,该方法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效果好,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烃类有机废气和恶臭气体,常用的燃烧法有蓄热燃烧和催化燃烧。
蓄热燃烧是指,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在氧化炉内的高温环境中(约 815℃)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从而使废气得到净化。
催化燃烧是在较低的温度(200~400℃)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氧化为CO2和H2O,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催化燃烧与蓄热燃烧相比,温度相对较低,安全性更高。
五、溶剂吸收法
溶剂吸收法指的是通过液体吸收剂与有机废气接触,使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被液体吸收,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吸收过程是气相和液相之间进行气体分子扩散或者湍流扩散进行物质转移。吸收法适用于溶解度较高的废气的处理,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安全性高。
以上废气处理技术虽能够解决上述这类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各单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吸附法中,活性炭吸附应用最广泛,但活性炭吸附油气时存在一些问题,如热效应明显,易形成过热面自燃,存在安全隐患,且三苯易使活性炭失活,从而存在频繁的后处理及可能的二次污染,以及使用寿命低等问题。
分子筛转轮技术设备造价、运行及日常维护费用较高,经济效益差。
等离子法单独使用处理上述废气可能存在超标风险,需要联合其他废气净化技术使用,等离子法一次性费用较高,且不能应用于易燃易爆场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生物法虽然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低,但是对于链烷烃类的物质去除效果一般,单独使用生物法处理此类VOCs废气存在超标的风险,需要和其他废气处理技术结合使用。
燃烧法适用于高浓度废气,如果进气浓度较低,释放的反应热不足,无法达到燃烧温度,还需额外补充能源,或者采取前端增加浓缩预处理单元,提高进气浓度,因此对于浓度在中间范围的废气经济性较差;除此以外,燃烧法的反应温度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投资费用高,占地面积大。同时,废气中如含有硫、卤素、氯等物质,容易引起催化剂中毒、失活,污染物去除率下降甚至无处理效果。
溶剂吸收法只能去除硫化物及溶解度较高的污染物,对于溶解度较低的物质,如苯,去除效果一般,不能直接达到排放标准要求。且吸收后的溶剂易形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以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各单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量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但含有链烷烃、苯系物等生物难降解物质,且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臭气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该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洗涤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树脂吸附单元和冷凝回收单元、风机和排气筒;
所述洗涤单元包括双层洗涤塔,双层洗涤塔底部设置有进气口,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生物处理单元包括双层生物滤池、水泵和循环水箱;
所述树脂吸附单元包括树脂吸附装置;
所述冷凝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冷凝机、回流系统和储油罐;
所述双层洗涤塔、所述双层生物滤池、所述树脂吸附装置、所述风机和所述排气筒依次连接;
所述树脂吸附装置、所述换热器、所述冷凝机和所述储油罐依次连接;
所述双层洗涤塔包括碱洗室和除油室;所述碱洗室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成分,所述除油室用于降低废气中的油气浓度;
所述双层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所述生物滴滤层和所述生物过滤层通过水泵与所述循环水箱连接;所述循环水箱与所述生物滴滤层底部连接,接收由双层生物滤池排出的循环水;
所述树脂吸附装置包括两台树脂吸附罐,两台吸附罐交替进行吸附和解吸;
所述冷凝机通过所述回流系统与双层洗涤塔的进气口连接,用于将冷凝机出口无法冷凝的不凝气引至双层洗涤塔。
优选地,所述双层洗涤塔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碱洗室、引流仓、除油室,引流仓用于将碱洗室的气体引入除油室,同时用于避免除油室中的除油剂滴落到碱洗室;
所述碱洗室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碱洗室储水区、碱洗室填料层、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所述碱洗室储水区一侧设置有碱洗室排污口;所述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由多个雾状喷头构成;
