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7326U -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17326U CN211817326U CN201922455076.4U CN201922455076U CN211817326U CN 211817326 U CN211817326 U CN 211817326U CN 201922455076 U CN201922455076 U CN 201922455076U CN 211817326 U CN211817326 U CN 2118173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eiling
- decorative
- horizontal
- l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02 gyps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40 gyps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包括吊顶模块、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和装饰板平连接模块,所述吊顶模块包括平行于水平面的吊顶板以及将吊顶板固定在天花板下方的吊顶扣件,所述吊顶板的两侧分别与装饰板平连接模块和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连接,吊顶板的下表面为装饰面。本实用新型将吊顶模块、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和装饰板平连接模块组合起来,成型一种新型的集成装饰吊顶,以使吊顶结构多元化,且更加立体,提升吊顶的美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背景技术
集成装饰能为消费者提供节约装修时间和成本、节约材料和资源、全环保的一体化家居全方位服务的模式。集成装饰根据空间布局主要分为吊顶、墙面装饰、地板装饰以及家具。吊顶是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
吊顶主要是将具有一定功能或者外观或者上述两者结合的板材吊挂在天花板上。根据装饰板的材料不同,分类也不相同。吊顶装修材料主要有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石膏板吊顶、矿棉板吊顶、夹板吊顶、异形长条铝扣板吊顶、方形镀漆铝扣板吊顶、彩绘玻璃吊顶、铝蜂窝穿孔吸音板吊顶、全房复式吊顶等。
现有的板状吊顶机构中,吊顶板通过吊顶扣件直接悬挂在天花板下方。吊顶扣件主要是通过配合块以及槽体结构进行配合,实现吊顶板和天花板的连接。在实际安装时,有时候配合块与槽体配合间隙大,其配合过于松动,会导致吊顶板安装不稳,从而会上下、左右晃动,致使吊顶的稳固定性低、整体性差;而为了消除其配合间隙、提高吊顶板的安装紧固性,又会导致配合块卡死在槽体中,增加后续拆卸麻烦,无法对其重复利用,无法做到环保装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集成装饰吊顶,解决了解决了现有的吊顶板所采用的吊顶扣件内部配合不合理,会导致吊顶板晃动、稳固性差或者不便于后期维护拆卸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将新设计的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以及装饰平板平接模块集成到吊顶中,形成一种更立体、更美观的集成式吊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包括吊顶模块、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和装饰板平连接模块,所述吊顶模块包括平行于水平面的吊顶板以及将吊顶板固定在天花板下方的吊顶扣件,所述吊顶板的两侧分别与装饰板平连接模块和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连接,吊顶板的下表面为装饰面;
所述吊顶扣件包括卡接板以及固定在吊顶板上表面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上凸成条板,所述条板有两个,分别为左条板和右条板,所述左条板和右条板的彼此相对面以及定位板上位于左条板和右条板之间的部位组成一个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的安装通槽;
所述卡接板包括水平板B以及垂直固定在水平板B上表面的竖直板B,转动卡接板使水平板B的一端向下倾斜,能将卡接板插入安装通槽中,接着反向转动卡接板使水平板B平行于定位板,能使水平板B靠近右条板的一端与右条板接触,水平板B的另一端或竖直板B远离右条板的一端与左条板接触;
左条板以及右条板上与卡接板接触部位之间的且平行于定位板的间距为L1;卡接板上与右条板接触部位以及与左条板接触部位之间的且平行于定位板的间距为L2;所述L1小于 L2。
进一步地,所述条板的横截面为L形,且左条板和右条板互相对称地设置在定位板上,左条板的竖直板A和右条板的竖直板A均与定位板连接成一体,左条板的水平板A的末端和右条板的水平板A的末端彼此相对;
竖直板B位于水平板B上方且靠近左条板的一侧,转动卡接板,使水平板B上远离竖直板B的一端向下倾斜,能将水平板B插入竖直板A之间、竖直板B插入水平板A之间;接着反向转动卡接板使水平板B平行于定位板,能使水平板B上远离竖直板B的末端与右条板的竖直板A内壁接触、竖直板B上靠近左条板的一侧与左条板的水平板A的末端接触;
所述L1为右条板的竖直板A内壁与左条板的水平板A的末端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L2为水平板B上远离竖直板B的末端端面距离竖直板B上与左条板的水平板A接触的板面的直线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包括平行于水平面的搭接装饰板和搭接弹片,所述搭接装饰板的下表面为装饰面,且搭接装饰板有两个,分别为左板和右板,所述左板和右板沿一直线A排列,且左板的一侧和右板的一侧错位搭接,左板位于右板靠近天花板的一侧;
所述搭接弹片的一侧与右板朝向天花板的一侧连接,其另一侧弯曲并与右板之间形成插口,左板上用于搭接的端部插入插口中,并与插口的底部接触;
所述右板上远离左板的一侧与吊顶板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左板上两个平行于直线A的侧边均设置有角线组件,所述角线组件包括外角线和内角线,所述外角线和内角线均为L形,外角线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一板A和第二板A,所述内角线位于第一板A和第二板A之间,其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一板 B、第二板B,且第一板B、第二板B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板A和第二板A的内侧壁接触;
在所述第二板B远离第一板B的一端垂直连接有顶紧板,所述顶紧板和第一板B位于第二板B的同一侧;
