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0209U - 重力支架 - Google Patents

重力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0209U
CN211860209U CN202020461169.8U CN202020461169U CN211860209U CN 211860209 U CN211860209 U CN 211860209U CN 202020461169 U CN202020461169 U CN 202020461169U CN 211860209 U CN211860209 U CN 211860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rm
clamping
bracket
clamping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11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611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0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0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0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力支架,包括壳体、两个夹臂、托臂以及弹性复位件;两个夹臂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左右两侧且第一端穿进壳体内,相对壳体可转动;托臂设置在壳体的下侧且第一端穿进壳体内并位于两个夹臂的第一端之间,相对壳体可上下移动;壳体内上端设有两个间隔相对的定位柱,两个夹臂的第一端上分别设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定位孔套设到定位柱上;弹性复位件套设在定位柱上并连接在夹臂上;托臂的第一端设有间隔相对的两个凸柱,每一夹臂的第一端上对应凸柱设有弧形滑槽,凸柱配合在弧形滑槽内并可沿弧形滑槽来回滑动;本实用新型的重力支架,通过托臂的上下移动带动两个夹臂的转动,实现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夹紧或松开。

Description

重力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重力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如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在各种场合包括户外、室内、车内等都会使用手机,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特别在车内,当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时,通常需要通过支架把手机固定在车内。
目前车内使用的支架一般为重力手机支架,当手机放置支架上时支架可以根据手机重力自动调整而夹紧手机。现有的重力手机支架中,用于抱紧手机左右两侧的抱臂是和支撑在手机底部的滑动支架是直接连接的,使用过程中当对滑动支架施加过重的力时会使左右两侧的抱臂受力折断,造成手机支架的报废。另外,抱臂的的转动容易出现卡顿现象,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移动设备的重力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重力支架,用于放置移动设备,所述重力支架包括壳体、两个夹臂、托臂以及弹性复位件;两个所述夹臂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相对所述壳体可转动;所述托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并位于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之间,相对所述壳体可上下移动;
所述壳体内上端设有两个间隔相对的定位柱,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套设到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并连接在所述夹臂上;
所述托臂的第一端设有间隔相对的两个凸柱,每一所述夹臂的第一端上对应所述凸柱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凸柱配合在所述弧形滑槽内并可沿弧形滑槽来回滑动;
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下移动时,带动所述凸柱从所述弧形滑槽的第一端滑动至第二端,驱使两个所述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下转动,两个所述夹臂位于所述壳体外的第二端相向靠近进行夹紧动作;
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上移动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回复力作用下,所述凸柱从所述弧形滑槽的第二端滑动至第一端,两个所述夹臂向上转动带动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二端相背远离。
优选地,所述托臂的第一端设有让位缺口,两个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让位缺口内;两个所述凸柱位于所述让位缺口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托臂的第一端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从所述让位缺口的底面中部向下延伸;
所述壳体内设有凸出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柱。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下端设有凸出的导向柱,所述托臂对应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托臂的上下移动方向相平行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
优选地,所述弧形滑槽的内凹侧的朝向与所述夹臂背向所述托臂的侧面的朝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其包括连接的两个环体、分别自两个环体向外延伸的两个扭臂;两个所述环体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定位柱上,两个所述扭臂的末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夹臂上。
优选地,所述夹臂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扭臂的末端设有扣入所述定位孔内的折弯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配合的面壳和底壳,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底壳上。