所述引流仓由依次连接的中空环状引流槽、多根支撑条、防水帽构成;
所述除油室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除油室储水区、除油室填料层、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所述除油室储水区为中空环状引流槽通过支撑板与双层洗涤塔侧壁之间形成的封闭区域;所述除油室储水区设置有除油室排污口;所述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由多个雾状喷头构成。
优选地,所述环形布水系统中的多个雾状喷头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双层生物滤池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
所述生物滴滤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滴滤池、第一填料支撑组件、生物滴滤填料层、第一溢流堰布水器;
所述生物过滤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填料支撑组件、生物过滤填料层、第二溢流堰布水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溢流堰布水器和所述第二溢流堰布水器的边缘均呈锯齿状。
优选地,所述双层生物滤池的内壁处还设置有导流坡,用于防止气体从填料与设备内壁间隙越过填料,使气体直接去往排气口;所述导流坡由多个弧形导流片拼接而成,每块导流片由支杆固定于双层生物滤池内壁。
优选地,所述树脂吸附罐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树脂吸附罐进气区、树脂吸附罐吸附区、树脂吸附罐出气区;
所述树脂吸附罐吸附区由装料口、人孔、树脂填料、设置于树脂填料上部及下部的防跑料设施、设置于树脂填料下部的防跑料设施下部的填料支架组成;
所述树脂吸附罐的顶部设置有解吸蒸汽进口,所述树脂吸附罐的底部设置有解吸蒸汽出口;
所述树脂吸附罐的侧部设置有废气进口,所述树脂吸附罐的顶部设置有废气出口;
所述树脂吸附罐还设置有温度变送器。
优选地,所述树脂吸附罐还连接有安全阀和压力表。
优选地,所述填料支架为不锈钢格栅,所述防跑料设施采用瓷球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常用的废气处理技术在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场各单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的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目标和优化措施,以达到石油化工行业的废气排放要求,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处理工艺、运行方式、控制手段等的考量。
首先,节约占地面积。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到的双层洗涤塔、双层生物滤池在结构上进行创新,将两个功能相同的或者功能不同的塔体纵向叠加设计,在保证处理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将设备的占地面积减小50%,极大的节约了使用方的占地面积。
第二,降低设备造价,本实用新型的将两个洗涤塔、两个生物滤池合二为一,采用纵向叠加的方式分别拼接成一个塔体,减少了一个拼接面,降低了设备造价,节约设备初次投资。
第三,创新的布水方式,更好的控制气体湿度。双层洗涤塔采用环装布水系统及雾状喷头,可在布水区形成雾层,液滴密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通过雾状喷头将液体分散成直径更小的雾滴,增加了与废气接触的表面积,提高了H2S等酸性恶臭成分的去除效果,同时起到降低油气浓度的效果。双层生物滤池采用溢流堰布水器,齿状结构,交叉排列呈“丰”字型结构,循环水由循环水进水口进入溢流堰布水器,通过布水器边缘锯齿形结构缝隙溢流到生物滤料表面,这种锯齿形堰式水槽结构的溢流堰布水器可以使布水更加均匀,同时有利于填料表面湿度的控制。生物滴滤层采用连续进水方式,生物过滤层采用间断进水方式。生物过滤层进水由安装在排放总管上的气体湿度探测仪给出信号控制补水控制阀的开关,当排放气体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打开上层生物过滤层补水控制阀,连续开启时间一段时间后或湿度大于设定值时,关闭生物过滤层补水控制阀。这种连锁方式有效的控制气体的湿度,使气体湿度保持在最适宜的范围内。
第四,经济效益显著。本实用新型的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没有回收价值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通过对解吸气的冷凝进行油品的回收,回收液可以再次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第五,安全高效。一般吸附工艺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但活性炭吸附油气含量较高的气体时存在一些问题,如热效应明显,易形成过热面自燃,存在安全隐患,且三苯易使活性炭失活,从而存在频繁的后处理及可能的二次污染,以及使用寿命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采用树脂吸附剂代替常用的活性炭吸附剂,相比于其他吸附剂,树脂吸附率高,温升低,适用于油气吸附分离,并且树脂解析容易,可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层洗涤塔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环形布水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层生物滤池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溢流堰布水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流坡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树脂吸附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树脂吸附罐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双层洗涤塔、2-双层生物滤池、3-树脂吸附罐、4-风机、5-排气筒、 6-换热器、7-冷凝机、8-储油罐、9-循环水箱、10-水泵;