左板的两端分别各与一个角线组件中的第一板B的内侧壁接触,第二板B均位于左板的装饰面的一侧,顶紧板上远离第二板B的一端均与左板的装饰面接触;右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各插入一个角线组件的外角线的内侧,且第二板A与右板的装饰面接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板A上远离第二板A的一侧外凸成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L形,其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二板C和第一板C,所述第二板C的末端与第一板A垂直连接,限位板和第二板A位于第一板A的同一侧,且第一板C位于第一板A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板B上远离第二板B的一端插入第一板A和第一板C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弹片的一侧为与右板平行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右板连接,其另一侧先沿着垂直连接部的方向且向远外延伸形成接触部,接着向左板延伸形成侧板挡部,所述右板上与侧板挡部相对的部位与侧板挡部之间为插口,所述接触部为插口的底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右板和吊顶板之间设置有出风口组件,所述出风口组件包括检修板,所述检修板的两侧各通过一个连接组件分别与右板以及吊顶板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卡接件,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上凸成公头,所述卡接件位于检修板上方,且其一侧与检修板连接,其另一侧弯曲成母口,且母口的开口端向下,所述公头插入母口中;
位于检修板和吊顶板之间的固定件与吊顶板连接;
位于检修板和右板之间的固定件与吊顶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板平连接模块包括多个依次并列设置的平接装饰板,相邻两个平装装饰板插接连接,且位于靠近吊顶板一侧的装饰板与吊顶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吊顶模块右两个,其吊顶板拼组成L形板面,且两个吊顶板通过L型角码互相连接,所述装饰板平连接模块位于两个吊顶模块之间,所述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与其中一个吊顶模块远离装饰板平连接模块的一侧连接。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将吊顶扣件中定位板和卡接板先滑动配合,采用滑动配合便于灵活调整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卡接板定位到合适的位置上;接着将卡接板滑动到位后,再通过简单的旋转动作即可实现定位板和卡接板的紧密配合或者说过盈配合,以使其吊顶扣件内部的紧固,消除了处于吊顶状态的定位板和卡接板的配合间隙,保证了定位板和卡接板之间的同步性,继而保证了被吊顶扣件吊挂在天花板下方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装饰吊顶,既能在前期安装时,灵活调整卡接板相对于定位板的位置,又能快速且操作简单地实现卡接板相对于定位板的固定,且不存在配合间隙,完全杜绝了吊顶板的晃动,保证了其安装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快速且操作简单地解除卡接板和定位板之间的配合锁定,便于后期维护中的拆卸作业顺利进行,对相关部件进行重复利用,做到环保装饰;
3.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将吊顶模块、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和装饰板平连接模块组合起来,成型一种新型的集成装饰吊顶,以使吊顶结构多元化,且更加立体,提升吊顶的美感;
4.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装饰吊顶,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使无论生产出何种尺寸的装饰板,且无论匹配何种长度的需要装饰板装饰的墙面,均能在不对装饰板做任何裁剪的基础上,使装饰板集成的装饰件完全匹配上墙面的长度尺寸,继而不会在装饰中产生废料、板屑等,既提高了家居集成装饰度,又满足环保家居装饰的要求,无废料产生;
5.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外角线将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两侧厚度不一致的部位进行整体覆盖,提高装饰件的美观度;其内部通过内角线对装饰件厚度较小的部位进行接触,与装饰件上无法与外角线匹配的厚度进行匹配,以对角线组件进行定位、支撑,提高角线安装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装饰吊顶,检修天花板处的管线时,工人仅需上推检修板,即可将检修板与吊顶脱离配合;同时,下移检修板即可通过公头与母口的配合实现检修板的快速固定,极大地简化了检修板拆卸和安装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拆卸、安装的效率,继而降低了工人检修天花板管线的难度,提高了检修的便利性;
7.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装饰吊顶,通过将用于限制锁扣拆分的第一挡条设置在一端悬空的悬板上,从而在将公头插入第一安装通槽的时候,能通过挤压第一挡条来推动悬板的悬空端移动,从而能采用更大尺寸的第一挡条,增大锁扣的锁紧力、提升解除锁扣锁紧状态的外力,继而提高装饰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平锁扣,提高了盲装场合的便利性,两个板材通过平锁扣能快速且简单的互相连接,并能在公扣母扣配合好后,若两个板材未上下对齐,还能沿着第一安装通槽的延伸方向调整其中一个板材,以使之互相对齐,无需在公扣母扣配合之前来准确定位两个板材的相对位置,降低了盲装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比例关系不代表实际选材设计时的比例关系,其仅仅为结构或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吊顶模块的结构图;
图3是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定位板的主视图;
图5是卡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卡接板的侧视图;
图7是实施例2的方式一中转动卡接板时其相对定位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的方式一中卡接板与定位板配合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的方式二中转动卡接板时其相对定位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方式二中卡接板与定位板配合的位置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方式三中转动卡接板时其相对定位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方式三中卡接板与定位板配合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2中的方式一中旋转所需克服的结构干涉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后仰视的示意图。
图15是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6中A处的放大图;
图18是搭接弹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9是角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侧视图;
图21是安装角线组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22是检修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23是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平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母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公扣的剖视图;
