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5845U - 一种自动分拣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分拣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65845U CN211865845U CN201921757473.0U CN201921757473U CN211865845U CN 211865845 U CN211865845 U CN 211865845U CN 201921757473 U CN201921757473 U CN 201921757473U CN 211865845 U CN211865845 U CN 2118658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rting
- conveying mechanism
- conveying
- articles
- identifica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拣机,包括输送机构、识别系统及若干分类机构,识别系统和若干分类机构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输送机构用于输送物品,识别系统用于识别物品信息,若干分类机构用于根据物品信息对物品进行分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拣机,输送机构输送物品至识别系统,识别系统识别物品的信息,输送机构输送被识别系统识别的物品至对应的分类机构,分类机构根据物品信息对物品进行分类收集;通过对物品进行分类收集,可以更好地对物品进行回放,减少人工操作,避免了人为错误导致物品放错或丢失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分拣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分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分拣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混合在一起的不同类别物品通常是采用人工进行分拣;人工分拣不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并且会出现人为错误导致物品放错或丢失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分拣机,包括输送机构、识别系统、若干分类机构、输出组件及下料机构,识别系统和若干分类机构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输送机构用于输送物品,识别系统用于识别物品信息,若干分类机构用于根据物品信息对物品进行分拣,输出组件驱动分类机构分拣的物品向远离输送机构的方向移动,下料机构用于将分类机构分拣的衣物转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分类机构包括推动件,推动件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推动件的执行端推动输送机构上的物品运动,使物品脱离输送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收集件,收集件位于分类机构的移动方向,收集件用于按类别收集分类机构分拣的物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分类滑道,分类滑道设于分类机构的移动方向,分类滑道用于使分类机构分拣的物品沿其下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分类机构位于输送机构的其中一侧,收集件位于输送机构的另一侧,每个分类机构对应一个收集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输送机构的同侧同时设有分类机构和收集件,其中一侧的分类机构对应另一侧的收集件,其中一侧的收集件对应另一侧的分类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包括推板驱动件和推板,推板驱动件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推板与推板驱动件连接,推板驱动件驱动推板移动,推板推动输送机构上的物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遮挡板,遮挡板位于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遮挡板包围的区域为检测区,识别系统设于检测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输送机构输送物品至识别系统,识别系统识别物品的信息,输送机构输送被识别系统识别的物品至对应的分类机构,分类机构根据物品信息对物品进行分拣;通过对物品进行分拣,可以更好地对物品进行回放,减少人工操作,避免了人为错误导致物品放错或丢失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分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拣机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机构输、11.输送架、12.传送带组、2.识别系统、21.识别器安装架、22.识别器、3.分类机构、31.推动件、311.推板驱动件、312.推板、4. 收集件、5.分类滑道、6.输出组件、61.收集件驱动组、7.下料机构、8.遮挡板、 9.到位感应件
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实现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以下以分拣衣物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分拣衣物,但不限于分拣衣物,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拣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自动分拣机包括输送机构1、识别系统2及若干分类机构3,识别系统2和若干分类机构3沿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设置。输送机构输1送衣物至识别系统2,识别系统2识别衣物的信息,输送机构输1送被识别系统2识别的衣物至对应的分类机构3,分类机构3根据衣物信息对衣物进行分拣;通过对衣物进行分拣,可以更好地将清洗完成的衣物进行回放,减少人工操作,避免了人为错误导致衣物放错或丢失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分拣效率
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包括输送架11和传送带组12,传送带组12设于输送架11,衣物由传送带组12的进料端上料,由传送带组12输送至识别系统2进行识别并分类,然后被输送至与衣物信息对应的分类机构3出进行下料。