101-碱洗室储水区、102-碱洗室填料层、103-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104- 碱洗室排污口、105-中空环状引流槽、106-支撑条、107-防水帽、108-除油室储水区、109-除油室填料层、110-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111-除油室排污口、112-碱液进口、113-除油剂进口、114-废气进气口;
201-滴滤池、202-第一填料支撑组件、203-生物滴滤填料层、204-第一溢流堰布水器、2041-第一滴滤循环水进水口、205-第二填料支撑组件、206- 生物过滤填料层、207-第二溢流堰布水器、2071-第二滴滤循环水进水口、208-导流坡、2081-弧形导流片、2082-支杆、209-排污口;
301-装料口、302-人孔、303-树脂填料、304-防跑料设施、305-填料支架、306-解吸蒸汽进口、307-解吸蒸汽出口、308-温度变送器接口、309-废气进口、310-废气出口、311-安全阀接口、312-压力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该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洗涤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树脂吸附单元和冷凝回收单元、风机和排气筒;
洗涤单元包括双层洗涤塔,双层洗涤塔底部设置有进气口,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生物处理单元包括双层生物滤池、水泵和循环水箱;
树脂吸附单元包括树脂吸附装置;
冷凝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冷凝机、回流系统和储油罐;
双层洗涤塔、双层生物滤池、树脂吸附装置、风机和排气筒依次连接;
树脂吸附装置、换热器、冷凝机和储油罐依次连接;
双层洗涤塔包括碱洗室和除油室;碱洗室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成分,除油室用于降低废气中的油气浓度;
双层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通过水泵与循环水箱连接;循环水箱与生物滴滤层底部连接,接收由双层生物滤池排出的循环水;
树脂吸附装置包括两台树脂吸附罐,两台吸附罐交替进行吸附和解吸;
冷凝机通过回流系统与双层洗涤塔的进气口连接,用于将冷凝机出口无法冷凝的不凝气引至双层洗涤塔。
作为优选方案,双层洗涤塔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碱洗室、引流仓、除油室,引流仓用于将碱洗室的气体引入除油室,同时用于避免除油室中的除油剂滴落到碱洗室;
碱洗室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碱洗室储水区、碱洗室填料层、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碱洗室储水区一侧设置有碱洗室排污口;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由多个雾状喷头构成;
引流仓由依次连接的中空环状引流槽、多根支撑条、防水帽构成;
除油室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除油室储水区、除油室填料层、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除油室储水区为中空环状引流槽通过支撑板与双层洗涤塔侧壁之间形成的封闭区域;除油室储水区设置有除油室排污口;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由多个雾状喷头构成。
其中,引流仓作用是使碱洗室气体进入除油室,同时避免除油剂滴落到下层碱洗室。
其中,支撑条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2~4根。
其中,雾状喷头的使用,可使布水区形成碱液雾层,液滴密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通过雾状喷头将碱液分散成直径更小的雾滴,增加了与废气接触的表面积,提高了H2S等酸性恶臭成分的去除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环形布水系统中的多个雾状喷头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双层生物滤池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
生物滴滤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滴滤池、第一填料支撑组件、生物滴滤填料层、第一溢流堰布水器;
生物过滤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填料支撑组件、生物过滤填料层、第二溢流堰布水器。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溢流堰布水器和第二溢流堰布水器的边缘均呈锯齿状。