图28是图27中B处的放大图;
图29是装饰板采用平锁扣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定位板,101-左条板,102-右条板,103-安装通槽;
2-卡接板,201-水平板B,202-竖直板B;
3-顶部水平板,4-螺杆部,5-上螺母,6-螺栓,7-螺钉定位槽,8-吊顶板,9-紧固件,10- 竖直板A,11-水平板A;
12-外角线,1201-第一板A,1202-第二板A,1203-第二板C,1204-第一板C,1205-倒斜角105;
13-内角线,1301-第一板B,1302-第二板B,1303-顶紧板,1304-接触板;
14-左板,15-右板,16-墙体;
17-搭接弹片,1701-连接部,1702-接触部,1703-侧板挡部,1704-导向板;
18-天花板,19-插口,20-螺钉,21-检修板,22-固定件;
23-卡接件,2301-侧壁A,2302-侧壁B;
24-公头,2401-连接条板,2402-连接条;
25-母口,26-导向板A;
27-公扣,2701-公头,2702-安装通孔,2703-悬板,2704-让位凹槽,2705-第一挡条;
28-母扣,2801-第一安装通槽,2802-第一让位通槽,2803-第一槽壁A,2804-第一槽壁 B;
29-螺丝安装孔,30-直角通槽,31-左装饰板,32-右装饰板,33-装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若无特别强调,为常规连接方式,例如一体成形、焊接、铆接等,具体的连接方式根据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进行适应性优选地即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29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包括吊顶模块、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和装饰板平连接模块,所述吊顶模块包括平行于水平面的吊顶板8以及将吊顶板8固定在天花板下方的吊顶扣件,所述吊顶板8的两侧分别与装饰板平连接模块和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连接,吊顶板8的下表面为装饰面;
所述吊顶扣件包括卡接板2以及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吊顶板8上表面上的定位板1,所述定位板1的上表面上凸成条板,所述条板有两个,分别为左条板101和右条板102,所述左条板101和右条板102的彼此相对面以及定位板1上位于左条板101和右条板102之间的部位组成一个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的安装通槽103;
所述卡接板2包括水平板B201以及垂直固定在水平板B201上表面的竖直板B202,转动卡接板2使水平板B201的一端向下倾斜,能将卡接板2插入安装通槽103中,接着反向转动卡接板2使水平板B平行于定位板1,能使水平板B201靠近右条板102的一端与右条板102接触,水平板B201的另一端或竖直板B远离右条板102的一端与左条板101接触;
左条板101以及右条板102上与卡接板2接触部位之间的且平行于定位板1的间距为 L1;卡接板2上与右条板102接触部位以及与左条板101接触部位之间的且平行于定位板1 的间距为L2;所述L1小于L2。
紧固件可以采用铆钉、螺栓、螺钉等。卡接板2与安装通槽103配合后,其顶部可直接固定在天花板上,或者通过其他连接组件固定在天花板上。在实际安装时,可以采用阴角线将吊顶周围包覆一圈,以提高其与墙面之间留存的配合间隙的美观度。
当需要维护或者更换吊顶机构时,则先解除卡接板2与天花板之间的连接,接着转动卡接板2,使其上与右条板102接触的一端向下,其上与左条板101接触的一端向上,从而解除卡接板2与安装通槽103之间的过盈配合,继而解除其之间的锁定,延后沿着安装通槽103的延伸方向移动卡接板2,继而将卡接板2从安装槽103中退出;接着卸载紧固件,将定位板1拆卸下来,进行新的吊顶板安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将吊顶扣件中定位板1和卡接板2先滑动配合,采用滑动配合便于灵活调整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卡接板2定位到合适的位置上;接着将卡接板2滑动到位后,再通过简单的旋转动作即可实现定位板1和卡接板2的紧密配合或者说过盈配合,以使其吊顶扣件内部的紧固,消除了处于吊顶状态的定位板1和卡接板2的配合间隙,保证了定位板1和卡接板2之间的同步性,继而保证了被吊顶扣件2吊挂在天花板下方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既能在前期安装时,灵活调整卡接板2相对于定位板1的位置,又能快速且操作简单地实现卡接板2相对于定位板1的固定,且不存在配合间隙,完全杜绝了吊顶板的晃动,保证了其安装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快速且操作简单地解除卡接板2和定位板1之间的配合锁定,便于后期维护中的拆卸作业顺利进行,对相关部件进行重复利用,做到环保装饰。
本实用新型将吊顶模块、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和装饰板平连接模块组合起来,成型一种新型的集成装饰吊顶,以使吊顶结构多元化,且更加立体,提升吊顶的美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安装通槽103的结构做出第一种实施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安装通槽103为T形槽,具体地,如图1-12所示,所述条板的横截面为L形,且左条板101和右条板102互相对称地设置在定位板1上,左条板101的竖直板A和右条板102的竖直板A均与定位板1连接成一体,左条板101的水平板A的末端和右条板102的水平板A的末端彼此相对。
此时关于卡接板2与安装通槽103的具体地过盈配合方式有如下三种:
方式一、
此方式中,水平板B201的另一端与左条板101接触。
如图7~图8所示,竖直板B202位于水平板B201上方中间部位,其与竖直板A均间隙配合,过盈配合时,水平板B201的两侧分别与左板101上的竖直板A内侧接触以及右板 102上的竖直板A的内侧接触。
所述L1为右条板102的竖直板A内壁与左条板101的竖直板A的内壁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L2为水平板两侧与竖直板A接触部位的直线距离。
此时,考虑过盈量不宜过大,否则配合需要很大的外力且接触过盈配合也需要很大外力,不便于现场拼装,因此水平板B201需要采用薄板,如图7和图8所示。这样在将水平板B201斜着插入安装通槽103后,在转动其与安装通槽103过硬配合的时候,所需克服的形变量小,利于人工徒手转动。具体地,如图13所示,竖直板A之间的间距为D1,水平板B201的板厚为d,水平板B201的中心点为其旋转中心,即在其d/2的部位,可知在旋转处于斜为的水平板B201到水平位置后,需要克服的尺寸过盈量为即在间距D1不变的情况下,且不对水平板201边部进行加工的前提下,板厚越小,所需克服的过盈量越小,越利于工人徒手安装拆卸卡接板2。
方式二、
本实施例在基于方式一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地改进。
如图9-图10所示,薄板的水平板B201强度小,不利于其承载吊顶板,因此其需要通过增加厚度来保证其自身所需的强度;而厚度增加时,则在操作时所需克服的过盈量增大,很可能会导致无法人工手动操作来实现过盈装配或者解除过盈装配。因此在方式一的基础上,增大水平板B201的厚度,同时对其与安装通槽103的过盈配合的部位进行倒角处理,可以导圆角或者导斜角,从而增加板厚的同时能减小过盈量,便于人工徒手安装拆卸卡接板2。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水平板B201上与安装通槽过硬配合的侧面的上下两侧导圆角,圆角的圆心优选地在水平板B201的中心点上。