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识别系统2包括识别器安装架21 和识别器22,识别器安装架21设于输送架11并位于传送带组12的进料端,识别器22设于识别器安装架21。为了全方位的识别衣物,识别器安装架21横跨传送带组12,衣物经过识别系统2时被识别系统2识别并分类,之后传送带组 12将衣物输送至与衣物信息对应的分类机构3处;可以理解的是,衣物信息可以按照个人、宿舍、楼层分类,也可以按照条码进行分类。
由于衣物是在输送机构1输送过程中被识别,为了提高识别的精准度,识别器22采用RFID识别。RFID识别无需接触或瞄准衣物,可以跟踪衣物的输送,避免衣物放错。
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分类机构3包括推动件31,推动件31沿输送机构 1的输送方向设置,推动件31的执行端推动输送机构1上的衣物运动,使衣物脱离输送机构1。在本实施例中,推动件31包括推板驱动件311和推板312,推板驱动件311沿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设于输送架11,推板312与推板驱动件311连接。推板驱动件311驱动推板312移动,推板312推动输送机构1上衣物并使衣物从输送机构1脱离。
本申请的自动分拣机还包括收集件4,收集件4位于分类机构3的移动方向,收集件4用于按类别收集分类机构3分拣的物品。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收集件4位于推动件31的推动方向,收集件4用于收集脱离输送机构1的衣物。推板312推动输送机构1上衣物并使衣物从输送机构1脱离后,衣物落入收集件4。
本申请的自动分拣机还包括分类滑道5,分类滑道5设于分类机构3的移动方向,分类滑道5用于使分类机构3分拣的物品沿其下滑。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类滑道5设于推动件31的推动方向,分类滑道5用于将衣物输送至收集件4。推板312推动输送机构1上衣物并使衣物从输送机构1脱离后,衣物沿分类滑道5落入收集件4。在衣物沿分类滑道5滑落时,为了避免衣物从分类滑道5两侧跌落,分类滑道5的两侧设有挡板,挡板可以在衣物沿分类滑道5下滑时对衣物限位,确保衣物从分类滑道5的出料端滑落。
当收集件4内的衣物收集满后,需要将放满衣物的收集件4从分类滑道5 下方移开并放置新的收集件4。为了便于将收集件4移开,分类机构3还包括输出组件6,输出组件6驱动分类机构3分拣的物品向远离输送机构1的方向移动。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输出组件6驱动收集件4向靠近或远离分类滑道5的下料端移动。输出组件6包括收集件驱动组61,收集件驱动组61 驱动收集件4向靠近或远离分类滑道5的下料端移动;具体应用时,输出组件6 采用滚筒组,人手推动收集件4沿滚筒组滚动将收集件4进行移送,或由电机带动滚筒组转动,将收集件4进行移送。为了实现自动移送收集件4,本实施例中,输出组件6为采用电机带动的滚筒组。
自动分拣机还包括下料机构7,下料机构7用于将分类机构3分拣的衣物转移。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料机构7用于将收集件4下料。下料机构7可以采用AGV小车,也可以采用机械手,当收集件4内装满衣物时,输出组件6驱动收集件4向远离分类滑道5的方向移动,下料机构7将收集件4 从输出组件6下料。
自动分拣机还包括遮挡板8,遮挡板8位于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遮挡板8包围的区域为检测区,识别系统2设于检测区。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挡板8设于识别器安装架21两侧,传送带组12位于识别器安装架21两侧的遮挡板8之间,两遮挡板8之间的部分为检测区,识别器22设于检测区内,可以避免识别器22误检识别区外的衣物。
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为了精准的控制每个分类机构3的作动,每个分类机构3还包括到位感应件9,到位感应件9设于输送架11且靠近对应的推动件 31,到位感应件9用于感应向推动件31输送的衣物。当到位感应件9感应到衣物时,对应的推动件31启动;到位感应件9可以采用对射光电传感器,也可采用接近开关,在本实施例中,到位感应件9采用接近开关。
请复阅图1,如图所示,输送机构1的同侧同时设有推动件31和收集件4,其中一侧的推动件31对应另一侧的收集件4,其中一侧的收集件4对应另一侧的推动件31。由于推动件31的体积比收集件4的体积小,为了在传送带组12 的长度方向设置更多的分类机构3,传送带组12同侧的推动件31和收集件4间隔设置,其中一侧的推动件31与一个收集件4对应。
当衣物的信息不能被识别系统2识别时,这些衣物需要集中收集,并需要一个分类机构3将其从输送机构1下料并收集。在本实施例中,设于输送机构1 末端的分类机构3用于将识别系统2不能识别的衣物从输送机构1下料并收集。最后一个分类机构3将识别系统2不能识别的衣物全部收集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识别系统2、若干分类机构3及下料机构7电连接自动分拣机的控制系统,自动分拣机的控制系统控制输送机构1、若干分类机构3及下料机构7作动,并接收识别系统2和到位感应件9发送的信号,以达到自动分拣机自动化控制之功效。
具体应用时:进行衣物分拣前,先在自动分拣机的控制系统存入每个分类机构3对应的衣物信息。进行衣物分拣时,在传送带组12的上料端将包装好的衣物放置到传送带组12,衣物沿传送带组12输送并经过识别系统2;在识别系统2处,识别器22对衣物的信息进行识别;衣物由识别系统2向与衣物信息对应的分类机构3输送的过程中,识别器22继续跟踪衣物;衣物沿传送带组12 向与衣物信息对应的分类机构3输送,当与衣物信息对应的分类机构3处的到位感应件9感应到衣物时,与衣物信息对应的分类机构3的推动件31启动,推板驱动件311驱动推板312移动,推板312推动传送带组12上的衣物向分类滑道5移动,衣物沿分类滑道5落入收集件4进行收集;当收集件4内的衣物收集满后,输出组件6将放满衣物的收集件4从分类滑道5下方移开并放置新的收集件4到分类滑道5下方。在衣物沿传送带组12输送并经过识别系统2的过程中,当识别系统2不能识别衣物信息时,该类衣物被沿传送带组12输送至最后一个分类机构3进行收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拣机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主要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每个识别系统2与一个分类机构3组成一组分拣组,每个分拣组的识别系统2和分类机构3沿传送带组12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设于输送机构1末端的分类机构3没有识别系统2与其对应。衣物沿传送带组12向分拣组输送时,先经过该分拣组的识别系统2,识别系统2对衣物进行识别,若衣物的类别与该分拣组的分类机构3的类别对应时,该分拣组的分类机构3将该衣物从传送带组 12下料,否则衣物继续沿传送带组12向下一个分拣组输送,经过所有分拣组均没有被识别或类别没有与任何分拣组的类别对应的衣物被传送带组12输送至输送机构1末端的分类机构3并被下料。