作为优选方案,双层生物滤池的内壁处还设置有导流坡,用于防止气体从填料与设备内壁间隙越过填料,使气体直接去往排气口;导流坡由多个弧形导流片拼接而成,每块导流片由支杆固定于双层生物滤池内壁。导流坡防止了气体从填料与设备内壁间隙越过填料,直接去往排气口。同时,导流片设计成弧形的目的是增加气体切向分散方向,使布气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方案,树脂吸附罐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树脂吸附罐进气区、树脂吸附罐吸附区、树脂吸附罐出气区;
树脂吸附罐吸附区由装料口、人孔、树脂填料、设置于树脂填料上部及下部的防跑料设施、设置于树脂填料下部的防跑料设施下部的填料支架组成;
树脂吸附罐的顶部设置有解吸蒸汽进口,树脂吸附罐的底部设置有解吸蒸汽出口;
树脂吸附罐的侧部设置有废气进口,树脂吸附罐的顶部设置有废气出口;
树脂吸附罐还设置有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接口可设置于树脂吸附罐的吸附层的位置,温度变送器用于检测吸附剂床层温度,避免吸附剂温度过高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作为优选方案,树脂吸附罐还连接有安全阀和压力表。安全阀接口和压力表接口可设置于树脂吸附罐的顶部。安全阀起到控制罐体压力不超过规定值的作用,压力表用于测量罐体压力。
作为优选方案,树脂吸附罐的罐体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选方案,填料支架为不锈钢格栅,防跑料设施采用瓷球材料制成。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洗涤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树脂吸附单元和冷凝回收单元、风机4和排气筒5;
洗涤单元包括双层洗涤塔1,双层洗涤塔1底部设置有进气口,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生物处理单元包括双层生物滤池2、水泵10和循环水箱9;
树脂吸附单元包括树脂吸附装置;
冷凝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6、冷凝机7、回流系统和储油罐8;
双层洗涤塔1、双层生物滤池2、树脂吸附装置、风机4和排气筒5依次连接;
树脂吸附装置、换热器6、冷凝机7和储油罐8依次连接;
双层洗涤塔1包括碱洗室和除油室;碱洗室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成分,除油室用于降低废气中的油气浓度;
双层生物滤池2包括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通过水泵10与循环水箱9连接;循环水箱9与生物滴滤层底部连接,接收由双层生物滤池2排出的循环水;
树脂吸附装置包括两台树脂吸附罐3,两台吸附罐3交替进行吸附和解吸;
冷凝机7通过回流系统与双层洗涤塔1的进气口连接,用于将冷凝机7 出口无法冷凝的不凝气引至双层洗涤塔1。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层洗涤塔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双层洗涤塔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碱洗室、引流仓、除油室,引流仓用于将碱洗室的气体引入除油室,同时用于避免除油室中的除油剂滴落到碱洗室;
碱洗室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碱洗室储水区101、碱洗室填料层102、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103;碱洗室储水区101一侧设置有碱洗室排污口104;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103由多个雾状喷头构成;
引流仓由依次连接的中空环状引流槽105、多根支撑条106、防水帽107 构成;
除油室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除油室储水区108、除油室填料层109、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110;除油室储水区108为中空环状引流槽105通过支撑板与双层洗涤塔1侧壁之间形成的封闭区域;除油室储水区108设置有除油室排污口111;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110由多个雾状喷头构成。
环形布水系统中的多个雾状喷头对称分布。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环形布水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雾状喷头的个数为12个。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层生物滤池的示意性结构图,双层生物滤池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
生物滴滤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滴滤池201、第一填料支撑组件 202、生物滴滤填料层203、第一溢流堰布水器204;
生物过滤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填料支撑组件205、生物过滤填料层206、第二溢流堰布水器207。
第一溢流堰布水器204和第二溢流堰布水器207的边缘均呈锯齿状。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溢流堰布水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作为优选方案,双层生物滤池2的内壁处还设置有导流坡208,用于防止气体从填料与设备内壁间隙越过填料,使气体直接去往排气口;导流坡 208由多个弧形导流片2081拼接而成,每块导流片由支杆2082固定于双层生物滤池2内壁。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流坡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树脂吸附罐的示意性结构图,树脂吸附罐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树脂吸附罐进气区、树脂吸附罐吸附区、树脂吸附罐出气区;