方式三、
方式三中采用与方式一和方式二不同的过盈配合部位。此方式中,竖直板B远离右条板102的一端与左条板101接触。
如图11~图12所示,竖直板B202位于水平板B201上方且靠近左条板101的一侧,转动卡接板2,使水平板B201上远离竖直板B202的一端向下倾斜,能将水平板B201插入竖直板A之间、竖直板B202插入水平板A之间;接着反向转动卡接板2使水平板B201平行于定位板1,能使水平板B201上远离竖直板B202的末端与右条板102的竖直板A内壁接触、竖直板B202上靠近左条板101的一侧与左条板101的水平板A的末端接触;
所述L1为右条板102的竖直板A内壁与左条板101的水平板A的末端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L2为水平板B上远离竖直板B202的末端端面距离竖直板B上与左条板101的水平板A接触的板面的直线距离。
此中配合方式中,可以直接观察竖直板B202与左条板101上的水平板A的末端的配合情况,判断出卡接板2是否旋转到位,无需侧头查看安装通槽内部的配合情况,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B201为U形板,其开口端朝向左条板101,所述竖直板B202插入水平板B201的开口中并与之连接成一体。
在将吊顶板固定在天花板下方后,在重力作用下,水平板B201的上表面与右条板102 的水平板A的下表面接触,导致定位板1仅单侧承受来自卡接板2的拉力;因此将水平板B201设置成U形板,以使其中间板部与右条板102的水平板A接触,其末端与左条板101 的水平板接触,从而使定位板1两侧均承受来自卡接板2的拉力,改善定位板1的受力情况。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安装通槽103的结构做出第二种实施说明。
左条板101和右条板102以及定位板1可以组成一个燕尾槽,当其为燕尾槽时,由于其槽壁为斜面,为了提高定位板1和卡接板2之间在过盈配合的尺寸部位上的接触面尽可能地大,优选地在卡接板2上需要与斜面进行接触的部位加工出与斜面斜度一致的平面,从而使定位板1和卡接板2在过盈配合时,其之间为面面接触。
定位板1和卡接板2的具体配合方式可参照实施例2中的三种方式对应调整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关于吊顶模块与天花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做出实施说明。
如图2所示,在所述竖直板B202的顶端设置有天花板连接杆件,竖直板B的顶部沿着水平板A的方向延伸以形成顶部水平板3,在顶部水平板3上设置有通孔301,所述连接杆件包括螺栓6和上螺母5,所述螺栓6的螺杆部4的末穿过通孔301后和上螺母5螺纹连接,上螺母5和螺栓6头部的彼此相面分别与顶部水平板3的上、下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在所述定位板1上设置有螺钉定位槽7,所述螺钉定位槽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安装通槽103的延伸方向,且其横截面为V形。
用紧固件将定位板1与吊顶板连接时,紧固件优选地为攻丝螺钉。当采用攻丝螺钉将其与装饰板紧固连接时,螺钉定位槽7对攻丝螺钉的尖端部进行定位,降低在安装攻丝螺钉的过程中,对攻丝螺钉的紧固力,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定位槽还能使各个螺钉沿螺钉定位槽7的延伸方向排列,提高攻丝螺钉安装的整齐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对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做出实施说明。
如图15-图20所示,所述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包括平行于水平面的搭接装饰板和搭接弹片17,所述搭接装饰板的下表面为装饰面,且搭接装饰板有两个,分别为左板14和右板 15,所述左板14和右板15沿一直线A排列,且左板14的一侧和右板15的一侧错位搭接,左板14位于右板15靠近天花板的一侧;
所述搭接弹片17的一侧与右板15朝向天花板的一侧连接,其另一侧弯曲并与右板15 之间形成插口19,左板14上用于搭接的端部插入插口19中,并与插口19的底部接触;
所述右板15上远离左板14的一侧与吊顶板8连接。
错位搭接,指两个互相平行的装饰板,现将其彼此共面,接着其中一个板相对于另一个板沿着垂直于板面的方向偏移一个板的厚度尺寸,且其彼此靠近端重叠一部分。
在家居的集成装饰中,当所需装饰面无法采用整数的装饰板装饰时,选取能覆盖此装饰面的最小数量的装饰板,接着将装饰板的整体长度减去所需装饰的墙面长度,接着可以将剩余多出的长度分摊到各个装饰板中,然后确定搭接弹片的安装位置,并安装搭接弹片,接着让相邻两个装饰错位搭接,可以使各个搭接部位的大小一致,也可以根据设计所需分别设置,亦或者选取其中两个板材进行错位搭接。同时,也可以根据装饰风格,选取大于最小数量的装饰,进行更大尺寸的错位搭接,具体实施形式。搭接好的装饰板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墙体上,连接组件采用现有的部件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例如当所需装饰的墙体长2.8m,装饰板的长度为1.5m,多余的尺寸为1.5*2-2.8=0.2m,其搭接量为0.2m。根据此搭接量,将左板3和右板4搭接,并将角线组件安装在其上、下两端;然后装饰面朝外,其背面面对墙面,接着将其固定在墙面上。
左板14和右板15的搭接方向上的总长度为L,即从左板14远离右板15的一端到右板 15远离左板14的一端的距离;外角线12的长度尺寸优选地与L一致;内角线13的长度尺寸优选地为左板14上去除搭接部位后的长度,即右板15搭接端末端到左板14上远离右板15的一端的距离。
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使无论生产出何种尺寸的装饰板,且无论匹配何种长度的需要装饰板装饰的墙面,均能在不对装饰板做任何裁剪的基础上,使装饰板集成的装饰件完全匹配上墙面的长度尺寸,继而不会在装饰中产生废料、板屑等,既提高了家居集成装饰度,又满足环保家居装饰的要求,无废料产生。
进一步地,在所述左板14上两个平行于直线A的侧边均设置有角线组件,所述角线组件包括外角线12和内角线13,所述外角线12和内角线13均为L形,外角线12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一板A1201和第二板A1202,所述内角线13位于第一板A1201和第二板 A1202之间,其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一板B1301、第二板B1302,且第一板B1301、第二板B1302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板A1201和第二板A1202的内侧壁接触;
在所述第二板B1302远离第一板B1301的一端垂直连接有顶紧板1303,所述顶紧板1303和第一板B1301位于第二板B1302的同一侧;
左板14的两端分别各与一个角线组件中的第一板B1301的内侧壁接触,第二板B1302 均位于左板14的装饰面的一侧,顶紧板1303上远离第二板B1302的一端均与左板14的装饰面接触;右板15的上、下两端分别各插入一个角线组件的外角线12的内侧,且第二板A1202与右板15的装饰面接触。
外角线将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两侧厚度不一致的部位进行整体覆盖,提高装饰件的美观度;其内部通过内角线13对装饰件厚度较小的部位进行接触,与装饰件上无法与外角线 12匹配的厚度进行匹配,以对角线组件进行定位、支撑,提高角线安装的稳定性。