优选地,所述重力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壳的背面、用于将重力支架固定在车内的固定组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夹或固定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托臂的上下移动带动两个夹臂的转动,实现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竖向或横向放置)的夹紧或松开,顺畅不卡顿,夹持稳定牢固。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重力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重力支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重力支架(面壳拆开)处于自由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重力支架(面壳拆开)处于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重力支架,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放置,利用重力可以对竖向或横向放置其上的移动设备进行夹持。该重力支架可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上的两个夹臂20、托臂30以及设置在壳体10内的弹性复位件40。
壳体10用于支撑配合在移动设备如手机、miniIPad等背面。两个夹臂20设置在壳体10的左右两侧,其以第一端穿进壳体10内,相对的第二端位于壳体10外。两个夹臂20相对壳体10可转动,从而可以驱使第二端相向靠近或相背远离。托臂30设置在壳体10的下侧,托臂30的第一端穿进壳体10内并位于两个夹臂20的第一端之间,托臂30的第二端位于壳体10的外侧,用于移动设备朝下一侧的支撑。托臂30可相对壳体10上下移动,并与两个夹臂30连动连接,从而托臂30在上下移动时带动两个夹臂30的转动,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夹持或松开。弹性复位件40对托臂30及夹臂30动作后提供回复力,驱使复位。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0的形状可为多边形、椭圆形、圆形或异形等,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可收容夹臂20和托臂30的第一端及复位弹性件40等。夹臂20的第二端和托臂30的第二端均位于壳体10外,形成夹持端分别可夹持在移动设备的不同侧面上。
如图2-4所示,壳体10进一步包括相对配合的面壳11和底壳12。面壳11背向底壳12的表面形成壳体10的正面,与移动设备相对,在移动设备放置到重力支架上后,该正面可与移动设备的背面相抵接或者间隔相对。底壳12背向面壳11的表面形成壳体10的背面。面壳11和底壳12之间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或卡扣实现连接,两者的周缘配合处还设有通孔分别用于托臂30和夹臂20的活动穿设。用于托臂30穿设的通孔位于面壳11和底壳12下端周缘配合处;用于夹臂20穿设的通孔位于面壳11和底壳12相对两侧的周缘配合处并沿着夹臂20的转动方向延伸。
夹臂20的第二端端部和托臂30的第二端端部分别设有朝向面壳11的支撑部21、31,用于配合在移动设备的侧面。托臂30的支撑部31和两个夹臂20的支撑部21分别搭接或支撑在移动设备的三个侧面。
夹臂20的支撑部21可以是在夹臂20的端部上垂直凸出的支撑柱及支撑柱上凹设的槽部形成,也可以是夹臂20的端部延伸形成的弧形勾。同理,托臂30的支撑部31可以是在托臂30端部上垂直凸出的支撑柱及支撑柱上凹设的槽部形成,也可以是托臂30端部延伸形成的弧形勾。支撑部21、31朝向面壳11的内表面进一步还可以设置垫层,通过垫层与移动设备侧面接触,防止夹持移动设备被刮花、磨损等。垫层可由海绵、发泡棉等柔性材料制成。
如图2、3所示,在壳体10内,壳体10内上端设有两个间隔相对的定位柱13,用于定位夹臂20。对应地,两个夹臂20的第一端上分别设有与定位柱13相适配的定位孔22,定位孔22套设到定位柱13上,从而夹臂20可以定位柱13为轴相对壳体10转动。两个夹臂20以第一端的末端相对,通过各自的定位孔22与定位柱13配合而连接在壳体10的上端。优选地,定位柱13凸出设置在底壳12朝向面壳11的表面上。
托臂30的第一端于壳体10内位于两个夹臂20的第一端之间。本实施例中,托臂30的第一端置于底壳12和夹臂20的第一端之间。托臂30的第一端上设有间隔相对的两个凸柱32,每一夹臂20的第一端上对应凸柱32设有弧形滑槽23,凸柱32配合在弧形滑槽23内并可沿弧形滑槽34来回滑动。两个凸柱32分别位于两个定位柱13的相背一侧。为了托臂30在上下移动时不受定位柱13阻挡,托臂30的第一端设有让位缺口33,两个定位柱13位于让位缺口33内。对应地,两个凸柱32位于让位缺口33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中,弧形滑槽23的内凹侧的朝向与夹臂20背向托臂30的侧面的朝向相同,而弧形滑槽23的外凸侧朝向托臂30的第二端(朝向下方)。每一弧形滑槽23靠近另一弧形滑槽23的一端为其第一端,相对的一端则为第二端。
弹性复位件40套设在定位柱13上并连接在夹臂20上。
结合图1、3、4,在托臂30相对壳体10向下移动时,带动凸柱32从弧形滑槽23的第一端滑动至弧形滑槽23的第二端,驱使两个夹臂20相对壳体10向下转动,两个夹臂20位于壳体10外的第二端相向靠近进行夹紧动作,如图3至图4的变化。
托臂30相对壳体10向上移动时,在弹性复位件40的回复力作用下,凸柱32从弧形滑槽23的第二端滑动至第一端,两个夹臂20向上转动带动两个夹臂20的第二端相背远离,实现松开,如图4至图3的变化。
进一步地,又如图2、3所示,壳体10内,具体可以是底壳12上,设有凸出的限位柱14,该限位柱位于两个定位柱13之间且位于定位柱13的下方。托臂30的第一端上设有限位槽34,该限位槽34从让位缺口33的底面中部向下延伸。限位柱14配合在限位槽34内,在托臂30相对壳体10上下移动时,限位柱14也沿限位槽34上下来回滑动,对托臂30起到限位以及导向作用。
壳体10内下端还设有凸出的导向柱15,导向柱15可以凸出在底壳12上,当然也可以在面壳11上。托臂30对应设有导向槽35,导向槽35的延伸方向与托臂30的上下移动方向相平行。导向柱15配合在导向槽35内,并可沿导向槽35来回滑动,对托臂30相对壳体10上下移动起到限位以及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弹性复位件40为扭簧,其包括连接的两个环体41、分别自两个环体41向外延伸的两个扭臂42。弹性复位件40位于夹臂20背向底壳12的一侧,两个环体41分别套设在两个定位柱13上,两个扭臂42分别沿着夹臂30的第一端表面延伸,且扭臂42的末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夹臂30上,使得扭簧定位在定位柱13和夹臂20之间。
对应扭臂42,夹臂30上设有定位孔24,扭臂42的末端设有折弯部43,折弯部43扣入定位孔24内,实现扭簧与夹臂20的连接。
具体地,定位孔24位于弧形滑槽23的内凹侧外侧。当重力支架处于自由状态时,如图3所示,弹性复位件40也处于自由状态,两个夹臂20整体可位于壳体10的上端处,弧形滑槽23的内凹侧朝上,凸柱32位于弧形滑槽23的第一端处,弹性复位件40的扭臂42位于弧形滑槽23的上方,导向柱15位于导向槽35的下端。当重力支架处于夹持状态时,如图4所示,托臂30相对其在自由状态时下移,两个夹臂20的第二端转动至朝下且相比自由状态相向靠近,凸柱32位于弧形滑槽23的第二端处,弹性复位件40的扭臂42随着夹臂20的转动而转动朝下,导向柱15位于导向槽35的上端。
当作用于托臂30上使其下移的外力撤消时,由于弹性复位件40的回复力,其扭臂42向上转动复位,带动夹臂20向上转动复位,托臂30向上移动复位。
进一步地,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的重力支架还包括固定组件50,安装在壳体10的背面,用于将整个重力支架固定在车内出风口处或中控台等处上。具体地,该固定组件50设置在底壳12的背面。
作为选择,固定组件50可以包括固定夹或固定支座等,通过夹子卡合或磁吸等方式实现整个重力支架的固定。