树脂吸附罐吸附区由装料口301、人孔302、树脂填料303、设置于树脂填料303上部及下部的防跑料设施304、设置于树脂填料303下部的防跑料设施304下部的填料支架305组成;
树脂吸附罐3的顶部设置有解吸蒸汽进口306,树脂吸附罐3底部设置有解吸蒸汽出口307;
树脂吸附罐3的侧部设置有废气进口309,树脂吸附罐3的顶部设置有废气出口310;
树脂吸附罐3还设置有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接口可以设置在图7 中的308所示位置。
解吸蒸汽出口307与换热器6的入口连接。
树脂吸附罐3还连接有安全阀(未示出)和压力表(未示出),如图8 所示,安全阀接口311和压力表接口312设置于树脂吸附罐3的顶部。
树脂吸附罐3采用不锈钢材质,填料支架305为不锈钢格栅,防跑料设施304采用瓷球材料制成。瓷球防止树脂填料303从不锈钢格栅的孔中露出,上层铺垫瓷球防止在风机4作用下树脂填料303被吸出设备。
其中,装料口301用于填装树脂填料303,人孔302用于卸料以及设备的检修。
上述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在运行时的步骤包括:
来自污水处理厂各单元的废气经过收集管道汇集后,首先经废气进气口114进入双层洗涤塔1,去除废气中大部分的H2S等酸性恶臭成分,除油室用于降低油气浓度。同时,双层洗涤塔1能够去除待处理废气中的杂质颗粒物,增加废气湿度。双层洗涤塔1出口尾气接着进入双层生物滤池2。
废气由下而上穿过碱洗室填料层102,碱液由碱液进口112进入碱洗室布水系统,从上至下穿过碱洗室填料层102。在气相上升过程中,与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103喷淋出的碱液在填料表面进行充分地逆流接触,在此期间,废气中的颗粒物、以及部分H2S等酸性恶臭成分得以有效去除。碱液穿过碱洗室填料层102后,进入碱洗室储水区101,碱洗室排污口104排入污水管网(未示出)。
气相穿过碱液雾层后,通过引流仓,进入除油室。经过碱洗处理的废气进入上层除油室。除油室降低了废气中油气的浓度,进而起到降低废气浓度峰值的作用。
废气由下而上穿过除油室填料层109,除油剂由除油剂进口113进入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110,从上至下穿过除油室填料层109。在气相上升过程中,与除油室顶部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110喷淋出的除油剂在填料表面进行充分地逆流接触,在此期间,废气中的油气浓度降低,进一步起到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作用。除油剂穿过除油室填料层109后,进入除油室储水区 108,通过除油剂排污口111排入污水管网(未示出)。
处理后的废气通过双层洗涤塔1的排气口连接双层生物滤池2的进气口,进入生物处理单元。
生物滴滤填料层203及生物过滤填料层206均填充表面多孔火山岩生物滤料。
臭气由下而上依次经过生物滴滤填料层203、第一溢流堰布水器204、生物过滤填料层206,第二溢流堰布水器207,臭气中的不同污染物分别与附着生长在表面多孔火山岩生物滤料表面的生物膜上的优势菌种充分接触,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效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污染物,特别是苯、甲苯、二甲苯等水溶性较小的物质。
循环水分别由第一滴滤循环水进水口2041和第二滴滤循环水进水口 2071进入第一溢流堰布水器204和第二溢流堰布水器207,通过布水器边缘锯齿形结构缝隙溢流到生物滤料表面,这种锯齿形堰式水槽结构的布水系统可以使布水更加均匀,同时有利于填料表面湿度的控制。循环水分别通过水泵10提升进入生物过滤层和生物滴滤层顶部的溢流堰布水器,自上而下穿过多孔火山岩生物滤料,在逆流过程中与臭气充分接触,提高除臭效果,最后由底部的排污口209自流至与设备底部相连的循环水箱9。
生物滴滤层采用连续进水方式,生物过滤层采用间断进水方式,均通过水泵10提升进入布水器。生物过滤层进水由气体湿度探测仪(未示出) 给出信号控制补水控制阀的开关,当排放气体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进行补水,连续开启时间一段时间后或湿度大于设定值时,停止补水。
双层生物滤池2出口尾气进入树脂吸附单元。
树脂吸附罐3采用树脂填料303,相比于其他吸附剂,树脂吸附率高,温升低,适用于油气吸附分离,并且树脂解析容易,可反复使用。
废气从废气进口309进入树脂吸附罐3,废气上升穿过树脂吸附罐吸附区,与吸附区的树脂填料303接触,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吸附在树脂填料303的表面,达到净化废气的作用。处理后的废气通过废气出口310排出。
两台树脂吸附罐3交替进行吸附解吸,初始运行初期,两台树脂吸附罐3都没有达到吸附饱和,此时一台吸附,另一台等待工作;当解吸的一台完成解析,另一台还没有达到吸附饱和,此时一台处于等待工作状态。在大部分的运行过程中,一台吸附罐进行吸附的同时,另一台进行解吸,通过树脂吸附的作用去除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设两台树脂吸附罐3分别为A、B,B吸附罐解析完成,进入待用状态。当A吸附罐达到吸附饱和时,由进气管线上气动开关阀控制,切换至B吸附罐吸附,A 吸附罐采用蒸汽进行解吸,循环此过程。此过程采用蒸汽解吸,解吸蒸汽从树脂吸附罐3顶部的解吸蒸汽进口306通入,解析气由底部的解吸蒸汽出口307排出,去往冷凝回收单元的换热器6的热介质入口,在冷却水的作用下带走解吸气部分热量,换热器6出口尾气进入冷凝机7,采用-25℃中冷技术回收废气中的油品组分,回收液进入储油罐8,可以再进行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树脂吸附罐3废气出口310气体,满足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在风机4 的作用下通过排气筒5达标排放。冷凝回收单元设置回流系统,冷凝机7 出口无法冷凝的不凝气引至双层洗涤塔1进气口,再进行处理。