将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增加了墙面装饰的立体感,提高装饰的美观;同时可在错位搭接部且与装饰板的装饰面处于同一侧的部位进行装饰线设置,以进一步地匹配装修风格,提高装修档次。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板A1201上远离第二板A1202的一侧外凸成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L形,其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二板C1203和第一板C1204,所述第二板C1203的末端与第一板A1201垂直连接,限位板和第二板A1202位于第一板A1201的同一侧,且第一板C1204位于第一板A1201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板B1301上远离第二板B1302的一端插入第一板A1201和第一板C1204之间。
在将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角线组件安装在装饰件上时,先将内角线2安装在外角线1 中,具体地操作如下:
步骤一、如图21中S1所示,将内角线13放置在外角线12的上方,且第一板A1201 平行于第一板B1301,第二板A1202平行于第二板B1302,接着转动内角线13,使其第一板B1301上远离第二板B1302的一端向下;
步骤二、如图21中S2所示,将第一板B1301上远离第二板B1302的一端斜插到第一板A1201和第一板C1204之间;
步骤三、一边斜插内角线13,一边反向转动内角线13,直至第一板A101与第一板B1301 平行接触,第二板A1202与第二板B1302平行接触。
当需要将内角线13从外角线12上取下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即可。
限位板的设置,保证了内角线13和外角线12之间的同步性,利于将角线组件安装在装饰板上、下两端的操作中,只需握持外角线12即可,无需额外控制内角线13的位置,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板A1202、第一板A1201、第二板C1203和第一板C1204由一个钢板依次弯扎形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紧板1303上远离第二板B1302的一侧垂直连接有接触板1304。
接触板1304的设置增大了内角线与装饰板之间的接触面,提高了角线组件安装的准确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B1301、第二板B1302、顶紧板1303以及接触板1304由一个钢板依次弯扎形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对左板14和右板15之间的错位搭接进行具体实施说明。
所述左板14通过搭接弹片17与右板15错位搭接,通过搭接弹片来对相邻两个装饰的搭接定位,既能将这两个板快速且简便的实现搭接,又能在搭接是若发现两个板材两端未对齐,可通过敲击其中一个板材端部,以使其沿着母口的底部移动,直至两个板材两端对齐,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错位搭接结构为处于搭接状态的板材提供了可调整空间,无需在搭接前进行完全准确地定位,降低的了搭接的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弹片17的一侧为与右板15平行的连接部1701,所述连接部1701 与右板15连接,其另一侧先沿着垂直连接部1701的方向且向远外延伸形成接触部1702,接着向左板14延伸形成侧板挡部1703,所述右板15上与侧板挡部1703相对的部位与侧板挡部1703之间为插口19,所述接触部1702为插口19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挡部1703距离右板15的直线距离随着远离接触部1702逐渐减小,且侧板挡部1703距离右板15的最小直线距离小于装饰板的厚度,以便于当左板14插入母口中时,左板14被侧板挡部1703和右板夹紧,提高左板14和右板15的同步性,便于其组成的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的整体安装、固定以及阴角线、装饰脚线的配装。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板挡部1703远离接触部1702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板1704,所述导向板1704的一侧与侧板挡部1703连接,其另一侧向着左板14延伸,且其距离右板15的直线距离随着远离接触部1702逐渐增大,同时其距离右板15的最大距离大于装饰板的厚度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1704圆滑过渡到侧板挡部1703上。
侧板挡部1703距离右板15的最小直线距离小于装饰板的厚度时,不便于左板14插入母口中,而设置了导向板1704后,左板14能毫无阻挡且快速地插入导向板1204和右板15之间,当左板14移动到导向板1704与侧板挡部1703的连接处后,会随着左板14的移动,向外推动导向板1704,继而将侧板挡部1703向外推,继而增大侧板挡部距离右板15的最小间距,当最小间距不小于装饰板厚度时,左板14顺利插入母口中,并优选地与母口的底部接触,完成相邻左板14和右板15的错位搭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吊顶做出进一步地实施说明。
如图1所示,在所述右板15和吊顶板8之间设置有出风口组件,所述出风口组件如图 22~图24所示,其包括检修板21,所述检修板21的两侧各通过一个连接组件分别与右板15以及吊顶板8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22和卡接件23,所述固定件22的顶部上凸成公头24,所述卡接件23位于检修板21上方,且其一侧与检修板21连接,其另一侧弯曲成母口25,且母口25的开口端向下,所述公头24插入母口25中;
位于检修板21和吊顶板8之间的固定件22与吊顶板8连接;
位于检修板21和右板15之间的固定件22与吊顶板8连接。
检修板21可以用于设置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等从出风口。如图1所示,在检修板21上安装有导风管。为了增加进入室内的空气的均匀性,可以如图1所示中设置三个出风位置。
当需要对位于吊顶上方的管线进行检修时,用力上推检修板21,直至公头24和母口25脱离配合,接着将检修板21水平移动到右板15或吊顶板8上方,并放置在其上,或者转动检修板21,以使其斜着从右板15和吊顶板8之间的用于安装检修板21的部位退出,接着对管线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将检修板放置到右板15和吊顶板8上方,且使公头24 与母口25相对,接着下移检修板21,以使公头24插入母口25中,从而将检修板21固定在右板15和吊顶板8之间,以将用于检修管路的检修口覆盖。
本实用新型检修天花板处的管线时,工人仅需上推检修板21,即可将检修板21与吊顶脱离配合;同时,下移检修板即可通过公头与母口的配合实现检修板的快速固定,极大地简化了检修板拆卸和安装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拆卸、安装的效率,继而降低了工人检修天花板管线的难度,提高了检修的便利性。
固定件22可以采用一字板结构,其位于吊顶装饰板上侧,并通过紧固件与吊顶装饰板连接。
所述固定件22还可以采用横截面为L形的条板结构,其水平板部平行于水平面,其底面与吊顶板8或右板15的顶面接触,并通过紧固件与对应的板件连接,其竖直板部插入与之连接的板件和检修板21之间,并与检修板21的侧边接触;水平板部上靠近检修板21的一侧上凸成公头24,且公头24沿着固定件22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卡接件23为弹性片,其一侧平行于水平面,并通过紧固件与检修板21连接,其另一侧弯曲成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内侧为母口25。