结合图1、3、4,本实用新型的重力支架使用时,通过固定组件50固定在车内出风口处或中控台等处上。将移动设备如手机横向或竖向放置在托臂30上,托臂30受重力作用相对壳体10向下移动,带动两个夹臂20向下转动并相向靠近,夹持到手机的相对两侧面上,从而将手机固定在支架上。取下手机时,托臂30及夹臂20在弹性复位件40的回复力驱使下分别向上移动及向上转动复位,松开对手机的夹持,整个重力支架可回复到自由状态。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的重力支架可以但不限于车内使用,还可以在户外、室内等各种场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重力支架,用于放置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支架包括壳体、两个夹臂、托臂以及弹性复位件;两个所述夹臂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相对所述壳体可转动;所述托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并位于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之间,相对所述壳体可上下移动;
所述壳体内上端设有两个间隔相对的定位柱,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套设到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并连接在所述夹臂上;
所述托臂的第一端设有间隔相对的两个凸柱,每一所述夹臂的第一端上对应所述凸柱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凸柱配合在所述弧形滑槽内并可沿弧形滑槽来回滑动;
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下移动时,带动所述凸柱从所述弧形滑槽的第一端滑动至第二端,驱使两个所述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下转动,两个所述夹臂位于所述壳体外的第二端相向靠近进行夹紧动作;
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上移动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回复力作用下,所述凸柱从所述弧形滑槽的第二端滑动至第一端,两个所述夹臂向上转动带动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二端相背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的第一端设有让位缺口,两个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让位缺口内;两个所述凸柱位于所述让位缺口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的第一端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从所述让位缺口的底面中部向下延伸;
所述壳体内设有凸出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下端设有凸出的导向柱,所述托臂对应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托臂的上下移动方向相平行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滑槽的内凹侧的朝向与所述夹臂背向所述托臂的侧面的朝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其包括连接的两个环体、分别自两个环体向外延伸的两个扭臂;两个所述环体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定位柱上,两个所述扭臂的末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夹臂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扭臂的末端设有扣入所述定位孔内的折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配合的面壳和底壳,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底壳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壳的背面、用于将重力支架固定在车内的固定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夹或固定支座。
CN202020461169.8U 2020-04-01 2020-04-01 重力支架 Active CN211860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1169.8U CN211860209U (zh) 2020-04-01 2020-04-01 重力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1169.8U CN211860209U (zh) 2020-04-01 2020-04-01 重力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0209U true CN211860209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4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1169.8U Active CN211860209U (zh) 2020-04-01 2020-04-01 重力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0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3739B (zh) 移动设备放置装置
US20200282920A1 (en) Articulated full-automatic rotary clamping holder
US9505355B1 (en) Dual-mount phone and tablet stand
EP2927556A1 (en) Holder mechanism
EP2856900A1 (en) Multifunctional accessory for portable device
CN211860209U (zh) 重力支架
CN210118598U (zh) 电子产品用静音支架
CN211670879U (zh) 移动设备重力支架
CN118158308A (zh) 移动终端支架
KR101738615B1 (ko) 이동통신기기 거치대
CN214381012U (zh) 手机磁吸支架
CN215682351U (zh) 一种感应式手机支架
CN211127886U (zh) 手机重力支架
KR101738616B1 (ko) 이동통신기기 거치대
CN210739765U (zh) 移动设备重力支架
CN210041922U (zh) 可变杠杆重力支架
CN214900949U (zh) 手机支架及其夹脚组件
CN216362312U (zh) 重力支架
CN109466463B (zh) 一种重力支架
CN209881868U (zh) 一种新型的车载手机支架
CN208935753U (zh) 支架
CN216131722U (zh) 一种支撑装置及支架
CN218830023U (zh) 一种磁吸仪表台手机支架
CN216556125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磁吸支架
JP3034230U (ja) 携帯電話機用スタン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