采用上述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在某石化企业进行试验,设计装置进气负荷为10000Nm3/h,臭气来自污水处理厂个单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
树脂吸附废气处理装置废气设计进、出指标见表1。
表1生化处理废气设计进、出指标
处理效果如表2所示:
表2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处理效果表
注:该表为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连续测得实验数据平均值。
如表2所示,采用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处理石化污水厂产生的中浓度VOC废气,对于非甲烷总烃的去除率高达99.2%,对硫化氢的去除率高达100%,对于三苯也同样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该实验结果表明,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对于石化污水厂产生的中浓度VOC废气,具有优异的处理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9)
1.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包括:洗涤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树脂吸附单元和冷凝回收单元、风机和排气筒;
所述洗涤单元包括双层洗涤塔,双层洗涤塔底部设置有进气口,顶部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生物处理单元包括双层生物滤池、水泵和循环水箱;
所述树脂吸附单元包括树脂吸附装置;
所述冷凝回收单元包括换热器、冷凝机、回流系统和储油罐;
所述双层洗涤塔、所述双层生物滤池、所述树脂吸附装置、所述风机和所述排气筒依次连接;
所述树脂吸附装置、所述换热器、所述冷凝机和所述储油罐依次连接;
所述双层洗涤塔包括碱洗室和除油室;所述碱洗室用于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成分,所述除油室用于降低废气中的油气浓度;
所述双层生物滤池包括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所述生物滴滤层和所述生物过滤层通过水泵与所述循环水箱连接;所述循环水箱与所述生物滴滤层底部连接,接收由双层生物滤池排出的循环水;
所述树脂吸附装置包括两台树脂吸附罐,两台吸附罐交替进行吸附和解吸;
所述冷凝机通过所述回流系统与双层洗涤塔的进气口连接,用于将冷凝机出口无法冷凝的不凝气引至双层洗涤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层洗涤塔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碱洗室、引流仓、除油室,引流仓用于将碱洗室的气体引入除油室,同时用于避免除油室中的除油剂滴落到碱洗室;
所述碱洗室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碱洗室储水区、碱洗室填料层、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所述碱洗室储水区一侧设置有碱洗室排污口;所述碱洗室环形布水系统由多个雾状喷头构成;
所述引流仓由依次连接的中空环状引流槽、多根支撑条、防水帽构成;
所述除油室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除油室储水区、除油室填料层、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所述除油室储水区为中空环状引流槽通过支撑板与双层洗涤塔侧壁之间形成的封闭区域;所述除油室储水区设置有除油室排污口;所述除油室环形布水系统由多个雾状喷头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布水系统中的多个雾状喷头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生物滤池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生物滴滤层和生物过滤层;
所述生物滴滤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滴滤池、第一填料支撑组件、生物滴滤填料层、第一溢流堰布水器;
所述生物过滤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填料支撑组件、生物过滤填料层、第二溢流堰布水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堰布水器和所述第二溢流堰布水器的边缘均呈锯齿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生物滤池的内壁处还设置有导流坡,用于防止气体从填料与设备内壁间隙越过填料,使气体直接去往排气口;所述导流坡由多个弧形导流片拼接而成,每块导流片由支杆固定于双层生物滤池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吸附罐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树脂吸附罐进气区、树脂吸附罐吸附区、树脂吸附罐出气区;