紧固件优选地为螺丝、螺栓、铆钉、黏胶等部件。本实用新型中,紧固件优选地为攻丝螺钉。固定件22上,优选地在水平板部设置有轴线与其轴线平行的限位槽,限位槽的横截面优选地为V形,将固定件与吊顶板8或者右板15固定时,螺丝尖端插入限位槽中,接着采用电动或者启动工具转动螺丝,以使其杆部末端穿过水平板部后与吊顶装饰板螺纹连接;卡接件23上,卡接件23优选地为金属片,其上与检修板连接的一端,加工出通孔,螺丝的头部穿过通孔后与检修板螺纹连接,且螺丝头部压紧在卡接件23上。
竖直板部与检修板21的侧边接触,以使检修板通过其与竖直板部之间的面面接触进一步地提升检修板固定时定位的准确性,避免检修板安装位置错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22的竖直板部末端向与之连接的板件外凸成接触条,优选地,所述接触条上远离竖直板部的一端与此板件接触。
接触条用于提升固定件22外露在集成装饰吊顶外侧端部的美观度。
如图22和图24所示,所述公头24包括轴线均与固定件2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连接条板2401和连接条2402,所述连接条板240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连接条2402以及固定件 22的水平板部连接;
所述连接条240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一个尖角朝上。
由于检修板的安装为盲装,其是从上向下将固定在吊顶装饰板上的公头插入固定在检修板21上的母口中,工人无法准确无误地将公头与母口相对;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将公头的顶端设置为尖角,以使公头与母口初始配合时,母口具有较大的容纳尖端的开口,从而便于在实际安装时,及时存在对齐偏差,也能顺利将公头24插入母口25中,进一步地提高安装的快速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条2402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一直角边A所在的面与连接条板501连接,其另一直角边B所在的面与连接条板2401上靠近检修板21的一侧共面;
所述母口25上,其靠近检修板21的一侧侧壁A与连接条板2401上靠近检修板21的一侧平面接触,其另一侧侧壁B距离侧壁A的距离随着向下逐渐减小,且母口25开口端处侧壁A和侧壁B之间的间距小于直角边A的长度尺寸。
直角边B所在的面与连接条板2401上靠近检修板21的一侧共面,且侧壁A与连接条板2401上靠近检修板21的一侧平面接触。以通过固定件22和卡接件23之间的面面接触,进一步地提升检修板安装位置的准确性;而母口25开口端处侧壁A和侧壁B之间的间距小于直角边A的长度尺寸,且卡接件23为弹性片,以便于连接条2402插入母口25中时,能通过向外挤压侧壁B来将连接条2402插入母口中,接着当整个连接条2402插入母口后,母口的开口处于连接条板2401配合,侧壁B回到原位,并将连接条2402加紧在侧壁A上,进一步地提升了检修板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23上远离检修板2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板A26,所述导向板A26 的顶部与卡接件23连接,其另一侧向着远离公头24的方向斜向下延伸。
由于需要将连接条2402卡在母口中,因此母口的开口尺寸较小,对检修板的盲装有一定不利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在母口的开口处设置导向板A26,从而即使公头位于母口的开口相对,只要在导向板A26覆盖的部位,均能通过导向板A26的导向,使公头顺利与母口配合,进一步地提高了盲装的定位准确性、安装便利性和快速性。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对装饰板平连接模块做出具体实施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装饰板平连接模块包括多个依次并列设置的平接装饰板,相邻两个平装装饰板插接连接,且位于靠近吊顶板8一侧的装饰板与吊顶板8连接。
相邻两个平装装饰板之间的插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在板材彼此相对面分别设置公、母口,通过公母口配合进行插接,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非空心且具有一定密度的板材;
方式二:在板材之间设置有连接角线,角线的两侧通过紧固件与两个板材连接,此时可以在板材之间的相对面上设置有通槽,在角线上与通槽相对的部位外凸以形成凸起并插入通槽中,这种方式即可用于实心板材,又可用于空心板材,例如蜂窝板;
方式三:通过平锁扣进行插接,平锁扣分为公扣和母口,公扣、母扣各安装在一个板材上,通过公扣、母扣之间的插接来实现相邻两个板材的插接,这种方式即可用于实心板材,又可用于空心板材,例如蜂窝板。
采用平锁扣时,可以采用本方案中所设计的平锁扣,具体如下:
如图25-图2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板材拆卸连接的平锁扣,包括并列设置的公扣 27和母扣28,所述公扣27上与母扣28相对的一侧外凸成公头2701,在所述母扣28上与公扣27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供公头2701插入的第一安装通槽2801,所述第一安装通槽2801 的两侧第一槽壁分别与公头2701的两侧侧壁接触;且第一安装通槽2801的两侧第一槽壁分别为第一槽壁A2803和第一槽壁B204;
在所述第一槽壁A2803上设置有第一让位通槽2802,所述第一让位通槽280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安装通槽2801的延伸方向;
在所述公头2701上与第一槽壁B204接触的侧壁上设置有让位凹槽2704;
在公头2701上与第一槽壁A2803接触的侧壁上、并沿着第一安装通槽280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均与让位凹槽2704连通的安装通孔2702,在所述安装通孔2702中均设置有悬板2703,所述悬板2703上有且只有靠近第一安装通槽2801槽底的侧壁与安装通孔2702靠近第一安装通槽2801槽底的孔壁连接;
在所述悬板2703上远离让位凹槽2704的侧壁上且远离第一安装通槽2801槽底的一侧外凸成第一挡条2705,所述第一挡条2705的轴线平行于第一安装通槽2801的延伸方向,且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当公头2701插入第一安装通槽2801时,第一挡条2705位于第一让位通槽2802中,且其远离第一安装通槽2801槽底的一侧与第一让位通槽2802远离第一安装通槽槽底的侧壁接触,同时公扣27和母扣28彼此相对面互相接触。
在需要将两个装饰板连接起来时,两个装饰板分别为左装饰板31和右装饰板32,所述公扣27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右装饰板32上,母扣28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左装饰板31上,紧固件可以采用螺钉、铆钉、黏胶等,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螺丝进行固定,具体地,在所述公扣27和母扣28上均设置有3个螺丝安装孔29,螺丝的杆部穿过安装孔3后与装饰板连接,螺丝的头部压在螺丝安装孔29的端口处;接着将两个装饰板互相靠近,以将公头 2701插入第一安装通槽2801中,随着公头2701向第一安装通槽2801的槽底移动,第一挡条2705与第一安装通槽的第一槽壁接触,并受到来自第一槽壁的推力,第一挡条2705在此推力的作用下,带动悬板2703上远离第一安装通槽2801槽底的一侧向让位凹槽2704中移动,以消除第一槽壁对第一挡条2705的阻碍力,从而便于公头2701整体插入第一安装通槽2801中,同时第一挡条2705位于第一让位通槽2802。当两个板材在第一安装通槽的延伸方向有错位时,敲动一个板材,以使其与另一个板材齐平,接着将板材固定到墙面或者天花板上,然后对其进行封边处理,以使其稳定地固定在所需固定的位置上。