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1)、识别系统(2)、若干分类机构(3)、输出组件(6)、下料机构(7)和遮挡板(8),所述识别系统(2)和若干所述分类机构(3)沿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输送机构(1)用于输送物品,所述识别系统(2)用于识别物品信息,若干所述分类机构(3)用于根据物品信息对物品进行分拣,所述输出组件(6)驱动所述分类机构(3)分拣的物品向远离所述输送机构(1)的方向移动,所述下料机构(7)用于将分类机构(3)分拣的衣物转移,所述遮挡板(8)位于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所述遮挡板(8)包围的区域为检测区,所述识别系统(2)设于检测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机构(3)包括推动件(31),所述推动件(31)沿所述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推动件(31)的执行端推动输送机构(1)上的物品运动,使物品脱离所述输送机构(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件(4),所述收集件(4)位于所述分类机构(3)的移动方向,所述收集件(4)用于按类别收集分类机构(3)分拣的物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类滑道(5),所述分类滑道(5)设于所述分类机构(3)的移动方向,所述分类滑道(5)用于使分类机构(3)分拣的物品沿其下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机构(3)位于所述输送机构(1)的其中一侧,所述收集件(4)位于所述输送机构(1)的另一侧,每个所述分类机构(3)对应一个所述收集件(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的同侧同时设有分类机构(3)和收集件(4),其中一侧的分类机构(3)对应另一侧的收集件(4),其中一侧的收集件(4)对应另一侧的分类机构(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31)包括推板驱动件(311)和推板(312),所述推板驱动件(311)沿所述输送机构(1)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推板(312)与所述推板驱动件(311)连接,所述推板驱动件(311)驱动所述推板(312)移动,所述推板(312)推动所述输送机构(1)上的物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57473.0U CN211865845U (zh) | 2019-10-19 | 2019-10-19 | 一种自动分拣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57473.0U CN211865845U (zh) | 2019-10-19 | 2019-10-19 | 一种自动分拣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65845U true CN211865845U (zh) | 2020-11-06 |
Family
ID=7324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57473.0U Active CN211865845U (zh) | 2019-10-19 | 2019-10-19 | 一种自动分拣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6584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35399A (zh) * | 2021-04-16 | 2021-07-20 |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模板分拣装置 |
CN113770034A (zh) * | 2021-08-25 | 2021-12-10 | 广州煜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物料分拣系统 |
-
2019
- 2019-10-19 CN CN201921757473.0U patent/CN21186584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35399A (zh) * | 2021-04-16 | 2021-07-20 |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模板分拣装置 |
CN113770034A (zh) * | 2021-08-25 | 2021-12-10 | 广州煜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物料分拣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865845U (zh) | 一种自动分拣机 | |
CN109482507A (zh) | 计数判别式直线型快递分拣系统 | |
CN210207676U (zh) | 智能分拣柜及自动分拣系统 | |
WO2016097014A1 (en) | Sort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sorting devices | |
EP0095723B1 (en) | Sorter with automatic discharging unit | |
CN108435592B (zh) | 采血管智能分拣的方法及采血管智能分拣机 | |
JP2012224404A (ja) | 物品仕分配送装置及び物品仕分配送方法 | |
US4482059A (en) | Sorter with automatic push-out mechanism | |
CN104094393A (zh) | 用以拣选部件的设备 | |
CN111186620B (zh) | 一种采样处理装置及方法 | |
US4479187A (en) | Classifying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removal device | |
CN109178813A (zh) | 一种卡片分拣设备 | |
CA1179293A (en) | Sorter with automatic push-out mechanism | |
CN209112975U (zh) | 一种卡片分拣设备 | |
CN212423767U (zh) | 一种采样处理装置 | |
CN205570807U (zh) | 一种轨道式物流分配系统 | |
CN113716268A (zh) | 一种硅片分类收片方法 | |
CN103029979B (zh) | 分类设备 | |
CN110398604A (zh)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一种样本分析系统控制方法 | |
CN108622642A (zh) | 一种快递分拣系统及分拣方法 | |
CN210080094U (zh) | 一种全自动采血管分拣系统 | |
CN218591179U (zh) | 喷码检测装置 | |
NO325317B1 (no) | Fremgangsmåte for å sortere ut avfallsposer og arrangement for å utføre fremgangsmåten | |
CN113770034A (zh) | 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物料分拣系统 | |
CN219512263U (zh) | 样本调度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