所述树脂吸附罐吸附区由装料口、人孔、树脂填料、设置于树脂填料上部及下部的防跑料设施、设置于树脂填料下部的防跑料设施下部的填料支架组成;
所述树脂吸附罐的顶部设置有解吸蒸汽进口,所述树脂吸附罐的底部设置有解吸蒸汽出口;
所述树脂吸附罐的侧部设置有废气进口,所述树脂吸附罐的顶部设置有废气出口;
所述树脂吸附罐还设置有温度变送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吸附罐还连接有安全阀和压力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支架为不锈钢格栅,所述防跑料设施采用瓷球材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67224.4U CN211936308U (zh) | 2020-04-02 | 2020-04-02 | 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67224.4U CN211936308U (zh) | 2020-04-02 | 2020-04-02 | 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36308U true CN211936308U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168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67224.4U Active CN211936308U (zh) | 2020-04-02 | 2020-04-02 | 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3630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68514A (zh) * | 2022-05-18 | 2022-07-22 | 杨剑平 | 一种石油化工炼油污水处理产生的臭气治理系统及方法 |
CN114939337A (zh) * | 2022-04-11 | 2022-08-26 | 北京安星达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炼化企业有机挥发物的综合治理方法 |
-
2020
- 2020-04-02 CN CN202020467224.4U patent/CN2119363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9337A (zh) * | 2022-04-11 | 2022-08-26 | 北京安星达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炼化企业有机挥发物的综合治理方法 |
CN114768514A (zh) * | 2022-05-18 | 2022-07-22 | 杨剑平 | 一种石油化工炼油污水处理产生的臭气治理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99695B (zh) | 一种有机废气的集成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08449008U (zh) | 一种组合式有机废气净化及回收装置 | |
CN102068890A (zh) | 复杂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717679A (zh) | 一种集成再生氧化功能的有机废气多级净化设备及工艺 | |
CN111151094A (zh) | 一种有机污染废气再生净化方法 | |
CN108744947A (zh) | 一种新型膜生物滴滤器处理有机废气方法 | |
CN103316586B (zh) | 一种净化气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装置及方法 | |
CN211936308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场废气超净排放处理系统 | |
CN210356536U (zh) | 一种浸胶废气处理装置 | |
CN213050101U (zh) | 一种适用于煤炭化工的废气处理系统 | |
KR200205816Y1 (ko) | 유기성 악취물질 제거장치 | |
CN203710909U (zh) | 一种有机废气的集成处理装置 | |
CN113198301B (zh) | 一种人造板行业干燥尾气VOCs及颗粒物深度净化方法 | |
CN109603466A (zh) | 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有机废气处理方法 | |
CN210845883U (zh) | 一种适用于甲醇充装站的VOCs处理系统 | |
CN111514744A (zh) |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多级催化氧化塔 | |
CN107174922A (zh) | 一种气膜密闭废气循环处理系统 | |
CN208260511U (zh) | 再生橡胶废气净化装置 | |
CN116492825A (zh) | 一种锅炉尾气净化设备 | |
CN214345584U (zh) | 一种集成再生氧化功能的有机废气多级净化设备 | |
CN211886116U (zh) | 一种活性炭吸附罐和无动力吸附废气处理系统 | |
KR20010112081A (ko) | 라멜라 분리기와 활성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악취물질 제거장치 | |
CN215233145U (zh) | 一种化工厂立罐区voc废气治理及油气回收设备 | |
CN216654044U (zh) | 一种化工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组合处理系统 | |
CN212790409U (zh) | 煤化工污水处理的废气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