第一挡条2705上远离第一安装通槽2801槽底的一侧与第一让位通槽2802远离第一安装通槽槽底的侧壁接触,同时公扣27和母扣28彼此相对面互相接触,继而在公扣母扣的配合方向上,将两个板材稳定连接,提高在配合方向上的同步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用于限制锁扣拆分的第一挡条设置在一端悬空的悬板2703 上,从而在将公头插入第一安装通槽的时候,能通过挤压第一挡条来推动悬板2703的悬空端移动,从而能采用更大尺寸的第一挡条,增大锁扣的锁紧力、提升解除锁扣锁紧状态的外力,继而提高装饰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平锁扣,提高了盲装场合的便利性,两个板材通过平锁扣能快速且简单的互相连接,并能在公扣母扣配合好后,若两个板材未上下对齐,还能沿着第一安装通槽2801的延伸方向调整其中一个板材,以使之互相对齐,无需在公扣母扣配合之前来准确定位两个板材的相对位置,降低了盲装的难度。
优选地,第一挡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一条边与悬板2703连接,此边定义为底边,其上靠近第一安装通槽槽底的边为左腰,剩余的第三边为右腰,左腰与底边之间的夹角小于右腰与底边的夹角,如图29所示从而在将公头插入第一安装通槽中,挤压第一挡条的行程更长,从而克服来自第一安装通槽第一槽壁的阻碍力更小;在接触锁扣的锁紧状态时,挤压第一挡条的行程更短,从而克服来自第一安装通槽第一槽壁的阻碍力更大,继而有效地增大了非正常情况下解除锁扣所需的外力,进一步地提升了板材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平锁扣的稳定性。
在所述母扣28的外壁上且靠近公扣27的一侧设置有直角通槽30,所述直角通槽3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安装通槽2801的延伸方向。
部分装饰板在拼接时,在其契口处会设置装饰线,用于美化契口,提高装饰板材整体的美观度。而当设置有装饰线时,平锁扣上需要设置对应的让位装饰线的槽体,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让位装饰线的直角通槽30。具体地,此实施例中,装饰线优选地为横截面为 L形的线体结构,其水平板与直角通槽30配合,其竖直板插入契口中,用作契口的装饰,如图29所示。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关于各个模块之间的布局设置做出说明。
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所述吊顶模块右两个,其吊顶板8拼组成L形板面,且两个吊顶板8通过L型角码互相连接,所述装饰板平连接模块位于两个吊顶模块之间,所述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与其中一个吊顶模块远离装饰板平连接模块的一侧连接。
吊顶模块、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和装饰板平连接模块的布局方式不限,其根据实际所需的装饰风格、天花板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顶模块、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和装饰板平连接模块,所述吊顶模块包括平行于水平面的吊顶板(8)以及将吊顶板(8)固定在天花板下方的吊顶扣件,所述吊顶板(8)的两侧分别与装饰板平连接模块和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连接,吊顶板(8)的下表面为装饰面;
所述吊顶扣件包括卡接板(2)以及固定在吊顶板(8)上表面上的定位板(1),所述定位板(1)的上表面上凸成条板,所述条板有两个,分别为左条板(101)和右条板(102),所述左条板(101)和右条板(102)的彼此相对面以及定位板(1)上位于左条板(101)和右条板(102)之间的部位组成一个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的安装通槽(103);
所述卡接板(2)包括水平板B(201)以及垂直固定在水平板B(201)上表面的竖直板B(202),转动卡接板(2)使水平板B(201)的一端向下倾斜,能将卡接板(2)插入安装通槽(103)中,接着反向转动卡接板(2)使水平板B平行于定位板(1),能使水平板B(201)靠近右条板(102)的一端与右条板(102)接触,水平板B(201)的另一端或竖直板B远离右条板(102)的一端与左条板(101)接触;
左条板(101)以及右条板(102)上与卡接板(2)接触部位之间的且平行于定位板(1)的间距为L1;卡接板(2)上与右条板(102)接触部位以及与左条板(101)接触部位之间的且平行于定位板(1)的间距为L2;所述L1小于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板的横截面为L形,且左条板(101)和右条板(102)互相对称地设置在定位板(1)上,左条板(101)的竖直板A和右条板(102)的竖直板A均与定位板(1)连接成一体,左条板(101)的水平板A的末端和右条板(102)的水平板A的末端彼此相对;
竖直板B(202)位于水平板B(201)上方且靠近左条板(101)的一侧,转动卡接板(2),使水平板B(201)上远离竖直板B(202)的一端向下倾斜,能将水平板B(201)插入竖直板A之间、竖直板B(202)插入水平板A之间;接着反向转动卡接板(2)使水平板B(201)平行于定位板(1),能使水平板B(201)上远离竖直板B(202)的末端与右条板(102)的竖直板A内壁接触、竖直板B(202)上靠近左条板(101)的一侧与左条板(101)的水平板A的末端接触;
所述L1为右条板(102)的竖直板A内壁与左条板(101)的水平板A的末端端面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L2为水平板B上远离竖直板B(202)的末端端面距离竖直板B上与左条板(101)的水平板A接触的板面的直线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包括平行于水平面的搭接装饰板和搭接弹片(17),所述搭接装饰板的下表面为装饰面,且搭接装饰板有两个,分别为左板(14)和右板(15),所述左板(14)和右板(15)沿一直线A排列,且左板(14)的一侧和右板(15)的一侧错位搭接,左板(14)位于右板(15)靠近天花板的一侧;
所述搭接弹片(17)的一侧与右板(15)朝向天花板的一侧连接,其另一侧弯曲并与右板(15)之间形成插口(19),左板(14)上用于搭接的端部插入插口(19)中,并与插口(19)的底部接触;
所述右板(15)上远离左板(14)的一侧与吊顶板(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板(14)上两个平行于直线A的侧边均设置有角线组件,所述角线组件包括外角线(12)和内角线(13),所述外角线(12)和内角线(13)均为L形,外角线(12)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一板A(1201)和第二板A(1202),所述内角线(13)位于第一板A(1201)和第二板A(1202)之间,其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一板B(1301)、第二板B(1302),且第一板B(1301)、第二板B(1302)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板A(1201)和第二板A(1202)的内侧壁接触;
在所述第二板B(1302)远离第一板B(1301)的一端垂直连接有顶紧板(1303),所述顶紧板(1303)和第一板B(1301)位于第二板B(1302)的同一侧;
左板(14)的两端分别各与一个角线组件中的第一板B(1301)的内侧壁接触,第二板B(1302)均位于左板(14)的装饰面的一侧,顶紧板(1303)上远离第二板B(1302)的一端均与左板(14)的装饰面接触;右板(15)的上、下两端分别各插入一个角线组件的外角线(12)的内侧,且第二板A(1202)与右板(15)的装饰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A(1201)上远离第二板A(1202)的一侧外凸成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L形,其包括互相垂直连接的第二板C(1203)和第一板C(1204),所述第二板C(1203)的末端与第一板A(1201)垂直连接,限位板和第二板A(1202)位于第一板A(1201)的同一侧,且第一板C(1204)位于第一板A(1201)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板B(1301)上远离第二板B(1302)的一端插入第一板A(1201)和第一板C(120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弹片(17)的一侧为与右板(15)平行的连接部(1701),所述连接部(1701)与右板(15)连接,其另一侧先沿着垂直连接部(1701)的方向且向远外延伸形成接触部(1702),接着向左板(14)延伸形成侧板挡部(1703),所述右板(15)上与侧板挡部(1703)相对的部位与侧板挡部(1703)之间为插口(19),所述接触部(1702)为插口(19)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板(15)和吊顶板(8)之间设置有出风口组件,所述出风口组件包括检修板(21),所述检修板(21)的两侧各通过一个连接组件分别与右板(15)以及吊顶板(8)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22)和卡接件(23),所述固定件(22)的顶部上凸成公头(24),所述卡接件(23)位于检修板(21)上方,且其一侧与检修板(21)连接,其另一侧弯曲成母口(25),且母口(25)的开口端向下,所述公头(24)插入母口(25)中;
位于检修板(21)和吊顶板(8)之间的固定件(22)与吊顶板(8)连接;
位于检修板(21)和右板(15)之间的固定件(22)与吊顶板(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平连接模块包括多个依次并列设置的平接装饰板,相邻两个平装装饰板插接连接,且位于靠近吊顶板(8)一侧的装饰板与吊顶板(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饰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模块右两个,其吊顶板(8)拼组成L形板面,且两个吊顶板(8)通过L型角码互相连接,所述装饰板平连接模块位于两个吊顶模块之间,所述装饰板错位搭接模块与其中一个吊顶模块远离装饰板平连接模块的一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5076.4U CN211817326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55076.4U CN211817326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17326U true CN211817326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304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5507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17326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1732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2425A (zh) * | 2019-12-30 | 2020-04-21 | 成都劲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
CN113863561A (zh) * | 2021-08-20 | 2021-12-31 |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接凸面土字件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22455076.4U patent/CN2118173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2425A (zh) * | 2019-12-30 | 2020-04-21 | 成都劲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
CN111042425B (zh) * | 2019-12-30 | 2024-11-19 | 成都劲启家居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
CN113863561A (zh) * | 2021-08-20 | 2021-12-31 |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接凸面土字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62858B (zh) | 天花板吊顶快捷安装结构及天花板吊顶安装方法 | |
CN210177784U (zh) | 一种装配式可调大块板吊顶 | |
CN211817326U (zh) |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 |
CN111075098B (zh) | 一种防止吊顶板晃动的吊顶方法 | |
CN111042425A (zh) | 一种集成装饰吊顶 | |
CN112443131A (zh) |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弧形饰面板、吊顶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210152129U (zh) | 墙角装饰面板阳角收口结构 | |
CN205677192U (zh) | 木饰面卡式装配构件 | |
CN205348471U (zh) | 一种成品隔断墙 | |
CN211873506U (zh) | 吊顶扣件及其吊顶机构 | |
CN216109282U (zh) | 一种快速连接件、吊顶 | |
CN104499605A (zh) | 一种钢隔断及其隔断门 | |
CN106677403B (zh) | 竹木纤维板吊顶及安装方法 | |
CN215253852U (zh) | 一种可模块化装配的吊顶面板结构 | |
CN214462189U (zh) |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弧形饰面板及吊顶系统 | |
CN211691013U (zh) | 装饰吊顶用快拆式出风口检修结构 | |
CN211735914U (zh) | 一种装饰展墙 | |
CN212613296U (zh) | 多角度斜面吊顶安装结构 | |
CN204326316U (zh) | 一种钢隔断及其隔断门 | |
CN211007089U (zh) | 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 | |
CN108199314A (zh) | 一种底盒安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1042427B (zh) | 吊顶扣件及其吊顶机构 | |
CN209990004U (zh) | 一种明暗接合式天花系统 | |
CN103352528B (zh) | 用于幕墙门窗的钢制龙骨框架 | |
CN215483996U (zh) | 一种轻便牢固的天花吊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